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1∕T 2295.5-2022 泡桐标准综合体 第5部分:泡桐丛枝病防治(河南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62974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0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1∕T 2295.5-2022 泡桐标准综合体 第5部分:泡桐丛枝病防治(河南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B41∕T 2295.5-2022 泡桐标准综合体 第5部分:泡桐丛枝病防治(河南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DB41∕T 2295.5-2022 泡桐标准综合体 第5部分:泡桐丛枝病防治(河南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DB41∕T 2295.5-2022 泡桐标准综合体 第5部分:泡桐丛枝病防治(河南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DB41∕T 2295.5-2022 泡桐标准综合体 第5部分:泡桐丛枝病防治(河南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40 CCS B 05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2295.52022 泡桐标准综合体 第 5 部分:泡桐丛枝病防治 2022 - 09 - 16 发布 2022 - 12 - 14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T 2295.52022 I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病原分布 . 1 5 传播途径 . 2 6 症状 . 2 7 预防方法 . 2 8 治疗措施 . 3 9 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 3 DB41/T 2295.5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

2、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是DB41/T 2295泡桐标准综合体的第5部分。DB41/T 2295分为以下5个部分: 第1部分:泡桐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 第2部分:泡桐良种培育; 第3部分:泡桐种苗繁育; 第4部分:泡桐栽培管理; 第5部分:泡桐丛枝病防治。 本文件由河南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育林控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范国强、赵振利、翟晓巧、胡华敏、邓敏捷、常德龙、陈卓、曹喜兵。

3、DB41/T 2295.52022 1 泡桐标准综合体 第 5 部分:泡桐丛枝病防治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泡桐丛枝病防治相关的病原分布、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方法、治疗措施、档案的建立和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泡桐丛枝病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泡桐丛枝植原体 引起泡桐发生丛枝病的一类无细胞壁的原

4、核微生物,存在于病枝、叶韧皮部筛管中,可穿过筛板扩散和侵蚀细胞壁,在细胞内呈现球形、长杆形、椭圆形、梭形等多种形态,大小为200 nm820 nm。 3.2 泡桐丛枝病 由于丛枝植原体侵染引起的病害,造成泡桐的枝、叶、干、花、根部均表现畸形。隐芽大量萌发,侧枝丛生,纤细,呈扫帚状。叶小,黄化,有时皱缩。花瓣变叶状,花柄或柱头生出小枝,幼苗病后矮化。 3.3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矮壮素、多效唑、吲哚丁酸、萘乙酸等),与植物激素具有相似生理和生物学效应。它们可以影响植物从种子发芽到幼苗生长、开花、结实和成熟等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影响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4

5、 病原分布 泡桐丛枝植原体主要分布泡桐韧皮部筛管细胞、 伴胞、 韧皮纤维以及刺吸式介体昆虫的肠道、 淋巴、唾液腺等组织内。在泡桐丛枝病中,植原体大量存在泡桐韧皮部疏导组织的筛管内。植原体秋季随树液流向根部,累积在根部越冬,翌年初春又随树液流向树体上部。 DB41/T 2295.52022 2 5 传播途径 营养体传播 5.1 主要通过病茎、病根、病苗接触传播。 嫁接传播 5.2 主要通过各种方式的嫁接进行传播。 媒介昆虫传播 5.3 主要通过茶翅蝽、叶蝉、烟草盲蝽等昆虫取食传播。 修剪工具传播 5.4 主要依靠修剪工具的交叉使用进行传播。 6 症状 丛枝型 6.1 发病开始时,病枝上大量萌发腋

6、芽和不定芽,形成丛生小枝,且可反复抽生,抽生的小枝细弱,节间变短,叶序混乱,病叶黄化,至秋季簇生成团,呈“扫帚状”。冬季小枝宿存,发病的当年或第二年小枝枯死,严重时引起全株枯死。 花变枝叶型 6.2 花瓣变成小叶状,花蕊形成小枝,小枝腋芽继续抽生形成丛枝,花萼明显变薄,色淡无毛,花托分裂,花蕾变形,有越冬开花现象。 7 预防方法 选用抗病树种 7.1 应选抗病能力强的泡桐品种(无性系)。 阻断传播途径 7.2 通过选择无病植株、防治媒介昆虫和消毒修剪工具等措施阻断泡桐丛枝植原体传播途径。 种根处理 7.3 育苗前种根用50 温水处理10 min15 min或用1万单位/mL四环素或20 mg

7、L-1土霉素或100 mg L-1利福平水溶液浸根6 h12 h后再育苗。 防治传病昆虫 7.4 于5月7月在叶面喷洒吡虫啉,防治茶翅蝽、烟草盲蝽等传病昆虫。农药使用按GB/T 8321(所有部分)执行。 DB41/T 2295.52022 3 清除侵染源 7.5 应及早清除发病枝条,及早砍伐发病重的树木,剪下的病枝要集中销毁。 8 治疗措施 物理方法 8.1 8.1.1 春季环剥 树液流动前在病枝基部环剥,环剥部位在病枝基部或病枝下沿1 cm3 cm,环剥宽度为被剥病枝处的枝的直径,环剥深至木质部。 8.1.2 修除病枝 树木停止生长至树液流动前1个月皆可进行病枝修除。 化学方法 8.2 8

8、.2.1 利福平-四环素法 药剂配制:利福平120 mg L-1+四环素50 mg L-1 +-萘乙酸0.2 mg L-1。按配比量取各组分,与水混合均匀后避光保存。 取混合均匀的药液一定量注入泡桐树干基部髓心或叶面喷洒。树龄4年以上在春季树液流动后至夏末注射,于树干基部病枝一侧呈45 钻两个孔深至髓心,单株泡桐注入药液量为30 mL50 mL/次。树龄13年在夏末至秋季泡桐生长期间喷洒叶面,单株泡桐喷洒药液剂量为树干基部注射的50100倍。 8.2.2 利福平-DNA 甲基剂法 药剂配制: 利福平100 mg L-1+ 甲基磺酸甲酯60 mg L-1(硫酸二甲酯50 mg L-1) 。按配比

9、量取各组分,与水混合均匀,装入棕色容器中。 取混合均匀的药液一定量注入泡桐树干基部髓心或叶面喷洒。树龄4年以上在春季树液流动后至夏末注射,于树干基部病枝一侧呈45 钻两个孔深至髓心,单株泡桐注入药液量为20 mL30 mL/次。树龄13年在夏末至秋季泡桐生长期间喷洒叶面,单株泡桐喷洒药液剂量为树干基部注射的50100倍。 8.2.3 土霉素法 于树干基部病枝一侧呈45 钻两个深至髓心孔,用1万单位/毫升的兽用土霉素碱溶液注入髓心孔,树龄4年以上在春季树液流动后至夏末注射, 单株泡桐注入药液量为20 mL30 mL; 树龄13年在夏末至秋季泡桐生长期间喷洒页面12次,单株泡桐用药100 mL200 mL。 8.2.4 四环素法 采根后,用40 50 温水浸根30 min,或1000 mgL-1的土霉素液浸根12 h,再晾根2 d后育苗。用l0000 mgL-1的四环素或5%硼酸钠溶液,断根后灌根治疗。 9 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DB41/T 2295.52022 4 建立泡桐丛枝病植原体培养体系档案,内容包括:材料来源、培养过程记载资料、实物材料及图片资料。档案应由专人负责填写和保管,并由业务领导和技术人员审查签字,长期保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