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文最新推荐- 感动中国2018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集锦 感动中国里的每一位人物都彰显着中国文化里的传统美德。下面是小编特意整理的感动中国2018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集锦,供各位阅读,希望内容让您有有所收获。更多精彩敬请关注。【感动中国2018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1】何谓女排精神?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勇攀高峰。这就是女排精神。上世纪八十年代,靠着这种精神,中国女排在世界排坛异军突起,所向披靡,横扫千军,一鼓作气,获得五连冠。中国女排的胜利,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注入了活力、激发了动力。中国女排成为全国学习的楷模,女排精神更加光芒四射,魅力无限,令各行各业发扬践行。女排精神是竹石精神的升华。咬定青山不放松
2、,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根扎得实、咬得紧,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我们的女排具备了这种品格,表现和升华了这种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因此,在奥运大战中,把不利化作有利,把压力化作动力,胜巴西,绝处逢生;克荷兰,高歌猛进;拼下塞尔维亚,独领世界排坛风骚,登上世界体育高峰,再造中国女排辉煌。女排精神是长征精神的发扬光大。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这首诗,是长征精神的艺术化、浪漫化。何谓长征精神,习总书记作了全面而精辟的概括,这就是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
3、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在鲜血中凝就的长征精神,是我党我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女排的团结、顽强、拼搏、攀登,就是发扬了长征精神,因而谱就了英雄主义的壮歌,再创了中国体育的辉煌!女排精神是理想信念的具体体现。革命理想高于天,信念火炬永不熄。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
4、,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缺了钙、得了软骨病,别说拼搏、攀登,就是平地也寸步难行,成就事业、摘金夺冠更是缘木求鱼。女排精神就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具体化。她们始终不渝的坚持理想信念,所以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她们始终不渝的坚持理想信念,所以她们的骨头就硬,根扎得就深,步子迈得就坚实,就千磨万击还坚韧;她们始终不渝的坚持理想信念,所以她以工匠精神练就过硬十八般武艺,就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披荆斩棘,一路向前!中国女排的胜利,给人信心、给人勇气、给人渴盼已久的扬眉吐气!女排精神给人以激励、给人以火炬、给人以用之不竭的动力。我们学习女排,就是要学习女排精神,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像
5、中国女排那样专注、团结、拼搏,不惧艰难与险阻,战胜挑战与考验,在各个领域摘金夺冠,笑傲江湖,攀登高峰,独占鳌头!【感动中国2018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2】中国女排12年后再次夺得奥运会金牌,引得全国人民上下格外振奋,纷纷掀起学习女排精神的热潮。排球比赛本身就是一个群体性的竞赛,这就要求队员们能够为了大局、为了同一个目标,不顾个人得失、步调一致地共同完成每一个球的得分任务。一个女排队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强调:相互配合默契是平常就专门训练的一种技艺和素质。这种技艺和素质在竞技场上能达到一个队员对同一场上任何一个队员的一举一动,甚至一个眼神都能准确地判断出来是想干什么、要我干什么。从1981年到19
6、86年中国女排在世界大赛中夺得五连冠,在比赛中发挥中坚作用的郎平被誉为铁榔头,这无不蕴藏着一种强烈的自强不息精神。正是这种自信、自强,今天的郎平教练才把一个12年与奥运会冠军无缘的中国女排重新带到了世界冠军的巅峰。因此,我们学习女排精神,一定要学习女排姑娘们勇于拼搏、逆流而上的精神外,还要学习她们团结一心、相互配合的默契和自信、自强的精神。在工作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互配合,把我们各自的事业做成做好。使之化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感动中国2018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3】在全国亿万观众的见证下,中国女排3比1击败塞尔维亚
7、;于是十二年之后再回世界之巅,拿到了奥运会金牌。更叫大家感慨的不是夺冠,而是本次奥运会上的波澜壮阔。因为按照开始的比赛进程看,中国女排恐怕早就回家了。然而这支队伍竟然真的是面对强队而敢于亮剑,最后竟然是在杀出的一条血路上拼得了成功。于是到处总结出来了什么叫女排精神,那就是当实力不如对手时的绝处逢生与众志成城。当年郎平作为队员时的女排精神是什么?她们说是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如今郎平作为主教练带领新一代女排姑娘时,她又做了新的解读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正是这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所以这次女排队员展现给我们的是
8、不服输,虽然能力的确不是顶尖;但她们依然有霸气。因为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这次死亡之组的艰险出线,也不是逆转巴西、复仇荷兰、最终击溃塞尔维亚;而是这一届女排队员背后的故事,因为她们对伤病的不服输才是女排精神的力量。为什么女排姑娘不放弃,为什么她们敢于拼搏;如果是一个腐败分子带领她们,她们能有这种精神吗?所以我认可这位体育界的退休干部的观点,是女排领导的人格魅力;因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与自私自利交织在一起的过程中,到处是社会不公;到处是以权谋私。在这样的文化下,有多少人还能有事业心呀。就如同我们的男足,竟然进国家队依靠给钱;你能说这就是事业心吗?因为任何事业都需要一种精神支撑,女排在我们社会这个大环境
9、下为什么能崛起;这应该主要功劳就是郎平的。首先郎平是当年女排精神的创造群体中的一员,因而一个时代的印记实际早就刻进了她的人生里。因为我们看到郎平没有放弃排球,就说明她热爱这个事业;为什么热爱这个事业,就因为当年的女排精神成为了她人生中的永恒追求。在我们这个创造荣誉就是为了当官的年代,郎平没有把主教练当成牟取暴利的舞台;因为现在的社会比原来更加透明,所以腐败的人自然也就没有任何人格魅力了呀。就如同武钢的腐败分子孙文东本是从实习生中破格提拔成单位负责人,结果人家上台的第二天就是全面清除民主党派人士;将这些名气超过他的人下岗而离开钢铁领域。在这样的武大郎开店的谋私文化下,武钢还能有事业心的人吗?一个
10、单位连事业心的人都没有了,它有依靠什么去提升竞争力呀。有人说郎平脑子灵是公认的事实,所以在比赛中她阅读比赛的能力以及迅速反应的能力总是超一流的;正因为如此,她能够根据场上瞬息万变的情况及时应对;因此郎平的排兵布阵总有神来一笔。然而这是什么,这是技术能力呀;在我们今天这公款吃喝玩乐的环境里,为什么还能有如此的高超技术;这说明人家首先是有事业心,同时全身心在事业心上;所以才能有这么高超的技术呀。就如同我们看现在的中国足球教练,全部是世界一流的高薪;不能说来的没有超能力的人。但因为动机不纯,所以在物质刺激下也没有事业心;结果很多高水平的教练竟然也是水土不服。因为教练除了冷静、睿智、有经验,还必须在选
11、拔队员与指导工作时的公平;如果教练都是任人唯亲,这个集体起码就是战斗力不强。所以我也认可郎平的能力就是用她的个人魅力和感染力将球队捏合成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所以队员们真正服她、敬她、爱她而视其为母亲、朋友和老师。我们社会现在与国际对接,所以外国教练往来很多;于是很多人跟外国教练学习,学习带队思路和要求;有的甚至连细节都学习了。然而不知道外国教练是故意还是被中国文化冲击,因为我们社会很少有人提外国教练的人格魅力。没有人格魅力,大家不是信服而是敬畏;所以取得很好的成绩也是一时的体现,因为这不是精神。正因为如此,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球就有,输球就没有;我们的队员训练非常刻苦,不能单谈女排精神;还要看
12、努力的过程。也可能非常努力还不赢球,那我们也有女排精神。所以大家说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过是在咬牙坚持而已。感谢郎平,是她使当年的中国女排精神再现了;正因为如此,这次女排不仅为国争光了;更是将国人的激情重新拉回了曾经的铁血年代。因为在这过去了的三十多年里,我们社会刚好最缺的就是这种精神;为什么缺这种精神,不是我们社会缺少动员的人;而是带领大家的人缺少个人的人格魅力,所以精神在很多单位与领域实际早就是形式主义了。这次女排能再现展现出震慑的女排精神,实际是郎平这个带头人的作用;因为她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唤醒并创新当年的女排精神。我们都认识到我们在建设体育强国、实现中国梦的路上,女排依然是我们的精神良药
13、;但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如何才能叫全社会复苏女排精神。 感动中国里的每一位人物都彰显着中国文化里的传统美德。下面是小编特意整理的2018支月英事迹观后感心得精选,供各位阅读,希望内容让您有有所收获。更多精彩敬请关注。2018支月英事迹观后感心得篇一:2月8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18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上,江西农村最美乡村医生代表支月英成功当选201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主持人在介绍支月英的评委会颁奖词中说道,支月英,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
14、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支月英在长达36年的教师生涯中,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岖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龚全珍式好干部、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最后的获奖感言里,支月英对孩子说出了最朴素的寄托:希望你们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愿望,老师为你们自豪,我爱你们。2018支月英事迹观后感心得篇二:2月8日晚,江西一位平凡的乡村教
15、师站在了2018年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的颁奖舞台上。她叫支月英,36年来坚守在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从支姐姐到支妈妈,一张小小的山村讲台,彰显出她内心的大爱。当晚,当记者独家连线在北京颁奖现场的支月英时,她略带激动但言语朴实无华的言语中,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想孩子们了,我好想赶快回去看到他们。对于获得的荣誉,支月英称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做着一件平凡的事我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坚守,而是因为只有坚守才能有希望。承诺:36年扎根乡村讲台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
16、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一到白洋教学点,她发现这里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学校地处江西省奉新县和靖安县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要20多里地,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间爬行。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支月英像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但过了一年又一年,乡亲们不但看到支月英坚持了下来,还看到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一个个送孩子回家,像自己亲人一般对待。于是乡亲们议论开了:这位老师靠得住,肯定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
17、孩子!但也有不同声音,莫想啊,顶多再过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老师啊!冬去春来,寒来暑往。这位外乡的女教师,用自己36年的倾心守望,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成为深山乡村人人尊敬的人民教师。不是看到希望才坚守,而是只有坚守才能有希望在白洋山村,支月英与一双双渴望知识眼睛相伴。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认识大千世界。但贫穷的山村并不是世外桃源,山村的教育更显落后。但艰苦的条件并没有难倒支月英。刚参加工作时,她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家长不让孩子上学,支月英经常为学生垫付学费,垫着垫着,有时买米买菜的钱都不够,她只得去借,家人不理解,劝她赶紧离开,她总是笑着说:日子会好起
18、来的!后来,支月英被任命为校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也更忙了。她既要承担教育教学任务,还要做好教学点的管理服务工作。穷山村的学校破烂不堪,她买了材料,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风拒之窗外,学生在教室里暖洋洋的。学校不通班车,每逢开学,孩子们的课本、粉笔等都是支老师和其他几位同事步行二十多里的山路肩挑手提运上山的,一趟下来,腰酸腿疼,筋疲力尽,浑身酥软。山村的家长重男轻女,不让女孩读书,支老师走门串户,与家长促膝谈心,动员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没让一个山村孩子辍学在家。母亲从老家来学校看她,看到女儿步行二十多里到山下接自己,心疼不已。支月英对母亲说:这里山好,水好,村民朴实善良。母亲心疼地说:你
19、就净说好!她只是望着母亲笑。其实她心里装满了对亲人深深的愧疚,她何尝不想尽享天伦之乐,但她更愿意把爱意播撒在这青山绿水,让这份爱生根发芽,承载起贫瘠山村的绿色希望。在颁奖现场,当记者连线支月英时,她用朴素的语言告诉记者:我就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人,做着一件平凡的事,我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坚守,而是因为只有坚守才能有希望。一人一校多次婉拒调任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支月英除了自学外,每年都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学生学习效率,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她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她眼里没有差生概念,只是爱好和特长不
20、同。她循循善诱的教诲,像甘泉、像雨露,滋润着每年一个深山孩子的心田。在她的精心教育下,一个又一个学生走出大山,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一人一校的工作特别辛苦,支月英老师经常累得头晕眼花。她血压偏高,导致视网膜出血,只有一只眼睛正常。更让人揪心的是,2003年10月18日上午,正在讲课的她身体剧烈疼痛,几位家长迅速把她送往医院,医生诊断她身患胆总管胆囊结石,并马上进行了手术。住院的几天,她心里一直惦记着她的学生。刚刚出院,就立刻回到了学校。2018年暑假,为了解决白洋村教学点校舍破旧问题,上级教育部门决定新建校舍。支月英就起早摸黑,一边教学,一边照料施工,帮工人做饭,将丈夫也拉来帮忙。整个暑假,支月
21、英都是在校建工地度过的。如今崭新的校舍宽敞明亮。乡亲们看到崭新的校舍,感动不已。既是校长、老师,又是保姆,上课教书、下课照应学生玩耍。家里人担心他的身体,总是说:你也年过半百了,身体又不好,别的老师都往山外调,而你还往更远的深山里钻。她乐呵呵地说:如果人人都向往山外,大山里、山旮旯里的孩子谁来教育,山区教育谁来支撑。各级领导关心她,几次要给她调换工作,但她每次都婉言拒绝。我亏欠了自己孩子,但我有了更多的孩子支月英其实也有自己的孩子,但为了山里的孩子们,她选择了亏欠。这么多年来,我亏欠了孩子太多,但为了山里的孩子,我只能祈求孩子的原谅,因为我放不下山里的孩子们,他们也是我的孩子。支月英略带哽咽的
22、说出这番话,不过我的孩子现在已经完全理解我了,并且也非常支持我。这次参加颁奖,支月英离开教学点已经有一段日子了,但山里的孩子们却心心念念的牵挂着她,孩子的家长们都通过微信向我拜年,孩子们也在微信里奶声奶气地说想我了,其实我也非常想他们,非常非常想,我迫不及待地想赶快回去看到他们。我只希望山里的孩子们,能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就是支月英对孩子们最大的希望。2018支月英事迹观后感心得篇三:2月8日晚,国人年度精神盛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在京揭晓,功勋科学家孙家栋、火海救人英雄王锋等10人光荣当选,特别致敬大奖颁给了勇夺里约奥运女排冠军的中国女排。【颁奖词】你跋涉
23、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人物事迹】支月英,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感动中国颁奖人物,与其说是对道德模范、学术精英的嘉奖表彰,不如说是对崇高精神、优秀精神的宣扬与传播。下面是小编特意整理的201
24、8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两篇,供各位阅读,希望内容让您有有所收获。更多精彩敬请关注。【2018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篇一】他曾在指挥抗击非典的战斗中,被隔离56天,创造了无一位医护人员感染,无一名患者死亡的双零成绩,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视频电话慰问;他曾长期坚持帮助贫困患者,设立爱心基金济困病房免费收治洪洞肠瘘肠管患者晋丹丹,以及2018年感动中国人物孟佩杰瘫痪在床的养母刘芳英,让热心公益事业的人们肃然起敬;他多年矢志不渝奉献艾滋病事业,创建绿色港湾为1800余名艾滋病患者实施免费救治;设立红丝带小学,让13名失去父母的艾滋病儿童也和其他同龄人一样,幸福地背上书包走进课堂,他也因此被邀请做客中央
25、电视台新闻会客厅接受直播采访……他,就是被人们赞为情牵百姓的好院长郭小平。今年49岁的郭小平是临汾市乡宁县人。1984年从运城市中医学校毕业后,他就一直工作在医疗卫生系统,当过乡镇医院的医生,在县级中医院当过副院长,也曾经在省、市卫生厅局帮助工作。无论在哪里,勤奋干练、思维敏捷的他都把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此,他曾先后荣获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山西省抗击非典功臣称号、 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临汾市五一劳动奖章、临汾市委模范党员、临汾市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等荣誉。勤奋敬业创佳绩设立在临汾市区南端东赵
26、村的临汾市传染病医院,原是临汾地区医院的一个传染科室。1985年3月才独立成为临汾地区传染病医院。1999年,当郭小平调任该院当院长时,摆在他面前的只是几排简陋的小平房,医院的科室和床位很少,医疗设备不但数量少,而且功能也很差。当时,医院的职工只有80余人,每月住院人次也只有30余人,医院账面上显示的注册资金只有124万元,每年的业务收入只有140万元。在此之前,郭小平曾多次深入到县市乡村了解全市的传染病发病情况,他深知当时传染病医院的落后局面远远无法满足广大传染病患者的看病就医需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他决心改善就医环境、增加医疗设备,为全市传染病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住院条件。于是,2000年,
27、在政府没有投放建设资金、医院没有公共积累的情况下,他多次召开全院职工大会,倡议大家勒紧裤带,少发工资,自愿为新建医院建设慷慨解囊,奉献力量。他带领全体职工自愿参加到建设医院的义务劳动中,搬砖、和泥……终于,在2002年1月建起了一幢集门诊、住院、办公为一体,建筑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的新传染病医院大楼。与此同时,由他倡导的加强团队精神、开展感恩患者的新理念,也为医院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他注意人才的培养,每年都要选派几十名医护人员到北京、太原等大医院进修学习;他十分重视与外地医院的合作,先后开展了许多协作项目。经过艰苦拼搏、科学管理,医院的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一
28、个新变化。现在的传染病医院,医护人员增加到200余人;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增加到几十人,并涌现出一批专业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住院病床从30余张增加到了376张,各种科室从2个病区增加到28个科室,医院的医疗设备在新建医院前只有几部简单的诊断、检验设备,而现在拥有美国CE螺旋CT、电子肠胃机、胶囊内镜等先进医疗设备,医院的业务收入从每年的140余万元增加到现在的2600余万元;总资产也由当初的200余万元增加到现在的近亿元人民币……抗击非典受表彰2003年春夏之交,在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中,临汾市传染病医院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治疗非典的定点医院。从2003年4月9日医院收治
29、第一例非典患者起,到6月2日最后一名非典患者出院,共收治了非典临床诊断患者16例,非典疑似病人17例。从非典疫情发生的第一天起,身为院长的郭小平就全力投入到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他把自己作为医院抗击非典的第一责任人,带头深入第一线,走进非典隔离病区,制定救治方案,指导治疗抢救工作;组织医护人员做好消毒、防护、治疗等各项工作。有一位感染非典的16岁的少女,被送进医院时呼吸急促、高烧不退,病情十分严重。郭小平不顾个人安危,靠前指挥,昼夜参与抢救,果断组织专家采取气管切开措施,暂缓了患者的生命危险。当少女处于高危情况时,他又穿着隔离服走进重症监护室,慰问看望少女的病情。当少女需要输血的时候,他号召全体医
30、护人员义务献血,并第一个挽起了袖子……经过56天的昼夜奋战,郭小平领导下的临汾市传染病医院终于战胜了非典疫情,并创下了无一例患者死亡,无一例医护人员感染的双零成绩。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传染病医院95%的职工均分别获得了有关部门授予的嘉奖和奖励,郭小平院长也荣获了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山西省抗击非典功臣称号。2003年5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山西视察工作,通过视频与郭小平通话时,高兴地说道:你们做得很好,我很满意!扶贫帮困美名扬对于洪洞县广胜寺镇南秦村的晋丹丹来说,郭小平院长是给她第二次生命的人!2000年,因一次误诊阑尾炎手术,导致年仅13岁的晋丹丹肠瘘肠管脱出达6年之久
31、。家人为给丹丹看病,耗尽家资,先后借款花费12万元,使得全家陷入极端困顿之中,不得不放弃治疗。2006年3月,在网上看到有关丹丹的报道后,古道热肠的郭小平坐不住了,他立即带着医护人员前往南秦村看望丹丹。而踏入丹丹家破败的窑洞后看到的一切,更是让他触目惊心!家徒四壁的窑洞,特制的铁床,一台用竹杆摇控、只能收一个台的黑白电视机……无不在向他诉说着这个家庭的绝望和失落,而揭开特意盖在丹丹腹部的一口大海碗,所看到的情景更是惨不忍睹,一截20厘米长的殷红肠管完全暴露在体外,肠管上还破了一个口子,大便不能正常排出,一些黏液和排泄物只能从破口处不断溢出…&helli
32、p;看着眼前这个被病魔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女孩,郭小平当即决定:带丹丹回医院,让她入住临汾市传染病医院刚刚成立的济困病房,接受免费医疗救助!入院时,19岁的丹丹个子只有120厘米,体重不足30斤。按医生的说法,其体重应该在90斤,至少也要在60斤左右,手术才保险。对一个消化系统有问题的病人,要翻倍增加其体重,谈何容易。为此,郭小平首先在全院职工中展开献一份爱心,送一天餐饮活动。所有职工排班,每人每天为丹丹送去三顿饭,而且要以肉蛋奶为主。随后,他又联系国内知名肠瘘专家为丹丹会诊,邀请北京二炮总医院的肠瘘肠管专家,为晋丹丹实施了造瘘手术,使原本裸露在肚子外的三个瘘管合并为一个,大小便粪液从此有了排出口
33、,粪液腐蚀皮肤的现象得到处理。等手术恢复后,又多次为她实施植皮手术……经过长达七年的治疗,晋丹丹腹部的创面已收缩至黄豆大小,现在,她已同正常人一样能正常饮食和行走……直到现在,晋丹丹还在家人陪同下,在临汾市传染病医院的济困病房接受治疗,为此,医院已为她花费了十多万元的治疗费用。晋丹丹的父亲每每提及,总是感激涕零: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医院呀,又救命又出钱!而当问及郭小平为什么要这么做时,他说:我不仅仅是个院长,更是一个父亲,我女儿和丹丹同岁,我理解一个父亲面对女儿重病时的无奈。绿色港湾书声朗在郭小平看来,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所以,在看病难、看
34、病贵成为群众普遍反映的热点问题时,他始终提倡生命第一,带领全院职工面向社会弱势群体,积极开展爱心医疗救助工程。同时,他还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艾滋病患者,用最朴实的行动感动着这些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急需帮助的特殊人群。在临汾城东15公里处,有一个叫做东里的小村落,我省唯一的集治疗与生产自救于一体的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艾滋病区绿色港湾便坐落在这里。 2003年非典肆虐时期,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在这里设立了一个非典隔离病区。非典过后,隔离病区闲置了下来。当时医院里有几名HIV患者正在接受治疗,考虑到从隔离措施来讲,让这些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与结核等传染病患者,同在一个院落治疗,交叉感染是个问题。同时,艾滋病患者
35、自己本身也极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是感染者。所以,郭小平便将这个隔离区设成了艾滋病区,起名叫绿色港湾。自从2004年7月建立绿色港湾艾滋病治疗病区以来,医院始终本着同情理解、关爱体贴、尊重呵护、积极治疗的宗旨,开展病区工作。由于许多住院的患者长期四处求医,造成了因病致贫、因病致困的困境,患者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在郭小平倡导下,病区开展了一系列人文关怀活动。一方面对患者给予了心理和身体的治疗,另一方面为患者家属提供一定的帮扶,为他们提供种植花卉、中药材等生产自救的机会,给他们发放一定金额的工资,来弥补患者家庭经济的困难。除此之外,郭小平还在医院建立了爱心基金,倡导全院职工并自己带头,每月从个人工资中,
36、捐献一部分到爱心基金当中,资助患者的生活。截至目前,医院职工已为住院的患者先后捐款35000余元,捐衣物200余件。在绿色港湾,有十余名艾滋病患者儿童常年在这里住院治疗,他们都是通过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毒的。有一个7岁的女孩翠翠,尤其可怜,她来自运城市某县,长着一双忧郁的大眼睛,留着两条粗而长的大辫子。医院治疗期间,她从不主动与人说话,总是一人默默坐着。陪她住院的奶奶说,小翠翠因为艾滋病被同学们潮笑、指责,不想再上学去了,小小年纪的她竟患了轻度忧郁症。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郭小平陷入了深思。病区里的几名患儿都跟翠翠一样,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但因为身体虚弱,时常发生肺部感染等疾病,随时需要住院治疗。当
37、时社会对HIV了解甚少,人们都不愿意接近甚至歧视他们,这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严重影响,许多HIV患儿不得不离开校园。 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郭小平决定在医院里自己开个小课堂,给孩子们上课。决心下定,他带人将住院病房腾出一间,摆上四张小课桌,墙上挂上一块小黑板,由上下班休息的护士当兼职老师,爱心小课堂就这样成立了。起初只有四名学生,后来增加到13名。随着住院艾滋病小孩的增多,2006年9月1日,他又多方筹资200万建立了全国首家由医院专为艾滋病儿童患者上学读书的红丝带小学。渐渐的,这所特殊的小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省、市各级各部门领导多次来看望慰问住院患者和孩子们。2018年、2018年,红丝带
38、小学的患儿应邀到中央电视台参加12•1演出。作为全国预防艾滋病的义务宣传员,濮存昕还担任了红丝带小学的荣誉校长。2018年6月,顾长卫、濮存昕、章子怡、郭富城等知名导演和演员在拍摄电影最爱的同时,和红丝带小学的学生胡泽涛、老师刘倩合作拍摄了反艾滋病歧视纪录片在一起。与此同时,更多国际友人不远万里来到这里,给这所学校带来了温暖和关爱。2018年11月24日,在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临汾市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临汾市红丝带学校,设立临汾市红丝带学校教育基金。这不但标志着红丝带小学的教学条件将会得到更好的改善,更标志着存在了6年的红丝带小学身份的合法化。如今的红丝带小学,在社
39、会各界的关怀下,有了一座两层的综合教学楼,楼内不但有教室、宿舍、餐厅,还有专业的画室、电子琴房,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考虑到艾滋病患者的心是相通的,不存在歧视,更容易交流。郭小平还给患儿们设计了一个比较理想的未来:孩子们上技校学习护理专业,毕业后回到病区工作。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本人的生活和工作问题,还能更好地为艾滋病人进行护理。【2018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篇二】2004年,临汾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郭小平看到艾滋病区的几个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却没法上学,便和同事一起办起了爱心小课堂,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下,2006年9月1日,临汾红丝带学校正式挂牌成立,2018年学校被列入正式国民教育序列。临汾红丝
40、带学校是国内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郭小平目前担任临汾市红丝带学校校长,艾滋病感染儿童在这里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能安心接受与正常孩子一样的教育。多年来,郭小平创建红丝带学校一事,在社会上也受到不少争议,郭小平一直在艰难中努力坚持。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随着社会进步,艾滋病患儿终究会到正常的学校去上学。2018年,彭丽媛向红丝带学校写信,并在采访中说:我希望这些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们,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临汾红丝带学校校长郭小平获十大责任公民责任就是力量,责任改变中国。在1月15日举行的责任中国人民网2018年度评选颁奖中,临汾市红丝带学校校长郭小平当评为人民网2018年度十大责任公民。郭小平目前担任临
41、汾市红丝带学校校长,这个学校之所以特殊,是因为所有的学生都是艾滋病感染者。从2004年的爱心小课堂发展到现在社会大力关注并给予关爱的红丝带学校,那些艾滋病感染儿童在这里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能安心接受与正常孩子一样的教育。2006年,为了解决艾滋病患者中学龄儿童的上学问题,临汾第三人民医院在绿色港湾创办了红丝带小学,为艾滋病患儿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下,2018年12月1日,临汾红丝带学校正式挂牌成立,学校取得合法办学资格,列入正式国民教育序列。多年来,郭小平创建红丝带学校一事,在社会上也受到不少争议,也曾有人对红丝带学校提出质疑,认为建一个专门的艾滋病儿童学校,本身是一种隔离政
42、策,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可郭小平一直在艰难中努力坚持。建立专门的艾滋病儿童学校确实不是最好的办法,可如果没有这个学校,孩子们很可能就没有学上。这就是现实。郭小平最大的愿望就是,随着社会进步,艾滋病患儿终究会到正常的学校去上学。郭小平曾不止一次在公众场合表态,他希望有朝一日,不再需要有红丝带这样的学校。对于社会责任感,郭小平曾不止一次面对媒体解释,字里行间显得低调却充满着暖暖的真情。别人说我有社会责任感,其实啥社会责任呀,我和孩子们在一起9年了,他们就是我的孩子。你养活自己的孩子,那能叫社会责任感?说实话那也就是个‘情’字。正因为对学生们有浓浓的感情和亲情,郭小平认为自己说什么也得坚持下去。 21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