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西北师大汉语言文学作业.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470579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北师大汉语言文学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西北师大汉语言文学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西北师大汉语言文学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西北师大汉语言文学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西北师大汉语言文学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元明清文学作业题及参考答案 1.名词解释 四大南戏:元代南戏著名的作品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被后人称为四大南戏,在明清时期传演甚广,影响深远。这些剧本,明徐渭在南词叙录“宋元旧篇”内有著录。“四大南戏”是南戏在元末明初的代表作品,也叫“四大传奇”,简称荆、刘、拜、杀。 临川四梦: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或许“四剧”皆有梦境,才有“临川四梦”之说,或许“四剧”本身就是其毕生心血凝聚成的人生之梦。 四大声腔: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的概念随历史发展有所变化,如明初时指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地

2、方戏兴起后的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系统,一说是“南昆、北弋、东柳(柳子戏)、西梆”,现在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指梆子腔、皮黄腔、昆腔和高腔。 南洪北孔:即清初著名历史剧作家洪升和孔尚任。 清代初年,剧坛出现了洪升和孔尚任两位著名的剧作家。洪升创作的剧作长生殿和孔尚任(北方山东曲阜人)创作的桃花扇。他们因此也享有了“南洪北孔”的美誉。 桐城派:桐城派是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因其早期的重要作家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清代安徽桐城人(今桐城文化圈应包括桐城市、枞阳县和安庆市宜秀区等地区),故名。桐城文派理论体系完整,创作特色鲜明,作家众多,作品丰富,播布地域广,绵延时间久,影响深远。 “一人永占”: 明末

3、清初 李玉 所作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四个传奇剧本各取首一字的合称。 2.结合窦娥冤,浅论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舞台性。 答:关汉卿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他以洗练的笔触交代戏剧情境与人物关系,把观众的目光“聚焦”到主要的戏剧矛盾上,从而迅速引起观众看戏的兴趣。像窦娥冤,写了窦娥既短促又漫长的年的人生历程,其前年的风雨和波折,仅在楔子与第一折中几笔带过。当窦娥在第一折刚出场时,蔡婆婆被赛卢医谋杀、又为张氏父子所救的事件已然发生;张氏父子强行入赘蔡家,还要分别娶蔡家婆媳为妻。这一来,窦娥一登场,便面临异常严峻的戏剧情境。守寡的小媳妇如何应付?命运如何?一下子就成为观众极其关注的问题

4、,全剧的主要矛盾也由此逐步展开。显然,关汉卿很懂得戏剧的特性和观众的心理,他十分重视戏剧演出的舞台效果,不让观众分散对戏剧矛盾的注意力。他努力在有限的演出时间内,赋予戏剧以更为充实的内容,让强烈的戏剧冲突把观众牢牢地吸引在剧场上。关汉卿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场面的冷热调剂,张弛交替。擅于设置悬念,是关汉卿重剧场性的另一个特点。 3.分析长亭送别一折的艺术特色。 答:长亭送别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绪的绝唱,语言优美绮丽,诗词警句,满口余香;感情细腻缠绵,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极具阴柔婉约之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注重细节的刻画,更使文章摇曳生姿,动人心弦。这场送别戏共有十九支曲文

5、,由莺莺主唱,既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也充分体现了王实甫剧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点。长亭送别一折戏,历来被誉为写离愁别恨的绝唱,不仅在于它反映了女主人公勇敢、大胆地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礼教的思想,它深深打动人们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4.简述马致远在之前期散曲创作中的成就。 答:马致远的散曲现存小令115首,套数22套,大都辑入东篱乐府。他的散曲题材广泛,其中叹世归隐一类的作品最多,此外还有描写自然景物、表现男女恋情、咏史怀古等类型的作品。其作品的思想倾向也较为复杂,既有壮志未酬、愤世疾俗的感慨,也有对超脱旷达、隐逸避世思想的咏叹,交织着入世与出世、恋世与愤世的矛盾心态,

6、也蕴含着强烈的批判现实精神。马致远号为“曲状元”,其散曲的艺术成就在整个元代都是最高的,是元曲豪放派的主将。其作品开拓了散曲的题材领域,提高了散曲的艺术表现力,风格疏宕宏放,语言清新俊丽,能创造出不同于诗词的独特的意境,并显示出散曲语言由俗转雅的趋向,套数双调夜行船秋思和小令越调天净沙秋思是其散曲的代表作品。 5.简述三国演义的叙事特征。 答:作为中国古代早期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在叙事方式上是以全知全能为主。如刘备的出场一段,作者有关刘备的身世、形象、性格、爱好等等所有情况无所不知。但纯粹的全知讲述也容易使读者与作品的距离太远,适当地转换视角对于全知讲述也是十分必要的补充手段,其技巧重要有:

7、“笙箫夹鼓”法。如34回刘备跃马过檀溪之后,忽有水镜庄遇司马徽一段轻松文字。变换节奏的方法都能起到调节张驰。 “横云断岭”法。以中断叙事进程的方法搁置紧张,加强悬念。在视角转换的基础上,三国演义也开始出现限知叙事萌芽。 6.试述水浒传所反应的绿林文化精神。 答:纵观绿林活动的发展轨迹,可见绿林活动的成熟和巅峰是在宋代,水泊梁山的宋江起义是其中的代表。因此,从水浒传来剖析绿林文化的形态与内涵,不啻为了解绿林文化的一条捷径。“逼上梁山”是多数梁山好汉上山聚义的共同原因。“替天行道”是梁山好汉的政治行动纲领。“以贤为能,纪律严明”是梁山好汉的组织原则。绿林文化是社会利益受损害的一方过问政治的表现方式

8、,是由此而形成的人格追求。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观察一个社会清平程度的检测表。不管人们主观上是否愿意,它都已经并还将作为中国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作用于人们的观念和行为。 7.试析孙悟空形象。 答:孙悟空是一个不畏强权、勇于斗争的叛逆人物形象 。(一)不屑神佛等统治权威,桀骜不驯。(二)勇于斗争 、坚忍不拔,有着顽强的斗志;孙悟空是一个爱憎分明、有胆有识的英雄好汉形象;孙悟空是动物性、人性、神性完美结合的艺术典型。除上所述,孙悟空形象的典型意义还有着多方面的、极为丰富的内容。例如他那机灵、乐观、诙谐、英勇、豪迈的性格,既可以给我们以思想上的启迪和教益,又能够使我们从中得到生动的愉悦和美感的享

9、受。只要细心研究孙悟空的形象,它给我们的启示会更多。 8.简述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答:吴敬梓以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生活体验和鲜明的爱憎,写出了儒林外史,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其将讽刺艺术发展到了新的境界。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鲁迅语),讽刺和真实相结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正体现了这个精神,小说中的许多人物都有原型,如庄征君取材于程绵庄。从讽刺的态度上来说,具有秉持公心的严肃性。由于作者态度的严肃和爱憎的分明,他能针对不同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从讽刺的审美特征看,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从讽刺的手法上来说,具有多样性和具有将爱憎隐蔽于场面和情节之中的冷

10、峻性。综上可见:儒林外史将讽刺艺术发展到新的境界,“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戚而能谐,婉而多讽”,在小说发展中,儒林外史奠定了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为以后的讽刺小说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9.分析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答:孔尚任自称其写桃花扇目的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桃花扇先声),抒发历史兴亡和人生空幻的感慨,为后人提供历史与人生的借鉴。为此,他在充分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又加以点染虚构,将侯李二人的爱情悲欢离合置于南朝弘光王朝覆灭的社会环境中,从中揭示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息息相关。作者抛离了俗套陈说,宁肯用苦涩和失落来取代这些浅薄的认识和廉价的慰籍,从而使自己的剧作具有更为深入的历史

11、纵深感和人生哲理感。从现实上来看,作品的思想旨趣表现了清初文人阅尽社会政治的沧桑巨变后对社会政治失去信心而产生逃避心态,从文化传统上看,它又是长期以来个体对社会的依附关系一旦失去平衡后,人们难以承受因而恐慌失落心态的反映,从而揭示了清代文学感伤思潮内趋动力的一个重要侧面,这就是作品的思想社会意义。 10.为什么说红楼梦达到了古代小说艺术的巅峰。 答: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族的腐朽,对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

12、想和主张。作者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中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11.试论红楼梦宝黛爱情的悲剧及其意义。 答: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述了贾、薛等家族的兴衰历史,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纯真爱情感天动地,令无数人的心灵为之震撼!那个“花的精魂”、“诗人化身”的林黛玉之死,令无数人痛惜!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一方面反映了追求个性自由,男女平等,反对封建的科举制度等新思想与腐朽的封建主义的矛盾,也反映了对新的社会生活理想的执着追求,同

13、时从反面也说明了贾宝玉和林黛玉性格的独特性及弱点。通过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集中表现了封建腐朽的旧思想与宝黛的新思想的种种不协调,从众多像花一样的女儿们的悲惨命运中,让人们看到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本质,从而揭示了封建主义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12. 简述近代文学的发展概况答:近代文学是近古期文学的第二段,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最后一个乐章,以年鸦片战争为开端,到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为止。西方资本主义开辟世界市场,进入中国本土,结束了中国独自发展的道路,中国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浪潮之中。比西方几乎落后一个历史阶段的中国,在腐朽的清王朝统治下,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逐渐沦为帝国主义宰割下的半

14、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一历史变局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一阶段里,一方面,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结构开始发生变化,逐渐形成新的经济成分和阶级成分,并在后期出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另一方面,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以日益强劲的势头涌入中国,形成对固有的传统文化观念的强有力的冲击。这两方面的变动,都广泛地牵动社会上各个阶层,尤其是敏感的知识阶层。人们的身份要从君主的臣仆转化为国家的公民,在传统的生活方式中要接受许多新事物与新观念。虽然这一变化过程是缓慢的、不平衡的,但在思想领域中掀起的震荡却是巨大的。在上述背景下发展的近代文学,从作家身份、文学观念到文学载体、接受对象都逐渐发生新的变化,显示出与

15、此前封建时代文学明显不同的特色。大体说来,可以年中日战争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变异尚小,后期则变异突出,向现代新文学过渡的痕迹日益明显。唐宋文学作业题及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七绝圣手:七绝圣手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誉称。王昌龄以其七言绝句艺术精湛而得名。 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

16、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故名。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乐府诗集),明代胡震亨说:乐府内又有往题新题之别,往题者,汉魏以下,陈隋以上乐府,古题唐人所拟作也;新题者,古乐府所无,唐人新制为。.新乐府运动:唐代贞元、元和年间,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一批诗人,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重通俗,尚写实”,本着“文章合为文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敢于面对生活,自觉地把生活源泉中觅取诗材,写下大量赋咏新题材,运用新语言,标以新诗题的乐府诗,这就是新乐府运动。诗

17、史:杜甫生逢乱世,颠沛流离,他将自己所见所闻的万方多难的社会现实,所感所叹的民怨国恨,所思所想的辅君中兴,完完全全用诗歌把它们记载了下来,表现了出来,读其诗,如同读一部反映唐王朝由兴盛走向衰微的历史巨著。这就是“诗史”二字的含义。可见,将杜甫诗称“诗史”,是后人对这位伟大诗人及其作品的极高评价。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宋六家) 花间词派:因花间集而得名。五代后蜀赵崇祚辑录晚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成花间集。内容大都

18、是歌舞宴乐,男欢女爱,风格大都是浓艳香软、柔靡绮丽。他们当中有十五人是西蜀人。他们的词作虽缺少温词的真切和细腻,却都以温庭筠为宗。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在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以其作为词的集合体与文本范例的性质,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豪放派:豪放派,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苏门四学士:苏门四学士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

19、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山水田园诗派:唐代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 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于李杜之外,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二、简答 1. 浅析望天门山答: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20、。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在作者笔下,长江仿佛是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长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一个“回”字,翻滚抛掷、变化无穷境界全出。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

21、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远望天门两山所见的雄姿,下句则点明“望”的立脚点和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是“日边来”的“一片孤帆”。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当孤舟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舟行过程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感。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远客自当更加兴味十足。“孤帆一片日边来”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

22、景、目接神驰的情状。望天门山一句一个画面。在诗人笔下,山,灵秀;水,矫健;帆,潇洒,无须刻意修饰,全天然巧成。这种白描的手法使这首诗清新、明丽。更令人称奇的是此诗题为“望天门山”,而在诗中却无一个“望”字。但你去慢慢揣摩,细细体味,就会发现每句诗中都隐含“望”的神韵。2. 简析登高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答:此诗通过重阳节登高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潦倒异乡的身世之感悲伤沉郁的怀乡之情。此诗长于绘景,情景交融。前四句写长江秋景,既有整体的远景,又有局部的近景;既有细致的刻画,又有粗犷的勾勒,动静相衬,画面苍凉萧瑟;后四句触景生情,羁旅之愁,孤衰之态,写尽无限悲伤之意,含蓄不尽;此诗

23、境界开阔,气象苍劲,格调高浑,造语精工整饬而富于变化。此诗为老杜七律的代表作之一。 3. 简析孟浩然过故人庄以说明孟诗风格特色。 答: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似乎变得自由和灵便了。你只觉得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这

24、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4. 试析观刈麦的思想内涵。答: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的艰难生活,他们辛苦忙碌的种田,但仍然没有保障,今天的割麦人很有可能成为明天的拾麦者,这强烈的讽谕尽在其中。 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25、。5. 简析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答:(1)在构思、章法上,此诗很有特色。全诗总共有三十六句,四句一转韵,共九韵,每韵构成一个段落。全诗紧扣诗题的五种景物,以”月”为中心,以春、江、花、夜为陪衬,逐一展开。以月升开头,以月落结尾,中间以月贯穿,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展示相互联系又不断变化的画面和情绪。 (2)诗歌采用比兴手法。全诗以春江月夜这一良辰美景为衬托,以江月与人作对比,表现人生短暂之悲哀和离别之痛苦。 (3)全诗诗情、画意、哲理有机统一,构成一个空灵邈远、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 (4)此诗虽以宫体旧题写传统题材,但作者倾注了深沉强烈的思想感情,开拓出新的境界。 (5)语言清丽,情调

26、多变,诗情跌宕起伏。6. 简析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答: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籍,语势有停顿转折。出处唐杜甫进雕赋表:“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文学史上一般指杜甫的风格特征。杜甫由于受到儒家的中庸和节制的影响,他在表达感情时,总是把自己的感情压抑住,不让他一下子喷发出来,而是让他在低徊中缓缓地起伏,这就是所谓顿挫。沉郁是指其感情的深厚博大,顿挫是感情表达特点。7. 简析韩愈师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答: 8. 分析水调歌头的浪漫主义手法。 答;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

27、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词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宦海浮沉,在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渗入浓厚的哲学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9.简析文天祥过零丁洋的思想内容。 答: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

28、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10. 述

29、李清照前后期词的概况。答: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怨王孙两首词,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醉花阴中含蓄地述说闺中的寂寞和对爱情的向往。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等小词也都是她的闺情名篇。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永遇乐在这类词中为代表之作。元霄佳节,词人远离那些香车宝马之邀,独自品尝战火后的凄清,这

30、首词中,她已从自怜漂零之苦进而担忧现实的隐患了。到了渔家傲一词,虽然还有无所归处的痛苦感慨,但激昂的格调已表达了词人欲摆脱苦闷、追求自由的愿望。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1?善于抒情造境。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2?造语浅显新奇。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

31、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11. 以菩萨蛮为例,分析温庭筠词的艺术特色。答:12. 如何评价南唐二主词的成就。答:13. 柳永对词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答:从形式上看柳永的贡献首先在于把不少小令扩展为慢词并发展了慢 词使词调构成发生了重要转变;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从内容上,柳永词在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上为后代词甚至元

32、 曲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扩大了词的境界;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从表现手法上,柳永善铺述,尚白描,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柳永之前,词家多多用比兴,追求含蓄,讲求余韵不尽的效果。柳永在慢词这相对扩大的客体中,由以往较多地运用比兴手法,发展为较多地运用赋的手法,层层铺叙,尽情渲染,“铺叙展衍,备足无余”,熔叙事、抒情、写景于一炉,丰富了词体的艺术表现手法,而语言又明白浅近,不避俚语俗语。14. 为什么后人特别推重北宋词人周彦邦?答:15. 柳宗元的山水小记为什么

33、受人称道?答:读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就象喝了一杯陈年的醇酒,它清冽芬芳,饶有余味。给人以无尽的美的享受。山水散文并不自柳宗元始,但他却能在这方面独出一格,刻意创新,又开拓出一片令人神往的境界,终于成为刻画山水的圣手。游记散文的宗师。永远受到后人的崇敬。因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几乎篇篇尽佳。如愚溪对以冉溪自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最具代表性的,还是脍炙人口的永州八记包括石渠记小石城山记等。它们就象电影的连续画面一样,一幕接一幕地展现了永州的山水胜景。八记的称名,冠以“小”字,其间没有泰山高插云天之巍峨,不见长江奔腾万里的声势,但却自具清幽深邃、新鲜怪

34、奇的特色,别有洞天,另辟胜境。它们虽“小”,却是在艺术转炉中锤炼得炉火纯青的真金。八记以小见大,在有限的艺术外壳中,蕴藏了无限丰富的内容。因而愈加富于艺术生命力。它们在艺术上有其鲜明的特点。()首先,水乳交融的情景结合。生动地塑造了作者的感情形象。深刻地反映了现实斗争。山水刻画中,渗透了作者的情感与心血。青山绿水,幽竹丛林,清溪洌泉,奇峰怪石,完美地展现了作者那傲岸卓立而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其次,观察生活细致入微。进行创作精雕细刻,细腻而生动地写出了山水的个性特征。()充分运用虚实相生、动静互用的艺术辩证法,使山水的描绘充满了诗情画意。16.何谓“诚斋体”? 答:诚斋体的得名是源于杨万里

35、。杨万里号诚斋,故称为诚斋体。他的诗歌学习江西诗派,最后摆脱前人的束缚而自成一家,取得了更高的成就。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形成诚斋体的要素之一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要素之二是杨万里做诗想象奇特,但是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至的章法,近于口语 17. 陆游诗歌的成就何在?答: 陆游的诗既具有现实主义的精神,又具有浪漫主义的色调,是二者的完美结合。他的诗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南宋社会的生活面貌,是时代的一面镜子,被称为一代“诗史”,这方面他主要是继承了杜诗的现实精神,但在反映现实的手法上,他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不重情节画面,而是把事实压缩

36、在极其精炼的诗句内,着重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强烈的抒情性。同时他又常常通过奇丽的梦境和幻想来表达爱国情思,极力突出诗人的自我形象,情感炽热,神采飞扬,被称为“小太白”,与李白的浪漫气息相当接近,但陆诗的想象和梦幻中的内容,都与抗金复国的理想有关,具有一种悲壮、崇高之美,比李白的诗具有更为坚实的现实基础、更为充实的社会内涵、更为强烈的战斗精神。 陆游广泛师法前人,兼容多样风格,杜甫之沉郁顿挫与李白之飘逸奔放对其影响尤大,他善于把这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有机地熔为一炉,并铸造成自己的独特诗风:既沉郁悲壮,又恢宏雄放。 陆游的诗无体不备,各体皆工,尤其擅长七言诗的创作,七古、七律和七绝

37、的成就都很高。其七古诗内蕴丰富,气象阔大,“看似华藻,实则雅洁;看似奔放,实则谨严”,最能代表陆诗的特色。其七律诗对仗工整,使事熨贴,气格高昂,意境警拔,在南宋当推第一。其七绝诗笔致流转,富于神韵,颇具唐人风味。 陆游诗的语言不拘一格,爱国诗多雄壮豪放语,农村诗多平淡古朴语,闲适、田园诗多清新精致语,但这些诗的语言又具有共同的特色,即明朗晓畅,精炼自然。18. 简析苏轼诗歌的特点。答:苏轼以其奔放的才情,将词笔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怀古记游、写景咏物、亲情友谊、田园风光以及参禅说理等等,突破词“艳科的”定见,把词的社会功用提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全方位地表现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苏

38、轼有意突破“诗庄词媚”的界限,以自由挥洒的文笔,定了大量风格豪放之作,开一代新词风。他以诗境诗语入词,形成了苏词“以诗为词”的特点,同时也改变了词完全从司于音乐的地位,使词向独立的抒情诗体方向发展。豪放是苏词的主体风格,而在豪放中时有旷达情怀的流露。代表作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妈娇?赤壁怀古。抒发追求理想、热爱人生的美好感情。如水调歌头?怀子由。爱情词与咏物词的风格则以婉约见长。如江城子?掉亡、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19.唐代传奇中最著名的作品有哪些?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唐传奇发展分为前(唐初至肃宗)、中(代宗至文宗)、后(文宗至唐末)3个时期。著名的有古镜记、补江总白猿传;

39、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沈既济任氏传、陈玄佑离魂记;白行简李娃传、蒋防霍小玉传、元稹莺莺传;薛调无双传、无名氏灵应传、东阳夜怪录等。 唐传奇影响甚远,它成为后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主要样式。还是后代白话小说、戏曲及讲唱文学汲取题材、人物、艺术方法再创作的宝库。大凡著名的传奇故事,在后代都各自产生若干同一题材的戏曲。最为人所知的是长恨歌传对元代王伯成的诸宫调天宝遗事、白朴的杂剧梧桐雨和清代洪升的传奇戏曲长生殿的影响,莺莺传对宋代赵令畤的崔莺莺双调蝶恋花鼓子词、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的影响,霍小玉传、枕中记、南柯太守传对汤显祖的传奇戏曲“玉茗堂四梦”的影响等等。中国古代文论作业题及参考答案1. 论语提出了那些文论

40、观点?怎样理解“诗可以兴”。答:2. 简述毛诗序提出的“诗有六义”之说。答:3. 试述典率.论文提出的“文气”说。答:20. 请简要论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提出的“境界”的美学特征,并评述它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重要意义。答:(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他的理论核心“境界”说,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国维所说的文学艺术的“境界”与“意境”含义基本一致,指的是文学创作中由心物相契、情景交融的意象特征暗示出的含义深远、回味绵长的审美之境。(二)关于“境界”的美学特征,根据王国维的论述,有以下几点:“境界”具有“言外之味”“弦外之响”,体现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特色;其次,他指出“意境”、“境界”具有真实自然之美,由此,他提出了“不隔”的美学要求;对于同是体现出自然真切之美的作品之境界,王国维又从美学上根据作者主观介入程度的差异而区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并且引用西方美学理论,区分为“一优美,一宏壮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