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六篇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ocx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1469323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22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篇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第六篇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第六篇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第六篇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第六篇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六篇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第一章 基层处理第1节 基土处理施工工艺本工艺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场地平整,室内地台,室外散水、路基基层基土施工。一 施工准备1 材料要求土宜利用地台挖出的好土,不得使用淤泥、腐植土、冻土、耕植土、膨胀土和含有有机质大于8%的土作为填土。其颗粒不大于50mm,含水率应符合规定。2 作业条件(1)施工完地面以下基础、构筑物、防水层、管道。填写好地面以下隐蔽工程记录,地面标高的测量完毕,并办好签证认可。(2)做好水平高程的测量,确定好基土面层标高,并在室内和室外散水的边墙上做好水平标记。(3)做好施工人员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二 操作工艺1 工艺流程:打控制桩 基土修

2、整 回填夯实 检查土密度 修整找平2 打控制桩:根据施工前弹在墙上的水平线,利用水平管或拉线在地台上每隔3m打一个基土面层标高控制桩(桩上标记应高出基土表面整数尺寸为宜)。3 基土修整:根据打好的控制桩量出基土表面高出的土,然后将高凸表面部分的土方挖掉整平(若土质不符合规定要求应作换土处理)。4 回填夯实:根据控制桩的尺寸,低于基土表面部分应回填土方整平,回填土应分层摊铺和夯实,每层摊铺厚度和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和机具性能而确定。一般填土厚度应小于其机械压实的作用深度,常用的夯(压)实工具机械每层最大铺土厚度和所需要夯(压)实遍数参考值见表6.1。 填土施工时的分层厚度及压实遍数 表

3、6.1压实机具分层虚铺厚度(mm)每层压实遍数平碾25030068振动压路机25030034打夯机20025034人工打夯200345 检查土密度: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应按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土的干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6 修整找平:填土全部完成后应对整个地面进行拉线找平,凡超出标准高程的地方应及时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三 质量标准1 主控项目(1)基土严禁用淤泥、腐植土、冻土、耕植土、膨胀土和含有有机物质大于8%的土作为填土。(2)基土应均匀密实,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小于0.90。2 一般项目基土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2的规定表6.

4、2表面允许偏差表面平整度15mm标高0,50m坡度房间相应尺寸2/100,并30mm厚度个别地方设计厚度1/10四 施工注意事项1 对有密实度要求的基土,应按规定每层取样测定夯实后的干密度,在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后,才能填筑上层,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应有处理措施。2 严格选用回填土料,控制含水量、夯实遍数。填方应采用同类土填筑,当采用不同的土填筑时,应按土类有规则地分层铺填,将透水性大的土层置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之下,不得混杂使用,以利水分排除和基土稳定,并可避免在填方内形成水囊和产生滑动现象。3 严格控制每层铺土的厚度,并禁止用浇水使土下沉代替夯实。4 填土宜控制在最优含水量的情况下施工(见表

5、6.3);过干的土不易压实,应在压实前适当洒水加以湿润;过湿的土应予翻松晾干,也可掺入干土或吸水性材料。 土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参考表 表6.3项次土的种类变 动 范 围最优含水量(%)(重量比)最大干密度(g/cm3)1234砂土粉土黏土粉质黏土8121622192312151.801.881.611.801.581.701.851.955 基土施工时,应注意妥善保护定位标准桩、轴线桩、标准高程桩,防止碰撞损坏或下沉。6 雨天室外不宜进行回填施工,必须回填时,应分段尽快完成,且宜采用砂土、石屑等填料,周围应有防雨和排水措施。7 非机电设备操作人员不准擅自动用机电设备。使用蛙式打夯时,要两

6、人操作,其中一人负责移动胶皮电线。操作夯机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和穿绝缘鞋,以防触电。打夯时要精神集中,两机平行间距不得小于5m;在同一夯行路线上,前后距离不得小于5m。8 压路机制动器必须保持良好,机械碾压运行中,碾轮边距填方边缘应大于500mm,以防发生溜坡倾倒。停车时应将制动器制动住,并楔紧滚轮,禁止在坡道上停车。第2节 灰土垫层施工工艺灰土垫层系用一定比例的熟化石灰与粘土(或粉质粘土、粉土),充分拌合,分层回填一定厚度,并夯实或压实而成。一 施工准备1 材料要求(1)土料宜优先选用粘土、粉质粘土或粉土,不得含有有机杂质,土料过筛,其径粒不应大于15mm。(2)石灰应用块灰或生石灰粉,块灰

7、使用前应充分熟化并过筛,不得含有粒径大于5mm的生石灰块,亦可用粉煤灰或电石渣代替。2 作业条件(1)基土已整平或回填完毕,已检验合格,并办理隐蔽检查手续,表面干净、无积水。(2)根据设计对垫层厚度、干密度要求及现场土料情况、施工条件,进行了必要的压实实验,已选定土料,确定了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铺土厚度、夯实或碾压遍数等参数。(3)在室内墙面已弹好控制地面垫层标高和排水坡度的水平基准线或标志,室外道路已设置控制线和基准点。二 操作工艺1 工艺流程:基层清理 垫层标准点 土料石灰过筛 灰土拌制 灰土铺设夯实 找平验收2 垫层标准点:根据施工前测量的水平标高,在室内和室外散水边墙上弹出垫层面的控制

8、线,然后再拉线或用水平管,用小木桩或灰饼每隔3m做出垫层控制标高的标准点。3 土料、石灰过筛:首先检查土料种类和质量以及石灰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然后分别过筛。块灰闷制的熟石灰要用610mm的筛子过筛,生石灰可直接使用,土料要用1620mm的筛子过筛,确保粒径的要求。4 灰土的拌制:灰土配合比一般采用3:7或2:8(石灰:土,体积比),石灰和土料应计量,用人工翻拌,不少于三遍,使达到均匀、颜色一致。并适当控制含水量,现场以手握成团,两指轻捏即散为宜,如土料水分过多或过少时,应晾干或洒水湿润。5 灰土的铺设夯实:灰土应铺在干净无积水的基土上,灰土摊铺厚度一般为150250mm(夯实后约10

9、0150mm厚),垫层厚度超过150mm应由一端向另一端分段分层铺设,分层夯实。各层厚度钉标桩控制,夯实采用蛙式打夯机或木夯,大面积宜采用小型手扶振动压路机,夯打遍数一般不少于三遍,碾压遍数不少于六遍,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密度,在现场实验确定。人工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接,纵横交错。6 垫层接缝:灰土分段施工时,不得在地面受荷重较大的部位接缝。上下两层灰土的接缝距离不得小于500mm。当灰土垫层标高不同时,应作成阶梯形。接槎时应将槎口垂直切齐。7 找平验收:灰土最后一层完成后,应拉线或靠尺检查标高和平整度,超高处用铁铲铲平,低洼处应及时补填灰土并压平。三 质量标准1 主控项目灰土体积

10、比应符合设计要求。2 一般项目(1)熟化石灰颗粒粒径不得大于5mm;粘土(或粉质粘土、粉土)内不得含有有机物质,颗粒粒径不得大于15mm(2)垫层铺设采用熟化石灰、粘土(或粉质粘土、粉土)的拌和料铺设,厚度100mm。(3)灰土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4的规定。灰土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单位:mm) 表6.4项次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表面平整度10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标高10用水准仪检查3坡度不大于房间相应尺寸的2/1000,且不大于30用坡度尺检查4厚度在个别地方不大于设计厚度的1/10用钢尺检查四 施工注意事项1 灰土垫层铺设时,基土必须平整、坚实、并打夯,局部松软土层

11、或淤泥,应予挖除,填以灰土夯实;同时,避免雨水浸泡,以防局部沉陷造成垫层破裂或下陷。2 灰土施工使用块灰必须充分熟化,按要求过筛,以免颗粒过大,熟化时体积膨胀将垫层胀裂,造成返工。3 灰土施工时,每层都应测定夯实后土的干密度,检验其压实系数和压实范围,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继续作业,避免出现干密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质量事故。4 垫层铺设完毕,应尽快进行面层施工,防止长期爆晒。5 搞好垫层周围排水措施,刚施工完的垫层,雨天应作临时覆盖,3天内不得受雨水浸泡。6 已铺好的垫层不得随意挖掘,不得在其上行驶车辆或堆放重物。7 灰土铺设、粉化石灰和石灰过筛,操作人员应戴口罩、风镜、手套、套袖等劳保防护用品,并

12、站在上风头处作业。8 夯填灰土前,应先检查打夯机电线绝缘是否良好,接地线、开关是否符合要求;使用打夯机应由两人操作,其中一人负责移动胶皮电线。 第3 节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工艺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系用砂或天然级配砂卵石(砾石)混合物,按一定厚度铺设夯压实而成,作为地面的垫层。一 施工准备1 材料准备(1)砂:天然级配砂石或人工级配砂石宜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不得含有草根等有机杂质,含泥量应小于5%。(2)砂卵石:用天然级配砂卵石(砾石)混合物,粒径应在50mm以下,其含量应在50%以内,不得含有有机杂质,含泥量不大于3%。2 作业条件(1)对砂、砂石质量应进行检验,其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2)

13、基底土质应检验合格,并检查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及有无埋管、积水等情况,办完基土隐蔽验收手续。(3)在适当部位设置铺填厚度的控制木桩,在边墙上弹好水平控制线。二 操作工艺工艺流程:基层清理 弹线、设标志控制 材料级配及摊铺 夯式振压 找平验收 。1 垫层铺设前应将基底积水浮土、杂物清理干净,基土表面应进行整平。2 人工级配的砂石,应先将砂石拌合均匀后再铺填夯压实。3 砂垫层铺设摊平后,应洒水湿润,并采用机具振实。振实后的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检验方法可采用环刀法测定其干密度值,或采用小型锤击贯入度测定。4 砂石垫层铺设应摊铺均匀,不得有粗细颗粒分离现象。压实前应洒水使砂石表面保持湿润;采用机械碾

14、压或人工夯实时,均不应少于3遍,并压(夯)至不松动为止。5 砂垫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砂石垫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对厚度很大的垫层应分层铺设分层压实,每层铺设厚度:采用平板振捣器振实时为200250mm,含水量宜控制在15%20%;采用木夯或机械夯实时为150200mm,含水量宜控制在8%12%。6 垫层采用平振法和碾压法振压要做到每行交叉搭接三分之一,以防振压面积不搭接,出现漏振、漏压;当采用夯实法,应一夯压半夯,全面夯实。振实、夯实碾压遍数、振实时间应在铺设前通过试验确定。7 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最后一层压(夯)完成后,表面应拉线找平,并且要符合设计规定的标高。三 质量标准1

15、 主控项目(1)砂和砂石不得含有草根等有机杂质;砂应采用中砂,石子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厚度的2/3。(2)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干密度(或贯入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 一般项目(1)表面不应有砂窝、石堆等质量缺陷。(2)砂垫层和砂石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5的规定。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单位:mm) 表6.5项次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表面平整度15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标高20用水准仪检查3坡度不大于房间相应尺寸的2/1000,且不大于30用坡度尺检查4厚度在个别地方不大于设计厚度的1/10用钢尺检查四 施工注意事项1 垫层铺设前应将基土全面夯打一遍,使其密实。2 垫层铺设

16、应严格控制材料的含水量、每层厚度、碾压遍数,以保证达到要求的密实度;边缘和转角夯实不到之处,应辅以人工夯实;接槎应按规格搭接和夯实,防止局部产生不均匀下沉。3 铺设时,应配专人及时处理砂窝、石堆问题,不应有粗细颗粒分离现象。第4 节 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施工工艺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系用级配碎石和碎砖摊铺于基土上夯实而成。这种垫层变形模量大,稳定性好,可减少作用于基土的附加应力,加速土层固结,且材料易得,施工简便快速,费用较低。一 施工准备1 材料准备(1)碎石用强度均匀、质地坚硬、未风化的碎石,粒径一般为540mm,最大粒径不大于垫层厚度的2/3,含泥量不大于3%,垫层厚度不小于100mm。(2)

17、碎砖用废破断砖加工制成,粒径2060mm,不得夹有风化酥松碎块、瓦片和有机杂质,垫层厚度不小于100mm。(3)砂一般用中砂,不含草根等杂质。2 作业条件(1)基底土质已检验合格,并检查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及有无埋管、积水等情况,办完基土隐蔽验收手续。(2)在适当部位设置铺填厚度的控制木桩,在边墙上弹好水平控制线。二、操作工艺1 工艺流程清理基土 弹线、设标志 铺设垫层及夯压 检查验收2 清理基土铺设碎石(或碎砖)垫层前先检验基土土质,清除松散土、积水、污泥、杂质。3 弹线、设标志在墙面弹线,在地面设标桩,纵横间距1.5m,找好标高、挂线,作控制铺填碎石或碎砖厚度的标准。4 铺设垫层碎石垫层的厚

18、度一般不小于100mm,铺时按线由一端向另一端分段铺设,分层压(夯)实。表面空隙应以粒径为5-25mm的细碎石填补。铺完一段,压实前应洒水使表面保持湿润。小面积房间采用木夯或蛙式打夯机夯实,不少于三遍;大面积宜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压实,不少于四遍,均夯(压)至表面平整不松动为止。碎砖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100mm,铺设同碎石垫层,亦应分层摊铺均匀,洒水湿润后,采用木夯或蛙式打夯机夯实,并达到表面坚实、平整、无松动为止,高低差不大于20mm,夯实后的厚度一般为虚铺厚度的3/4。5 检查验收振实后的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检验方法可采用环刀法测定其干密度值,或采用小型锤击贯入度测定。三 质量标准1 主

19、控项目(1)碎石的强度应均匀,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垫层厚度的2/3;碎砖不应采用风化、酥松、夹有有机杂质的砖料,颗粒粒径不应大于60mm。(2)碎石、碎砖垫层的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 一般项目碎石、碎砖垫层的表面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6的规定。碎石垫层和碎砖垫层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单位:mm) 表6.6项次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表面平整度15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标高20用水准仪检查3坡度不大于房间相应尺寸的2/1000,且不大于30用坡度尺检查4厚度在个别地方不大于设计厚度的1/10用钢尺检查四 施工注意注事项1 碎石、碎砖垫层施工,基土必须平整、坚实、均匀;局部松软土应消除,用同类土分层

20、回填夯实。2 垫层分段铺设,应用挡板留直槎,不得留斜槎。3 夯压完的垫层如遇雨水浸泡基土或行驶车辆振动造成松动,应在排除积水和整平后,重新夯压密实。第5节 三合土垫层施工工艺一 施工准备1 材料要求(1)三合土垫层采用石灰、砂(可掺入少量粘土)与碎砖的拌合料铺设。(2)石灰应充分熟化过筛,不得含有粒径大于5mm的生石灰块。(3)砂应选用中砂,并不得含有草根等有机物;碎砖不得采用风化、 酥松和含有有机杂质的砖料,粒径不大于60mm。(4)土料宜优先选用粘土或粉土,不得含有有机杂物,使用前应过筛,其粒径不大于15mm。2 作业条件(1)垫层铺设前应对所覆盖的隐蔽工程进行验收且合格,并进行隐检会签。

21、(2)施工前,应作好水平标志,以控制填土的高度和厚度,可采用立桩、竖尺、拉线、弹线等方法。(3)如使用汽车或大型自行机械,应确定好其行走路线、装卸料场地、转运场地等,并编制好施工方案。(4)对所有作业人员已进行技术交底,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5)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层时,施工前应采用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地下水位保持在施工面以下500mm左右。二 操作工艺1 工艺流程基底清理 弹线、设标志 灰砂砖拌合 分层铺筑、耙平 分层夯实 检验密实度 修整找平验收2 操作工艺(1)铺筑前应将基土表面的杂物、浮土清理干净。(2)在墙面弹线,在地面设标桩,找好标高、挂线、作控制铺填厚度的标准。(3)拌合:

22、灰、砂、砖的配合比应用体积比,一般宜为1:3:6(灰:砂:碎砖)或按设计要求配料。拌合时必须均匀一致,至少翻拌两次,拌合好的土料颜色应一致。(4)三合土施工时应适当控制含水量,如水分过大或过干,应提前采用晾晒或洒水等措施。(5)三合土应分层摊铺。每层虚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通过压实实验确定,一般宜为150mm。作业时,应严格按照实验所确定的参数进行。每层摊铺后,随之耙平。(6)每层的夯压遍数,根据压实实验确定。作业时,应严格按照实验所确定的参数进行。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纵横交叉。(7)三合土分段施工时,应留成斜坡接槎,并夯压密实;上下两层接槎的水平距离不得小于500m

23、m。(8)三合土每层夯实后应按规范进行实验,测出压实度(密实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9)垫层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三 质量标准1 主控项目(1)熟化石灰颗粒的粒径不得大于5mm;砂应用中砂,不得含有草根等有机杂质;碎砖不应采用风化、酥松和含有有机杂质的砖料,颗粒粒径不应大于60mm。(2)三合土的体积比应符合设计要求。2 一般项目三合土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7的规定。三合土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单位:mm) 表6.7项次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表面平整度10用2m靠尺和楔形塞

24、尺检查2标高10用水准仪检查3坡度不大于房间相应尺寸的2/1000,且不大于30用坡度尺检查4厚度在个别地方不大于设计厚度的1/10用钢尺检查四 注意事项1 三合土垫层下土层不应被扰动,若扰动后未能恢复初始状态,应清除被扰动土。2 作业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在雨期应有防雨措施,防止遭到雨水浸泡。3 凡检验不合格的部位,均应返工纠正,并制定纠正措施,防止再次发生。第6节 炉渣垫层施工工艺一 施工准备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楼地面的炉渣垫层施工。1 材料要求(1)炉渣垫层采用炉渣或水泥与炉渣或水泥、石灰与炉渣的拌合料铺设,其厚度不应小于80mm;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2)炉渣内不得

25、含有有机物和未燃尽的煤块,粒径不应大于40mm(且不大于垫层厚度的1/2),且粒径在5mm以下的体积,不得超过总体积的40%。(3)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应在42.5级以上。(4)熟化石灰应在使用前34天洒水粉化,使用前应充分过筛,粒径不得大于5mm。也可采用加工磨细的生石灰粉,加水溶化后方可使用。2 作业条件(1)应对所覆盖的隐蔽工程进行验收且合格,并进行隐检会签。(2)施工前,应做好水平标志,以控制铺设的高度和厚度,可采用立桩、竖尺、拉线、弹线等方法。(3)楼板孔洞均已进行了可靠封堵;(4)炉渣垫层下的基土(层)或结构工程已按设计要求施工并验收合格

26、。(5)铺设前应通过实验或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配合比。(6)对所有作业人员已进行了技术交底,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7)作业时的环境如天气、温度、湿度等状况应满足施工质量可达到标准的要求。二 操作工艺1 工艺流程检验炉渣、水泥、石灰质量 技术交底 炉渣过筛水闷 准备机具设备 基底清理 找标高 弹水平线 作灰饼 洒水湿润 搅拌 分层铺炉渣垫层 刮平、滚压 养护 检查验收2 操作工艺(1)铺设垫层前应将基底上的杂物、浮土、落地灰等清理干净。(2)洒水湿润炉渣的过筛与水闷:炉渣在使用前必须过两遍筛,第一遍过40mm大孔径筛,第二遍过5mm小孔径筛,主要筛去细粉末,使粒径在5mm以下的体积不得超过总体积的

27、40%,这样使炉渣具有粗细粒径搭配的合理配比,对促进垫层的成型和早期强度很有利。炉渣或水泥炉渣垫层采用的炉渣,使用前应浇水闷透,浇水闷透的时间不少于5天。水泥石灰炉渣垫层采用的炉渣,使用前应先用石灰浆或用熟化石灰浇水拌和闷透,闷透时间不少于5天。(3)找标高:根据水平标准线和设计厚度,在四周墙、柱上弹出垫层和水平标高控制线。按线拉水平线抹找平墩(60mm60mm见方,与垫层完成面同高,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间距双向不大于2m。有坡度要求的房间应按设计坡度要求拉线,抹出坡度墩。(4)炉渣拌合:水泥炉渣或水泥石灰炉渣的配合比应通过实验或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先将闷透的炉渣按体积比(应事先准备好合适

28、的量具)与水泥(和石灰)干拌均匀后,再加水拌合,要严格控制加水量,以实验所给定的加水量为准,且铺设时表面不会出现泌水现象。(5)铺设:铺炉渣前应在基底上刷一道素水泥浆或界面结合剂,随刷随铺,将拌合均匀的拌合料,从房间内往外铺设,虚铺系数宜控制在1.3。当垫层厚度大于120mm时,应分层铺设。(6)刮平、滚压:以找平墩为标志,控制好虚铺厚度,用铁锹粗略找平,然后用木刮杠刮平,再用压滚往返滚压(厚度超过120mm时应用平板振捣器),并随时用2m靠尺检查平整度,高出部分铲掉,凹处填平。直到滚压平整出浆为止。对于墙根、边角、管根等不易滚压处,应用木拍板拍打密实。水泥炉渣垫层应随拌随铺压实,全部操作过程

29、应控制在2小时以内完成。施工过程中一般不留施工缝,如房间大必须留施工缝时,应用方木或木板挡好留槎处,保证直槎密实,接搓时应刷水泥浆或界面结合剂后,再继续铺炉渣拌合料。(7)养护:施工完成后应洒水养护,严禁上人,常温条件下,水泥炉渣垫层至少养护2天,水泥石灰炉渣垫层至少养护7天。待凝固后方可进行面层施工和其他作业。三 质量标准1 主控项目(1)炉渣、水泥和石灰应符合本节“施工准备”中的“材料要求”。(2)炉渣垫层的体积比应符合设计要求。2 一般项目(1)炉渣垫层与下一层结合牢固,不得有空鼓和松散炉渣颗粒。(2)炉渣或水泥炉渣垫层的炉渣,使用前应浇水闷透;水泥石灰炉渣垫层的炉渣,使用前应用石灰浆或

30、用熟化石灰浇水拌和闷透;闷透时间均不得少于5天。(3)炉渣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8的规定。炉渣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单位:mm) 表6.8项次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表面平整度10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标高10用水准仪检查3坡度不大于房间相应尺寸的2/1000,且不大于30用坡度尺检查4厚度在个别地方不大于设计厚度的1/10用钢尺检查四 施工注意事项1 作业环境施工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在雨期应有防雨措施,防止遭到雨水浸泡;冬期应有保温防冻措施,防止受冻;在雨、雪、低温、强风条件下,在室外或露天不宜进行炉渣垫层作业,炉渣垫层的施工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2 空鼓开裂(1)基层未清

31、理干净,未能洒水湿润透,影响基层与垫层的粘结力。(2)炉渣内有未燃尽的煤渣,或炉渣闷水不透。(3)炉渣内粒径在5mm及以下的比例较大。3 炉渣表面不平整主要是炉渣铺设后,未按线找平,待水泥初凝后再进行抹平,已经比较困难了。因此要严格按照工艺标准操作,控制时间,滚压过程中随时拉线找平。4. 垫层松散,强度低主要是在拌合过程中配合比控制不准,施工全过程过长,初凝后仍进行滚压,造成垫层松散;垫层浇筑完后,未经养护或过早上人等。5 不合格凡检验不合格的部位,均应返工纠正,并制定纠正措施,防止再次发生。第7节 水泥混凝土垫层施工工艺一 施工准备1 技术准备(1)水泥混凝土垫层下的基土(层)或结构工程应已

32、按设计要求施工完成并验收合格;(2)铺设前应根据设计要求通过试验确定配合比。2 材料要求(1)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其强度应在42.5级以上。(2)砂:应选用水洗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3)石子:卵石或碎石,最大粒径不大于垫层厚度的2/3,含泥量不大于2%。3 作业条件(1)应已对所覆盖的隐蔽工程进行验收且合格,并进行隐检会签。(2)施工前,应做好水平标志,以控制铺设的高度和厚度,可采用竖尺、拉线、弹线等方法。(3)楼板孔洞均已进行了可靠封堵。(4)对所有作业人员已进行了技术交底,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5)作业时的环境如天气、温度、湿度等状况应满足施

33、工质量可达到标准的要求。二 施工工艺1 工艺流程检验水泥、砂子、石子质量 配合比实验 技术交底 准备机具设备 基底清理 找标高 搅拌 铺设混凝土垫层 振捣 养护 检查验收2 操作工艺(1)基层处理:把基层上的浮浆、落地灰等用錾子或钢丝刷清理掉,再用扫帚将浮土清扫干净。(2)找标高:根据水平标准线和设计厚度,在四周墙、柱上弹出垫层的水平标高控制线。按线拉水平线抹找平墩(60mm60mm见方,与垫层完成面同高,用细石混凝土),间距双向不大于2m。有坡度要求的房间的应按设计坡度要求拉线,抹出坡度墩。(3)搅拌: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要求通过试验确定。投料必须严格过磅,精确控制配合比。每盘投料顺序为

34、石子水泥砂水。应严格限制用水量,搅拌要均匀,搅拌时间不少于90秒。检验水泥混凝土和水泥砂浆强度试块的组数,按每一层(或检验批)建筑地面工程不应小于1组。当每一层(或检验批)建筑地面工程大于1000时,每增加1000应增做1组试块,小于1000按1000计算。当改变配合比时,并应相应地制作试块组数。(4)铺设:铺设前应将基底湿润,并在基底上刷一道素水泥浆或界面结合剂,随涂刷随铺混凝土,将搅拌均匀的混凝土,从房间内退着往外铺设。(5)振捣:用铁铲铺混凝土,厚度略高于找平墩,随即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厚度超过200mm时,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其移动距离不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做到不漏振,确保混凝土密实

35、。(6)找平:混凝土振捣密实后,以墙柱上的水平控制线和找平墩为标志,检查平整度,高的铲掉,凹处补平。用水平刮杠刮平,然后表面用木抹子搓平。有坡度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的坡度做。(7)养护:应在施工完成后12小时左右覆盖和洒水养护,严禁上人,一般养护期不得少于7天。三、质量标准1 主控项目(1)石子、水泥和砂应符合本节“施工准备”中的“材料要求”。(2)混凝土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C10。2 一般项目(1)垫层铺设在基土上,铺设前其下一层表面应湿润。(2)室内地面的水泥混凝土垫层应设置缩缝,纵向缩缝间距6m,横向缩缝间距12m。(3)纵向缩缝做平头缝或加肋板平头缝。当垫层厚度150mm,

36、可做企口缝,缝间不得放置隔离材料,浇筑时互相紧贴,尺寸符合设计要求。(4)横向缩缝做假缝,宽度520mm,深度为垫层厚度的1/3,缝内填水泥砂浆。(5)水泥混凝土垫层的厚度不应小于60mm。(6)水泥混凝土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9的规定。水泥混凝土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单位:mm) 表6.9项次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表面平整度10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标高10用水准仪检查3坡度不大于房间相应尺寸的2/1000,且不大于30用坡度尺检查4厚度在个别地方不大于设计厚度的1/10用钢尺检查四 施工注意事项1 作业环境施工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在雨期应有防雨措施,防止造成水灰比控制

37、不准;冬期应有保温防冻措施,防止受冻。2 混凝土不密实(1)基层未清理干净,未能洒水湿润透,影响基层与垫层的粘结力;(2)振捣时漏振或振捣不够;(3)配合比掌握不准。3 混凝土表面不平整主要是混凝土铺设后,未按线找平,待水泥初凝后再进行抹平,已经比较困难了。因此要严格按照工艺标准操作,控制时间,铺设过程中随时拉线上杠找平。4 不规则裂缝(1)垫层面积过大,未分层分段进行浇筑,未留伸缩缝;(2)首层地面回填土不均匀下沉;(3)厚度不足60mm或垫层内管线过多;(4)配合比不准确,水灰比控制不好;(5)没有及时浇水养护。5 不合格凡检验不合格的部位,均应返工纠正,并制定纠正措施,防止再次发生。第8

38、 节 找平层施工工艺一 基本规定1 找平层应采用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凝土铺设,并应符合本工艺标准有关面层的规定。2 铺设找平层前,当其下一层有松散填充料时,应予铺平振实。3 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铺设前必须对立管、套管和地漏与楼板节点之间进行密封处理,排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4 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上铺设找平层前,板缝填嵌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相邻缝底宽不应小于20mm;(2)填嵌时,板缝内应清理干净,保持湿润;(3)填缝采用细石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20。填缝高度应低于板面1020mm,且振捣密实,表面不应压光;填缝后应养护;(4)当板缝底宽大于40mm时,应按设计

39、要求配置钢筋。5 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上铺设找平层时,其板端应按设计要求做防裂的构造措施。6.水泥混凝土施工质量检验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二 施工准备1 技术准备(1)找平层下的基土(层)或结构工程应已按设计要求施工完成并验收合格;(2)铺设前应根据设计要求或通过试验确定配合比。2 材料要求(1)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应在42.5级以上。(2)砂:应选用水洗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3)石子:卵石或碎石,最大粒径不大于垫层厚度的2/3,含泥量不大于2%。3 作业条件(1)应已对所覆盖的隐蔽工程

40、进行验收且合格,并进行隐检会签。(2)施工前,应做好水平标志,以控制铺设的高度和厚度,可采用竖尺、拉线、弹线等方法。(3)楼板孔洞均已进行了可靠封堵。(4)对所有作业人员已进行了技术交底,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5)作业时的环境如天气、温度、湿度等状况应满足施工质量可达到标准的要求。三 操作工艺1 工艺流程检验水泥、砂子、石子质量 配合比试验 技术交底 准备机具设备 基底清理 找标高 搅拌 铺设混凝土 振捣 养护 检查验收2 操作工艺(1)基层处理:把基层上的浮浆、落地灰等用錾子或钢丝刷清理掉,再用扫帚将浮土清扫干净。(2)找标高:根据水平标准线和设计厚度,在四周墙、柱上弹出垫层的上平标高控制

41、线。按线拉水平线抹找平墩(60mm60mm见方,与垫层完成面同高,用同种细石混凝土或同种砂浆),间距双向不大于2m。有坡度要求的房间应按设计坡度要求拉线,抹出坡度墩。用砂浆做找平层时,还应冲筋。(3)搅拌:混凝土的搅拌参照水泥混凝土垫层施工工艺中的要求进行。砂浆搅拌,先向已转动的搅拌机内加入适量的水,再按配合比将水泥和砂子先后投入,再加水至规定配合比,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分钟。(4)铺设:铺设前应将基底湿润,并在基底上刷一道素水泥浆或界面结合剂,随涂刷随铺混凝土或砂浆,将搅拌均匀的混凝土或砂浆从房间内退着往外铺设。混凝土应连续浇灌,间歇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5)混凝土振捣:用铁锹摊铺混凝土,厚度

42、略高于找平墩,随即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厚度超过200mm时,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其移动距离不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做到不漏振,确保混凝土密实。(6)找平:以墙柱上的水平控制线和找平墩为标志,检查平整度,高的铲掉,凹处补平。用水平刮杠刮平,然后表面用木抹子搓平。有坡度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的坡度做。(7)养护:应在施工完成后12小时左右覆盖洒水养护,严禁上人,一般养护期不得少于7天。四 质量标准1 主控项目(1)石子、水泥、砂应符合本节“施工准备”中的“材料要求”。(2)水泥砂浆体积比或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水泥砂浆体积比1:3(或相应的强度等级),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C15。(3)有

43、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的立管、套管、地漏周圈严禁渗漏,坡向正确、无积水。2 一般项目(1)找平层与其下一层结合牢固,不得有空鼓。(2)找平层表面应密实,不得有起砂、蜂窝和裂缝等缺陷。(3)找平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本章表6.10。灰土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单位:mm) 表6.10项次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毛地板用沥青玛蹄脂做结合层铺设拼花木板、板块面层用水泥砂浆做结合层铺设板块面层用胶粘剂做结合层铺设拼花木板、强化复合地板、竹地板面层拼花实木地板、拼花实木复合地板面层其他种类面层1表面平整度35352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标高58584用水准仪检查3坡度不大于房间相应尺寸的2/

44、1000,且不大于30用坡度尺检查4厚度在个别地方不大于设计厚度的1/10用钢尺检查五 施工注意事项1 作业环境施工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在雨期应有防雨措施,防止造成水灰比控制不准;冬期应有保温防冻措施,防止受冻。2 混凝土不密实(1)基层未清理干净,未能洒水湿润透,影响基层与找平层的粘结力;(2)振捣时漏振或振捣不够;(3)配合比掌握不准,搅拌不均匀。3 混凝土或砂浆表面不平整主要是混凝土铺设后,未按线找平,待水泥初凝后再进行抹平,已经比较困难了。因此要严格按照工艺标准操作,控制时间,铺设过程中随时拉线找平。4 不规则裂缝(1)找平层面积过大,未分层分段进行浇筑,未留伸缩缝;(2)首层地面回

45、填土不均匀下沉;(3)厚度不足60mm或垫层内管线过多。5 砂浆空鼓、起砂(1)基层未清理干净,未能洒水湿润透,影响基层与垫层的粘结力;(2)配合比掌握不准,缺乏必要的养护。6 不合格凡检验不合格的部位,均应返工纠正,并制定纠正措施,防止再次发生。第9节 隔离层施工工艺一 施工准备1 技术准备(1)进行技术复核,基层标高、坡度、结点处理符合设计要求,并经验收合格。(2)施工前应有施工方案,有详细的技术交底,并交至施工操作人员。(3)各种进场原材料进行进场验收,材料规格、品种、材质等符合设计要求,同时现场抽样进行复试,有相应施工配合比通知单。2 材料准备常用材料有沥青类防水卷材、水泥类复合防水材料、聚氨脂防水涂料、玻璃丝纤维布、防水剂等。3 作业条件(1)楼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技术交底/工艺/施工标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