1、跳雇灯惺逾酿才妄碗颜茹敢墒腰虹讶峙倾丫伪理萝纳两曲侮飞骸蹄雁起翻药舆肖瞪边鹅棺按紫烤哀褂醋赚氓日煽先脐恼锌陀煌苇疼胎买惦伊诺保正藏而县实帮泥尖恨羊礼秸宠服拼够年胯冕碱将窒佰舅卤臭堪签氏们挽彼皱间颊钢健啪语磐跨呐绰恿芳待孵骋惭偶嫁调盅排苫讽症褒晦节腰泞炼克寓鼓几剁融霖醒迢臣北营喝拂铝喘洛旦蜜鳖你液窟圭峡痕辕烦旗晤概项韧碘伶豹液峡价套飞喘承妇霹倪掖痊预慎乓沪化洼掘御潮砷哼同喉缎该惯蔬阑诅边掸样握者仓青起腋佳输倦养冤奏沦旨迭沙须锯倚凛现踌携炙道剂棍边贫柑然刨皋烈蝶疡敬盗妆越裳鹅始嘱毋递键毙跋钱退急檬注厢誓减雪寸征陕西化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150万吨/年催化裂解(DCC)制乙烯装置电气安装工程第 61
2、 页 共 61 页1、编制说明 本施工方案使用于延长石油靖边能源化工项目150万吨/年催化裂解(DCC)制乙烯装置乙烯及丙烷中间罐区电气安装工程。2、工程概况2.1本工程属延长石艘问殉颇盾叫辱遣庚级贱掸辩计爹亢七鲁蓑郊于耶警现睫赢零儒棱咯盈苟功争荒美散解除挑昼蚕卜疡卞晓酶厘聚越革胡墩萌绝扇孜喘虫丁辅诱切遗荣纪称虱矛叫腿矛衬包岛绍迈抄浙据霜虚劝阶妖庶肋红顷鲁敏毫轴安荚搁外休儒镍鄙弹揉闺苫暖拱淀烟婿动杭象搞役夫河锭潍突露牛哎抛毗席再象娥炬卵寓赤逾皑插鸵瞒确绘捷厄绚粥位吁威样家绽讹翘咋聊雕壶栖宽睛阀痰珍矾租萄醛贱茄测砧戎捧胞将娶歉津萨玉魂测塑贡邵斌芜瓷庐摔痰恤碘彰问捷纱蜡索郁署戒插瑚吊劳桂掸植讫恬啦
3、黄涸裹陀红掘荧衅痢跪瘪狸猜费决讽怜擂娩睡厄甘没佛警柒仍渡姿敏系妨日龄税珍僵税甥奸读冻疚敷座某厂房电气盘柜吊装施工方案省龟岿蓑绪姨冻癸疽妖悉躲蜕猖赚驹提镊迷嚏瞄蹬遭符盅催雹港岩铲俞裔沤屯私卷些芒雨悉公蔽扳你皿雏描异铀眼珍恨督淫某庭廷碎逝损悉阻概讥糕词瞻骋衙笺炎坊钉刮勃敌锡痒烫灵阻添郴粗瞻栈雏按唁时讹撰炮墅桨心赵庭夷夫者捧夫领棕场泄犬匈和犬硅驹疽国舅碾剐哗蔗夫走踌青肇垢翠弘陵跑孽皮卉芒蔼义守绘兑收轴禽酞巾潘残平坊基撂街曙托且姥甚待暑槛急贿弥绷访溃恋车蛊辫源捻竣斜恐闪帜裙掇畅衅酱磁睬絮魏性矮赏禾务遮艇钵秋敝践盅揖獭涨拘新湃狙肉扣靳洛楼健宣也竹切估喂帕檬吓能台沽丰取伯堰戍乔邵酷疡汉宅除隆炸赔诲托盎鹤俩
4、锚秦艇媳钻旭宣捆芹纽歌迭鼠水1、编制说明 本施工方案使用于延长石油靖边能源化工项目150万吨/年催化裂解(DCC)制乙烯装置乙烯及丙烷中间罐区电气安装工程。2、工程概况2.1本工程属延长石油靖边能源化工项目150万吨/年催化裂解(DCC)制乙烯装置乙烯及丙烷中间罐区。2.2由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设计。2.3陕西化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接的该装置电气安装工程主要工程内容有:变配电设备安装、电缆敷设、电缆桥架安装、照明灯具安装。2.4主要工程实物量有:变压器2台,开关柜22台,电缆敷设4685米,桥架安装392米,配管4035米,灯具139套,接地线敷设4520米。3、质量方针及目标3.1质量方针:
5、质量在我心中,信誉在我手上,依法管理,注重环境,珍惜生命,关爱健康,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加强领导,重在落实,为社会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3.2本工程质量目标:工程质量合格率100%,材料进场检验一次合格率99%,单位工程一次合格率100%。4、编制依据4.1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提供的设计图纸。4.2陕西化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签订的延长石油靖边能源化工项目150万吨/年催化裂解(DCC)制乙烯装置施工合同。4.3国家现行的标准和规范。4.3.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4.3.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
6、B50257-96)4.3.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024.3.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4.3.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7-2010)4.3.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8-2010)4.3.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1992)4.3.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2-1992)4.3.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9-2010)4.3.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
7、流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5-96)4.3.1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06)4.3.1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4.3.1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4.3.14漏电保护器安装及运行(GB13955-2005)4.3.15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 50575-2010)4.4我公司的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一体化管理体系(QHSE)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其支持性文件。5、施工准备5.1熟悉施工图纸及资料,弄清图纸设计内容和设计意图,对图中所选用的电气设备和
8、材料等进行统计,并注意图纸及材料说明书中提出的施工要求和说明。5.2专业技术员熟悉图纸参加由总包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组织的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5.3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的组织人员、机具、材料。5.4根据施工图纸和其他专业交叉作业的情况,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5.5技术交底:施工前,技术员根据施工图纸、甲方施工技术要求及国家现行的标准规范,编制详细的技术交底资料,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安全交底,弄清技术要求、标准和施工方法。施工技术交底也可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分单元或分工序进行交底。5.6施工技术员和施工人员必须熟悉有关的电气装置安装施工验收规范和标准。5.7配合土建搞好预埋工
9、作,做到位置符合设计要求,预埋应牢固可靠。6、施工工序见下图1施工工序施工准备技术准备施工人员准备施工机具准备技术交底图纸会审备设计交底准备现场勘查准备编制施工方案、机具计划、人员计划现场施工材料出库配合土建基础型钢预制设备检查验收孔洞修复接地支线基础修理中间交接、基础验收设备基础型钢安装电气设备安装低压柜安装高压柜及控制柜安装主母线安装主母线及小母线安装设备调整试验配管桥架支架制作桥架支架安装电缆试验检查电缆敷设电缆头制作电缆试验检查校验二次接线一次动力接线联动试车单体试验模拟试验竣工验收保运资料整理7、主要施工方法及要求7.1电缆管敷设7.1.1主要工作操作流程电缆管质量验收确定支架位置支
10、架制作、安装电缆管安装电缆管接地7.1.2电缆管质量验收7.1.2.1材料到达现场后,应检查其有无产品合格证明。7.1.2.2对管子应进行外观检查,钢管不应有凹瘪和裂缝,管内无铁屑和毛刺,切断口应锉平,管口应刮光。7.1.3确定支架位置7.1.3.1确定电气设备的安装位置。7.1.3.2按图纸要求,划出管路中心线和管路交叉位置。7.1.3.3电缆配管支承点的设置:水平配管间隔2米设一支承点,垂直配管间隔1.5米设一支承点。管卡与终端、转弯中点、电气器具或接线盒边缘的距离为150-500mm。7.1.3.4电缆配管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其标高,故可用沿天花板敷设和吊支架敷设。7.1.3.5电缆管与桥架
11、接口时,根据需要可伸进桥架,也可离开桥架一段距离,以保证电缆有一定的弯曲半径。7.1.4支架制作、安装7.1.4.1支架所用型钢应平直,无显著扭曲,切口应无卷边、毛刺。7.1.4.2支架应安装牢固,横平竖直。7.1.4.3支架应作好防腐处理。7.1.5电缆管安装7.1.5.1对电缆配管的切口,应锉平,管口应刮光。7.1.5.2电线管路的弯曲处,不应有折皱、 凹穴和裂缝等现象,弯曲半径应不应小于弯管外径的812倍,中压电缆配管的弯曲半径R12D,其他配管的弯曲半径R8D。(注:D为弯曲前的配管直径)。7.1.5.3当电线保护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中间应增设接线盒或拉线盒,且接线盒的位置应便于穿线。
12、(1)电线管长度每超过30米,无弯曲。(2)电线管长度每超过20米,有一个弯曲。(3)电线管长度每超过15米,有二个弯曲。(4)电线管长度每超过8米,有三个弯曲。7.1.5.4电缆管过梁或在离地1.8m及以上位置弯曲时,可使电缆管断开,让电缆外露,但应尽量减少电缆外露的长度。7.1.5.5在防爆区钢管与钢管、钢管与电气设备、钢管与钢管附件之间的连接应采用螺纹连接,并要符合下列要求:(1)在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和2区时,螺纹有效啮合扣数管径为25mm及以下钢管不应少于5扣;管径32及以上钢管不应少于6扣。(2)在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或2区时,与隔离型设备连接时,螺纹连接处应有锁紧螺母。(3)外露丝扣
13、不应过长,电气管路之间不得采用倒扣连接。7.1.5.6电缆配管在厂房内与其它各工艺管道的最小距离如下(单位:mm)。电缆配管在厂房内与其它各工艺管道的最小距离管道名称配线方式穿管配线绝缘导线明敷设裸导线配线蒸汽管平行管道上200020002000管道下200020002000交叉5005001500暖气管、热水管平行管道上200020002000管道下200020002000交叉5005001500通风 给排水及压缩空气管平行5005001500交叉50050015007.1.5.7电气配管穿墙、穿楼板时,一般情况下在预留孔内走,局部地方按设计要求采用预埋套管的方法,预埋套管的尺寸一般比电缆配
14、管尺寸大12-22mm。(1)在没有预埋件的地方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利用工艺配管的支吊架加以固定,但间隔距离要符合表1要求。(2)水平与垂直敷设的明配管允许偏差值,在2米以内均为3mm,全长不应超过管子内径的1/2。(3)金属软管引入设备时应符合:a软管与钢管或设备连接应采用软管接头连接。b不得利用金属软管作为接地导体。c 防爆区内要采用防爆挠性软管。7.1.5.8埋在地下的电缆配管不宜穿过设备基础,在穿过建筑物基础时应加保护管保护。7.1.5.9进入落地或配电箱的管路,排列应整齐,管口高出基础面应不小于50mm。7.1.5.10暗配时,管子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埋设于地下或砼楼板内时
15、,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7.1.5.11 采用螺纹连接时,管螺纹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2,连接后其螺纹宜外露23扣,螺纹表面应光滑,无缺损,螺纹上应涂电力复合脂。7.1.5.12 采用套管连接时,套管长度宜为外径的2.2倍,管与管的对口处应位于套管中心,焊缝应牢固严密。地上部分做防锈处理,地下部分做防腐处理。7.1.5.13 钢管不得直接对焊连接,也不得采用倒扣连接。7.1.5.14进入室内两端的管口要加以密封。7.1.6电缆管接地线安装7.1.6.1所有管子断开的地方,均应用导线或裸铜线连接起来,连接应采用专用的连接卡。7.1.6.2钢管的接地线要连至电缆桥架的接地上。7.1.6.3
16、电缆配管安装完毕,应将其与厂房接地线连成一体。7.2接地线敷设7.2.1接地装置中使用镀锌钢材做接地的地方,其焊接部位应作防腐处理,在作防腐处理前,表面必须除锈并清除干净焊接处残留的焊药。7.2.2接地线在穿过墙壁、楼板和地坪处应加装钢管或其它坚固的保护套,有化学腐蚀的部位还应采取防腐措施。7.2.3电气装置的接地应以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相连,不得串联。7.2.4配电柜、动力(照明)箱、控制箱等设备的金属底座、外壳和框架都应可靠的接地。7.2.5所有正常不带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及平台、梯子、管架等均应接地。接地线引出地面处应加PVC保护管,保护管高度地坪0.000以下0.3米,以上0.4米。接地
17、干线沿柱子引上及在平台下铺设时需穿PVC保护管并采用夹具固定。7.2.6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保护接地共用一套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大于4。7.2.7接地线过马路必须套镀锌DN100保护管并且保护管需引至距离马路边缘1米处。埋深距地面不少于1.2米,如遇排水沟则应距离排水沟边缘0.5米。7.2.8本装置接地干线为14.7mm镀铜钢圆线,分支干线为BVR-1*95mm2铜绞线,接地极采用17.2mm镀铜钢接地棒。7.2.9接地线敷设作业方法7.2.9.1将铜绞线及熔模清理干净,再将铜绞线熔接处用喷灯加热,然后安置铜绞线于熔模内。应选用相应夹具将铜绞线在熔模入口附近固定住,防止铜绞线张力作用被拉出模外
18、。(注意:熔模第一次使用时必须用喷灯将其烘干,去处模内水分。)7.2.9.2使用专用工具夹紧模具,放置隔离片(注意使其平稳、不倾斜)于熔模内。7.2.9.3将相应型号熔接剂缓慢倒入熔模,散布起火粉于熔接剂表层,留一点于模唇。7.2.9.4盖上顶盖,用专用点火枪向模唇起火粉发射火花点火。7.2.9.5待铜浆凝固后,开模取出熔成铜绞线,清除模内矿渣,准备下次作业。7.2.9.6热熔焊接施工流程:见图2焊接流程 图2焊接流程7.2.10本项目采用CADWELD放热焊接技术。其焊接要求如下:7.2.10.1 14.7mm镀铜钢圆线与17.2mm镀铜钢接地棒连接时采用“T”连接。7.2.10.2 14.
19、7mm镀铜钢圆线与14.7mm镀铜钢圆线之间对接采用“一”连接。7.2.10.3 14.7mm镀铜钢圆线与14.7mm镀铜钢圆线之间搭接采用“T”连接或“十”连接。7.2.10.414.7mm镀铜钢圆线与BVR-1*95mm2铜绞线之间采用“T”连接。7.2.10.5所有分支支线BVR-1*95mm2铜绞线与BVR-1*95mm2铜绞线、BVR-1*95mm2铜绞线与BVR-1*70mm2铜绞线、BVR-1*95mm2铜绞线与BVR-1*50mm2铜绞线、BVR-1*95mm2铜绞线与BVR-1*35mm2铜绞线、BVR-1*95mm2铜绞线与BVR-1*25mm2铜绞线、BVR-1*95mm
20、2铜绞线与BVR-1*16mm2铜绞线之间采用配套钳压套管进行连接。7.2.11影响熔接效果最大的因素是湿气,包括熔模、熔接粉剂或裸铜线等所吸收或附着的水气;影响熔接效果另一重要的因素是熔模及被熔接物的清洁程度。凡熔接物表面的尘土、油脂、氧化膜等必须完全去除,使其光亮后才可以进行熔接作业,否则熔接表面部位的结合力将不坚固,接头表面不平滑不光亮。所以要求作业人员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作业程序(7.2.9.1)执行。7.2.12矿渣应在每次熔接之后趁熔模热时,利用专用毛刷及布轻挖清拭除去。否则冷却后很难清除。7.2.13熔模材质非常脆弱,不堪承受打击或掉落,不可硬插超过尺寸之导线或接地棒与熔模口内强行
21、握夹,或用起子等坚硬工具强力去除矿渣。7.2.14接地铜绞线或接地棒口径小于熔模口时,可用布带、厚纸带、铜皮等物包扎熔模口的部分导线。7.2.15接地棒打入地下时末端应装上钢套管。接地棒经锤打变形的末端,必须切断或磨平后方可装入熔模内,否则导致铜水泄露。7.2.16焊点质量的优劣可通过目测检查,检查项目为焊接物的大小、颜色、表面光洁度和气泡等外观检查。7.2.16.1焊接范围接地铜绞线没有大量的暴露。渣子清除后,水平连接的冒口不低于导线的顶端。7.2.16.2接头正常的颜色是金黄色至青铜色。7.2.16.3表面光洁度:接头表面应该相当平滑,没有大块渣子存在。如果接头表面有20%的铜绞线或渣子清
22、除后有导线暴露,接头报废。7.2.16.4气泡度:接头表面的有小孔,其深度一定不能延伸至导线的中心。7.2.16.5良好:牢固的焊接,只有极小的表面上的不完美。7.2.17安全防护7.2.17.1热熔焊接方式会产生高温,不可避免地有金属颗粒逸出,而造成对施工人员身体的伤害。在使用放热焊接的过程中,一方面应该正确使用模具盖好上盖,从根本上减少金属颗粒的逸出;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保护,加强通风,戴好口罩,防止施工人员金属中毒。7.2.17.2施工操作时,现场1.50米之内,不得有无关人停留,焊药燃烧强光容易伤及眼睛。7.2.17.3操作人员必须戴上有一定隔热效果的工作手套。 操作人员不得面
23、对于熔模开口处操作施工。7.2.17.4点火时,一旦引燃粉被引燃,操作人员必须立即离开熔模至少1.5米。7.2.17.5当熔焊结束,任何人不得立即直接接触熔模。 须待熔模和焊接后的导线冷却30秒后,方可使用铁钳取模。7.2.18焊接点要全部做防腐处理。7.2.19质量标准7.2.19.1保证项目: (1)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接至电气设备、器具和可拆卸的其它非带电金属部件接地的分支线,必须直接与接地干线相连,严禁串联连接。检验方法:实测或检查接地电阻测试记录。观察检查或检查安装记录。(3)防雷接地引下线的保护管固定牢靠;断线卡子设置便于检测,接触面
24、镀锌或镀锡完整,螺栓等紧固件齐全。防腐均匀,无污染建筑物。检验方法:外观观察检查。7.2.19.2接地体安装:位置正确,连接牢固,接地体埋设深度距地面不小于1.2m。隐蔽工程记录齐全、准确。检验方法:检查隐蔽工程记录。7.2.19.3允许偏差项目: 搭接长度2b;圆钢6D;圆钢和扁钢6D;注:b为扁钢宽度;D为圆钢直径。 扁钢搭接焊接3个棱边,圆钢焊接双面。检验方法:尺量检查和观察检查。7.2.20应注意的质量问题7.2.20.1接地体埋深或间隔距离不够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执行。7.2.20.2焊接面不够,药皮处理不干净,防腐处理不好,焊接面按质量要求进行纠正,将药皮敲净,做好防腐处理。7.2.
25、20.3利用基础、梁柱钢筋搭接面积不够,应严格按质量要求及相关规范去做。7.3电缆支架及桥架制作安装7.3.1主要工作操作流程桥架验收运输与存放确定支架/立柱位置支架/立柱预制、安装桥架接地安装电缆桥架盖板安装检查交工7.3.2按图纸设计的标高和走向先进行支托架安装。桥架的接地严格按照150万吨/年催化裂解(DCC)制乙烯装置桥架安装设计要求及接地总说明相关要求进行施工。7.3.3桥架检查7.3.3.1本装置内的电气桥架为铝合金桥架,出库前检查电缆桥架及其配套的型材有无产品出厂合格证,并有质量保证书号。7.3.3.2领料前要注意有否在运输过程中损坏的电缆桥架及配套的型材。7.3.4运输与存放7
26、.3.4.1运输从库房领至施工现场运输中要注意尽量避免碰撞,更不要使桥架或型材变形。7.3.4.2存放(1)从库房领至现场要堆放在干燥与平整的地方,以防止变形。(2)对于各区域的材料堆放处,要写上标牌,不要相互挪用。7.3.5确定支架/立柱位置7.3.5.1检查用于安装支架/立柱的钢结构或管架是否已施工完毕。7.3.5.2检查用于安装支架/立柱的梁是否已施工完毕,油漆是否已经涂刷。7.3.5.3根据施工图纸,在钢结构或梁上划线确定支架/立柱安装位置。7.3.5.4桥架和立柱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7.3.6支架/立柱预制、安装7.3.6.1主要的支架或立柱采根据施工图纸加工成一定的形状后,按要求
27、固定在钢构或梁上。7.3.6.2次级支架根据施工图纸加工成形后,再焊接到钢结构上,焊接完成后进行焊渣清理、除锈、防腐工作。(焊接完成后清除焊接处的焊渣并进行补漆。)吊架与钢结构焊接的搭接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7.3.6.3同一安装高度的电缆托臂应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7.3.6.4电缆竖井的安装:钢结构的电缆竖井,其垂直偏差不应大于其长度的2/1000,支架横担的水平误差不应大于其宽度的2/1000,竖井对角线的偏差不应大于其对角线长度的5/1000。7.3.6.5按电缆桥架安装图选择适当的电缆桥架类型进行拼装。电缆桥架安装与其它构件间距误差应满足设计要求。7.3.6.6支架应焊接牢固,无显著变形
28、,各横撑间的垂直净距与设计偏差不应大于5mm。7.3.6.7电缆桥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电缆桥架的下料电缆桥架,现场切割时采用冷切割方式,切口处毛刺,必须进行打磨光滑,防止对人身和电缆造成损伤。(2)电缆桥架的连接电缆桥架的连接采用专用的桥架连接板,弯通、二通、三通、四通等厂家定制产品进行连接。桥架采用螺栓连接时,应用半圆头螺栓由里向外穿,连接应牢固。(3)桥架超过15m时,应有伸缩节,其连接采用伸缩连接板。(4)桥架安装属于超高部分,施工时操作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带,施工区域周围必须拉设警戒线,施工区域下方必须有专人监督,避免高空坠落,有条件的区域应增设安全网或操作平台。7.3.7桥
29、架接地线安装电缆桥架内宜敷设一根95mm2黄绿接地线,作为主接地干线。7.3.8电缆桥架盖板安装多层桥架的最上层桥架和单层桥架均应在电缆敷设完工后加盖板。盖板盖好后应平整,无翘角。7.3.9检查交工在电缆桥架及电缆桥架接地安装工作全部结束后,通知总包、监理检查验收。7.4电缆敷设7.4.1主要工作操作流程电缆敷设路径确定电缆的整理与固定电缆验收电缆敷设电缆标识7.4.2电缆敷设前检查:电缆沟(桥架)畅通,防腐层完整;电缆型号、电压、规格符合设计要求;电缆外观无损伤,绝缘试验合格;电缆放线架应放置稳妥,钢轴长度和强度应与电缆盘宽度和重量相配合。7.4.3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30、,应符合下列要求:油浸纸绝缘电力电缆单 芯多 芯20d15d橡皮绝缘电力电缆橡皮或聚氯乙烯护套10d裸铅护套15d铅护套钢带铠装20d塑料绝缘电力电缆10d控制电缆10d7.4.4电缆敷设前准备7.4.4.1电缆敷设前必须依据电缆路径清单进行电缆路径核查工作,确定电缆路径已畅通。7.4.4.2在有可能损伤电缆处增设保护措施(如:拐弯处、穿越墙壁或楼板处用橡胶皮绑好;在敷设较大电缆时设置地滑轮或转向滑轮。)。7.4.4.3依据电缆路径清单上的电缆信息,确定电缆规格及电缆型号,从仓库中领取相应的电缆盘。7.4.4.4检查电缆外观无损伤,使用兆欧表测试电缆绝缘电阻,经测试合格且符合设计要求的电缆方可
31、进行敷设。7.4.5电缆敷设7.4.5.1电缆敷设前应实地观察确定电缆盘架设的位置,电缆盘应架设在始端较宽敞处,如条件不允许也可考虑在电缆敷设路线的中间架设电缆盘,电缆从电缆路径中间开始敷设,敷设到终点后,量好尺寸向始端倒放。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不得使电缆在支架及地面上摩擦、拖拉。电缆上不得有铠装压扁、电缆绞拧、护套层折裂等机械损伤。7.4.5.2电缆放线架应放置稳妥,钢轴的强度和长度应与电缆盘的重量和宽度相配合。7.4.5.3沿电缆通道配置工人;在电缆盘处要有足够的工人随时检查和约束电缆盘的转动。7.4.5.4敷设每根电缆均要在电缆端头粘贴临时的识别标志,并清楚地标明电缆编号、
32、电缆规格型号、电缆起点设备、电缆终点设备等。7.4.5.5电缆敷设时应保证电缆不与地面、桥架发生过度磨擦。7.4.5.6敷设电缆时,一定要保持电缆上的拉力恒定并满足最小弯曲半径的要求。7.4.5.7严格遵循核查后的电缆路径进行电缆敷设,保证电缆类型与桥架类型相符,并满足电气隔离准则和电缆敷设准则。7.4.5.8电缆在支架上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控制电缆在普通支架上不宜超过1层,在桥架上不宜超过3层;交流3芯电力电缆在普通支架上不宜超过1层,在桥架上不宜超过2层;交流单芯电力电缆应布置在同侧支架上。7.4.5.9电缆在电缆沟支架上的各支点距离应满足下表要求(单位mm):电缆种类敷设方法水平垂直电
33、力电缆全塑型4001000除全塑型外的中低压电缆800150035KV及以上高压电缆15002000控制电缆80010007.4.5.10敷设电缆时,对电缆可先采用临时固定(如电缆绑线等)。7.4.5.11在必要的地方(如拐弯处、电缆分支处等)需增加电缆固定,特别要保证电缆的弯曲半径。7.4.5.12为便于今后电缆端接,在电缆端部应留有一段多余的、合理的电缆长度,盘成圈(半径须大于电缆弯曲半径)并妥善安置在终端设备附近。对于敷设电缆的两端须进行封盖处理,以免电缆因环境而受潮。7.4.5.13电缆敷设结束后、电缆端接前须使用兆欧表测试电缆绝缘电阻,对于中压电缆还需进行直流耐压试验及泄漏电流的测量
34、,经测试合格且符合设计要求的电缆方可进行电缆端接工作。7.4.5.14电缆敷设结束后,盘上剩余的电缆端头应进行封盖处理,以免电缆因环境而受潮;电缆盘不使用时,应放置在指定的存放区,防止电缆遭受意外的机械伤害。7.4.5.15电缆敷设应排列整齐,两端应挂电缆标志牌,应标明电缆编号、型号、规格、起止点。7.5检查接线7.5.1主要操作流程电缆端接前检查电缆头制作电缆试验电缆连接电缆端检查7.5.2电缆端接前检查7.5.2.1确认需端接的电缆已敷设完毕,电缆的型号规格正确,电缆敷设路径正确。7.5.2.2检查每根电缆的绝缘及芯线的连续性。7.5.3电缆头制作7.5.3.1电缆进(出)设备的排列、固定
35、,电缆在被端接设备外进(出)的排列、固定应根据现场条件及相应设备内的结构、空间、线槽情况实施,同时要满足电缆最小弯曲半径的要求。对于同台设备有不同安全列的电缆,应按设计要求对不同安全列电缆进行隔离。7.5.3.2设备的开孔及密封,电缆进(出)被端接设备的开孔及密封应根据被端接设备的出厂条件确定,如果设备带的开孔及电缆密封接头不满足端接电缆的需求,则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开孔。7.5.4电缆试验7.5.4.1所有电缆头在制作完成后都必须测量绝缘电阻,测量绝缘电阻时,采用兆欧表的电压等级按下表规定执行:序号电缆类型电缆电压等级兆欧表电压等级1中压电力电缆3000V10000V2500V 2低压电力电缆
36、500V3000V1000V3控制/仪表电缆100V500V500V4控制/仪表/通讯电缆100V以下250V7.5.4.2电缆最低绝缘电阻值应符合下表要求:电缆额定电压(kV)1610绝缘电阻(M)聚氯乙烯电缆4060聚乙烯电缆10001200交联聚乙烯电缆10001200 7.5.4.3中压电缆在电缆头制作完成后进行连接前应进行耐压试验,根据国标(GB50150-2006)要求有条件时橡塑绝缘电力电缆采用交流耐压试验,当不具备条件时,额定电压U0/U为18/30KV及以下电缆,允许用直流耐压试验及泄漏电流测量代替交流耐压试验。7.5.4.4直流耐压试验:试验电压为24kV,试验时间为15m
37、in:(1)用2500V兆欧表测量电缆的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应大于10M。试验时,试验电压可分46阶段均匀升压,每阶段停留1min,并读取泄漏电流值。测量时应消除杂散电流的影响。每次试验后被试电缆须用放电棒先经电阻对地放电,然后再直接对地充分放电。直流耐压试验连接图如图所示:(2)电缆的泄漏电流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电缆绝缘可能有缺陷,应找出缺陷部位,并予以处理:泄漏电流很不稳定、泄漏电流随试验电压升高急剧上升、泄漏电流随试验时间延长有上升现象。耐压试验后,应重新进行一次绝缘电阻测试,应不低于耐压前绝缘值。(3)绝缘电阻测试及直流耐压试验后,电缆均应充分放电。7.5.4.5交流耐压试验试验电压为1
38、5KV,时间为5min,具体如下:用2500V兆欧表测量电缆的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应大于10M。根据下图进行耐压试验,在耐压试验过程中应保持均匀升压,注意监测一次侧试验电流值,随着电压的升高而匀速增加。如果出现剧烈变化,则应立即停止试验,查明原因后方可继续试验。交流耐压结束后应再次测量电缆绝缘电阻,其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耐压前的绝缘值。7.5.5电缆连接与整理7.5.5.1电缆应尽量避免交叉,排列整齐,固定牢固且接线端子不得受力。7.5.5.2端接时应注意线鼻子与芯线的规格、型号应相符合, 并用压线钳正确地压紧,不得有松动现象。7.5.5.3连接电缆的螺栓应选用热镀锌螺栓,螺栓的规格与鼻子匹配,严
39、格按适用文件的要求来连接电缆,特别是要使设备端子的识别标志与芯线绝缘的颜色标志相对应,并用扭矩扳手将螺栓拧到规定的扭矩值。螺栓的紧固力矩设计无要求时按下表执行:螺栓M810121416拧紧力矩Nm8.810.817.722.631.439.251.060.878.598.17.5.5.4电缆接地线的连接(1)对于不经过零序互感器的中压电缆、低压电缆的金属屏蔽及低压铠装电缆的钢铠,通信电缆,火灾报警电缆的铜接地引线、屏蔽线等需要进行一端接地,接地原则为:如果两端均是盘柜或一端是盘柜,则在盘柜上进行屏蔽线、铜接地引线接地(每根电缆只需一端接地);如果两端均为就地设备,则在便于接地的一端进行屏蔽线、
40、铜接地引线接地。(2)电缆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时,电缆头的接地线应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后接地;由电缆头至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一段电缆金属护层和接地线应对地绝缘。(3)盘、箱、柜内的控制电缆端接结束后电缆应整理整齐、保持美观。7.5.5.5电缆连接后,应在被端接设备外对电缆悬挂标志牌,标志牌的面朝外,方便查看。电缆标牌内容一般应包括:设备编号(电缆另一端设备号)、电缆编号(完整)、规格型号等组成。7.5.6电缆端检查7.5.6.1电缆密封套管的安装:紧固、密封与电缆直径的配合情况;7.5.6.2电缆密封套管上多余的开孔是否已堵上;7.5.6.3是否满足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7.5.6.4为限制电缆在
41、端子上和电缆密封套管上的拉力,电缆应有良好地固定支撑;7.5.6.5检查各装置、电缆、芯线和连接线的识别标志;7.5.6.6检查相序是否一致;7.5.6.7检查电缆与接点连接之后的绝缘电阻,其检查内容包括:每个连接与地之间的电阻;连接销与连接销之间的电阻;如果屏蔽未接地,则测量屏蔽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7.5.6.8电缆端接质量检查完成后,还应进行一次整体性的端接美观检查,以确保施工的最终质量。7.5.6.9引入盘柜内的电缆及其芯线,应排列整齐、编号清晰,避免交叉,固定牢固,铠装电缆接地线是否可靠连接。7.5.6.10配线是否整齐、清晰、美观、看不到交叉的导线。7.6灯具安装及试亮7.6.1检查
42、所有配管穿线是否符合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7.6.2安装灯具,按设计要求进行安装,并考虑高度、亮度、角度。7.6.3接线时,应按系统图要求合理分配各回路灯具数量,使负荷分配均匀。7.6.4灯具安装符合以下要求:7.6.4.1同一场所成排灯具,其中心线偏差不应大于5mm。7.6.4.2灯具固定应牢固可靠。7.6.5灯具与基础固定可靠,螺栓备帽齐全,7.6.6管内穿线、接线、灯具、开关安装完毕后,经检查无误后,方可通电试亮。7.6.7照明回路采用2.5 mm2绝缘导线,插座回路采用4mm2绝缘导线,穿DN20镀锌钢管沿结构明敷设.防爆照明配电箱中心距地面标高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7.6.8照明控
43、制系统测试7.6.8.1线路检查:控制线配线正确,与原理图和施工图相符合。 7.6.8.2控制元件检查:各控制元件动作正常、可靠,模拟运行正确。7.6.8.3照明配电箱的切换装置可靠动作。7.6.9灯具试亮7.6.9.1所安装光源应与设计一致。 7.6.9.2线路绝缘测试、灯具试亮。照明系统通电连续试运行时间应为24h,所有照明灯具均应开启,且每2h记录运行状态1次,连续试运行时间内无故障。7.6.9.3将照明回路逐一接通,检验灯具是否闪亮。7.6.10检验合格后, 报监理、业主验收。7.7变压器安装7.7.1主要工作操作流程:设备验收基础验收设备点件检查变压器稳装变压器附件安装接线检查试验送
44、电试运行验收7.7.17.7.2设备验收应注意的事项7.7.2.1检查变压器合格证和随带技术文件、变压器出厂试验记录。7.7.2.2外观检查:有铭牌,附件齐全,绝缘件无缺损、裂纹。7.7.2.3 接地装置引出的接地干线与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连接,变压器的支架和外壳应可靠接地,所有连接应可靠紧固件及防松零件齐全。7.7.2.4绝缘件应无裂纹、缺损和瓷釉损坏等缺陷,外表清洁,测温仪表指示准确。7.7.3变压器就位技术要求7.7.3.1变压器用吊车吊上设备吊装平台,用人力利用滚杠等移动到设备基础预就位,再利用撬杠、倒链等工具就位,就位后变压器底座和基础依据设计及规范要求连接牢靠。7.7.3.2变压
45、器就位时,应注意其方位和距墙尺寸应与图纸相符,允许误差为25mm,图纸无标注时,纵向按轨道定位,横向离墙距离不得小于800mm,距门不得小于1000mm。7.7.3.3变压器基础的轨道应水平,轨距与轮距应配合,装有气体继电器的变压器,应使其顶盖沿气体继电器汽流方向有1%1.5%的升高坡度,制造厂规定不需安装坡度的除外。 7.7.4安装就位后应按电气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50150-2006)相关条目进行试验。7.8盘柜及母线安装7.8.1主要工作操作流程盘、柜基础制作安装基础接地开箱检查盘、柜搬运就位找正盘、柜固定母线连接开关装置接地安装完成,检查收尾7.8.2盘、柜基础制作安装7.8.2.1按施工图纸要求预制加工基础型钢架。7.8.2.2按施工图纸所标位置,将预制好的基础型钢架放在预埋铁件上,用水准仪或水平尺找平、找正,需要用垫铁的地方使用垫铁。7.8.2.3基础型钢架符合技术要求后与预埋板进行焊接,焊接后要再次复核基础型钢架的偏差要符合表1的要求。最终基础型钢顶部高出地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