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传统文化类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以齐鲁文化课程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65944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传统文化类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以齐鲁文化课程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校传统文化类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以齐鲁文化课程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 8 卷第5 期2023 年1 0 月齐鲁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Qilu Normal UniversityVol.38No.5Oct.2023高校传统文化类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以齐鲁文化课程为例满霞(齐鲁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2 5 0 2 0 0)摘要:随着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高校普遍开设传统文化类课程。为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类课程的育人功能,齐鲁文化课程对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打破传统,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以自主学习为延伸;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结合;搭建平台,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校内学习为主,校外实践为辅,实现理论与实践结

2、合,做到知行合一。经过初步探索,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教学资源配置、课程考核机制等方面还需不断改进。关键词:高校;教学模式;齐鲁文化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 0 9 5-4 7 3 5(2 0 2 3)0 5-0 0 5 3-0 6高校是文化育人的重要平台,大学生是文化传播的中坚力量。2 0 1 7 年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高校开设传统文化类课程,对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爱

3、国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齐鲁先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齐鲁文化,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文化特色,在与其它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齐鲁文化不仅有“尊贤尚功”的选人用人标准,重视德育教育的育人观念,还有“贵和尚中”“忠孝为先”“崇礼尚义”的优良传统,更有“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刚健有为”“德法并重”“好学善学”的精神特质。齐鲁文化传承至今,对中国人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正本与铸魂:课程体系

4、建设与教学理念的创新目前,各高校在传统文化类课程的讲授内容、课程定位等方面不尽相同,所取得的效果也各有差异。以齐鲁师范学院为例,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将齐鲁文化课程开设为全校通识必修课,将齐鲁文化融人学校的文化育人体系,以充分发挥地方文化的育人功能。齐鲁文化课程目标是系统了解齐鲁文化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掌握齐鲁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深人理解齐鲁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当代价值,努力实现文化的创造性收稿日期:2 0 2 3-0 6-2 9基金项目:山东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区域文化的地方高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 0 2 0 YB012);齐鲁师范学院教改课题“新时代齐鲁

5、文化融人高校文化育人体系的途径研究”(项目编号:jg202005)。作者简介:满霞(1 9 8 2 一),女,山东济南人,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社会史、文化史。54.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借鉴优秀齐鲁文化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相关问题;运用所学在实践中发现、传播、普及齐鲁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培育人文精神。由历史文化学院牵头,成立“齐鲁文化”教学团队,负责齐鲁文化通识课的讲授和教材的编纂工作。教材的内容涉及齐鲁文化概论、海岱考古、齐国与鲁国、轴心时代与百家争鸣、齐鲁传统思想、齐鲁传统文学与艺术、齐鲁传统科学技术、齐鲁传统教育、齐鲁民风民俗等内容 2 1 3-7。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不仅内容上要求更加科

6、学严谨,还考虑教材适应的对象,在每一章的开篇有总论、导言,每章之后的作业分为理论思考与实践活动。该课程与智慧树网络平台合作,录制“齐鲁文化”网络课程,按照山东省高校联盟资源课程进行建设,将融媒体技术和齐鲁文化相结合,使网络视频课程的录制质量有很大的提升。除齐鲁文化通识必修课外,还在全校开设齐鲁文化系列选修课程,如儒家伦理、君子之道、论孟选读、齐鲁礼俗、蒙学导读等,该课程体系是一个“齐鲁文化+”的开放系统,各专业可以根据专业需求,开设相应的文化育人课程。同时,“齐鲁文化”教学团队积极开发齐鲁文化系列教材,如儒家伦理君子之道论孟选读齐鲁礼俗等系列教材的编纂工作也在有计划的开展中。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

7、践,对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建设意义深远。“齐鲁文化”作为全校通识必修课,在教学中要达到一定效果,必须有先进理念的指导。针对“知识范式”的种种端,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的目标追求,立足长期以来的教学改革探索和教育实践反思,齐鲁师范学院提出以“能力范式”为引领,深人推进师范院校教学改革理念和教育实践。所谓“能力范式”,是相对于传统的知识范式而言的一种高等教育范式,是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建立的、关于高等教育的理论模式满霞:高校传统文化类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2023年第5 期与方法的信念系统 3 1 2。其基本内容是:首先按照应用型人才的应然属性,即实践性、创新性、综合性和社会性进行社会调研

8、,确定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能力标准;然后按照人才培养标准反推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重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改革考核评价方式,从而构建能力范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突出对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4 1 2。基于能力范式下的教学改革,需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设计,实现向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转变、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向以课程目标为中心转变、向基于能力范式的教学方法转变、向基于能力范式的教育评价转变。具体到齐鲁文化课程建设上,就是要打破以往按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推导课程体系的做法,需要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人才成长规律及内外部评价结

9、果,进行课程体系重构,按照“人才培养目标一毕业要求一课程体系课程目标”的主线进行反向设计,然后正向实施,使学生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理论优化教学设计,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安排相关的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思考”和理解,教学目标明确,实现教、学、评一致。课堂上,对能力范式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探索,规范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从简单的以考核学生对知识问答的静态评价方式转变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考核评价机制。在这一理念指导下,齐鲁文化课程对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二、实践与探索:教学模式的多元化齐鲁文化课程群建设,体现了在OBE理念下,以学生为中心,突出

10、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传授知识、提高能力、总第2 1 9 期拓展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落脚点,达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摄取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实现文化育人和五育融通的目的。经过实践探索,课程建设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打破传统:模块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文化通识类课程的教学一般采用系统化教学模式,即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讲解文化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规律。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使学生有一个整体认知,避免知识的碎片化,也易于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前后对比,缺点是无

11、法让学生深人细致地掌握某一专门知识,如考古、宗教、教育、文学等。而模块式教学能将此问题改善,它将内容划分为几类专题进行讲授,按轻重比例依次讲述。在齐鲁文化课的讲授中,采取了模块式教学为主,系统化教学为辅的方式,在课程前期用部分课时系统化展示齐鲁文化的发展历史、文化特征等,之后主要采用模块式教学,二者所占课时比例为1:8。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单纯知识灌输,难以全面适应素质教育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当前应扬弃传统教育观念,改变单向灌输式教学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齐鲁文化教学过程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课堂设计由

12、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根据学生以往的知识储备来设计问题,并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摸底,适时调整上课内容和问题设计,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求答案,发现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还通过课下准备、小组探究、课题发言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想学、乐学的课程体验中享受文化的魅力。在启发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主体地位发生变化,但是在课堂中教师仍发挥主导作用,如确定知齐鲁师范学院学报识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讨论,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总结提升,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提高文化自信,增强传播文化的社会责任感等。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积极利用课

13、下时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课堂内容,给学生布置课下任务,任务可以分配给个人或者小组。学生按照自已的具体任务借助网络或者图书资料,提出问题,验证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搜集信息、独立思考及相互协作的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二)以文育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无论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改革中的教学模式,第一课堂都是至关重要的。以齐鲁文化课为例,第一课堂主要承担着理论教学的任务,引导学生从齐鲁文化的起源、齐鲁文化的发展历程、齐鲁文化的内容和齐鲁文化的特征以及学习齐鲁文化的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学习。第二课堂是以学生实践活动为主体,发挥学

14、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第一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课外,达到由摄取知识向运用知识的过渡。学校结合专业设置和特色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齐鲁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让更多的学生了解齐鲁文化,并能主动地参与到齐鲁文化的学习中去,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从而达到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齐鲁师范学院早在2 0 1 3 年建成了两千多平米的“齐鲁文化长廊”,长廊汇集了齐鲁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和人物。齐鲁文化长廊是学校人文素养实践基地,是校园重点育人文化区。历史文化学院于2 0 1 8 年成立了“金声解说团”,专门负责齐鲁文化长廊的解说工作

15、。2 0 2 0 年启?55.56.动了线上解说计划,组织学生撰写了近8 万字的齐鲁文化长廊解说词,组织学生为碑刻、廊阁录制解说音频,并制作成二维码。历史学专业的学生还成立了“稷下学社”“走进经典”“对话著作”“博文阁”“文创社”“致源社”“历史剧团”等多个学生社团,在经典阅读、史学探源、文博创新、历史剧创新、历史游戏等方面举办各种学习活动。学生的系列学习成果已经编辑成册,如见贤思齐吾将往之秉笔梦蝶等,他们还将齐鲁文化长廊和校园风景开发成一些文创产品。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良好的团队组织、合作能力,较好地展示了课程建设成果。(三)搭建平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当今社会,网络已成

16、为易于接受的大众传媒方式。它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人群广、信息量大等特点。学生可利用网络平台获得优质的学习资源。齐鲁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内容和视野都受到限制。以齐鲁文化课为例,学校组建了齐鲁文化教学团队。教师根据各自研究专长,以专题形式录制齐鲁文化精品课程,借助超星、智慧树平台发布。教师可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一方面,可以避免课堂授课的单一性,实现多元化教学;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领略不同教师的授课风格,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对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和重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拓宽知识结构,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网络课程建设中,教师打破书本的局限,利用翻转课堂等形式,

17、将优秀齐鲁文化以文字故事、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接受和继承传统文化。教师还借助智慧树等平台将教学空间延伸到线上,通过在平台建设班级、布置课题讨论、课后作业、上传视频、建设信息资源库等方式,满霞:高校传统文化类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2023年第5 期实现课下同步学习。老师在线上答疑解惑,对学生线上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作业进行评价,形成过程性评价成绩,纳入学生期终考核成绩,从而形成线上网络视频课程和线下教育活动相互辉映并形成合力的局面。2017年,齐鲁师范学院录制的齐鲁文化网络课程在超星平台运行,山东省内外高校选该课程的学生达数百人,涉及十余所院校。2 0

18、2 0年7 月,该课程成为山东省高校资源共享课程,在智慧树平台运行,累计有1 1 所学校的一万多名学生学习了该课程。(四)知行合一: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学生培养以校内为主,校外为辅,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实现育人的目的。校外实践学习,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项目驱动,只要是对服务地方社会发展、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有利的,都认真组织学生开展田野实践学习,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中,促进学生的成长。齐鲁师范学院通过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田野采风等方式,走出校门寻找齐鲁文化。如历史文化学院在博物馆、文化馆、历史遗存、遗址公园等地开展实践教学,曲阜三孔、泰山岱庙、山东博物馆、各市地博物馆、历史文化名村等,都是历史学、旅游

19、管理等专业实践教学的基地。自2 0 1 7 年起,历史文化学院率先组织学生到乡村做田野采风,即口述史田野调查。在章丘文祖镇历史文化名村三德范和刁镇旧军开展实践活动,活动的内容主要有:一是给三德范村整理档案,对档案进行电子扫描,以方便保存。二是给三德范和旧军村老人做口述历史采风,编辑了六十余万字的“古风乡韵”系列。此外,以“乡村文化建设”为契机,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研究项目,这种以项目为驱动的活动,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服务乡村的契机,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完成服务地方的任务。再如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学生做乡村地方党建口述历史,总第2 1 9 期外国语学院组织学生翻译齐鲁文化,体育学院组织学生发扬传统武术

20、,文学院组织学生研究民间文学,音乐、美术学院组织学生探访民间艺术。2 0 1 9 年历史文化学院成立了“齐鲁乡村社会调查研究中心”。2 0 2 0 年,学校专门成立了“中国乡村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带领学生走进乡村,深入基层,让学生了解齐鲁乡村建设,加深对齐鲁文化的认知和感悟,挖掘生活中的齐鲁文化,激发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培养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三、成效与改进:任重道远齐鲁文化课程群建设,遵循OBE理念,对高校传统文化类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教学改革一直在路上,在教学实践中,会不断面临新问题、新挑战,需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之以恒地推进教

21、学改革的进程。(一)“五个一”模块联动培养模式初见成效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专业依据和标准,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能够体现专业特色。齐鲁师范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尤其注重中华优秀文化和齐鲁文化的育人功能,在全校开设齐鲁文化通识必修课。同时,开设齐鲁文化系列选修课。“齐鲁文化”教学团队积极开发齐鲁文化系列教材,由此,形成了全校通识课与拓展课相呼应的齐鲁文化育人课程体系。学校通过齐鲁文化课程建设,逐步实现“五个一”模块联动培养模式。即一个通识课、一个选修课、一个第二课堂、一个校园文化、一个田野实践,实现文化育人通识课+选修拓展课+学生第二课堂+校园文化建设+田野实践的联动培养。“五个一”模

22、块联动培养模式,是可教、可学、可评价的直接评价体系+润物无声的间接评价体系。(二)多元化教学模式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教学模式改革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以学生为中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齐鲁文化课齐鲁师范学院学报程的教学改革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的发展变化,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模块式教学为主线,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以自主学习为延伸,开设网络课程建设,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结合,以校内学习为主,校外实践为辅,既传播了齐鲁文化,又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齐鲁文化教育实现了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三)用齐鲁文化为学生立德铸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

23、方针,要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齐鲁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流传下来的美德会在大学生品德养成教育中发挥作用,也会在智育教育中进发出创造力,在体育教育中展现文化的魅力,在美育教育中受到心灵的洗礼,在劳动教育中展现文化的力量。以齐鲁文化课程为例,齐鲁文化精神不仅仅存在于课堂之中,更多的是存在于当下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组织学生田野采风,在实践中了解民风民情,从乡村变迁中感受国家的变化和发展,感悟齐鲁文化的精神要义,并将齐鲁精神发扬光大,充分体现文化育人的目的。齐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它促进了中华文明一体多元格局的形成。中华文明具有包容性、多样性,通过高校的传统文化课

24、程,续民族文脉,提升文化自信,守正创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需要全面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建设文化强国。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劳动者、创造者。他们的文化素养来自于文化教育,他们的创造力来自于文化自信。齐鲁师范学院从齐鲁文化通识课到齐鲁文化系列课程,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5758.从知识学习到校园文化建设,从校内学习到校外实践,对全校师生进行文化熏陶,让学生走进齐鲁文化,从现实生活中感悟齐鲁文化的育人魅力,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既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又达到文化

25、育人的目的,提升了文化自信。(五)有待持续改进的重点问题1.优化教学内容配置,提高课堂互动效果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得出结论。这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学生欢迎。这类课堂需要老师提前做好方案,做好学情的调查,对上课内容、时间、问题的设计要合理。但是由于高校课堂时间有限、知识点繁多、教学对象数量庞大(1 0 0 人以上的课堂)等问题的存在,致使这一模式在实践中受到诸多限制。基于这一弊端,张革提出“广义交互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是建立在大量的管理学、教育学理论的基础上,同

26、样提倡课堂互动,但更加看重互动的效果,强调交互即响应。其主要特征表现在:引人头脑风暴环节,更加强调发散性思维来贯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引人管理学的快速响应策略,以优化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效果,提高教学资源的配置效益”5 。这一模式是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拓展和延伸,教师在这一模式中要更好地发挥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的角色。此外,通过建构灵活多样的师生交流平台,如建立班级QQ群,班级微信群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表达观点,交流思想,教师及时点评反馈,弥补课堂教学时间不足、学生因种种原因无法表达观点的缺陷。2.持续改进考核评价机制基于能力范式的教学改革,单纯靠考核学生知识记忆、解答问题

27、的静态考核方式无法达满霞:高校传统文化类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content_5163472.htm.2李红艳,齐健.齐鲁文化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3林松柏.基于能力范式的教学改革理论创新和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2 3.4林松柏.转换高等教育范式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 0 1 7(3)5张革.广义交互教学模式理论、方法、实践与支持系统 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 0 1 2.(下转第7 8 页)2023年第5 期到教学目标,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考核评价,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评价机制。针对传统文化类课程学时有限、班级教学对象庞大、教师对学情

28、把握不充分等特点,在考核评价中,既要注重期末终结性评价,又要重视过程性、表现性评价。以课堂教学过程为核心,记录学生课堂、课后的学习变化情况,如学生回答问题次数、参与讨论次数、完成作业情况、平台互动次数等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尽量做到量性和定性相结合、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从而真正实现从知识到能力培养的转变,推进高校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总之,在教学模式探索中,齐鲁文化课程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也有很多问题需要不断解决,由于学情和校情的多样性,在教学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共性和个性的问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化传承意义深远,高校传统文化课程具有知识育人与文化育人

29、双重功能,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深化教学改革,才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EB/OL(2 0 1 7-01-25).https:/ 9 9 4.12 FLAVELL,J.H.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A New Area of Developmental:Cognitive Inquiry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9(10).张宇:大学英语深度混合学习模式建构研究2023年第5 期13白萨如拉网络外语阅

30、读中的元认知策略研究 .内蒙古财经大学,2 0 2 1(4).14向明友.基于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J.外语界,2 0 2 2(3)。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eep Blended Learning in College English StudyZhang Yu(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Fuyang Normal University,Fuyang 236037,China)Abstract:Deep blended learning in college English study refe

31、rs to the process that dur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 online andoffline learning,students achieve the common and high-level goal through interaction,cooperation,and sharing.In order to betterrealize deep blended learning,“four-step”design model for English study is composed of analyzing,designing,app

32、lying,and evaluating.After taking the model into practice in a term,it can be found that“four-step design model is conduciveto students deep English learning abilities,and students are satisfied with it.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reform of highereducation,discussing the ways to promote the effect of

33、students English study contributes to exploring deep blended learningsystematically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effectively.Key words:Deep blended learning;College English;“Four-step design model;Empirical study(责任编辑:许海丽)(上接第5 8 页)An Exploration of Diversified Teaching Modes of Curri

34、culumon Traditional Culture-A Case Study of Qilu Culture CurriculumMan Xia(School of Marxism,Qilu Normal University,Jinan 250200,China)Abstract:Due to China s emphasis on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course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re widelyinstitute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 ord

35、er to better play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the Qilu Culturecourse abandon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actively explores a new one.The new teaching mode adopts the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taking the heuristic teaching as the leading task and the independent learning as

36、 an extension.In this way,this teaching mode combines the first class and the second class and builds a platform where the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learning is offered.Taking the on-campus learning as the priority and the off-campus practice as the supplement,this teachingmode contributes to the co

37、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the unity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After the preliminaryexploration of improving the teaching mod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course,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practice.However,there is still a need for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the alloc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and course assessment mechanism.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eaching modes;Qilu Culture(责任编辑:许海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