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遗 传 性趋性:对刺激产生最简单的定向适应行为 (趋向或回避,光、热)反射:机体对刺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做出的反应本能:先天;不变;同种同方式;受环境影响;比反射复杂;发育到一定阶段出现本能行为:呼吸、吸吮、眨眼、睡眠、摄食、筑巢 儿童的恐惧、遗尿、梦游 鱼类的回游、青蛙、棕熊冬眠12行为医学研究的内容药物滥用的防治;焦虑与自杀的防治;妇幼心身健康的促进;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的防治;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诊疗行为对医学发展的影响;心理行为因素的致病机制研究;行为脑功能的生物学基础研究。3行为医学V.S.医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行为医学研究内容个体行为规律、个体意识活动与健康疾病间的关系利用行为科学
2、的知识、理论、技术研究医学相关行为研究重点更关注心理机制研究,揭示心理因素在维护健康和致病作用注重从外显行为的角度探讨行为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研究对象病人个体行为病人个体行为+健康人群的行为行为医学V.S.社会医学社会医学行为医学研究内容从社会角度,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社会诊断、社会处方侧重于从行为角度较微观层面研究医学问题研究对象社会人群以病人为中心,以健康人群为基础4行为医学V.S.生物医学联系:两者均是研究健康与疾病问题,研究对象也相同。生物医学为行为医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尤其是在揭示行为发生发展规律、探讨行为致病途径、确立行为治疗方法等方面,生物医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区别
3、:生物医学侧重于生物学的角度研究人体的生理、生化变化规律、,研究触角可达分子水平,从更精细的层面探讨诊治疾病的途径和方法。行为医学更注重于从行为的角度出发,从相对于生物医学而言更宏观的层面上研究病人行为与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脑干脑干 丘脑丘脑 和小脑和小脑脑干脑干-综合调节机体内部状态综合调节机体内部状态延髓延髓-位于脊髓的最上端,是呼吸,血压和心搏调位于脊髓的最上端,是呼吸,血压和心搏调节中枢节中枢桥脑桥脑-提供传入纤维到其他脑干结构和小脑之中提供传入纤维到其他脑干结构和小脑之中网状结构网状结构-唤醒大脑皮层去注意新刺激,在睡眠中唤醒大脑皮层去注意新刺激,在睡眠中保持警觉反应保
4、持警觉反应丘脑丘脑-传入感觉信息并进一步加工传入感觉信息并进一步加工小脑小脑-协调身体运动,控制姿势,维持平衡协调身体运动,控制姿势,维持平衡大脑 占据脑总重量的三分之二调节脑的高级认知功能和情绪功能大脑皮层 大脑的外表面由数十亿细胞组成 形成十分之一英寸厚度的薄皮组织大脑分左右对称的两半 称为大脑两半球大脑两半球由一较厚的神经纤维联系起来,这些纤维卷在一起叫胼胝体神经递质传递神经冲动的化学物质包括:乙酰胆碱(Ach)-痴呆、情感障碍 儿茶酚胺(NE、Ad、DA、5-羟色胺)氨基酸 肽类(促甲状腺释放激素、生长激素抑制素、脑啡肽)神经递质对行为的影响多巴胺(DA):精神疾病、帕金森五-羟色胺综
5、合征5-HT:影响痛觉、睡眠、体温、食欲、平衡、生殖、高级认知功能、情感乙酰胆碱(Ach):与AD发病密切相关去甲肾上腺素(NE):焦虑阿片肽:有镇痛作用,调节情绪本能行为的生理基础摄食行为:下丘脑性行为:下丘脑、脊髓、脑干、大脑边缘系统、嗅球、大脑皮质 三条通路:触觉、嗅觉、视觉 功能:生育、满足性欲、结偶、固偶、探索、娱乐、消烦解闷、镇静、商业、显位行为主义基本理论 -Pavlov经典条件反射形成理论刺激刺激:无条件刺激:由先天遗传因素决定,能自然引起 反射的刺激。条件刺激:必须与无条件刺激反复结合,才可能 单独引发反射活动的刺激。反射反射非条件反射:由无条件刺激引起反射。条件反射:由条件
6、刺激引起反射。条件反射的特点:消退作用与自然恢复作用泛化作用与辨别作用Skinner操作条件反射理论Thorndike的强化概念和效果律正强化负强化Skninner操作条件反射Skninner箱连续强化V.S间断强化阳性强化疗法和厌恶疗法行为主义基本理论 Skinner操作条件化理论斯金纳的实验和理论 -斯金纳箱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两种行为:-应答性行为:指由特定的、可观察的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即无条 件刺激引发的行为 -操作性行为:指在没有任何能观察的外部刺激情境下的有机体行为,它似乎是自发的。按自我意志控制操作的行为受到强化的自由操作行为往往会重复发生行为主义基本理论 -Wolpe交互抑制和
7、系统脱敏理论交互抑制原理交互抑制原理:实验笼环境电击猫的焦虑反应实验笼环境下猫拒绝进食 认为焦虑反应的强度超过了食物激发的进食反应。如果使用原来能引起适应不良行为(焦虑)的刺激(实验笼环境)设法(如给予食物)诱导出与适应不良行为互不相容的正常的适应性行为(进食),就可以消弱或消除原刺激与适应不良反应之间的联系,从而缓解或消除原刺激所诱发的适应不良行为。系统脱敏系统脱敏:一种通过循序渐进的增加刺激强度,使个体逐步耐受和习惯原先引发不应反应的刺激,从而来消除不适应反应的方法。行为主义基本理论 Bandura社会学习理论人类行为的影响因素环境因素:内在因素:先天 后天 -自身生理状况 -认知评价观察
8、学习(无尝试学习、社会学习)的两种形式 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进行学习通过观察他人行为的后果进行学习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行为主要是通过直接或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然后再进行模仿而获得的,这是在社会交往和实践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为人们所采用的一种更为高级的学习形式,称为社会学习。15一 儿童生理特点阶段性:婴儿期(0-1岁)幼儿前期(1-3岁)幼儿期(3-6岁)童年期(6-12岁)青春期(10-20岁)程序性:胎儿-头颅发育快(头(头-尾)尾)婴儿-躯干发育快幼儿-下肢发育快(三翻六坐七爬)儿童、青春期:“向心律向心律”足-小腿-大腿-骨盆-胸宽-肩宽-躯干高-胸壁厚度生长发育呈阶段性程序性1
9、6一 儿童生理特点生长关键期智障治疗时机身高加强期生长发育速度不均衡性身长、体重:胎儿期婴儿期青春期人格障碍分型反社会型:说谎、逃学、偷窃偏执型:敏感多疑、心胸狭窄,自我评价偏颇分裂型:社交焦虑、沉浸于幻想中强迫型: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缺乏创新癔症型:自我中心、情感变化多端冲动型焦虑回避:胆怯、缺乏信心依赖型:感到无助,不独立边缘型:反复无常的心境和不稳定的行为第二节 应激机制神神经经内内分分泌泌反反应应交感交感N兴奋兴奋-乙酰胆碱释放增多乙酰胆碱释放增多-肾上腺髓质胆碱能肾上腺髓质胆碱能N受受体体 下丘脑下丘脑-垂体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肾上腺皮质轴 (HPAHPA)强烈兴奋强烈兴奋糖皮质激素分
10、泌糖皮质激素分泌儿茶酚胺分泌儿茶酚胺分泌儿茶酚胺、GC增多均与焦虑、抑郁有关 脑干作为该系统的中枢位点:上行主要与边缘系统的杏仁复合体、海马结构、边缘中脑区和边缘皮层有密切的往返联系,成为应激时情绪、认知、行为功能变化的结构基础。下行则主要至脊髓侧角,行使调节交感神经系统和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功能。(一)蓝斑(一)蓝斑-交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肾上腺髓质系统(LC-NE系统系统)(一)脑干(一)脑干-交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肾上腺髓质系统(LC-NE系统系统)1.LC-NE基本单元组成基本单元组成(中枢整合和调控作用)中枢整合和调控作用)ACTHACTH(促促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脑桥蓝斑
11、脑桥蓝斑肾上腺髓质肾上腺髓质 躯体刺激躯体刺激躯体刺激躯体刺激CRH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GCGC大脑皮层边缘系统下丘脑的室旁核(PVN)社会心理应激社会心理应激儿茶酚胺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垂体情绪反应应激轴长期激活防御作用防御作用1.加强心血管系统功能加强心血管系统功能2.血液重新分布血液重新分布3.加强糖脂肪分解代谢加强糖脂肪分解代谢4.扩张支气管增强呼吸扩张支气管增强呼吸5.调整内分泌功能,促调整内分泌功能,促进其它激素分泌进其它激素分泌(ACTH)不利影响不利影响1.内脏缺血内脏缺血,功能紊乱功能紊乱(肾、胃)(肾、胃)2.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原发高血压
12、原发高血压)3.能量消耗过度,消瘦、能量消耗过度,消瘦、免疫力下降免疫力下降4.促使血小板聚集,促使血小板聚集,5-HT分泌,诱发心梗分泌,诱发心梗 HPA轴的基本组成单元为下丘脑的室旁核(PVN)、腺垂体和肾上腺皮质。室旁核作为该神经内分泌轴的中枢位点:上行主要与杏仁复合体、海马结构、边缘皮层有广泛的往返联系,特别与杏仁体有致密的神经纤维联系。下行则主要通过激素(CRH)与腺垂体和肾上腺皮质进行往返联系和调控。(二二)下丘脑下丘脑-垂体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HPA)(HPA)2 2应激时的基本效应应激时的基本效应 1 1)中枢效应:)中枢效应:HPAHPA轴兴奋释放的中
13、枢介质为轴兴奋释放的中枢介质为CRHCRH和和ACTHACTH,特别是特别是CRHCRH,它可能是应激时最核心的神经内,它可能是应激时最核心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分泌反应。CRHACTH GC CRHACTH GC CRHCRH是是HPAHPA轴激活的关键环节轴激活的关键环节,各种应激信各种应激信号皆可使号皆可使PVNPVN的的CRHCRH神经元将神经信号转换成激神经元将神经信号转换成激素信号。素信号。CRHCRH应应激激时时的的另另一一个个重重要要功功能能是是调调控控应应激激时时的情绪行为反应。的情绪行为反应。(二二)下丘脑下丘脑-垂体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HPA)(HPA
14、)2 2)外周效应:)外周效应:糖糖皮皮质质激激素素分分泌泌增增多多是是应应激激最最重重要要的的一一个个反反应应,对对机机体体抵抵抗抗有有害害刺刺激激起起着着极极为为重重要要的的作作用。用。糖糖皮皮质质激激素素的的生生物物学学作作用用十十分分广广泛泛。应应激激时时GCGC增加对机体有广泛的保护作用。增加对机体有广泛的保护作用。(二二)下丘脑下丘脑-垂体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HPA)(HPA)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有利作用有利作用 1.升高血糖升高血糖 2.促蛋白、脂肪分解促蛋白、脂肪分解 3.抗炎抗炎 不利作用不利作用1.抑制免疫功能抑制免疫功能2.抑制生长发育抑制生长
15、发育3.抑制性腺轴抑制性腺轴,功能功能4.消瘦、骨质疏松消瘦、骨质疏松(三三)其它激素的反应其它激素的反应应激时升高应激时升高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生长激素(急性应激时急性应激时)内啡肽(应激镇痛)内啡肽(应激镇痛)催乳素催乳素加压素加压素醛固酮醛固酮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 应激时降低应激时降低 胰岛素胰岛素 雌激素雌激素 T3,T4 一、应激反应的神经内分泌基础一、应激反应的神经内分泌基础(四四)全全身身适适应应综综合合征征(一)概念(一)概念 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应激表现为动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应激表现为动态的连续过程,并最终导致内环境紊乱和疾病。态的连续过程,并最终导致内环境紊乱
16、和疾病。被称为全身适应综合征。被称为全身适应综合征。肾上腺肾上腺是一个关键器官。是一个关键器官。一、应激反应的神经内分泌基础一、应激反应的神经内分泌基础 警觉期警觉期Alarm stage抵抗期抵抗期Resistance stage 衰竭期衰竭期Exhaustion stage反应出现迅速,持续时间短反应出现迅速,持续时间短以交感以交感以交感以交感 肾上腺髓质兴奋为主肾上腺髓质兴奋为主肾上腺髓质兴奋为主肾上腺髓质兴奋为主机体处于机体处于“临战状态临战状态”保保护防御机制的快速动员期护防御机制的快速动员期 交感交感 肾上腺髓质反应逐渐减肾上腺髓质反应逐渐减弱弱,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逐渐肾上腺皮质激
17、素分泌逐渐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逐渐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逐渐增多增多增多增多再度出现警告反应期的症状;再度出现警告反应期的症状;皮质激素分泌持续增高皮质激素分泌持续增高皮质激素分泌持续增高皮质激素分泌持续增高;出现明显的内环境紊乱出现明显的内环境紊乱出现明显的内环境紊乱出现明显的内环境紊乱。机体的防御储备能力逐机体的防御储备能力逐渐被消耗渐被消耗机体抵抗能力耗竭机体抵抗能力耗竭CharacteristicCharacteristicSignificanceSignificance(四四)全全身身适适应应综综合合征征第四节第四节 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代谢变化代谢变化分解
18、增加,合成减少,代谢率明显升高分解增加,合成减少,代谢率明显升高 二、功能变化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HPA轴轴适度适度兴奋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情绪。兴奋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情绪。HPA轴轴过过度度兴兴奋奋或或不不足足,出出现现抑抑郁郁、厌厌食食,甚甚至至自自杀杀倾倾向。向。(丧失意识时,多数神经内分泌改变是不可能出现)(丧失意识时,多数神经内分泌改变是不可能出现)Acute stress responseAcute stress response应激应激 外周血吞噬细胞数目外周血吞噬细胞数目、活性、活性 和急性期蛋白和急性期蛋白 蛋白质、维生
19、素的分解蛋白质、维生素的分解GCGC (结合)结合)影响免疫功能影响免疫功能 免疫功能免疫功能 积极的心理状态可延长癌症和艾滋病人的存活时间。积极的心理状态可延长癌症和艾滋病人的存活时间。免疫系统免疫系统 三、应激时机体功能代谢变化三、应激时机体功能代谢变化 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三、应激时机体功能代谢变化三、应激时机体功能代谢变化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消化系统三、应激时机体功能代谢变化三、应激时机体功能代谢变化 血液系统血液系统急性应激急性应激 外周血象改变外周血象改变WBC、Plt数目数目,血液,血液凝固性、黏度凝固性、黏度,血沉,血沉有利:抗感染、抗损伤、抗出血有利
20、:抗感染、抗损伤、抗出血不利:促进血栓、不利:促进血栓、DICDIC发生发生交感兴奋 肾血管收缩 GFR下降 尿量减少交感兴奋 RAS激活 GFR下降 尿量减少ADH分泌增多 尿量减少三、应激时机体功能代谢变化三、应激时机体功能代谢变化 泌尿生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生殖系统表现为月经紊乱或闭经,哺乳期乳汁分泌生殖系统表现为月经紊乱或闭经,哺乳期乳汁分泌。肾小球滤过率-GFR冠心病的行为防治冠心病的行为防治1 合理膳食 (1)控制膳食总热量,以维持正常体重为度(2)低脂饮食 脂肪摄入量不超过总热量的30%动物性脂肪不超过10%低胆固醇(每日不超过200g)尽量以植物油为食用油(3)低盐、低糖饮食(4
21、)避免暴饮暴食2 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对预防肥胖,锻炼循环系统的功能和调整血脂代谢均有裨益,是预防本病的一项积极措施。体力活动量应根据原来身体情况、体力活动习惯和心脏功能状态而定,以不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和不引起不适感觉为原则。体育活动要循序渐进,不宜勉强作剧烈活动,对老年人提倡散步(每日1小时,可分次进行),做保健体操,打太极拳等。运动方式:工作时间:体力劳动、脑力劳动 休闲时间:主动坚持运动冠心病的冠心病的行为行为防治防治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1)劳逸结合(2)保证充分睡眠(3)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3 提倡不吸烟,不饮烈性酒高血压心理行
22、为治疗一般教育 规律用药 降低体重 戒烟限酒增加体力活动 限制钠盐摄入转变A型行为 降低环境噪音 减轻压力COPD心理行为治疗运动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避免诱因-戒烟戒酒气功、太极、八段锦-改善心、肺、肾功能,改善焦虑、抑郁心理治疗,建立信心粘膜损害因素粘膜损害因素粘膜保护因素粘膜保护因素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溃疡发生是黏膜侵袭因素和防御因素失平衡的结果,一般而言,胃、十二指肠黏膜的这一有效的防御-修复机制,足以抵抗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蚀,只有当某些因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损害了这一机制,才可能发生胃酸/胃蛋白酶侵蚀黏膜而致溃疡形成。乙酰胆碱乙酰胆碱、胃泌素和壁细胞邻近
23、的肥大细胞所、胃泌素和壁细胞邻近的肥大细胞所 产生的组胺。这三种递质各自与壁细胞膜上相产生的组胺。这三种递质各自与壁细胞膜上相 应的乙酰胆碱受体、胃泌素受体和组胺应的乙酰胆碱受体、胃泌素受体和组胺H+-受受 体结合,使壁细胞体结合,使壁细胞分泌胃酸分泌胃酸 乙酰胆碱在乙酰胆碱在消化道消化道-兴奋作用兴奋作用;心肌;心肌-抑制抑制损害因素损害因素消化性溃疡的心理消化性溃疡的心理行为相关因素行为相关因素心理应激A型性格-慢性应激胃粘膜缺血:是应激性溃疡形成的最基本条件职业-慢性应激重复单调和高度集中的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饮食没规律电报员、外科医生、教师、警察等烟酒饮食-高盐饮食、咖啡、浓茶、
24、烈酒、辛辣调料、泡菜等食品,以及偏食、饮食过快、太烫、太冷、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均可能是本病发生的有关因素。1.幽门螺杆菌(HP)感染2.非甾体消炎(NSAID)3.胃酸-胃蛋白酶4.其他因素 吸烟、饮酒、应激等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消化性溃疡疾病特点慢性过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上腹痛临床表现不一,少数病人可无症状,或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症状。但多数消化性溃疡有慢性过程、周期性发作和节律性上腹痛的特点。其发作多在秋冬和冬春之交,并与不良精神刺激、情绪波动、饮食失调等有关。二、周期性发作 1、发作与自行缓解相交替2、发作常有季节性,秋冬或冬春之交易发病。1.腹痛:上腹部疼
25、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GU:进餐疼痛缓解DU:疼痛进餐缓解 空腹痛、午夜痛节律性节律性节律性使之疼痛与饮食的关系。这是典型的溃疡疼痛特征之一。多数病人疼痛有典型的节律,与进食有关。DU的疼痛常在餐后34h开始出现,如不服药或进食则持续至下次进餐后才缓解,即疼痛-进餐-缓解,故又称空腹痛。约半数病人于午夜出现疼痛,称“午夜痛”。GU的疼痛多在餐后1/21h出现,至下次餐前自行消失,即进餐-疼痛-缓解。午夜痛也可发生,但较DU少见。部分病人无上述典型疼痛,而仅表现为无规律性的上腹隐痛不适。也可因并发症而发生疼痛性质及节律的改变。发作与自行缓解相交替夏季病情缓解秋冬和冬春之交复发周期性周期性其他症状其
26、他症状返酸、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可有失眠、多汗、脉缓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大约50%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是由于消化性溃疡所致。出血引起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的速度和量。轻者仅表现为黑便、呕血,重者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甚至低血容量性休克,应积极抢救。穿孔急骤起急骤起病病 突发突发全腹剧痛、肠鸣音消失及明显的腹肌全腹剧痛、肠鸣音消失及明显的腹肌紧张紧张 游离游离穿穿孔、慢性穿孔、亚急性孔、慢性穿孔、亚急性穿孔穿孔幽门梗阻 上上腹胀满、早饱感及呕吐宿腹胀满、早饱感及呕吐宿食食 失水失水、低氯低钾性碱中毒、营养不良、低氯低钾性碱中毒、营养不良腹部腹部空腹振
27、水音、胃蠕动波、空腹抽出胃液量空腹振水音、胃蠕动波、空腹抽出胃液量200ml200ml癌变少数少数GUGU可发生可发生癌变癌变 长期长期GUGU病史,年龄在病史,年龄在4545岁以上,经严格内科治疗岁以上,经严格内科治疗4 46 6周症状无好转,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者,应怀疑癌变周症状无好转,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者,应怀疑癌变并发症并发症胃镜和胃黏膜活组织检查首选首选1.胃镜和胃黏膜活组织检查:确诊消化性溃疡的首选检查方法。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溃疡部位、病变大小、性质,并在直视下取活组织作病理检查和幽门螺杆菌检测。内镜下,消化性溃疡多呈圆形、椭圆形或呈线性,边缘光滑,底部有灰黄色或灰白色渗出物,
28、溃疡皱胃粘膜可充血、水肿,可减皱壁厢溃疡集中。消化性溃疡的防治消化性溃疡的防治 1调节情绪消化性溃疡患者应当尽量避免引起应激反应的精神刺激,以防溃疡加重。2 饮食指导 规律定时进食 戒烟酒 减少引用咖啡、可乐等饮、浓茶减少辛辣调味品3活动与休息 劳逸结合 4治疗指导 指导病人慎用或误用致溃疡药物,如阿司匹林、咖啡因、泼尼松等。定期复诊若上腹疼痛戒律发生变化或加剧,或者出现呕血、黑便时,应立即就医。合成加工:合成蛋白质、凝血因子分解解毒:分解毒物和药物等消化吸收:分泌胆汁帮助脂肪消化吸收机体免疫能量代谢: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其他功能:灭活激素肝脏的功能肝脏的功能脂肪肝脂肪肝脂肪性肝病(fatt
29、y liver disease)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在肝脏过度沉积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脂肪超过肝脏重量的5%,或者肝活检有30%以上肝细胞有脂肪变且弥漫与全肝脂肪的来源脂肪的来源葡萄糖在肝脏中转化为脂肪食物内的脂肪的消化、吸收与贮存身体外周贮存的脂肪动员并向肝脏转移肝脏内的脂蛋白合成和排除障碍肝脏内脂肪酸氧化分解障碍,造成肝细胞内脂肪堆积单击添加文字内容除外酒精和其他明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所致确的肝损害因素所致单纯性脂肪性肝病单纯性脂肪性肝病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性肝炎和肝硬化长期大量饮酒所致长期大量饮酒所致初期表现为脂肪肝,初期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
30、精性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化和酒精性肝硬化脂肪肝的危险因素脂肪肝的危险因素肥胖BMI超过24为超重,超过28为肥胖“苹果型”肥胖更易引起脂肪肝嗜酒其他高脂血症糖尿病其他:药物、全胃肠外营养等酒精酒精主要在肝脏内代谢乙醇和乙醇的代谢物乙醛可直接损伤肝细胞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生率高,速度快饮酒量、持续时间与脂肪肝的发生有直接关系,与酒的种类关系不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酒精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酒精量男性40g/d,女性20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酒精量80g/d酒精量(g)=饮酒量(ml)酒精含量()0.8 例:一个人每天饮50度白酒半斤
31、 此人饮酒酒精量=250ml50%0.8=100g 2型糖尿病糖尿病病人脂肪肝的平均发病率50%糖尿病的诊断:空腹血糖7.0mmol/L 饭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高脂血症总胆固醇7.0mmol/L甘油三酯2.26mmol/L低密度脂蛋白4.14mmol/L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不良饮食习惯长期喜欢吃肥肉、油炸、油煎食品 高脂血症不喜欢运动,经常久坐的人脂肪肝对健康的危害脂肪肝对健康的危害对心血管:脂肪代谢紊乱,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诱发或加重糖尿病降低人体免疫功能、解毒功能降低生活质量脂肪肝临床表现脂肪肝临床表现早期无特异临床表现,多在体检时发现部分病人可出现食
32、欲减退、恶心、呕吐、疲乏、右上腹不适等发展到肝硬化阶段,出现腹水、脾大、下肢水肿、静脉曲张,甚至出现消化道出血极少数病人可出现肝癌戒酒调整饮食适量运动 控制体重定期体检脂肪肝的防治脂肪肝的防治脂肪肝的防治脂肪肝的防治调整饮食宜:三餐规律,清淡饮食,少荤多素忌:高热量、高脂肪、高热量食物降血脂的食物:茶、燕麦、小米、黑木耳、海带、洋葱、山楂等 适量运动中等强度运动量:最大心率的50%70%每周至少五次,每次至少30分钟控制体重BMI=18.524体重逐步下降(每周减轻1Kg左右)定期体检B超肝功、血脂、血糖第六节 性传播疾病与行为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病变在性器官、淋巴系统、皮肤粘膜、通过血行传播至全身性病门诊27%有非婚性行为;83%有一个以上非婚性伴侣淋病 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主要由性行为感染,女性可通过接触带病原菌的用具感染 心理行为治疗:治疗上早诊断早治疗,足量用药定期复查,正规医院就诊;加强性疾病传播知识、性健康教育 梅毒 病例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撒哈拉非洲 传播途径主要是性传播,也可间接接触传播,如接吻、接触患者分泌物的衣物等,早期传染性强,2年后不再传染,可传染给胎儿干预:同前AIDS 传播:性、母婴、血液 治则:抗感染、抗肿瘤、杀灭或抑制HIV,增强机体免疫力 干预:反对歧视、家庭亲情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