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2∕T 2855-2015 农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范 棉花.pdf

上传人:wuqupia****cn.com 文档编号:152535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47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2∕T 2855-2015 农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范 棉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DB32∕T 2855-2015 农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范 棉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DB32∕T 2855-2015 农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范 棉花.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DB32∕T 2855-2015 农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范 棉花.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DB32∕T 2855-2015 农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范 棉花.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20 B22 备案号:47739-2015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 2855-2015 农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范 棉花 Regulations for the Trial Technology of Crop Varieties Cotton 2015 - 10 - 20 发布 2015 - 12 - 20 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2/T 2855-2015 I 前 言 为规范江苏省棉花品种试验,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按照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 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部

2、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编制。 本规范由江苏省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规范起草单位: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宋锦花、许明、张玉明、张天真、李敬、纪从亮、李卫华、蔡立旺、林玲、李健、何林池、王卫军。 DB32/T 2855-2015 1 农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范 棉花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江苏省棉花品种试验的术语和定义、试验设置、田间设计、田间管理、调查记载、收获和计产、鉴定与检测、试验总结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在江苏省范围内的棉花品种试验,包括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和引种试验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

3、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404.1-2008 经济作物种子 纤维类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参试品种 candidate variety 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遗传性状相对稳定,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具有符合品种命名规定名称的品种。本标准中的试验品种包括常规棉花和杂交棉花。 3.2 对照品种 check variety 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参照

4、品种,应为通过国家或本省审定,生产上或特征特性上具有代表性的品种。 3.3 品种试验 variety trial 包括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预备试验和区域试验是根据农业区域划分,选择有代表性的试点,鉴定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纤维品质、抗逆性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从而确定品种的利用价值以及适宜种植区域的试验,生产试验是在区域试验的基础上,在接近大田生产的条件下,对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等进一步验证的试验。 DB32/T 2855-2015 2 4 试验设置 4.1 试验类别 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4.2 试验组别 中熟常规棉组、中熟杂交棉组、早熟常规棉组。 4.

5、3 试验点 4.3.1 试验点选择 选择具有生态和生产代表性,技术力量、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等试验条件能满足试验要求的地点。试验点应保持相对稳定。 4.3.2 试验点数量 同一组内预备试验的试验点数量不少于 4 个,区域试验的试验点数量不少于 5 个,生产试验的试验点数量不少于区域试验的试验点数量。 4.4 试验地的选择 试验地应选择具有代表性、位置合适、形状规正、大小合适、前茬一致、地力均匀、地势平坦、排灌顺畅、交通便利、 无人畜危害、无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或发病较轻的地块。 4.5 试验品种 4.5.1 参试品种申请条件 符合江苏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的要求。 4.5.2 参试品种申请材料

6、按照江苏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的要求报送。 4.5.3 对照品种设置 每个试验组设置1个同类型对照品种,根据试验需要可增设1个对照品种。 4.5.4 品种数量 每组试验每年参加区域试验的品种412个(含对照品种),少于4个品种则暂停该组试验。同一组内生产试验的品种数(含对照)不多于6个。 4.5.5 供种要求 参试单位应按试验方案的要求供种,提供的试验种子不带检疫性病虫害,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要求。 4.6 试验年限 按照江苏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一般预备试验1年,区域试验2年,生产试验1年。特殊情况下,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可延长一年。 5 田间设计 5.1 小区面积 预备试验、

7、区域试验小区面积20.0 m2,小区行数4-6行;生产试验小区面积不少于150 m2,行数不少于8行。 5.2 小区排列 DB32/T 2855-2015 3 预备试验采用间比法排列,一般每隔4个品种设一对照,同一条畦上首个、末尾小区均为对照; 区域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 3次重复; 生产试验2个品种采用对比法排列, 3个品种 (含)以上采取完全随机区组排列,2次重复。 5.3 小区形状与方位 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小区长方形,长宽比以1.22.0:1.0为宜。区组内小区的排列方向应与试验田实际的肥力梯度方向垂直,小区长边应与试验田实际的肥力梯度方向平行。 5.5 保护行设置 试验地周围设置2

8、-4行保护行。保护行可以采用试验同品种延伸,也可以采用同一品种。 6 田间管理 6.1 播种前准备 播种前,选晴好天气晒种2-3天。营养钵育苗准备好苗床,苗床应安排在试验区之外,直播田块的土壤墒情、整地质量及土壤处理应达到一播全苗的要求。试验田应做到三沟配套。 6.2 播种期和播种方式 中熟棉根据当地习惯采用营养钵育苗或地膜直播的方式。 营养钵育苗, 一般 4 月上旬播种;地膜直播,一般 4 月中下旬播种。早熟棉一般 5 月 25 日6 月 10 日露地直播。 6.3 种植密度 一般中熟常规棉种植密度 18002500 株/亩,中熟杂交棉种植密度 15002500 株/亩。早熟常规棉种植密度

9、45005500 株/亩,行距不大于 90cm。 6.4 栽培管理 一组试验的播种、施肥、灌溉、治虫等田间管理工作必须在同一天内完成,其他管理措施如因故无法当日完成,则必须确保同一区组在当日完成。 6.4.1 查苗补缺 直播田出苗或育苗移栽田棉苗移栽后,及时查苗补缺,按密度要求保全苗。 6.4.2 肥料运筹 一般中熟棉全生育期施纯氮 1822kg,早熟棉 1518kg;N:P:K 配比以 1:0.3:0.8 为宜;基追肥比例中熟棉以 3:7 为宜,早熟棉以 4:6 为宜。 6.4.3 化调 根据棉花的长势长相,及时化调,一般全生育期亩用缩节胺纯品 68g,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 6.4.4 抗旱

10、防涝 根据天气和土壤水分含量,适时抗旱防涝。 6.4.5 病虫草害防治 根据田间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及时防治。 6.4.6 整枝、打顶 及时去叶枝、赘芽,7 月底、8 月初打顶。 7 调查记载 DB32/T 2855-2015 4 7.1 记载项目和标准 见附录A 7.2 调查记载 根据调查记载项目和标准(见附录A)执行,并及时记载到相关报告中(见附录B、附录C)。 8 收获和计产 8.1 收花 棉花吐絮后 57d 分小区采收,及时晾晒。 8.2 轧花 用专用小型皮辊轧花机分轧,轧花前应彻底清理轧花车间和机具,每轧完一个样品,机具应清理干净。 8.3 小区产量 按小区收获霜前子棉、霜后子棉量,计算

11、子棉产量、僵瓣率和霜前花率;从拣出僵瓣后充分混匀的子棉(霜前子棉和霜后子棉)中取1kg轧出皮棉称重,计算衣分,根据衣分换算出皮棉产量。 9 鉴定与检测 参试品种在区域试验同时进行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简称DUS测试)、枯萎病和黄萎病鉴定、抗虫性鉴定、抗虫株率测定和品质检测等,相关鉴定与检测由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指定的专业机构进行,种子或样品由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统一提供。 10 试验总结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试验点数据不纳入汇总: a) 试验田间设计未按试验方案执行; b) 由于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参试品种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严重影响试验结果; c) 3个小区(不

12、同品种)缺株率超过15%; d) 试验点皮棉产量试验误差变异系数超过15%; e) 正常年份,中熟棉对照皮棉亩产低于70kg;早熟棉对照皮棉亩产低于50kg; f) 试验数据不真实及其它严重影响试验质量和客观性、真实性。 10.2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由汇总单位统一进行统计分析及综合评价,各组试验均用小区皮棉总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10.3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包括试验点报告和试验组汇总报告: 10.1 试验异常情况处理 DB32/T 2855-2015 5 试验点报告包括棉花品种试验苗期报告、棉花品种试验年终报告(见附录B和附录C,按附录A要求填写)。 试验组汇总报告包括:当年试验执行情

13、况、气象资料、试验数据汇总分析、品种评价。 DB32/T 2855-2015 6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棉花品种试验记载项目与标准 A.1 导言 试验的记载项目与标准力求简明扼要,避免繁琐。所有记载项目均应记载,未包括在记载项目内的特殊情况,也应补充记载。 除生育期和特征特性外,其余性状应有 23 个重复的数据,并以其平均值或综合评价填入记载本内。 为便于应用计算机储存、分析试验资料,除品种特征特性外,其余记载均需要数量化。整齐度和生长势采用五级制,以1、2、3、4、5表示。生育期、农艺性状、试验密度、产量以及病指、病株率等已按数值或百分率记载的项目不予分级。 A.2 田间记载 A.2.1

14、 生育时期 A.2.1.1 播种期 实际播种的日期(以月/日表示,以下均同)。 A.2.1.2 出苗期 全区 50以上幼苗子叶平展的日期。 A.2.1.3 开花期 全区 50%以上植株开花的日期。 A.2.1.4 吐絮期 全区 50植株吐絮的日期。 A.2.1.5 生育期 从出苗期至吐絮期的天数。 A.2.2 整齐度和生长势 苗期、花期、絮期目测植株形态的一致性和植株发育的旺盛程度。整齐度与生长势的优劣均用 5(好)、4(较好)、3(一般)、2(较差)、1(差)表示。 A.2.3 农艺性状 第一果枝节位在棉花现蕾后调查;中熟棉在9月15日左右调查株高、单株果枝数、单株结铃数,早熟棉在 9 月

15、20 日左右调查,每品种调查两个重复,在取样行各调查连续 20 株。株型、铃形、叶形、果枝类型等性状均可在盛花期观察记载。 A.2.3.1 株高 子叶节至主茎顶端的高度。 A.2.3.2 第一果枝节位 棉花现蕾后从下至上第一果枝着生的节位。 DB32/T 2855-2015 7 A.2.3.3 单株果枝数 棉株主茎果枝数量。 A.2.3.4 单株结铃数 棉株个体成铃数。直径在 2cm 以上的棉铃为大铃,包括吐絮铃和烂铃;比大铃小的棉铃及当日花为小铃,3 个小铃折算为 1 个大铃。 单株结铃数(个)=吐絮铃数+烂铃数+大铃数+小铃数3 A.2.4 特征特性 A.2.4.1 株型 分为塔型、筒型、

16、丛生型三种类型。塔型:上部果枝短,果节少;中部果枝较长,果节较多;下部果枝最长,果节最多,叶枝少。筒型:上、中、下部果枝果节数和长度几乎相等,叶枝少。丛生型:主茎较矮,下部叶枝多而粗壮,常见于野生棉。 A.2.4.2 果枝类型 分为零式果枝、有限果枝、无限果枝三种类型。铃柄直接着生于主茎叶腋的为零式果枝;果枝上仅有一个果节的为有限果枝;果枝上具有多个果节的为无限果枝。 A.2.4.3 叶形 分为掌状叶、半鸡脚叶、鸡脚叶、超鸡脚叶等几种类型。 A.2.4.4 叶色及大小 在盛花期背向阳光观察和比较各品种倒 4 叶的叶色深浅和叶片大小,叶色划分为“深、较深、中等、较浅、浅 ”五级,叶片大小大致可分

17、为“大、较大、中等、较小、小”五级。 A.2.4.5 铃形 棉铃的形态通常根据铃尖、铃肩及铃基部的形状,可分为圆形、卵圆形、长卵圆形和锥形等多种铃形。 A.2.5 试验密度 A.2.5.1 设计密度 按株距和行距换算出每 666.7m2面积的株数。 设计密度=666.7 (株距 行距),株距、行距单位为 m。 A.2.5.2 实际密度 收第一次子棉时,调查每小区实际株数,换算成每亩株数。 A.2.5.3 缺株率 实际密度与设计密度的差数占设计密度的百分率。当实际密度高于设计密度时, 百分率前用“+”号表示, 反之用“-”号表示。 A.2.6 抗病性田间调查 各区域试验承担单位于枯萎病和黄萎病发

18、生高峰期在取样行各调查1次,采用5级法病情分级标准进行病情调查。病情分级标准如下: A.2.6.1 枯萎病病情分级标准 0级 棉株健康,无病叶,生长正常。 1级 棉株发病叶片占四分之一以下,表现典型症状。 2级 棉株发病叶片占四分之一以上,二分之一以下,表现病状,矮化。 3级 棉株发病叶片占二分之一以上,四分之三以下,表现病状,病株明显矮化。 DB32/T 2855-2015 8 4级 棉株发病叶片占四分之三以上,或病叶全部显症脱落,棉株枯死。 A.2.6.2 黄萎病病情分级标准 0级 棉株健康,无病叶,生长正常。 1级 棉株发病叶片占四分之一以下,变黄萎蔫。 2级 棉株发病叶片占四分之一以上

19、,二分之一以下,变黄萎蔫。 3级 棉株发病叶片占二分之一以上,四分之三以下,变黄萎蔫。 4级 棉株发病叶片占四分之三以上,或叶片全部脱落,棉株枯死。 病株率(%)=(发病总株数 调查总株数) 100%。 病指=各级病株数分别乘以相应级数之和 (调查总株数 最高级数) 100。 A.3 考种 测定铃重和子指。 A.3.1 铃重 吐絮盛期,每小区在取样行采摘中部果枝第一至第二果节吐絮正常的 50 个铃子棉,晒干称重,计算铃重。 A.3.2 子指 在测定铃重的样品中,每品种随机取 100 粒棉子称重,2 次重复,取平均值。 A.4 小区产量 A.4.1 霜前子棉和霜后子棉 10 月 31 日前所收子

20、棉(含僵瓣)为霜前子棉,11 月 1 日20 日实收子棉为霜后子棉,不摘青铃。 A.4.2 子棉产量 霜前子棉和霜后子棉重量之和为小区子棉总重量,根据小区面积换算成子棉产量。 子棉产量=小区子棉总重量 666.67 (株距 行距),株距、行距单位为米。 A.4.3 衣分 从拣出僵瓣后充分混匀的子棉中取 1kg 轧出皮棉称重,计算衣分。重复 2 次,取平均值。 A.4.5 皮棉产量 子棉产量与衣分的乘积。 A.4.6 僵瓣率 僵瓣重量占子棉总重量的百分率。 A.4.7 霜前花率 霜前子棉重量占子棉总重量的百分率。 DB32/T 2855-2015 9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棉花品种试验苗期报

21、告 ( 年) B.1 基本情况 试验组别: ,试验类型: , 承担单位: ,试验执行人: , B.2 田间设计 参试品种 个, 排列,重复 次,行长 m, 平均行距 m, 行区,小区面积 m2,株距 m,密度 株/666.7m2,全试验净面积 m2。 B.3 试验地基本情况和栽培管理 B.3.1 前茬作物: ,收获期: 月 日。 B.3.2 土壤类型: ,耕地和整地方式 : 。 B.3.3 播种方式: 。 播种期: 月 日,移苗期: 月 日,第一次间苗: 月 日,第二次间苗: 月 日,定苗期: 月 日。 B.3.4 中耕除草: 人工(月/日): 。 畜力(月/日): 机耕(月/日): B.3.

22、5 施肥: 基肥(时间、种类、数量、方法): 。 追肥(时间、种类、数量、方法): 。 B.3.6 病虫草害防治(时间、种类、用药量、方法): 。 DB32/T 2855-2015 10 B.4 苗期性状 品种编号 播种期 (月/日) 出苗期 (月/日) 补苗 % 苗期 苗期 病害 备注 生长势 整齐度 注:生长势和整齐度分别用 5(好) 、4(较好) 、3(中) 、2(较差) 、1(差)表示. B.5 苗期小结(包括气候情况) 。 DB32/T 2855-2015 11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棉花品种试验年终报告 ( 年) C.1 基本情况 试验组别: ,试验类型: , 承担单位: ,试

23、验执行人: ,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 联系电话: ,手机: 。 C.2 试验概况 C.2.1 田间设计 参试品种 个, 排列,重复 次,行长 m, 平均行距 m, 行区,小区面积 m2,株距 m,密度 株/666.7m2,全试验净面积 m2。 田间种植示意图: 注:本图标明试验田的方向、四邻、畦向、品种的排列、保护行数。DB32/T 2855-2015 12 C.2.2 试验实施情况 C.2.2.1 试验田基本情况 土壤类型: ,土壤肥力: , 前作及收获期: , 整地时间及方式: 。 C.2.2.2 试验栽培管理情况(写明日期、种类、数量、方法等) 播种方式: ,播种期 ,间苗日期

24、,移苗或定苗日期 。 基 肥: 。 追 肥: 。 全生育期总用肥量:纯氮 kg/亩,P2O5 kg/亩,K2O kg/亩。 中耕除草及培土: 。 整枝(去叶枝、赘芽、打顶) : 。 灌溉及排水: 。 病虫害防治: 。 化控: 。 收花期: 。 拔棉秸期: 。 C.2.3 试验期间的气候情况及其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品质的影响 苗期: 。 蕾期: 。 花铃期: 。 吐絮期: 。 DB32/T 2855-2015 13 C.3 试验结果 C.3.1 生育时期及生长势、整齐度记载表 品种编号 出苗期 月/日 现蕾期 月/日 开花期 月/日 吐絮期 月/日 生育期 d 生 长 势 整 齐 度 苗

25、期 花铃期 絮期 苗 期 花铃期 絮 期 注:生长势和整齐度分别用 5(好) 、4(较好) 、3(中) 、2(较差) 、1(差)表示。 C.3.2 主要农艺性状记载表 调查日期: 月 日 品种编号 设计密度 实际密度 缺株率 % 株高 cm 株果枝数 台 第一果枝节位台 吐絮铃 个 烂铃个 大铃个 小铃个 单株结铃数(个) 株/667 m2 DB32/T 2855-2015 14 C.3.3 抗病性调查表及考种性状表 品种编号 枯萎病 黄萎病 考种性状 病株率% 病指 病株率% 病指 单铃子棉重 g 衣分 % 子指 g C.3.4 分次收子棉记载表 品种编号 重复 分次收子棉量 g 50 铃重

26、 g 子棉总量 g 霜前子棉量 g 霜前花率 % 僵瓣总量 g 僵瓣率 % 小计 I II III 小计 I II III 小计 I II III 小计 I II III 小计 DB32/T 2855-2015 15 C.3.4 分次收子棉记载表(续) 品种编号 重复 分次收子棉量 g 50 铃重 g 子棉总量 g 霜前子棉量 g 霜前花率 % 僵瓣总量 g 僵瓣率 % 小计 I II III 小计 I II III 小计 I II III 小计 I II III 小计 I II III 小计 I II III 小计 I II III 小计 I II III 小计 DB32/T 2855-2015 16 C.3.5 产量分析表 品 种编号 子 棉 产 量 皮 棉 产 量 区 组 kg 子棉亩产 Kg/666.7m2 位次 皮棉亩产 kg/666.7m2 位 次 I II III 总 和 C.3.6 品种评述(包括株型、铃形、铃的大小、铃壳的情况、叶形、叶的大小、叶色、吐絮情况、子子棉色泽、茎杆茸毛有无、茎杆粗细、软硬、病虫害发生及灾害等特殊情况): 例:例:出苗较好;前中期生长势一般,后期较好;整齐度前期一般,中后期较好。植株塔形,株型松散,田间郁敝较重;茎杆粗壮、多茸毛,叶片深绿色、中等大小,苞叶较小;铃卵圆形、较大,铃壳薄,吐絮畅,絮色白。 。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