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文最新推荐- 幼儿园过万圣节 雕刻成各种“鬼脸”的南瓜,稀奇古怪的面具、蜘蛛网、糖果昨天是西方的万圣节,可天津市各个幼儿园里也挺热闹,孩子们高兴地过了个“洋节”。不少幼儿园把“过节”当成一种最轻松、效果最好的教育活动。不论是洋节还是中国的节日,只要有意思就会张罗着让孩子们过,有时一个月幼儿园要过三四个节日。 “鬼节”变“游戏节”只为开心 万圣节是西方的“鬼节”,而幼儿园的万圣节过法却纷纷体现出“中国特色”在河西八幼、红桥区保育院和南开区久华里等幼儿园,万圣节活动有化装派对、英语故事表演、讨糖果亲子游戏、画脸谱、宝宝制作南瓜灯展等。老师们说:“孩子是最爱过节的,利用节日进行教育是个好方法,过
2、一次节,孩子们可以了解各国的文化知识,还能与朋友分享礼物。” 幼儿园孩子“天天过节” 以前很多幼儿园比较重视过圣诞节之类的洋节,如今,更多的园所意识到,中国孩子更应该了解自己的传统节日,开始把过中西方各种节日都列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一年中从腊八开始,接着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而西方节日中的母亲节、父亲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也是重点“推出”的;再加上劳动节、儿童节、建军节“天天过节”的生活让孩子们得到了不少知识和快乐。 儿童教育专家戴建树:无论中国节外国节 对孩子有益就该过 幼儿园孩子过洋节的事引发了社会上不少的反对意见,可现在幼儿园的洋节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过越
3、多了。人们的观点之所以有所转变,是因为孩子们通过母亲节、感恩节之类的节日,学会了对长辈和帮助自己的人心存感激,通过圣诞节的游戏了解了外国文化。更让人高兴的是,中国传统节日是幼儿园里最受欢迎的节日,新时代的孩子也喜欢传统节日中体现的文化味、亲情味。一些幼儿园还通过盲人节、聋人节培养孩子助人的美德,这都是过节给孩子们带来的好处。 万圣节习俗 10月31日是西洋万圣节,美国的街上四处可见精彩的现场表演、戏台上演的幻觉魔术、逼真的游尸和鬼魂,及各种恐怖电影的放映。 到了晚上,便赶紧将蜘蛛丝架起来,再帮负责吓人的演员上妆。鬼屋的内容,则大多与电影主题有关,如:神鬼传奇、星际传奇、鬼故事。这些场景的布置、
4、化妆技术和戏服,有如真的情境,一不留神,肯定令人惊声尖叫。 这场嘉年华盛会的由来是在公元前五百年时,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人们相信,往生人的亡魂会在10月31日这一天回到生前所居住的地方,并在活人的身上找寻生灵,以获得再生的机会。当地居民因为担心鬼魂来夺取自己的生命,故当10月31日到来时,会将所有灯光熄掉,使得鬼魂无法找寻到活人,并打扮成妖魔鬼怪以将鬼魂吓走。 随着时间的流逝,万圣节的意义逐变得含有喜庆的意味。因此现在象征万圣节的妖怪及图画,都变成了可爱又古灵精怪的模样,如番瓜妖怪、巫婆等。喜爱发挥创意的美国人,在这一天则极尽所能的将自己打扮得鬼模鬼样,让鬼节变得趣味多了。不请吃就捣乱t
5、rick or treat 万圣节的一个有趣内容是“trick or treat”,这习俗却并非源自爱尔兰,而是始于公元九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会。那时的月日,被基督徒们称为 “all souls day”(万灵之日)。在这一天,信徒们跋涉于僻壤乡间,挨村挨户乞讨用面粉及葡萄干制成的“灵魂之饼”。据说捐赠糕饼的人家都相信教会僧人的祈祷,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护,让死去的亲人早日进入天堂。这种挨家乞讨的传统传至当今竟演变成了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笼挨家讨糖吃的游戏。见面时,打扮成鬼精灵模样的孩子们千篇一律地都要发出“不请吃就要捣乱”的威胁,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忙声说“请吃!请吃!”同时把糖果放进孩子们随身携带
6、的大口袋里。 雕空南瓜做面具 还有南瓜雕空当灯笼的故事。这又是源于古代爱尔兰。故事是说一个名叫 jack 的人,是个醉汉且爱恶作剧。一天 jack 把恶魔骗上了树,随即在树桩上刻了个十字,恐吓恶魔令他不敢下来,然后 jack 就与恶魔约法三章,让恶魔答应施法让jack 永远不会犯罪为条件让他下树。 jack 死后,其灵魂却既不能上天又不能下地狱,于是他的亡灵只好靠一根小蜡烛照着指引他在天地之间倘佯。 在古老的爱尔兰传说里,这根小蜡烛是在一根挖空的萝卜里放着,称作“jack lanterns”,而古老的萝卜灯演变到今天,则是南瓜做的 jack-o-lantern 了。据说爱尔兰人到了美国不久,即
7、发现南瓜不论从来源和雕刻来说都比萝卜胜一筹,于是南瓜就成了万圣节的宠物。 孩子们喜爱的节日 万圣节是儿童们纵情玩乐的好时候。它在孩子们眼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节日。夜幕降临,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颜六色的化妆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上一盏“杰克灯”跑出去玩。“杰克灯”的样子十分可爱,做法是将南瓜掏空,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然后在瓜中插上一支蜡烛,把它点燃,人们在很远的地方便能看到这张憨态可掬的笑脸。 收拾停当后,一群群装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手提“杰克灯”,跑到邻居家门前,威吓般地喊着:“要恶作剧还是给款待”、“给钱还是给吃的”。如果大人不用糖果、零钱款待他们,那些调皮的孩子就说到做
8、到:好,你不款待,我就捉弄你。他们有时把人家的门把手涂上肥皂,有时把别人的猫涂上颜色。这些小恶作剧常令大人啼笑皆非。当然,大多数人家都非常乐于款待这些天真烂漫的小客人。所以万圣节前夜的孩子们总是肚子塞得饱饱的,口袋装得满满的。 2018年万圣节是10月31日,每年的万圣节都是这一天。在西方国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个“halloween”,辞典解释为“theeveofallsaintsday”,中文译作:“万圣节之夜”。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 万圣夜(halloween)(又叫鬼节,万圣节前夜)在每年的10月31日,是英语世界的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北美、不列颠群岛、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每当万圣夜到来,孩子们都会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颜六色的化妆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着一盏“杰克灯”走家窜户,向大人们索要节日的礼物。华语地区常将万圣夜误称为万圣节。 万圣夜通常与灵异的事物联系起来。欧洲传统上认为万圣节是鬼魂世界最接近人间的时间,这传说与中国的盂兰节类似。美国明尼苏达州的anoka号发表称是“世界万圣节之都”,每年都举行大型的巡游庆祝。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