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11∕T 1411-2017 节能监测服务平台建设规范(北京市).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63055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PDF 页数:51 大小:1.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1∕T 1411-2017 节能监测服务平台建设规范(北京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DB11∕T 1411-2017 节能监测服务平台建设规范(北京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DB11∕T 1411-2017 节能监测服务平台建设规范(北京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DB11∕T 1411-2017 节能监测服务平台建设规范(北京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DB11∕T 1411-2017 节能监测服务平台建设规范(北京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27.010 F 10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14112017 节能监测服务平台建设规范 The Rules for Constructing Monitoring and Service Platform of Energy Conservation 2017 - 06 - 29 发布 2017 - 10 - 01 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11/T 14112017 I 目 次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与定义 . 2 4 总体结构与要求 . 4 5 技术要求 . 5 6 功能要求 . 7 7 资源共享和数据交换要求 .

2、9 8 人机交互界面要求 . 9 9 软硬件、数据库要求 . 9 10 安全性要求 . 11 11 运行维护管理要求 . 12 12 文档和档案要求 . 12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区域信息编码对照表 . 13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行业领域信息编码对照表 . 14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平台信息编码对照表 . 15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能源分类编码及其计量单位对照表 . 16 附录 E(规范性附录) 用能单位信息采集表 . 18 附录 F(资料性附录) 能源折标系数参考 . 19 附录 G(规范性附录) 能耗数据采集频率及上传要求 . 22 附录 H(规范性附录) 领域和行业指标编

3、码 . 23 附录 I(规范性附录) 平台数据交换传输协议 . 38 附录 J(资料性附录) 平台项目建设管理过程文档 . 44 参考文献 . 48 DB11/T 14112017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北京硕人朗坤能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永光、杨霞、张希庆、杜林芳、甄玮、杨震、刘大为、张道山、孙干、韩辉、崔兰清、安宴辉。 DB11/T 14112017 1 节能监测服务平台建设规范 1

4、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节能监测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结构与要求、技术要求、应用功能要求、资源共享和数据交换要求、人机交互界面要求、软硬件数据库要求、安全性要求、运行维护管理要求以及文档和档案要求等一般性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区域、行业节能监测服务平台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89- 2008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 475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 9254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3234-

5、 2009 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 GB/T 15587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GB/T 16260.1 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 第1部分:质量模型 GB/T 16260.4 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 第4部分:使用质量的度量 GB 17167- 2012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 17618 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7626.2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实验 GB/T 17626.4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 电磁兼容试验和

6、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8905.1 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 第1部分:概述 GB/T 18905.6 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 第6部分:评价模块的文档编制 GB/T 22239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2240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级指南 GB/T 23331- 2012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GB/T 25058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GB/T 29873 能源计量数据公共平台数据传输协议 GB 50093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DL/T 904 火力发电厂技

7、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YD/T 1099 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要求 YD/T 1255 具有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要求 DB11/T 858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评价技术规范 DB11/T 14112017 2 DB11/T 976- 2013 用能单位能效对标指南 3 术语与定义 GB/T 2589、GB/T 13234、GB/T 29873、GB/T 23331和DB11/T 97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方便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上述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 3.1 能源计量器具 measuring instrument of energy 测量对象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载能工质的

8、计量器具。 GB 17167- 2012,定义3.1 3.2 数据集中采集终端 data concentrated collection terminal 安装在用能单位,通过内部网络与能源计量仪表连接,获取各种能源的计量数据,能够完成数据累计、存储,并具有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远程传输功能的数据设备(以下简称采集终端)。 3.3 节能监测服务平台 monitoring and service platform of energy saving 指在完善能源计量管理的基础上, 集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用能单位能耗、 水耗数据进行实时采集、汇总、分析,对能源利用状况进行数字化、可视化管理的系统(以下简

9、称平台)。 3.4 能源管控中心 energ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center 采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对用能单位能源的购入存储、输配、消耗环节及能源计量器具实施集中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通过能效分析、管理、考核,实现节能降耗的管控一体化系统。 3.5 综合能耗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用能单位在统计报告期内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按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分别折算后的总和。 对企业,综合能耗是指统计报告期内,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的综合能耗总和。企业中主要生产系统的能耗量以实测为准。 GB/T 2589-

10、2008,定义3.5 3.6 单位产值综合能耗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for unit output value 统计报告期内,综合能耗与期内用能单位产值或工业增加值的比值。 DB11/T 14112017 3 GB/T 2589- 2008,定义3.6 3.7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comprehensive energy consumption for unit outuput of product 统计报告期内,用能单位某种产品或者提供某种服务的综合能耗与同期该合格产品产量(工作量、服务量)的比值。 GB/T 2589- 2008,定义3.7 3.

11、8 企业节能量 energy saved of enterprise 企业统计报告期内实际能源消耗量与按比较基准计算的能源消耗量之差。 GB/T 13234- 2009,定义2.2 3.9 产品节能量 energy saved of productions 用统计报告期产品单位产量能源消耗量与基期产品单位产量能源消耗量的差值和报告期产品产量计算的节能量。 GB/T 13234- 2009,定义2.3 3.10 产值节能量 energy saved of output value 用统计报告期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与基期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的差值和报告期产值计算的节能量。 GB/T 13234- 20

12、09,定义2.4 3.11 能源管理体系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EnMs) 用于建立能源方针、 能源目标、 过程和程序以实现能源绩效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的集合。 GB/T 23331- 2012,定义3.9 3.12 能源效率 energy efficiency 输出的能源、产品、符合或绩效,与输出的能源之比或其他数量关系。如:转换效率,能源需求/能源实际使用,输出/输入,理论允许的能源量/实际运行的能源量。 GB/T 23331- 2012,定义3.8 3.13 能效对标 energy efficiency benchmarking 用能单位采取的

13、对其能源效率及能源利用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 并与组织内外能效标杆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差距和持续改进的提高能效水平的方法。 DB11/T 14112017 4 DB11/T 976- 2013,定义3.1 4 总体结构与要求 4.1 总体结构 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总体结构 4.2 总体要求 4.2.1 计量要求 4.2.1.1 应安装煤、电、油、气、热和水等能源或耗能工质的能源计量器具。 4.2.1.2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应符合 GB 17167 和 DB11/T 858 规定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4.2.2 采集要求 4.2.2.1 能源计量器具应自动采集计量数据并规范

14、化处理后传递至平台。 4.2.2.2 对无法自动采集的数据,应按照填报周期要求通过平台人工采集方式手工录入平台。 DB11/T 14112017 5 4.2.2.3 对于已经由其他系统或平台采集的数据,宜通过第三方系统集成共享接入至平台。 4.2.2.4 人工采集和第三方系统集成数据应与节能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统计部门的上报数据保持一致。 4.2.3 传输要求 4.2.3.1 应实现计量数据从能源计量器具到采集终端的采集传输 4.2.3.2 应实现计量数据从采集终端到平台的传输。 4.2.3.3 应实现平台对平台、能源管控中心或其他能源管理系统的数据传输。 4.2.3.4 具有远程传输功能

15、的能源计量器具宜与平台直接传输。 4.2.4 应用功能要求 4.2.4.1 实时监测 实时监测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功能: a) 实现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的实时监测; b) 实现对所辖行政区划、以及所辖行业实时监测数据的分类汇总、分析和展示。 4.2.4.2 节能综合管理服务 节能综合管理服务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功能: a) 能源数据统计分析; b) 能效对标; c) 节能目标管理; d) 预测、预警和报警; e) 节能分析; f) 用能单位服务。 5 技术要求 5.1 基础信息编码 5.1.1 区域信息及其编码应按照附录 A 的要求编制。 5.1.2 行业分类和代码应按照 GB/T 4754-

16、2011 执行。 5.1.3 行业领域信息及其编码应按照附录 B 的要求编制。 5.1.4 平台信息及其编码应按照附录 C 的要求编制。 5.1.5 能源分类信息编码及其计量单位应按照附录 D 的要求编制。 5.1.6 用能单位信息及其编码应按照附录 E 的要求采集。 5.1.7 能源和耗能工质参考折标系数参照附录 F。 5.2 数据采集 5.2.1 采集边界 5.2.1.1 采集对象应为平台监测的法人单位及其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 5.2.1.2 按“法人经营地”统计原则,对京内具备条件的应采用计量器具采集,京外能耗数据可人工采集。 DB11/T 14112017 6 5.2.2 采集要求 5

17、.2.2.1 应满足能源分类、分级、分项统计要求。 5.2.2.2 应满足 GB/T 2589 对综合能耗计算范围要求。 5.2.2.3 能耗数据和产品产量、产值在投入产出关系上应对应。 5.2.2.4 采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应附加其用能单位、区域、行业属性编码和标识。 5.2.3 采集内容 5.2.3.1 应采集能耗数据、产品产量和产值等能源消耗、产出和经济指标数据。 5.2.3.2 应采集能源效率指标数据。 5.2.4 采集频率及时间要求 能耗数据采集频率及其向平台传输的时间要求宜按照附录G执行。 5.3 采集终端要求 5.3.1 应根据用能单位的现场环境、能源计量器具点位及传输安全等要求合

18、理选配采集终端。 5.3.2 应支持多台不同能源种类的计量器具同时进行数据采集。 5.3.3 宜对数据包进行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处理。 5.3.4 宜选用具有数据存储和断点续传功能的采集终端。 5.3.5 应支持将计量数据同步传输到多个平台。 5.3.6 电磁兼容性应符合 GB/T 17626.2 3 级或以上、GB/T 17626.3 2 级或以上、GB/T 17626.4 3 级或以上、GB/T 17626.5- 1998 3 级或以上要求。 5.3.7 设备无线电骚扰限值应符合 GB 9254- 1998 要求。 5.3.8 设备抗扰度限值应符合 GB/T 17618 要求。 5.3.9

19、安装施工应符合 GB 50168 和 GB 50093 的要求。 5.4 数据传输要求 5.4.1 能源计量器具与采集终端间传输要求 能源计量器具与采集终端间数据传输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 应实现能源计量器具与采集终端之间可靠通信; b) 应支持多种网络传输通信方式; c) 应采用符合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通信协议; d) 宜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传输。 5.4.2 采集终端与平台间传输要求 采集终端与平台间数据传输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 采集终端基于 IP 协议的有线或者无线方式接入网络,在传输层使用 TCP 协议; b) 当网络发生故障时, 采集终端应存储未能正常实时上传的数据

20、, 待网络连接恢复正常后进行续传; c) 当能源计量器具或采集终端故障未能正确采集能耗数据时,采集终端宜向服务器发送故障信息; DB11/T 14112017 7 d) 平台和采集终端间应具备身份认证机制,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 5.4.3 平台间传输要求 平台间数据传输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 应有数据推送或者数据请求协议; b) 应具有数据传输异常处理机制; c) 应对数据传输的范围进行授权,并记录传输事件; d) 应按照平台规定的数据内容、格式及编码要求,实现数据的平台间、平台和能源管控中心间的数据交换; e) 数据交换传输协议见附录 I。 5.4.4 采用物联网技术的传输要求 采

21、用物联网技术的能源计量器具的计量数据直接上传或者通过物联网平台上传至平台, 应满足本标准5.4.2、5.4.3的要求。 5.5 数据管理要求 5.5.1 采集终端应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过滤无效数据,补充缺失数据。 5.5.2 应采用专用服务器或存储设备,数据存储 5 年以上。 5.5.3 应定期备份数据,周期应不超过 7 天。 5.5.4 平台对实时采集数据、人工采集数据和第三方系统集成共享数据规范化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合法性验证、汇总、计量单位换算、数据完整性判断处理。 5.6 数据应用要求 5.6.1 应满足各级各类用户访问量的需求。 5.6.2 应满足区域、行业及用能单位考核要求。 5.6

22、.3 宜采用多种终端访问形式。 6 功能要求 6.1 能源数据统计分析 6.1.1 应具备对区域、行业及用能单位能源消费量按能源/资源种类和一定周期进行汇总、定比、环比等统计和分析功能。统计周期宜以年、月、周、日、小时为单位,统计结果应以图、表方式展示。 6.1.2 应具备对区域、行业及用能单位综合能耗计算汇总分析功能,统计计算方法参照 GB/T 2589 执行。 6.1.3 应具备用能单位能源效率计算分析功能;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和单位产值综合能耗计算方法应参照 GB/T 2589 执行,其他能效指标计算方法参照 DL/T 904、NECC- NHJC- 11- 2014、NECC- NHJC-

23、 12- 2014、NECC- NHJC- 13- 2014 等相应行业指标计算方法要求执行。 6.1.4 应具备对区域、行业及用能单位节能量计算、汇总和分析功能,计算方法应参照 GB/T 13234执行。 6.2 能效对标 DB11/T 14112017 8 6.2.1 应按照 DB11/T 976 规定的对标类型、方法、技术要求及组织管理要求实现能效对标功能,能效指标对标项参考附录 H。 6.2.2 应建立能效指标数据库、能效标杆数据库和能耗限额定额数据库,实现数据管理功能。 6.2.3 应具备限额执行情况分析功能。 6.2.4 应具备定额执行情况分析功能。 6.2.5 宜建立最佳节能实践

24、库,相关要求参照 DB11/T 976 执行。 6.3 节能管理 6.3.1 应具备区域、行业及用能单位的完成目标责任考核功能。 6.3.2 应具备区域、行业及用能单位节能目标考核预警功能。 6.4 预测、预警和报警 6.4.1 应具备通过分析模型对区域、行业及用能单位的能源消费趋势进行预测功能。 6.4.2 应具备区域、行业及用能单位的能源消费预警功能。 6.4.3 应具备采集终端、能源计量仪表的运行异常报警功能。 6.4.4 应具备数据采集异常报警功能。 6.4.5 宜具备多种形式的报警通知功能。 6.5 节能分析报告 6.5.1 应具有按照不同时间周期完成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功能。 6.5.

25、2 应具备区域、行业及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管理功能。 6.6 用能单位服务 6.6.1 应为用能单位提供监测数据查看功能。 6.6.2 应为用能单位提供能源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6.6.3 应为用能单位提供能效对标和排名信息。 6.6.4 应为用能单位提供异常报警信息。 6.7 设备管理 6.7.1 宜具备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功能。 6.7.2 应具备能源采集终端管理功能。 6.8 系统管理 6.8.1 应具备用户管理、日志管理、信息录入、参数配置、通讯设置、标准值和预警值设置等功能。 6.8.2 用户可根据权限进行增加、编辑、修改、删除等维护和操作。 7 资源共享和数据交换要求 7.1 实现

26、与其他平台、能源管控中心的资源共享和数据交换。 7.2 数据交换传输应遵守 5.4.3 条款规定的传输要求。 7.3 数据交换传输协议符合附录 I 的要求。 DB11/T 14112017 9 7.4 数据交换服务接口应基于 SOA 架构开发,满足多点部署、灵活扩充的需求。 7.5 数据交换服务接口应使用 XML、FTP、HTTP、JMS、Socket 和 Web Service 等开放标准开发。 7.6 数据交换服务接口应通过数据压缩、数据加解密、传输中间件技术实现数据高效安全传输。 7.7 数据交换服务接口应实现同步数据传输和异步数据传输两种传输方式。 8 人机交互界面要求 8.1 易用性

27、 应界面简单清晰,操作方便。 8.2 规范性 应界面风格一致,布局、模块设计合理。 8.3 容错性 应具有容错机制,避免操作失误。 9 软硬件、数据库要求 9.1 系统软件要求 9.1.1 操作系统应选用主流操作系统。 9.1.2 系统软件应和系统硬件匹配,达到系统最佳性能。 9.2 应用软件开发要求 9.2.1 宜采用 B/S 或 C/S 和 B/S 结合的软件架构,应满足系统扩展及二次开发的需要。 9.2.2 应符合但不限于本标准的功能要求。 9.2.3 宜按照 GB/T 16260.1 和 GB/T 16260.4 的要求建立使用质量的质量模型和选择度量。 9.2.4 宜按照 GB/T

28、18905.1 和 GB/T 18905.6 的要求确定评价模块。 9.3 数据库要求 9.3.1 选型要求 选型要求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 应根据系统规模配置实时数据库和关系型数据库, 与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良好匹配, 能达到系统最佳性能; b) 应具有开放硬件平台上的并行处理功能,能在系统资源低负担的条件下提供高并发度和吞吐量; c) 宜支持在线备份与恢复、多级增量备份、基于磁盘的备份、基于时间点的快速恢复和多种数据复制方式; d) 宜提供日志镜像、自动恢复、数据一致性校验和集群机制的数据库容错机制。 9.3.2 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DB11/T 141120

29、17 10 a) 应命名规范; b) 应实现数据完整性设计; c) 应实现安全性设计; d) 应避免影响系统性能和正常运行的 SQL 语句,防止 SQL 注入式攻击。 9.3.3 优化策略 优化策略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策略: a) 应具有数据库优化参数配置; b) 宜少用触发器,多用存储过程; c) 应按频繁访问和频繁修改两种类型组织数据存储。 9.4 硬件要求 9.4.1 服务器 应根据业务需求和系统架构配置节能型服务器,宜单独配置数据采集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并根据需要采用冗余和备份措施。 9.4.2 存储设备 根据用能单位应配置长周期连续存储设备,以增加数据安全和系统可靠性。

30、9.4.3 路由器 网络接入采用路由器,应根据平台规模及节点功能选配不同级别的路由器。 9.4.4 交换机 交换机技术性能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 a) 应根据内外网信息交换、网络汇聚层和接入层架构和性能设计要求选配相应级别的交换机; b) 交换机的端口密度、数据帧转发功能、数据帧过滤功能、数据帧转发及过滤的信息维护功能、运行维护功能、网络管理功能及性能指标应符合 YD/T 1099、YD/T 1255 的规定和产品要求。 9.4.5 网络安全设备 平台与外网之间应采用硬件防火墙隔离、 部署入侵检测设备和数据库或网络审计设备, 发现和阻止网络入侵和攻击行为。 10 安全性要求 10.1 信息安

31、全等级保护 10.1.1 平台宜达到 GB/T 22240 第二级及以上标准要求。 10.1.2 应根据 GB/T 25058 的要求实施平台相应信息安全保护等级的信息保护工作。 10.1.3 应符合 GB/T 22239 规定的相应信息安全保护等级的信息安全保护基本要求。 10.1.4 应根据实际需求配置数据安全管理系统,确保网络传输和信息安全。 10.1.5 局域网与互联网应实现物理隔离或逻辑隔离。 DB11/T 14112017 11 10.1.6 关键数据应加密存储、传输,并对访问权限进行控制。 10.1.7 能耗数据存储应满足冗余要求,数据应定期备份。 10.2 传输过程中的安全要求

32、 10.2.1 计量器具采集时,计量表计和采集终端之间的物理连线应该采用锡封、塑管、盖板、机箱等形式防止线路改动、串接、接触不良等问题。 10.2.2 数据传输应采用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技术,平台应能发现和记录传输异常。 10.3 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10.3.1 安全计算环境设计技术要求 平台计算环境安全宜实现以下设计,包括但不限于: a) 用户身份鉴别; b) 自主访问控制; c) 标记和强制访问控制; d) 系统安全审计; e) 用户数据完整性保护; f) 用户数据保密性保护; g) 客体安全重用; h) 程序可信执行保护。 10.3.2 安全区域边界设计技术要求 平台建设安全区域边界宜实现

33、以下安全设计,包括但不限于: a) 区域边界访问控制; b) 区域边界包过滤; c) 区域边界安全审计; d) 区域边界完整性保护。 10.3.3 安全通信网络设计技术要求 平台通信网络宜实现以下安全设计,包括但不限于: a) 通信网络安全审计; b) 通信网络数据传输完整性保护; c) 通信网络数据传输保密性保护; d) 通信网络可信接入保护。 10.3.4 安全管理中心设计技术要求 安全管理中心宜实现以下安全管理,包括但不限于: a) 系统管理; b) 安全管理; c) 审计管理。 11 运行维护管理要求 DB11/T 14112017 12 11.1 应制定运行维护管理方案。 11.2

34、应定期对用能单位数据参照 GB/T 15587 进行分析评价,实现对区域、行业的能源利用评价。 11.3 应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和网络完好,使系统软件正常运行、升级和维护,实现系统持续、安全、可靠运行。 11.4 应按国家相关计量法规对能源计量器具进行定期检定、校准、评估,建立相应的能源计量器具管理档案及制度。 11.5 应对文件定期整理、备份、存档,并根据情况对文件设置权限和保密等级。 12 文档和档案要求 12.1 应参照 GB/T 8567 等国家、行业标准编制平台开发文档,文档目录参见附录 J。 12.2 应建立档案管理规范。 DB11/T 14112017 13 A A 附 录

35、A (规范性附录) 区域信息编码对照表 A.1 区域信息编码 区域信息编码如表A.1所示。 表A.1 区域信息编码对照表 区域 代码 北京市 110000 市辖区 110100 东城区 110101 西城区 110102 朝阳区 110105 丰台区 110106 石景山区 110107 海淀区 110108 门头沟区 110109 房山区 110111 通州区 110112 顺义区 110113 昌平区 110114 大兴区 110115 怀柔区 110116 平谷区 110117 密云区 110228 延庆区 110229 经济技术开发区 110230 DB11/T 14112017 14

36、 B 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行业领域信息编码对照表 B.1 行业领域信息编码 行业领域信息编码具体编码如表B.1所示。 表B.1 行业领域信息编码对照表 行业领域名称 编码 工业 01 交通运输 02 公共机构 03 大型公建 04 注:行业领域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并在目前节能工作现状基础上给出的,目的在于区分数据的行业领域归属。其他领域编码应向市节能主管部门申请后确定。 DB11/T 14112017 15 C 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平台信息编码对照表 C.1 平台信息编码 北京市市区两级节能监测服务平台及相关平台数据交换需要平台编码来识别能源数据来源。 平台编

37、码如表C.1所示。 表C.1 平台信息编码对照表 平台 编码 市级综合平台 100 东城区平台 101 西城区平台 102 朝阳区平台 103 丰台区平台 104 石景山区平台 105 海淀区平台 106 门头沟区平台 107 房山区平台 108 通州区平台 109 顺义区平台 110 昌平区平台 111 大兴区平台 112 怀柔区平台 113 平谷区平台 114 密云县平台 115 延庆县平台 116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117 统计局监测平台 200 经济运行平台 301 工业平台 302 建筑平台 303 交通平台 304 公共机构平台 305 DB11/T 14112017 16 D

38、D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能源分类编码及其计量单位对照表 D.1 能源分类编码 能源分类编码及其计量单位如表D.1所示。 表D.1 能源分类编码及其计量单位对照表 序号 能源品种 编码 计量单位 1 原 煤 01 吨 2 无烟煤 02 吨 3 炼焦烟煤 03 吨 4 一般烟煤 04 吨 5 褐煤 05 吨 6 洗精煤 06 吨 7 洗中煤 07 吨 8 其它洗煤 08 吨 9 煤制品 09 吨 10 煤泥 10 吨 11 型煤 11 吨 12 焦炭 12 吨 13 焦炉煤气 13 万立方米 14 其它焦化产品 14 万立方米 15 发生炉煤气 15 万立方米 16 重油催化裂解煤气 16

39、 万立方米 17 重油热裂解煤气 17 万立方米 18 焦炭制气 18 万立方米 19 压力气化煤气 19 万立方米 20 水煤气 20 万立方米 21 其它煤气 21 万立方米 22 油田天然气 22 万立方米 23 气田天然气 23 万立方米 24 液化天然气(LNG) 24 标准立方米/千克 25 煤层气(煤田) 25 万立方米 26 煤矿瓦斯气 26 万立方米 27 原油 27 吨 28 汽油 28 吨 DB11/T 14112017 17 表D.1 (续) 序号 能源品种 编码 计量单位 29 煤油 29 吨 30 柴油 30 吨 31 燃料油 31 吨 32 液化石油气 32 万立

40、方米 33 炼厂干气 33 万立方米 34 石脑油 34 吨 35 润滑油 35 吨 36 石蜡 36 吨 37 溶剂油 37 吨 38 石油焦 38 吨 39 石油沥青 39 吨 40 其它石油制品 40 吨 41 煤焦油 41 吨 42 渣油 42 吨 43 粗苯 43 吨 44 热力 44 百万千焦 45 电力 45 万千瓦时 46 蒸汽(低压) 46 吨 47 高炉煤气 47 万立方米 48 转炉煤气 48 万立方米 49 煤矸石用于燃料 49 吨 50 城市垃圾用于燃料 50 吨标准煤 51 生物质废料用于燃料 51 吨标准煤 52 余热余压 52 吨标准煤 53 其它工业废料用于燃

41、料 53 吨标准煤 54 燃料甲醇 54 吨 55 氢气 55 吨标准煤 56 沼气 56 立方米 57 蔗渣(干) 57 吨 58 树皮 58 吨 59 玉米棒 59 吨 60 薪柴(干) 60 吨 61 稻壳 61 吨 62 锯末刨花 62 吨 63 其他燃料 63 吨标准煤 64 压缩天然气(CNG) 64 标准立方米 65 液化石油气(LPG) 65 升 66 其他能源 66 吨标准煤 DB11/T 14112017 18 E E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用能单位信息采集表 E.1 用能单位基本信息采集表 用能单位基本信息采集表如表E.1所示。 表E.1 用能单位基本信息采集表 所

42、属地区 所属行业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 2011)填写) 所属领域 单位类型 单位详细名称 组织机构代码 单位注册日期 单位注册资本(万元) 法定代表人姓名 联系电话(区号) 是否央企 所属集团名称 单位地址 邮政编码 行政区划代码 (参照区域信息编码填写) 电子邮箱 能源管理机构名称 传真(区号) 主管节能领导姓名 联系电话(区号) 能耗监测项目负责人姓名 手机 能源管理负责人 手机 是否通过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通过日期 认证机构 用能单位主要生产线名称 (按照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项目名称逐条录入) 用能单位主导产品 (当用能单位产品品种较多时,填写占能耗总量

43、80%的前几种产品) 所属平台 (参照平台编码填写) 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 DB11/T 14112017 19 F F 附 录 F (资料性附录) 能源折标系数参考 F.1 能源折标系数 各类能源折标准煤系数见表F.1。 表F.1 能源折标系数参考表 序号 能源名称 平均低位发热量 折标准煤系数 1 原 煤 约 20908 千焦/千克 0.7143 吨标准煤/吨 2 无烟煤 约 25089.6 千焦/千克以上 0.9000 吨标准煤/吨 3 炼焦烟煤 约 25089.6 千焦/千克以上 0.9000 吨标准煤/吨 4 一般烟煤 约 18817.2- 22998.8 千焦/千克 0.7143 吨

44、标准煤/吨 5 褐煤 约 10454- 14635.6 千焦/千克 0.4286 吨标准煤/吨 6 洗精煤 约 25089.6 千焦/千克 0.9000 吨标准煤/吨 7 洗中煤 约 8363 千焦/千克 0.2857 吨标准煤/吨 8 其它洗煤 约 10454- 16726.4 千焦/千克 0.4643 吨标准煤/吨 9 煤制品 约 12544.8- 20908 千焦/千克 0.5286 吨标准煤/吨 10 煤泥 约 8363.2- 12544.8 千焦/千克 0.2857- 0.4286 吨标准煤/千克 11 型煤 0.5000- 0.7000 吨标准煤/吨 12 焦炭 约 28434.8

45、8 千焦/千克 0.9714 吨标准煤/吨 13 焦炉煤气 约 16726.4- 17980.88 千焦/立方米 5.714- 6.143 吨标准煤/万立方米 14 其它焦化产品 1.1- 1.5 吨标准煤/吨 15 发生炉煤气 约 5227 千焦/立方米 1.786 吨标准煤/万立方米 16 重油催化裂解煤气 约 19235.36 千焦/立方米 6.571 吨标准煤/万立方米 17 重油热裂解煤气 约 35543.6 千焦/立方米 12.143 吨标准煤/万立方米 18 焦炭制气 约 16308.24 千焦/立方米 5.571 吨标准煤/万立方米 19 压力气化煤气 约 15053.76 千

46、焦/立方米 5.143 吨标准煤/万立方米 20 水煤气 约 10454 千焦/立方米 3.571 吨标准煤/万立方米 21 其它煤气 1.7- 12.143 吨标准煤/万立方米 22 油田天然气 约 38930.696 千焦/立方米 13.300 吨标准煤/万立方米 23 气田天然气 约 35543.6 千焦/立方米 12.143 吨标准煤/万立方米 24 液化天然气(LNG) 约 51433.68 千焦/千克 1.7572 吨标准煤/吨 25 煤层气(煤田) 约 32198.32 千焦/立方米 11.000 吨标准煤/万立方米 26 煤矿瓦斯气 约 14635.6- 16726.4 千焦/

47、立方米 5.000- 5.714 吨标准煤/万立方米 27 原油 约 41816 千焦/千克 1.4286 吨标准煤/吨 DB11/T 14112017 20 表 F.1(续) 序号 能源名称 平均低位发热量 折标准煤系数 28 汽油 约 43070.48 千焦/千克 1.4714 吨标准煤/吨 29 煤油 约 43070.48 千焦/千克 1.4714 吨标准煤/吨 30 柴油 约 42652.32 千焦/千克 1.4571 吨标准煤/吨 31 燃料油 约 41816 千焦/千克 1.4286 吨标准煤/吨 32 液化石油气(LPG) 约 50179.2 千焦/千克 1.7143 吨标准煤/

48、吨 33 炼厂干气 约 45997.6 千焦/千克 1.5714 吨标准煤/吨 34 石脑油 约 43906.8 千焦/千克 1.5000 吨标准煤/吨 35 润滑油 约 41941.448 千焦/千克 1.4331 吨标准煤/吨 36 石蜡 约 39934.28 千焦/千克 1.3648 吨标准煤/吨 37 溶剂油 约 42945.032 千焦/千克 1.4672 吨标准煤/吨 38 石油焦 约 31947.424 千焦/千克 1.0918 吨标准煤/吨 39 石油沥青 约 38930.696 千焦/千克 1.3307 吨标准煤/吨 40 其它石油制品 约 40979.68 千焦/千克 1.

49、4000 吨标准煤/吨 41 煤焦油 约 33452.8 千焦/千克 1.1429 吨标准煤/吨 42 渣油 约 41816 千焦/千克 1.4286 吨标准煤/吨 43 粗苯 约 41816 千焦/千克 1.4286 吨标准煤/吨 44 热力(当量) 按热焓计算 0.03412 吨标准煤/百万千焦 45 电力(当量) 约 3596.176 千焦/千瓦小时 1.229 吨标准煤/万千瓦时 46 电力(等价) 按当年火电发电标准煤耗计算 47 蒸汽(低压) 3763.44 千焦/千克 0.1286 吨标准煤/吨 48 高炉煤气 约 3763.44 千焦/千克 1.286 吨标准煤/万立方米 49

50、 转炉煤气 约 7945.04 千焦/立方米 2.714 吨标准煤/万立方米 50 煤矸石用于燃料 约 8363.2 千焦/千克 0.2857 吨标准煤/吨 51 城市垃圾用于燃料 约 7945.04 千焦/千克 0.2714 吨标准煤/吨 52 生物质废料用于燃料 约 14635.6 千焦/千克 0.5000 吨标准煤/吨 53 余热余压 0.0341 吨标准煤/百万千焦 54 其它工业废料用于燃料 约 12544.8 千焦/千克 0.4285 吨标准煤/吨 55 燃料甲醇 约 5426 千焦/千克 0.7751 吨标准煤/吨 56 氢气 约 142007.14 千焦/千克 4.8512 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施工管理/施工技术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