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永年五实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实施方案2008-10-01 18:49:00|分类: 教育教学评估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永年县第五实验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表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将由原先过于集中的国家课程管理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将有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共同参与课程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
2、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学校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最大限度地组织和调动全校教育工作者,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全新的教育观念为指导,创造性地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我县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和支持课程改革工作,努力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二、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体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
3、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三、课程设置的原则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国家制定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置,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
4、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次课程改革重新划分了国家、地方、学校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所占的比重,收缩了国家硬性规定的成分,在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上,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弹性,让地方和学校真正拥有选择的余地。新课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1、均衡性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
5、程都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和地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旨在适应学生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四、工作目标(1) 以学生发展为本,实施“双导”教学法,即“导思”和“导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从而达到提高课
6、堂教学效果的目的。(2)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实施电化教学,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积累经验。(3)强化个性教育,给学生宽松的成长环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补课,不搞题海战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在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的前提下,做到减负担不减质量,真正实现素质教育。(4)探索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标准与方法,建立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科学评价体系。实行课程功能的转变,构建新的课程结构。通过实施课程改革,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7、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探索地方、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构建地方和学校课程体系,不断丰富与完善课程结构。五、三级课程设置表1、教学时间全年52周,教学时间40周,每期分别20周,假期(寒暑假、节假日)1011周;机动12周。各学期20周教学时间安排:各年级每期上课18周,复习考试1周,综合实践活动1周。2、每周活动总量: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课时总量为30课时(一、二年级分别为26课时、28课时),每课时上课40分钟。3、国家规定的学科类课程、活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均在周一至周五的教学时间内按课表进行。4、班队活动每周安排一课时(周一第六节),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开展中队活动
8、,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进行环境教育、心理教育。5、七至九年级的体育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六、保障措施1、组织保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即学校校务会,它是学校课程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明确本校的培养目标,从实际出发,根据上级颁发的课程计划制度学校年度课程实施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同时指导各处室工作。教科室是学校课程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计划、执行、检查、指导、评估全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联手各学科教师间的合作,以促进课程合力的形成。2.制度保障:学校建立相应制度。如:校本教研制度、目标管理制度、教师、学生评价方案等。学校定期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保障课程计
9、划的真正执行。2009-2010学年北西井学校三级课程实施方案一.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指导纲要为依据,最大限度地组织和调动我校教育工作者,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全新的教育观念为指导,创造性地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我校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和支持课程改革工作,努力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二、工作目标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国家制定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对
10、课程的总体设置,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次课程改革重新划分了国家、地方、学校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所占的比重,收缩了国家硬性规定的成分,在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上,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弹性,让地方和学校真正拥有选择的余地。三、工作措施(1)、 以学生发展为本, 实施“双导”教学法,即“导思”和“导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实现“自学、交流、测评”,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
11、效果的目的。(2)、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实施电化教学,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积累经验。 (3)、强化个性教育,给学生宽松的成长环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乱占用学生课余时间,不搞题海战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在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的前提下,做到减负担不减质量,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4)、 探索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标准与方法,建立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科学评价体系。 (5) .实行课程功能的转变,构建新的课程结构。通过实施课程改革,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增强课
12、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探索地方、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构建地方和学校课程体系,不断丰富与完善课程结构。 四、实施步骤第一阶段为明确课程阶段,通过例会、教研等多种形式,明确国家课程就是我们所加的大多数课本,地方课程现阶段就是我们所学的太极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就是我校编写的那三本书圣泉山云岩寺文化、英语作文、校园德育。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学校的领导小组分别采取听课,业务检查等手段查看三级课程的实施情况,并对不开设全课程的情况进行跟踪,督促其开齐开全课程,保证国家、学校、地方三级课程顺利实施和有效利用。并认真总结经验,巩固成果,纠正问题,促进各级课程的合理利
13、用。 第三阶段各级课程发展阶段阶段,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分别是由国家与地方开设和实施的我校难以进行变革和发展补充,唯一能做的就是开齐开全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是由我校自主研发的,我们会根据学生的需求情况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学校课程进行适当调整和发展,摒弃不符合时代和学生需要的,吸收学生需要和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知识,不断为我校的教学工作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第四阶段为总结阶段,在对各级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的进行阶段性总结,总结当前阶段工作中的成功地方和失败的地方,好的方面我们要继续发扬,失败的地方我们要分析问题根源,不断改进,为接下来的工作铺平道路。三级课程实施方案 2007-07-24 21:
14、23一.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指导纲要为依据,最大限度地组织和调动全镇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全新的教育观念为指导,创造性地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我镇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和支持课程改革工作,努力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 二、工作目标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国家制定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置,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
15、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次课程改革重新划分了国家、地方、学校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所占的比重,收缩了国家硬性规定的成分,在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上,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弹性,让地方和学校真正拥有选择的余地。三、工作措施(1)、 以学生发展为本, 实施“双导”教学法,即“导思”和“导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hao(2)、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
16、学中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实施电化教学,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积累经验。 (3)、强化个性教育,给学生宽松的成长环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补课,不搞题海战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在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的前提下,做到减负担不减质量,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4)、 探索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标准与方法,建立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科学评价体系。 2 .实行课程功能的转变,构建新的课程结构。通过实施课程改革,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探索地方、学
17、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构建地方和学校课程体系,不断丰富与完善课程结构。 WWW.HAO37.NET 四、实施步骤 新课程改革实验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从2006年11月至2007年2月。主要任务是成立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和各工作机构,制定课程改革方案和工作措施,选定实验学校和实验班级,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实验学校的相关领导和教师进行岗前培训。编订地方课程,准备好学校课程资料。 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从2007年3月至2008年7月。实验学校的各实验年级分别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办工作人员和实验学校领导随时对新课程改革实验情况进行跟踪,并认真总结经验,巩固成果,纠正问题,尽快形成阶段
18、性成果,促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第三阶段为实验学校全面推广阶段,从2008年8月至2010年7月。实验学校各年级全部进入课程改革实验,继续总结经验,适时调整方案,扩大实验范围,巩固实验成果,为推进全乡新课程改革提供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和科学的理论依据。 hao37 WWW.HAO37.NET 第四阶段为全面总结阶段,从2010年9月至2011年元月。对新课程改革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为进一步完善新课程改革积累经验。南柏舍镇中学20092010学年度课程实施方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
19、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表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将由原先过于集中的国家课程管理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将有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共同参与课程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学校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二、培养目标
20、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三、课程设置的原则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
21、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新课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1、均衡性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和地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如:设劳动技术课、综合社会实
22、践课,旨在适应学生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为学生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几点说明:1、教学时间全年52周,教学时间40周,每期分别20周,假期(寒暑假、节假日)1011周;机动12周。各学期20周教学
23、时间安排:各年级每期上课18周,复习1周,考试、讲评、总结1周。2、每周活动总量: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课时总量为35课时每课时上课50分钟。3、国家规定的学科类课程、活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均在周一至周五的教学时间内按课表进行。4、班队活动每周安排一课时(周一第1节),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开展班级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进行环境教育、心理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各年级课程具体课时设置见上表:5、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同时,必须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即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融合在其他学科学习中。6、七至九年级的体育与健康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
24、”的原则.7、各门课程均应相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也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四、保障措施1、组织保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它是学校课程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明确本校的培养目标,从实际出发,根据上级颁发的课程实施方案制定本校的年度课程实施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同时指导各处室工作。教导处是学校课程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计划、执行、检查、指导、评估全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联手各学科教师间的合作,以促进课程合力的形成。2、经费保障学校管理,不管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还是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都需要必需的设备和经费上的支
25、持。学校有新课程专项资金,用于加强各室的建设、教师培训、课程实施于开发等方面。3、制度保障学校建立相应制度。如:校本教研制度、目标管理制度、教师、学生评价方案等。学校定期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保障课程计划的真正执行。2010年读书节活动方案一、 活动目的: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开展“和书交朋友,遨游知识大海洋”系列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在读书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建立起以学校班级、个人为主的班级图书角和个人小书库。 2、
26、通过活动,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4、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知识更新、思维活跃、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活动实施的计划 1、 做好读书登记簿 (1) 每个学生结合个人实际,准备一本读书登记簿,具体格式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来设计、装饰,使其生动活泼、各具特色,其中要有读书的内容、容量、实现时间、好词佳句集锦、心得体会等栏目,高年级可适当作读书笔记。 (2) 每个班级结合学生的计划和班级实际情况,也制定出相应的班级读书目标和读书成长规划书,其中要有措施、有保障、有效果、有考评,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3)中队会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展示同学们的读书登记簿并做出相应评价。 2、 举办读书展览: 各班级定期举办“读书博览会”,以“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经典名句、“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好书推荐”等形式,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新书、好书、及书中的部分内容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3、 出读书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