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7∕T 3424-2018 园林废弃物堆肥发酵技术规范(山东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51707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2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7∕T 3424-2018 园林废弃物堆肥发酵技术规范(山东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B37∕T 3424-2018 园林废弃物堆肥发酵技术规范(山东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DB37∕T 3424-2018 园林废弃物堆肥发酵技术规范(山东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DB37∕T 3424-2018 园林废弃物堆肥发酵技术规范(山东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DB37∕T 3424-2018 园林废弃物堆肥发酵技术规范(山东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40B60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 37/T 34242018园林废弃物堆肥发酵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mpost fermentation of garden waste2018 - 09 - 14 发布2018 - 10 - 14 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 布DB37/T 34242018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编写。本标准由山东省林业标准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青岛民超园林绿化实业有限公司、青岛国际机场生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本

2、标准主要起草人:罗杰、杨建明、董春晖、房体高、生显磊、郑广明、方磊、郭春、李树文、马开杰、郭晓雨、杨博、杨雪、王永超、葛蔚、杨松霖、易晓华、孙京新、段营营、刘泽聪。DB37/T 342420181园林废弃物堆肥发酵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园林绿化废弃物的术语和定义、堆肥前期准备、堆肥方法、腐熟度判定。本标准适用以园林绿化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好氧堆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17767.1-

3、2008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测定方法 第一部分:总氮含量GB/T 3543.4-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发芽试验LY/T 1215-1999森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LY/T 1239-1999森林土壤pH值的测定LY/T 1251-1999森林土壤水溶性盐分分析NY/T 889-2004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测定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园林废弃物garden waste园林绿化建设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枝干、落叶和草屑等植物残体。3.2园林废弃物堆肥garden waste composting在人工控制的温度、含水量、碳氮比和通风条件下,园林废弃物经过发酵,转化为

4、稳定的腐殖质的过程。3.3堆肥发酵compost fermentation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高温发酵使有机物质矿质化、 腐殖化和无害化成为腐熟产品的过程, 它是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在好气或厌氧条件下完成的;发酵时,为满足微生物对碳素、氮素的需求,用一些生物菌剂可以加速堆肥的腐熟,改善堆料的理化性质;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不但生成大量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物质,而且重新合成了新的高分子有机物腐殖质,因DB37/T 342420182此, 堆肥发酵本质是由群落结构演替非常迅速的多个微生物群体共同作用转化物质形成腐殖质的动态过程。3.4EM菌effective micro

5、bes由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发酵型丝状真菌等多种微生物培养而成的具有多功能的复合微生物菌群。3.5腐熟度maturity degree堆肥产品的稳定程度及其对植物毒性的大小。4堆肥前期准备4.1堆肥地点的选择室外堆肥地点的选择标准为背风向阳,取水方便,交通便利,远离居民区。堆制地点选择好后将其地面平整。4.2堆肥原料的准备堆肥原料包括主料和辅料,其中主料为园林废弃物,辅料可选择畜禽粪便(鸡粪、牛粪和猪粪)、氮肥、豆渣、微生物菌剂等。4.3粉碎处理堆肥前,园林废弃物应进行粉碎处理,粉碎后,至少75 %原料的粒径 3 cm 。5堆肥方法5.1碳氮比调节根据测定园林废弃物的碳氮比的大小

6、, 通过添加已知其碳氮比的畜禽粪便调节园林废弃物堆料的碳氮比至20:135:1 。5.2含水量调节在堆肥发酵过程中升温期、高温期和降温期其含水量维持在50 %60 % 。5.3微生物接种在拌料过程中添加微生物菌剂 (主要有芽孢杆菌、 酵母菌、 乳酸菌和丝状真菌等多个菌株复合而成) ,细胞干重添加量为堆体原料质量的0.2 %0.5 % 。5.4起堆将混匀的堆肥物料堆起,堆体宽度应不小于1 m ,堆体高度根据发酵的具体类型确定,室内堆肥应不低于1 m ,室外堆肥应不低于1.5 m ,体积数应不小于3 m3,必要应可配套通气设施。DB37/T 3424201835.5翻堆5.5.1根据不同堆肥时期及

7、堆体温度及时翻堆。5.5.2升温期,堆体温度首次上升至 50 ,翻堆 1 次。5.5.3高温期,堆体温度保持在 50 65 ,每 3 d6 d 翻堆 1 次,当堆体温度超过 65 时应及时进行翻堆。5.5.4降温期,堆体温度低于 50 ,每 7 d10 d 翻堆 1 次,当堆体温度下降到 30 以下,且连续 2 天温度差不超过 2 时,停止翻堆。5.6沉化腐熟若需要进一步提高堆肥产物的腐熟度,可重新堆置20 d50 d ,其间翻堆2 次4 次。5.7恶臭控制通过添加EM菌等措施,控制恶臭。恶臭排放符合GB 145541993中的二级标准。5.8渗滤液处理宜建立渗滤液收集系统,避免造成土壤环境污

8、染,渗滤液可用来堆体含水量的调节。6腐熟度判定6.1判定指标判定堆肥样品是否腐熟的指标见表1。表 1腐熟度判定指标理化性状指标堆体温度变化分为三个阶段即升温阶段、高温阶段和降温的阶段。当堆体温度降至环境温度,且连续 2 天温度差不超过 2时,堆体基本腐熟。含水量50 %60 %pH 值范围5.58.0碳氮比16 左右EC 值 8 ms/cm水溶性有机碳 1.7 %有效磷 200 mg/kg速效钾 0.17 %外观深褐色团粒状。气味无异味发芽指数大于 80 %6.2取样采用五点取样法从发酵堆中取样。宜每5天取样1次,当相关指标达到表1的判定指标时,停止取样。6.3检测方法DB37/T 34242

9、01846.3.1堆体温度从三个不同方位将温度计插入到堆体表面以下25 cm30 cm处,宜3天测定一次。6.3.2含水量按照LY/T 1215-1999给出的重量法进行测定。6.3.3酸碱度变化按照LY/T 1239-1999给出的玻璃电极法进行测定。6.3.4碳氮比总碳的测定方法见附录A;总氮的测定按照GB/T 17767.1-2008给出的方法进行测定。6.3.5EC 值按照LY/T 1251-1999给出的电导法进行测定。6.3.6水溶性有机碳测定方法详见附录B。6.3.7速效钾按照NY/T 889-2004给出的中性乙酸铵溶液浸提、火焰光度计法进行测定。6.3.8发芽指数按照GB/T

10、 3543.4-1995给出的生物毒性法进行测定。DB37/T 342420185AA附录A(规范性附录)总碳的测定方法A.1A 仪器设备A.1.1马弗炉:温度可调至600。A.1.2砂芯坩埚:3号。A.1.3电子天平:可以精确到0.0001 g。A.1.4干燥器。A.2方法步骤A.2.1取2.000 g放入已经恒重的坩埚中,将坩埚放置于马弗炉中升温至600,灰化15 min;A.2.2移坩埚到干燥器中冷却并称重;A.2.3两次称重的重量差即为挥发性固体(VS)的重量。A.3分析结果的计算堆肥样品中总碳的含量(%)按照公式(A.1)进行计算。总碳(%)= 0.47VS.(A.1)VS =(a-

11、b)/(a-c)式中:VS挥发性固体的质量;A试样加上坩埚的重量;B灰化后试样加上坩埚的重量;C坩埚的重量。DB37/T 342420186BB附录B(规范性附录)水溶性有机碳的测定方法B.1仪器设备B.1.1分光光度计。B.1.2摇床:200 r/min 。B.2试剂和药品B.2.1焦磷酸钠。B.2.2硫酸锰。B.2.3高锰酸钾。B.2.4硫酸。B.3方法步骤B.3.1试剂的配制:pH值4.3 10 mmol/L Mn焦磷酸溶液:称13.3815 g Na4P2O7溶解于蒸馏水中,然后加入1.28 mL浓H2SO4,再溶解0.3161 g KMnO4和1.3521 g MnSO4于其中,调好

12、pH值后定容至1 L。B.3.2样品的制备: 按水样品比5:1的比例,在200 r/min振荡机上振荡2 h, 于12500 r/min下离心20 min过滤后,测定滤液DOC(水溶性有机碳含量) 。B.3.3测定:在10 mL试管中,加入待测液2 mL(使有机碳含量在0 mg25 mg) ,如果不足 5 mL,则加水至5 mL,然后加2.5 mL 10 mmol/L的Mn(III)焦磷酸和2.5 mL浓H2SO4,摇匀,静置1 h后,于490nm处比色。B.3.4标准曲线配制:从100 mg/L的草酸标准0、0.1、0.5、1.0、1.5、2.0、2.5 mL 于10 mL试管中。加水至5 mL,然后加2.5 mL10 mmol/L Mn(III)焦磷酸和2.5 mL浓H2SO4。摇匀静置1 h后于490 nm处比色。B.4分析结果的计算通过比色值和标准曲线得出待测液的WSOC浓度, 乘以溶液体积得出溶液WSOC质量, 根据水和样品之比求出样品中WSOC质量最后求得样品中WSOC的浓度。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园林绿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