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艺术设计类政产学研协作模式与创新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71869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艺术设计类政产学研协作模式与创新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校艺术设计类政产学研协作模式与创新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校艺术设计类政产学研协作模式与创新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652023.09ARTISTIC LIFE 艺术生活文/金晟翌高校艺术设计类政产学研协作模式与创新路径本文基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专业建设和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分析及探索,以政产学研协作模式为出发点,充分融合学科民族地区高校问题导向和行业发展现状,探讨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地区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和创新路径,以期促进民族地区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的发展,构建政产学研协调育人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及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战略发展需要,在如今新形势、新要求、民族共同体的背景下,艺术设计类人才的社会需求量不断环境设计进行过渡,也客观地反映了时代及社会的需求。而目前民族地区高校艺

2、术设计专业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具有民族共同体意识,且同时兼具创新性、艺术性、实践性、职业化的优秀人才。但民族地区艺术设计教育模式与社会基本需求不完全相符,由此导致培养的学生在思想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都不尽如人意。因此,对于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是一个趋势所向,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类教育模式应该在增强模式创新性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完善和优化课程制度,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努力打造政产学研协作教学模式和企业孵化器等。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首先,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与政产学研协作模式不能进行良性兼

3、容。受当地风俗习惯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落后,学生民族共同体意识薄弱、知识掌握程度不高、眼界相对局限、创新能力不足,由此造成与政产学研协作模式的教学要求出现了明显差异,最终导致民族地区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协作模式的不兼容。因此,民族地区高校应当在教学模式中明确政产学研协作模式的主体地位,凸显其真正的教育价值,从而完善课程制度、健全教学体系、建设新型人才培养基地,打造与政产学研协作模式相兼容的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及社会的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行业人才。其次,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和政产学研协作教育制度不健全。由于政产学研协作

4、模式与民族地区增加。根据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标准,深入分析艺术设计类政产学研协作教学模式面临挑战,因此需要以政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宏观与微观现实为出发点,对民族地区艺术设计类教学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创新途径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艺术设计类政产学研协作模式是培养实践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实践素养。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类政产学研协作模式的发展现状由于时代的迅速发展,政产学研这个备受瞩目的教育模式可经由政府引导,通过政府相关职能,摒弃单一利益的根本需要,达到使用更具高效性、更具充分性,并利用合理化的方式来对社会资

5、源进行分配,使得企业与高校的教育资源得到更为全面的整合和对接、更为有效的融合,进而对全面融通生产要素、实现技术创新、刺激经济发展、提升社会服务效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当前,在民族地区高校中政产学研一体化确有一定的推广,但就其纵向和横向而言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部分政府、企业、机构的相关制度不够完善,也造成了政府主导效能较差、企业主体意识薄弱、高校缺乏积极性等问题。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的具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现状 从最初的环境艺术设计与工艺美术教育一体化,至1978年教育部推出的普通学校社科科学本科目录将环境艺术设计划分为独立学科。全国高校艺术设计类得到迅速发展,从室内设

6、计向美化生活 BETTER LIFE0662023.09高校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差异,两者形成的联合体不够完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与政府、企业发展完全脱钩。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相对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同时教学大纲内容未能与地方民生、地区经济水平、民俗习惯、社会文化等相结合,尤其是在实践教学方面,未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与地方企业做到基本的需求挂钩,造成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和对知识的深入了解。第二,民族地区高校所能利用的校外人力资源储备比较匮乏。当前,全国社会各个行业中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机会相对较少,多数具有完备专业技术、丰厚实践经

7、验、强大管理能力的政府、企业工作人员对高校艺术类人才培养的助力不足,因此,对于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助力更加微小。所以,只有民族地区高校意识到这一方面的缺陷,主动整合与吸纳校内的优秀人才,才能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质的飞跃。第三,民族地方政府、企业机构对于地方高校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的关注度不够。政府、企业管理机构对于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较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程度不足,地方事业单位大多数只求吸纳一流重点大学、具有留学经历的毕业生,对于本地高校毕业生相对淡漠,进而导致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保障体系出现崩塌,以及学生民族意识、人生价值观有所改变。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类政产学研协作教

8、学模式的具体策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与民族地区高校的综合发展直接挂钩,地方发展是民族地区高校治学工作的根本保障。因此,高校应当全面把握当地经济发展趋势、结合民族地区民俗文化,对艺术设计类人才政产学研培养模式进行全面优化。同时,地方政府、企业应当全力配合高校的发展模式,为高校提供更良好的服务平台、更完善的保障体系,加大对实践教学基地的创建力度,促进民族地区地方政府、企业与高校实现全面、充分的对接,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艺术设计类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明确民族地区地方与高校培养制度首先,打造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团队。高校应当充分整合、吸纳、打造校内校外高素质、高质量的专业、兼职优秀指导教师团队,提高教师

9、对于高校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制定完备的教学指导岗位激励体系,健全教师工薪、绩效考核制度,加强绩效制度的有效配置,促进校内外专兼职教学有序实施,同时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创造提升自我的机会。其次,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民族地区高校应当把握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在当地民风民俗、经济发展形势、地方发展重点的基础上对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完善,通过对社会艺术设计类人才的综合调查、地方政府及企业的深入调查,在明确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学模式的前提下,整合科学完善的相关策略,进而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夯实启发式、探索式的教育路径。构建民族地区地方与高校的协作策略首先,健全民族地区政策指

10、导方针。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协作、高效推进的一体化发展体系,构建更加完善的政府方针,进而推动民族地区高校人才培养,吸纳、争取更多的政府、企业、社会与个人等多元化投资力量,采用多元化模式促进高校单位、企业机构、地方政府建立互利互惠的资源共享协作平台;同时,通过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的教学模式,为企业输入更具职业化、竞争力、创新能力的优秀艺术设计人才,为民族地区整合当地的高质量资源,为校内外教育的充分完备的对接提供有效的支持。其次,增强民族地区地方人才培养重视意识。当地政府应当正视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类人才对于当地经济发展起到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由此最大化地促进、参与地方企业与高校人才的培养,同时还要

11、加强校校、校地、校企的全面对接,为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育人体系做出最大的贡献。与此同时,民族地区当地政府需要为企业、高校营造更高层级、更加多元化的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体系,以便打造更为完善的教学服务制度,为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类人才提供有利于其全面发展、综合提升的实践工作平台。完善民族地区地方与高校动态协作的对接政策首先,加强科研项目合作的动态对接。对于广大民族地区高校而言,其工作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为科研创新,科研创新不仅可以推动高校的人才培养,促进高校发展,同时还可以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的发展。民族地区高校发展与地区社会发展通过科研协作模式相兼容,有利于强化动态协作和全面对接。另一方面则为人才培养

12、,人才培养不仅是民族地区高校的基本要求,也是民族地区地方政府、企业的重要需求,人才培养在提高民族地区高校综合实力的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发展、综合能力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进一步促进了地方与高校的动态协作和对接。民族地区地方企业、政府应当为高校的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即有利的发展方针和政策、充足的科研基金与设备支持,从而为高校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后盾;而且高校也需要深入考察地方经济发展规律及趋势,以便为地方政府、企业提供更具实用性的优秀人才。其次,强化资源共享平台的动态对接。就地方政府、企业、高校而言,他们均拥有不同的设备、教育、人力等多元化的社会资源。通常来讲,民族地区地

13、方政府、企业的科研资源、人力资源、环境资源等与高校人才培养具有直接相关性;而高校的教师资源、环境资源、设备资源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发展水平、发展模式也有着直接相关性。由此可以看到,校与政府、校与企业、校与校之间能够创建更为完善的资源共享平台,从而达到资源互补、优势兼容、信息对接、数据互用的目的,这也是实现校地、校企之间无缝对接、高效协作的重要手段,能够为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保障、指明方向。民族共同体融入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是一个不可分0672023.09ARTISTIC LIFE 艺术生活割的共同体,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则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14、基础和保障。2017年以来,有关领导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明确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积极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成为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关键和重点任务。民族地区艺术设计更是民族地区居民民俗文化和民族情感信仰的实物性表达,通过极具感染力和穿透力的情感和艺术表达,可以冲破各民族风俗文化、生活习惯的差异,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因而民族地区艺术设计的进一步发展与传承是实现中华各民族间情感交流和包容共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民族地区高校艺

15、术设计类教育在结合政产学研模式的同时应当充分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且地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的主阵地和文化思想传播的主战场,也应当在完善教学模式的同时承担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义务,将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使命,以进一步升华和优化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类政产学研教学模式。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类教育的性质和地位决定其必须承担起弘扬民族艺术的重任。一方面,高校不仅是优秀文化相互交流的重要场所和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还是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和载体,其能够引导民族地区地方社会思想舆论,进而影响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政府、企业的进步;另一方面,民族地区高校承担着民族地区弘扬

16、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大任务,以及为国家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艺术素养的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使命。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类教育在民族地区艺术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上具有不可替代的显著优势。传统的民族艺术文化传承往往会受到地域、时间、资源等条件的限制,而一般的社会宣传也无法达到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和政产学研多方协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的突破口,同时也是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和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探索和创新。政产学研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为民族地区政府、企业培养了具有职业化、竞争力、实用性的优秀人才,因此需要将民族地区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的需求、产业研究实践相融合,从而构建高校专业建设与资源共享多元化的发展模式。相较于传统、僵化的教育模式,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类的政产学研协作教育模式更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进而为民族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输出大量优秀人才和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等奠定良好的基础。本 文 系 延 边 大 学 2 0 2 2 年 度 教育科学研究一般课题(项目编号:GJ2022008)研究成果。(延边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