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以华山西岳庙修复工程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526837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以华山西岳庙修复工程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以华山西岳庙修复工程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以华山西岳庙修复工程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4每个历史时期的建筑作品都承载着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在后人研究前人思想与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彰显非凡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传承古建筑建造与保护技艺,不但可以增强后代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还能进一步增加人们对传统文明的关注,深入了解、欣赏古代智慧的结晶,深切感受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的魅力。古建筑都是伴随特定的历史条件而产生的,可以反映所处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科技水平、工艺技能、艺术风格及风俗习惯等。因此,在研究中国建筑史时古建筑是最好的案例。一方面,研究和传承古建筑技艺有助于促进艺术与技术的创新。中国古建筑在艺术和技术上达到了极高水平,为世界建筑史作出了辉煌的贡献,这些古老

2、的技术对现今建筑方面的专业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启发和示范意义。另一方面,保护古建筑技艺能促进旅游业的持久发展。大量旅游城市选择本地古建筑作为休闲旅游的观光场所,进一步带动了城市交通、文化和旅游事业等快速发展。一、古建筑营造技艺的发展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艺术浩如烟海,而与人民最为贴近的吃、穿、住、行四个方面的学问与艺术更是蔚为壮观,其中就“住”一方面而言更是如此。其追本溯源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从陕西半坡遗址的圆形浅穴房屋到新石器时期黄河流域氏族部落中出现的简单木制建筑,这个阶段可归为中国古建筑的萌芽时期,该时期建筑样式较为简单并只为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商代开

3、始出现以传统土木结构为主的宫殿和墓葬建筑;西周时期更是出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四合院”;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城皆开始运用成熟的夯土版筑城墙,城内宫殿在夯土台上建造木制建筑并以彩绘为装饰,其屋顶使用陶瓦。从夏朝到战国时期,在这个阶段,无论是工具、技艺发展还是材料、装饰的运用都进入了中国古建筑的雏形阶段。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统一帝国,举全国之力北筑长城、南修灵渠,营造皇陵与阿房宫;汉承秦制,修葺长城,兴建众多宫殿。经历秦汉两朝,由于国力强盛,国家修建了众多宏伟建筑,技艺发展进入第一个高潮时期,在此阶段,木制技艺发展成熟,而斗拱、悬山、攒尖等建筑样式被广泛应用。隋唐时期国力强盛,建筑艺术

4、既继承前代又融合外来文化,形成了一套独立完整的体系,把中国古代建筑带到一个新的境界,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阶段与第二个高潮时期,此时期的建筑气魄雄浑、磅礴大气、形体俊美且充分运用各种建筑材料性能,木制架构房屋形成标准体系,摘要: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是我国最具特色与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和卓越的艺术价值。但由于技艺的特殊性、稀缺性和受关注程度低,其保护和传承工作面临较大困难。本文以华山西岳庙为例重点分析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所面临的难点和挑战,包括传承人才断层、经济压力大、专业评价机构缺失和外界环境变化迅速等,并针对性地提出开拓院校专业教育、增加社会意识教育、加大学术研究

5、与技术支持、建立健全技艺评测传承体系等策略,为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官方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保护;创新发展白锦华,邱滢宇(西安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以华山西岳庙修复工程为例建筑空间Architectural Space95官方也开始设立相关的法令、官员。在元、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相对稳定,但在中央集权的统治下,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建筑的发展,此时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史进入了最后的发展期,其建筑艺术相较于宋代更成熟,为中国古代建筑史谱写了光辉华章。二、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的特点(1)在官

6、式古建筑技艺中,复杂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并得到统一,其中西岳庙为明清建筑风格的宫殿御苑式古建筑群落,其轴线与华山主峰形成一线,布局为坐北向南长方形的重城式大庙,朝向华山主峰,主要建筑沿着南北轴线左右对称,在由北至南的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灏灵门、五凤楼、棂星门、金城门、灏灵殿、寝宫、御书楼、万寿阁,空间上体现了“无规矩不成方圆”的深刻内涵。在官式古建筑的建造过程中,每一道工序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彼此之间相互依存,进而共同构成了官式古建筑技艺这个整体。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工序的执行上,也体现在材料的选择上。官式古建筑技艺对其所需的材料有非常复杂的选择标准。(2)中国官式古建筑技艺深深根植于我国丰富的传统

7、文化,具有鲜明的文化传承特点,不同的古建筑技艺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古建筑营造技艺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力求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地形等相融合,与自然和谐共生,并追求整体建筑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的效果,而华山西岳庙为“五岳第一庙”与华山主峰遥相呼应(图1)。古建筑营造技艺对细节的雕刻细致入微,西岳庙的棂星门整体外观如同一座雄伟壮丽的七楼八柱型牌楼,殿檐之处斗拱密布,工匠在较长的拱头昂首上雕刻出九个龙头,以显示庙宇的等级之高,一毫一厘都是他们付出心血的产物,古建筑的比例、装饰等方面都展现着独特的魅力。三、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难点与挑战以华山西岳庙金城门修复工程为例,金城门是一座面阔5间,进深两间

8、,六橼屋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带回廊的殿堂式建筑,其名取“关中之固,金城千里”之意,是西岳庙的第四道大门,位于灏灵殿之南,为正殿门(图2)。门前,花木扶疏,风景清幽。金城门内气氛森严,庄严肃穆。金水桥又名望仙桥,由三拱桥组成,桥之栏板望柱上雕有形态各异的石狮和各种名贵花卉,雕工精致细腻。桥下有水,名玉带河,水源来自庙东南之醴泉,汇入庙后苑内放生池。总而言之,修复工程中面临以下难点。(一)人才断层与技艺流失传承古建筑营造技艺面临许多挑战,其中的主要问题是传承人群老龄化严重。宝贵的技艺大多掌握在老一辈的匠人手中,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给后代或传承群体。然而,随着老一辈匠人年龄增长和人口结构变化,匠人逐年

9、减少,传承人群的老龄化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在金城门建修复工程中,主要的技艺匠人年龄普遍在四十至五十岁,且大多是并无技艺的继承人,这导致“人去艺绝”的可能性增加,即这些宝贵的技艺会因传承人的离世而失传。同时随着新兴行业兴起和工作机会增加,当下年轻人对建筑类专业与行业更加排斥。许多年轻人把目光投向了其他高收入的现代化行业,对古建筑营造技艺的热爱和兴趣减少,这种观念上的转变加大了传统技艺传承的难度。(二)破损修复经济压力大传统古建筑的营造技艺传承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求大量的时间、金钱和资源的投入。这种技艺的传承不仅是简单地学习和模仿,它还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积累才能真正掌握,所以在西岳庙古建修复工

10、程中技艺能力低、缺少经验积累的匠人多负责简单修复模块。西岳庙古建筑修复和保护项目同样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未能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来进行大规模修复,只进行少量单体建筑修复。并且,由于古建筑的修复和保护项目通常需要政府审批、非营利组织或社会团体的支持,资金筹集变得更加困难。图 1 西岳庙之美图 2 西岳庙金城门96白锦华,男,陕西兴平人,研究方向为应用经济学。邱滢宇,女,江苏宿迁人,研究方向为应用经济学。作者简介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现代化旅游拉动经济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202211560076)。基金项目参考文献1马宇萌.清官式建筑营造技艺瓦作研究以恭王府为例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23.

11、2梁婧,李源.中国古建筑彩画艺术探究J.芒种,2012(10):247.3黄美意.基于口述史方法的闽南溪底派大木匠师谱系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20.4王颢霖.中国传统营造技艺保护体系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21.5朱燕红.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及保护J.浙江建筑,2014(11):5-6.(三)缺乏技艺保护与权威认证我国古建筑技艺行业缺乏完整独立的、具有权威的官方机构来对民间匠人进行认证保护。西岳庙修复工程中匠人大多为工程队伍临时招揽的民间艺人,缺乏官方机构的认可和指导,民间匠人的技艺评级和认证也往往相对模糊、不完整,并且只能通过自身经验和努力进一步学习和提升技艺。(四)现代社会环

12、境变化在当今社会行工业化、智能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传统古建技艺逐渐被边缘化。在古建筑修复工程中,钢制脚手架取代木制搭材作,水泥地基取代复杂的土作,玻璃取代纸质窗花裱糊等。这种环境冲击主要源于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一方面,钢筋水泥建筑具有更高的建造速度和效率,拥有更好的抗震和防火性能。另一方面,社会观念转变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现代化建筑也被视为更时尚、舒适且符合现代居住需求的选择。四、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解决方案(一)加大古建筑营造技艺教育建设在现今的教育体系下,探索开设大中专职业院校、成人教育以及与社会和企业需求相结合的古建筑营造类专业。为培养更多的古建筑营造类人

13、才,院校可以聘请高级工匠作为讲师,并利用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展开知识与技能教学,还可以在高等院校开设古建筑营造技艺相关专业,院校聘请具有代表性的技艺传承人作为实践指导老师带队参与,如西岳庙古建筑修复类工程进行实地学习,由古建筑营造技艺研究的专家学者担任理论导师,共同培养古建筑营造技艺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二)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将虚拟现实和数字化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古建筑修复工程,在学习和研究相关技艺的同时记录修复过程中所使用的技艺的详细信息,可以更好地保留和传承古建筑技艺。通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古建筑的修复过程,可以帮助学习者深入了解古建筑的结构特点和修复方法,还可以提供互动式的

14、学习体验,让学习者能够实时观察和参与修复过程,加深对古建筑技艺的理解。此外,通过激光扫描和三维建模技术,可以精确记录古建筑的细节和结构,以备未来古建筑的修复和研究之用。数字化的记录和资料利于传承古建筑技艺的传承,同时也方便学者进行研究和学术交流,但西岳庙修复工程受资金等多方面因素并未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修复数据的保留,应吸取此类教训经验,未雨绸缪。(三)建立技艺保护与传承评测机构该机构的设立可以通过政府主导来推动,确保具备权威性和公正性。机构可以负责维护一个古建筑匠人的注册和认证数据库,详细记录每位匠人的技艺种类、师承背景以及相关证明材料并及时更新。机构还可以聘请有丰富经验和较高威望的著名匠人作为评测委员会的成员,他们将参与匠人的技艺评测,通过各类大型古建筑修复工程,如西岳庙修复工程,来观察、评估和考核,以判断匠人的技艺水平是否符合认证标准。(四)举办技艺比赛、培训班等活动,吸引更多的古建筑匠人参与认证和技艺保护1932年,梁思成在 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 中专门写了“保护之法,首须引起社会注意,使知建筑在文化上之价值;使知阁门在中国文化史上及中国建筑史上之价值,是为保护之治本办法”,利用互联网媒介对古建筑营造技艺和修复工程的宣传介绍能够有效地使人民走近宝贵的文化遗产,提升人们对古建筑技艺文化遗产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强化对古建筑技艺的保护意识与参与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