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13∕T 2479-2017 SGC沥青混合料设计规程(河北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61249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59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3∕T 2479-2017 SGC沥青混合料设计规程(河北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DB13∕T 2479-2017 SGC沥青混合料设计规程(河北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DB13∕T 2479-2017 SGC沥青混合料设计规程(河北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DB13∕T 2479-2017 SGC沥青混合料设计规程(河北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DB13∕T 2479-2017 SGC沥青混合料设计规程(河北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93.080.20 P 66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 13/T 24792017 SGC 沥青混合料设计规程 2017 - 03 - 29 发布 2017 - 06 - 01 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13/T 24792017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石家庄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道桥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河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石家庄市标准化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常英、曹明宇、毛国栋、张志强、靳冬妹、杨丽萍、李勇刚、王世松、张峰辉、于 琳、魏春辉、郑建交、郑硕、杨翔思、范 威、程小玲、

2、刘 翠。 DB13/T 24792017 1 SGC 沥青混合料设计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SGC沥青混合料设计规程的术语和定义、符号及代号、材料、SGC沥青混合料体积设计和性能检验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SGC法设计的各级新建、改建和养护的沥青混合料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T 724-2008 旋转压实仪行业标准 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D5

3、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E40-2007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E20-2011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AASHTO M320 沥青胶结料性能分级标准规范(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Performance-Graded Asphalt Binder) AASHTO M323 Superpave混合料体积设计标准规范(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Superpave Volumetric Mix Design) AASHTO R28 压力老化容器加速沥青混合料老化试验(Standard Practice fo

4、r Accelerated Aging of Asphalt Binder Using a Pressurized Aging Vessel (PAV)) AASHTO R35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Superpave体积设计标准实践(Standard Practice for Superpave Volumetric Design for Asphalt Mixtures) AASHTO R42 热拌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标准试验(Standard Practice for Developing a Quality Assurance Plan for Hot Mix Asphalt (HMA) AA

5、SHTO R49 沥青胶结料低温性能试验(Standard Practice for Determination of Low-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Grade (PG) of Asphalt Binders) AASHTO TP70 动态剪切流变仪测定沥青混合料的试验(DSR)测定沥青胶结料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MSCR)(Standard Method of Test for Multiple Stress Creep Recovery (MSCR) Test of Asphalt Binder Using a Dynamic Shear Rheometer (D

6、SR) AASHTO T48 克利夫兰开杯杯法闪点和燃点试验 (Standard Method of Test for Flash and Fire Points by Cleveland Open Cup) AASHTO T240 沥青胶结料旋转薄膜老化试验(Standard Method of Test for Effect of Heat and Air on a Moving Film of Asphalt Binder (Rolling Thin-Film Oven Test) AASHTO T283 压实热拌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性能试验(Standard Method of Test

7、 for Resistance of Compacted Asphalt Mixtures to Moisture-Induced Damage) DB13/T 24792017 2 AASHTO T304 细集料未压实空隙率试验(Standard Method of Test for Uncompacted Void Content of Fine Aggregate) AASHTO T312 用Superpave旋转压实仪制备和测定热拌沥青混合料试件和密度试验(Standard Method of Test for Preparing and Determining the Density

8、 of Asphalt Mixture Specimens by Means of the Superpave Gyratory Compactor) AASHTO T313 弯曲梁流变仪(BBR)测量沥青胶结料的弯曲蠕变劲度(Standard Method of Test for Determining the Flexural Creep Stiffness of Asphalt Binder Using the Bending Beam Rheometer (BBR) AASHTO T314 沥青胶结料断裂性能试验(DT) (Standard Method of Test for Det

9、ermining the Fracture Properties of Asphalt Binder in Direct Tension (DT) AASHTO T315 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测定沥青胶结料的流变性质(Standard Method of Test for Determining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Asphalt Binder Using a Dynamic Shear Rheometer (DSR) AASHTO T316 旋转粘度计测定沥青胶结料粘度试验(Standard Method of Test for Viscosit

10、y Determination of Asphalt Binder Using Rotational Viscometer) ASTM D4791 粗集料的扁平、细长和扁平和细长颗粒(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Flat Particles, Elongated Particles, or Flat and Elongated Particles in Coarse Aggregate) ASTM D5821 测定粗集料破碎面百分比(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Percentage of Fractured Parti

11、cles in Coarse Aggregate)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沥青胶结料 Asphalt Binder 石油残留物添加或未添加非颗粒状有机改性剂生产的沥青基胶结料总称。 3.2 Superpave Superpave是Superior Performing Asphalt Pavements之缩略语,包括胶结料性能规范、混合料设计及性能预测三个部分。 3.3 热拌沥青混合料 Hot-mix Asphalt(简称“HMA”)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总称。 3.4 温拌沥青混合料 Warm-mix Asphalt(简称“WMA”) 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 使沥青

12、能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拌和及施工, 同时保持其不低于热拌沥青混合料(HMA)的使用性能的沥青混合料的总称。 3.5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Dense-graded Asphalt Mixtures DB13/T 24792017 3 集料尺寸从小到大连续均匀分布,级配良好,与沥青胶结料拌制的混合料。 3.6 再生沥青混合料 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简称“RAP”) 原路面回收或处理过的含有沥青胶结料和集料的材料。 3.7 集料筛孔尺寸 Mesh Size of Aggregate SGC沥青混合料方筛孔尺寸选择依次为:53.0、37.5、26.5、19.0、13.2

13、、9.5、4.75、2.36、1.18和0.075mm。 3.8 集料公称最大粒径 Nominal Maximum Size of Aggregate 第一次筛余大于10%的上一级筛孔尺寸。 3.9 集料最大粒径 Maximum Size ofAggregate 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上一级筛孔尺寸。 3.10 主要控制点筛孔Primary Control Sieve 不同公称最大粒径混合料的粗细级配的分界点的筛孔尺寸, 级配在主要控制点下方通过时称为粗级配沥青混合料,反之,称为细级配沥青混合料。 3.11 当量轴次Equivalent Single Axle Loads (简称“ESALs”)

14、按弯沉等效或拉应力等效的原则, 将不同车型、 不同轴载作用次数换算为与标准轴载相当的轴载作用次数。 3.12 蠕变和恢复 Creep and Recovery 在标准的流变试验中,试件在固定时间内承受一个恒定的荷载作用所发生的变形,称为蠕变;并在固定的时间内荷载为零时试件变形的恢复,称为恢复。 3.13 不可恢复的蠕变柔量 Nonrecoverable Creep Compliance 试件在蠕变和恢复后的残余应变除以作用的应力。 3.14 沥青混合料短期条件 Mixture Short-term Condition 用于模拟施工压实等阶段发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HMA)老化和胶结料吸收的影响。

15、 DB13/T 24792017 4 3.15 沥青混合料长期条件 Mixture Long-term Condition 用于模拟发生在路面使用阶段发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HMA)老化的影响。 4 符号及代号 见表1所示。 表 1 符号及代号 编号 符号或代号 含义 4.1 Va 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air voids 之略语。 4.2 VMA 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void in mineral aggregate 之略语。 4.3 Vba 吸收到集料内的沥青胶结料体积,absorbed binder volume 代号。 4.4 Vbe 有效沥青体积,effective bind

16、er volume 代号。 4.5 Pb 沥青胶结料用量,binder content 代号。 4.6 Pbe 有效沥青胶结料用量,effective binder content 代号。 4.7 VFA 压实沥青混合料饱和度(有效胶结料体积除以 VMA) ,voids filled with asphalt 之略语。 4.8 VCA 粗集料骨架间隙率,Percent Air Voids in Coarse Aggregate 之略语。 4.9 VCAmix 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oids in Coarse Aggregate of Asphalt Mix 之略语。 4.10

17、VCADRC 捣实状态下的粗集料松装间隙率,Voids in Coarse Aggregate 之略语。 4.11 P0.075/Pbe 粉胶比,dust-to-ratio 代号。 4.12 PG 沥青路用性能分级规范,Performance Graded 之略语。 4.13 SGC 沥青混合料旋转压实仪,Superpave Gyratory Compactor 之略语。 DB13/T 24792017 5 表 1 符号及代号(续) 编号 符号或代号 含义 4.14 FN 沥青混合料流动次数,Flow Number 之略语。 4.15 MSCR 多应力重复蠕变恢复,Multiple Stres

18、s Creep Recovery 之略语。 4.16 Jnr 不可恢复蠕变柔量。 4.17 Jnr0.1 在应力0.1kPa 时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 4.18 Jnr3.2 在应力3.2kPa 时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 4.19 Jnrdiff 应力3.2kPa 和应力0.1kPa 时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差的百分比。 4.20 NCHRP 美国公路合作研究计划,National Cooperative Highway Research Program 之略语。 4.21 TRB 美国运输研究委员会,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之略语。 4.22 AMPT 沥青混合料性

19、能试验机,Asphalt Mixture Performance Tester 之略语。 4.23 AASHTO 美国国家高速公路和交通运输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tate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Officials 之略语。 5 材料 5.1 一般规定 5.1.1 沥青路面材料的选择必须经过认真的料源调查,质量符合使用要求,确定料源应尽可能就地取材。 5.1.2 沥青路面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必须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 5.1.3 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不同料

20、源、品种、规格的集料不得混杂堆放。 5.2 沥青胶结料 5.2.1 沥青胶结料性能等级表示符号规定: 其中: DB13/T 24792017 6 A表示沥青路用性能分级代号; B表示平均7d 最高路面设计温度,单位为摄氏度(),常用的为76、70、64、58; C表示最低路面设计温度,单位为摄氏度(),常用的为-28、-22、-16、-10。 5.2.2 沥青路面应根据工程项目现场气候和交通荷载条件选择满足要求的沥青胶结料。 5.2.3 沥青路面胶结料应依据工程项目连续 7 天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选择。河北省气候分区资料可参考附录 A。 5.2.4 推荐的河北省沥青胶结料性能等级要求见表 2

21、表 4, 道路石油沥青的选择一般参考表 2 的技术要求,有条件的可以参考表 3 的技术要求,改性沥青的选择参考表 4 的技术要求。 表 2 沥青胶结料性能要求 性能等级 PG58 PG64 PG70 PG76 16 22 28 10 16 22 28 10 16 22 28 10 16 22 28 平均 7d 最高路面设计温度,a 58 64 70 -16 -22 -28 -10 -16 -22 -28 -10 -16 -22 -28 -10 -16 -22 -28 原样胶结料 试验指标 试验方法 技术要求 试验条件 闪点温度 T48 230 - - 黏度 T316,b 3Pas 试验温度 1

22、35 动态剪切, G*/sin ,d T315,c 1.00kPa 转速 rad/s 10 试验温度 58 64 70 76 旋转薄膜烘箱残留物 试验指标 试验方法 技术要求 试验条件 质量变化,e T 240 1.00% - - 动态剪切,d G*/sin , T315c 2.20kPa 转速 rad/s 10 试验温度 58 64 70 76 压力老化容器残留物 试验指标 试验方法 技术要求 试验条件 PAV 老 化温 度f R28 - 试验温度 100 100 100 100 动态剪切, G*/sin ,d T315,c 5000kPa 转速 rad/s 10 试验温度 25 22 19

23、 31 28 25 22 34 31 28 22 37 34 31 22 蠕变劲度, S T313,g 300MPa m0.300 时间 s 60 试验温度 -6 -12 -18 0 -6 -12 -18 0 -6 -12 -18 0 -6 -12 -18 直接拉伸, 破坏应力 T314,g 1.0% 速率 mm/min 1.0 试验温度 -6 -12 -18 0 -6 -12 -18 0 -6 -12 -18 0 -6 -12 -18 DB13/T 24792017 7 表 2 沥青胶结料性能要求(续) a 温度根据气温来估计,可用软件计算,也可由业主规定,或按照 M323、R35 提供的方

24、法估算; b 供应商能保证沥青胶结料在各种应用条件下能泵送和拌和,这个要求经慎重考虑后可放弃; c 非改性沥青胶结料生产的质量控制,原样沥青胶结料粘度测量,可用试验温度时的 G*/sin 来 代 替 ,此 试 验温 度 时 沥 青 是 牛 顿 流 体 ; d in 为高温劲度,G*sin 为中等温度劲度; e 无论是质量增加还是质量减少,质量变化应小于 1.00; f PAV 老化温度建立在气候条件基础上,使用三个温度之一:90、100和 110,通常对于 PG58 及以上,使用100以上。然而对于沙漠气候,PG70 及以上,PAV 老化温度为 110; g 如果蠕变劲度小于 300MPa,不

25、需要进行直接拉伸试验。如果蠕变劲度在 300600MPa 之间,可用直接拉伸的破坏应变用来代替,两种情况下,m 值都必须满足要求。 表 3 沥青胶结料性能要求 性能等级 PG58 PG64 PG70 PG76 16 22 28 10 16 22 28 10 16 22 28 10 16 22 28 平均 7d 最高路面设计温度,a 58 64 70 -16 -22 -28 -10 -16 -22 -28 -10 -16 -22 -28 -10 -16 -22 -28 原样胶结料 试验指标 试验方法 技术要求 试验条件 闪点温度 T48 230 - - 黏度 T316,b 3Pas 试验温度 1

26、35 动态剪切, G*/sin ,d T315,c 1.00kPa 转速 rad/s 10 试验温度 64 70 76 82 旋转薄膜烘箱残留物 试验指标 试验方法 技术要求 试验条件 质量变化,e T 240 1.00% - - 动态剪切,d G*/sin , T315c 2.20kPa 转速 rad/s 10 试验温度 64 70 76 82 压力老化容器残留物 试验指标 试验方法 技术要求 试验条件 PAV 老 化温 度f R28 - 试验温度 100 100 100 100 动态剪切, G*/sin ,d T315,c 5000kPa 转速 rad/s 10 试验温度 25 22 19

27、 31 28 25 22 34 31 28 22 37 34 31 22 临界低温开裂温度 R49 g 试验温度 -6 -12 -18 0 -6 -12 -18 0 -6 -12 -18 0 -6 -12 -18 a 路面温度根据气温来估计,可用软件计算,也可由业主规定,或按照 M323、R35 提供的方法估算; b 如果供应商能保证沥青胶结料在各种应用条件下能泵送和拌和,这个要求经慎重考虑后可放弃; c 对于非改性沥青胶结料生产的质量控制,原样沥青胶结料粘度测量,可用试验温度时的 G*/sin 来 代 替 ,此试 验 温 度 时 沥 青 是 牛 顿 流 体 ; d G*/sin 为高温劲度,

28、G*sin 为中等温度劲度; e 无论是质量增加还是质量减少,质量变化应小于 1.00; f PAV 老化温度建立在气候条件基础上,使用三个温度之一:90、100和 110,通常对于 PG58 及以上,使用100以上。然而对于沙漠气候,PG70 及以上,PAV 老化温度为 110; g 了验证等级, 最少要做三个温度: T313 试验温度, 试验温度减 6, T314 试验温度。 如果最初的 2 个测试温度 300MPa 没有加括号,也许有必要测试 T313 其他温度。比较 T314 中的破坏应力和 R49 中计算出的诱发热应力,如果破坏应力超过诱发热应力,沥青胶结料在规范温度这项中视为通过。

29、 DB13/T 24792017 8 表 4 沥青胶结料性能要求 性能等级 PG58 PG64 PG70 PG76 16 22 28 34 10 16 22 28 10 16 22 28 10 16 22 28 平均 7d 最高路面设计温度,a 58 64 70 -16 -22 -28 -34 -10 -16 -22 -28 -10 -16 -22 -28 -10 -16 -22 -28 原样胶结料 试验指标 试验方法 技术要求 试验条件 闪点温度 T48 230 - - 黏度 T316,b 3Pas 试验温度 135 动态剪切, G*/sin ,d T315,c 1.00kPa 转速 rad

30、/s 10 试验温度 58 64 70 76 旋转薄膜烘箱残留物 试验指标 试验方法 技术要求 试验条件 质量变化,e T 240 1.00% - - MSCR, 标准交通量“S”等级h TP70k Jnr3.24.0 Jnrdiff75% 转速 rad/s 10 试验温度 58 64 70 76 MSCR, 标准交通量“H”等级h TP70k Jnr3.22.0 Jnrdiff75% 转速 rad/s 10 试验温度 58 64 70 76 MSCR, 标准交通量“V”等级h TP70k Jnr3.21.0 Jnrdiff75% 转速 rad/s 10 试验温度 58 64 70 76 压力

31、老化容器残留物 试验指标 试验方法 技术要求 试验条件 PAV 老 化温 度f R28 - 试验温度 100 100 100(110) 100(110) 动态剪切, “S”等级 G*/sin ,d T315 5000kPa 转速 rad/s 10 试验温度 25 22 19 16 31 28 25 22 34 31 28 25 37 34 31 28 动态剪切, “S”等级 G*/sin ,d T315 6000kPa 转速 rad/s 10 试验温度 25 22 19 16 31 28 25 22 34 31 28 25 37 34 31 28 蠕变劲度, S T313,g 300MPa m

32、0.300 时间 s 60 试验温度 -6 -12 -18 -24 0 -6 -12 -18 0 -6 -12 -18 0 -6 -12 -18 直接拉伸, 破坏应力 T314,g 1.0% 速率mm/min 1.0 试验温度 -6 -12 -18 -24 0 -6 -12 -18 0 -6 -12 -18 0 -6 -12 -18 DB13/T 24792017 9 表 4 沥青胶结料性能要求(续) a 路面温度根据气温来估计,可用软件计算,也可由业主规定,或按照 M323、R35 提供的方法估算; b 如果供应商能保证沥青胶结料在各种应用条件下能泵送和拌和,这个要求经慎重考虑后可放弃; c

33、 对于非改性沥青胶结料生产的质量控制,原样沥青胶结料粘度测量,可用试验温度时的 G*/sin 来 代 替 , 此试 验 温 度 时 沥 青 是 牛 顿 流 体 ; d G*/sin 为高温劲度,G*sin 为中等温度劲度; e 不管是质量增加还是质量减少,质量变化应小于 1.00; f PAV 老化温度建立在气候条件基础上,使用三个温度之一:90、100和 110,通常对于 PG58-及以上,使用 100以上。然而对于沙漠气候,PG70-及以上,PAV 老化温度为 110; g 为了验证等级,最少要做三个温度:T313 试验温度,试验温度减 6,T314 试验温度。如果最初的 2 个测试温度

34、300MPa 没有加括号,也许有必要测试 T313 其他温度。比较 T314 中的破坏应力和 R49 中计算出的诱发热应力,如果破坏应力超过诱发热应力,沥青胶结料在规范温度这项中视为通过。 h 大多数典型情况下,标准等级“S”适用于交通量10106 ESALs; I 大多数典型情况下,重载等级“H”适用于交通量 10106 30106 ESALs; j 大多数典型情况下,超重载等级“V”适用于交通量30106 ESALs; k RTFO 残留物 MSCR 试验应依据路面最高温度进行 PG 等级,在环境温度测试的最低 Jnr为等级拐点。 5.2.5 考虑工程项目预期的交通状况,根据表 5 调整沥

35、青胶结料高温等级。 表 5 根据速度和交通量调整胶结料的 PG 等级 设计 ESALsa (百万) 调整胶结料 PG 等级b 行车速度 停滞交通c 慢速交通d 标准交通e 0.3 -f - - 0.33 2 1 - 310 2 1 - 1030 2 1 -f 30 2 1 1 a 对于重载交通 ESALs 值乘以 1.3; b 根据表示等级数(1 级相当于 6) ,增加高温等级,低温等级不变; c 标准交通平均速度大于 70km/h; d 慢速交通平均速度 2070km/h; e 停滞交通平均速度小于 20km/h; f 应考虑增加一个高温等级。 5.2.6 考虑沥青路面中使用再生沥青混合料(

36、简称“RAP”),胶结料等级可依据 RAP 掺加比例进行调整。 当 RAP 掺加比例小于等于 15%时,胶结料选择没有改变;当 RAP 掺加比例在 15%至 25%之间时,胶结料选择比原样沥青软一个等级(例如,通常使用 PG64-22,那么应选择 PG58-28);当 RAP 掺加比例大于等于 25%时,RAP 掺加比例依据 AASHTO M320-10 关于 RAP 使用方法确定。 5.3 集料 5.3.1 沥青路面集料在满足国内规范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还应满足表 6 的技术要求。 5.3.2 粗集料破碎面:按 ASTM 标准 D5821 测试,粗集料破碎面百分率要求满足表 6 的技术要求。 5

37、.3.3 细集料棱角性: 按 AASHTO 标准 T304 方法 A 测试, 细集料未压实空隙率应满足表 6 的技术要求。 DB13/T 24792017 10 5.3.4 砂当量:按 AASHTO 标准 T176 测试,砂当量应满足表 6 的技术要求。 5.3.5 扁平-细长颗粒:按 ASTM 标准 D4791 测试,采用大于 4.75 mm 的粗集料进行试验。集料用 5:1比例规定测量集料颗粒长度(最长尺寸)和厚度(最小尺寸)之比。集料扁平-细长颗粒应满足表 6 的技术要求。 5.3.6 当混合料使用 RAP 时,RAP 中的集料应用溶剂抽提法或燃烧炉法取得。从 RAP 中回收的集料应做筛

38、分、粗集料棱角性、细集料棱角性和扁平-细长颗粒含量的试验,RAP 集料的砂当量试验可以不做,但其他集料试验仍要求做。 表 6 SGC 沥青路面集料技术要求 设计 ESALs (106)a 粗集料破碎面c(%)最小 细集料未压实空隙率(%)最小 砂当量(%) 最小 扁平和细长颗粒含量c,(%)最大 100mm 100mm 100mm 100mm 0.3 55/ / d 40 0.33 75/ 50/ 40 40e 40 10 310 85/80 b 60/ 45 40 45 10 1030 95/90 80/75 45 40 45 10 30 100/100 100/100 45 45 50 1

39、0 a 对于重载交通 ESALs 值乘以 1.3; b 85/80 表示 85%的粗集料有一个破碎面和 80%的粗集料有两个破碎面; c 该指标不适用于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 4.75mm 混合料; d 设计交通量0.3106 ESALs, 公称最大粒径 4.75mm 的混合料,最小未压实空隙率为 40; e 设计交通量0.3106 ESALs, 公称最大粒径 4.75mm 的混合料,最小未压实空隙率为 45。 6 SGC 沥青混合料体积设计 6.1 一般规定 6.1.1 SGC 沥青混合料体积设计包括四个步骤:材料选择、设计集料级配、选择胶结料含量、评价水敏感性。 6.1.2 非特别指定,本标准

40、热拌沥青混合料(HMA)均指密级配的热拌沥青混合料(HMA)。 6.1.3 SGC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采用旋转压实试件体积设计方法。旋转压实仪成型试件时,要依据表 7 选择压实次数。 表 7 SGC 沥青混合料旋转压实次数表 设计 ESALs(106)注 压实参数 N初始 N设计 N最大 0.3 6 50 75 0.33 7 75 115 330 8 100 160 30 9 125 205 注:对于重载交通ESALs值乘以1.3。 DB13/T 24792017 11 6.1.4 沥青路面表面层混合料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为 4.75、9.5、13.2 和 19.0,对于表面层以下的各层集料的

41、公称最大粒径宜采用 13.2、19.0 和 26.5 mm。对于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厚度宜采用 35倍公称最大粒径(细的密级配)或者 45 倍公称最大粒径(粗的密级配)。 6.1.5 SGC 沥青混合料体积设计适用于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 6.2 体积设计 6.2.1 材料选择:胶结料、集料和 RAP 料的选择满足项目现场的环境和交通要求,测定所有使用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和胶结料相对密度。 6.2.2 设计集料级配:至少设计 3 个粗细不同的级配。对于每个试拌级配,确定一个初始试算胶结料含量, 按试验方法 T312 要求至少旋转成型 2 个试件。 在试算级配中选择体

42、积指标要求最符合 M323 的作为设计集料级配,体积指标参数包括:N设计时的 Va、VMA、VFA、粉胶比和 N初始时的相对密度,并估算设计胶结料用量。 6.2.3 设计胶结料含量选择:按试验方法 AASHTO T312 要求设计集料级配,采用估算的设计胶结料含量及其0.5 %、1.0%含量分别压实至少 2 个试件,选择 N设计的条件下,Va、VMA、VFA、粉胶比和 N初始、N最大时相对密度要求符合 M323 的作为设计胶结料含量。 6.2.4 评价水敏感性: 在设计胶结料含量下评价集料结构的水敏感性, 按照 R30 热拌沥青混合料 (HMA)条件进行试验,并按试验方法 T312 压实试件至

43、空隙率为(7.01)%并用试验方法进行评价。 6.3 目标配合比设计 6.3.1 SGC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步骤有:(1)初选试拌沥青混合料级配;(2)计算确定初始胶结料用量;(3)旋转压实成型混合料试件;(4)混合料体积指标测试;(5)确定设计胶结料用量;(6)评价混合料性能;(7)编写配合比设计报告。 6.3.2 级配要求:SGC 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应根据不同的级配类型选择确定,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级配满足表 8 的技术要求。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级配必须在控制点之内。SGC 沥青混合料(密级配)按表 9主要控制点通过率将级配分成粗级配和细级配。 表 8 SGC 沥青混合料(密级配)的矿料级

44、配控制点通过率(%) 筛孔尺寸(mm) 37.5mm 26.5mm 19.0mm 13.2mm 9.5mm 4.75mm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50.0 100 37.5 90 100 100 26.5 19.0 90 90 100 100 13.2 90 90 100 100 100 9.5 90 90 100 95 100 4.75 90 90 100 2.36 15 41 19 45 23 49 28 58 32 67 DB13/T 24792017 12 表 8 SGC 沥青混合料(密级配)的矿料级配控制点通过率(%) (续) 筛孔尺寸

45、(mm) 37.5mm 26.5mm 19.0mm 13.2mm 9.5mm 4.75mm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小 最大 1.18 30 60 0.075 0 6 1 7 2 8 2 10 2 10 6 12 表 9 SGC 沥青混合料(密级配)粗细级配分界点 项目 主要控制筛孔的控制点通过率(通过百分率,%) 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mm) 37.5 26.5 19.0 13.2 9.5 主要控制筛孔(mm) 9.5 4.75 4.75 2.36 2.36 PCS 控制点(通过百分率 %) 47 40 47 39 47 6.3.3 级配设计:在级配要求的

46、范围内至少选择 3 个粗细不同的试拌级配。对于每个试拌级配,确定一个初始预估胶结料含量, 旋转成型至少 2 个试件。 根据相应试算级配的体积指标与规定的体积设计要求来选择经济合理的设计级配及预估胶结料含量。 6.3.4 SGC 沥青混合料旋转压实成型: 配合比设计过程中需要将松散混合料在成型温度条件下放置 2 h模拟短期老化。 混合料拌和温度:对于未老化过的道路石油沥青对应于动力黏度为 (0.170.02) Pa s的温度;对于改性沥青,参照供应商的建议。混合料成型温度:对于未老化过的道路石油沥青对应于动力黏度为(0.280.03) Pas 的温度,对于改性沥青,参照供应商的建议。 6.3.5

47、 SGC 沥青混合料(密级配)对应的体积性质满足表 10 的设计要求。 表 10 SGC 沥青混合料(密级配)体积性质设计要求 设计 ESALs注(106) 要求密度 (最大相对密度,%) 矿料间隙率(VMA) (%)最小 沥青 填隙率(VFA)a(%)范围 最小 粉-胶比 范围b N初始 N设计 N最大 公称最大粒径,mm 37.0 26.5 19.0 13.2 9.5 4.75 0.3 91.5 96.0 98.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7080c,d 0.61.2 0.33 90.5 96.0 98.0 11.0 12.0 13.0 14.0 15.

48、0 16.0 6578e 0.61.2 310 89.0 96.0 98.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6575d,e,f 0.61.2 1030 89.0 96.0 98.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6575d,e,f 0.61.2 30 89.0 96.0 98.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6575f 0.61.2 注: 对于重载交通 ESALs 值乘以 1.3。 6.3.6 对于 SGC 沥青混合料(密级配)采用预估设计胶结料含量及0.5 %和+1.0 %的预估设计胶结料含量分别旋转

49、成型至少 2 个试件,取设计空隙率为 4 %时对应的胶结料用量作为设计胶结料用量,并验证初始压实次数、最大压实次数对应的体积指标。 6.3.7 水敏感性验证: 参照 AASHTO T283 试验, 对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进行检验, 试件空隙率控制在 (7.01.0)%,要求劈裂强度比 TSR80 %,否则应重新设计或者掺加抗剥落剂。 DB13/T 24792017 13 6.4 生产配合比设计 6.4.1 SGC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流程应参照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和设计流程进行。 6.4.2 生产配合比设计采用拌合楼热料仓二次筛分后的热料,根据热料仓筛分结果,通过计算,使热料仓骨料的合成级配接近目标

50、配合比设计级配,确定各热料仓矿料和矿粉的用料比例。 6.4.3 取目标配合比沥青用量及其0.3 %,用小型拌和机拌制沥青混合料进行旋转压实试验,检验沥青混合料体积性质及空隙率,选择满足各项体积指标且空隙率为 4 %的沥青用量作为生产配合比设计的沥青用量。 6.5 生产配合比验证 依照生产配合比结果采用拌和楼试拌。 取试拌制备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旋转压实试验, 检验体积指标,并进行沥青含量和集料级配检验。 试拌试件满足设计要求时可用于指导正式施工, 否则应重新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 7 性能检验 对于采用SGC方法设计的沥青混合料,需要在体积设计指标的基础上进行各种路用性能检验,SGC配合比设计的沥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机械/制造/汽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