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酒吧文化的起源 各国酒吧文化介绍 酒吧文化的起源 最初,在美国西部,牛仔和强盗们很喜欢聚在小酒馆里喝酒。由于他们都是骑马而来,所以酒馆老板就在馆子门前设了一根横木,用来拴马。后来,汽车取代了马车,骑马的人逐渐减少,这些横木也多被拆除。有一位酒馆老板不愿意扔掉这根已成为酒馆象征的横木,便把它拆下来放在柜台下面,没想到却成了顾客们垫脚的好地方,受到了顾客的喜爱了。其他酒馆听说此事后,也纷纷效仿,因此柜台下放横木的做法便普及起来。由于横木在英语里念bar” ,所以人们索性就把酒馆翻译成“酒吧”,就跟把糕饼pie译成“派”一样。 中国酒吧文化 发展 酒吧最初源于欧洲大陆,但bar一词也还是到16世纪才
2、有“卖饮料的柜台”这个义项,后又经美洲进一步的变异、拓展,十年前进入我国,“泡吧”一词还是近年的事。酒吧进入我国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尤其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更是得到了淋漓的显现:北京的酒吧粗犷开阔,上海的酒吧细腻伤感,广州的酒吧热闹繁杂, 深圳的酒吧最不乏激情。总的来说。都市的夜空已离不开酒吧,都市人更离不开酒吧,人们需要在繁忙遗忘,沉醉。北京是全国城市中酒吧最多的一个地方,酒吧的经营方式更是形形色色,生意也有好有坏。上海的酒吧已出现基本稳定的三分格局,三类酒吧各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各有自己的特殊情调,由此也各有自己的基本常客,第一类酒吧就是校园酒吧,第二类是音乐酒吧,第三类是商业酒
3、吧。 一个空间舶移过来的无历史的风景靠什么来支撑它的时尚流行呢?泡吧一族也许会说,虽然我不了解酒吧的历史,其实我从来也不想去了解什么历史。因为,我喜欢,并不需要理由 ;我体验,并不需要历史。对酒吧,我有我主张,我有我体验,我有我想像。 酒吧在中国虽然是一个无历史的空洞风景,但这一风景的空洞其实也并不是一片空白。否则谁也不愿意站在一片空白的风景中嬉戏。是什么填充了这一风景的空洞呢?填满充盈这一空洞风景的充填物是些什么东西呢?应该说是文化想像。具体说,是关于西方的文化想像构成了这些充填物。关于西方的文化想像成为酒吧风景的充填物,正是这些想像之物使酒吧的空洞在中国变得色彩缤纷,并极富特殊的意味。 2
4、0世纪80年代初,关于西方的文化想像构成了当代中国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改革开放,国门洞开。国人从封闭、专制、动乱、落后的历史中走出来,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西方社会的发展进步令国人惊羡不已。一种崇尚西方的社会心理迅速滋生并漫延。80年代家用电器的进口,西方的进步以具体可感的产品形式进入到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这是一种充满诱惑、难以抵御的物质的力量。除了物质的力量,还有文化的冲击,西方影视作品的引进传播,更使人们从直观感性的影像中感受西方的魅力。在80年代初的中国,人们在拥挤简陋的小饭店用大碗喝着限量出售的啤酒;排着长队用水壶打啤酒,回家后像过节一样开怀畅饮。生活在这种境况下的人们,看到西方影视
5、镜像中灯红酒绿的酒吧时,那种羡慕渴求的感觉可想而知。酒吧是随着外国人来华而开始进入中国的。那时,只有涉外宾馆即只接待外国人的宾馆,才开有酒吧之类的消费空间。它成了一个既神秘又令人神往的地方。关于酒吧的文化想像,可以直接满足人们对西方的崇尚心理。酒吧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置身于西方氛围的空间,它使关于西方的文化想像成为可以触摸、可以感受、可以品尝、可以体验的实在场景。 从酒吧兴旺的地域分布看,酒吧一开始多是在对外开放力度较大的沿海大都市发展起来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都市,先后形成了较有规模的酒吧集聚地带。比较有名的有 :北京的三里屯和北海后街酒吧一条街、上海的衡山路和茂名南路酒吧一条街、广
6、州的沿江路和白鹅潭酒吧一条街。这些酒吧集聚地带的形成都与外国人旅居之地有着紧密的关联。它们大都在外国使馆区,如北京的三里屯;或是外国游客较多的豪华宾馆附近地区,如上海的衡山路酒吧一条街和广州的白鹅潭酒吧一条街。这种空间的临近与接近,表明酒吧的空间生产与西方化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从酒吧的名称来看,西方化的追求与模仿对酒吧的风格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酒吧在宣传自己的时候,经常标举自己的英式风格、美式风格、欧式风格等等,并以此作为招徕顾客的经营招牌。经过网上的查询,我们看到酒吧命名的西方化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如爱尔兰酒吧、威尼斯酒吧、苏格兰酒吧、圣保罗酒吧、法兰西酒吧、巴黎酒吧、夏威夷酒吧、好莱
7、坞酒吧、香榭丽舍酒吧、爵士酒吧、诺亚方舟酒吧、鸡尾酒酒吧等等,无一不直接坦露西方化的风格。这些西式的招牌,展示着酒吧的西方化形象,满足着人们关于西方的文化想像。 应该看到的是,中国对于西方的文化想像,一直存在着过度诠释的现象。这种过度诠释的文化想像,直接来自于人们对西方认同的崇迷心态。在许多人眼里,外国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圆。过度的想像与诠释,夸大了西方的一切,使西方的一切成为时尚流行,成为人们心向往之的追求,成为风靡一时的潮流。“吧”字的风靡流行便是这种过度想像与过度诠释的产物。在西方,大多数情况下,“Bar” 主要特指酒吧这一空间场所,而在中国,“吧”的意指几乎扩展到所有的公共消费空间。于是,
8、便有了各种各样的“吧”:茶吧、网吧、影吧、泥吧、陶吧、书吧、氧吧、聊吧、说吧等等。“吧”取代了“馆”、“院”、“楼”、“坊”、“店”等古老的空间场所词汇,使所有的消费空间场所附着上鲜明的西方色彩,成为一种风靡空间的流行时尚。 综述 当年酒吧的确是以一种很“文化”、很反叛的姿态出现的,是我们这个城市对深夜不归的一种默许,它悄悄地且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大都市的一个个角落,成为青年人的天下,亚文化的发生地。随着都市文化的迅猛发展,曾经占尽风光的电影院在酒吧、迪厅、电子游戏室的崛起中显得有些被冷落的感觉。以新新人类自居的酷男辣妹,对于“泡吧”更是情有独钟,因为酒吧里欣赏歌舞、听音乐、扎堆聊天、喝酒品茶
9、甚至蹦迪,无所不包,随你玩到尽兴,又显出时尚派头,自然成了流行的消闲娱乐方式。酒吧文化在中国不过十几年的历史,但是它发展迅速,可以称得上是适时而生。多年前在茶馆和酒楼听传统戏曲是当时大众最为重要的文化生活,随着时代的变迁,大众对音乐取向的变换和选择也是必然。由于八十年代外资与合资的酒店在大陆大规模的发展,相当一部分富有开拓精神的人们对酒店内的酒吧发生了兴趣;追求发展和变化的心态促使一部分原来开餐厅和酒馆的人们做起了酒吧生意,将酒吧这一形式从酒店复制到城市的繁华街区和外国人聚集的使馆、文化商业区。 “有音乐,有酒,还有很多的人”。一般人对酒吧的认识似乎只至于此,做为西方酒文化标准模式,酒吧越来越
10、受到人们的重视。“酒吧文化”酒吧,悄悄地,却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90年代中国大都市的一个个角落。北京的酒吧品种多多,上海的酒吧情调迷人,深圳的酒吧最不乏激情,它成为青年人的天下,亚文化的发生地。酒吧的兴起与红火与整个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之变化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酒吧的步伐始终跟随着时代。 北京 北京是全国城市中酒吧最多的一个地方,总共有400左右家。经常去泡吧的人主要是:在华的外籍人士、留学生、该国的生意人、白领阶层、艺术家、大学生、娱乐圈人士及有经济能力的社会闲散人士等。北京的酒吧一般装饰讲究,服务周到,而酒吧的经营方式更是形形色色,各有特色。从音乐风格,装饰风格的区别也决定了消费对象的情
11、趣选择。北京的酒吧是国内最多种多样的:利用废弃大巴士的汽车酒吧;与足球相关的足球酒吧;能在里面看电影的“电影酒吧”;充满艺术情调的“艺术家酒吧”,还有挂满汽车牌照的“博物馆酒吧”,当然,能连上Internet的“网吧”更是遍地春风。北京的酒吧有大有小,生意也有好有坏,大的像“向日葵”(已停业)有六七百平方,小的如“年华”只有二十来平方米。 上海 上海的酒吧已出现基本稳定的三种格局,三类酒吧各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各有自己的特殊情调,由此也各有自己的基本常客。第一类酒吧就是校园酒吧,集中在上海东北角,以复旦、同济大学为依托,江湾五角场为中心,如“HardRock”、“单身贵族”、“黑匣子”、“亲密伴
12、侣Sweet heart”等。从吧名就能嗅出其中的气味。这批酒吧最大的特色就是前卫,前卫的布置、前卫的音乐、前卫的话题。变异夸张的墙面画,别出心裁的题记,大多出于顾客随心所欲的涂写,不放流行音乐,没有轻柔的音乐,从头到尾播的都是摇滚音乐,每逢周末有表演,常有外国留学生夹杂其中,裸着上身忘情敲打。第二类是音乐酒吧,这类酒吧主要讲究气氛情调和音乐效果,都配有专业级音响设备和最新潮的音乐CD,时常还有乐队表演。柔和的灯光、柔软的墙饰,加上柔美的音乐,吸引着不少注重品位的音乐爱好者。日常经营往往都有音乐专业人士在背后指点,有的经营者就是音乐界人士和电视台、电台音乐节目的主持人。第三类是商业酒吧,这类酒
13、吧无论大小,追求的是西方酒吧的温馨、随意和尽情的气氛,主要集中在大宾馆和商业街市。 广州 沿江路的酒吧街、环市路的酒吧街、白鹅潭酒吧街是广州比较有名的酒吧街。沿江路的酒吧街是在珠江边上,环境优雅,很有情调,环市路的酒吧街是在市中心的繁华地段,而白鹅潭风情酒吧街是新开的酒吧一条街,位于芳村长堤路、珠江白鹅潭畔,一踏进“酒吧街”,异国情调油然而生。 深圳 深圳的最早出现的是一间名叫“红公爵”的酒吧,它没有表演,也没有卡拉OK,人们只是在里面喝酒、聊天和跳DISCO。它的地方不大、装修也较随意,但却很受人欢迎;座位很拥挤,但使人更亲近;舞池很小,但DJ播出来的音乐却使人跳得很疯狂。酒吧成为一种急速发
14、展的亚文化现象,开始受到深圳社会的关注,并吸引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去尝试和参与。各式各样的酒吧和DISCO开始在深圳流行起来,这种新的娱乐概念开始成为深圳生活的主流。深圳的酒吧最主要的特点是大型的音乐Party(DISCO)及疯狂的电子音乐。那种强劲节拍的牵引和身处人群的参与感,令许多人几乎忘了自己。 96年底,在欧美及日本风行多时的Rave Party(锐舞派对)和Club Culture(俱乐部文化)开始正式传如深圳。97年10月在HOUSE举办的Ministry of Sound Party和在阳光JJ举办的The Future Mix Party第一次让深圳人领略到Rave Part
15、y的疯狂魔力,由欧洲顶级DJ所带来的新兴电子音乐和舞曲令人疯狂起舞直至通宵达旦,他们的精彩现场混音和打碟表演令深圳人耳目一新。由Rave Party所引发的音乐、时装和娱乐潮流在酒吧和DISCO里成为一道风景,映照着深圳城市的生活夜空。 成都 成都中国西部酒吧的缩影,这里最出名的莫过于九眼桥酒吧一条街。卡索是融合了本地和外地酒吧的精华。在这个不崛起的城市里不段的进步。 世界各国酒吧 好朋友一起喝酒,往往未动筷吃菜就先干三杯,Cheers之声不绝于耳,而且必须Bottoms up(干杯,杯底不要养金鱼)。“干杯”还有其他的英文说法,Lets make a toast.是其中一个。据说,从前人们在
16、喝酒的时候,为了加重酒味,会在杯子里放一小片土司,而这就是这句话的由来。 英文中喝酒喝很多的人是heavy drinkers(酒鬼,就像把瘾君子叫做heavy smokers一样),而形容一个人喝很多酒、很会喝酒则是drink like a fish,即牛饮、海量。 喜欢喝酒的人不仅自己喝,也喜欢劝别人喝。劝酒就是强迫别人喝酒,英文叫做force others to drink。但是,如果是跟外国人一起喝酒的场合,这一点必须小心为好。 丹麦酒吧文化 酒吧是丹麦人休闲娱乐的场所, 这里没有卡OK,也不太流行保龄球。中门在丹麦冻是联系感情的主要方,不期而于的探访是不太礼貌的行为。如果朋友之间要聊天
17、或聚会,一般都会选择酒吧而不是家。丹麦有各种各样的主题酒吧设计,如适合年轻人的迪吧和适合中年人的清吧。星期四、五、六、日都是酒吧营业的黄金时间。丹麦人搞Party的原则就是Get drunk,这也许就是北欧独特的酒吧文化。丹麦的酒吧线般禁止销售烈性酒和高浓度啤酒。 挪威酒吧文化 挪威的森林如此的出名,是因为挪威的森林覆盖率是如此的高,以至于酒吧设计可以建造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中。在森林酒吧内直接呼吸新鲜空气的代价是全国所有的酒吧内禁止吸烟。挪威人属于北日耳曼人咱,其酒吧设计的装修风格也和德国类似。 崇尚大自然和室外生活的挪威有,有一个明显的嗜好,那就是去酒吧喝啤酒。他们或三五人结伴,或家人朋友一起
18、去酒吧消费,也有一些人到酒吧独斟独饮。在挪威的国土上,大大小小的酒吧设计遍地皆是。冰雪的隆冬季节,坐在典雅温馨、温暖如春的酒吧里,一边品酒,一边聊天,一边欣赏流行音乐,在挪威人看来不失为人生一大享受。 挪威人去酒吧多半是为了和朋友聊天,增加交流的机会。因为挪威本来人口就少,加上居住分散,人际交往非常少,人们去酒吧聚一聚聊聊天,有和种小鸟出笼、老虎归山的感觉。不过去酒吧痛快地消费对普通挪威人来讲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虽说挪威人收入普遍比较高,但这里物价昂贵,消费水平之高在世界数一数二。据1998年统计,奥斯陆消费水平位于世界第四位,在酒吧喝一杯啤酒要花大约50挪威克朗(约合60元人民币)。 芬
19、兰酒吧文化 老辈的芬兰人在哺乳期内就“饮酒”了,那时的父母在出去捕鱼或伐木前,总要先在牛奶里况上些以便婴儿长睡,其实这只不过是芬兰人的调侃而已。但至今,一些芬兰人还保持自己动手酿酒的习惯,如果你去大森林里的夏天别墅做客,说不定能看到芬兰人自酿烈酒的小锅炉这些设备是30年前国家限酒时芬兰人的“自救”设备。由于通常在夜里偷酿,人们还常把烈酒称为“月光”。 在漫长的冬日里,芬兰的酒吧要等到晚9时以后才开始热闹起来。换上了夜礼服的小姐、女士和已修面整发的小伙子,会在这个时间蜂拥而至酒吧。酒吧是芬兰最好的社交场所,如果酒吧已经人满为患,人们会自觉地出一个进一个。深夜一两点,你还能看到身着裙子的女孩子在零下20摄氏度的室外等候放行的情景。 在酒吧里一两杯酒下肚后,芬兰人一改白天内向腼腆的样子,他(她)们会主动与你聊天,邀你跳舞。有趣的是学生或生活不富裕的人来酒吧前,总要在家先喝几口烈酒,这样在酒里只需几口啤酒就能很快将情绪调到最佳点。另外,一杯啤酒喝一两小时的也不乏其人。更有趣的是年轻人一晚非要串两三个酒吧舞厅不可,门票的花销(男士50元人民币左右,女士通常免费)比酒钱还多,据说这样做是为了扩大社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