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401∕T 10.17—2020 反恐怖防范管理 第17部分:会展场馆(广州市).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46478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43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401∕T 10.17—2020 反恐怖防范管理 第17部分:会展场馆(广州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DB4401∕T 10.17—2020 反恐怖防范管理 第17部分:会展场馆(广州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DB4401∕T 10.17—2020 反恐怖防范管理 第17部分:会展场馆(广州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DB4401∕T 10.17—2020 反恐怖防范管理 第17部分:会展场馆(广州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DB4401∕T 10.17—2020 反恐怖防范管理 第17部分:会展场馆(广州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DB4401DB4401/T 10.172020反恐怖防范管理第 17 部分:会展场馆Anti-terrorism precaution managementPart 17: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venues2020-12-03 发布2021-01-19 实施广州市地方标准ICS 13.310CCS A 90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广州市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DB4401/T 10.172020I目次前言.引言.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反恐怖防范总体要求.25防范分类及等级划分.25.1防范分类.25.2非常态反恐怖防范等级.26反恐

2、怖防范重要部位.37常态反恐怖防范.37.1人防.37.2物防.57.3技防.67.4制度防.108非常态反恐怖防范.118.1非常态反恐怖防范启动.118.2非常态反恐怖防范实施.118.3非常态反恐怖防范措施.128.4非常态反恐怖防范特殊措施.138.5非常态反恐怖防范的人防、物防和技防配置. 139应急准备要求.139.1总体要求.139.2应急预案.139.3应急队伍.139.4预案演练.1310监督、检查.13附录 A(资料性)会展活动安全管理规定.14附录 B(规范性)会展场馆反恐怖防范工作检查实施. 16参考文献.20DB4401/T 10.172020III前言本文件按 GB

3、/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为 DB4401/T 10反恐怖防范管理的第 17 部分。DB4401/T 10 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 1 部分:通则;第 2 部分:党政机关;第 3 部分:广电传媒;第 4 部分:涉外机构;第 5 部分:教育机构;第 6 部分:医疗卫生机构;第 7 部分:商场超市;第 8 部分:酒店宾馆;第 10 部分:园林公园;第 18 部分:宗教活动场所;第 21 部分:公交客运站场;第 24 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第 25 部分:水务系统;第 26 部分:电力系统;第 27 部分:燃气系统;第 29 部分:粮食

4、和物资储备仓库;第 31 部分:电信互联网;第 32 部分:邮政物流;第 34 部分:民用爆炸物品;第 35 部分:核与放射性物品。本文件由广州市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广州市商务局提出。本文件由广州市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归口。本文件由广州市商务局负责具体解释和实施情况收集。本文件起草单位:广州市商务局、广州市公安局反恐怖支队、广州市标准化协会、广州计量检测技术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有限公司、广州市保利国贸投资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罗政、廖俊斌、陈淑宜、唐小军、陈敬泽、李建党、胡军、吴朝阳、冯梓君、刘可冰、何惠娟、李燕芬、陈卫民、孙一博、张雷、彭勇强

5、、陈颖、曹文才、王潇潇。DB4401/T 10.172020V引言恐怖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公敌,面对恐怖主义的肆虐,无人可以独善其身。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持续活跃, 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 我国将反恐怖斗争作为当前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工作,明确确立“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防范为主、惩防结合和先发制敌、保持主动”的反恐工作原则,积极构建全民参与的反恐怖防范体系,主动防范暴力恐怖袭击及其危害。在此背景下,如何建立安全、周密、可靠、有效的城市反恐怖防范标准体系,为反恐怖防范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指导和决策支撑,成为当前反恐怖工作的重要课题和必须解决的难题。广州作为广东省省会城市,是我国

6、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也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其不仅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要地,更是我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始终面临着恐怖主义的威胁, 反恐怖斗争形势严峻复杂。 随着全面融入 “一带一路” 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州市“枢纽+”效应越加凸显,加速其对外交流与融合,也给广州城市安全反恐防范工作带来更多的风险与挑战。党的十九大以来, 广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反恐怖工作的系列指示批示精神, 深刻理解和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精细管理和法治精神,秉持“借力、嵌入、融合”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以建设全球最安全稳定、最公正正义

7、、法治环境最好的国际化超大城市为总目标,以“世界一流、国内领先、广州气派”为总要求,以提升反恐重点目标反恐防恐能力为主线,以“人防、物防、技防、制度防”的反恐标准为抓手,努力探索构建地方性反恐怖防范标准体系,扎实推进新时代城市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此,广州市委将反恐怖地方标准体系建设作为广州市全面深化改革重点项目之一督办, 广州市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坚持顶层设计, 着力从法律法规及通用基础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等 4 大门类 30 多个方面入手,逐一研究、精心谋划、分类制定,在通则的基础上全面完成各项分则的编制工作,初步建立形成广州市反恐怖防范地方标准体系, 为我市相关行业

8、及领域落实开展反恐怖防范各项工作举措提供了系统详实先进可行的遵循和依据。DB4401/T 10反恐怖防范管理原计划分为 38 个部分,现调整为以下 33 个部分。以后根据反恐怖防范工作需要,再视情况进行调整。第 1 部分:通则。第 2 部分:党政机关。第 3 部分:广电传媒。第 4 部分:涉外机构。第 5 部分:教育机构。第 6 部分:医疗卫生机构。第 7 部分:商场超市。第 8 部分:酒店宾馆。第 10 部分:园林公园。第 11 部分:旅游景区。第 12 部分:城市广场和步行街。第 14 部分:大型专业市场。第 15 部分:体育场馆。第 16 部分:影视剧院。第 17 部分:会展场馆。第 1

9、8 部分:宗教活动场所。第 20 部分:港口码头。第 21 部分:公交客运站场。第 22 部分:隧道桥梁。DB4401/T 10.172020VI第 24 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第 25 部分:水务系统。第 26 部分:电力系统。第 27 部分:燃气系统。第 29 部分:粮食和物资储备仓库。第 30 部分:金融机构。第 31 部分:电信互联网。第 32 部分:邮政物流。第 33 部分:危险化学品。第 34 部分:民用爆炸物品。第 35 部分:核与放射性物品。第 36 部分:传染病病原体。第 37 部分:大型活动。第 38 部分:高层建筑。其中反恐怖防范管理第 1 部分:通则的目的在于搭建系列标准

10、的标准框架结构,明确了重点目标普遍适用的反恐怖防范要求。 其余部分在通则的基础上, 根据行业的特点, 增加行业反恐特殊要求、细化通则的有关内容,使其更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件为反恐怖防范管理的第 17 部分,适用于会展场馆类反恐怖防范重点目标的防范工作和管理。作为“会展之都”的广州,其广交会、照明、建材、家具、汽车等展览在国内外均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被誉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以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为龙头的会展场馆,其安全对我市的经济、社会具有重要影响。建立会展场馆的反恐防范体系,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和制度防,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应急保障机制,对维护广州市经济秩序、社会稳定具有

11、重要意义。本文件针对会展场馆人员密集度高、人员流动大、组成复杂的特点,增加了对人流的管理要求,如人员身份数据采集传输控制、人员密集度监测;针对会展场馆中相关活动的特点,进一步明确了各方责任,并增加各项活动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会展场馆的反恐防范能力。DB4401/T 10.1720201反恐怖防范管理第 17 部分:会展场馆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会展场馆反恐怖防范管理的术语和定义、 反恐怖防范总体要求、 防范分类及等级划分、反恐怖防范重要部位、常态反恐怖防范、非常态反恐怖防范、应急准备要求和监督、检查。本文件适用于会展场馆类反恐怖防范重点目标的防范工作和管理, 会展场馆类反恐怖防范一般目标可参照执

12、行。注:反恐怖防范重点目标由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确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2663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控制指示设备GB 12899手持式金属探测器通用技术规范GB 15208(所有部分)微剂量 X 射线安全检查设备GB 15210通过式金属探测门通用技术规范GB/T 25724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GB/T 261652010经济贸易展览会术语GB/T 28181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

13、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 31488安全防范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要求GB/T 32581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B 50198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94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6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526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A/T 36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 594保安服务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GA/T 644电子巡查系统技术要求GA/T 669.1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技术标准第 1 部分:通用技术要求GA/T 761停车库(场)安全管理系统技术要求GA/T 1127

14、2013安全防范视频监控摄像机通用技术要求GA/T 1140信息安全技术web 应用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GA/T 1459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检查规范YD/T 1132防火墙设备技术要求DB4401/T 10.1720202YD/T 2384Web 应用防火墙技术要求DB4401/T 10.12018反恐怖防范管理第 1 部分:通则DB4401/T 43反恐怖防范管理防冲撞设施3术语和定义GB/T 261652010 和 DB4401/T 10.12018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会展场馆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venues以举办会议、展览活动为主要

15、功能的建筑与场所。来源:GB/T 261652010,2.2.2,有修改3.2管理运营单位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organization负责对会展场馆日常管理运营的责任单位。3.3活动主(承)办单位host (co-organizer) of activities在会展场馆开展活动,负主体责任的单位。3.4展会重要展示区域exhibition area for important items展示贵重物品、新科技、高技术等场所。4反恐怖防范总体要求4.1会展场馆的反恐怖防范应遵循“谁管理,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谁主(承)办,谁负责”“防范为主,联勤联动”的工作原

16、则。4.2会展场馆反恐怖防范工作应在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及其办事机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开展,公安机关、行业主管部门履行安全管理、指导、监督和检查责任。4.3管理运营单位是反恐怖防范的责任主体,应按照反恐怖主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履行职责,建立并实施会展场馆的反恐怖防范体系。4.4活动主(承)办单位在会展活动期间负相应的主体责任,应在管理运营单位的指导下开展反恐怖防范工作并按照反恐怖主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履行职责。4.5会展场馆内涉及的其他业态的反恐怖防范工作和管理应同时执行 DB4401/T 10 相关适用部分的要求。5防范分类及等级划分5.1防范分类反恐怖防范按防范管理性质分为常态反恐怖防

17、范和非常态反恐怖防范两类。5.2非常态反恐怖防范等级非常态反恐怖防范等级按恐怖威胁预警响应的要求分为 4 个等级:a) 四级非常态反恐怖防范, 级(一般),用蓝色表示;DB4401/T 10.1720203b) 三级非常态反恐怖防范, 级(较大),用黄色表示;c) 二级非常态反恐怖防范, 级(重大),用橙色表示;d) 一级非常态反恐怖防范, 级(特别重大),用红色表示。6反恐怖防范重要部位会展场馆反恐怖防范重要部位应符合 DB4401/T 10.12018 中第 6 章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主要出入口、主要通道、活动场地、展会重要展示区域、安防监控中心、办证中心、配电房、中央空调控制机房、大型显

18、示屏控制室、公共广播控制室、水泵房、二次供水池(箱)、燃气总阀、信息中心、停车库(场)。7常态反恐怖防范7.1人防7.1.1基本要求7.1.1.1应符合国家、省、市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标准对安保力量的要求。7.1.1.2管理运营单位应根据有关规定,结合场馆面积、建筑结构、会展活动规模、人流量、重要部位分布等反恐怖防范工作实际需要,配备足够的安保力量,明确常态安保力量及人数。注: 安保力量包括保安员、 安保巡查人员、 安防监控中心人员、 技防岗位人员、 消防岗位人员、 会展活动期间主 (承)办单位外聘的安保人员和经培训的志愿者等。7.1.2人防组织7.1.2.1管理运营单位应设置或确定承担

19、与反恐怖防范任务相适应的反恐怖防范工作机构,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联络员,设置专(兼)职工作人员,负责反恐怖防范的具体工作。7.1.2.2管理运营单位应明确会展场馆反恐怖防范重要岗位。重要岗位主要包括:反恐怖防范工作负责人、联络员、安保岗位、技防系统管理岗位等。注:上述岗位工作人员即为重要岗位人员。7.1.3人防配置7.1.3.1会展场馆反恐怖防范的人防配置应符合表 1 要求。表 1人防配置表序号项目配设要求设置标准1工作机构健全组织、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应设2责任领导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应设3责任部门安保部门兼任或独立设置应设4联络员指定管理运营单位保卫部门负责人 1 名应设5安保力量技防

20、岗位重要技防系统设施应设6固定岗位主要出入口、安防监控中心应设7展会重要展示区域应设8停车库(场)应设DB4401/T 10.1720204表 1人防配置表(续)序号项目配设要求设置标准9安保力量巡查岗位主要通道、活动场地、信息中心、办证中心、配电房、中央空调控制机房、大型显示屏控制室、公共广播控制室、水泵房、二次供水池(箱)、燃气总阀应设10网管岗位网络安全维护应设11机动岗位周界、备勤应设7.1.3.2安保力量配备原则如下:a) 主要出入口、展会重要展示区域、停车库(场)在岗安保力量应不少于 1 人;b) 安防监控中心在岗安保力量应不少于 2 人;视频监控系统的值班监看人员配备宜与监看显示

21、画面数量相适应;c) 巡查岗位安保力量每班应不少于 2 人;d) 会议、展览场地布置/布展期间每个展馆安保力量应不少于 2 人;e) 举办会议/展览活动的场地在岗安保力量应按属地公安机关审批许可提出的要求配置相应安保力量,并应符合 GA/T 1459 的相关要求;f) 重要接待任务的安保力量应根据任务实际要求增派相应岗位;g)举办会展活动、会展场地布置/布展(撤场/撤展)期间,管理运营单位及活动主(承)办单位应视人流量/展览面积增加固定、巡查和机动岗位的安保力量。7.1.3.3会展活动、会展场地布置/布展(撤场/撤展)期间,安保人员每小时对会展场馆主要通道、活动场地、信息中心、办证中心、配电房

22、、中央空调控制机房、大型显示屏控制室、公共广播控制室、水泵房、二次供水池(箱)、燃气总阀等部位巡查应不少于 1 次;闭馆期间每 2 小时巡查应不少于 1次。7.1.3.4临时用电线路应安排专人负责巡查和维护。7.1.4人防管理7.1.4.1管理运营单位应建立与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公安机关及行业主管部门的工作联系,定期报告反恐怖防范措施落实情况,互通信息、完善措施。发现可疑人员、违禁和管制物品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发现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应及时制止,并报告公安机关和行业主管部门,同时采取措施保护现场。7.1.4.2管理运营单位应加强人防管理,并符合以下要求:a) 管理运营单位的责任领导、责任部

23、门负责人应签订反恐怖防范目标责任书;b) 管理运营单位应与活动主(承)办单位签订反恐怖防范责任承诺书,明确会展活动场地安全职责;c) 开展重要岗位人员背景审查,建立人员档案,并向公安机关备案,确保用人安全;d) 加强反恐怖防范教育宣传,开展应急技能训练和应急处突演练,提升人防技能;e) 加强主要出入口、安防监控中心、活动场地、停车库(场)等重要部位管理;加强治安、消防和设备设施检查;加强会展活动场地布置/布展期间进场材料、人员检查;开展巡查和技防系统的值守监看和运行维护,确保人防职责落实;f) 组织反恐怖防范体系实施与改进,加强检查督导,提高人防效率。DB4401/T 10.17202057.

24、1.4.3管理运营单位应指定专职联络员,联络员应确保 24 小时通信畅通。联络员的配置和变更,应及时向属地公安机关和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备案。7.1.5安保力量要求反恐怖安保力量应符合 DB4401/T 10.12018 中 7.1.5 的要求,并应符合以下要求:a) 应掌握会展场馆主要出入口、主要通道、活动场地、安防监控中心、停车库(场)等重要部位的地理环境和主要设施布局,熟悉周边环境和各类疏散途径;b) 积极应对会展场馆涉恐突发事件,协助、配合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公安机关及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7.2物防7.2.1基本要求7.2.1.1应符合国家、省、市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

25、有关标准对工程建设的要求。7.2.1.2应纳入会展场馆工程建设规划,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应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运行。7.2.1.3使用的设备设施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经检验或认证合格。7.2.2物防组成会展场馆反恐怖防范的物防包括实体防护设施、个人应急防护装备、公共应急防护装备及设施等。7.2.3物防配置7.2.3.1会展场馆反恐怖防范的物防配置应符合表 2 要求。表 2物防配置表序号项目安放区域或位置设置标准1实体防护设施机动车阻挡装置机动车出入口(无实体防护屏障)应设2防机动车冲撞或隔离设施主要出入口、受机动车冲击后容易受到重大伤害的部位应设3防盗安全门、金属防护门或防尾随联动互锁安全

26、门安防监控中心、信息中心、配电房、中央空调控制机房、大型显示屏控制室、公共广播控制室、水泵房、二次供水池(箱)、财务室应设4防盗保险柜、防盗保险箱财务室、展会重要展示区域应设5围墙或栅栏燃气总阀应设6人车分离通道行人机动车出入口应设7人行出入口通道闸主要出入口宜设8个人应急防护装备对讲机、强光手电、防护棍棒保安员、 保安值班室、 安防监控中心、 信息中心、 停车库 (场) 、配电房、中央空调控制机房、大型显示屏控制室、公共广播控制室应设9毛巾、口罩各工作区域宜设10防护面罩各工作区域宜设11防暴盾牌、钢叉保安装备存放处、保安值班室、主要出入口、安防监控中心应设12防暴头盔、 防割 (防刺) 手

27、套、防刺服保安装备存放处、保安值班室、安防监控中心应设DB4401/T 10.1720206表 2物防配置表(续)序号项目安放区域或位置设置标准13公共应急防护装备及设施防爆毯(含防爆围栏)保安装备存放处应设14防爆罐主要出入口应设15应急警报器安防监控中心、办证中心、财务室、保安值班室应设16警戒隔离带宜设17灭火器材、应急照明灯重要部位、工作区域应设7.2.3.2会展活动、会展场地布置/布展期间,管理运营单位及活动主(承)办单位应视人流量增强物防设施的配置,如增加隔离设施、个人应急防护装备等。7.2.4物防要求7.2.4.1防护设备设施要求7.2.4.1.1会展场馆反恐怖防范物防设施应符合

28、 DB4401/T 10.12018中 7.2.4.1 及相关标准的要求。7.2.4.1.2其它防护设施应符合以下要求:a) 防机动车冲撞设施应符合 DB4401/T 43 的要求;b) 出入口、安全通道、自动扶梯、电梯间等部位应设置清晰、完备的指示、指引标识;c) 照明设备设施应完善,配备的应急备用电源应满足至少 4 小时正常工作的需要;d) 新风口应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7.2.4.2防护设备设施采购与维护防护设备设施采购与维护应符合 DB4401/T 10.12018 中 7.2.4.2 的相关要求。7.3技防7.3.1基本要求7.3.1.1应符合国家、省、市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标准

29、对工程建设的要求。7.3.1.2应纳入会展场馆工程建设规划,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应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运行。7.3.1.3使用的设备设施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并经检验或认证合格。7.3.2技防组成会展场馆反恐怖防范的技防设施包括安防监控中心、电子防护系统、公共广播系统、无线通信对讲指挥调度系统、通讯显示记录系统、人员密集度监测系统、信息隔离控制系统(防火墙)等。其中,电子防护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停车库(场)管理系统、电子巡查(巡更)系统、安全检查及探测系统等。7.3.3技防配置会展场馆反恐怖防范的技防配置应符合表 3 要求。DB4401/T 10.17

30、20207表 3技防配置表序号项目安装区域或覆盖范围设置标准1安防监控中心重点目标内部应设2视频监控系统摄像机安防监控中心、办证中心、信息中心应设3主要出入口、周界应设4主要通道、各楼梯口等公共区域应设5电梯厅、电梯轿厢内、自动扶梯口应设6会议室、展会重要展示区域应设7配电房、中央空调控制机房、大型显示屏控制室、公共广播控制室、水泵房、二次供水池(箱)、燃气总阀等区域的出入口应设8停车库(场)内主要通道、货物装卸区应设9餐饮区域应设10行政办公中心应设11声音复核装置主要出入口宜设12视频智能分析系统安防监控中心、图像采集前端应设13人脸识别系统主要出入口应设14机动车号牌自动识别系统停车库(

31、场)应设15控制、记录与显示装置安防监控中心应设16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入侵探测器财务室宜设17周界围墙、展会重要展示区域、配电房、中央空调控制机房、大型显示屏控制室、公共广播控制室宜设18紧急报警装置(一键报警)安防监控中心等重要部位应设19财务室宜设20展会重要展示区域宜设21报警控制器安防监控中心应设22终端图形显示装置安防监控中心宜设23出入口控制系统识读装置、电控锁安防监控中心、信息中心、办证中心应设24配电房、中央空调控制机房、水泵房、二次供水池(箱)等区域应设25财务室应设26人员身份数据采集传输控制系统办证中心、主要入口应设27停车库(场)管理系统停车库(场)应设28电子巡查(巡

32、更)系统出入口、周界、重要部位应设29公共广播系统区域全覆盖应设30无线通信对讲指挥调度系统区域全覆盖应设31通讯显示记录系统服务或咨询电话、总机应设DB4401/T 10.1720208表 3技防配置表(续)序号项目安装区域或覆盖范围设置标准32安全检查及探测系统X 射线物品安检机主要入口应设33通过式金属探测门主要入口应设34手持式金属探测器主要入口应设35X 射线人体安检门主要入口宜设36人员密集度监测系统主要出入口宜设37信息隔离控制系统(防火墙)信息中心宜设7.3.4技防要求7.3.4.1技防系统总体要求会展场馆反恐怖防范的技防系统应满足 DB4401/T 10.12018 中 7.

33、3.4 的相关要求。7.3.4.2安防监控中心安防监控中心应符合以下要求:a) 安防监控中心内可根据需要整合相关技防系统功能;b) 安防监控中心应能实时查看相关安防监控系统的工作状态,应能对各子系统的操作进行显示、记录;c) 安防监控系统宜接入管辖公安机关指挥部门、辖区派出所。7.3.4.3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a) 视频监控系统应具有对图像信号的采集、传输、切换控制、显示、分配、记录和重放等基本功能,视频监控系统应同时满足 GB 50198、GB 50395、GA/T 367、GA/T 669.1 的要求。b) 视频监控系统应采用数字系统。c) 安全防范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系统

34、应符合 GB/T 31488 的要求。d) 图像信号的采集使用的摄像机应符合 GA/T 11272013 的要求, 主要出入口配置的摄像机应满足 C 类以上高清晰度,其他重要部位配置的摄像机应满足 B 类以上高清晰度。e) 宜支持 H.264、H.265 或 MPEG-4 视频编码格式和文件格式进行图像存储,宜支持 G.711、G.723.1、G.729 等音频编解码标准实现音频同步存储;新建、改建、扩建的视频监控系统音视频编解码宜优先采用 GB/T 25724 规定的 SVAC 编码方式。f) 图像信号的传输、交换和控制应符合 GB/T 28181 的要求。g) 图像信号的切换应具有手动和编

35、程两种模式。h) 图像信号的显示设备应采用 FHD(19201080)以上分辨率的大屏设备,当系统配备的超高清摄像机(GA/T 11272013 的 D 类)时,宜采用 4K(40962160)以上分辨率的大屏设备。i) 图像信号显示设备的数量应与摄像机相匹配; 人员密集型的重要部位监控, 不应采用切换显示方式;无人操作关键部位类重要部位可采用 AI 人形侦测切换方式以减少显示设备的数量;当显示器采用多画面方式时,其分辨率不低于 DVD 的标准分辨率。注:DVD 的标准分辨率 720480(NTSC 制式)或 720576(PAL 制型式)。DB4401/T 10.1720209j) 图像信号

36、的存储:1) 与外界相通的出入口的单路图像应具有 16 CIF(19201080)或以上图像分辨率;2) 非直接与外界相通的重要部位单路图像应具有 9 CIF(1280720)或以上图像分辨率;3) 单路显示基本帧率不小于 25 fps;4) 存储时间不少于 90 天。k) 各区域不应出现监控盲区, 在面积较大的公共区域宜安装具有转动和变焦放大功能的摄像机或多台摄像机,通过监视屏应能辨别监视范围内的人员活动情况。l) 在满足监视目标现场范围的情况下,摄像机安装高度要求:1) 室内离地不宜低于 2.5 m,室外离地不宜低于 3.5 m;2) 摄像机安装角度宜减小监控图像俯视程度;3) 室外摄像机

37、如采用立杆安装,立杆的强度和稳定度应满足摄像机的使用及安装场所设备所需的防护等级的要求。7.3.4.4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a) 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应符合 GB 12663、GB/T 32581、GB 50394 等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相关标准的要求;b) 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装置应有明显的警告标志;c) 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应与视频监控系统联动,报警响应时间应不大于 2 秒;d) 系统报警时,安防监控中心控制室应有声光报警信号;e) 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应配备应急电源;f) 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布防、撤防、报警、故障等信息保存时间应不少于 180 天。7.3.4.5出入口

38、控制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a) 出入口控制系统应符合 GB 50396 的相关要求;b) 出入口现场控制设备中的每个出入口记录总数应不少于 5000 条;c) 出入口控制系统应对设防区域的位置、通过对象及通过时间等进行实时控制或程序控制;系统应有报警功能;d) 出入口控制系统最新事件记录信息保存时间应不少于 180 天。7.3.4.6停车库(场)管理系统停车库(场)管理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a) 停车库(场)管理系统应符合 GB 50396 和 GA/T 761 的相关要求;b) 在停车库(场)出入口应设置号牌自动识别系统,自动识别和记录进出车辆车牌信息。7.3.4.7电子巡查(巡更

39、)系统电子巡查(巡更)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a) 电子巡查(巡更)系统应满足 GA/T 644 的相关要求;b) 电子巡查(巡更)系统可采用离线式或在线式,对于地上无遮盖场所宜采用 GPS 在线式巡查;c) 电子巡查(巡更)路线应能根据安全管理的需求进行调整,并覆盖重要部位。可复用出入口控制系统相关设备实现电子巡查功能。DB4401/T 10.172020107.3.4.8公共广播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a) 公共广播系统应符合 GB 50526 相应规定;b) 当发生公共安全事件时,公共广播系统应能根据应急预案中确定的处置流程,进行公共安全信息发布与播报,并有效指引顾客疏散;c) 利用

40、广播系统(含音频和视频)播放反恐怖防范安全教育内容。7.3.4.9无线通信对讲指挥调度系统无线通信对讲指挥调度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a) 应保持较好的通话质量,便于联络如保安、工程、操作及服务的人员,在管理场所内非固定的位置执行职责;b) 应避免天线辐射源对建筑群内部的其它系统造成干扰;c) 无线通讯对讲能力应覆盖会展场馆管辖区域。7.3.4.10通讯显示记录系统通讯显示记录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a) 通讯显示记录系统来电号码显示应清晰;b) 来电通话记录回放应清晰可辨。7.3.4.11安全检查及探测系统安全检查及探测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a) 微剂量 X 射线安全检查设备的技术要求应符合 GB 1

41、5208 的要求;b) 手持式金属探测器的技术要求应符合 GB 12899 的要求;c)通过式金属探门系统的技术要求应符合 GB 15210 的要求。7.3.4.12人员密集度监测系统人员密集度监测系统应具备对进出的人流数据实施统计、分析、查询等功能。7.3.4.13信息隔离控制系统(防火墙)信息隔离控制系统(防火墙)应符合 GA/T 1140、YD/T 1132、YD/T 2384 的要求。7.3.5系统检验与验收系统验收前应进行检验,系统检验和验收应符合法律、法规、行业有关技术标准及公安机关的相关要求。7.3.6运行维护及保养7.3.6.1技防系统应用管理和维护保养应符合国家、省、市和行业

42、等有关技术防范管理的要求。7.3.6.2管理运营单位应制定技防系统管理制度,建立运行维护保障的长效机制,设置专人负责系统日常管理工作,每年定期进行设备设施的检测、维护、保养。7.3.6.3技防系统应有经过岗位培训且掌握系统运行维护基本技能的人员值班。7.4制度防DB4401/T 10.172020117.4.1一般要求制度防建设应符合 DB4401/T 10.12018 中 7.4 的要求,制度防组成包括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7.4.2制度防配置管理运营单位制度配置除应符合 DB4401/T 10.12018 中 7.4.3 要求外,还应符合表 4 的要求。表 4制度防配置表序号项目配

43、设要求设置标准1管理标准会展活动安全检查制度应有会展活动、会展场地布置/布展(撤场/撤展)期间的安全检查管理要求应设2会展活动安全管理规定见附录 A应设3活动主(承)办单位管理制度、参展单位管理制度应明确会展活动期间对活动主(承)办单位、参展单位的人员、安全、进场物品的管理要求应设4办证中心管理制度应有人员身份数据采集传输控制系统,加强人防、物防、技防的管理应设5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应制定配电房、中央空调控制机房、水泵房等重要部位的管理要求应设6反恐怖防范工作自查整改制度应有定期开展反恐怖防范工作自查、整改,持续改进的具体要求应设8非常态反恐怖防范8.1非常态反恐怖防范启动8.1.1根据反恐怖主义

44、工作领导机构、公安机关和行业主管部门发布的恐怖威胁预警,进入非常态反恐怖防范。8.1.2会展场馆管理运营单位可根据实际需要进入非常态反恐怖防范,并向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和行业主管部门报告。8.2非常态反恐怖防范实施管理运营单位应积极响应恐怖威胁预警要求, 采取的非常态反恐怖防范等级应不低于有关部门或机构发布的恐怖威胁预警等级。非常态反恐怖防范等级和恐怖威胁预警等级对应关系见表 5。表 5非常态反恐怖防范等级和恐怖威胁预警等级对应关系表非常态反恐怖防范等级恐怖威胁预警等级威胁预警颜色四级()四级()蓝色三级()三级()黄色二级()二级()橙色一级()一级()红色DB4401/T 10.1720

45、20128.3非常态反恐怖防范措施8.3.1四级非常态反恐怖防范应在符合常态反恐怖防范的基础上,同时采取以下工作措施:a) 启动反恐怖应急指挥部,各类防范、处置装备设施处于待命状态;b) 管理运营单位安保部门负责人带班组织防范工作;c) 在常态安保力量的基础上增派 50%以上;d) 加强重要部位巡查,保持通信联络畅通,及时通报信息,做好沟通、协调和信息报送;e) 由管理运营单位安保部门负责人牵头组成督导检查组,检查反恐怖防范工作落实情况;f) 联系属地公安机关和行业主管部门指导防范工作, 每日向属地公安机关和行业主管部门报告防范工作落实情况,重要情况应及时报告;g) 根据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

46、及其办事机构、 公安机关、 行业主管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防范措施。8.3.2三级非常态反恐怖防范应在符合四级非常态反恐怖防范的基础上,同时采取以下工作措施:a) 管理运营单位分管领导带班组织防范工作;b) 在常态安保力量的基础上增派 70%以上;c) 重要部位巡查频率较常态提高 1 倍, 巡查人员可利用手持式探测仪对可疑人员、 物品进行检查;d) 管理运营单位应不间断广播防范和应急避险宣传内容;e) 联系属地公安机关和行业主管部门派员指导防范工作, 每半日向属地公安机关和行业主管部门报告防范工作落实情况,重要情况应及时报告;f) 由管理运营单位分管领导牵头组成督导检查组,检查反恐怖防范工作落实情

47、况。8.3.3二级非常态反恐怖防范应在符合三级非常态反恐怖防范的基础上,同时采取以下工作措施:a) 管理运营单位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共同带班组织防范工作,强化对事件的应对协调和处置;b) 在常态安保力量的基础上增派 100%以上;c) 重要部位巡查频率较常态提高 1.5 倍,实行 24 小时不间断巡查;d) 严禁无关人员、车辆进入重要部位等相关区域,会展场馆闭馆,疏散人群,加强对重要部位的防护;e) 联系属地公安机关和行业主管部门派员参与反恐怖防范工作;f) 由管理运营单位主要领导牵头组成督导检查组,检查反恐怖防范工作落实情况。8.3.4一级非常态反恐怖防范应在符合二级非常态反恐怖防范的基础上,

48、同时采取以下工作措施:a) 管理运营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及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共同带班组织防范工作;b) 组织全体员工参与防范工作,覆盖所有防范重要部位;c) 对无关人员进行疏散,必要时转移重要信息、物资;d) 封闭各出入口,严密监视内外动态,对目标区域进行全面、细致检查;e) 配合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公安机关、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工作。DB4401/T 10.172020138.4非常态反恐怖防范特殊措施当收到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或行业主管部门关闭场馆的要求时, 会展场馆管理运营单位应立即停止相关经营活动并关闭相关场馆,同时对人防、物防、技防配置作相应调整。8.5非常态反恐怖防范

49、的人防、物防和技防配置管理运营单位应有机制确保符合启动非常态反恐怖防范时人防、 物防和技防配置的要求, 确保增派的安保力量、物防设备设施和技防系统能及时到位。9应急准备要求9.1总体要求9.1.1应符合 DB4401/T 10.12018 中第 9 章相关规定。9.1.2会展场馆管理运营单位应针对恐怖事件的规律、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分级分类制定并实施应急预案, 应对可能遭受的恐怖袭击或危害的紧急情况, 并对本单位的应急准备和应急能力进行评估。9.1.3会展场馆管理运营单位应明确应急准备工作的责任部门,明确相关人员职责。9.1.4管理运营单位应明确本单位各部门和活动主(承)办单位及相关人员

50、在反恐怖防范应急处置工作中的职责范围,制定权责清单。9.1.5管理运营单位应做好综合信息收集和报告工作,强化风险管控,及时联动,根据预案有序开展反恐怖防范监控和应对处置工作;9.1.6管理运营单位应在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的统一领导、 指挥下, 协同开展现场应急处置工作。9.2应急预案应符合 DB4401/T 10.12018 中 9.2 的要求。9.3应急队伍组建具有组织人员疏散、保护重要部位、控制损失和准确反馈现场情况等能力的应急作战队伍。应急作战队伍由安保力量组成,应包括以下几部分:指挥组、警戒组、疏散组、处置组、救护组、通讯组等。9.4预案演练9.4.1会展场馆管理运营单位应根据实际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