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五个着力点——基于铸魂育人视域.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67039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五个着力点——基于铸魂育人视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五个着力点——基于铸魂育人视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五个着力点——基于铸魂育人视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孙 云摘要为谁培育人才,培育什么样的人才,用何种方法培育人才,是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高职课程思政是推动思想政治教学实现思想引领、价值引导的核心途径。高职院校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强化思政教学制度,全力办好课程思政教学。文章以课程思政的五个着力点为理论依据,通过课程思政教学制度建设、网络精品课程建设、优秀师资队伍建设、特色文化建设、校企合作建设,全面提升高职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引导高职学生增强理论自信、提升文化自信。关键词铸魂育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五个着力点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23)10-0192-03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

2、年 10 月 第 10 期基金项目:2022 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华南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一般课题)“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SCNUKFYB086)作者简介:孙云(1994-),女,河南信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五个着力点基于铸魂育人视域(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7)我国高职院校全面提倡课程思政教学的深入发展,课程思政要求每门学科都要突出政治思想育人功能,借助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目标。自 2

3、017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高职院校要办好课程思政,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对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课堂教学作出了重要指示。为实现课程思政目标,高职院校应以课程思政的五个着力点为抓手,夯实课程思政教学理论基础,加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构建1。同时,高职院校应充分借助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的便利优势,打造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从学生的思想行为、职业实践等角度深入贯彻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匠人精神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成为新时代社会建设的优秀人才。一、以思政教学制度建设为着力点,为课程思政提供动力保障高职教育是社会经济建设、政治文明发展的基础力量,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人才

4、保障2。高职院校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中,要在课程的体系建设、内容构成方面全面贯彻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针,把培养学生的强国之志、报国之心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紧密融合,引导高职学生通过课程思政理解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保持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第一,强化高职院校党委课程思政领导作用,促进课程思政制度设计。2016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全面建设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高职院校做好顶层设计,而且更要重视分层衔接,根据当前高职课程思政教育目标、人才培育最终目的进行合理统筹。高

5、职院校党委要在课程思政工作中发挥出重要职能作用,首先,要构建一套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管理制度。高职院校党委书记要发挥带头作用,担任课程思政指导小组核心领导负责人。其次,由高职院校辅导员、教师、其他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共同成立一个工作指导小组,专门针对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进行全面统筹,包括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变革、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资源的整合等。依据高职课程思政教学的实际需求,从校党委书记到教师实行层层把关,严格按照课程思政教学制度进行课堂教学,以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制度为指导,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保障。第二,建设高职院校教师思政教育政策制度,提升教师思想政治觉悟。习近平总书记曾在

6、重要讲话中多次谈及高职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它是现代高职教育人才培育的核心元素,是现代工匠型职业人才培养的关键举措。高职课程思政教育也是向青年一代学生传承党的政治思想的重要途径之一,让青年学生从党的思想、党的历史学习中树立坚定的思想信念,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要针对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一方面,要求教师参与红色文化教育活动,通过红色文化的政治熏陶,开阔高职教师思想政治视野;另一方面,通过校党委的引领作用,组织高职教师积极开展校内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活动,通过优秀的网络课程思政精品课作品竞赛推动高职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提192窑窑升。另外,高职院校要针对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建立一

7、套完善的课程思政建设制度,明确教师的基本职责和任务,并对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确保课程思政教学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思想政治育人理念相统一。二、以网络精品思政课程建设为着力点,为课程思政提供平台保障当今是处于互联网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要充分借助互联网教学资源与教学平台优势,主动适应网络发展,通过先进的网络教学技术平台、丰富多元化的网络思政教育资源推动高职课程思政教育全面发展。高职课程思政教育网络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转变,使高职教育顺应时代的发展,为高职课程思政提供平台保障。高职院校要基于自身课程思政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结合网络互联网教学资源的优势,构建网

8、络矩阵建设,从多维度、多元化、多视野的角度加速高课程思政教育发展步伐。第一,强化高职院校网络平台矩阵建设,优化思政课程资源整合。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入到高职教育教学领域,课程思政教育涉及高职院校的各门学科,每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教学特色,思政教学的融入要借助多元化的网络平台,才能为各门学科的课程思政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发挥互联网的先进作用,围绕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积极建设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及宣传平台。例如,高校课程思政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账号,通过文章、图片、视频等形式积极宣传高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教学思想,自上而下形成全员覆盖网络矩阵,积极实施“人员+内容”的课程思政双融合教学模式,把

9、各门学科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进行科学融合,打造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网络育人体系。通过网络平台的影响力和海量的思政教学资源,推动高职院校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3。第二,建立网络课程思政育人机制,打造线上线下高效课堂。高职院校要善于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便利优势,积极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翻转课堂、云班课、慕课等网络教学模式推动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4。高职院校要针对各门学科的教学内容,把思政教学进行有机融合,打造网络课程思政精品课。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各个不同的学习阶段,都能通过网络课程思政平台进行深入的学习,高职教师也能通过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10、翁,正视学生的差异性,通过网络教学资源优化课程思政网络育人体系。三、以优秀师资队伍建设为着力点,为课程思政提供人才保障“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个国家持续不断地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教师,是民族的希望;一个学校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实现优质教学的有力保障。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高低和课程思政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专业素养息息相关。优秀的教师无论是从专业教学能力、个人政治思想高度、个人品质道德等方面都能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耳濡目染地自觉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因此,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好老师”“大先生”要首先具备宽阔的政治胸襟,无论从教学上,还是生活上都能把对国家的热爱、对教育的执着、对

11、学生的关注融为一体,让课程思政成为引导学生思想的核心阵地。第一,拓宽高职教师历史政治视野,深入党史学习,提升政治素养。读史可以明智,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还是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都值得高校思政教师进行系统性的深读与学习。历史真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在艰难岁月里的奋斗历程,既是经验的总结,也是课程思政教学的根本内容。高职教师要通过历史的长镜头与历史对话,站在更高的政治视野,帮助现代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职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选择时,要善于运用历史人物、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通过经典的历史素材,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给学生呈现真实的历史画面感,增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

12、。第二,要不断加强高职教师的政治素养,促进师德师风建设。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水平的提升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优秀的思政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要重视对教师政治素养的提升,通过不定期举办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参观红色文化遗址等方式让高职教师深刻领悟红色文化对课程思政教育的影响4。另外,高职教师还需要在校党委的组织领导下,积极开展基层党建活动,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教师队伍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培养教师具有更高的政治站位。同时,高职院校要从行为规范准则方面进一步对教师做好培训与监督工作,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利用党小组不定期举办政治茶话会,对师德师风建设提出有效的建议,并加强对教师个人行为的监督,对出现的问

13、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肃清教师队伍。四、以特色文化建设为着力点,融合创新,为课程思政提供内容保障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既存在共性的特点,同时又显露出各不相同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特色。高职院校的校风校训、校园文化理念,都彰显着学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以及学校自身的特质。高职学生容易受到环境影响,想要开展好课程思政教学,高职院校就必须牢牢把握学校人才培养的优势,有效地将其融入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当中。第一,积极建设校园课程思政文化,营造思政校园文化氛围。高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无法脱离校园生活,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的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一是高职共青团委引领作用。高职院校要善于利用校共青团委的

14、政治职能作用,在共青团委的带领下,积极开展校园课程思政文化主题活动,借助活动内容提升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实践应用;二是高职学校学生会参与作用。高职院校要积极鼓励校学生会参与课程思政校园文化活动的筹划与举办,将学生会主席、学生社团负责人、学生积极分子作为校园课程思政文化活193窑窑动的带动力量,从宿舍到班级、从班级到校园,既要借助网络平台,包括微博、微信、视频等,又要通过校园黑板报、宣传栏等加强课程思政价值的宣传,营造良好的思政校园文化氛围。第二,强化思政文化资源的有效应用,融合创新校园课程思政文化。高职院校要善于利用多元化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育人的针对性,让高职学生能够自愿接受

15、校园思政文化的熏陶。高职院校通过资源的整合优势建立优秀校友群,通过优秀榜样的力量强化校园课程思政文化,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意志。比如,定期通过网络平台、校园宣传栏等为学生展示大国工匠、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及政治思想,从而起到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另外,高职院校要善于将课程思政网络教学资源与校园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例如,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校园思政文化活动,通过校团委与学生会的组织,针对不同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举办思政主题演讲、征文竞赛、文艺演出等活动,紧扣思政主题,融合创新校园思政文化氛围。五、以校企合作建设为设立点,协同合作,为课程思政提供实践保障传统的高职思政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学内容机械重复

16、,使得很多高职院校在思政教学中普遍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新时代的高职思政教育正在进行深化改革,校企合作办学、实施“双师型”育人模式是现代高职学校办学特色。课程思政,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是帮助高职学生通向岗位思政、职业思政的最佳路径5。对高职学生来说,知识是通过课堂学习获得的,技术技能是通过实操应用掌握的,而个人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职业道德思想的培养是通过课堂学习、岗位实训中所蕴含的思政因子引导、激发、磨砺而养成的。高职院校要善于整合学校、社会、企业等多方面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强化校企合作思政育人模式的建设,通过校内校外“双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为课程思政提供实训机会与平台。第一,强化校

17、企合作课程思政协同育人,锤炼学生政治思想实训毅力。现代高职院校坚持“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根本教学宗旨,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打造高职课程思政第二课堂。高职学生需要培育思政文化润心、技能立身、匠心报国的高度政治觉悟,校企合作下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够为高职学生创设更加多元化的育人环境。学生在企业实训的过程中,企业的优秀指导教师通常会站在实际工作岗位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政引导,与高职校园内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和形式截然不同,从实践的角度检验真知,从实训的角度体会优秀的职业人所具备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以及工匠精神。通过企业岗位中的体会,让高职学生理解匠人精神和高标准的职业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

18、值观。第二,强化岗证课赛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提升高职学生思政核心素养。高职院校要彻底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理念,通过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创新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针对每门课程的专业特色,巧妙地融入思政教学理念,打造个性化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在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育人的过程中,从高职一年级到毕业班的学生都要充分配置企业教学资源。例如,对于一年级的高职学生,企业可以通过订单班、项目班的模式和高职院校进行合作育人,让学生一半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基础知识,另一半时间则是在企业以实习的方式进行岗位实训,打造校企合作“理论+实训”的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无论是高职课堂教学,还是企业实训教学都需要全面贯彻课程思政的教育理

19、念与特色,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高职院校和企业可以针对企业岗位所需要的资历证书,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考取从业资格证书,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另外,高职院校和企业可以在企业或者高职校园内,不定期地举办以企业冠名的高职学生技术技能竞赛活动,既要涉及技术技能型竞赛项目,又要包括对个人思想政治方面的考核。在竞赛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高职院校和企业要同时给予奖励,鼓励高职学生努力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德艺双修的复合型优秀人才。六、结语综上所述,把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教学体系,必须严格遵循新时代政治思想和政治工作原则、落实贯彻课程思政教学五个着力点。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充分深入地挖掘课程内容体系中的思政元

20、素,使高职院校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职教师要在课程思政课堂教学中加强与企业实训教学的深入融合,坚持将学生的能力培塑、思想政治引领相统一,拓展校企合作课程思政教学的深度、增添课程思政的教育内容,通过线上线下、校内校外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动思想政治显性教育及隐性教育的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技术技能、思想政治视野、理想信念等方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参考文献:1冷冰冰.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探索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4(4):48-52.2梁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素材开发与建设策略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4(6):46-50.3王沛训.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41(8)):57-59.4王宏,仇文利.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三个着力点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21,39(1):75-79.5秦丽,倪永泽.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把握四个着力点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4):44-46.194窑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