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古代建筑思想.ppt

上传人:1587****927 文档编号:1562823 上传时间:2024-05-03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建筑思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建筑思想.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建筑思想.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建筑思想.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建筑思想.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古代建筑思想 中国古代建筑与意大利的罗马建筑、法国的哥特式建筑并称世界著名的三大古代建筑体系。1西方建筑强调真、善、美与坚固、实用、持久。中国建筑则强调人伦、道德、礼仪与适形。中国建筑艺术强调的不是“美”,而是“巧”,讲究向背关系,讲究整和缺,讲究气势。2中国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祭天、祭社稷、祭祖被认为是最重大的祭祀活动,称为国之大典,合称“三大祭”。一、敬天祀祖一、敬天祀祖 3天天 坛坛祭天、祭祖、祭社稷的坛庙建筑 4社社 稷稷 坛坛5 太太 庙庙6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可以互相

2、讨论下,但要小声点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7 皇宫是皇权的象征,因此在皇宫的设计上,充分体现出皇权至上的思想。二、皇权至上二、皇权至上 8故故 宫宫 鸟鸟 瞰瞰 图图9 故故 宫宫 三三 大大 殿殿10三、以中为尊三、以中为尊中国人的建筑思维首先讲究“居正”,居正才能表现出善来,行为和建筑都要表现出“正”来。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者,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庸,就是平常的意思。所以程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国儒家的这种善的最高境界就是跟圣人结合统一,达到仁的境界,中庸的境界。11中国建筑讲究阴阳观念。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

3、冲气以为和”,“居处就其和,劳佚居其中,寒暖无失适,饥饱无过平”。这就基本上对中国建筑下了一个定义。中国建筑凡是带有正统观念的、和人有关系的比较重要建筑,例如宫殿、寺庙、衙署、陵寝、住宅等,一般都是对称的。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坐北朝南的,主要建筑一定要做得很正。因为在族群中间,按照人伦的阶梯,长辈或者是高等级的比较重要的人一定要坐在中轴线上最重要的位置上,其他部分的人坐在各自位置上。然后在他的前面,负阴抱阳,一定要有比较空阔的空间。这样基本上形成中国人的建筑观念,就是中和、中正。12 在国都选址上,要“择天下之中而立国”;在都城规划上要“择国之中而立宫”。建筑群的主体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次要建筑建

4、于中轴线两侧。13故故 宫宫 明明 显显 的的 中中 轴轴 线线14自然界方 位数字其 他颜色阳阳 天 日 高 上 左 东 南 前山南奇数正面 强 胜 升 实红、黄阴阴 地 月 低 下 右 西 北 后山北偶数反面 弱 败 降 虚蓝、紫四、阴阳五行四、阴阳五行 阴阳引申到自然界及方位等的表示阴阳引申到自然界及方位等的表示15五行五行木火金水土五方五方东南西北中五色五色青赤白黑黄四时四时春夏秋冬四神四神青龙朱雀白虎玄武五方、五色、四时、四神与五行的关系五方、五色、四时、四神与五行的关系16五五 行行 属属 性性 示示 意意 图图17五、大同理想大同理想是中国人很早的一种思想,它也反映在建筑上。大同

5、,首先是孔子对“仁与德”的追求:“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弃者皆有所养。”它还体现在井田制度上,井田是一种理想化的土地分配制度。比如一块900 亩地,中间100 亩分出来,其中的20 亩,每家分一半做宅子,80 亩是公田,公田大家都来种,先种公田,公田种的粮食交给国家,然后再去种自己的田,家家户户都是互相依托的。井田制又变为孟子的一种住宅理想:“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种理想后来发展成为家庭内部的和睦相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再后来发展到所谓“四世同堂”。18陶渊明的住宅理想是

6、:“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白居易也是这样的想法:“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勿谓土狭,勿谓地偏。”这就是古人的居住理想。江南园林之所以有这么多院子,也是从这个理想来的。中国人的居住理想并不是那种非常强调美观,耐久,倒是主张蝉噪虫鸣,雨打芭蕉,一个非常自然的环境。19六、巧夺天工、天人合一在一定的距离上,中国建筑讲究势,起伏跌宕,一个组群的概念,不是一个单体。梁思成说看西方建筑就像看油画,站在一个距离去观赏刚好;看中国建筑就是看卷轴画,逐渐展开才能看全貌。“欲通则塞,欲疏则密”20中国的建筑艺术观念最强调的不是“美”,而是“巧”,比如巧夺天工,小巧玲珑,鬼斧神工,独具匠心等。中国人的建筑艺术审美趣味,在于创作上的精妙和灵巧。作为中国艺术最基本的追求必须要达到的不只是美,主要是巧。21天人和合、巧于因借的思想。中国讲究“和合”。这种“和合”表达在中国园林中就是“巧于因借”。建筑本身并不过分追求高和大,而是通过跟自然的借用。中国的建筑本身的规模和尺寸并不特别雄伟,但是中国的建筑还是很有震撼力,就是因为借用了自然的气势。苏州园林有些将虎丘的山与塔作为借景的。秦始皇建阿房前殿,本身不足以贯通天地,就把南面的山峰作为阙,所谓“表南山之颠以为阙”,这些都是巧于因借。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