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15∕T 2577-2022 草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li****ok 文档编号:148596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4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5∕T 2577-2022 草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DB15∕T 2577-2022 草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DB15∕T 2577-2022 草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DB15∕T 2577-2022 草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DB15∕T 2577-2022 草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01 CCS B 61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 25772022 草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general survey of grass germplasm resources 2022-06-24 发布 2022-07-24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5/T 25772022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

2、局、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种苗总站、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锡林郭勒盟草原工作站、 兴安盟草原工作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国军、夏红岩、赵利清、师文贵、赵景峰、武自念、邵文亮、赵逸雯、徐静、那日苏、胥建、王智勇、李红、邹雪峰、韩若霜、田丰、德力黑、林国辉、张思慧、时晓燕。 DB15/T 25772022 1 草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草种质资源普查的对象、程序、方法及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和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草种质资源普查及数据库建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

3、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NY/T 2998 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NY/T 3800 草种质资源数码图像采集技术规范 DB15/T 1816 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草种质资源普查 general survey of grass germplasm resources 对草的种类、分布、生境、生长发育及利用现状进行的全面调查,根据情况采集植物标本及其种子或其他繁殖体,记录相关信息和数据

4、。 建群种 constructive species 对群落结构和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数量多、生物量大、生存能力较强的植物种类。 居群 population 在野生植物群落中某一个物种的一组个体植株,具有共同的基因型,共同执行繁育和生态功能。野生植物的物种并不是由个体直接组成,而是由个体组成居群,再由居群组成种群形成群落。 珍稀濒危植物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DB15/T 25772022 2 包括珍贵、稀有、濒危的植物。珍贵植物是指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或重要科研价值的植物;稀有植物是指在分布区域内个体数量极少且极为罕见的植物;濒危植物是指因生存环境发生变化

5、处于灭绝或渐近灭绝的植物。 生态型 ecotype 同一种植物在不同自然或人为环境的长期影响下产生趋异适应而具有了某些形态或生理差异,主要有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 4 普查对象、内容、方法及程序 普查对象 4.1.1 分布于内蒙古境内的野生草种质资源。 4.1.2 收集保存于种子圃、种子田等专门场所的草种质资源。 4.1.3 栽培利用的草种质资源,包括用于饲用、生态建设、园林绿化等的草种质资源。 4.1.4 珍稀、濒危草种质资源。 普查内容 4.2.1 查清区域内草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生长状况、群落类型及生长环境。 4.2.2 普查草种质资源种内的变异类型、来源、特异性状

6、、保存状况等。 4.2.3 重点普查自治区内特有、珍稀濒危、乡土草种和地方品种草种质资源。 4.2.4 采集有保护和利用价值的草种质资源材料。 普查方法 采用资料查阅、知情人访谈、线路调查、样地调查、居群及单株(丛)调查等方法。 普查程序 包括外业普查和内业整理。 5 外业普查 普查准备 5.1.1 制定实施方案 根据各地区不同自然地理条件及目的任务, 拟订出初步普查计划。 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重点普查区域、时间,选择普查最佳路线等。 5.1.2 组建普查队(组) 普查队(组)的规模及人员组成,应以普查区域及任务大小而定。可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普查队伍。大型的普查队(组)一般510人,中型的47人

7、,小型的24人。实行队(组)长负责制。 5.1.3 资料准备 DB15/T 25772022 3 行政区划图、地形图、植被分布图、草种分布图、遥感影像等相关资料。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草种基地、草种质资源保存库、植物园、树木园、品种园、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各类苗圃基地的档案资料,历次草种资源公告,选优、引种驯化以及各种源试验材料、建园(场)材料等档案资料。 植物志、 树木志、 植物图鉴、 植物检索表、 地方志、 植物名录、 种质资源名录、 珍稀濒危植物名录、标本库(馆)等资料。 气候、地理、土壤和社会经济等资料。 调查用具准备 5.2.1 仪器、设备及工具 包括无人机(含拼接软件、分析软件)、数

8、码相机、平板电脑、草种质资源调查信息管理系统、数据采集仪、GPS仪、测高仪、坡度计、望远镜、围尺、钢卷尺、皮尺、土壤刀、铁铲、生长锥等必要工具。 5.2.2 普查与记录工具 调普查表格、普查用图、记录用纸、笔、包等文具。 5.2.3 标本、样品采集器械 采集袋、标本夹、枝剪、高枝剪、手锯、放大镜、吸水纸、台纸、透明纸、浸制试剂、硅胶、采集标签、鉴定标签、标本干燥箱等。 5.2.4 其他 交通工具、野外常用药品、野外防护装备、通讯设备、安全用具等。 普查 5.3.1 普查方式 采用线路普查为主,样地/样方普查为辅的方式进行。 5.3.2 普查区域设置 通过资料查阅和知情人访谈,结合地形图、资源和

9、物种分布图、遥感影像数据,根据调查区域内自然条件复杂程度、植被分布情况等,在充分考虑地带性、隐域性和调查可行性的基础上进行线路设计,尽可能涵盖本区域所有草种。 以线路调查为主,线路调查应在踏查的基础上,结合地形图或卫星图片进行设计,根据自然条件的复杂程度和植物群落的类型确定线路上的普查点,以点代面进行普查。普查点的设置,选择生境条件和植物种类有差异、种类较丰富、分布较集中、植被保护较好的地段。 同一植被类型普查点的设置要考虑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一般水平距离间隔80 km100 km,垂直距离间隔200 m300 m。 5.3.3 线路设计 山区和丘陵坡面地段,线路从基带(坡底)向山脊垂直于等高

10、线在不同坡面(南坡、北坡、东坡、西坡) 布设; 河谷地段, 在上、 中、 下游两岸以河心为基点, 垂直河岸方向布设线路, 线路要涉及水体、沼泽、草甸、地带性植被;湖泊湿地,以湖心为基点,向东、南、西、北沿四个方向布设线路,线路要涉及水体、沼泽、草甸、地带性植被;平原地区,线路按垂直于植被分布带的方向均匀布设;沙区,线DB15/T 25772022 4 路贯穿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每一沙丘类型要涉及丘间地、迎风坡和背风坡不同生境。草原区参照NY/T 2998执行。线路辐射宽度:山地和河谷大于等于20 m,丘陵和平原大于等于30 m,沙区大于等于40 m;对于分布面积大的单一群落线路辐射

11、长度大于等于100 m,对于河、湖、山地、丘陵不同位置的带谱宽度小于100 m的,线路应该辐射整个带谱宽度。 线路布设具有随机性、重点性、整体性和可行性。依据调查区域的地形和植物群落情况,平行设置若干条调查线路。调查线路应贯穿预设的调查区域,包括有水源的地方和至高点。植物群落复杂地带可补设线路。 5.3.4 样地和样方设置 在线路调查过程中,对种质资源种类多、分布面积较大的优良草种居群和珍稀濒危植物居群,根据草种种类、分布范围、地形地貌等情况设计样方(样地)进行调查,并填写附录表A.1。 标准地面积依据植物种类和地形地貌确定,大、中型灌木(5 m0.5 m)和高大草本(如芨芨草)一般设为10

12、m10 m或20 m20 m,至少重复3个,小灌木(0.5 m以下)一般设为5 m5 m,至少重复3个; 草本样方一般设置1 m1 m, 至少重复3个。 标准地一般为正方形, 特殊地形条件下可设为长方形。标准地不能跨越河流、 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 且应远离边缘过渡区。 按照NY/T 2998、 DB15/T 1816设计。 种质资源普查 5.4.1 生境普查 对植物种类、分布及生长发育的生境条件进行观测,并填写附录表A.2。 5.4.2 样方样地普查 根据线路设计及样方(样地)普查所有野生草种的种类、群落中的地位、生长情况、立地条件等信息,拍摄照片,采集制作标本。在线路普查过程中,发现具有优良

13、遗传特征的野生草种质资源,拍摄照片,采集制作标本,对于不能准确鉴别的植物种类,需拍摄照片,采集制作标本,邀请专家进行鉴定。 林下灌草层可以沿对角线设置3个10 m10 m或5 m5 m的样方,记录灌木的种类,测定每株灌木的高和冠幅,对于数量较少的灌木,可以每木测定;在每个灌木样方内中心位置或林下草层设置1个1 m1 m的草本样方,记录样方内草本植物种类、每一物种的盖度、高度、密度、繁殖特性、结实状况等。 5.4.3 优良居群或单株普查 优良居群或单株是指在同一草种中, 某些性状或某一性状远超出其他居群或个体, 确定优良单株或居群后,调查其在群落中的数量特征、并确定其在群落中的作用、重要经济性状

14、、分布状况、居群株丛数、 居群数量、 种群规模、 繁殖特性、 特异性状等, 拍摄照片, 采集制作标本。 灌木和半灌木参照DB15/T 1816执行。 5.4.4 栽培利用的草种质资源 在资料查阅和知情人访谈的基础上, 对人工栽培并在生产中利用的种质资源进行实地调查, 拍摄照片,采集制作标本。 5.4.5 珍稀、濒危草种普查登记 通过资料查阅和知情人访谈, 进行实地核查, 拍摄照片, 根据植物种类、 保护等级、 生长发育时期、分布状况(建群种、优势种、常见种、偶见种、珍稀濒危等)、繁育方式确定采集制作标本。 图像数据采集 DB15/T 25772022 5 采集普查对象植株(全株、部分器官如花、

15、果、种子等)图片、群落图片、生境图片、周围环境进行拍照和摄像。 照片拍摄要求: 拍摄生境、 群体、 植株以及枝、 叶、 花、 果实、 种子等能反映种质资源特征的照片,并记录照片原始编号。如生境和群体等近距离无法拍摄,可采用无人机拍摄。按照NY/T 3800执行。 6 内业整理 内业整理原则 6.1.1 数据资料整理 资料整理包括: 文书资料:文件、会议纪要、实施方案、培训照片、管理规章制度、技术经济责任合同等; 外业调查资料:调查簿、调查记录、外业登记表、凭证标本等; 图件资料:草种质资源分布图,草种质资源保存库、资源圃、自然保护区等位置图,相关照片和影像等; 上述资料、图片和文字的电子文档。

16、 6.1.2 影像整理 对影像资料分类整理, 附内容说明并备份。 核对影像资料的编号、 种质名称与外业普查表是否一致。 标本制作与管理 6.2.1 植物标本 采集的标本一定有花和果实, 植株矮小的可挖取全株, 较高大的植物可剪取其带枝叶的花和果实部分,雌雄异株的植物要分别采集。每一种植物采集3份。 6.2.2 种子标本 采集具有明显遗传性和成熟的种子。 自交草本植物至少要从50100株上采取100粒以上种子; 异交草本植物至少要从200300株上各采几粒种子。 6.2.3 繁殖体标本 无性繁殖植物或有性繁殖能力低的植物, 可根据情况采集植物的根茎、 块根、 块茎、 鳞茎、 幼苗等,每一个采集区

17、域可随机在510个植物上采集,每一植株采集12个样本。 标本编号 6.3.1 种质材料编号 由种质材料的采集地区的代码号+采集年份+采集顺序号组成,数字前冠“S”,如S1502021001,代表在呼和浩特市2021年采集的001号种子。采集地区的代码号按照GB/T 2260执行。 6.3.2 植物标本编号 由标本的采集地区的代码号+采集年份+采集顺序号组成,数字前冠“P”,如P1502021010,代表在呼和浩特市2021年采集的010号标本。采集地区的代码号按照GB/T 2260执行。 DB15/T 25772022 6 7 数据库建立及资源分布图 对普查采集的数据规范、准确、完整录入数据库

18、,纳入自治区林草种质资源地理信息系统,按照调查结果绘制草种质资源分布图。 建立自治区草种质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按照调查结果绘制种质资源分布图,包括物种分布、种子圃、试验田、保存圃、植物园等的位置图。根据需要,按物种绘制种质资源分布图,标注该物种不同类型种质资源的位置。 DB15/T 25772022 7 A A 附录A (资料性) 种质资源普查表 A.1 草本草种普查记录见表 A.1。 表A.1 草本草种普查记录表 编号(1): 样地/样方面积: m2 样地/样方照片编号: 调查者 填表人 调查日期 自治区(省、市) (5) 盟(市) (6) 旗 (县、区)(7) 苏木(乡、镇) (8) 嘎查

19、(村) (9) 山(川、河、塔拉、敖包等) 北纬(N) 东经(E) 海拔: m 植物中名 植物拉丁名 高度(cm) 盖度(cm) 密度 结实率 照片号 标本号 是否为珍稀、濒危植物或优良单株 DB15/T 25772022 8 A.2 草种质资源普查登记见表 A.2。 表A.2 草种质资源普查登记表 编号(1): 调查者(2) 填表人(3) 普查日期(4) 自治区(省、市) (5) 盟(市) (6) 旗 (县、区)(7) 苏木(乡、镇) (8) 嘎查(村) (9) (10) 北纬(N) 东经(E) 海拔: m 种名(11) 种拉丁名(12) 科名(13) 科拉丁名(14) 种质名称(15) 物

20、种类别(16) 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省级重点保护植物特征植物 我国特有物种 国外引进物种其他 生活型(17) 乔木灌木木质藤本半灌木小半灌木多年生草本二年生草本 一年生草本寄生草本类短命植物短命植物 水分生态类型(18) 水生植物沼生植物中生植物湿中生典型中生旱中生潜水旱中生旱生植物中旱生典型旱生强旱生超旱生 地貌类型(19) 山地丘陵高平原河谷阶地古湖盆 生境类型(20) 林下林缘灌丛草原沙地沙漠戈壁典型草甸盐化草甸沼泽水体农田弃耕地居民点和农田边 资源类别与类型(21) 野生种质资源 收集保存种质资源 栽培种质资源 逸生物种种子资源 有毒有害物种种质资源 外来入侵植物种质资

21、源 居群个体(单株、无性系)地方品种 选育品种 育种材料 其他 群落成员型(22) 建群种 优势种 常见伴生种 偶见种 病虫害发生率(23) 高中低无 主要用途(24) 饲用食用药用生态建设观赏其他 繁殖特性(25) 有性生殖率(%) 结实率(%) 土壤类型(26) 棕壤暗棕壤灰褐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风沙土草甸土盐碱土耕作土 更新方式(27) 有性繁殖(种子繁殖)无性繁殖(根繁、分蘖繁殖等) 图像编号(28) 照片编号 标本编号 注1:适用普查对象: 普查对象规定的4种类型种质资源,均应填写表1草种质资源调查登记表。对于已经保存的草种质资源可以根据现有档案数据并现场核查确认后填写。 DB

22、15/T 25772022 9 注2:表格各项填写说明: 编号:外业调查阶段由各调查单位自行编号,汇总后由技术组负责统一编号,或由系统生成资源编号。 调查者:填写调查队的名称或调查人员,如 XX 县草种质资源调查 I 组。 填表人:填写调查填表人员的姓名。 调查日期:采用年月日格式,例如 20160405。 省份:填写省级行政区域的全称。 盟(市):填写盟、市级行政区域的全称。 旗(县、区):填写县级行政区域的全称。 苏木、乡镇:填写苏木、乡镇行政区域的全称。 村、嘎查:填写村、嘎查行政区域的全称。 调查地点:填写调查的具体地点,如 XXX 山(川、河、塔拉、敖包等),XXX 良种基地,XXX

23、资源圃等。 种名:种质资源在植物分类学上的中文种名或亚种名。统一选用内蒙古植物志或中国植物志。示例:华北驼绒藜。 种拉丁名:种质资源在植物分类学上的拉丁文,示例:Krascheninnikovia arborescens,外业阶段可不填。 科中文名:种质资源在植物分类学上的中文科名。示例:藜科。 科拉丁名:种质资源在植物分类学上的拉丁文科名。示例:Chenopodiaceae,外业阶段可不填。 种质名称:每份草种质资源的中文名称,示例:乌兰察布型驼绒藜等。 草种类别:根据草种属性选填,打“”表示,可多选。 生活型:根据草种生活型选填,打“”表示,单选。 水分生态类型:按照植物水分生态类型选填,

24、打“”表示,单选。 地貌类型:根据地貌类型,打“”表示,单选。 生境类型:根据草种生长的生境类型,打“”表示,单选。 资源类型与类别:分为野生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种质资源、栽培种质资源、逸生物种种子资源、有毒有害物种种质资源、外来入侵植物种质资源;居群、个体(单株、无性系)、地方品种、选育品种、育种材料、其他,其他按实际情况选填,打“”,可多选。 群落成员型:根据草种在群落中的地位选填,打“”表示,单选。(见附录 E) 病虫害发生率: 主要用途:选择饲用、食用、药用、生态建设、观赏、其他填写,打“”,可多选。 繁殖特性: 土壤类型:按照草种生长地土壤类型选填,打“”表示,单选。 更新方式:按照草种更新方式选填,打“”,可多选。 图象编号:该份资源对应图片的文件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林业/苗木/果业/深加工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