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恭王府馆藏绿釉竹节形瓷灯修复案例评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98555 上传时间:2024-04-29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恭王府馆藏绿釉竹节形瓷灯修复案例评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恭王府馆藏绿釉竹节形瓷灯修复案例评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 Chinese national Expo中国民族博览 Chinese national Expo2004 年,恭王府博物馆在进行考古发掘时,在院内出土了一件绿釉竹节型瓷灯残件。通过现场对残器进行初步分析,其破损主要为 3 处,大多集中在下承盘和底足部分,修复难得较大。鉴于当年恭王府博物馆在文物修复技术领域较为薄弱,所以未对文物本体进行干预。2019 年恭王府博物馆启动了一项“馆藏出土文物研究修复保护”的项目。其目的是在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同时,拓宽我馆在文物修复领域的研究方向,为日后更好地开展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储备相关人才。经过拣选,确定了这件绿恭王府馆藏绿釉竹节形瓷灯修复案例评述文/孟庆重

2、银安殿东侧基址用。就显示城市文脉来看,非常典型的元素就是艺术雕像,其既可以说是物化的表现形式,又极具精神文化方面的内涵。红色文化润心田,革命精神代代传,城市文化和雕塑艺术的跨学科的合作与学习,使得雕塑艺术整个群体性装饰服务为主的地位有所改变。运用更多的现代雕塑元素,也就是将其置身于历史情境中,根据实际情况去展示相关内容,积极营造合适的环境氛围,采用物理法、心理营造法等展示手法让观者观赏不同时期的艺术雕像,都能够从中感受到该时期的社会意识形态、民族文化、传统习俗等内容。红色文化作为一个时代的历史印记,是时代英雄在进行革命的过程中传承下来的红色精神,是我们非常宝贵的财富,更是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构成

3、,并使其得到永久发展。(四)红色的教育就红色历史遗存来说,我们可以从中掌握革命的原始数据信息,这有利于用来研究红色革命文化的内容和背景,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历史事件的基本信息,比如事件产生的背景条件、事件的具体内容、事件的意义等。此外,还能够从中看出战争的原因、过程与结果,涉及到的人物,以及战争过程中所使用的革命策略。通常观赏红色人物的居住地,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具备的革命精神,感受其在当时那个时代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这有利于我们深刻认知这段红色历史,深入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已经知道红色历史遗存能够体现各种红色文化,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功能,通过新媒介更好地展现自身的

4、精神力量,使红色文化与时代文化相融合,符合大众心理诉求,激荡人民家国情怀。一座座纪念性雕塑,犹如精神的火炬,不仅照见历史,更照亮未来,以崇高之美滋养人们的心灵。“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革命雕像是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两种文化碰撞得到的产物,有利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五、结语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推动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探索革命记忆,人们通常会选择在杨匏安旧居进行入党宣誓,誓言中的内容正是杨匏安所坚守的,也是共产党人要信奉的行事原则。人们将其雕像放置于旧居,不仅实现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更促使人们对民族文化充满自信。红色精神激励着

5、每一个中国人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国家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切实为人民服务。我们有理由相信南粤人民的明天会更好!作者简介:谢韵明,1981 年生,女,文物博物馆馆员、广州美术学院艺术硕士。Chinese national Expo 5Cultural Perspective 文化视野是以动物油脂或蜡作成的助燃材料,另一类是以榨取植物油料作成的助燃材料。通过两类助燃材料的发展,近而对我国古代灯具造型的演进产生深远的影响。第三节:“文物保护修复实施”1清洗与粘接首先油灯的通过物理和化学两种方式进行清理。之后进行粘接,粘接剂选用环氧型树脂“AAA”透明胶。该胶具有黏合度高、耐老化性强、无色透明、

6、凝结速度合适等特点。极易适合在瓷器上进行修复作业。2补配与打磨补配前需通过比例试验的方法调配出适当的填粉和混合粉备用。通过实验确定 1 份环氧树脂胶中填 3 份混合填粉为最佳效果。材料确定后,便可以对油灯缺损部位进行补配。补配完的效果以油灯可以整体平稳站立为目的。出于预防性保护的角度考虑,打磨方法及使用的材料是打磨环节的重要部分。由于油灯属低温釉瓷,釉面易脱落,因此,在打磨环节中选用自制钢刮刀,可将伤釉问题降到最低。打磨时随时观察补缺部位的周围情况,控制打磨面积,配合美纹纸做遮挡,以避免破坏相邻完好处的釉光。3复色与上光复色的前提是在补配面和器物本体面衔接处完全顺畅和平滑的基础上才能实施,在具

7、备了这个条件的前提下,还要对器物色彩有足够的了解与认识。同时上色过程中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下笔时先轻后匀,多次,多层涂刷,以达到与油灯本体釉色相一致的效果。第四节:结语中国古代灯具作为用来驱逐黑暗,延长坐息时间的实用器具,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对灯具形制的演变、照明燃料多样化的变革及燃烧效率的提高等方面的梳理。基本理清了中国古代灯具的发展脉络。近而对我馆修复的这件绿釉竹节型油灯提供了历史依据。尽管此次修复的文物破损及缺失面积不大,但所涉及到的清洗、粘接、补配、复色上光等步骤几乎涵盖了瓷器修复工艺的全过程。随着恭王府馆藏文物保护修复业务的持续开展,对于该瓷灯更深层

8、的研究和保护还将继续进行。(作者为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馆员)釉竹节型瓷灯残件作为此次复原的研究对象。在对这件绿釉竹节形瓷灯残件进行修复保护之前,对该文物文化价值作细致了解,有助于在修复过程中,从整体风格的复现上掌握到位。现笔者就将研究和修复成果汇报如下:第一节:“灯具的历史源流考”,本节简述了最早用于照明的器具是古代先民使用的“陶豆”演变而来的。随着人类对于火的控制,夜间照明器成为了人们的生活必须品,为此专属夜间照明的“灯具”便应运而生了,但此时由于材质的单一,仍以陶质为主,常以“镫”字进行表述。随着时代的发展,灯具的运用变得更为广泛,材质也由初期的陶制衍生出了诸如瓷、竹、木、玉、石、铁等多元化材质,同时字面上也由早期的金属旁的“镫”改为了火字旁的“灯”,通过对豆灯历史的梳理,不得不钦佩我们的祖先,在创造光明的同时,为灯具的命名所激发出的思维性与创造性。第二节:“照明燃料与灯具形制的演变”本节主要探讨中国古代灯具的造型问题。通过研究发现灯在点燃时所用的助燃材料与灯具造型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灯具的燃料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绿釉竹节型瓷灯残件补配复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