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杆端关节轴承环形白痕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77200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杆端关节轴承环形白痕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杆端关节轴承环形白痕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杆端关节轴承环形白痕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引言关节轴承是一种球面滑动轴承,其接触表面由内球面和外球面组成1-2。该类轴承承载能力大,且有一定的耐冲击和耐磨性能,因此在航空航天、水利机械和自动化设备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3-4。其中杆端关节轴承主要应用在直升机的操纵和动力传递机构中,变距拉杆带柄杆端关节轴承是直升机操纵系统的关键零件,若失效会带来严重的后果5。该轴承常见的失效形式为内、外圈接触面因摩擦系数增大导致磨损加剧,或者轴承在长期高速摆动状态下在局部应力集中区域产生裂纹等6-8。杆端关节轴承出现裂纹可能会带来灾难性事故,因此分析查找失效原因对保障操纵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1故障件描述变距拉杆带柄杆端关节轴承由内外圈、杆端及自

2、润滑衬垫组成,内圈使用不锈钢G95Cr18,内圈球面镀氧化铝陶瓷(Al2O3),提高了轴承耐磨损能力;外圈、杆体使用沉淀硬化型不锈钢05Cr17Ni4Cu4Nb;自润滑衬垫采用FSZ-Z01衬垫,轴承具备自润滑功能。轴承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变距拉杆带柄杆端关节轴承是直升机机体重要部件的连接支承构件,装配于飞行操纵系统。变距拉杆轴承安装在主旋翼变距拉杆的两端,并与主旋翼变距摇臂和自动倾斜器动环叉耳相连,用来传递桨叶到动环的载荷,实现三自由度运动,承受X轴方向载荷,并在载荷作用下绕Z轴摆动。某部队对直升机进行性能试验时,检查后发现黑色变距拉杆上的带柄杆端关节轴承内圈外球面呈现环形白痕,疑似存在开裂

3、现象,出现此现象前共飞行约600 h,除轴承内圈外球面出现白色环形痕迹外,无其他异常现象。为查明该轴承产生白色环形痕迹的原因,对其进行了外观检查、电镜分析以及能谱分析,最终确定了环形白痕的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使用建议。2故障分析2.1宏观检查变距拉杆带柄杆端关节轴承在服役600 h左右后出现疑似开裂的环形白痕。经线切割后的内圈外表面环形白痕如图2所示,经手触摸,环形白痕表面光杆端关节轴承环形白痕分析许世钰(上海市轴承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 201801)摘要:某直升机用变距拉杆带柄杆端关节轴承在飞行约600 h后,例行检查发现内圈外球面呈现环形白痕,疑似存在开裂现象。通过外观检查、电镜分

4、析(SEM)和能谱分析(EDS)对环形白痕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环形白痕不是开裂,而是外界异物在接触面长期摩擦形成的一种以Fe为主,含有Cr、Ni、Cu等元素,并具有较强黏着力的金属黏附物。在承受循环应力工况下,超微细晶粒组织发生材料转移,使轴承内圈外表面局部产生了有较强黏着力的白色组织。关键词:杆端关节轴承;环形白痕;电镜;能谱分析中图分类号:V22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0797(2023)19-0058-03DOI:10.19514/32-1628/tm.2023.19.016图1带柄轴承结构图设备管理与改造Shebei Guanli yu Gaizao58滑,没

5、有凹陷感。图3为线切割后的杆端体,可看出除轴承内圈外球面出现白色环形痕迹外,其他零部件均无异常现象,轴承外圈、杆端体及自润滑衬垫外观均符合要求。2.2电镜分析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环形白痕区域涂层微观形貌,电镜分析形貌图如图4所示,结果表明,轴承内圈外表面白痕(部分)在电镜下表现为呈带状分布形态的黏附物,未见开裂现象。2.3能谱分析选取白色环形白痕区域进行能谱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由能谱及相关元素的面扫描结果可知,环形白痕是以Fe为主,含有Cr、Ni、Cu等元素的金属黏附物形成的,说明环形白痕形成原因不是开裂,而是外界异物在接触面长期摩擦形成的一种金属黏附物。图5白痕能谱扫描图图2内圈外表面

6、环形白痕宏观形貌图3杆端体宏观形貌图4环形白痕(部分)形貌Shebei Guanli yu Gaizao设备管理与改造59图6循环应力示意图3机理分析根据电镜分析以及能谱分析结果,从组织结构和杆端关节轴承运转工况进行分析,关节轴承内、外圈之间接触副在往复摆动工况下形成循环载荷,由于在局部形成图6所示的循环应力影响,内圈外表面局部产生微观的剪切变形。在微观的剪切变形区域,轴承在承受循环应力工况下,金属表面出现位错网络,在任一方向上出现反复塑性变形,容易形成超微细晶粒组织,晶粒组织变化过程如图7所示。在超微细晶粒组织的晶界上,可出现位错及空孔,最终形成微细的孔隙。当外界异物嵌入或沾污轴承内圈外表面

7、时,在长期摆动运转过程中纳米级铁素体侵入内圈外表面局部微细的孔隙,由于循环载荷的持续不断,铁素体和孔隙之间一直处于纳米级的“开”和“闭”状况,导致铁素体晶粒发生材料转移,转移后的材料发生动态再结晶,形成一种金属黏附物,并且有较强的黏着力,最终使轴承内圈外表面局部产生白色组织。4结束语杆端关节轴承除内圈外表面出现环形白痕现象外,其他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要求;且环形白痕不是开裂现象,而是外界异物进入轴承工作面后,在长期循环载荷作用下摩擦面发生纳米级的材料转移,最终形成的一种以Fe为主,含有Cr、Ni、Cu等元素并具有较强黏着力的金属黏附物。因此,判断杆端关节轴承环形白痕形成可能与其运行工况和使用环境

8、有关。为避免同类现象的再次发生,建议定期检查轴承所受接触应力情况、工作环境以及使用工况等;同时定期对轴承进行清洁维护,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对不锈钢内表面的保护,以防止工作台面的异物进入轴承内部沾污内圈不锈钢外表面。参考文献1 刘烨欣.航空机体轴承技术特点浅析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20(3):124.2 曲庆文,刘源勇,钟振远,等.关节轴承的设计特点及分析J.润滑与密封,2004(4):102-103.3 杨育林,祖大磊,黄世军.自润滑关节轴承现状及发展J.轴承,2009(1):58-61.4 魏立保,陈有光.自润滑关节轴承的研制与应用J.轴承,2008(5):8-10.5 周境,朱海明,周坤.自润滑向心关节轴承J.轴承,2003(7):11-12.6 袁兆静,刘红宇,邵玉佳.杆端关节轴承杆端体的疲劳断裂机制J.机械工程材料,2018,42(12):13-17.7 黄雄荣,王鹏,任颂赞.某杆端自润滑关节轴承断裂原因分析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20,56(4):68-71.8 秦明.某型飞机关节轴承内圈碎裂原因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2):38.收稿日期:2023-06-26作者简介:许世钰(1996),男,河南商丘人,工程师,研究方向:轴承摩擦磨损、失效分析。图7晶粒组织变化过程设备管理与改造Shebei Guanli yu Gaizao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