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5331∕T 57-2024 德宏州红火蚁监测防控技术规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609067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00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331∕T 57-2024 德宏州红火蚁监测防控技术规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DB5331∕T 57-2024 德宏州红火蚁监测防控技术规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DB5331∕T 57-2024 德宏州红火蚁监测防控技术规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DB5331∕T 57-2024 德宏州红火蚁监测防控技术规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DB5331∕T 57-2024 德宏州红火蚁监测防控技术规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65.020.20CCS B 165331德宏州地方标准DB 5331/T 572024德宏州红火蚁监测防控技术规程2024-04-01 发布2024-05-01 实施德宏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 5331/T 572024I目次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防控策略.25监测技术.25.1监测区域.25.2监测时期.25.3监测方法.25.3.1访问调查法.25.3.2踏查法.25.3.3诱集法.25.4分级标准.36防控措施.36.1检疫措施.36.2化学防控.36.2.1防控时期.36.2.2药剂选择.36.2.3毒饵诱杀法.36.2.4粉剂灭巢法.36.2.5

2、药液灌巢法.36.2.6颗粒剂灭巢法.37防控效果调查与评价.47.1调查方法.47.2防控效果评价.4附录 A(规范性)红火蚁的扩散传播途径和危害.5A.1红火蚁的扩散传播途径.5A.2红火蚁的危害.5附录 B(规范性)红火蚁发生程度分级标准.6B.1按单位面积活蚁巢数量分级.6B.2按诱集红火蚁数量分级.6附录 C(规范性)红火蚁调查记录表.7附录 D(规范性)红火蚁专用饵剂种类、用量及使用方法.8附录 E(规范性)红火蚁专用粉剂种类、用量及使用方法.9附录 F(规范 性)红火蚁防治效果调查表.10F.1红火蚁工蚁防治效果调查表.10DB 5331/T 572024IIF.2红火蚁活蚁巢防

3、治效果调查表.10F.3红火蚁防效汇总表.10附录 G(规范性)红火蚁防控效果评价.11DB 5331/T 572024I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德宏州植保植检站、芒市植保植检站、云南省植保植检站、盈江县植保植检站、瑞丽市植保植检站、梁河县植保植检站、陇川县植保植检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丁家盛、李学梅、王根权、陈以相、李亚红、张培花、岳元保、银馨、李翱、赵娟、李庆红、康敏、龙琪、刘恩龙、余星体、尹必天、董雪梅、李翠芳、杨世怀、秦丽娟、张浩。DB 53

4、31/T 5720241德宏州红火蚁监测防控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红火蚁监测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策略、监测技术、防控措施及防控效果调查与评价,适用于德宏州红火蚁的监测防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7980.149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149 部分:杀虫剂防治红火蚁GB/T 20477 红火蚁检疫鉴定方法GB/T 23626 红火蚁疫情监测规程GB/T 23634 红火蚁检疫规程NY/T 1276

5、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 2415红火蚁化学防控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红火蚁红火蚁属于膜翅目蚁科火蚁属,鉴定符合GB/T 20477 中的特征特性。3.2蚁后婚飞受精后脱翅的生殖雌蚁,1次受精,终生产卵。3.3工蚁体棕红色,体长 2.0 mm6.0 mm,腹部棕褐色,体表略有光泽,腹柄节2个;触角10节,末端2节膨大呈棒状;唇基具明显的唇基中齿。3.4雌蚁体色与工蚁相近,体长 8.0 mm10.0 mm,腹部黑褐色,翅脉浅褐色。3.5雄蚁通体黑色,触角白色,翅脉透明至浅褐色。DB 5331/T 57202423.6诱饵对红火蚁具有明显引诱作用的物质。3.7蚁

6、丘地面上由红火蚁所构筑并正在或曾经生活过的突起土堆或沙堆。3.8蚁巢由蚁丘及其地下部分蚁室和蚁道结构构成,是红火蚁繁殖、觅食、取水等活动场所,内部呈蜂窝状。3.9活蚁巢蚁巢受到惊扰后1min有3头以上活红火蚁爬出的蚁巢。3.10婚飞红火蚁在适宜的温湿度下,飞出蚁巢在空中交配的过程。4防控策略严格落实检疫措施,科学全面监测红火蚁发生情况,采取点面结合、诱杀为主的技术,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毒饵大面积诱杀和粉剂定点灭巢,评价防控效果,有效降低红火蚁发生区种群密度。扩散传播途径和危害见附录A。5监测技术5.1监测区域按照GB/T 23626规定执行。重点监测草坪、绿化带、果园、农田等场所。已发生疫情的区

7、域,监测有代表性地块和发生区边缘地带,掌握红火蚁的发生动态和扩散趋势;未发生疫情的区域,重点监测连接疫区的交通道路沿线和从疫区调入草皮、苗木等高风险物品的区域。5.2监测时期全年均可监测,重点监测时期为3月11月。5.3监测方法5.3.1访问调查法通过随机访问调查,了解当地是否发现红火蚁活动,并按附录C的要求作记录。5.3.2踏查法在监测区域内查看有无可疑的蚁丘。如有蚁丘,则用适当的方式干扰蚁巢,确定是否为活蚁巢。5.3.3诱集法DB 5331/T 5720243诱饵放入专用或自制的监测瓶中,在地面进行诱集。每10m左右放置1个监测瓶,30min后收集诱集到的红火蚁,进行鉴定和计数,必要时制成

8、标本。5.4分级标准根据GB/T 23626规定,按照附录B执行,当两种发生程度分级不一致时,以级别较重的定级。6防控措施6.1检疫措施从疫区或非疫区进行调运植物或植物产品时,按照GB/T 23634要求进行严格的检疫。6.2化学防控6.2.1防控时期全年均可防控,最佳防控时期在红火蚁婚飞的4月6月和9月11月,施药应在9:0011:00、17:0019:00时段进行。6.2.2药剂选择结合监测结果和发生程度,按照NY/T 1276和NY/T 2415要求,按照附录D选择合适的毒饵和触杀型药剂开展防控。6.2.3毒饵诱杀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红火蚁发生地点,按照附录D中的饵剂种类,饵剂选择在环境温

9、度 2134,地面保持干燥时施用,采用毒饵撒施,一般使用2周4周后防效最佳。施药方式有:a)点施毒饵:发生级别1级2级,可对单巢进行处理,将饵剂环状投放于蚁巢外围处,根据蚁巢大小和毒饵制剂使用说明,确定用药量。b)撒施毒饵:发生级别3级及以上,在整个防控区内均匀普遍撒施饵剂。c)点施+撒施综合施药:发生级别4级5级,单巢处理与普遍撒施结合。6.2.4粉剂灭巢法灭杀速度快,防水性强,适用于多雨季节或者潮湿环境。用于明显的活蚁巢,人为干扰、破坏蚁巢1/3以上的部分,待红火蚁涌出,快速将粉剂撤施于红火蚁身上,通过蚁间接触传递药物、毒杀全巢。按照附录E中的粉剂推荐剂量使用。6.2.5药液灌巢法适用于水

10、源方便的苗圃、绿化带、农田沟渠等防控区,按照附录E中的乳剂,以蚁巢为中心,围绕蚁巢淋施药液一圈,然后挖开蚁丘上部,将药液迅速灌入,使药液完全渗透到蚁巢底部,灌药量要足,灌巢要彻底。6.2.6颗粒剂灭巢法DB 5331/T 5720244先在蚁巢10 cm50 cm处撒施一圈,防止红火蚁外逃,再将颗粒剂撒施于蚁巢表面,用水泼浇喷淋,使药剂充分浸入蚁巢。7防控效果调查与评价7.1调查方法活蚁巢调查:采用踏查法调查防控区活蚁巢数量,施药前调查1次,并进行标记,施药后14 d、28d分别调查1次。工蚁数调查:采用诱集法调查防治区蚁巢工蚁数量,分别在施药前调查1次,在施药后的14 d、28d各调查1次。

11、按附录B进行分级,并按附录F做好记录。7.2防控效果评价根据GB/T 17980.149规定,防治效果评价按照附录G测算。DB 5331/T 5720245AA附录A(规范性)红火蚁的扩散传播途径和危害A.1红火蚁的扩散传播途径红火蚁的扩散传播途径包括自然扩散和人为传播。自然扩散主要有婚飞迁移、地面迁移和水流迁移等。人为传播主要有园艺苗木、花卉、草皮垃圾、包装物、农耕机具设备等物品运输传播。A.2红火蚁的危害红火蚁的危害主要包括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对农业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对公共设施的危害和对经济的影响:a)叮蜇人类,威胁生命安全:用腹部的鳌针连续叮蜇,并将带有毒蛋白和生物碱的毒液注入到人

12、体内,引起不适症状。过敏体质人群叮蜇后会出现严重过敏、头晕、发烧、无法说话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休克、死亡,能对生命产生威胁。b)影响农户作业,造成农田弃耕:红火蚁喜欢在农田和田耕区建立蚁巢,叮蜇在田间作业的农民,严重威胁了农民的生命安全,降低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造成农田抛荒弃耕,严重影响农业生产。c)取食农作物种子,影响农业产业:红火蚁食性杂,可直接危害大豆、玉米、向日葵、甘蔗、蔬菜、柑桔等多类作物的种子、果实、幼芽、嫩茎和根系,给作物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其危害方式包括搬运种子,降低出苗率;危害果实,造成畸形、腐坏;破坏作物嫩茎、嫩芽、根系;保护害虫,增加作物疾病等。d)攻击其他动物,破坏生态平衡

13、:红火蚁入侵新地区后会捕食无脊椎动物及脊椎动物,明显降低了其他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影响,红火蚁会攻击动物的卵、幼体及小型哺乳动物等,也会显著影响无脊椎动物群落、植物群落,导致生物多样性改变。e)咬坏电力设施,威胁公共安全:红火蚁喜欢电磁波、电器的热量,常把蚁巢筑在户外或室内电器、电话机箱、机电设备箱、空调等,造成电器设备短路及故障。DB 5331/T 5720246BB附录B(规范性)红火蚁发生程度分级标准B.1按单位面积活蚁巢数量分级在红火蚁发生区域,查看记录活蚁巢数量。按单位面积667活蚁巢数量作为分级标准,分级如下:1级:轻度发生,平均每667活蚁巢数0个1.0个;2级:

14、中度发生,平均每667活动蚁巢数为 1.1个5.0个;3级:中度偏重发生,平均每667活动蚁巢数为5.1个10.0个;4级:重度发生,平均每667活动蚁巢数为10.1个50.0个;5级:严重发生,平均每667活动蚁巢数大于50个。B.2按诱集红火蚁数量分级采用诱集法,按监测瓶中红火蚁诱集数量,分级如下:1级:轻度发生,平均每瓶红火蚁数量在20头以下;2级:中度发生,平均每瓶红火蚁数量在20.1头100头之间;3级:偏重发生,平均每瓶红火蚁数量在100.1头150头之间;4级:重发生,平均每瓶红火蚁数量在150.1头300头之间;5级:严重发生,平均每瓶红火蚁数量在301头以上。DB 5331/

15、T 5720247CC附录C(规范性)红火蚁调查记录表调查单位调查地点县(市)乡(镇)村东经北纬海拔高度(m)调查方法调查地点类型调查面积()最早发现时间工蚁数量(或蚁巢数量)级别调查记录人调查日期年月日DEDB 5331/T 5720248FD附录D(规范性)红火蚁专用饵剂种类、用量及使用方法饵剂名称有效成分含量用量使用方法单独蚁巢处理(g/巢)大面积防治(kg/hm2)单独巢蚁处理杀蚁饵剂茚虫威0.1%10201.5kg3.0kg,均匀撒布于红火蚁发生区,根据发生等级适当增减剂量。沿巢蚁周围10cm50 cm 内均匀撒布,根据蚁巢大小适当增减剂量。0.5%230.08%15200.05%2

16、0300.2%10200.045%2025茚虫威、呋虫胺0.6%68茚虫威、吡虫啉2%1020茚虫威、氟蚁腙0.8%20501.6%1520氟蚁腙1%15200.73%2025多杀菌素0.015%1020多杀菌素氟蚁腙1%2550硼酸、氰氟虫胺0.55%2025呋虫胺0.1%2535杀虫饵剂吡虫啉、氟蚁腙2.055%4060吡虫啉2.15%2030杀蚁颗粒剂联苯菊酯噻虫嗪1%6090DB 5331/T 5720249GE附录E(规范性)红火蚁专用粉剂种类、用量及使用方法药剂名称含量及剂型施药量放药方法高效氯氰菊酯8%可湿性粉剂8.316.7 克/巢扰巢撒施5%可湿性粉剂13.526 克/巢扰巢

17、撒施0.25%粉剂1520 克/巢扰巢撒施0.1%粉剂1020 克/巢扰巢撒施0.2%粉剂1020 克/巢扰巢撒施0.6%粉剂2030 克/巢扰巢撒施杀蚁粉剂0.2%茚虫威3040 克/巢扰巢撒施杀蚁粉剂0.5%高效氯氰菊酯0.1%茚虫威1525 克/巢扰巢撒施杀虫粉剂0.3%氯氰菊酯2533 克/巢扰巢撒施注意:所列产品仅限登记用于红火蚁防治,符合药剂管理规定的药剂,后续以更新为准。DB 5331/T 57202410HF附录F(规范性)红火蚁防治效果调查表F.1红火蚁工蚁防治效果调查表时间:地点:海拔:天气:生境类型:记录人:调查点药前平均工蚁数(头瓶)危害程度(级别)药后平均工蚁数(头瓶

18、)危害程度(级别)防效(%)12345F.2红火蚁活蚁巢防治效果调查表时间:地点:海拔:天气:生境类型:记录人:F.3红火蚁防效汇总表调查点工蚁防效(%)蚁巢防效(%)综合防效(%)12345G调查点药前活蚁巢(个)危害程度(级别)药后活蚁巢数(个)危害程度(级别)防效(%)12345DB 5331/T 57202411附录G(规范性)红火蚁防控效果评价按照GB/T 17980.149,采用踏查法调查活蚁巢数量、诱集法调查工蚁数量、测算综合防治效果。蚁巢防效、工蚁防效、综合防效分别按公式(1)、(2)、(3)计算。100)1(%)0ii00TTNNNNNP(1)公式(1)中:PN:为活蚁巢防治效果;N0:为药前对照区活蚁巢数;NTi:为药后处理区活蚁巢数;N0i:为药后对照区活蚁巢数;NT0:为药前处理区活蚁巢数。100)1(%)0ii00TTWWWWWP(2)公式(2)中:PW:为工蚁防治效果;W0:为药前对照区监测瓶中工蚁数:WTi:为药后处理区监测瓶中工蚁数;W0i:为药后对照区监测瓶中工蚁数;WT0:为药前处理区监测瓶中工蚁数。综合防效采用赋值法计算,公式如下:P=0.5PN+0.5PW(3)公式(3)中:P:综合防效采用赋值PN:为活蚁巢防治效果PW:为工蚁防治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