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语境中“大监督”格局构建的机理研究与A校监督实践探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71684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语境中“大监督”格局构建的机理研究与A校监督实践探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校语境中“大监督”格局构建的机理研究与A校监督实践探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校语境中“大监督”格局构建的机理研究与A校监督实践探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 0 期(总第5 5 1 期)高校语境中“大监督”格局构建的机理研究与A校监督实践探索新潮电子高等教育沈洁(广州航海学院审计处,广东广州5 1 0 7 2 5)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本文从高校治理监督体系中,选取运用较为成熟的政治监督和审计监督进行分析,研究如何做好两者之间的贯通、协同和融合,打造“大监督”格局,使“大监督”架构的不断精细化。并以A校的监督实践,探讨内部审计在促进“大监督”格局构建中的可行性及其方式和方法。关键词:大监督;政治监督;审计监督;内部审计关于

2、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关于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构成以及多种监督类型。对于如何将多种监督相互融通,并有效融入高校治理,打造“大监督”的格局,有必要做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一、监督融合的理论基础、形势背景以及审计监督的发展趋势(一)理论基础“协同理论”的应用,将各种监督方式作为监督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监督质效的要求和压力下,运行过程中产生协同作用,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系统结构。“耦合理论 要求监督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不断运作磨合,以实现更好的监督效果。多种监督形式通过各种交互作用而彼此影响,在协同的过程中产生耦合增力,共同完成监督职责。

3、(二)形势背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二十届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4035302520151050公报强调,“推动完善纪检监察专责监督体系、党内监督体系、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和基层监督体系,形成监督合力。”对中纪委自十八大以来历次全会报告分析可见:在党的十八大期间,“贯通”“协同”“融合”共计出现1 1 次;党的十九大期间共计出现9 7 次。第十九届中纪委向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报告,对“贯通”工作方式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涵盖了监督方式、监督流程、处理方式等具体内容。以上词汇在报告中的频次具体情况见图1。二、高校监督多维性的表现高校治理监督在多年的实践中,构建了以

4、党内监督为主导,多种监督类型共同发挥作用的复合型监督体系叫,其中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与审计监督尤为突出。(一)按监督属性及其内容分类政治监督与审计监督的监督内容大相径庭,但是在以高校为基点的共同监督中,彼此在区别之中也存在一定的共通之处。政治监督工作的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能及时“贯通”、“协同”、“融合”赖次合计一“体系”、“机制”频次合计欠全会报告二十大报告六次全会X八届二X十八届五次全会报告十八届六十八届七次全会报告十九届六图1 十八届至十九届中纪委报告特定词汇出现频次统计图244高等教育发现问题并从根源上纠正治理偏差,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政治监督工作可通过上级党委巡视巡察以及派驻或高

5、校内设的纪检监察部门的日常活动开展。高校接受不同主体开展的审计监督,以维护高校治理秩序、保障健康发展。近年来,审计监督的内容日趋丰富,以内部审计为例,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和职责的修改,内部审计职责定位的出发点从经济“管理”监督,调整为全面的“治理 监督。(二)按监督实施的主体来源分类分别由不同主体实施开展的政治监督与审计监督,从不同的工作视角对高校治理开展监督工作。外部监督由于组织上的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监督结果的客观性。由上级机关开展的政治监督,更能从整体上有效把握高校治理在大政方针的执行上,与国家治理总体方向的一致性。巡视巡察监督、派驻监督,以及国家审

6、计以及社会机构审计,都从形式上体现了监督的外源性。高校内设的纪检部门及内部审计部门,以内部视角对党委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三个维度权力的职责权限、运行状况以及运行绩效等情况开展有效监督。三、构建“大监督”存在的问题(一)顶层设计影响全面规划目前高校监督工作顶层设计和机制尚不完善,监督工作缺少统筹规划。单一监督、重复监督造成资源浪费、监督成本高企但监督效率低下。同时由于规划性不足,部分重要领域监督盲区长期存在。(二)多重壁垒限制资源统筹利用在高校的治理体系中,监督的多维性导致了不同层次和不同属性监督方式间的壁垒同时并存。监督方式间壁垒的多重性,导致人、财、物、信息、过程、成果等资源的统筹利用不

7、足,对监督工作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三)风险研判阻碍提前整体布局不同类型的监督出于不同的视角,对于风险的研判,包括风险领域和风险程度的分析各不相同。缺乏对风险的综合考虑,势必导致监督贯通壁垒的加剧。(四)长效机制制约质量稳定目前监督贯通的长效机制建设不足表现较为明显。监督的片面性和短视性,监督主体之间的不协调性,影响了监督过程的质量、监督整改的质量,以及监督效果的稳定性。(五)传导模式干扰系统协调由于监督贯通融合的整体观念不足,各类监督245新潮电子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不同监督主体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各自独立开展的监督工作中,多以单向传动代替双向有机互动,工作流程、成果共享和经验传递等缺乏统筹

8、,监督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六)人员构成影响监督质量在监督融合的背景下,人员知识储备的全面性要求随即提上日程。以巡视巡察监督为例,大多针对被巡视巡察高校的特点,临时抽调相关单位不同部门的人员组成,而工作组成员构成的稳定性以及成员的能力、经验等综合素质也将会对巡视巡察工作的力度及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四、打造“大监督”格局的方向和路径对监督贯通中存在的问题,以下从“贯通”“协同”“融合”三个层次进行递进式的分析,将分散的监督要素转化为有机整体并进而提升监督绩效,达到监督贯通融合协同的预期目标。(一)贯通壁垒,解决前置矛盾1.树立“大监督”理念,破解顶层设计难题针对高校监督工作的

9、多维化特点,为确保监督的全面性,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大监督”格局和监督贯通体系,从做好监督任务顶层设计人手,加强“大监督”的制度建设,重点考虑监督的综合性、整体性和持续性。为了有效避免重点领域监督不到位、部分领域重复监督的现象,我们需要统筹安排不同监督的时间规划和资源安排,有针对性地推进监督工作。2.打通行政壁垒障碍,解决资源共享问题树立整体监督的思维模式,探明行政职能的壁垒及障碍。为了保持监督组织的行政界限,并结合具体监督任务,我们需要对预期交叉部分的工作进行合理规划,并灵活机动地开展联合工作。3.打破监督目标局限,统一研判关键风险点针对高校治理的监督目标,对所有监督认定的风

10、险点进行清单式的分析,界定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并结合风险的影响以及发生频率,对风险进行量化分级,为监督的贯通提前布局。(二)加强协同,促进过程配合1.建设协同长效机制,加强效果保稳定以监督事项清单制为任务先导,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为保障基础,疏通信息沟通渠道,并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固定监督议事流程等一系列措施,使监督的联合工作常态化。将监督任务贯通、监督资源共享、监督成果共用等关于监督工作的安排制度化,使之成为贯彻“大监督”理念的根本保障。第2 0 期(总第5 5 1 期)第2 0 期(总第5 5 1 期)2.改造工作传导模式,系统协调促提升打造“大监督”格局,关键要注重在不同监督主体、不同监督阶段之

11、间,实行工作动态的双向多维传导,注重细化监督过程传导、结果传导、成效传导,并对此进行监督系统的调适和整合,使传导机制有序化。(三)培养融合型人才,提升“大监督”质量在统一布局、提前规划的监督模式下,主动的人才储备可改变监督被动落后、离散低效的局面,迅速拓展发现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是实现高质量监督的核心力量。合理规划融合式人才储备,打通监督人员的知识界限;采用多种培训方式,提高人才的实际监督能力。五、A校“大监督”中的内部监督实践(一)探索监督贯通“大监督”格局的打造,首先需要树立“大监督”理念。近年来A校内部审计在监督实践中,强化“大监督”意识,注重审计监督与政治监督的贯通。结合特定审计需求,适

12、当地调整监督方向,拓展了监督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有效呼应了政治监督1.监督方向贯通在某个专项审计过程中,我们收到了反映二级学院班子决策流程存在问题的信息。审计对照学校的相关制度,开展访谈,查明事实,公正客观地评价了二级学院班子决策流程的规范性。通过对二级学院决策过程的审计,对规范学院议事决策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2.监督内容贯通与信息共享以“大监督”意识为先导,将审计监督与政治监督共同关注点有机结合,在监督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审计处在系列专项采购经费审计中,以违反廉洁纪律、工作纪律和其他问题的可能性作为风险研判点,进行重点核查,最终将问题线索移送学校纪委。(二)促成监督协同1.监督协同学校纪

13、委(监察专员办)在日常监督中,发现学校在机票采购业务中可能存在廉政风险,主动与审计处协商,两个部门分工协作,由审计处收集现行财务制度、实际操作方法等重要信息,并对其他高校的操作情况进行调研,最后以两个部门联合的形式,共同向相关部门发出提醒函,促使该项采购业务流程和开展方式及时调整,有效防范了廉政风险。2.整改协同监督协同体现在审计监督与政治监督之间,则表现为:内部审计作为内部监督的有机组成,较好地补新潮电子充了外源监督的阶段性不足,督促整改持续推进。内部审计侧重业务调整,纪委聚焦违纪违规处理,双方有序分工,共同保证整改有始有终。A校审计处发挥内部组织的特有优势,持续跟踪外部审计监督的整改情况,

14、由内审部门牵头,督促相关部门完善整改,促进监督质量的提升和整改的落实,形成审计监督工作的完整闭环。审计处在整改过程中,注重加强与学校纪委(监察专员办)工作的协同,双方同抓共管,分工协作,强化审计整改的监督工作。对于审计处移送的相关问题线索,学校纪委(监察专员办)详细了解相关审计整改情况,在完成初步核实并进行相关处理后,向主管校领导提交审计移交问题线索初核情况报告,并对审计处复函反馈情况。(三)构建监督融合体系1.整改目标融合在A校审计整改的具体执行过程中,整改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审计提出问题的改进和调整。通过对涉及移送问题线索人员的谈话提醒、部门全体职工大会上审计整改、纪委初核结果和处理意见等情况

15、通报,以及在部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上的相关人员的检讨和班子的对照检查,进一步深化审计整改,做好审计监督的后半段文章,初步达成政治监督与审计监督的目标融合。2.结果运用融合在审计结果运用方面,除在校长办公会报告审计结果外,在必要时抄送校纪委(监察专员办)等部门。审计处向被审计部门或个人提交审计报告,重要审计报告向被审计部门的党政领导班子通报审计结果。校纪委(监察专员办)对于审计移送的线索给予了积极反馈,形成了问题线索从发现到处理的闭环管理,为下一步综合审计结果运用制度化打下良好基础。六、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大监督”概念的深化,在高校实务操作过程中呈现了种种问题,需要更加立体化和全局化的监督布局思维。通过对“大监督”存在问题和解决思路的分析,结合A校的内部审计监督实践,探索了如何在实施过程中,提升“大监督”质量,加强对高校治理的全方位监督,促进高校治理现代化。参考文献:1吴慧,王琳玲.常态化巡视背景下高校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策研究 J.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2 1(4).2刘桂江.大学章程制度视角下内部审计促进高校治理优化研究 J.中国内部审计,2 0 2 2(1).246高等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