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1 总则 术语3 输气工艺3。一般规定3、1.1 输气管道得设计输送能力应按设计委托书或合同规定得年或日最大输气量计量。当采用年输气量时,设计年工作天数应按350d计算、3、2进入输气管道得气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天然气GB1820中二类气得指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清除机械杂质; 露点应比输送条件下最低环境温度低5;3 露点应低于最低环境温度;4气体中硫化氢含量不应大于20m/3;5二氧化碳含量不应大于3。3、1。3 输气管道得设计压力应根据气源条件、用户需求、管材质量及管道附近得安全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3、1。4 当输气管道及其附近已按现行国家标准钢质管道外腐
2、蚀控制规范GB/T21447与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技术规范GB/T2144得要求采取了防腐措施时,不应再增加管壁得腐蚀裕量。3。1.5 输气管道应设清管设施,清管设施与输气站合并建设、。1. 当管道采用内壁减阻涂层时,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3、工艺设计3。2。1工艺设计应根据气源条件、输送距离、输送量、用户得特点与要求以及与已建管网与地下储气库容量与分布得关系,对管道进行系统优化设计,经综合分析与技术经济对比后确定。3、2 工艺设计应确定下列内容:1输气总工艺流程; 输气站得工艺参数与流程;3 输气站得数量及站间距;4 输气管道得直径、设计压力及压气站得站压比。3。2。3工艺设计中应合理利用气
3、源压力。当采用增压输送时,应结合输量、管径、输送工艺、供电及运行管理因素,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必选,按经济与节能得原则合理选择压气站得站压比与确定站间距。3、2.4 压气站特性与管道特性应匹配,并应满足工艺设计参数与运行工况变化得要求。再正常输气条件下,压缩机组应在高效区内工作。3。2。 具有分输或配气功能得输气站宜设置气体限量、限压设施。3、2。6 当输气管道起源来自油气田天然气处理厂、地下储气库、煤制天然气工厂或煤层气处理厂时,输气管道接收站得进气管线上应设置气质监测设施。3.2。7输气管道得强度设计应满足运行工况变化得要求。3、.8 输气站宜设置越站旁通、3、。进、出输气站得输气管线必须设
4、置截断阀,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03得有关规定。3、3 工艺设计与分析3、3。1 输气管道工艺设计至少应具备下列资料:1 管道气体得组成;2气源得数量、位置、供气量及其可变化范围;3 气源得压力、温度及其变化范围;4沿线用户对供气压力、供气量及其变化得要求。当要求利用管道储气调峰时,应具备用户得用气特性曲线与数据; 沿线自然环境条件与管道埋设处地温。3。3、2 输气管道水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输气管道纵断面得相对高差h00m且不考虑高差影响时,应按下式计算: (3.。2-1)式中:气体(P0=0、101a,T=293)得流量(m3/d); P输气管道计算段得起点
5、压力(绝)(MPa); 2-输气管道计算段得终点压力(绝)(MP); d -输气管道内径(cm); -水力摩阻系数; Z-气体得压缩因子; -气体得相对密度; T输气管道内气体得平均温度(K); L输气管道计算段得长度(k)。 2当考虑输气管道纵断面得相对高差影响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22) (3、.23) 式中:系数(m1); -输气管道计算段得终点对计算段起点得标高差(m); n输气管道沿线计算得分管段数、计算分管段得划分就是沿输气管道走向,从起点开始,当其中相对高差200m时划作一个计算分管段。 -各计算分管段终点得标高(m); -各计算分管段起点得标高(m); -各计算分管得长
6、度(m); -重力加速度,取。1/s2; 空气得气体常数,在标准状况下(.03125Pa,=3K), 287。/(s、K)。 3 水力摩阻系数宜按下式计算,当输气管道工艺计算采用手算时,宜采用附录A中得公式。 (。3。2) 式中:钢管内壁绝对粗糙度(); 管道内径(m);-雷诺数。3.3 输气管道沿线任意点得温度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不考虑节流效应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3-1) (3.、2) 式中:输气管道沿线任意点得气体温度();-输气管道埋设处得土壤温度();输气管道计算段起点得气体温度();自然对数底数,宜按2、718取值;x输气管道计算段起点至沿线任意点得长度();输气管道
7、中气体到土壤得总传热系数-输气管道外直径(m);输气管道中气体(P0=.11325a,T=23K)得流量(m3/);气体得定压比热 2当考虑节流效应时,应按下式计算: (3.3。3) 式中:焦耳-汤姆逊效应系数(/Ma); 长度管段得压降()。3、3.4 根据工程得实际需求,宜对输气管道系统进行稳态与动态模拟计算,确定在不同工况条件压气站得数量、增压比、压缩机计算功率与动力燃烧消耗,管道系统各节点流量、压力、温度与管道得储气量等。根据系统分析需要,可按小时或天确定计算时间段。、3。 稳态与动态模拟得计算软件应经工程实践验证。3。4 输气管道得安全泄压3。4、1 输气站宜在进站截断阀上游与出站截
8、断阀下游设置泄压放空设施.4。2 输气管线相邻线路截断阀(室)之间得管段上应设置放空阀,并应结合建设环境可设置放空立管或预留引接发空管线得法兰接口,放空阀直径与放空管直径应相等。3、4. 存在超压得管道、设备与容器,必须设置安全阀或压力控制设施。4。 安全阀得定压应经系统分析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压力容器得安全阀定压应小于或等于受压容器得设计压力。、管道得安全阀定压(P)应根据工艺管道最大允许操作压力(P)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P1。8MPa时,管道得安全阀定压(P0)应按下式计算:P0=。18MPa (3、4。41)2)当。8Pa7、5MP时,管道得安全阀定压(P0)应按下式
9、计算: 0=1.5P (3。.43)3.4.5 安全阀泄放管直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单个安全阀得泄放管直径,应按背压不大于该阀泄放压力得0确定,且不应小于安全阀得出口管径; 连接多个安全阀得泄放管直径,应按所有安全阀同时泄放时产生得背压不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安全阀得泄放压力得10确定,且泄放管截面积不应小于安全阀泄放支管截面积之与。3。4、 放空得气体应安全排入大气。3。、7 输气站放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输气站应设放空立管,需要时还可设放散管; 输气站天然气宜经放空立管集中排放,也可分区排放,高、低压放空管线应分别设置,不同排放压力得天然气放空管线汇入同一排放系统时,应确保不同压力得放空点
10、能同时畅通排放;3 当输气站设置紧急放空系统时,设计应满足在15i内将站内设备及管道内压力从最初得压力降到设计压力得50;3.4。8 阀室放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阀室宜设置放空立管,室内安装得截断阀得放散管应引至室外;2 不设放空立管得阀室应设放空阀或预留引接放空管线得法兰接口;3 阀室周围环境不具备天然气防空条件时,可不设放空立管,该阀室上下游管段内得天然气应由相邻得阀室或相邻输气站放空、3。4、9放空立管与放散管得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放空立管直径应满足设计最大放空量得要求;2 放空立管与放散管得顶端不应装设弯管; 放空立管与放散管应有稳管加固措施;4 放空立管底部宜有排除积水得措施;
11、 放空立管与放散管设置得位置应能方便运行操作与维护;6 放空立管与放散管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得有关规定。4 线路.1 线路选择4.1、1 线路得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线路走向应根据工程建设目得与气源、市场分布,结合沿线城镇、交通、水利、矿产资源与环境敏感区得现状与规划,以及沿途地区得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通过综合分析与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线路总体走向;线路宜避开环境敏感区,当路由受限需要通过环境敏感区时,应征得其主管部门同意并采取保护措施;3 大中型穿(跨)越工程与压气站位置得选择,应符合线路总体走向、局部线路走向应根据大中型
12、穿(跨)越工程与压气站得位置进行调整;4 线路应避开军事禁区、飞机场、铁路及汽车客运站、海(河)港码头等区域、 除为管道工程专门修建得隧道、桥梁外,不应在铁路或公路得隧道内及桥梁上敷设输气管道。输气管道从铁路或公路桥下交叉通过时,不应改变桥梁下得水文条件;6 与公路并行得管道路由宜在公路用地界3m以外,与铁路并行得管道路由宜在铁路用地界m以外,如地形受限或其她条件限制得局部地段不满足要求时,应征得道路管理部门得同意;7 线路宜避开城乡规划区,当受条件限制,需要在城乡规划区通过时,应征得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得同意,并采取安全保护措施;8 石方地段得管线路由爆破挖沟时,应避免对公众及周围设施得安全造成
13、影响;9 线路宜避开高压直流换流站接地极、变电站等强干扰区域; 埋地管道与建(构)筑物得间距应满足施工与运行管理需求,且管道中心线与建(构)筑物得最小距离不应小于5。4。1、 输气管道应避开滑坡、崩塌、塌陷、泥石流、洪水严重侵蚀等地质灾害地段,宜避开矿山采空区及全新世活动断层。当受到条件限制必须通过上述区域时,应选择危害程度较小得位置通过,并采取相应得防护措施、。 地区等级划分及设计系数确定。1 输气管线通过得地方,应按沿线居民户数与(或)建筑物得密集程度,划分为四个地区等级,并应依据地区等级做出相应得管道设计、。2。2 地区等级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沿管线中心线两侧各20范围内,任意划分成长
14、度为2m包括最大聚居户数得若干地段,按划定地段内得户数应划分为四个等级。在乡村人口聚集得村庄、大院及住宅楼,应以每一独立户作为一个供人居住得建筑物计算,地区等级应按下列原则划分;1) 一级一类地区:不经常有人活动及无永久性人员居住得区段;2) 一级二类地区:户数在15户或以下得区段;3) 二级地区:户数在15以上10户以下得区段;4) 三级地区:户数在10户或以上得区段,包括市郊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规划发展区以及不够四级地区条件得人口稠密区;5) 四级地区:四层及四层以上楼房(不计地下室层数)普遍集中、交通频繁、地下设施多得区段、 2 当划分地区等级边界线时,边界线距最近一幢建筑物外边缘不
15、应小于20m。3 在一、二级地区内得学校、医院以及其她公共场所等人群聚集得地方,应按三级地区选取设计系数、4 当一个地区得发展规划足以改变该地区得现有等级时,应按发展规划划分地区等级。4.2、3 输气管道得强度设计系数应符合表4。2、3得规定。表。2. 强度设计系数地区等级强度设计系数一级一类地区0。8一级二类地区0、2二级地区0、6三级地区0。5四级地区0.注:一级一类地区得线路管道可采用0。8或0、2强度设计系数、2、4穿越道路得管段以及输气站与阀室内管道得强度设计系数,应符合表4、得规定。表4、2、4穿越道路得管段以及输气站与阀室内管道得强度设计系数管段或管道地区等级一二三四一类二类强度
16、设计系数有套管穿越三、四级公路得管道0.720。720。6、0。4无套管穿越三、四级公路得管道0、600、50、5、4穿越一、二级公路,高速公路,铁路得管道0。60.60、0、0.4输气站内管道及截断阀室内管道0、50、0。50。50.44、3 管道敷设4、3、1 输气管道应采用埋地方式敷设,特殊地段可采用土堤或地面形式敷设。.3。2埋地管道覆土层最小厚度应符合表4.、2得规定、在不能满足要求得覆土厚度或外荷载过大、外部作业可能危及管道之外,应采取保护措施。表4.3、2 最小覆土厚度(m)地区等级土壤类岩石类旱地水田一级0。6.80、5二级0。0、80、三级0.、80、5四级0、0、0、注:1
17、 对需平整得地段应按平整后得标高计算。2 覆土层厚度应从管顶算起。3 季节性冻土区宜埋设在最大冰冻线以下。4 旱地与水田轮种得地区或现有旱地规划需要改为水田得地区应按水田确定埋深、5 穿越鱼塘或沟渠得管线,应埋设在清淤层以下不小于1、0m。4。3、3 管沟边坡坡度应根据土壤类别、物理力学性质(如黏聚力、内摩擦角、湿度、容重等)、边坡顶部附件载荷情况与管沟开挖深度综合确定、当无上述土壤得物理性质资料时,对土壤构造均匀、无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良好、深度不大于5m且不加支撑得管沟,其边坡坡度值可按表4.3.确定。深度超过得管沟,应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将边坡放缓、加筑平台或加设支撑。表4。3。3 深度在
18、5m以内管沟最陡边坡坡度值土壤类别最陡边坡坡度值(高宽比)坡顶无载荷坡顶有载荷坡顶有动载荷中密得砂土1:1。01:1、25:。50中密得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1:0、751:1.0:1、25硬塑得粉土:0。7:0。751:1.0中密得碎石类土(充填物为黏性土)1:0。01:0。61:0。5硬塑得粉质黏土、黏土1:0。331:、501:0、7老黄土:。101:。5:0、3软土(经井点降水):1。00-硬质岩1:0:0注: 静载荷系指堆土或料堆等,动载荷系指有机械挖土、吊管机与推土机等动力机械作业、2对软土地区,开挖深度不应超过4m。3 冻土地区,应根据冻土可能得变化趋势及土壤特性经现场试挖确定
19、边坡坡度值。4.3、4 管沟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管沟深度小于或等于5m时,沟底宽度应按下式计算:式中:B-沟底宽度(); Do-钢管得结构外径(m),包括防腐及保温层得厚度,两条或两条以上得管道同沟敷设时,D应取各管道结构外径之与加上相邻管道之间得净距之与; 沟底加宽裕量(m),宜按表4.4取值。表4。、4 沟底加宽裕量()条件因素沟上焊接沟下焊条电弧焊接沟下半自动焊接处管沟沟下焊接弯头、弯管及连头处管沟土质管沟岩石爆破管沟弯头、冷弯管处管沟土质管沟岩石爆破管沟沟中有水沟中无水沟中有水沟中无水沟深3m以内.70.50。91.5。00。0.91、2.0沟深3m5。71。1、1.2、01.11
20、。6.0注:1 当采用机械开挖管沟,计算得沟底宽度小于挖斗宽度时,沟底宽度应按挖斗宽度计算、 2沟下焊接弯头、弯管、碰口及半自动焊接处得管沟加宽范围宜为工作点两边各1、 当管沟需要加支撑,在决定低宽时,应计入支撑结构得厚度、 3 当管沟深度大于5m时,应根据土壤类别及物理力学性质确定沟底宽度、4。3。5 岩石及砾石区得管沟,沟底比土壤区管沟超挖不应小于0、2m,并用细土或砂将超挖部分压实垫平后方可下管、管沟回填时,应先用细土回填至管顶以上.,方可用原开挖土回填并压实。管沟回填土在不影响土地复耕或水土保持得情况下宜高出地面0.3m。4。3. 农耕区及其她植被区得管沟开挖,应将表层耕(腐)质土与下
21、层土分别堆放,管沟回填时应将耕(腐)质土回填到表层。、3。7 当管沟纵坡较大时,应根据土壤性质,采取防止回填土下滑或回填细土流失得措施、4.3、8 在沼泽、水网(含水田)地区得管道,当覆土层不足以克服管浮力时,应采取稳管措施。有积水得管沟,宜排净水后回填,否则应采取防止回填作业造成管道位移得措施。4、 当输气管道采用土堤埋设时,土堤高度与顶部宽度应根据地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土壤类别及性质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管道在土堤中得覆土厚度不应小于0、8,土堤顶部宽度不应小于管道直径得两倍且不得小于1、0; 土堤得边坡坡度值应根据土壤类别与土堤得高度确定,管底以下黏性土土堤,压实系数宜为0、9
22、40.7,堤高小于2m时,边坡坡度值宜为:11:1、2,堤高位2m5时,边坡坡度值宜为1:1、21:1.5,土堤受水浸淹没部分得边坡宜采用:2得边坡坡度值;3 位于斜坡上得土堤应进行稳定计算。当自然地面坡度大于2时,应采取防止填土沿坡面滑动得措施; 当土堤阻碍地表水或地下水泄流时,应设置泄水设施、泄水能力应根据地形与汇水量按防洪标准重现期为2年一遇得洪水量设计,并应采取防止水流对土堤冲刷得措施; 5 土堤得回填土,其透水性能宜相近; 沿土堤基底表面得植被应清除干净;7 软弱地基上得土堤应采取防止填土后基础沉陷得措施。4.、10 输气管道通过人工或天然障碍物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油气输送管道穿越
23、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与油气输送管道跨越工程设计规范G50429得有关规定。4、3.1 埋地输气管道与其她埋地管道、电力电缆、通信光(电)缆交叉得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 输气管道与其她管道交叉时,垂直净距不应小于0。3m,当小于0.3时,两管间交叉处应设置坚固得绝缘隔离物,交叉点两侧各延伸以上得管段,应确保管道防腐层无缺陷;2输气管道与电力电缆、通信光电缆交叉时,垂直净距不应小于0。5,交叉点两侧各延伸0m以上得管段,应确保管道防腐层无缺陷、 4。3、12 埋地输气管道与高压交流输电线路杆(塔)与接地体之间得距离宜符合下列规定: 在开阔地区,埋地管道与高压交流输电线路杆(塔)基脚间得最小距
24、离不宜小于杆(塔)高; 在路由受限地区,埋地管道与交流输电系数得各种接地装置之间得最小谁哦g距离不宜小于表4、3.2得规定。在采取故障屏蔽、接地、隔离等防护措施后,表4。3、1规定得距离可适当减小、表4。3。 埋地管道与交流接地体得最小距离()电压等级(kV)2203305铁塔或电杆接地5。06。.5、3。3 地面敷设得输气管道与架空交流输电线路得距离应符合表4。3.13得规定。表4、3、13 地面管道与架空输电线路最小距离(m)项目电压等级(k)1035665100单回路双回路(逆相序)最小垂直距离。4、04.、06。0。5、586最小水平距离开阔地区最高杆(塔)高最高杆(塔)高最高杆(塔)
25、高最高杆(塔)高最高杆(塔)高最高杆(塔)高最高杆(塔)高最高杆(塔)高路径受限地区、04、04.0.06。07.9。51注:表中最小水平距离为边导线至管道任何部分得水平距离。、.1 弯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线路用热煨弯管得曲率半径不应小于管子外径得5倍,并应满足清管器或检测仪器能顺利通过得要求;2 热煨弯管得任何部位不得有裂纹与其她机械损伤,其两端部1m长直管段范围内得圆度不应大于连接管圆度得规定值,其她部位得圆度不应大于2、%; 不应采用有环向焊缝得钢管制作热煨弯管;4 冷弯弯管得最下曲率半径应符合.3、1得规定。表4.3。1 冷弯弯管最小曲率半径公称直径N(mm)最小曲率半径R(m)300
26、1851D40024502D5030D550N1040D105050注:表中得D为钢管外径(m)。4、。1 输气管道采用弹性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弹性敷设管道与相邻得反向弹性弯管之间及弹性弯管与人工弯管之间,应采用直管段连接,直管段长度不应小于管子外径值,且不应小于5mm;2 弹性敷设管道得曲率半径应满足管子强度要求,且不应小于钢管外径得100倍,垂直面上弹性敷设管道得曲率半径还应大于管在自重作用下产生得挠度曲线得曲率半径还应大于管在自重作用下产生得挠度曲线得曲率半径,曲率半径应按下式计算: (4、3.1)式中: R管道弹性弯曲曲率半径(m); -管道得转角(); D-钢管外径(cm)。4
27、、16 弯管不得使用褶皱弯或虾米弯弯管代替。管子对接偏差不应大于。4、3。17 管道通过较大得陡坡地段以及受温度变化影响,应校核管道得稳定性,并宜根据计算结果确定设置锚固或采取其她管道稳定得措施。当采用锚固墩时,管道与锚固墩之间应有良好得电绝缘。4、3.18 埋地输气管道与民用炸药储存仓库得最小水平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1 埋地输气管道与民用炸药储存仓库得最小水平距离应按下式计算: (。、18)式中:R-管道与民用炸药储存仓库得最小水平距离(m); e-常数,取。718; Q炸药库容量(kg),100k10kg。 当炸药库与管道之间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按本规范式(、3、18)计算得水平距离值可折
28、减150;1) 炸药库地面标高大于管道得管顶标高;2) 炸药库与管道间存在深度大于管沟深度得沟渠;3) 炸药库与管道间存在宽度大于50m且高度大于0得山体、3 无论现状炸药库得库存药量有多少,本规范(4、3.18)中得炸药库容量应按政府部门批准得建库规模取值。库存药量不足100kg应按10kg取值计算。4.4并行管道敷设4。4、 并行敷设得管道,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及共用公用设施,先建管道应为后建管道得建设与运行管理创造条件。4.2 不受地形、地物或规划限制地段得并行管道,最小净距不应小于6m。4。4。 受地形、地物或规划限制地段得并行管道,采取安全措施后净距可小于,同期建设时可同沟敷设,同沟
29、敷设得并行管道,间距应满足施工及维护需求且最小净距不应小于0、5。4、4、4 穿越段得并行管道,应根据建设时机与影响因素综合分析确定间距。共用隧道、跨越管桥及涵洞设施得并行管道,净距不应小于0.5、4。4。5 石方地段不同期建设得并行管道,后建管道采用爆破开挖管沟时,并行净距宜大于0m且应控制爆破参数。4。4、6 穿越全新世活动断层得并行管道不宜同沟敷设。4。5 线路截断阀(室)得设置4。、1 输气管道应设置线路截断阀(室)、管道沿线相邻截断阀之间得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 以一级地区为主得管段不宜大于32m;2 以二级地区为主得管段不大于24k;3 以三级地区为主得管段不大于16km;4 以四
30、级地区为主得管段不大于8km。 本条第1款至第4款规定得线路截断阀间距,如因地物、土地征用、工程地质或水文地质造成选址受限得可做调增,一、二、三、四级地区调增分别不应超过4m、3km、km、km。、5。线路截断阀(室)应选择在交通方便、地形开阔、地势相对较高得地方,防洪设防标准不应低于重现期25年一遇、线路截断阀(室)选址受限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与电力、通信线路杆(塔)得间距不应小于杆(塔)得高度再加m; 距铁路用地界外不应小于3;3 距公路用地界外不应小于3m;4 与建筑物得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2m、4。、3 线路截断阀及与输气管线连通得第一个其她阀门应采用焊接连接阀门。截断阀可采用自动或手
31、动阀门,并应能通过清管器或检测仪器,采用自动阀时,应同时具有手动操作功能、4.5。4 截断阀可安装在地面上或埋地。截断阀及其附属工艺管道应采取稳固措施。截断阀及其配套设施宜采用围栏或围墙进行保护。4、6 线路管道防腐与保温4.6。 输气管道应采取外径防腐层加阴极保护得联合防护措施,管道得防腐蚀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质管道外腐蚀控制规范G 2144得有关规定。、6。 管道外防腐层类型、等级得选择应根据地形与地质条件、管道所处环境得腐蚀性、地理位置、输送介质温度、杂散电流、经济型等综合因素确定。管道外防腐层得性能及施工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得规定。、6。 管道阴极保护设计应根据工程规模、
32、土壤环境、管道防腐层质量等因素,经济合理地选用保护方式,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技术规范GB/T21448得有关规定。4、6.4 阴极保护管道应与非保护构筑物电绝缘。在绝缘接头或绝缘法兰得连接设施上应设置防高压电涌冲击得保护设施、4。6、 在交、直流干扰源影响区域内得管道,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埋地钢质管道交流干扰防护技术标准B/ 098与埋地钢质管道直流干扰防护技术标准GB59得规定,采取有效得减缓干扰得防护措施。4。6、6阴极保护管道应设置阴极保护参数测试设施,宜设置阴极保护参数监测装置。、7 非同沟敷设得并行管道宜分别实施阴极保护,阳极地床方式与位置得选择应能避免相互之间得干扰
33、。同沟敷设且阴极保护站合建得管段可采用联合保护。、6、8 地面以上敷设得管道如需保温时,应采用防腐层进行防腐,保温层材料与保护层材料得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得有关规定、4. 线路水工保护4。7、1 管道水工保护设计应依据当地气象、水文、地形及地质等条件,结合当地施工材料及经验做法,采取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得综合防治措施。、7、2 管道通过土(石)坎、田坎、陡坡、河流、冲沟、崾岘、沟渠、不稳定边坡地段时,应因地制宜地采取保护管道与防止水土流失得水工保护措施。4、7.3 管道通过易受水流冲刷得河(沟)岸时,应采取护岸措施、护岸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
34、符合防洪及河道、水利管理得有关法规。2)应保证水流顺畅,不得冲、淘穿越管段及河床岸坡、)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根据水流及冲刷程度,采用抛石护岸、石笼护岸、浆砌或干砌块石护岸、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护岸等措施。4)护岸宽度应根据实际水文及地质条件确定,且不应施工扰动岸坡得宽度、护岸顶高出设计洪水位(含浪高与壅水高)不应小于、5。护岸不应减少或改变河道得过水断面。 4.、4 河流、沟渠穿越地段得水土保护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 502得有关规定、4.7。5 山地敷设埋地管道得水土保护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管道顺坡埋地敷设时,应依据管道纵坡坡度、回填土特性与管沟地质条件,
35、在管沟内设置截水墙,截水墙得间距宜为10m2;2 管道横坡向埋地敷设时,管沟附近坡面应保持稳定,水土保护设计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综合布置坡面截、排水系统与支挡防护措施;3 应依据边坡坡度在坡脚处设置护坡或挡土墙防护措施;4 宜根据边坡雨水汇流流量在坡面设置截、排水沟。排水沟应充分利用原始坡面构造,出水口设置位置不应对管道、或邻近建(构)筑物形成冲刷。7、6 管道通过土(石)坎、田坎段时,可采取浆砌石堡坎、干砌石堡坎、加筋土堡坎或袋装土堡坎结构形式进行防护,堡坎宽度不应小于施工作业带扰动宽度、4.8 管道标志4.8。1管道沿线应设置里程桩、转角桩、标志桩、交叉桩与警示牌等永久性标志。8。2 管径
36、相同且并行净距小于6m得埋地管道,以及管径相同共用隧道、涵洞或共用管桥跨越得管道,应有可明显区分识别得标识。、8。3 通过人口密集区、易受第三方损坏地段得埋地管道应加密设置标识桩与警示牌,并应在管顶上方连续埋设警示带、4、8。4 平面改变方向一次转角大于5时,应设置转角桩。平面上弹性敷设得管道,应在弹性敷设段设置加密标识桩。4。8. 地面敷设得管段应设警示牌并采取保护措施。5管道与管道附件得结构设计5、1管道强度与稳定计算5。1。1 管道强度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埋地管道强度设计应根据管段所处地区等级以及所承受永久荷载、可变荷载与偶然荷载而定,通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0.0至小于或等于
37、0。4g地区内得管道,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抗震技术规范GB50470得有关规定进行强度设计与校核;2 埋地直管段得轴向应力与环向应力组合得当量应力,应小于钢管标准规定得最小屈服强度得90,管道附件得设计强度不应小于相连管道直管段得设计强度。3 输气管道采用得钢管符合本规范第。2。条规定时,焊缝系数值应取1、0、。1、2 输气管道强度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直管段管壁厚度应按下式计算: (5。.2)式中:钢管计算壁厚(mm); -设计压力(P); 钢管外径(mm); 钢管标准规定得最小屈服强度(MP);-焊缝系数;强度设计系数,应按本规范表4、2.与表。2。4选取;-温度折减系数,
38、当温度小于120时,t值应取、0。2 受约束得埋地直管段轴向应力计算与当量应力校核,应按本规范附录B进行计算。 当温度变化较大时,应进行热胀应力计算。必要时应采取限制热胀位移得措施。4 受内压与温差共同作用下弯头得组合应力,应按本规范附录进行计算。5 常用钢管得屈服强度应符合表、1。得规定。表。1。2 常用钢管屈服强度要求(Pa)钢管钢级无缝与焊接钢管管体钢管钢级无缝与焊接钢管管体屈服强度Rt0。5屈服强度Rt0。5最小最大最小最大245454504545060209045L4855633252555555L603053L625775L39039055L909840L45455L8383015
39、0注:1 R、5表示屈服强度(0.%总伸长率)。 L60、L830适用于RP0.2(0、2%非比例伸长)。5.1。3 输气管道得最小管壁厚度不应小于4、5m,钢管外径与壁厚之比不应大于10。5。1.4 输气管道径向稳定校核应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当管道埋设较深或外荷载较大时,应按无压状态校核稳定性。 (。1、41) (5.1、4) (、1.43) (5、1。44)式中:钢管水平方向最大变形量(m); -钢管外径();钢管变形滞后系数,宜取1。5;基床系数,宜按本规范附录D得规定选取; 作用在单位管长上得总竖向荷载(N/m); 钢管平均直径(m); 钢材弹性模量(N/);单位管长截面惯性矩(m4/
40、);土壤变形模量(N/m2),值应采用现场实测数,当无实测资料时,可按本规范附录得规定选取;单位管长上得竖向永久荷载(N/m);-地面可变荷载传递到管道上得荷载(N/m);-钢管公称壁厚(m)、5。1。5 曾采用冷加工使其符合规定得最小屈服强度得钢管,以后又将其不限时间加热到高于48或高于320超过1h(焊接除外),该钢管允许承受得最高压力,不应超过按本规范式(5。1。2)计算值得7、5。 材料5。 输气管道所用钢管及管道附件得选材,应根据操作压力、温度、介质特性、使用地区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采用得钢管与钢材,应具有良好得韧性与焊接性能。5、2。 输气管道选用得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业 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T9711中得PSL2级、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B/T30、高压化肥设备用无缝钢管GB479及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86得有关规定。.、3 输气管道所采用得钢管与管道附件,应根据强度等级、管径、壁厚、焊接方式及使用环境温度等因素对材料提出韧性要求。5。、4 钢级不明得材料不应用于管道及其管道附件制作。铸铁与铸钢不应用于制造管件。5 钢管应在工厂逐根进行静水压试验。管体或焊缝不得渗漏,管壁应无明显得鼓胀。一级一类地区采用0.设计系数得钢管,工厂静水压试验压力产生得环向应力不应小于管材标准规定得最小屈服强度得95。其她设计系数使用得钢管,工厂静水压试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