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在课程思政视角下协同育人对策的研究过程探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78924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在课程思政视角下协同育人对策的研究过程探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在课程思政视角下协同育人对策的研究过程探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在课程思政视角下协同育人对策的研究过程探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44美眉 2023.08 下教研与美育职教天地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在课程思政视角下协同育人对策的研究过程探析刘继光(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沈阳110122)摘要:以课程思政相关理论作为支撑,针对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对策进行研究,能够对二者共同发挥有效作用起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拓宽研究的视野。充分发挥协同学的价值,是课程思政得到落实的关键所在。关键词:专业教师;思政教师;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一、研究价值对于高职院校,真正的课程思政实施与落实,其实需要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共同协作才能够得以实现。对二者协同育人的对策进行研究,能够显著提升每门课程的实际育人成效

2、,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思政课教师独自开展思政教育的不足,大力促进高职院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新时代培育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达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助力。二、亟需解决的问题在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中,思政课程的教学开展与课程建设存在着一些典型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典型问题的根源是思政课程内容相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存在困难;有时高职院校中的思政课程会被无意中贴上无用的标签,这就使得其教学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思政课受重视程度不够,思政课教师陷入尴尬境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逐步丧失,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此外,高职院校中专业教育与思政

3、教育大多都各自开展,很少进行相互的结合或融合,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因为课程育人方面协同性的欠缺而难以提高实效性。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协同育人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实际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比如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需要提高;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没能充分挖掘和融入思政育人的资源;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和互动交流的桥梁等。这种情况就更加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者协同育人的研究,探究全方面、高效率的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协同育人路径,这在现阶段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真正把二者的关系协调好,才能把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才能不断培养出政治

4、上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才能培养出不仅能在岗位上做好工作,也能145美眉 2023.08 下教研与美育职教天地在工作中做好人的优秀人才。三、研究内容高职院校中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的视角下开展协同育人的对策研究首先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国内外研究情况开展相应的深入研究,然后对课程思政和协同育人的相关理念与理论展开系统性的梳理,进而对高职院校中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必要性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最后提出高职院校中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实现策略。研究的具体内容如图 1 所示。图 1研究内容四、研究方法项目的研究方法可以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和经验总结的方法。(一)

5、文献分析法对与本项目研究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开展广泛搜集,之后项目团队分工进行系统的分类整理,通过预判把其中对研究有用的文献进行充分利用,借鉴和分析留用的文献资料,从这些文件中汲取与研究紧密相关的知识内容,并将其转化为项目研究能用到的新认识,为研究的后续开展所用。(二)案例研究法对专业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相关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和梳理,特别是涉及高职院校的典型案例,从这些案例中找到能够应用于专业课中的育人资源,把这些资源运用于实践教学中,来例证项目研究所涉及到的相关论点。因为这些案例都是从各教师的教学实践中产生、归纳、应用的,所以它们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以案例为依托,不断深入的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为项

6、目研究对策的提出打下良好的现实基础。(三)经验总结法充分研究之前学者与项目相关的观点,项目组组织团队把这些观点作为经验进行系统性的梳理,使其成为项目研究过程中可借鉴的好的经验,利用这些经验来弥补项目研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进而来不断完善和创新项目研究过程中的理论研究。为项目最终提出的对策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项目研究以这 3 种方法为主,各种方法在项目的研究中分别起到不同的作用,总体上是按照研究工作的不断推进,陆续应用到这 3 种不同的方法。但各方法又不是完全独立地应用于项目研究过程中,而是相互协同使用,在研究中共同起到作用,以达到项目研究顺利完成的目标。采用的研究方法如图 2 所示。图 2研究方

7、法五、实施方案项目组站在课程思政研究的角度,大量的查阅和整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不断从中获取研究相关的有用信息。同时以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进行协同育人为研究主导,围绕着这一核心问题展开项目的全面化、系统性的深入研究,旨在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基本问题。首先,项目研究立足于理论基础,对相关的理论开展深入的系统研究,同时结合项目组成员的实践授课经验,做好研究开展的前期基础工作。包括重点分析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等一系列涉及到的相关理论与概念的含义和内在特点。其次,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课程思政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深层次的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的协

8、同育人。对二者协调育人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展开深入研究和详细分析,为后续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坚实基础的同时,也能够解决相关的研究问题。最后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探究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的视域下开展协同育人的具体化、可实施、有效果的现实对策,用研究提出的对策来指导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进而全面实现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最终的育人目标。具体实施路线如图 3 所示。146美眉 2023.08 下教研与美育职教天地图 3实施路线六、关键问题(一)客观必要性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都是高职院校中育人的主体,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强化二者的协同育人作用,结合二者各自在育人方面的优势,形成二者

9、共同育人的合力,这对于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中达成课程思政育人的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把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在育人方面的优势充分结合在一起,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和引领价值的有机结合与统一,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所以,对于本项目的研究必须深入探析其客观的必要性,从而为对策的提出提供真实有力的现实依据。(二)提出实现对策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实施中,相比于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更具有育人的经验和优势。专业课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相关思政方面的知识并有效提高此方面的教学能力,但由于专业课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除去自己本身

10、的授课任务和科研要求,想要提高高职院校中育人的成效就需要依靠思政课教师在思政教育方面的持续帮助,只有二者共同协作,才能够真正达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如何提出行之有效的实现对策是项目研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七、特色与创新(一)研究角度将协同学应用于高职教育领域,也就是把协同育人的相关理念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并且聚焦到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协同育人的实践上。在现阶段的教育领域研究范畴内很少有学者开展此方面的研究工作,也就为研究的开展找到了一个新的切入点和新的研究角度,使得研究具备了现实意义的同时,为之后其他学者开展同类型研究工作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二)途径方法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实

11、施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项目研究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课堂育人作用和效果。在挖掘不同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资源基础上,列举具体的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思政教育教学实施案例,从而实现专业知识的传授与价值观引领的完美融合。项目研究的途径方法,即有相关理论作为研究的支撑,又体现了可实施性,为对策的顺利提出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保障。【本文系辽宁省 2021 年度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中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在课程思政视角下协同育人的对策研究”(课题编号:32)研究成果】参考文献:1 王秀华,罗坤.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谈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实践路径研究 J.教育研究,2021,4(3):16-19.2 杨晓捷.“三全育人”视域下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J.科教导刊,2022(8):3.3 景莉,李惠清,李静,彭印.“课程思政”视阈下协同育人实践探索研究 J.北京教育:高教版,2021(5):78-80.4 张红伟,张杰.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创新机制探赜 J.中国大学教学,2022(6):10.5 徐玉梅.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实践遵循 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1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