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实例.docx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579872 上传时间:2024-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47.57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实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实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淮 阴 工 学 院 课程设计实例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实例 一、 设计题目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二、 设计内容 1、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 2、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3、次梁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4、主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 5、绘制结构施工图 (1)、结构平面布置图(1:100) (2)、板的配筋图(1:100) (3)、次梁的配筋图(1:50;1:25) (4)、主梁的配筋图(1:20)及弯矩M、剪力V的包络图 (5)、钢筋明细表及图纸说明 三、 设计资料 1、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6.0kN/m2 2、楼面面层用20 mm.厚水泥砂浆抹面(Ґ=20kN/m2,板底及梁用15mm厚石灰砂浆抹底. 3、材料选用: (1)、混凝土:C25钢筋箍筋采用HPB235、受力钢筋采用HRB335. (2)、板伸入墙内120mm,次梁伸入墙内240 mm,主梁伸入墙内370 mm,柱的截面尺寸b×h=400 mm×400 mm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 一、 平面结构布置: 1、确定主梁的跨度为5.7m,次梁的跨度为,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楼盖结构布置图如下:2、按高跨比条件,当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对于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h≥80mm,取板厚h=80mm 3、次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 h=(~)L=(300~450)mm,取h=450mm。则b=(~)h=(133~200)mm,取b=200mm。 4、主梁的截面高度应该满足h=(~)L=(407~713)mm,取h=550mm。则b=(~)h=(200~300)mm,取b=250mm。 二、 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1、荷载计算: 板的恒荷载标准值: 取1m宽板带计算: 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 0.02×20=0.40 kN/m 80mm钢筋混凝土板 0.08×25=2.0 kN/m 15mm板底混合砂浆 0.015×17=0.225 kN/m 恒载: gk=2.655 kN/m 活载: qk=6×1=6 kN/m 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因为工业建筑楼盖且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3。于是板的 设计值总值: = 2、板的计算简图: 次梁截面为200mm×450mm,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100mm,取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边跨: , 取l01=1720mm (a=120mm) 中跨: l02=ln=1900mm-200mm=1700mm 板为多跨连续板,对于跨数超过五跨的等截面连续板,其各跨受荷相同,且跨差不超过10%时,均可按五跨等跨度连续板计算。 计算简图如下图: 3、内力计算及配筋: 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理论计算,则有α系数如下: 表1.0 支承情况 截 面 位 置 端支座 边跨支座 离端第二支座 离端第二跨中 中间支座 中间跨中 A 1 B 2 C 3 梁板搁支在墙上 0 1/11 两跨连续:-1/10 三跨以上连续:-1/11 1/16 -1/14 1/16 板 与梁整浇连接 -1/16 1/14 梁 -1/24 梁与柱整浇连接 -1/16 1/14 则由可计算出、、、,计算结果如下表: 截面位置 1 B 2 C α 1/11 -1/11 1/16 -1/14 -1/14×10.986×1.7×1.7 由题知:则 , 根据各跨跨中及支座弯矩可列表计算如下: 截面 1 B 2 C M() 2.96 -2.96 1.99 1.59 -2.27 -1.82 () 42.84 0.069 0.069 0.046 0.037 0.063 0.042 () 0.072 0.072 0.047 0.038 0.065 0.043 0.964 0.964 0.977 0.981 0.968 0.979 (mm2) 171.36 171.736 118.6 90.44 154.7 102.34 选钢筋 ①~②轴线 ⑤~⑥轴线 8/10@200 8/10@200 8@200 8@200 ②~⑤轴线 8/10@200 8/10@200 6/8@200 6/8@200 实际配筋 ①~②轴线 ⑤~⑥轴线 251mm2 251mm2 251mm2 251.0mm2 ②~⑤轴线 251mm2 251mm2 251mm2 251.00mm2 位于次梁内跨上的板带,其内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和中间支座()计算弯矩可以减少20%,其他截面则不予以减少。 4、确定各种构造钢筋: ⑴分布筋选用。 ⑵嵌入墙内的板面附加钢筋选用。 ⑶垂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钢筋选用 ⑷板角构造钢筋:选用 5、绘制板的配筋示意图: 采用弯起式筋,详见板的配筋图. 三、次梁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1、次梁的支承情况: 2、荷载计算: 由板传来: 次梁肋自重: 次梁粉刷重 恒载: 活载: 设计值总值: = 3、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 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其计算跨度: 中跨: 边跨: ,取 ()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3、内力计算: 由可计算出、、、,计算结果如下表: 截面位置 1 B 2 C α 1/11 -1/11 1/16 -1/14 1/16 由可计算出、、、,计算结果如下表: 截面位置 α 0.45 0.60 0.55 0.55 4、截面承载力计算: ⑴、次梁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T形截面的翼缘宽度,按,故取。 梁高: 翼缘厚: 判定T形截面类型: 故各跨中截面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⑵、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离端第二支座B按布置两排纵向钢筋考虑,取,其他中间支座按布置一排纵向钢筋考虑, 取 ⑶、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见下表: 截 面 1 B 2 C 弯矩M 58.18 -58.18 38.13 -43.57 或 0.021 0.211 0.014 0.141 0.021 0.240 0.014 0.153 0.990 0.88 0.993 0.924 544.15. 648.17 355.54 436.61 选用钢筋 3 3+1 3 3 实际钢筋截面面积(mm2) 603 662.1 461 461 ⑷、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见下表: 截 面 A C V 53.35 71.14 65.14 65.14 截面满足 截面满足 截面满足 截面满足 不需配箍筋 需配箍筋 需配箍筋 需配箍筋 箍筋肢数、直径 2 2 2 2 56.6 56.6 56.6 56.6 构造钢筋 472.5 1077.1 4733.4 实配箍筋间距 200 200 200 200 满足 满足 满足 满足 9.55mm2 选配弯起钢筋 由于纵向钢筋充足,可弯起1 1 由于纵向钢筋充足,可弯起1 由于纵向钢筋充足,可弯起1 实配钢筋面积 257.7 mm2 209.4 mm2 209.4 mm2 209.4 mm2 5、构造配筋要求:沿全长配置封闭式箍筋,第一根箍筋距支座边50mm处开始布置,在简支端的支座范围内各布置一根箍筋。 四、主梁设计(按弹性理论计算): 1、支承情况: 柱截面400×400,由于钢筋混凝土主梁抗弯刚度较钢筋混凝土柱大的多,故可将主梁视作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的连续梁进行计算。主梁端部支承于砖壁柱上,其支承长度a=370。 2、荷载计算: 为简化计算,主梁自重亦按集中荷载考虑。 次梁传来的荷载: 主梁自重: 主梁粉刷重: 恒载: 恒载设计值: 活载设计值: 3、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 主梁计算跨度: 边跨: , 近似取 中跨: 因跨度相差不超过10%,可按等跨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3、内力计算: 1)、弯矩设计值: 其中,可由书中表查取,L为计算跨度,对于B支座,计算跨度可取相邻两跨的平均值。 2)、剪力设计值:,其中,可由书中表查可知。 主梁弯矩计算 项次 荷载简图 ① ② ③ ④ 组合项次 ①+③ ①+④ ①+② ①+④ 组合值 68.30 -233.94 37.87 132.36 组合项次 ①+② ①+③ 组合值 215.98 114.51 由此可作出下列几种情况下的内力图:①+②; ①+③; ①+④ 将以上各图绘于同一坐标系上,取其外包线,则为弯矩包络图。 主梁剪力计算 项 次 荷载简图 ① ② ④ 组合项次 () ①+② 154.35 ①+④ -242.89 ①+④ 215.8 同样可绘出剪力包络: 4、主梁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⑴、主梁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T形截面的翼缘宽度,按,故取。 梁高: (边跨),(中间跨) 翼缘厚: 判定T形截面类型: 故各跨中截面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⑵、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离端第二支座B按布置两排纵向钢筋考虑,取。 正截面配筋计算。 截 面 1 B 2 弯矩M 341.44 -368.56 195.76 -88.16 -331.11 或 0.045 0.392 0.026 0094 0.046 0.535 0.026 0.099 0.977 0.733 0.987 0.951 2157.3 2841.0 1224.3 551.8 选用钢筋 6 6+24 4 2 实际钢筋截面面积(mm2) 2233 2909 1520 628 斜截面配筋计算: 截 面 A V 154.35 242.89 215.8 ,截面尺寸按下面式验算 截面满足 截面满足 截面满足 剪跨比: 需配箍筋 需配箍筋 需配箍筋 箍筋肢数、直径 2 2 2 100.6 100.6 100.6 143.8 66.15 78.75 实配箍筋间距 取150不足用补充 取150不足用补充 取150不足用补充 不满足 不满足 不满足 4.05 mm2 278.8mm2 278.8mm2 选配弯起钢筋 弯起1 1 由于纵向钢筋充足,可弯起1 实配钢筋面积 380.1 380.1 380.1 验算最小配筋率 ,满足要求 说 明 由于剪力图呈矩形,在支座A截面右边的2.2m范围内需要布置两排弯起钢筋,而且要使箍筋加密为100mm即可满足要求。 由于剪力图呈矩形,且比较大,在支座截面B左边的2.2m范围内需要布置三排弯起钢筋,而且要使箍筋加密为100mm,即可满足要求。 由于剪力图呈矩形,在支座截面B右边的2.2m范围内需要布置两排弯起钢筋,而且要使箍筋加密为100mm即可满足要求。 为了施工方便,除加密区箍筋间距一律为150 5、两侧附加横向钢筋的计算: 次梁传来的的集中力:, 附加箍筋布置范围: 取附加箍筋,则在长度范围内可布置箍筋的排数:排, 梁两侧各布置三排。 另加吊筋1 ,则由: , 满足要求。 五、关于计算书和图纸的几点说明: 1、经验算各截面的尺寸、最小配筋率均可满足要求。 2、根据计算结果绘制板、次梁、主梁配筋图,图纸采用2#图纸,2张。 2、结构平面布置图:比例1:200。 3、板的配筋图:比例1:50 ⑴、分布筋选用:⑵、与主梁垂直的附加负筋选用:⑴、箍筋选用:⑵、中间支座负钢筋的弯起,上弯点距支座边缘为50mm ⑴、箍筋选用:加密区选用⑵、中间支座负钢筋的弯起,上弯点距支座边缘为50mm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