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南京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二○○九年十月
南京邮电大学特色专业建设总结报告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一.专业基本情况介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我院(南京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六个专业之一,1994年开始办学招生。
纵观十余年来本专业发展,可以清晰地看出它经历了四个阶段:
1.初创阶段1994-1998:本阶段主要任务是专业筹备培养出首届学生。为了搞好专业建设,专业教师不仅积极外出调研,向其他先行办此专业的院校学习,而且直接参与了电信部门的信息系统建设的科研工作,使专业建设立足于坚固的基础之上。
2.成熟阶段 1999-2001:通过几年的教学积累和直接参与信息系统建设的科研工作,我们逐渐全面深入地理解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研究领域和内涵,至2003年,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做了全面修订。
3.壮大阶段 2002-2004:这一阶段在学生培养和实验室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高考入校学生成绩保持在南邮前列和经管学院的首位;学生在各门课程的平均成绩、获得学位证书的比例、考研通过国家分数线的比例、优秀学生获奖和其他荣誉方面都得到长足进步。连续多年荣获国家学会之星的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提出将信息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挂靠在我们这里,并多次举办专业学术会议和活动,扩大了本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4.现阶段:在这时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从2005年底开始我们再次全面修订教学计划,依据专业知识结构图所形成的培养方案创意明显,具有鲜明特色。教师团队继续弘扬以科研支撑教学的指导思想,积极承担科研项目。
经过多年积累,于2006年申报成功成为江苏省特色专业的建设点。
二.专业建设目标
进入建设期后,首要工作是制定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根据本专业当时的发展状况,我们从以下七个方面分别制定了专业建设的目标:
1. 专业建设整体情况
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加强专业建设,力争将本专业建设成为既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又有广泛适应性的特色专业。
2.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调整及实施情况、效果
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制定培养方案,我们打算每年均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每三年进行一次重大修订,在培养方案中加强对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3.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在建设期初,本专业的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良好,但是平均年龄略微偏高,我们打算通过引进、培养方式快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争取45岁以下教师比例达到50%,同时希望将高级职称比例提高到50%,45岁以下的博士学位比例提高到30%。
4.专项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
2006年获批成为特色专业建设点后获得了三万元特色专业建设费,学校配套六万元,我们希望将这笔费用主要用于教师培训与交流,以及教学条件的建设。之后实验中心申请到了实验室专项建设经费,可直接用于本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于是打算从硬件环境、软件环境两方面建设实验教学的条件。
5.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情况
本专业打算申报一批省级的教学成果,包括省级教学成果奖、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教材,并且选取三门课程为建设对象进行教学研究,开设两门双语教学课程,同时争取开设实验环节的课程比例达到50%
6.教材建设、教学设施建设(包括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图书资料等)情况
教材建设方面,本专业打算出版三本教材,申报一项省级精品教材;实验建设方面争取实验教学(学时)在所有课程(学时)中的比例达到20%,开辟五个校外实训基地;图书资料方面打算新增图书资料五千册。
7.教学管理(包括中外合作办学)情况
我们将依托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修订,加强教学管理与档案管理,建立专业发展档案;合作办学方面我们将加强面向通信行业企业的培训,争取申报一个工程硕士方向。
三.专业建设内容
目标确定后围绕以上建设目标开展了以下专业建设工作。
1.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人才与在职深造两种方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知识结构水平。目前专职教师总数达到3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90%,研究生学历比例90%,45岁以下的教师45%是博士;本专业积极为教师提供参加短期培训和相关学术教学交流机会,本专业教师累计参加学术会议与专业素养培训数十次,并于2006年下半年成功举办了江苏省第七届系统工程年会,2009年的第十届系统工程年会中又以11篇论文入选的成绩位列所有高校中发文数量第二的位置。
2.教学方面
(1)培养计划的修订
本专业在06-09年间对培养计划(及教学大纲)进行不断调整,目前本专业课程体系分为通识基础、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四个模块,其中各模块的比例、选修课的比例、实验课时的比重都进行了优化调整(基本思路为增加专业课的比重,增加选修课的比重,增加实验课时的比重),增设双语课程,整个课程体系结构完善、层次清晰、内容丰富。
(2)教学研究的开展
本专业选取三门课程作为主要建设对象,近几年分别建成了省级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教学成果奖,其他课程中还有一项校级精品课程和三项校级教学成果。建设期内本专业一共承担27项教改项目,其中省级以上7项,校级20项;围绕本科教学研究、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教学、双语教学、心理研究等研究方向共发表30篇教学研究论文,其中一篇获得国家计算机教育优秀论文二等奖;并出版了11本教材,其中两项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一项通信学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并有一本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已经立项编写。
3.科研方面
结合以往的研究基础,本专业建立了应急管理、知识管理两大研究团队,持续开展专项研究。密切联系通信行业,积极开展与行业相关的研究工作,完成了大量横向研究项目。建设期内本专业教师共承担77项科研项目,其中8项国家级项目,35项省部级项目,15项企业横向项目,有5项成果获得省级以上研究成果奖励,包括省科技成果奖、省优秀软科学成果奖、省高校哲社优秀成果奖、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奖等奖项。共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53篇,其中包括多篇在ICIII2008等国际会议发表的论文,并出版四部学术著作,并申请成功两项专利。
4.人才培养方面
本专业严格规范课内教学,积极开辟校外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型竞赛,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注重人才素质培养。
本专业有良好的沙盘实训环境与传统,每年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沙盘竞赛均取得较好成绩,如用友杯、金蝶杯、CESIM国际管理战略模拟大赛等;此外学生在电子商务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中也有突出表现。本专业点每年均有学生考上清华、上海交大等名校进一步深造。从就业情况来看,就业人数较多的领域依次为通信行业、银行业、软件公司与咨询公司;建设期中新增建立了18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习机会。
总体来看,本专业在建设过程中方向明确,思路清晰,在各方面均取得较大进展。
四.经费使用
本次特色专业建设费用的支出用于以下方面:
1.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到企业、其他高校中进行调研、交流;
2.教师参加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类的培训;
3.部分优秀的教学研究、学术研究项目;
4.部分优秀的论文发表费用;
5.专业实验室建设,专业教学、研究中使用的软件采购。
五.建设成效
1. 专业建设整体情况
本专业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均取得显著进步,专业建设任务圆满完成,专业建设水平优秀。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方案可行,受到用人单位认可。
2.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调整及实施情况、效果*
本专业的培养方案2006-2009每年均进行调整,06、09年两次为重大调整。调整内容主要包括体系结构调整、专业研究子方向调整、增设自主个性化学习环节。目前的培养方案中专业基础课覆盖面宽、基础扎实,专业课紧跟企业、社会需求热点,大量选修课给学生提供充分的选择空间,实践环节衔接紧密、与理论教学配合良好。经过对比发现,学生知识结构改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在国家级、省级大赛中屡次获奖。
3.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本专业大力引进高级别、学科领导性人才,并在教学、科研中形成稳定的团队,合作完成大型项目。例如目前本专业的两个科研团队分别致力于应急管理、知识管理方向的研究,此外围绕各项课程建设又组建了多个教学团队。
4.专项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
将各种来源的经费渠道考虑在内,本专业在三年中新增经费达到500万元。实际用于:
教师参加学术会议、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方面的培训交流数十次;
主办了第七届系统工程年会,组队参加了第十届系统工程年会;
实验室新增设备80万元,采购软件17套,新增3个专业实验室;
科研项目支撑,人才引进等。
5.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情况
课程体系改革最显著的成效是体系结构优化,开设实验环节的课程比例达到63%。
本专业的课程建设取得优秀成果: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被评为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另有3项校级教学成果奖;
微机原理与计算机接口技术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另有两门校级精品课程;
《通信经济学》被评为省级精品教材。
承担了27项教改项目,其中包括针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多个主题进行的教改研究,共发表教改论文30篇
6.教材建设、教学设施建设(包括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图书资料等)情况
近三年中本专业的教师已出版11本教材,1本教材在编,拟编写1本教材。其中《通信经济学》(教材)被评为省级精品教材。
实验教学的建设是本专业建设的重点和亮点,建设期中实验室的软硬件条件大大改善。实验室新增设备80万元,新采购的17套软件对于课程教学与专业研究发挥了很大作用,新增的3个专业实验室为课内实验、毕业设计、课外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具体请参见网站介绍)。目前可供本专业使用的实验室一共有七个:专业基础实验室A、专业基础实验室B、管理信息系统部级重点实验室、金融模拟交易实验室、沙盘演练室、经济分析实验室、电信运营与服务体验室,新购的17套软件全部通过内部网站开放,随时可供学生、老师使用。
本专业新建了18个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通信类企业、开发类企业,作为学生校外实习的场所。
院资料室也获得了相应的经费投入,各类资料新增1万册。
7.教学管理(包括中外合作办学)情况
由于我校08年接受了教育部评估,我们将评估准备过程与专业建设过程相结合,日常教学管理日益规范化,教学全过程档案完备。
目前以本专业资源为主申报成功了工程硕士班,并为通信企业开设项目管理、市场营销等方向的培训班数十期。
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1. 专业建设整体
今后将要进一步加强对外联系,包括与其他高校的联系、与合作企业的联系、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创新办学思路,提升办学水平。
2.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调整及实施方面
目前的培养方案总体结构良好,下一步将从引导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培养的角度进行改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3.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下一步将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与职称水平,优化专业背景结构。
4.专项经费投入及使用方面
本次的建设过程中由于规划完善,经费利用充分、效果显著,下一步将继续申请经费,拓展经费来源,扩大办学规模。
5.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方面
下一步将从课程群角度出发,对于课程体系进行升级优化,教学内容的调整将持续进行。
关注实验体系的设计,构建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多层次实践体系,加强校企合作。
6.教材建设、教学设施建设方面
继续申报省级的精品课程、精品教材等各项成果。
7.教学管理(包括中外合作办学)方面
以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为出发点,结合企业实际需求,设计本专业领域内更多方向的培训班。
南京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2009年10月20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