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功能性训练在竞技武术套路训练中的应用与探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502562 上传时间:2024-04-2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功能性训练在竞技武术套路训练中的应用与探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功能性训练在竞技武术套路训练中的应用与探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功能性训练在竞技武术套路训练中的应用与探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華武浙2023.0885学术版功能性训练在竞技武术套路训练中的应用与探讨王晨晨,安志超The Application and Discussion of Functional Training inCompetitive Wushu Routine TrainingWang Chenchen,An Zhichao?【摘要】近年来,功能性训练成功搭建了运动康复医学与竞技体育领域之间的桥梁,日益得到重视并彰显出其“功能性”。在当下竞技武术发展的关键阶段,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功能性训练的角度对竞技武术套路的训练过程进行研究,旨在深度发掘中国武术强身健体、竞技训练等方面的价值,完善

2、我国竞技武术套路的运动训练体系,为我国武术事业的发展再续新芽。【关键词】功能性训练;竞技体育;武术套路;应用探讨Abstract:In recent years,functional training,a training method originally derived from the field ofphysio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has successfully built a bridge between the field of sports rehabilitationmedicine and competitive sports,and ha

3、s been increasingly paid attention to and highlighted itsfunctionality.In the key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wushu,this paper uses literaturereview,logic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training of the study of competitive wushutraining process.It aims at deeply exploring Ch

4、inese wushu physical fitness and competitive training value,improving the sports training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Keywords:functional training:competitive sports;wushu routine;application discussion【中图分类号】G852【文献标识码】A随着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不断发展与传播,武术套路的技术水平得到迅猛提高,力争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竞技武术套路在竞技武术规则的指引在世界竞技体育道

5、路上砥砺前行。在“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更是阐述了要加强优秀传统体育项目保护和传承工作,开展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文化特质研究,加强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利用与活态传承,推动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文化强国建设和发展。因此,我们也可以了解到武术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保障意义。但就目前阶段来讲,对于我国竞技武术套路的运动生理、运动解析、动作结构和训练体系的研究并不完善,因此势必影响套路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发展,为此,笔者希望通过运用功能性训练的相关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竞技武术套路训练中的相关问题,以此来完善竞技武术套路训练体系,促进我国竞技武术与时

6、俱进的发展。1功能性训练概述1.1功能性训练定义近年来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和价值取向,对功能性训练进行了各种不同的表述。通常来讲都是结合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以及运动解部学等方面对其进行阐述。我们可以结合多方面的特点将其定义为一种为达到提高健康体适能,以及更好发挥竞技水平,从整体上提作者简介:王晨晨(1 9 9 4 一),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武术教学与训练,E一mail:;安志超(1 9 9 7-),男,山东聊城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武术运动训练,E-mail:。作者单位:1.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23;2.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江苏

7、南京,210023Author unit:1.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23,China;2.Nanjing VocationalUniversity of Industry Technology,Nanjing,Jiangsu210023,China86中華教出2023.08学术版高身体运动系统的工作机能的一种全面的、有目的的训练方法体系。功能性训练不是指某一具体动作或某一具体部位的训练,它强调的是多关节、多肌群的协调、平衡、稳定的发展1 2 11.2功能性训练的主要内容1.2.1功能动作训练功能动作训练是指在基于人体本身基础动

8、作模式的诊断、测试与纠正的前提下,采用一套专门设计的动作练习策略,以降低运动损伤的机率,同时达到提高运动水平以及动作效率的目的。主要包括:动作准备、支柱准备、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力量与爆发力训练、动作技能训练、能量系统发展与恢复再生等。1.2.2物理治疗技术物理治疗技术来源于运动康复医学领域,是运动康复治疗的基础,主要是指通过一些物理的手段比如光、电、热等一系列的手段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常见的物理疗法有针灸、拔罐、牵引技术、肌肉牵伸技术、改善肌力与肌耐力技术等。这些技术与现代竞技体育运动训练的发展密切相关,不仅能够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同时还具有预防运动损伤,促进能量恢复,延长运动寿命等功效。

9、因此作为功能性训练的基本内容之一,其在竞技体育领域发挥的作用足以显现出功能性训练与竞技体育之间的密切联系,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也就自然而然与其相挂钩联系了。1.2.3功能性运动测试功能性运动测试又称功能性运动筛查。最初其研究的目的是为涉及预防运动损伤与功能表现性的人体运动模式统计分析收集客观数据。1 9 9 5年,Graycook和LeeBurton依据其以往运动及相应的临床治疗(功能性康复)经验,适时地提出了功能性运动测试,即以解剖学与生理学为理论导向,采用动作特征量化的测试方法反映人体动作的稳定性与灵活性 I。其目的在于通过筛查测试来查找被测者的薄弱环节,进而对其设计针对性的训练,以此来提高

10、被测者的运动表现能力。1.3功能性训练的工作机制功能性训练是在脊柱稳定性的基础上被提出的,而被动亚系、主动亚系和神经控制亚系“三亚系模型理论”是其主要作用机制。被动亚系又被称为内源性稳定系统,主要指的是关节与韧带,由椎间盘脊柱韧和锥体三部分构成。主动亚系又被称为外源性稳定系统,主要靠神经系统对其进行控制,利用核心肌肉群的相互协调来促使脊柱具有强大的稳定性。神经亚控制系主要是指神经一肌肉运动控制系统,依据上面两者的信息反馈,来对稳定性加以判断,控制主动亚系,促使脊柱稳定。脊柱主要是靠这三个亚系相互协调实现稳定性的,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3 1.4功能性训练的特点简单来讲,功能性训练要求身体与

11、心理共同运作,形成高效的运动模式,以此来明确训练目标。在功能性训练中,肌肉组织在多种训练组合的刺激下得到锻炼。需注意的是相对于负荷的量和强度来讲,功能性训练在训练中更加注重负荷的强度,也就是训练中的实际训练质量效果,要求在保证动作规范正确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增加练习次数。相对于只注重平衡性、身体灵活性和动作组合训练来讲,功能性训练可以帮助练习者更加精确全面地提高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从而促进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1.5功能性训练的优势相对于传统的武术套路训练过程,通常在进行功能性训练时所需要的训练空间更小、器材更少、时间更短,运动员只需要在几十平米的空间内就可完成一系列较为系统的身体练习,并且练习者

12、所使用的器材大都具有多功能性的特点,如使用瑞士球不仅可以徒手进行身体核心力量稳定性的练习,还可结合战术绳等器材进行上下肢灵活性训练等。因此可以在动用较少器材的前提下完成高效率高质量的训练,训练时间也自然因高效率低损耗的训练过程而大大缩短。此外,进行功能性训练的另一优势是“增力而不增肌”,可以较为稳定地提高运动员的相对力量。武术套路运动员由于其自身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特点,对于体重的要求较高,体重过重不仅会影响运动员的动作速度,同时还会影响完成难度动作的质量,从而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4。而采用功能性训练则恰好符合了套路运动员身体素质发展的需要,在保持体重较为稳定的状况下,最大程度地发展了运动员的灵敏

13、性、肌肉协调发力的能力以及运动中的变向反应能力等,有效提高了神经系统对于肌肉的支配控制能力,进而提高了套路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为日后参加重大比赛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打下了坚实基础。2功能性训练与竞技武术套路训练结合的方法2.1设计训练计划考虑因素当一名武术套路教练员了解一个非常广泛且容易被误解的概念时,此刻教练员需建立一种路径,通过提供框架和定义来描述这个概念的主题以及相关计划的发展。在较为普遍的术语中,功能性训练是一种结果导向式的训练,且同时含有多种训练的模式,有目的地提升特定运动能力。“成果定义计划”是功能性训练中的共同特征。因此,究其本源,竞技武术套路教练员必须首先定义好想获得的训练成果后再

14、通过训练计划去实现结果。这就要求教练员必须要有能力去整合各种运动科学知识,如运动生理学、运动解部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行为学等等。但为了容易区分实施,关键在于开始定义想要的训练成果,随后再分析支持该成果的运动模式以及训练的肌肉群。然而具体的动作训练实质上并非“功能性”的,但是由于要实现训练成果而被设计出来的训练计划就被称作是“功能性的训练计划。直到现在,如何在竞技武术套路中进行功能性训练仍然没有被普遍认可的方法。因此,教练员们需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个人经验以及套路运动员的训练反馈去决定使用具体的训练方法来实现最终想要的训练成果。2.2遵循人体运动能力的科学发展模式武术套路在运动训练学中属于技能主导类

15、表演难美性项群,套路演练过程中包含有大量的竞技武术套路所特有中華武2023.0887学术版的动作难度和运动形式,是典型的专项运动。而专项运动只有在人体体能充沛的状态下才能去探讨其美观性与技巧性等 5 。发展武术套路运动员的体能需要遵循科学的发展模式,而功能性训练就是在把握人体关节功能正常运转和核心力量控制的条件下,遵循人体运动能力发展的科学模式作为原则进行设计训练的。3功能性训练与竞技武术套路训练结合的应用竞技武术套路训练主要是以头、肩、臂、腰、腿以及相应的手型、步型和平衡、跳跃动作相联系,其身体的运动模式遵循着平面三维立体空间的全面发展规律,而这正符合功能性训练中重点强调的“尽可能少做或者不

16、做单一平面内的动作”的训练法则。具体针对如何运用功能性训练法则与武术套路训练相结合这一问题,我们用竞技武术套路比赛中长拳项目中的规定动作“上步腿推掌接弓步劈拳”的动作训练进行举例分析。此动作预备姿势为:身体立正,两腿并立,两手臂伸直自然放于体侧。动作说明:左脚向左前上半步,左腿支撑,右脚脚尖勾起提膝向腰部体前方猛瞪腿,同时上肢左臂抬起由胸部快速横推掌,指尖向右,右臂握拳迅速向头顶上方冲拳;重心前移,右脚出后落地变弓步,同时右手劈拳与肩同高,手臂伸直,左手收回放于右手上臂下方做托掌动作,两眼平视前方。要求和要点:挺胸、立腰、上步腿时两腿伸直,腿要快速有力,上肢两臂伸直并与腿动作同时进行,右脚落地

17、变弓步,后腿直,不可翻脚后跟,劈拳要快速有力,与肩同高。依据传统的练习步骤:一般是先练习下肢提膝腿然后配合落地变马步,再练习上肢推掌和冲拳,然后再配合提膝腿练习劈拳托掌进行完整练习。这种传统的方法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分析,主要采用压腿和腿来达到正腿的技法要求,拉伸大腿后侧胭绳肌群,再与上肢动作连接起来练习变右弓步的稳定性。但若仔细分析此组合动作,这里有单腿和双腿支撑技术,有支腿摆动技术,有两臂前举和上举的动作技术,用功能性训练的视角来观察需要发展的身体稳定性的技术,按照武术套路竞赛的动作标准,则必须要发展身体核心柱和涉及肩袖肌群功能的稳定性,只有保证这两者的稳定性后才能去发展关节的灵活性,这样的

18、练习顺序既符合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也符合了功能性训练中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在运动员水平逐渐提高的同时,功能性训练的功能筛查作用就能表现出来。通过对练习者进行9个动作模式的筛查,发现练习者身体动作模式相关肌群的薄弱环节,一般是由于负责稳定肌群过于薄弱所造成,应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改善薄弱环节,降低运动损伤风险,提高运动表现力。功能性训练角度下对于运动的分析角度更加全面化、多样化,多学科的交叉带来的是运动表现能力整体的提升 6 。4功能性训练在竞技武术套路训练应用的价值功能性训练源于理疗和康复领域,在被移植到了竞技体育之后,日益得到重视并彰显其“功能性”,它成功搭建了运动训练学与运动康复医学之间的阶梯

19、,运动训练学是现代武术训练的重要支撑,而竞技武术套路作为现代竞技武术发展的领头羊,更加需要科学合理的训练指导。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运用多元化的眼光以及多学科、多维度的角度去融合、去推进中国武术与时俱进的发展,由点到面,由个性到共性,科学运用功能性训练为竞技武术套路训练系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工具,这既符合竞技能力功能性结构的要求,也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延长运动寿命,让现代竞技武术套路训练达到新的世界发展水平。5小结本文重点介绍了功能性训练的定义、特点、工作机制及其包含的主要内容,探究出功能性训练与竞技武术套路训练结合的方法,并结合举例分析来说明其在竞技武术套路训练中的实际

20、应用,最后对其应用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主要目的在于将功能性训练这种前沿的训练学理论运用到竞技武术套路的训练中去,更新武术套路训练的思路;同时将功能性训练中的不稳定训练以及竞技运动的功能性结构、功能性筛查运用到竞技武术套路训练中,更加凸显循序渐进的原则,完善现代竞技武术的训练理论,推动竞技武术走向更加科学规范化的训练道路。参考文献1杨桦,仇军,陈琦,孙晋海,等.新时代我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一一基于国家“十四五”体育学发展规划调研分析 J.体育科学,2 0 2 0,4 0,(8):3-2 6.2简文博,汤琴,周忍.功能性训练在武术基本功训练中的结合与应用探讨 J.武术研究,2 0

21、1 7,2,(6):4 7-4 9+5 8.3王婷,魏胜.浅谈功能性训练在武术套路训练中的应用 J.广东蚕业,2 0 1 8,5 2,(4):1 4 94夏学豪.功能性训练在篮球体能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青少年体育,2 0 1 9,(7):7 5 7 6.5董德龙,王卫星,梁建平.振动、核心及功能性力量训练的认识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 0 1 0,3 3,(5):1 0 5-1 0 9.6张海明,王芙蓉.功能性军事体能训练与心理训练结合运用探索一一以新兵体能训练为例 J.国防科技,2 0 1 8,3 9,(6):1 2 2-1 2 7.7刘凯.功能性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的比较 .科技信息,2 0 1 2,(2 2):2 6 3.8韩春远,赵晓雯,王卫星,宋绍兴.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本质 .体育学刊,2 0 1 3,2 0,(5):1 1 2-1 1 6.9李赞,赵慧敏,常宇伟.功能性体能训练的内涵旨向、结构功能及本质属性厘清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 0 1 9,34,(3):227-2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