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华县城市总体规划西华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文 本图 册附 件(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西 华 县 人 民 政 府二OO三年十二月 2 工程名称:河南省西华县城市总体规划委托单位:河南省西华县人民政府设计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规划资质: 城规编第032017 乙级院长: 卢哲安 (教授、高级建筑师)总工程师: 贺凯成审定人: 兰 兵顾问:蔡 洪(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项目负责人:贺 峰(高级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万美强(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设计人员:徐 敏(注册规划师) 万美强(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张 王景(注册规划师)张小泉(高级工程师)陈克谞(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
2、)张树辉(助理规划师)田 涛(助理规划师)刘润乾(助理工程师)樊春旭(规 划 师)梁德华(工 程 师)李耀彩(工 程 师)西华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文 本 20 目 录第一章 总 则1第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2第三章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3第四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3第五章 城区总体布局规划4第六章 城区生态空间及绿地系统规划8第七章 城区道路交通规划10第八章 城区专业工程规划14第九章 环境保护规划16第十章 环卫设施规划17第十一章 防灾规划17第十二章 近期建设规划18第十三章 规划实施建议20第十四章 附 则20第一章 总 则第1条 为实现西华县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有效指导城市建设与发展,根据中华
3、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有关规定,特编制本规划。第2条 规划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12。2、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8。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9。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9。5、建设部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2000.5。6、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7、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8、河南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9、周口市城市总体规划。10、西华县城市总体规划1997-2010。11、西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第3条 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03-2020年;近期为2003-20
4、05年;中期为2006-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第4条 规划指导思想根据周口市城镇体系规划和西华县“十五”计划,以西华县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为目标,把握城市发展机遇,合理论证城市性质、规模;确定城市发展框架及功能布局,突出城市自然环境特色,将西华城区建设成为豫东南生态园林城市。第5条 城市发展战略1、跨越式战略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根本性战略,实施追赶战略,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经济,力争在2020年实现西华在中原大地的崛起。2、区域战略积极接纳郑州、周口的产业辐射,密切与周口复合中心城市(周商项城淮阳)的经济联系,增强特色产业的规模实力,积极发展服务、旅游业,拉动
5、第三产业。3、产业战略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加快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4、城镇化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建设中等城市规模的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充分发挥城市的聚集辐射带动作用。采用经济、产业、职能和人口等要素向中心城区及重点镇集聚战略,进一步集中力量发展中心城区及重点镇。5、形象战略视城市形象为城市重要的战略资源,加强城市环境建设,突出滨水地区景观塑造,开发休闲、娱乐、度假等旅游项目。使滨水地区成为展示西华现代化生活的景观标志。第6条 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全面小康,充满活力的开放城市;湖田城林,和谐一体的生态城市;舒适优美,适宜人居的园林城市。第
6、7条 规划修编重点1、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再造发展之动力系统,培育工业为西华进入中等城市的核心竞争力。2、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构建合理的县域城镇体系,谋求区域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3、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整合用地布局结构,确定更为合理的城市发展模式。4、塑造舒适的生态城市形象,构筑尺度宜人的城市开敞空间框架,营建豫东南生态城市风貌。5、建立现代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高标准的综合防灾体系,提高城市社会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水平。第8条 本规划地域界定1、县域:指按行政区划确定的西华县所辖范围。西华县域国土总面积1194平方公里。2、城市建设区:指城市基础设施覆盖的集中连片的建设用地。3、城市规划
7、区:指城市市区、近郊区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结合西华县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要,规划确定的西华县城市规划区包括城关镇和迟营乡、田口乡、黄土桥乡四个行政单元所辖区域的全部以及五二农场场部、皮营乡的7个村、红花镇的9个村,总面积232平方公里。第9条 本规划是指导西华县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城市建设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执行本规划。第10条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附件(包括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二章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第11条 县域经济发展方向1、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增强农
8、业后劲,实行集约经营,保持农业稳定发展。2、改变西华县工业滞后状况,调整第一、二、三产业结构,逐步提高第二产业比例,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第12条 主要经济发展目标根据县域经济近年发展速度及河南省小康社会发展纲要要求,在规划中期达到中等小康水平,在规划末期迈入宽裕型经济社会,各期经济发展水平详见县域经济发展目标一览表。县域经济发展目标一览表现状(2002年)2005年2010年2020年数量(亿元)速度(%)数量(亿元)速度(%)数量(亿元)速度(%)GDP40.2507.5748.2200.010一产业18.64226285424二产业11.114.592598012三产业
9、10.4413.5921127814财政收入1.13亿1.38亿72.22107.5413第13条 产业结构调整规划至2005年西华县第一、二、三产业构成调整到43:30:27,至2010年调整到38:34:28,至2020年调整到21:40:39。第14条 县域城镇化水平1、县域总人口2002年西华县总人口89.60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9。预测近期西华县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总人口控制在92万人;预测中期西华县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总人口控制在95万人;预测远期西华县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总人口控制在100.00万人以内。2、县域城镇化水平西华县城镇化水平2005年为23.0%,20
10、10年32.1%,2020年50%;相应的全县城镇人口分别为21.2万人、30.5万人和50.0万人。3、城区人口2005年西华城区人口11.5万人,2010年西华城区人口15.4万人,2020年西华城区人口25.0万人。第三章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15条 城镇空间发展战略1、极化战略:大力发展西华城区,加强重点镇的建设,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群星拱月”的城镇格局,中心城区、重点城镇、一般城镇相结合的城镇体系。2、优化战略:优化体系结构,形成结构较合理、层次较清晰的县域城镇体系,通过重点培育优选的重点镇,使重点镇成为承上启下的必要环节,从而提高整体系统的运转效率。第16条 城镇体系规划布局1、
11、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城镇等级结构规划一览表等 级数量(个)规模(万人)城 镇 名 称一级城镇125.0西华城区二级城镇43.0-6.0逍遥镇、红花镇、清河驿、大王庄三级城镇140.5-2.0西夏、址坊、叶埠口、西华营等2、城镇空间布局结构规划西华县域城镇空间结构呈“双中心亚铃”形态,以省道S330、S329、S102交汇点构成城镇发展主副中心,其西交汇点为县域副中心逍遥镇,东交汇点为主中心城区,东交点向北、向南、向东三端延伸,分别布置红花镇、大王庄、清河驿三个重点镇,其中清河驿位于阿深高速公路、S329、S213省道互通式立交与平交附近。大王庄位于周商高速公路与S102省道路附近,红花位于S102
12、省道与X005县道交点。其它三级城镇一般位于由县道形成的交汇点上。3、城镇职能结构城镇职能结构表城 镇 名 称主要职能城 区西华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以发展农副产品精加工、轻纺、医药为主的园林城市逍 遥县域副中心、县域西部中心镇,皮革加工、贸易红 花县域中北中心镇,农产品加工、边贸清 河 驿县域东部中心镇,县域仓储物流业基地大 王 庄县域东南部中心镇,畜产品加工、贸易西夏、址坊、叶埠口、西华营等14个乡镇第三级城镇,农副产品加工、集市贸易第17条 县域公路网规划1、修建阿深及周商高速公路,在县域增设高速通道,并在阿深公路与南石公路、周商高速公路与郑刘公路交汇处各设互通式立交一个。修建省道吴
13、黄二级公路,协调好县域公路与两条县内及三条临近县域的高速公路网的交通联络关系。2、结合县域经济的发展及县域外围高速公路的建设,规划提高县域主干公路的道路等级,将南石公路提高为一级公路,将符艾线、扶邓线提升为三级公路。3、加强城区、重点镇及基层镇出口公路建设,形成以城区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的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加强乡村道路网建设,形成村村通公路系统。第四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第18条 城市性质城区是西华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农副产品精加工、轻纺、医药为主的生态园林城市。第19条 城市规模1、城区人口规模预测近期(2005年)城区常住人口为11.5万人;中期(2010年)城区常住人口为15.4
14、万人;远期(2020年)城区常住人口为25.0万人,进入中等城市行列。2、城区用地规模现状城区用地面积7.47平方公里,人均用地84.6平方米。为了完善城区功能,改善城市生活条件及环境质量,强化城市综合功能,根据城市建设现状及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本次规划确定城市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近期(2005年)人均用地93.0平方米,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0.70平方公里;远期人均建设用地99.6平方米,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24.90平方公里以内,达到国家III级上限水平。第五章 城区总体布局规划第20条 城市发展方向选择城市空间发展方向选择主要考虑城市主导经济流向、对外交通走向、用地开发的便利程度、道路
15、、水电等基础设施状况和农村居民点分布密度等因素,规划将城区周围用地划分为优先发展区、引导建设区、更新改造区、限制发展区和生态控制区五部分:1、优先发展区位于现状城区的南部,箕城路南段及南环路两侧用地,位于城区联系周口市的咽喉地带,是城市对外主要经济流向、交通区位条件优越,适宜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是城市空间近期拓展的热点地区。2、引导建设区位于现状城区西侧地区,西环路和双狼沟之间用地,在西华城区至漯河的公路两侧。随着西环路动工兴建,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初步具备了开发建设条件。该地区位于城市下风向,且与老城区有双狼沟分割,适宜布置有一定污染的工业项目,是安排城市工业产业职能的理想用地,在承担城市
16、工业职能方面独具优势。3、更新改造区为东华路东风运河西华路南华路围合的老城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规划为更新改造区,疏散老城部分职能,搬迁污染企业,增加绿化、广场等公共空间用地,改善老城区环境质量。老城区建筑以多层为主,维护旧城格局,开辟步行街区,成为传统商业街区。4、限制建设区位于现状城区北部,北环路以北地区。考虑到本区背离城市主要经济及交通流向;发展用地与现状城区被北环路分隔,联系不便,故划定为限制建设的地区。5、生态控制区位于城市东南部地区,位于城市主导风向上侧,是城市生态敏感区,规划从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保证城市环境质量,建设生态城市的角度,将城市东南部用地划定为生态维护用地,重点发展生态
17、农业、林业和观光旅游业。第21条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经过对影响西华县城市发展的经济主导流向、交通引力、生态空间维护等种种内外条件的反复研究和慎重斟酌,本次规划确定西华城区空间拓展的战略应确定为“南拓西跨,东控北抑”。1、南拓:西华城区南部的南环路沿线用地,是西华城区未来的核心地区,是体现西华城市新经济、新建设、新形象的集中区域。规划按照生态型新城区的要求,优化空间布局,提高绿化标准,完善基础设施水平,建设成为以“行政文化居住”为主要职能的河南省东南部地区一流的综合性新城区。2、西跨:双狼沟以西地区是西华工业发展主要方向。规划集中布置污染较小的二类工业,努力培育和发展具有西华特色的产业体系,形成优
18、势产品、优势行业和支柱产业,发挥产业的高效集约化。远景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储备空间控制。3、东控:随着东环路的建成,东部地区已具备开发建设的条件,规划沿线布置科研用地和高新科技工业园区。城区东北部的贾鲁河以东地区,靠近阿深高速公路城市出入口,规划布置城市市场流通和物流储运的功能。东南部用地位于城市主导风向上侧,是城市生态敏感区,规划从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保证城市环境质量,建设生态城市的角度,将城市东南部用地划定为生态维护用地。4、北抑:北环路以北地区。因背离城市主要经济及交通流向;发展用地与现状城区被北环路分隔,联系不便,故划定为限制建设的地区。规划定为限制建设的地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林业和观光
19、旅游业。第22条 城市发展远景设想以建设环境优美的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在未来50年乃至更长时期内,达到中等城市的发展规模和综合实力,形成经济文化繁荣、社会发展协调、生态环境优良、功能分区明确的现代化城市。为保证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突出生态园林城市格局和生态景观,远景城市主要向东、向南发展,最终形成人口规模达到30-35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40平方公里以内。第23条 规划结构本次规划确定西华县城区布局结构为“集中紧凑式”,形成“两轴、双心、三园、五区”的规划结构。两轴:以箕城路、西周路为轴线,布置大型行政、文化、商业设施,成为城市的主要公共建筑轴线,集中体现现代化城
20、市建设风貌。双心:指两个市级的城市公共中心,即旧城区的商贸、行政、文化中心及城南新区的行政、文化、体育中心。三园:指城西科技工业园、城西北加工工业园和城东北物流储运园。工业园区用地以工业用地为主,物流储运园区以仓储、配送加工用地为主,适当配套相关生活服务设施。五区:指城市以生活居住职能为主的居住区,即城中片(旧城区)、城南片(南环路以北)、城北片(东风运河以北)和城南新区片(南环路以南)。规划结合居住区规划,在各片区中心分别设置居住区级的公共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服务。第24条 居住用地规划西华城区现有居住用地367.1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49.1%,人均居住用地41.5平方米。居住
21、用地布局强调集中紧凑,按照“小区组团”结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逐步改造旧城,疏散旧区人口,增加旧城绿地、广场面积,改善旧区居住环境,以建设生态型城区为目标建设城南新区。居住用地布局总体上形成5个居住区,即城中片(旧城区)、城南片(南环路以北)、城东片(现东环路以东)、城北片(东风运河以北)和城南新区片(南环路以南)。规划居住用地784.6公顷,占建设用地的31.5%,人均居住面积31.4平方米。居住用地的开发建设,必须按照国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以居住区或小区形式组织居民生活,保证小学、幼儿园等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规划居住建筑以多层为主,适量建设中高层住宅以丰富城市景观。南北向居住建筑房
22、屋间距不低于1:1,老城区不低于1:0.8,居住建筑密度控制在25%左右。私人建房用地应纳入规划管理,严格控制,逐步降低人均居住用地指标。第25条 公共设施用地城区现状各类公共设施用地129.5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7.4%,人均14.7平方米。现状公共设施主要集中于老城区的南北大街和七一路。1、市、区级中心规划规划建立市级中心片区级中心小区级中心三级体系。形成两个市级的城市公共中心,即旧城区的商贸、行政、文化中心及城南新区的行政、文化、体育中心。以在建的女娲广场为中心,结合旧城改造和箕城路景观道路建设,连片布置商贸、文娱设施,提高服务档次和水平,建设老城传统商贸中心。将富华路、龙岗路、北华路、
23、箕子台路建设为商业步行街,为居民提供良好的购物休闲环境。在南部新城区中心,集中连片建设城市行政、文化、体育中心,创造体现代特色和鲜明城市形象的集中展示地段。参照发达城市的成功经验,争取在35年内实施城市政府机关的南迁,并结合文化教育、体育休闲运动设施用地的建设,形成一个集行政、文化、金融贸易、体育运动等多功能、现代化的市级行政、文化、体育中心,以带动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片区中心:在城南、城北、城东居住区内设置居住区级中心,按3-5万人规模设置。小区级中心:小学、幼儿园等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在详细规划阶段结合居住小区布置。2、行政办公用地规划结合旧城改造搬迁县委县政府至城南新区,形成以行政中心为
24、核心的生态型综合城区,体现城市行政中心的特色。3、商务贸易用地结合现状商业布点,在老城现有基础上充实商业服务设施,强化传统中心功能。在城南新区集中建设现代化的商务贸易用地。片区中心加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等设施的网点配置。4、文化娱乐设施用地规划在西周路与南环路交汇处布置市级综合性文化娱乐区,设置展览馆、科技馆等设施。在城南行政中心西北侧安排文化娱乐设施用地,在各居住区中心分别设置社区文化设施。5、体育设施用地城市体育中心规划布置在城南行政中心的西侧,建设标准体育场、体育馆及其相关辅助设施。片区中心规划满足群众性体育活动需要的运动场、灯光球场和门球场等用地。同时结合居住区建设,安排居住区体育设施
25、,便于居民能够方便就近开展体育活动。6、医疗卫生设施城区现有医疗卫生设施9处,包括县人民医院、中医院、防疫站、妇幼保健院、卫生学校、公费医疗医院、城关镇卫生院。规划在城南新区中心广场东侧布置市级综合性医疗中心一所。按国家有关标准配置各类特色专科医院,完善全市急救和卫生防疫系统。在各居住区级中心分别布置一所医院。加强社区医疗服务设施建设,为居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7、教育科研用地结合西华教育设施布局,规划在双狼沟西侧和东风运河北侧集中布置教育科研用地,亦可作为工业园的科技孵化区。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等设施,结合各居住区、小区布置,做到就近上学、配套建设。小学按照每11.5万人口配备一所的要求,初
26、中按照每22.5万人口配备一所的要求,普通高中按照每1015万人口配备一所的要求。8、市场规划规划结合旧城改造,合理布局集贸市场。规划在城区外环路的东北、东南、西部处布置三处区域性综合性批发交易市场。城区生活性市场服务网点按40摊位/千人指标进行建设布置。规划公共设施用地377.5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5.1%,人均公共设施用地15.1平方米。第26条 工业用地规划现状城区工业用地79.3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0.6%,人均9.0平方米,主要分布于现城区东南部,旧城区内零星分布有小型工业企业。规划根据城市自然环境特点,结合现状工业分布情况,合理组织工业用地。结合旧城改造逐步搬迁影响居民生活、效益低
27、的工业企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规划搬迁人造板厂、化肥厂、热电厂等污染企业。规划设立城西科技工业园区和城西北加工工业园。以本地优势资源为基础,培育发展优势产业,即积极发展农副产品精加工工业(如粮油加工、食品工业、木材加工等)。发挥西华县劳动力丰富、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积极争取和吸纳大城市成熟产业的转移,除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外,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城西科技工业园区应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适当超前的目标,努力吸引具有相当科技含量高和规模档次的环保型工业项目进入,力图建设成为周口市乃至河南省一流的县级科技工业园区。耗水量较大的工业项目安排在城区东
28、北二类工业区中,废气排放量较大工业项目安排在城区西北二类工业区中。规划工业用地383.3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5.4%,人均工业用地15.3平方米。第27条 仓储用地规划现状城区仓储用地14.8公顷,占建设用地的2.0%,人均1.7平方米。城区现状仓储用地主要集中于城西和东北区,中心城区内也有零星分布。规划以方便转运、减少干扰、满足使用为原则,考虑储存类别、货源及流向,合理布置仓储用地。对老城区的仓储用地进行较大的调整,结合规划中的阿深高速公路,建设以现代仓储为基础,以流通加工为依托,以产品配送为主业的多功能现代化的物流储运园区。另在城市对外交通出口布置生活性仓储区。 规划仓储用地79.9公顷,
29、占建设用地的3.2%,人均仓储用地3.2平方米。第28条 城区建设用地平衡表西华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现 状近期远 期面积(万M2)占城市建设用地()人均(M2/人)面积(万M2)占城市建设用地()人均(M2/人)面积(万M2)占城市建设用地()人均(M2/人)1R居住用地367.149.141.5416.339.036.2784.631.531.42C公共设施用地129.517.414.7184.117.216.0391.715.715.73M工业用地79.310.69.0139.313.012.1383.315.415.34W仓储用地14.82.01.728.82.72
30、.579.93.23.25T对外交通用地44.15.95.058.75.55.173.32.92.96S道路广场用地62.78.37.1126.611.811.0362.514.614.57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12.71.71.423.02.12.075.03.03.08G绿地31.04.03.586.38.17.5330.013.313.2其中:公共绿地1.60.20.269.06.46.0255.010.210.29D特殊用地6.40.90.76.90.60.610.00.40.4合 计城市建设用地747.6100.085.01070.010093.01998.4100.099.6注:现状(
31、2002年)西华城区实际居住人口8.8万人;近期(2005年)城区人口规模11.5万人;远期(2020年)城区人口规模为25.0万人。第29条 旧城改造规划1、规划范围西华旧城面积0.6平方公里,范围北至东风运河、南至七一路、东至龙岗路、西至箕子台路。2、规划目标以改善旧城整体环境和提高土地效益为目标,搬迁污染工业项目,合理置换土地,逐步将旧城区更新改造为以商业贸易、文化娱乐、居住休闲等功能为主的城市综合区,突出西华县城区服务功能和城市风貌。4、规划原则(1)调整旧城用地结构,优化旧城功能,实行“退二进三”方针,强化旧城商业服务、文化休闲的功能。(2)进行合理的土地置换,逐步改造、搬迁原有污染
32、工业,增加公共绿地及公共活动空间和中小学校面积,改善旧城居住环境。(3)疏解旧城行政、金融、生产、交通职能,疏散旧城人口,降低旧城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4)完善旧城道路系统,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标准,重现旧城生机与活力。(5)重点整治箕子湖和沿渠地区景观风貌,突出生态园林城市特色。5、布局调整(1)对富华路、龙岗路、北华路、箕子台路建设为商业步行街围合地段用地进行土地置换,强化商业服务职能,形成西华县传统商业区风貌区。(2)搬迁老城工业生产区,消除旧城区主要污染源,彻底改善旧城居住环境,调整为第三产业及绿化休闲用地。(3)调整箕子湖地区用地布局,扩建为箕子湖公园,沿湖岸线以生活休闲功能为主,布置文
33、化休闲绿地,改善城市环境。(4)改造旧城简陋危房,提高住宅建筑质量。严格控制住宅层数和间距,日照间距按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执行。逐步降低住宅建筑密度,满足住宅通风、采光、消防需要。(5)增加绿化用地,提高旧城绿地率,旧城居住区绿地率不低于25%。开辟与自然水体复合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品位。6、建设强度控制严格控制旧城建设强度,逐步降低人口密度,减轻旧城人口压力。将部分居住人口逐步疏散至南部新城。旧城人口毛密度控制为500-600人公顷。第六章 城区生态空间及绿地系统规划第30条 城市生态空间构想规划形成“圈轴核”的生态空间结构,建立西华生态园林城市的总体框架,形成舒适宜人的
34、人居环境。1、生态圈:把城市建设区外围的自然田野、林网、水系作为生态要素控制,形成城市外部生态绿圈。2、生态轴:规划对现状河流、渠道等水系加以梳理和改造,水系与林带结合,使城市的绿带相连,绿带两岸各控制3050米,形成完整的水系林带绿地生态系统。3、生态楔形田地:规划保留城市东南部农田,构筑城市生态型开敞空间,形成楔形生态绿核,引导城市主导风向进入城市,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第31条 绿地系统规划1、规划结构规划构成“一环、二心、三轴线”的绿地系统结构: 一环:为沿南、西、北水渠组成的临水景观带与东部风景生态林构成环抱全城的绿环。二心:由箕子湖和其东侧水面形成老城绿心;由围绕行政中心
35、的植物园和女娲公园广场形成新城绿心。三轴线:由西周路众多景观节点和城标、小广场等组成的林荫景观带为“一轴”;由女娲广场至箕子湖公园的众多公园、广场、公建和商业中心形成的景观轴线为“二轴”;龙泉公园至柳城公园形成的景观系列为“三轴”。2、绿化空间意向规划形成“南林、北湖、东楔、西带”的空间景观效果:南林:南环路北侧的生态林地;北湖:老城区北部的箕子湖水上公园;东楔:城市东南部生态型农田保护区;西带:双狼沟滨水绿化带。3、公园绿地规划(1)箕子湖水上公园利用箕子湖规划成为箕子湖水上公园,面积21.5(16+5.5)公顷。主要开展水上活动,如游船、垂钓等,园内重建箕子读书台,恢复西华八景之一的“畴亭
36、夕照”,搬迁明伦堂至读书台。(2)植物园利用县城南部的现有成片林地,适当改造林相,以植物造景建成植物园,规划面积41.5公顷。规划将县域内不便保护的古遗址、残碑断迹等搬迁至此植物园,按原有意境适当恢复,向游人开放,展示西华悠久的历史文化。(3)女娲公园规划在新区行政办公用地南部建设女娲公园,面积14.6公顷。规划复建女娲阁,以女娲传说故事为线索,将女娲公园建成西华县颇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公园。(4)女娲广场在女娲公园南部拟建女娲广场,面积3.8公顷。原礼堂前女娲广场景观效果较差,交通组织复杂,规划改为街头绿地。女娲广场主要景点为女娲雕像,广场同时兼有市政广场功能。(5)奉母公园规划远期搬迁原化
37、肥厂后将部分用地建成奉母公园,面积9.0公顷。公园以植物造景为主,服务对象主要为老人,以缓解老城区绿地严重缺乏的情况。主要设施有门球场、棋牌室、茶室、全民健身器材、健康步道等。(6)习阳公园位于规划区东北角,靠近东风运河,利用地块内水塘建设。面积8.2公顷,能满足县城东北片区居民休闲的服务半径。本园以植物造景为主。(7)儿童公园在现有建成区的西南部规划建设儿童公园,面积3.0公顷。主要内容有沙坑、滑梯、勇敢者之路、秋千、电动车等简易设施,条件成熟时,可以建设如人体器官模拟娱乐城等。(8)长平公园及柳城公园位于城西北角东风运河两岸边,面积分别为4.4公顷和3.8公顷,均为满足本居民区服务半径的开
38、敞型公园绿地。其中,规划将长平公园建成西华名人园。(9)龙泉公园远期规划在贾鲁河以南的新建居住区建设龙泉公园,以植物造景为主,面积11.9公顷。(10) 西华广场规划在城东建设西华广场,面积3.7公顷,是市民广场,绿地率65%以上。(11) 城南关公园在新区南北向水渠西侧规划城南关公园,面积4.0公顷,是以林果观赏为主的开敞式居住区级公园。(12)烈士陵园城西北角的烈士陵园现状面积为1.0公顷,规划扩大面积至2.5公顷,主要增加常绿乔灌木,丰富景观效果,增强陵园的纪念性气氛,绿地率90%以上。(13)东风运河及双狼沟景观带改造城北东风运河为公园绿地,疏通运河并与箕子湖相通,注水可行游船,沿河两
39、岸为3050米宽绿化带,沿东风运河及双狼沟城内段建成40100米宽的景观林带,建漫步道和休闲设施,总面积约51.4公顷,绿地率90%以上。(14)林荫道与景观路西周路至奉母公园、现状东环路、箕城路南段、南环路、行政中心南侧道路规划为林荫路,道路两侧建筑按花园前置的方法后退建筑红线20米。行政中心南侧景观道路宽度控制为60米,道路中心设置15米宽景观绿化带。(15)街旁绿地与街道广场绿地在至郑州方向出城处、至周口方向出口处各设绿化景观节点一处,面积分别为4.3、2.0公顷;在女娲广场南部道路与西周路交叉口设街头绿地一处,面积1.5公顷;在娲城机械厂搬迁后,改建成街头绿地,面积2.3公顷。在箕城路
40、礼堂东、南、文化中心前和现状商业中心北端各设小广场一处;另在漯河公路入城处设小广场一处。 (16)城市标志在周口方向现状入城处,即加油站原址建交通性小广场一处,设城市标志性建筑物。4、生产、防护绿地及风景林地规划在城南外环路以南建苗圃基地,总面积40公顷,基本满足城市绿化用苗需要。沿贾鲁河北侧、城西北双狼沟交东风运河段、城西科技园区周围(除公园绿地外)结合现状林地建成3050米宽绿化带,是城市与工业区的缓冲隔离和防护林带。双狼沟城外段、城南干渠两侧可绿化处均规划为风景林,宽度2050米。在城市东部自然村庄较多,速生林成片生长,规划建成风景生态林地,面积239公顷。在城北水源保护区结合现状枣林建
41、设林果基地,城北贾鲁河以东规划为蔬菜基地。城区公园一览表序 号名 称面积(ha)性 质1箕子湖水上公园21.5水上活动为主2植物园41.5文化公园,植物色相季相变化为主景3女娲公园14.5女娲主题公园4女娲广场3.87市政广场5西华广场3.7市民广场6龙泉公园11.9水景公园7习阳公园8.2开敞型公园绿地8柳城公园3.8开敞型公园绿地9长平公园4.4名人园10儿童公园3.0儿童活动为主11奉母公园9.0老年活动为主12烈士陵园2.5纪念性园林13城南关公园4.0开敞型公园绿地第32条 树种规划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重视植物的多样性,强调生态效果。乔、灌、草结合,以常绿为主,运用群植手法,突
42、出季相和色相变化。基调树种:国槐、榆树、杨树、柏树、油松等。骨干树种:华山松、椿树、雪松、法桐、桃、白玉兰、木槿、紫薇、水曲树、银杏、七叶树、槭树、石楠、无花果、竹类等。花灌木:腊梅、石榴、牡丹、海棠、榆叶梅、碧桃、月季、杜鹃、玉兰、紫玉兰、珍珠梅、棣棠、夹竹桃、菊花等。绿篱类:金叶女贞、大叶黄场、小叶女贞、海桐、红继木、扁柏、千头柏、侧柏、铺地柏、沙地柏等。草类:以冷季性为主,如高羊毛,早熟禾等。第33条 绿化指标1、人均公园绿地:规划公园绿地面积255公顷,达到10.2平方米/人;2、绿地率:达到35%以上;3、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4、单位附属绿地绿地率:旧城居住区为25%以上,新
43、建居住区为35%以上,工业企业及仓储用地30%以上,学校40%以上,行政办公科研机构45%以上。5、道路绿化指标: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100%,红线宽度大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小于20%,景观路的绿地率不少于40%。第七章 城区道路交通规划第34条 对外交通规划提高出口公路等级,将南石公路、郑刘公路规划为一级公路,马西线为二级公路,修建城区大外环二级公路,避免过境交通穿越城区。规划保留既有客运站一个,新建客运站一个,两站占地共5.00公顷,形成客流中心。第35条 城区道路规划1、路网布局结合用地布局,规划道路采用方格网系统,形成“二横二纵、双环”的道路
44、网系统。“二横”由13#、15#路组成,“二纵”由5#、20#路组成,城区内环由3#、13#、7#路组成,外环二级公路由1#、8#、15#、10#、11#路组成。2、道路等级城市道路按等级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路网系统,其中主干路红线宽4045M,次干路红线宽3035M(17#路中段为满足景观要求放宽至60米),支路红线宽1520M。3、路网指标干路网密度2.8公里/平方公里;支路网密度3.3公里/平方公里;道路网密度6.1公里/平方公里;道路总面积330.0公顷,道路广场总用地362.5公顷,道路广场面积率14.6%,人均道路面积14.5平方米/人。附城区主要道路规划一览表。城区规划主要道路一览表序号道路名称起止点级别路幅横断面构成(m)规划红线宽(m)长度(km)面积(ha)备注分向带宽机动车道宽分车带宽非机动车道宽人行道宽1西环路10号路-南环路二级公路15.02.02(路肩)19.06.1411.67按E横断面控制用地南环路西环路-8号路二级公路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