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柏格森哲学.ppt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484948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柏格森哲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柏格森哲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柏格森哲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柏格森哲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柏格森哲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柏柏格格森森的的哲哲学学思思想想柏格森哲学架构生命本质出生命本质出发:绵延发:绵延实现绵延过实现绵延过程:记忆程:记忆把握绵延的把握绵延的方法:直觉方法:直觉目录目录柏格森柏格森哲学哲学时间理论时间理论理智与直理智与直觉觉记忆理论记忆理论两种道德两种道德与宗教与宗教柏格森哲学的出发点柏格森哲学的出发点改改造造传传统统的的形形而而上上学学建建立立起起新新的的形形而而上上学学一、柏格森哲学的背景与立场柏格森哲学的背景与立场西方哲学从柏拉图以来大都推崇理性,但是西方哲学思潮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发生了重大转折,非理性主义势力抬头,它的特点是既反对感性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也反对理性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

2、。它提倡一种神秘的、直觉的认识方法,即从人的心理活动中的非理性成份如本能、直觉、意志、情绪等出发,强调非理性的心理因素对人的决定作用,主张回到无意识的本能的自我中去。柏格森也认为旧形而上学不能正确把握生命的本质,因此他从生命的本质现象时间着手开始他的哲学。二、把握生命的本质现象二、把握生命的本质现象时间时间(一)柏格森之前主要时间观回顾(一)柏格森之前主要时间观回顾亚里士多德的时间基于物体的运动,离开运动无法谈时间,离开时间无法谈运动。同时他特别强调人的感受,没有人来感受时间和运动似乎都无从谈起。这一点似乎与柏格森强调时间是人的时间的观点是一致的。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时间不是外在的客观物,时间

3、是人的意识的回忆、思索和期望。奥古斯丁提出时间是心灵的延展。柏格森的时间观与其十分相似中世纪:奥中世纪:奥古斯丁古斯丁牛顿的时间理论中,人是没有地位的。康德认为时空是先验的直观形式,时间是内感官的先天形式,空间是外感官的先天形式。牛顿与康牛顿与康牛顿与康牛顿与康德德德德(二)柏格森的时间观(二)柏格森的时间观物理的物理的时间时间真正的真正的时间时间物理时间:物理时间:(1)由一系列同质可分的片断组成。柏格森认为物理时间类似于空间,只具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2)这种时间是我们为了实用的目的例如计时等所杜撰出的抽象物,是不真实的。真正的时间:真正的时间:(1)真实的时间是不可分的,在其中只有连续不

4、可分割的流动。(2)真实的时间也不是同质的,每一瞬间汇集着整个过去之流,每一瞬间都是新的、不可重复的。PKPK两种时间的特点两种时间的特点 真正的时间是真正的时间是绵延绵延,生命的本质也是绵延,生命的本质也是绵延“纯绵延不是别的,而只是种种性质的陆续出现;这纯绵延不是别的,而只是种种性质的陆续出现;这些变化互相渗透,互相融化,没有清楚的轮廓,在彼此之些变化互相渗透,互相融化,没有清楚的轮廓,在彼此之间不倾向于发生外在关系,又跟数目丝毫无关,纯绵延只间不倾向于发生外在关系,又跟数目丝毫无关,纯绵延只是纯粹的多样性。是纯粹的多样性。”绵延特点:绵延特点:1.绵延是没有间断的连续性,是绝对的连续性。

5、在绵延中,过去、现在、将来之间互相渗透、浑然一体。2.绵延是纯性质的,无法度量。3.绵延是方向不可预测的流动,这是一条无底的、无岸的河流,柏格森认为,意识状态是不断流变的,是延续不断的,是真正自由的。直觉直觉把握绵延的方法把握绵延的方法 传统形而上学方法传统形而上学方法理性的缺陷理性的缺陷理性理性理性理性科学科学科学科学零星的、零星的、零星的、零星的、外在的外在的外在的外在的凝固的知觉,凝固的知觉,凝固的知觉,凝固的知觉,稳固的概念为稳固的概念为稳固的概念为稳固的概念为支撑支撑支撑支撑分割法分割法分割法分割法受功利支配受功利支配受功利支配受功利支配直觉直觉把握绵延的方法把握绵延的方法直觉直觉本

6、体论本体论认识认识论论移情、共移情、共鸣、交融鸣、交融的方法的方法非功利,非功利,生命冲动生命冲动柏格森记忆理论的思想渊源柏格森记忆理论的思想渊源柏拉图的回忆说是其分离理念世界与现象世界的一个关键环节,虽然其具有某种神秘的宗教色彩,但却是对“普遍必然知识来自何处”这一问题的第一次尝试性解答。柏拉图的柏拉图的“回忆说回忆说”一切真理都存在于上帝之中,上帝是一切真理之源,人只有通过上帝真理之光的照耀,才能获得真理。但是要获得真理,我们仍是以上帝记忆为前提的。奥古斯丁奥古斯丁“上帝记上帝记忆观忆观”,光照说,光照说洛克:“心灵白板”/“记忆中并没有天赋的观念”/人的心灵中的观念只有两种,即已知的记忆

7、和当下的新知近代记忆观近代记忆观柏格森记忆理柏格森记忆理论:物质论:物质知觉知觉记忆记忆一、柏格森的一、柏格森的“影像影像”“物质物质”只是理智发明的抽象概念只是理智发明的抽象概念 世界是世界是“影像影像”的集合的集合“我的感官向它们敞开时,所获得的就是这些形象;我的感官关闭后,我就无法获得这些形象。所有这些形象,其基本部分都遵循我称之为自然规律的永恒规律相互作用与反作用。并且这些规律作为一种完善的知识,常常使我们能够预估这些形象,并能够预见其中的每一个将要发生的变化,因为这些形象的未来表现,肯定就包含在其现在的表现当中,不会增加任何新的东西。”柏格森记忆理论:物质柏格森记忆理论:物质知觉知觉

8、记忆记忆二、有意识知觉与纯粹知觉二、有意识知觉与纯粹知觉 纯粹知觉纯粹知觉它只专注于当前,并通过放弃全它只专注于当前,并通过放弃全部记忆,获得了对材料的即刻观察力和瞬间观察力。部记忆,获得了对材料的即刻观察力和瞬间观察力。材料只是一种呈现的状态,呈现就是形象是客观真实材料只是一种呈现的状态,呈现就是形象是客观真实的。的。有意识知觉有意识知觉 “借助于我们当前感觉的借助于我们当前感觉的瞬间资料,我们又从自己以往的经验中选出上千个细瞬间资料,我们又从自己以往的经验中选出上千个细节,并把它们混合起来。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记忆节,并把它们混合起来。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记忆取代了我们的实际知觉,我们只要

9、把为数不多的暗示取代了我们的实际知觉,我们只要把为数不多的暗示保留在实际知觉中,而仅仅把它们用作能使我们回忆保留在实际知觉中,而仅仅把它们用作能使我们回忆起先前形象的符号。起先前形象的符号。”柏格森记忆理论:物质柏格森记忆理论:物质知觉知觉记忆记忆三、记忆与绵延的关系三、记忆与绵延的关系柏格森认为,时间本身来说,它就是一个纯粹的流动过程,在这个活生生的过程中,时间的三个环节(过去、当前和未来)相互渗透协调在一起,共同构成了真正的时间,即绵延。A AB BS SP P在这个图中,S 点代表我们的当前知觉点,平面 AB 代表我们的过去,平面 P则代表将要被知觉以及未被知觉的全部事物,我们的身体占据

10、着当前的知觉点 S,P 平面上的各种形象也就是各种物质通过 S 点使自己不断地被知觉,而成为记忆,而且被有序的排列在平面 AB 柏格森记忆理论柏格森记忆理论四、两种记忆四、两种记忆机械记忆与纯粹记忆机械记忆与纯粹记忆熟记课文的例子?熟记课文的例子?机械记忆(习惯记忆):1、形式上机械重复。2、记忆的内容并非实在,而是无意义的表象。3、是心理学家、物理学家们所研究的记忆,它必须通过努力去建立起一种机制,习惯记忆与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4、遵循自然规律的指导,它被努力所征服,并且依靠我们的意志。纯粹记忆(形象记忆):1、是生活事件的记录,处于绵延之流中。2、是完美无缺的,是一种真正的记忆。3、哲

11、学家们所研究的记忆,远离习惯、远离社会生活,它是一种自动的机制。4、形象记忆是自发的,它对形象的再现具有不确定性柏格森记忆理论柏格森记忆理论四、记忆理论的评价四、记忆理论的评价(一)柏格森又对记忆进行了区分,他将记忆区分为习惯的记忆和形象的记忆两种,习惯的记忆是我们为了社会生活的需要而进行重复时所使用的记忆,而形象的记忆才是真正的记忆,真正的记忆就是过去了的形象的存活。(二)对传统记忆观进行了深刻的变革,传统记忆观将记忆数学化、空间化,而柏格森将记忆视为绵延的根基与生命的源泉,反对将大脑当做记忆产生的场所,反对将记忆当做减弱了的知觉,反对将过去、当下、将来分割开来。哲学研究转向:道德与宗教哲学

12、研究转向:道德与宗教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 “柏格森系统论述了封闭社会与开放社会,静态宗教与道德和动态宗教与道德的关系。揭示出人的社会存在性,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性。为其倡导个体的自由与行动、发展与创造的人生哲学确定了价值目标与最终归宿。”是指人类刚刚出现于自然界时的、受本能驱使结合而成的、永久处于战争状态的社会类型。(1)本能与理智共同作用,理智是主导,但本能发挥作用以满足自然需要。(2)形成了一个有力的规范体系以确保社会成员团结一致,具有极大的强制性。(3)具有独立性与冲突性,强有力的强制针对的是群体,对个体成员间的利益不关心。封封闭社会社会 是本质上向所有人敞开、以人类整体利益和类意识为基点

13、的社会。(1)本能与理智对立性的消解。(2)自觉与神秘的体验方式的宗教式生活。(3)自由的社会,社会强制力消解,人在伟大人物的感召下人们自由地体验生活,自觉地服从社会规范与秩序。(4)少数英雄人物的创造、超凡的能力、伟大人格、精神力量是社会跃迁的最主要动力。开放社会开放社会两种道德开放的动态的道德:以全人类为关注点的普世道德,提倡对整个人类的仁爱。2-开放性,即本质是普遍的、追求全人类的联合;-动态性(创造性),即致力于改变社会而非保存它;-感召性,即具有超越精神的伟大杰出人物来以其人格魅力 和道德素养召唤他人;两类宗教静态宗教:泛神论、图腾崇拜、巫术、神话及各种迷信等的宗教形式。产生于社会本能的需要,它是与群体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一种外在形式,它扮演了理智缺陷对抗者的角色,其最终目的在于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凝聚力,从而维护社会的团结与发展。动态宗教:不是在虚幻的神话乃至深信中寻求生命的慰藉,而是在生命动力产生的地方重新寻求生的动力,从而恢复被人的理智所破坏的自信。动态宗教超越理智的羁绊,通过直觉走向强大得多的存在,走向作为生命动力的存在物,也走出宗教所从属的团体,拥抱全人类。柏柏格格森森的的形形而而上上学学以以生生命命冲冲动动为为基基石石,以以时时间间为为本本质质,以以直直觉觉为为方方法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哲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