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L∕T 5620-2021 火力发电厂汽水系统设计规程[电力].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49713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PDF 页数:101 大小:2.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L∕T 5620-2021 火力发电厂汽水系统设计规程[电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DL∕T 5620-2021 火力发电厂汽水系统设计规程[电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DL∕T 5620-2021 火力发电厂汽水系统设计规程[电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DL∕T 5620-2021 火力发电厂汽水系统设计规程[电力].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DL∕T 5620-2021 火力发电厂汽水系统设计规程[电力].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27.100 P60 备案号:J2977 - 2021 中华人民共和网电力行业标准P DL / T 5620-2021 火力发电厂汽水系统设计规程Code for design of steamlwater system in fossil-fired power plant 2021-11-16发布2022-05-16实施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汽水系统设计规程(:ode for design of steaIU/Water system in fossil-fired IXlWer plant DL厅5620-2021主编部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批准部门:国

2、家能源局施行日期:202 2年5月16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22 t -Em 国家能源局公告2021年第5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能源标准化管理办法).国家能源局批准地热井井身结构设计方法等326项能源行业标准(附件1)、(Code for Seismic I)esg n of H ydraulic Struclures of Hydropower Proj ect)等19项能源行业标准外文版(附件2)、水电工程水工建筑物抗震设汁规范等3项能源行业标准修改通知单(附件3) .现予以发布。附件1.行业标准目录(节选)2.行业标准外文版目录(略)3.行业标准修改通知单(略)附件1: 行业标准

3、目录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采标号 a 火力发电厂汽DL,/ T 209 水系统设计规5620-2021 程. . 国家能源局2021年11月16日出版机构批准日期实施日期中国计划出版社2021-11-16 2022-05-16 前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5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5J283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火力发电厂汽水系统设计方面的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o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主蒸汽及再热蒸汽系统,汽轮机旁路系统,给水系统,汽轮机抽汽

4、系统,凝结水系统,加热器疏放水及排气系统,辅助蒸汽系统,凝汽器相关管道及抽真空系统,汽机房内循环水系统,辅机冷却水系统,供热汽水系统,主厂房疏放水系统,主机本体辅助汽水系统等。本标准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提出,由能源行业发电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汁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安德路65号,邮编:100120 邮箱:bz_zhongxineppei. com)。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

5、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于凤新秦鹏罗建松陶永成 1 邓成刚赵立冬李作AL陈宝徐敬华卢国华沈勤峰张苗苗唐鹏胡琅张晓玲谭灿集张薇王岩伍清宏方联裴育峰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陈赢展杨晓杰王坚田锦付焕兴钟文英黄涛卢婉珍姬锋军邵亮阎占良党小剑杨青山严志勇任延财胡绪登郑强 2 目次1总则(1 ) 2 术语和符号2. 1 术语(2 ) 3 4 D 6 7 2.2 符号(3 ) 基本规定主蒸汽及再热蒸汽系统4. 1 系统拟定4.2设计参数4.3 设备及材料选择. 4.4 布置要求4.5 控制联锁汽轮机旁路系统5. 1

6、系统拟定5. 2设计参数5. 3 设备及材料选择. 5. 4 布置要求5. 5 控制联锁给水系统6. 1 6.2 系统拟定设计参数设备及材料选择. 6.4 布置要求6. 5 控制联锁汽轮机抽汽系统( 5 ) ( 7 ) ( 7 ) ( 10) ( 10) ( 10) ( 11 ) ( 12) ( 12) ( 13 ) ( 14) ( 16 ) ( 17 ) ( 19 ) ( 19) ( 20) ( 21 ) ( 22) ( 23) ( 24) 1 8 9 10 7. 1 系统拟定o 7. 2设计参数 7.3设备及材料选择口们7. 4 布置要求7. 5 控制联锁凝结水系统8. 1 系统拟定8.2

7、设计参数( 26 ) ( 27 ) ( 29 ) ( 29 ) ( 30) 8. 3 设备及材料选择(30) 8.4 布置要求8.5 控制联锁加热器疏放水及排气系统9. 1 9. 2 系统拟定设计参数( 31 ) ( 32) ( 33) ( 33 ) ( 34) 9.3设备及材料选择9. 4 布置要求9. 5 控制联锁辅助蒸汽系统10.1 10.2 10.3 系统拟定设计参数设备及材料选择( 35 ) ( 36 ) ( 37) ( 37 ) ( 38 ) ( 38) 10.4 布置要求10.5 控制联锁什8)11 凝汽器相关管道及抽真空系统付的11.1 11.2 11.3 系统拟定设计参数设备

8、及材料选择( 40) (40 ) (40 ) 11.4 布置要求u11. 5 控制联锁(41) 2 汽机房内循环水系统(43) 12.1 系统拟定12.2 设计参数(43) 12.3 设备及材料选择(44 ) 布置要求. 控制联锁12 A凡F气u。f-内,-Tii qJ 咱EA13.1 13.2 13.3 A叫嘻FU安dvgJV144 Aq 咽,i辅机冷却水系统. 系统拟定设计参数设备及材料选择布置要求控制联锁供热汽水系统14.1 系统拟定-14.2设计参数14.3 设备及材料选择14.4 布置要求14.5 控制联锁15 主厂房疏放水系统(44 ) ( 45 ) (46 ) (46 ) (48

9、 ) (48 ) ( 50) ( 51 ) ( 53 ) ( 53) ( 55 ) ( 56 ) ( 56 ) ( 56 ) ( 57 ) 15.1 系统拟定门15.2设计参数(58) 15.3 设备及材料选择( 58) 15.4 布置要求刊们15.5 控制联锁G们16 主机本体辅助汽水系统刊的16.1 一般规定(60) 16.2 汽轮机轴封蒸汽系统(60) 16.3 汽轮机本体疏水系统16.4 锅炉本体排污和疏放水系统(61 ) 3 本标准用词说明(64) 引用标准名录(65 ) 附:条文说明( 67 ) 4 Contents 2 Cieneral prOVlS10nS rernlS and

10、 synlbols 2.1 Terms 2.2号mbols3 4 Basic requirements Main steam and reheat steam system 4. 1号stemdesign 4. 2 Desig n condi tions 飞,/、/飞、/飞/飞,/飞/、,/飞,/1223577m rt飞f、r、ft飞r、ft飞fe、ft、4. 3 Equi防nentand material selection( 10) 4.4 R啤lirementsfor layout ( 10) 4. 5 Control and interlock ( 11 ) 5 Turbine byp

11、ass system0幻5. 1号stemdesign幻5. 2 Desig n condi tions ( 13 ) 5. 3 Equi阳lentand material selection u 5.4 R啕1rementsfor layout ( 16 ) 5. 5 Control and interlock . . (17) 6 Feedwater system ( 19 ) 6. 1与rstem design( 19) 6. 2 Desig n condi tions ( 20) 6. 3 Equi防nentand material selection( 21 ) 6.4 R哗1rem

12、entsfor layout ( 22) 6. 5 Control and interlock ( 23) 7 Extraction s tearn system of turbine ( 24) 5 8 7. 1 7. 2 7.3 System des运nDesig n condi tions Equipment and material selection 7.4 R叩irementsfor lay out . . 7. 5 Control and interlock (ondensa te s ys t em . . 8. 1 sy stem design ( 24) ( 25 ) (

13、26 ) ( 26 ) ( 27 ) ( 29 ) ( 29 ) 8. 2 Desig n condi tions ( 30) 8. 3 Equi萨nentand material selection( 30) 8.4 R叩irementsfor layout ( 31 ) 8. 5 Control and interlock ( 32) 9 l)rain and vent s ystem of heaters ( 33) 9.1 System d臼笔n ( 33 ) 9. 2 Desig n condi tions( 34) 9. 3 Equi防nentand material select

14、ion( 35 ) 9.4 R叩irementsfor lay out ( 35 ) 9. 5 Control and interlock ( 36 ) 10 Auxiliary steam ystem( 37) 10. 1 System design ( 37 ) 10. 2 Design conditions ( 38 ) 10. 3 Eq uipment and material selection( 38) 10. 4 REQ uirements for layout ( 38) 10. 5 Control and interlock ( 38) 11 C,ondenser air e

15、vacuation system and related piping( 40) 11. 1 System design (40 ) 11. 2 Desi gn condi tions (40 ) 11. 3 Equipment and material selection (40 ) 11. 4. R饲uirementsfor layout (41 ) 6 11. 5 Control and interlock (41 ) 12 (-:.ooling water system within turbine hall (43 ) 12.1 System design (43 ) 12. 2 D

16、esign conditions (43 ) 12.3 Equipment and material selection(44 ) 12.4 R61 uirements for layout ( 44 ) 12. 5 Control and interlock (45 ) 13 Auxiliary cooling water system(46 ) 13. 1 System desig n (46 ) 13. 2 Design conditions (48 ) 13. 3 Equipment and material selection(48 ) 13.4 R吨uirementsfor lay

17、out ( 50) 13. 5 Control and interlock ( 51 ) 14 Steam and water sy stem for district heating( 53) 14. 1 System design ( 53 ) 14. 2 Design conditions ( 55 ) 14.3 Equipment and material selection( 56 ) 14.4 R甸回rementsfor layout ( 56 ) 14. 5 Control and interlock ( 56 ) 15 Orain and drainage s y stem w

18、i thin ITlain p ower block ( 57 ) 15. 1 System design ( 57) 15. 2 Design conditions( 58) 15.3 15.4 马uipmentand material selection R吨uirementsfor layout ( 58) ( 58 ) 15. 5 Control and interlock ( 59) 16 Auxiliary steam and water system subjected to main equiprnents 16. 1 General requirements( 60 ) 7

19、16.2 Turbine gland steam system ( 60) 16.3 Turbine drain s)Stem( 61 ) 16. 4 Boiler blowdown and drain笔esystem Ex 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8 ( 61 ) ( 64) ( 65 ) ( 67) 1总则1. O. 1 为在火力发电厂汽水系统设计中,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环保节能,制定本标准

20、。1. O. 2 本标准适用于火力发电厂汽水系统设计,主要技术内容涵盖各容量等级常规燃煤发电机组、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太阳能热发电机组、生物质发电机组等。1. 0.3 火力发电厂汽水系统设计应遵循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的原则,宜采用成熟可靠的设备和经实践验证的先进技术。1. O. 4 火力发电厂汽水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 术语和符号2. 1术语2. 1. 1 坡度slope 表示水平管道陡缓的程度,为坡面的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的比值。2. 1. 2 旁路容量Cz电lpa创町川CI才ityof b均哝ypas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也BM(-:R扣)工况参数

21、下旁路阀全开流量与其入口主管道内总流量之比。2.1.3 简易启动旁路sm ple t urhine bypass for unit s tart-up 仅用于机组启动时平衡锅炉产汽和汽轮机进汽流量的汽轮机旁路系统。2.1. 4 一级旁路系统single-sta ge turbine hypass system 只通过一级高压旁路装置将主蒸汽减温、减压后排放至凝汽器或排汽装置的汽轮机旁路系统。2. 1. 5 多级串联旁路系统multiple-stage turbine bypass system 通过多级旁路装置将高参数蒸汽逐级减温、减压后排放至低参数蒸汽系统,最终排放至凝汽器或排汽装置的汽轮机

22、旁路系统。2.1.6 孤岛运行island 0阶ration在没有外部供电的情况下,汽轮发电机组通过自身发电供给厂用电维持全厂运行的模式。2. 1. 7 三用阀高压旁路HP bypass with controlled safety pressure-relief system( C:SPRS) 指100%BMC:R容量高压旁路具有减温、减压和安全功能,并能满足机组启动和甩负荷工况功能,同时具有锅炉过热器出口安 2 全阀和动力释放阀(PC.V)的功能。2. J. 8 调速给水泵额定出力rated cap acity of speed adj usta-ble boiler feed p unl

23、p 调速给水泵在机组BMC:.R工况下含选型裕量的出力,包括再热器减温水出力o2. J. 9 调速给水泵额定转速ra ted speed of s red ad归stableboiler feed pump 调速给水泵在额定出力工况下的转速。2. J. 10 无压放水non-pressure drainage 汽水系统管道及设备的低温放水,通过排水漏斗接入放水母管,自流排至收集设施。2. J. 11 有压放水pressure drainage 汽水系统管道及设备的高温放水,经闭式压力放水管道排至扩容器。2. J. 12 直流供水系统once-tho电hcooling water s ysten

24、l 主机冷却水直接取自水源并开式排放的循环冷却水供水系统。2. J. 13 二次循环供水系统secondary circulation coolirg water system 主机冷却水经冷却塔冷却后循环利用的冷却水供水系统。2. 1. 14 超高压缸ultra-high pressure casing 二次再热式汽轮机接收主蒸汽做功的汽缸。2. J. IS 高压缸hi gh p ress ure casi rg 一次再热或非再热式汽轮机接收主蒸汽做功的汽缸,或二次再热式汽轮机接收高温一次再热蒸汽做功的汽缸。2.2符号PlJ一一公称压力;(主一-额定参数下旁路阀全开时的蒸汽流量; 3 尺一一

25、额定参数下旁路阀全开时的蒸汽压力;Ve一一额定参数下旁路阀全开时的蒸汽比在主一一-变工况下旁路阀全开时的蒸汽流量;Pc变工况下旁路阀全开时的蒸汽压力;Vc -变工况下旁路阀全开时的蒸汽比容。 4 3基本规定3. O. 1 汽水管道内介质流速宜控制在表3.o. 1推荐的流速范围内。表3.0.1推荐的管道介质流速介质类别管道名称推荐流速(m./s)主蒸汽主蒸汽管道40-60 高温再热蒸汽45-65 中间再热蒸汽低温再热蒸汽30-45 抽汽或辅助蒸汽管道:过热蒸汽35-60 饱和蒸汽30-50 其他蒸汽湿蒸汽20-35 至高、低压旁路阀和减压减温器的蒸汽管道60-90 高压给水管道2,.,6 给水中

26、压给水管道2.0-3.5 低压给水管道0.5-3.0 凝结水泵入口管道0.5-1. 0 凝结水凝结水泵出口管道2. 0-3. 5 加热器疏水管道:疏水泵人口O. 5-1. 0 加热器疏水疏水泵出口1. 5-3. 0 调节阀人口1. 0-2.0 调节阀出口20100 5 续表3.0.1介质类别管道名称推荐流速(m,/s) 生水、化学水、离心泵人口管道o. 5-1. 5 工业水、离心泵出口管道及其他压力水管道1. 5-3.0 无压水管道自流、溢流等无压排水管道JI1 10085的规定选取。 40 11. 3. 4 凡直接和凝汽器或扩容器等真空设备相连的阀门应采用真空关断阀。11. 3. 5 扩容器

27、疏水集管内横截面积应大于所有可能同时进入集管的疏水接管通流面积之和的10倍。11. 3. 6 管道系统疏水和汽轮机本体疏水应分别接入不同的疏水集管,也可单独设置疏水扩容器。11. 3. 7 扩容器集管壁厚选择时应考虑汽水两相流体对管壁的冲刷,并留有一定的磨损裕度。11. 4布置要求11. 4. 1 温冷机组本体疏水扩容器宜靠近凝汽器壳体,背包式的疏水扩容器应布置在凝汽器两侧。11. 4. 2 高压扩容器宜布置在汽轮机侧,低压扩容器布置在发电机侧,以方便不同参数的疏水接入相应的扩容器或集管。所有连接到凝汽器的疏水管和集管,均应布置在热井的最高水位之上。11. 4. 3 接到同一集管上的疏水支管应

28、按压力从高到低、相对扩容器由远及近布置,不同压力的集管应按压力从高到低、相对扩容器自下向上排列。11. 4. 4 真空泵宜布置在汽轮机基座侧靠近凝汽器的零米区域。11. 4. 5 抽真空管道布置应简捷以降低管道压降o11. 4. 6 水室真空泵人口管道应具有足够的倒U形高度,以防止循环水被吸入水室真空泵,且空气引出口至倒U形顶点之间的管道不应出现积水点o11. 5控制联锁11. 5. 1 扩容器喷水减温应根据扩容器内介质温度控制喷水阀开关。11. 5. 2 真空泵可采用手动启停或联锁启停方式。真空泵联锁启动条件为: 41 1 备用投入,运行真空泵跳闸,联锁启动;2 备用投入,凝汽器真空度低,联

29、锁启动。11. S. 3 真空泵入口气动阀可采用手动开关或联锁开关方式。1 气动阀联锁打开条件:真空泵运行,且汽侧真空泵组人口阀前真空度高;2 气动阀联锁关闭条件:1)汽侧真空泵停运;2)分离器液位低,延时关闭。11. S. 4 凝汽器真空破坏电动阀应采用手动开关操作方式。11. S. S 凝汽器水室真空泵可采用手动开关操作方式。 42 12 汽机房内循环水系统12. 1系统拟定12. 1. 1 汽机房内循环水系统的设汁范围应包括下列内容:1 从厂区循环水供水接口至厂区循环水排水接口之间的循环水管道;2 从凝汽器循环水出水管道上的收球网至凝汽器循环水进水管道上的投球管.至少包括收球网、胶球泵、

30、装球室、分汇器等设备和相关的胶球清洗管道;3 循环水系统放水、抽气或放气管道。12. 1. 2 汽机房内循环水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于直流供水系统,在凝汽器出水侧顶部应设置抽气管道;对于二次循环供水系统,在凝汽器出水侧顶部应设置放气管道;2 湿冷机组凝汽器循环水进水侧可设置二次滤网,除去可能堵塞凝汽器管板及管子的杂物;3 凝汽器循环水侧应根据循环水系统的瞬态计算要求设置真空破坏装置。12. 1. 3 胶球清洗装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每根循环水管道宜设置一套胶球清洗装置;2 湿冷机组凝汽器宜装设胶球清洗装置;在证明凝汽器管束不易结垢、不易沉积的前提下,也可不装设胶球清洗装置;3 间

31、接空冷机组的表面式凝汽器不应设置胶球清洗装置。12.2设计参数12. 2. 1 汽机房内循环水系统的设汁压力应取用循环水供水系统 43 的设计压力。12. 2. 2 汽机房内循环水系统的设计温度应不低于凝汽器出口循环水的最高温度。12. 2. 3 胶球泵前管道的设计压力宜与凝汽器循环水出水管道的设计压力相同,胶球泵后管道的设计压力应取下列二者中的大值:1 凝汽器循环水管道的设计压力;2 胶球泵的关闭扬程与泵人口侧压力之和。12. 2. 4 胶球清洗系统的设计温度宜与凝汽器循环水系统的设计温度相同。12.3 设备及材料选择12. 3. 1 二次滤网应根据单根循环水管道通过的最大循环水量进行选型,

32、在设汁循环水流量下,清洁运行水阻不宜大于他Pao12. 3. 2 胶球清洗系统设备应根据循环水设计参数由设备制造商选型并成套供货。在设计循环水量下胶球清洗装置在30nln内总收球率不应小于97%收球网的水阻不宜大于3kPa凝汽器冷却水管的清洁系数不应小于o.850 12.3.3 循环水系统的设备和管道应根据循环水水质情况选取合适的材料,介质为淡水时宜选用碳钢,介质为海水时应采取耐海水腐蚀的措施。12. 3. 4 循环水管道采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时,牺牲阳极块的设计保护年限应根据工程条件确定,循环水钢管内表面的设计保护年限不宜小于10年。12. 3. 5 直流供水系统的凝汽器出口侧管道应满足负压

33、运行工作条件。12.4布置要求12. 4. 1 二次滤网宜布置于凝汽器循环水进水管水平管段上,二次滤网反冲洗排污管宜接在循环水出水管道蝶阀后。 44 12. 4. 2 收球网应布置于凝汽器循环水出水管上。胶球泵宜靠近收球网布置,且标高宜低于收球引出管的标高。当凝汽器采用直流供水时,胶球泵宜布置在循环水管坑内o12. 4. 3 循环水管道蝶阀或其两侧应设置支架。12. 4. 4 当厂区循环水管采用玻璃钢材质时,汽机房内循环水管道布置应满足玻璃钢材质对接口处推力及推力矩的要求。12.5控制联锁12. 5. 1 当二次滤网前后压差达到设定值时应自动进行反冲洗o12. 5. 2直流循环供水机组应在系统

34、注水前关闭凝汽器出口蝶阀。 45 13 辅机冷却水系统13. 1系统拟定13. 1. 1 辅机冷却水系统的设计范围应包括以下内容:1 汽机房、除氧间内需要冷却的辅机设备,不包括主机凝汽器;2 锅炉房内需要冷却的辅机设备;3 炉后区域至脱硫塔范围内需要冷却的辅机设备;4 其他需要冷却的辅机设备。13. 1. 2 辅机冷却水系统应根据电厂周围冷却水源、水质的不同以及设备对冷却水量、水温和水质的不同要求,选择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或开闭式结合的循环冷却水系统。13. 1. 3 对于125MW及以上的大中型机组,辅机冷却水系统宜采用单元制;对于125MW以下的小型机组,宜采用母管制。1

35、3. 1. 4 辅机冷却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以淡水作为辅机冷却水源且不需要处理即可作为辅机冷却用水时,宜采用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以淡水作为辅机冷却水源但需处理时,宜采用开式循环水和闭式循环水相结合的辅机冷却水系统;2 以海水或再生水作为辅机冷却水源,宜采用开闭式结合的循环冷却水系统;不宜用海水或再生水直接冷却的设备,宜采用闭式循环冷却水冷却,闭式循环冷却水热交换器宜由海水或再生水作为冷却水濒;3 空冷机组辅机冷却水采用辅机空冷塔冷却时,辅机冷却水应采用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且水质为除盐水;空冷机组辅机冷却水采用辅机湿冷塔冷却时,辅机冷却水可采用开式循环冷却水与 46 闭式循环冷却水相结

36、合的系统;4 辅机冷却水系统应具有独立的供水、回水系统。供水系统不应与厂内消防水、冲灰水、生活用水等系统合并,田水系统应满足回收利用的要求;全厂公用设备宜由各辅机冷却水系统单元分别供水及田水,辅机冷却水系统之间可切换运行;5 对水质要求较高的用水点,如水内冷发电机冷却水、汽水取样冷却器的冷却水给水泵和凝结水泵的轴封用水等宜采用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且水质为除盐水;6 对用水量较大的管式冷却设备,如油冷却器、空气冷却器、氢气冷却器等,可根据水质情况及设备要求,采用经过滤的开式水;7 7,K量较少且不需要循环利用的冷却水,可采用工业水;8 转动机械轴承冷却水中的碳酸盐硬度宜小于250mg/l(以Ca

37、C()3计); pH值不应小于6.5,不宜大于9.5 ;对于300MW及以上的机组,悬浮物的含量宜小于50mg/I其他机组应小于100mg/L, ; 9 对处于事故状态时仍不能中断冷却水的辅机设备,应设置应急备用水源及应急冷却水泵o应急冷却水泵应配置保安电源,并有可靠的供水水源;10 转动机械的轴承冷却水回水管道上宜设置水流指示器;11 在被冷却介质温度有严格控制要求的辅机冷却水管道上应设置流量调节阀;12 当辅机设备要求冷却水压力不能高于被冷却介质压力时,可在辅机设备冷却水供水侧设置压力调节阀;13 真空泵冷却水宜采用温度较低的冷却水,冷却水母管应按所有真空泵同时运行选择,介质流速取推荐范围

38、的下限;14 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应设置膨胀水箱或其他型式的稳压装置。膨胀水箱的补水宜取自机组的除盐水补水系统,补水管道上应根据水源压力情况设置必要的控制阀门; 47 IS 对于用水量较少且布置距离辅机冷却水泵较远或要求供水压力较高的设备,可为其单独设置冷却水升压泵。13.2设计参数13. 2. 1 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设汁压力的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系统设置开式循环冷却水泵时,泵入口管段取用供水管道的设计压力;出口管段取用水泵的关闭点扬程与进水侧压力之和;2 当系统不设置开式循环冷却水泵时,系统设汁压力取厂区供水源管段的设计压力;3 当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为直流供水时,系统还应考虑可能出现

39、的最大负压。13. 2. 2 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设汁压力取用闭式循环冷却水泵的关闭点扬程与进水侧压力之和。13. 2. 3 当系统设有串联水泵且同时运行可能引起内部压力累积升高时,泵出口管段设计压力应取所有水泵的关闭点扬程与进水侧压力之和。13. 2. 4辅机冷却水系统的设计温度取用冷却水的最高工作温度。13.3 设备及材料选择13. 3. 1 冷却介质为海水或其他具有腐蚀性水质时,开式水系统的管道及管道组成件应采用防止腐蚀的材料或措施。公称直径在DI/50Dl1600之间的管道材料可选用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丝网骨架塑料(聚乙烯)复合管材及管件)(:J /丁189的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配套的

40、小于DII50的放水放气管道可选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用聚乙烯(PE)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材)(iB/丁13663. 2的材料,也可选用碳钢衬胶或衬塑管。Jl1600以上的管道防腐措施宜与全厂循环水管道采取的防腐措施一致。 48 13. 3. 2 冷却介质为非腐蚀性的再生水或淡水的开式循环水系统,其管道材质宜用碳钢,对于公称直径不小于),l300的管道宜采用焊接钢管o13.3.3 从化学除盐水系统接人的部分管道宜采用06Cr19Ni10的不锈钢材料。13. 3. 4 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设备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开式循环冷却水泵的设置应根据系统压降确定。当设计流量下开式水系统计算压降不大于主机

41、循环水系统压降肘,可不设置开式循环冷却水泵;否则系统可设置2台100%容量的水泵,一运一备;2 当空冷机组的辅机冷却塔为湿冷塔时,开式循环冷却水泵宜与主机循环水泵合并配置;3 开式循环冷却水泵可设置100%容量旁路管道;4 开式水系统宜设置具有自动反冲洗功能的电动滤水器。当开式水水质较差或开式冷却水为海水时,系统宜配置2台互为备用的100%容量的自动反冲洗滤水器。当系统设置单台开式水滤水器时,应设置滤水器旁路管道;5 当采用管壳式闭式水换热器时,可根据水质结垢情况配置胶球清洗系统。13.3.5 开式循环冷却水泵选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汁规范)(;B50660或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

42、规范)(;B50049的规定。开式循环冷却水泵流量与扬程性能曲线应当变化平缓,水泵通流部分的材质应满足水质特性的要求。13. 3. 6 开式循环冷却水的滤水器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 滤水器宜为立式、电动自动反冲洗的型式;2 滤水器通流部分的材质应满足水质特性的要求;3 滤水器的设计流量宜与开式循环冷却水泵一致.设计压力取用管道设汁压力;4 滤水器通流倍率不小于3.5,滤芯网孔直径不宜大于5mrn, 49 且不低于开式循环冷却水泵设备厂家的要求;5 滤水器的清洁水阻不宜大于3kPao13.3.7 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设备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系统宜配置2台100%容量的闭式循环冷却水泵.一运h

43、一-百f; 2 系统宜配置1台膨胀水箱膨胀水箱的有效容积应根据闭式水系统总容积计算确定;3 系统宜配置2台65%换热面积的冷却水热交换器。对冷却水温度较高的地区,系统宜配置2台100%容量的冷却水热交换器。换热器的类型应根据冷却水的水质选择o冷却水为水质较好的淡水、再生水时可选用管式换热器,也可选用板式换热器;冷却水为水质较差的淡水或海水时宜采用管式换热器换热元件的材质宜与凝汽器管材一致;4 闭式循环冷却水泵人口处宜设置滤网。滤网网孔应满足闭式水泵的设计要求,清洁水阻不宜大于3kPao13.3.8 闭式循环冷却水泵选型按现行国家标准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iB50660或小型火力发电厂设汁

44、规范)(出50049选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闭式循环冷却水泵宜采用卧式离心泵;2 闭式循环冷却水泵流量与扬程性能曲线应当变化平缓,从额定运行点到关闭点的扬程升高值不宜超过设计点扬程的25%; 3 正常运行闭式循环冷却水泵的总容量不应小于机组最大冷却水量的110%。13.4布置要求13. 4. 1 主厂房内辅机冷却水管道宜架空布置对于衬塑或衬胶管道,不应直埋布置。13. 4. 2 冷却水管道在使用低温水而有可能导致管道外壁结露时,应采取防止管道外壁腐蚀的措施。寒冷地区的供、回水管道在 50 有可能冻结部位应有防冻措施。13. 4. 3 膨胀水箱的安装高度不应低于系统中最高被冷却设备的标高。1

45、3. 4. 4 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设备如泵、滤水器、闭式冷却水换热器等宜集中布置.尽可能降低管道阻力;2 开式水滤水器的布置应考虑抽芯检修的要求;3 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与其他设备之间应预留抽芯、拆卸的检修空间;4 当主机循环水为直流循环且开式循环冷却水泵入口水取自循环水管道时,开式循环冷却水泵宜低位布置或设置抽真空管道。13.5控制联锁13. 5. 1 辅机冷却水系统应设置下列控制回路:1 膨胀水箱液位控制;2 被冷却介质温度控制;3 冷却水供水压力控制。13. 5. 2 辅机冷却水系统应设置下列联锁:1 开式循环冷却水泵出口母管压力低于规定值时

46、,联锁启动备用泵;2运行开式循环冷却水泵出现故障跳闸时,联锁启动备用泵;3 开式循环冷却水滤水器前后压差高于规定值时,联锁开启滤水器排污阀;4 开式循环冷却水泵人口压力低于规定值时,联锁跳闸;5 闭式循环冷却水泵出口母管压力低于规定值时,联锁启动备用泵;6运行闭式循环冷却水泵出现故障跳闸时,联锁启动备 51 用泵;7 膨胀水箱液位降低至规定值时,联锁跳闸闭式循环冷却水泵;8 辅机冷却水系统出现故障时,联锁启动事故冷却水泵。 52 14 供热汽水系统14. 1系统拟定14. 1. 1 供热汽水系统的设计范围应包括下列内容:1 从供热汽轮机抽、排汽口至热网加热器接口的采暖蒸汽管道及附件:2 从供热

47、汽轮机抽、排汽口之后的工业蒸汽管道及附件;3 热网加热器的疏水、放气系统,包括:1)正常疏水:热网加热器疏水接口至凝汽器或除氧器的管道及附件;2)事故疏水:热网加热器疏水接口至大气式疏水扩容器或定期排污扩容器的管道及附件;3)启动排气:热网加热器接口至大气的管道及附件;4)连续排气:热网加热器接口至除氧器或凝汽器的管道及附件;如安全阀排汽:热网加热器接口至大气的管道及附件。4 热网循环水系统,包括电厂范围内的一级热网循环水供、回水管道及附件;5 热网循环水补水系统,包括化学补水车间至热网补水除氧器及热网补水除氧器至热网田水管道的补水管道及附件;6 上述管道的疏放水、放气管道。14. 1. 2

48、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加热蒸汽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汽轮机采暖抽汽来自中压缸排汽.采暖抽汽为调节抽汽时,中低压缸连通管道上应装设调节蝶阀;2)汽轮机采暖抽汽管上应装设安全阀、快关调节阀和气动逆止阀,采暖抽汽管道上应按火力发电厂汽轮机防进水和冷蒸汽导则)r)L/T834的要求装设气动疏水阀;3)采暖抽汽管上安全阀排放容量应满足当连通管上调节蝶阀开度与采暖抽汽管上各阀门开度不匹配时,中压缸排汽不超压;4)热网加热蒸汽系统宜采用单元制当系统为母管制、扩大单元制及切换母管制时,应按机组汽水平衡原则设汁疏水系统。2 热网加热器疏水、放气系统设汁应符合下列规定: 54 1)热网加热器正常疏水

49、系统可采用单元制、母管制、切换母管制或扩大单元制,并应与热网加热蒸汽系统一致;2)直流锅炉机组热网加热器正常疏水宜经降温后回收至凝汽器或排汽装置在水质合格时,汽包锅炉机组热网加热器正常疏水宜经升压后回收到凝结水系统,或经降温后排至凝汽器或排汽装置;3)热网加热器壳侧应设正常和事故疏水接口。每台热网加热器的水位宜独立控制,正常疏水管道上应设动力驱动疏水调节阀;事故疏水管道上应设动力驱动关断阀;4)热网加热器壳侧应设启动排气、连续排气、停机放水、充氮及安全阀接口;5)热网加热器壳侧安全阀排汽应各自独立对空排放;6)热网加热器壳侧连续排气宜经节流后排至热网补水除氧器、凝汽器或排汽装置;7)热网加热器

50、壳侧停机放水可在自然冷却至600(以下后排人无压放水母管;8)热网加热器事故放水流量可按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规范)DL/r5054的相关规定计算确定;9)供热首站内宜设置事故放水母管,母管的通流能力按单台设汁热负荷最大加热器事故放水流量设计。当事故放水没有可靠去向时,可单独设置热网事故放水扩容器,扩容器的排水应经掺混降温后排出;10)热网加热器管侧充水放气应经漏斗收集后排至无压放水母管;停机放水可在自然冷却至600C以下后排入无压放水母管o3 热网循环水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热网循环水宜采用母管制系统;2)热网供、回水母管之间应设置旁路,旁路容量宜不小于单台最大热网循环水泵设计流量;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系统集成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