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毕业生何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基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视角.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66010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毕业生何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基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视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校毕业生何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基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视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 8 卷第5 期2023 年1 0 月齐鲁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Qilu Normal UniversityVol.38No.5Oct.2023高校毕业生何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基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视角余冬林1 陈常弋2(1.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 3 0 0 7 0;2.武汉轻工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 3 0 0 4 0)摘要:基层就业,路广且宽。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是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有效途径,是助力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政府部门、高校、企业等要进一步破解“机构性”矛盾,共同搭建实践基础,立足基层治理需求,打造品牌服务项目,发挥实践合作作用,突出实践

2、育人导向,高校毕业生要将基层建功立业的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沉下心去,主动投身到服务国家和人民发展的事业中,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力争将来既为一方百姓留下实实在在的福祉,也为自己留下一段挣嵘岁月和无悔青春。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基层治理现代化中图分类号:D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 0 9 5-4 7 3 5(2 0 2 3)0 5-0 0 0 1-0 6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毕业生就业涉及全局稳定,意义重大,责任深远。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1 9-1 0。在此背景下,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

3、向基层就业,有利于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一、高校毕业生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价值意蕴习近平总书记曾感慨地说:“我说梁家河是个大学,确实基层就是我们的大学。”2 1-1 4 数据显示,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突破1 1 0 0 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如此庞大的规模,意味着2 0 2 3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也意味着让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找到工作,就等于稳住了就业的基本盘 1 3 8-4 2。(一)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是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基层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一般来讲,“基层”在党的话语体系中是一个很特别的词汇,不同历史时期,其

4、丰富内涵不同。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基层的治理,汉代的“郡县治,天下安”这一说法流传至今,唐代有“民乃邦之本,县乃国之基”这个说法。革命战争年代,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主要是在广大农村地区(4-。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期,绝大多数群众生活在单位、生产队等各种形式的集体当中,群众有困难,直接找集体。如今,超过6 0%的中国人生活在城市,生活在一个个社区当中,群众的安危冷暖,通过社区得以反映。人才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第一要素。当前,我国城乡之间、东中西部地区之间,人才分布格局还不够平衡,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人才较为匮乏,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高

5、质量发展 5 1 5 2-5。高校毕业生知识面广,是基层治理队伍的源头活水,提升高校毕业生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有利于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收稿日期:2 0 2 3-0 8-2 1基金项目:中南民族大学引进人才项目(编号:YSZ20028)。作者简介:余冬林(1 9 7 2 一),男,湖北浠水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社会治理;陈常弋(1 9 9 5 一),男,湖北武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发展。2.促进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好发展。(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是加快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从各方面优秀人才中选拔基层干部,特别要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和生产一线工

6、作,到乡镇、街道、社区、农村工作 6 3 9-6 0。既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拓宽了渠道,又为青年学生锻炼成才提供了舞台。因此,建立和完善激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千事创业的长效机制,努力使高校毕业生能够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是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基层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主阵地,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就业创业,对于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十四五”规划建议指出“每万城镇常住人口中,拥有社区工作者1 8 人”,该目标为高校毕业生拓展了就业空间1 7 1 0 9-1 1 9。新时代的社区工作平凡朴实,既是群众性社会化,也是专业性智能化。高校毕业生懂技术、有能力、闯劲足

7、,要支持和引导他们在城乡社区实现就业,将知识转化为工作实绩,为产业创业、改进工作方法提供参考。数据显示,2 0 2 2 年度“三支一扶”计划、“特岗计划”、西部计划等中央基层项目,约招录1 3.7 7 万名高校毕业生。以“三支一扶”计划为例,2 0 2 2 年度全国共发布招募岗位达到4.3 万个,一批基层就业项目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8 1 4。(三)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是加快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

8、会治理共同体 9 1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断呈现出一系列的新特点和新趋势,这对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0 3 2-5 。一是社会矛盾趋于复杂。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余冬林等:高校毕业生何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重要性不言而喻。基层社会治理是对基层地区(如城市社区、农村等)的治理,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基层治理现代化1 1-1 2 6.2 3。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基层党组织爆发出来的强大组织力,再次体现了我们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根基和血脉所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以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权利为核心,

9、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作用,有效解决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完善社会福利,保障改善民生,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和谐、健康、有序发展的过程。这是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也是我党的重要理论成果 4 1-2 5二、高校毕业生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现实困境随着“从基层选人用人”导向越加鲜明,越来越多的“9 5”后、“0 0”后选择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众多年轻干部走出校门后便扎根基层,来到人民群众中、来到新时代新天地中1 5 1-5 6,较高的学历与专业文化素质,较强的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为年轻干部做好基层工作奠定了良好基2023年第5 期阶段,社会矛盾体现在不同利益主体的多种

10、利益诉求相互激荡,治理任务变得更加繁重,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势在必行1 3 0-4 2。二是群众诉求更加多元。群众对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要求正逐步提升,更加强调从单纯行政管理向全方位服务转变,从提供大众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从保障治安稳定向提升幸福指数转变。比如,物业服务管理是当前基层治理突出问题,如何推进小区物业管理集中规范工作,完善小区物业服务企业进入、服务、退出考核办法,进一步理顺业委会、物业、社区三方关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着重考虑的地方1 2 1 5-6。三是信息传播更加快捷。新媒体的欣欣向荣,为交流沟通和舆论监督提供了新的渠道,也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带来了新挑战。因此,推进基层社会治

11、理现代化关乎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总第2 1 9 期础,但结合基层治理实际,带来的综合性、创新性等矛盾日益凸显,对高校毕业生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就业“不将就”心态起伏不定,求稳趋势持续攀升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向往大城市、热衷公务员”的观念及“先择地、再择业”的趋势,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高校毕业生和部分家长对到基层就业和发展缺乏正确认识1 6 3 9-4 6。部分学生过分留恋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宁愿长期从事临时工作以等待很渺茫的高薪岗位的机会,也不愿意到基层工作,严重浪费了人力资源,也阻碍了其自身发展。部分高校毕

12、业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能力还有所欠缺,难以破解基层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毕业生在薪酬待遇、工作地域、专业对口、行业前景等方面期望值较高,求职标准不愿降低。此外,部分高校毕业生群体观望意愿有增加趋势。在后疫情时期,毕业生倾向于稳定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或选择暂缓就业,部分发展前景良好的民企并不受青。在很多高校毕业生的心中,到基层就业会感到很不光彩,甚至担心引来亲戚朋友的谊异和家长的反对。由于传统家庭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特别是近两年来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部分家庭希望子女在大城市寻求稳定工作,导致有意愿投身于基层的高校毕业生缺乏多方支持 1 7 9-1 0。O(二)就业指导服务水平仍不平衡,“临

13、时抱佛脚”现象时有发生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时,在集中动员、指导方面缺乏针对性,导致高校毕业生对基层就业认知程度还不够;高校在基层就业指导过程中,没有因地制宜、与时俱进,“重理论轻实践”的就业指导理念还时有发生,乡村振兴战略的特殊性和唯一性没有得到充分彰显,使得高校毕业生基层社会治理能力难以提升。当前,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基本属于毕业前的“临时抱佛脚”,此类就业指导缺乏全程化,仅齐鲁师范学院学报仅让学生了解就业、提高面试技巧、签约过程等方面达到一定效果,但是对提高毕业生未来工作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并无帮助。而且就业指导是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为出发点,缺乏紧扣市场的竞争意识。同时,有的就业指导内容仅限

14、于就业信息发布、择业方法、就业方针政策讲解、技巧指导等,多采取大班制课堂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而就业指导教师从数量来看普遍偏少,仅满足正常工作需求,一般是由系辅导员、班长、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组成的兼职队伍,而这些兼职人员多忙于自身行政事务,无法腾出过多的精力去研究学生的就业指导,此外,这些指导人员只凭借经验积累来开展工作,专业化水平相对不高,缺乏生动的案例分析,指导效果并未达到预期。(三)政府政策尚不完善,基层就业项目吸引力不足一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地都出台了相关政策,但从实际来看,许多优惠鼓励政策在落实落细上还不够,政策框架体系虽已建立,但对毕业生的吸引力还不够。这些政策大部分侧重于

15、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就业的初期阶段,缺乏全过程扶持和全流程服务,由于政策制度不够全面细致,导致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后,相关工作难以开展,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也难以提升。疫情期间,随着各级政府“保居民就业”“稳就业”等诸多支持政策的出台,就业基本盘日趋稳定,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不断创新,但服务内容、服务手段比较单一。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工作分散于各个部门,由于不同政策、项目的目标不尽一致,导致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就业得到的资源和扶持政策也有所不同。部分地方在资金支持、岗位开发、服务期满安置等方面的工作不到位,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人才使用、激励和考核机制,导致高校毕业生在基层无所适从,影响了工作热情。此外,政策中

16、对职务职称评聘、人才项目选拔、就业创业补贴、工资待遇高定的规定比较原则,一些规定缺少具体的操作细则,也没有明确的考核办法,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3.4.三、高校毕业生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和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1 1 8 1 2。高校毕业生正处于事业的黄金年龄,该阶段是人生和职业发展的上升期,不仅具备思想文化素质高、学历高、综合能力强、有开拓创新精神等优势和特点,而且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是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力军。(一)避免“闪辞”现象,明确发展定位和职业规划第一,转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解

17、决高校毕业生到基层的就业观念刻不容缓。高校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将自己的人生同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同国家需要充分融合,认识到只有将自己的人生和国家的利益相融合,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才能有所建树、有所作为1 1 9 1 7-2 3。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正是将自己的人生同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达到最好结合点,这也是实现自己理想和目标的最好选择。第二,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到基层就业的观念。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有所作为,切勿好高远、眼高手低。应鼓励他们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国家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不负青春。第三,家长应以正确、发展的眼光看待基层工作。认识

18、到基层工作的发展潜力不可限量,前途一片光明,创业、就业前景将会越来越好,消除认识偏见。同时,加强高校毕业生的认同感教育,不断提升他们对基层工作的认可程度;基于高校毕业生的专业方向和兴趣特长,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避免和杜绝强加个人意愿。(二)破解“机构性”矛盾,搭建实践共建基础第一,畅通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根据现有人口底册掌握的高校毕业生信息,充分利用青年高校毕业生寒暑假回乡契机,动员他们进行假期实践。根据就近原则2 人一组,由经验丰富余冬林等:高校毕业生何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2023年第5 期的网格员或网格工作辅助人员带队进行入户、巡查、管控、处置等网格工作,深入一线体

19、验基层社会治理,开展交流活动,让高校毕业生在实践中思考和感悟,提升个人素质能力。全域落实校地结对共建机制,以党建带团建为工作抓手,由团区委牵线,发挥街道青工委职能,由街道党工委与高校团委结成共建单元,与高校团支部结对,实现信息直连、结对全覆盖。第二,赋予高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推动高校超前布局、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结构,使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本省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用工需求相适应 2 0 2 4-3 9。同时,发挥朋辈指引以及榜样的力量,让高校毕业生从根本上转变对基层的固有观念,最大程度减少认知偏差,不断增加高校毕业生对基层治理的认同感。第三,加大应用型本

20、科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建设和扶持力度。缩小中西部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院校数量、水平上与沿海发达省份的差距,高校应建立健全基层就业指导,完善高校毕业生职业规划相关政策与制度,并同步提升协同育人机制,为各级地方政府输送满足基层治理相关需求的定点、定向人才。第四,共建产教融合体。充分调动高校、企业、行业的积极性,加快构建与现代产业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力提升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及吸引力。同时,高校应注重毕业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不断培养创新意识,通过开设课题、竞赛以及“三下乡”等社会实践,积极动员学生参与到基层治理的项目中来,强化高校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三)打造品牌服务

21、项目,创造良好政策环境一是按需设计常态化服务项目。遵循“一街道一品牌,一社区一项目”工作原则,打造基层治理品牌工程,指导社区与高校团支部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开展需求对接,因地制宜设计常态化服务项目,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联盟,采取“订单式”服务模式,社区“派单”志愿服务需求,高校“接单”总第2 1 9 期开展志愿服务,形成志愿服务链,发挥高校的专业优势,实现“1+1 2”的合作效应;探索打造团属双创实践阵地,开辟与高校“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利益共赢”的双创合作新路径。二是细化政府配套政策。高校毕业生下基层,制度应先行。正确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从国家政策的层面出发,因地制宜,制定并落实好符合当地

22、实际的待遇政策。同时,政府既要解决“敢下去”的问题,也要解决“愿意下去”的问题,引导高校毕业生知悉基层需要何种人才,了解相关政策待遇,疏通相关渠道,定期发布有效信息,三是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及市场主导作用。推进人才资源市场配置,健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消除政策障碍,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2 1 3-5 7。同时,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和政策环境,支持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为高校毕业生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创造条件、营造氛围、疏通渠道。(四)立足基层治理需求,突出实践育人导向一是培育基层治理青年人才队伍。广泛摸排回乡高校毕业生、务工青年

23、、创业青年、致富能人、专业技术人才等人员的信息,登记造册。结合当代青年的特点,建立符合青年人兴趣爱好的手游协会、桌游协会等基层自组织,建立并加强他们与居住地的居民的联系。逐步培养青年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鼓励动员他们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二是加大保障,让基层工作有“奔头”。优选高校毕业生担任社区书记助理,为高校毕业生参与社区挂职锻炼设置专门岗位,并颁发定制聘书及工作证,全面加强学生骨干力量培养;认领基层治理研究课题,街道根据自身情况“出题”,高校专家“选题”,高校毕业生实践团队“答题”,不断解决基层治理大问题;建立双方认证评价机制,将高校毕业生参加社区实践计划情况,作为参评各项团内荣誉、推优人党和骨

24、干选育的重要参考,书记助理任期结束时由结对社区书记评分,选树优秀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进一步提高高校毕齐鲁师范学院学报业生参与度,激发荣誉感。以持续深化高校毕业生进社区社会实践工作,培育出更多让学生、社区共受益的具有长期生命力与影响力的实践项目,凝聚青春合力助力基层治理,打造实践育人的高新样板,实现实践育人质量与基层治理能力双提升。三是建立青年参与社会治理保障制度。对于报考社区工作者、村干部等基层社会治理岗位的高校毕业生应给予适当政策倾斜,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扎根基层。将网格员纳入高校毕业生到企业服务补助项目,积极引导和支持高校毕业生担任村(社区)网格员,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发光发热1 6 3 9-6。

25、建立单独的晋升通道,村(社区)委会补充人员原则上从网格员中挑选,选拔优秀网格员担任村书记和主任,将高学历年轻网格员建立后备人才库,事业单位招录人员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录用一些年轻网格员等,形成制度以激励干事创业的青年安心工作。积极面向此类高校毕业生定向考录公务员、事业编人员,选拔担任街道班子成员。常态化面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事业编制定向招聘,并逐渐成为街道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来源的“主渠道”。优先推荐高校毕业生担任“两代表一委员”,优先评选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平时注重宣传、推介、选树优秀毕业生,多推广“明星”毕业生。四、结语基层就业,路广且宽。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是

26、缓解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有效途径,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高校高校毕业生应将基层建功立业的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沉下心去,主动投身到服务国家和人民发展的事业中,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力争将来既为一方百姓留下实实在在的福祉,也为自己留下一段嵘岁月和无悔青春。参考文献:1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 0 1 7(7).5.6.2求是杂志评论员.不负殷切期待担当青春使命 平安校园,2 0 2 2(1 1).3陈言良,张海涛.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研究 .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2 0 2 3(1).4李元鹏毛泽东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与沙健孙教授的对谈 J.思

27、想理论教育导刊,2 0 2 1(5).5李向光.让人才智力在基层一线生根开花:党中央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回眸 .中国人才,2 0 2 2(1 0).6人民智库专题课题组.红色领航治理赋能: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山西阳泉实践 J.国家治理,2 0 2 2(1 9).7王德福.新生代社区工作者的职业激励与职业发展:兼论面向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干部培养路径 .理论月刊,2022(12),8王炳权.新时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与前瞻 .社会科学研究,2 0 2 3(1).9邱超奕,申智林,强郁文,等.挖掘岗位资源拓宽求职渠道 N.人民日报,2 0 2 3-0 7-1 2(0 1 4),1

28、0孙鲁毅.以基层治理现代化赋能乡村振兴 N.中国社会科学报,2 0 2 3-0 7-2 8(0 0 8).11高德胜,凌海霞.社会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民意表达引导策略 .学术交流,2 0 2 2(1).余冬林等:高校毕业生何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江海学刊,2 0 2 3(2).14张文显.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J.中国法律评论,2 0 2 3(1).15李一格.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的路径选择 党政干部学刊,2 0 2 1(1 2).16沈佩华,高振华.高校毕业生选择基层就业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J.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2 0 1 7(2 1).17淦宇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

29、乡村创新创业研究,理论探索,2 0 2 1(6).18李晶.凝聚起强国复兴的青春力量 N.中国社会科学报,2 0 2 3-0 5-0 5(0 0 2).19肖亚楠,贺晓青,杨阳.新时代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的“五维一体”工作机制探索与实践 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2 0 2 2(8)。20邬志辉,范国睿,李立国,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笔谈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 0 2 2(2)21张旭,郭义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十年:理论进展及其评价 J.经济思想史学刊,2 0 2 2(4).2023年第5 期12张曙光,王晓娜.党建引领:物业纳人社区治理体系的逻辑和路径:基于北京实践的分析 .中共福建省委党

30、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 0 2 2(2).13徐国冲.迈向合作治理:从新公共管理运动说起 How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of College Graduates-A Vision Based on the Modernization of Grass-roots GovernanceYu Donglin Chen Changyi(1.School of Marxism,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Wuhan 430070,China;2.Scho

31、ol of Economics,Wuhan PolytechnicUniversity,Wuhan 430040,China)Abstract:The road of grass-roots employment is wide.Guiding college graduates to work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is an effectiveway to alleviate the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 in employment and an urgent need to help rural revitalization.Gove

32、rnment departments,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should further solve the“institutional contradiction,build the foundation for practical co-constructionbased on the needs of grassroots governance,create brand service projects,give play to the role of practical cooperation,and highlightthe orientation

33、 of practical education.College graduates should internalize the concept of grassroots achievements in the heart andexternalize in the practice,settle down,and actively devote themselves to the cause of serv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and thepeople,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capacity,and strive to leave real well-being for the people in the future,but also leave a period of eventful years and regret-free youth for themselves.Key words:College graduates;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capacity;Modernization of community-level governance(责任编辑:田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