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原建筑室内工作点位个性化供氧关键参数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68839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6.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原建筑室内工作点位个性化供氧关键参数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原建筑室内工作点位个性化供氧关键参数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原建筑室内工作点位个性化供氧关键参数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暖通空调H V&A C 年第 卷第 期青藏高原建筑热湿氧环境引用本文:王莹莹,李广胜,宋聪,等高原建筑室内工作点位个性化供氧关键参数研究J暖通空调,():,D O I:/j h v a c 高原建筑室内工作点位个性化供氧关键参数研究王莹莹,李广胜,宋聪,王登甲,刘艳峰,(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摘要:青藏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极度缺氧,为人们供氧已成为保障人体心理与身体健康的迫切需求.基于此,本文针对高原建筑室内工作点位提出了个性化供氧策略,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因素影响下工作点位的氧扩散过程.结果表明,风口位置、送风速度及供氧浓度对呼吸区氧气浓度场的分布有显著影

2、响,供氧风口高度不宜低于人体呼吸区高度,风口格栅向上倾斜 时供氧效果较好,送风速度在 m/s时较为合适,供氧体积分数在 时可满足氧需求.综合以上因素,研究给出了个性化供氧关键参数取值范围,为高原低气压环境下高效供氧方案及参数选择提供参考.关键词:高原建筑;低气压;供氧;工作点位;关键参数;数值模拟S t u d yo nk e yp a r ame t e r so fp e r s o n a l i z e do x y g e ns u p p l ya t i n d o o rw o r k i n gp o i n t so fp l a t e a ub u i l d i n

3、g sW a n gY i n g y i n g,L iG u a n g s h e n g,S o n gC o n g,W a n gD e n g j i a,L i uY a n f e n g,(S t a t eK e yL a b o r a t o r yo fG r e e nB u i l d i n g,X ia n;X ia nU n i v e r s i t yo fA r c h i t e c t u r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X ia n)A b s t r a c t:T h ea i r i n t h eQ i ngh

4、a i T i b e tP l a t e a u i s t h i na n de x t r e m e lya n o x i c I t h a s b e c o m ea nu rge n tn e e dt opr o v i d eo xy ge nf o rpe opl e t oe n s u r e t h e i rm e n t a l a n dphys i c a l h e a l t h B a s e do n t h i s,t h i spape rpu t s f o r w a r dt h es t r a t eg yo fpe r s o

5、n a l i z e do xy ge ns up plyi nv i e w o ft h ei n d o o rw o r k i ngpo i n to ft h epl a t e a ub u i l d i ngs T h r o ughn u m e r i c a ls i m u l a t i o n,t h eo xy ge nd i f f u s i o npr o c e s so ft h e w o r k i ngpo i n tu n d e r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d i f f e r e n t f a c t o r

6、s i s a n a lys e d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a t t h ea i r s up plyo u t l e tpo s i t i o n,t h ea i r s up plyv e l o c i tya n dt h eo xy ge ns up ply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h a v eas ign i f i c a n te f f e c to n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t h eo xy ge n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f i

7、e l di nt h eb r e a t h i nga r e a T h eh e igh to f t h eo xy ge ns up plyo u t l e t s h o u l dn o tb el o w e rt h a nt h eh e igh to f t h eh u m a nb r e a t h i nga r e a T h eo xy ge ns up plye f f e c t i sb e t t e rw h e nt h ea i r s up plyo u t l e tgr i l l e i s t i l t e dupw a r d

8、f r o m t o ,a n dt h ea i rs up plyv e l o c i tyi sm o r eap pr opr i a t ew h e ni ti s m/s T h eo xy ge nd e m a n dc a nb es a t i s f i e dw h e nt h eo xy ge ns up plyv o l u m ef r a c t i o ni sf r o m t o B a s e do nt h ea b o v ef a c t o r s,t h ev a l u er a ngeo f t h ek eypa r a m e

9、t e r so fpe r s o n a l i z e do xy ge ns up plyi sgi v e n,w h i c hpr o v i d e sar e f e r e n c ef o rt h ee f f i c i e n to xy ge ns up plys c h e m ea n dpa r a m e t e r s e l e c t i o nu n d e r t h epl a t e a ua n d l o wa i rpr e s s u r ee n v i r o n m e n t K eyw o r d s:pl a t e a

10、ub u i l d i ng;l o wa i rpr e s s u r e;o xy ge ns up ply;w o r k i ngpo i n t;k eypa r a m e t e r;n u m e r i c a ls i m u l a t i o n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高原藏区零能耗宜居建筑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编号:U A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藏高原低压极干条件下气液两相湿射流扩散机理及室内湿度场优化设计关键参数研究”(编号:),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多孔建材热质传递理论与物性参数体系”(编号:J C )王莹莹,女,年生,博士研究生,教

11、授,博士生导师 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 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E m a i l:w a n g y i n g y i n g x a u a t e d u c n收稿日期:修回日期:引言青藏高原地区具有海拔高、大气压力低的特殊地理条件,虽然大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仍为 ,但随着海拔升高,空气中的氧含量随着密度减小而逐渐降低,例如,当海拔为 m时,空气中氧含量仅为标准大气压下的.研究表明:长期处于低压缺氧环境中,将会对人的身体及心理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如记忆力差、感知困难、疲劳感增加、工作效率下降等,这些影响对进入高原 ()王莹莹,等:高原建筑室内工作点位个性化供氧关键参数研究 地区工作的外来人员尤

12、为明显.因此,为高海拔地区进行有效供氧成为高原缺氧人群的迫切需求.高海拔地区现有供氧方式主要为个体供氧和弥散供氧.个体供氧须用氧气罩或鼻塞将氧气送到呼吸区域,且要携带供氧设备,人体活动受供氧导管的影响.弥散供氧包括全空间弥散供氧及局部空间弥散供氧,其中全空间弥散供氧 是通过供氧末端向整个建筑空间输送氧气,增加整个建筑中的氧气浓度,达到供氧效果,但富氧气体弥散到整个房间需要一定时间,且容易存在氧气分布不均匀、氧气通过门窗缝隙渗透等问题.相比全空间弥散供氧,局部空间弥散供氧更加具有针对性,通过供氧末端向局部空间输送氧气,具有输送距离短、速率快、氧气利用率高等特点.因此,局部供氧成为营造适宜氧环境的

13、有效方式.众多学者对高原低气压环境下局部供氧进行了深入研究.张人梅 和胡松涛等人 对列车上新风系统与供氧系统的联合运行供氧方式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分析了在局部弥散供氧方式下影响列车需氧量的因素,并为列车供氧方案研究提供依据.刘艳峰等人提出了针对睡眠环境的局部弥散供氧方法,研究了局部供氧的富氧效果及舒适水平,并提出了适宜的局部供氧设计参数.L a i等人对高原地区的客运站或火车站排队人群呼吸区进行了局部弥散供氧研究,实现了高效供氧.对于高海拔地区办公建筑,提高其室内氧气浓度是保证人员高效工作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提出了针对高原建筑室内工作点位的个性化供氧策略,对其供氧效果进行了模拟研究,通过分析风

14、口位置、送风速度、大气压力、送氧浓度等参数,对工作点位呼吸区氧气浓度及分布进行了研究,以确定在不同氧气浓度需求下供氧口位置、送风速度等关键参数,在达到人体适宜的氧浓度需求的同时增加氧利用率,实现对工作点位的高效供氧.工作点位局部供氧研究方法 物理模型本文选取了间海拔为 m处的简化办公室(见图),房间尺寸为 m(长)m(宽)m(高),窗户尺寸为 m m,下边缘距地 m,室内置有常用的办公桌模型,办公桌尺寸为 m(长)m(宽)m(高),在简化的人体模型面部前方高 m处取垂直于地面的矩形截面(尺寸为 m m),设该区域为人办公时的动态呼吸区,即为目标供氧区域.距地 m处(电脑上方)有一直径为 mm的

15、圆形百叶送风口,可通过调节百叶转向来调节送风角度,风口距人面部 m.本研究中送风口的位置及角度是可变化调节的,以对比得出最佳风口位置.在x m截面上取方形截面(尺寸为 m m),以便从侧向得出氧气浓度及速度场分布.图简化办公室模型示意图 数学模型 控制方程富氧空气流动产生的传热传质过程遵循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供氧时局部送风口处氧气浓度要远高于周围空气氧气浓度,在氧气浓度差的作用下,空气中氧组分将发生扩散,此时氧组分遵循组分质量守恒定律:t(Y)(v Y)JS()式中t为时间,s;为密度,k g/m;Y为氧气质量分数;v为速度矢量,m/s;J为氧气扩散通量,k g/(ms);S为源项.扩散

16、通量与氧气浓度梯度和温度梯度有关,由菲克定律可得出浓度梯度引起的质量扩散.J(DmtS ct)YDTTT()式中Dm为混合物中氧气的质量扩散系数,m/s;t为湍流黏度,P as;S ct为湍流施密特数,一般取;DT为热扩散系数,m/s;T为热力学温度,K.边界条件本研究采用C F D方法模拟氧传输过程.边界条件设置中,将局部送风口定义为速度入口,将房间窗户处设为压力出口.根据D B J 暖通空调H V&A C 年第 卷第 期青藏高原建筑热湿氧环境 西藏自治区民用建筑供暖通风设计标准,室内温度设置为,模拟不同气压工况,对空气密度、氧气密度、扩散系数等物性参数进行低压换算修正,见表,并根据G B/

17、T 高原地区室内空间弥散供氧(氧调)要求 得出不同气压下的氧气浓度需求.表不同压力下空气物性参数修正及氧气浓度需求海拔/m气压/k P a氧气体积分数需求/扩散系数/(m/s)空气密度/(k g/m)氧气密度/(k g/m)数值解法C F D求解设置中,选择了基于压力的瞬态方程,考虑重力的影响,在y方向设为 m/s,打开能量方程,采用组分运输模型和K R NG模型来模拟富氧空气流动及氧气分布,压力速度耦合采用S I MP L E算法,对流项和扩散项的离散格式选择中,压力项为标准格式,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均采用一阶迎风格式,进行瞬态模拟,时间步长为 s,总时长为 s.数值计算收敛准则一方面按照F

18、l u e n t的残差量级监控,残差限值为默认量级;另一方面对设定呼吸区的平均氧气体积分数值进行监控,保证平均氧气浓度值随迭代基本不变.满足上述收敛准则,即认为最后的计算结果可靠.供氧效果评价方法)平均氧气浓度及平均风速.为评价不同工况下呼吸区氧气浓度和风速水平,定义了平均氧气浓度m和平均风速v,平均氧气浓度较低说明供氧水平较低,平均风速过大说明人面部处的风速较大,会给人带来不舒适的吹风感,应调节送风速度.mnimin()vnivin()式中mi为位置i处氧气体积分数,;vi为位置i处风速,m/s;n为位置总数.)氧气不均匀系数及速度不均匀系数.为评价呼吸区氧气浓度和风速分布水平及不均匀程度

19、,提出了氧气不均匀系数km和速度不均匀系数kv,反映了呼吸区各点氧气浓度和风速偏离其平均值的程度,不均匀系数越高,分布越不均匀.kmni(mim)nm()kvni(viv)nv()模型验证为确定氧扩散数学模型的可靠性,根据祝显强等人 的低气压环境弥散供氧实验结果对建立的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根据实验中的边界条件进行模拟,将出流速度为 m/s时弥散供氧流动轴向最大速度分布和弥散形成氧气体积分数大于 的富氧区域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如图所示.图实验与模拟结果对比由验证结果可知,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程度较好,认为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预测供氧过程.低压条件下工作点位供氧影响因素及效果分析 供氧

20、温度对氧气扩散及分布的影响送入室内的富氧空气温度将影响其密度大小,()王莹莹,等:高原建筑室内工作点位个性化供氧关键参数研究 从而决定富氧空气与室内空气密度差所产生的浮升力,进而影响富氧气体气流组织.为了研究供氧温度对呼吸区供氧效果的影响,对比分析了风口位于人体面部正前方,格栅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供氧风口风速v m/s,供氧口氧气体积分数为 ,供氧温度分别为、时的种工况下的供氧效果.根据模拟结果可知,种不同供氧温度下呼吸区的平均氧气体积分数分别约为 、,当温度为 时供氧效果最好.图给出了不同供氧温度下截面的氧气体积分数和风速分布.由图可以看出:供氧温度为、时,富氧空气以一定初速度流出后逐渐下沉

21、,其流动轨迹类似于抛物线;当供氧温度为 时,富氧空气经一定距离扩散后到达呼吸区下部;当供氧温度为 时,富氧空气可直接到达呼吸区,此时供氧效果最好;供氧温度为 时,富氧空气流出后逐渐上浮,扩散到呼吸区上方.这是因为富氧空气流出后与室内空气的密度差产生浮升力,其中富氧空气密度受两方面影响:一方面为富氧气体温度的影响,其温度越高,密度越小;另一方面为富氧气体本身氧气浓度的影响,氧气浓度越大,其密度越大.因此,供氧温度为、时,富氧空气密度大于室内空气密度,富氧空气流出后逐渐下沉;当供氧温度为 时,其密度小于室内空气密度,浮升力向上,富氧空气流出后逐渐上浮.图不同供氧温度下截面的氧气体积分数和风速分布当

22、供氧温度为 时,呼吸区平均温度为 ,可以看出,当供氧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相同时,富氧空气与室内空气的对流扩散对呼吸区温度场影响较小.因此,为方便处理温差对密度产生的影响,进而影响富氧空气流动及其分布,本研究将供氧温度设置为与室内空气初始状态温度一致,即均为.风口位置对氧扩散及分布的影响风口位置对供氧末端设计有重要影响,通过合理布置送风末端位置,可将富氧空气直接送到人体呼吸区,提高供氧效率.对比分析了风口位置在人体面部正前方及位于斜上方时,格栅与水平及竖直方向处于不同角度时种工况下的供氧效果.供氧风口采用局部送风中常用直径为 mm的圆形百叶风口,设定格栅与水平方向夹角为(工况分别对应为、,见图 a

23、),以及风口在人面部斜上方倾斜角为(工况、分别对应为 、,见图 b),供氧风口风速v m/s,供氧口氧气体积分数为 ,得出不同工况下呼吸区平均氧气浓度、平均风速和不均匀系数.图风口位置及工况图给出了不同工况下呼吸区氧气体积分数、风速的平均水平及不均匀系数对比.由图可以看出:工况时,呼吸区平均氧气体积分数达到最大值,相比供氧效果最差的工况提高了,且不均匀系数降低了约;总体看来,工况的供氧水平高于工况、,且氧气和速度不均匀系数更低,即风口位置处于正前方、风速向上倾斜时的供氧效果要比水平直射和风口处于侧上方向下倾斜时供氧效果好.图给出了不同工况下截面的氧气体积分数和风速分布.由图可知,由于氧气密度大

24、于空气密度,当采用水平或向下倾斜送风时,富氧空气因重力作用下沉而不能到达呼吸区,而随着倾斜角增大,气流组织穿过人的头部,氧气也将越过呼吸区,使得平均氧气体积分数降低,不均匀系数增大,供氧效率下降.暖通空调H V&A C 年第 卷第 期青藏高原建筑热湿氧环境图不同工况下呼吸区氧气体积分数、风速的平均水平及不均匀系数对比图不同工况下截面的氧气体积分数和风速分布综上,风口位置在人体前方且向上倾斜 时,供氧效果最好.人们可通过改变风口格栅角度调节气流流向,使得富氧空气直接到达呼吸区.大气压力对氧扩散及分布的影响大气压力对氧扩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氧气、空气在不同压力下的密度、黏度和扩散系数等物性参数的差别

25、,随着大气压力降低,空气中氧气密度减小,但其扩散系数增大,从而影响呼吸区氧环境营造水平.为研究大气压力对局部供氧效果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大气压力在 k P a范围内变化时(海拔 m)种工况下的供氧效果,采用工况的风口位置,送风速度为 m/s,供氧口氧气体积分数为 .图给出了不同海拔下呼吸区氧气体积分数分布.由图可知:随着海拔的升高,呼吸区平均氧气体积分数逐渐降低,但降低幅度较小,仅为;且随着海拔升高,呼吸区氧气体积分数的极差减小,氧气分布更加均匀.这是因为富氧空气流出后与周围环境空气进行对流扩散和以浓度梯度为驱动力的质量扩散,随着海拔升高,一方面,氧气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增大,增强了氧气的扩散过程

26、;另一方面,空气和氧气密度降低,增大了富氧空气及环境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差,这使得扩散过程加快.图不同海拔下呼吸区氧气体积分数分布但总体看来,不同海拔下呼吸区氧气体积分数均处于 之间,供氧效果差距小.这可能与送风距离和供氧浓度有关,不同于送风速度大、供氧浓度高的弥散供氧,本研究中供氧过程是依靠适宜的风速将合适浓度的富氧空气直接送到呼吸区,具有供氧送风速度小、氧扩散距离短、供氧浓度低的特点,富氧空气与室内空气的对流扩散强于依靠自身浓度差形成的质量扩散,因而在不同海拔高度时,呼吸区平均氧气体积分数差距较小.送风速度对氧扩散及分布的影响对于局部供氧,送风速度大小对气流组织分布、呼吸区平均氧气浓度、平均风

27、速有重要影响.()王莹莹,等:高原建筑室内工作点位个性化供氧关键参数研究 送风速度较小时将导致富氧空气不能直接到达呼吸区,而送风速度较大时将导致呼吸区平均速度过大引起吹风感,所以送风速度大小存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因此,对比分析了送风速度为 m/s时的呼吸区平均氧气体积分数、平均风速、不均匀系数及其分布,采用工况的风口位置,供氧口氧气体积分数为 .图给出了不同送风速度下呼吸区氧气体积分数、风速的平均水平及不均匀系数对比.由图可知:当送风速度为 m/s时,平均氧气体积分数达到最大,相比 m/s时提高了;随着送风速度的增大,呼吸区平均氧气体积分数先增大后减小,平均风速也有同样的变化趋势.这是因为送风速

28、度小于 m/s时,富氧空气由风口射出后因自身重力作用下沉,未能到达呼吸区(见图);送风速度为 m/s时富氧空气可直接到达呼吸区,此时平均氧气体积分数最大;而随着送风速度的继续增大,富氧空气下沉效应减弱,逐渐越过呼吸区,因此,平均氧气体积分数减小.由图可知,风速过大或过小时,都将使呼吸区氧气及风速不均匀系数增大,而当送风速度为 m/s时,不均匀系数最小,呼吸区氧气及风速分布更加均匀.图不同送风速度下呼吸区氧气体积分数、风速的平均水平及不均匀系数对比图不同送风速度下截面的氧气体积分数及风速分布 供氧浓度对氧扩散及分布的影响为研究供氧浓度对氧扩散及分布的影响,对比分析了送风速度为 m/s、送风口氧气

29、体积分数为 时,呼吸区平均氧气体积分数、平均风速、不均匀系数及其分布,采用工况的风口位置.图 给出了不同供氧体积分数下呼吸区氧气体积分数、风速的平均水平及不均匀系数对比.由图 可知,呼吸区平均氧气体积分数和平均速度并不是随着供氧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而是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当供氧体积分数为 时,呼吸区平均氧气体积分数达到最大值,相比供氧体积分数为 和 时分 别提高约 和.这是因为当供氧体积分数较低时,因密度差产生的下沉作用较小,富氧空气随着气流组织越过呼吸区向人后部扩散(见图);随着供氧体积分数的增大,空气中氧气质量分数增大,下沉作用增强,形成的富氧区域高度逐渐降低,富氧空气可逐渐到达呼吸区,

30、使得平均氧气体积分数增大;随着供氧体积分数继续增大,富氧空气下沉至呼吸区以下,使得平均氧气体积分数减小.由图 可知,供氧体积分数为 时,不均匀系数最 暖通空调H V&A C 年第 卷第 期青藏高原建筑热湿氧环境小,这是因为此时富氧区域正好处于呼吸区,且分布均匀,随着供氧体积分数的增大,虽然平均氧气体积分数增大,但呼吸区氧气分布不均匀,更加集中分布于部分区域,因而不均匀系数较大.图 不同供氧体积分数下呼吸区氧气体积分数、风速的平均水平及不均匀系数对比 各因素共同影响下呼吸区氧扩散及分布风口位置、送风速度和供氧浓度均对呼吸区氧气浓度分布有显著影响,为获得在海拔 m、大气压力为 k P a时工作点位

31、的个性化供氧关键参数取值,综合对比了风口位置、送风速度和供氧浓度在不同取值组合下的供氧效果(见图),其中送风角度分别为 、,送风速度v m/s,供氧体积分数为 .由图 可知:当送风角度相同时,改变送风速度,呼吸区平均氧气体积分数会随着供氧体积分数增大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v m/s时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v m/s时先增大之后趋于平缓,v m/s时呈现一直增大的趋势,且增大速率最大;当保持相同的送风速度时,不同送风角度对呼吸区供氧效果影响相似,时的供氧效果比 、时的供氧效果好.因此,相比于送风角度,送风速度对供氧效果影响更大.图 不同供氧体积分数下截面的氧气体积分数及风速分布综上所述,本研究给

32、出了在海拔 m、大气压力为 k P a、适宜氧气体积分数为 时针对工作点位的个性化供氧关键参数建议范围(见表).目前高海拔地区房间富氧方式主要为全局弥散供氧,其利用制氧机获得高浓度氧气后通过氧气出口将富氧空气弥散至整个空间,从而提高室内氧气浓度.而本研究提出的个性化供氧系统除需要制氧机外,还需要合适的风机及连接至各工位处的室内管道,将适宜浓度的富氧空气送到呼吸区,以达到供氧目的.由此看来,相较于全空间弥散供氧,个性化供氧建设成本更高.但个性化供氧具有供氧速率快、氧扩散距离短、使用方便、供氧效率显 ()王莹莹,等:高原建筑室内工作点位个性化供氧关键参数研究 图 各因素共同影响下呼吸区平均氧气体积

33、分数表个性化供氧关键参数取值建议送风速度/(m/s)/()供氧体积分数/著提高的特点,因此,对于有局部氧需求的高海拔建筑,在进行点对点供氧时,个性化供氧方式更加适用.对于高海拔地区,室内环境还伴随着干燥、空气温度较低等问题,未来可在局部环境热湿氧综合环境提升方面作更为深入的研究,营造更为舒适的室内环境.结论)当供氧温度与室内温度一致时,个性化供氧对呼吸区温度场的影响较小,因此,可设置供氧温度为,以方便减小温差对供氧效果的影响.)风口位置的选择影响气流组织及富氧区域分布,的供氧效果最好,应根据人体呼吸区位置对比选择合适的风口位置及送风角度,使得富氧空气可直接到达呼吸区.)大气压力对呼吸区供氧水平

34、影响较小,空气对流扩散作用将强于以浓度差为驱动力的传质作用.)风口速度大小对气流组织、呼吸区平均氧气浓度和平均风速有重要影响,风速过大或过小都无法使富氧空气到达呼吸区,送风速度取 m/s时较为合适.)呼吸区平均氧气浓度不会随着供氧浓度增大而增大,氧气会因与周围空气密度差产生的下沉作用 脱 离 呼 吸 区,供 氧 体 积 分 数 为 时较为合适.参考文献:肖华军青藏高原低压缺氧与航空航天增压供氧C 年 铁 路 卫 生 防 疫 学 术 年 会 论 文 集,:杨国愉,冯正直,汪涛高原缺氧对心理功能的影响及防护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杜建英,李学义急性轻、中度缺氧对人的短时记忆能力的影响J航天 医

35、学与 医学 工 程,():马勇,张西洲高原急慢性缺氧对人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K R AME R A F,C O YN E J T,S T R AY E R D LC o g n i t i v ef u n c t i o n a t h i g h a l t i t u d eJ H u m a nf a c t o r s,():S HUK I T T HA L EB,S T I L LMAN MJ,WE L CH DI,e t a l H y p o b a r i ch y p o x i a i m p a i r s s p a t i a lm e m

36、o r y i na ne l e v a t i o nd e p e n d e n tf a s h i o nJB e h a v i o r a la n dn e u r a lb i o l o g y,():WE S TJBC o mm u t i n gt oh i g ha l t i t u d e:v a l u eo fo x y g e ne n r i c h m e n to fr o o m a i rJH i g ha l t i t u d em e d i c i n e&b i o l o g y,():WE S T J B W o r k i n g

37、 a t h i g h a l t i t u d e:m e d i c a lp r o b l e m s,m i s c o n c e p t i o n s,a n d s o l u t i o n sJO b s e r v a t o r y,:WANGX M,CHE N H,L IR,e t a l,T h ee f f e c t so fr e s p i r a t o r yi n h a l e dd r u g so nt h ep r e v e n t i o no fa c u t em o u n t a i ns i c k n e s sJM e

38、d i c i n e,():杨世超弥散氧的开发与应用J科技资讯,():WE S TJBAs t r a t e g yf o ro x y g e nc o n d i t i o n i n ga th i g ha l t i t u d e:c o m p a r i s o nw i t ha i rc o n d i t i o n i n gJJ o u r n a l o fa p p l i e dp h y s i o l o g y,():(下转第 页)()陈紫光,等:T/C E C S 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控制技术规程解读 张铭健,曹国庆国内外室内空气微生物限值标准简介及

39、对比分析J暖通空调,():,李景广我国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体系建设J暖通空调,():Y EJ,Q I AN H,Z HAN GJS,e t a l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a n ds i z e r e s o l v e dI/O r a t i o so fh o u s e h o l da i r b o r n eb a c t e r i aa n df u n g i i nN a n j i n g,s o u t h e a s tC h i n aJS c i e n c e o f t h e t o t a l e n v i r o n

40、 m e n t,:吴定萌,张莹,李安桂,等建筑室内外空气真菌浓度相关性案例测试分析J暖通空调,():,苗豆豆,陈超,赵晨北京地区某高校教室细菌气溶胶浓度随 季 节变 化特 性实 测 调研 J暖 通 空 调,():张金萍,张翠林,王智,等北京地区医院建筑冬季室内微生物气溶胶浓度水平及暴露评价J建筑科学,():张金萍,尹海全,王智,等北京地区校园建筑冬季室内微生物气溶胶浓度水平分析J建筑科学,():于丹,蔡志斌,王丽娜,等北京地区冬季高校宿舍空气微生物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J建筑科学,():,于丹,蔡志斌,李冉,等冬季高校室内空气微生物体积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J中国学校卫生,():赵晨,陈超,苗豆豆,

41、等高校教室细菌气溶胶来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建筑科学,():张莹,孔强强,吴定萌,等西安某高校图书馆真菌气溶胶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GUO J G,X I ON GY,S H I CH,e t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a i r b o r n eb a c t e r i a lc o mm u n i t i e si ni n d o o ra n do u t d o o re n v i r o n m e n t sd u r i n gc o n t i n u o u sh a z ee v

42、 e n t si nB e i j i n g:i m p l i c a t i o n sf o rh e a l t hc a r eJ E n v i r o n m e n t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GUOJG,K ON G Q,L I U C,e ta l E v a l u a t i n gt h eh e a l t hr i s k so fp n e u m o n i af r o m a i r b o r n eb a c t e r i a lc o mm u n i t i e s u s i n g Sr D NAs e q

43、u e n c e so fp n e u m o n i a r e l a t e d p a t h o g e n sJB i o m e d i c a l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 s,():孙宗科,毛怡心,丁培,等大气污染期间室内空气微生物多样 性分 析 J环 境 与 健 康 杂 志,():,GUOK Q,Q I AN H,Y EJ,e ta l I n d o o re x p o s u r el e v e l so fb a c t e r i aa n df u n g ii nr e s i d e n c

44、 e s,s c h o o l s,a n d o f f i c e si n C h i n a: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JB u i l d i n g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魏小兵,贺会利,刘明成,等环境中病毒富集与检测方法研究 进 展J中 国畜 牧 兽医,():张唯,彭博宇,于振江,等疫情期间公厕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 径与 防 控措 施建 议 J环境 卫 生 工 程,():毛怡心,丁培,孙宗科马桶冲水行为与微生物气溶胶传 播 J微 生 物 学 报,():丁晓珏,张颖,齐小依“平疫结合”医疗设施可行性排水措施 J

45、工 程 建 设 与 设 计,(增 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健康卫生委员会关于印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总体方案的通知E B/O L h t t p:ww w n h c g o v c n/x c s/z h e n g c w j/e e c d a b e a c s h t m l(上接第 页)张人梅青藏铁路客车冬季车内环境及新风与供氧系统联合运行模式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胡松涛,高玉功,张长兴青藏铁路客车弥散供氧方式下需氧 量的 探 讨J铁 道 机 车 车 辆,():刘艳峰,宋志远,宋聪,等高海拔地区睡眠环境局部供氧方法及其富氧效果分析J暖通空调,():L A IT,

46、G A OR,L IH M,e ta l A i r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o x y g e ns u p p l yt h r o u g h g u a r d r a i ls l o td i f f u s e r si nh i g h a l t i t u d e h y p o x i c a r e a sJ B u i l d i n g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西藏自治区建筑勘察设计院西藏自治区民用建筑供暖通风 设计 标 准:D B J S拉 萨:出版者不详,: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等高原地区室内空间弥散供氧(氧调)要求:G B/T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祝显强,刘应书,曹永正,等高原低气压环境局部弥散供氧特性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