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3∕T 2056-2021 气候旅游胜地评价指标(湖南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46431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36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3∕T 2056-2021 气候旅游胜地评价指标(湖南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DB43∕T 2056-2021 气候旅游胜地评价指标(湖南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DB43∕T 2056-2021 气候旅游胜地评价指标(湖南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DB43∕T 2056-2021 气候旅游胜地评价指标(湖南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DB43∕T 2056-2021 气候旅游胜地评价指标(湖南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气候旅游胜地评价指标Evaluation index of climate tourism resort发 布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 - 04发布- 022021 - 06实施- 0243DB43/T 20562021 湖南省地方标准ICSCCS 07.060A 47DB43/T 20562021 I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评价指标 2 5 评价细则 3 参考文献 11 DB43/T 20562021 II DB43/T 20562021 I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

2、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南省气象局提出。 本文件由湖南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南省气象服务中心、湖南省气象学会、湖南省旅游学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贾海鹰、刘瑞琪、曾献南、邓玲、李矛、黎跃勇、喻洁、廖春花。 DB43/T 20562021 IV DB43/T 20562021 1 气候旅游胜地评价指标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气候旅游胜地评价的主要指标与评价细则。 本文件适用于气候旅游胜地的评价与规划。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3、。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79632011 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177752003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HJ 6332012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 LY/T 25862016 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观测技术规范 T/CMSA 00012016 气象旅游资源分类与编码 T/CMSA 00082018 养生气候类型划分

4、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气候旅游 climate tourism 以气象旅游资源为主要吸引物而实施的旅游休闲度假活动。 3.2 气候旅游胜地 climate tourism resort 气候资源优越、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优质、设施服务完善,适宜开展避暑、避寒、避霾、天气物候观景、人文气象旅游体验等气候旅游、度假、康养、休闲的地域空间。 3.3 气候旅游指数 index of climate tourism 反映一个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性、 生态环境优质性、 旅游发展优越性、 气候旅游完备性的综合指数。 3.4 气候舒适度 climatic comfortabi

5、lity 健康人群在无需借助任何防寒、避暑装备和设施的情况下对气温、湿度、风速和日照等气候因子感觉的适宜程度。 DB43/T 20562021 2 GB/T 279632011,术语和定义 2.6 3.5 气象景观资源 meteor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天气现象、气候条件及其衍生物,包括自然气象旅游资源、人文气象旅游资源,其中自然气象旅游资源包括天气景观资源和气候环境资源。 引自 T/CMSA 00012016,术语和定义 2.1 3.6 温湿指数 temper

6、ature humidity index 描述人体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综合感受的指数。 引自 GB/T 279632011,术语和定义 2.7 3.7 风效指数 wind chill index 描述人体对风、温度和日照综合感受的指数。 引自 GB/T 279632011,术语和定义 2.8 3.8 穿衣指数 index of clothing 描述人体在自然气候环境中通过着装厚薄程度来适应外界气温、 风速、 太阳辐射等气象条件和调整人体代谢的综合指数。 3.9 人体舒适度指数 comfort of human body index 表征气温、湿度和风速等气象条件对人体在大气环境中感觉舒服程度的综

7、合影响指数。 3.10 气候舒适度综合指数 index of climatic comfortability 表征温度、湿度、风力、太阳辐射、日照和人体代谢等因素对人体感知外部环境舒适程度的综合影响指数。 3.11 空气负(氧)离子 air negative (oxygen) ion 带负电荷的单个气体分子和轻离子团的总称,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和湿地是产生空气负(氧)离子的重要场所。 引自 LY/T 25862016,术语和定义 3.1 3.12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 air quality index 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 引自 HJ 6332012,术语和定义 3.1

8、 4 评价指标 气候旅游胜地评价指标体系由 5 个一级指标和 16 个二级指标组成,通过对气候条件适宜性、生态环境优质性、旅游发展优越性、气候旅游完备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计算出气候旅游指数,进而反映出当地气候旅游综合发展、建设与规划情况。每项评价指标设立分值,总分为 100 分(其中综合否定条件及事项不设分值) 。统计计算权重(分值)总分,若总分大于等于 80 且未出现一票否决的情况可推荐为气DB43/T 20562021 3 候旅游胜地。相关指标体系及权重分值见表 1。 表 1 气候旅游胜地综合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分值 气候条件适宜性 (总分 30 分) 气候舒适度综合指数 15 气

9、候舒适期时长 5 气象旅游资源多样性指数 5 养生气候适宜度 5 生态环境优质性 (总分 30 分)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 7.5 空气负(氧)离子浓度 7.5 地表水环境质量 5 声环境质量 5 森林覆盖率 5 旅游发展优越性 (总分 20 分) 旅游资源条件 10 旅游目的地建设水平 10 气候旅游完备性 (总分 20 分) 气候旅游规划 5 气候旅游设施 5 气候旅游活动 5 气候旅游服务 5 综合否定项 综合否定条件及事项 5 评价细则 5.1 气候条件适宜性 5.1.1 气候舒适度综合指数 5.1.1.1 温湿指数计算 按照温湿指数(ITH)计算公式(ITH=(1.8t+32)

10、-0.55(1-f)(1.8t-26) ;t 为温度,单位:;f 为相对湿度,单位:)计算适游期温湿指数,评价标准见表 2。 表 2 温湿指数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分值 60ITH65(凉,非常舒适) 9 55ITH60 或 65ITH70(清凉/暖,舒适) 7 45ITH55 或 70ITH75(偏冷/偏热,较不舒服/较舒适) 5 40ITH45 或 75ITH80(寒冷/闷热,不舒服/不舒适) 3 ITH40 或 ITH80(极冷/极其闷热,极不舒服/极不舒适) 1 DB43/T 20562021 4 5.1.1.2 风效指数计算 按照风效指数(IWC)计算公式(IWC=-(10V+10.4

11、5-V)(33-t)+8.55S;t 为温度,单位:;V 为平均风速,单位:m/s;S 为日照时数,单位:h/d)计算风效指数,评价标准见表 3。 表 3 风效指数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分值 -300IWC-200(舒适风) 9 -600IWC-300 或-200IWC-50(凉风/暖风) 7 -800IWC-600 或-50IWC80(稍冷风/皮肤不明显风) 5 -1000IWC-800 或 80IWC160(冷风/皮肤感热风) 3 IWC-1000 或 IWC160(强冷风/皮肤不适风) 1 5.1.1.3 穿衣指数计算 按照穿衣指数(ICL)计算公式(HvaRHHtICL)0 .1962.

12、 0(cos155. 033),t 为温度,单位:;H 为人体代谢率的 75,单位:W/m2;a 为人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情况,R 为垂直阳光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土地上所接受的太阳辐射,单位:W/m2;为太阳高度角,单位:;V 为平均风速,单位:m/s)计算穿衣指数,评价标准见表 4。 表 4 穿衣指数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分值 0.7ICL1.3(有衬衫和内衣的便服) 9 0.5ICL0.7 或 1.3ICL1.5(轻便的夏装/有棉布外套的常用便服) 7 0.3ICL0.5 或 1.5ICL1.8(短袖开领衫/传统冬季常用服装) 5 0.1ICL0.3 或 1.8ICL2.5(热带衣着/常用便服加

13、坚实外套) 3 ICL0.1 或 ICL2.5(超短裙/各种冬季羊毛运动衫) 1 5.1.1.4 人体舒适度指数计算 按照人体舒适度指数(ICHB)计算公式(ICHB=(1.8t+32)-0.55(1-RH/100)(t1.8-26)-3.2V,t 为温度,单位:;RH 为相对湿度,单位:;V 为平均风速,单位:m/s)计算人体舒适度指数,评价标准见表 5。 表 5 人体舒适度指数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分值 58ICHB70(人体感觉最舒适) 9 50ICHB58 或 70ICHB75(人体感觉清凉,大部分人感觉舒适/人体感觉温暖,大部分人感觉舒适) 7 38ICHB50 或 75ICHB80(

14、人体感觉微冷,部分人感觉不舒适/人体感觉偏热,部分人感觉不舒适) 5 25ICHB38 或 80ICHB85(人体感觉很冷,多数人感觉不舒适/人体感觉炎热,多数人感觉不舒适,有中暑危险) 3 ICHB25 或 ICHB85(人体感觉寒冷,极不舒适,有冻伤危险/人体感觉酷热,感觉很不舒适,易中暑) 1 DB43/T 20562021 5 5.1.1.5 气候舒适度综合指数计算 根据温湿指数(ITH) 、风效指数(IWC) 、穿衣指数(ICL)和人体舒适度指数(ICHB)分值,采用 FAHP(模糊层次评价分析法)对各分指数的权重进行赋值计算,按照气候舒适度综合指数(ICC)计算公式(ICC=0.3

15、5ITH+0.21IWC+0.15ICL+0.29ICHB,单位:无量纲) ,计算气候舒适度综合指数,评价标准见表 6。 表 6 气候舒适度综合指数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分值 7ICC9(人体感觉极舒适) 15 6ICC7(人体感觉舒适) 12 5ICC6(人体感觉较舒适) 9 3ICC5(人体感觉较不舒适) 6 1ICC3(人体感觉不舒适) 3 5.1.2 气候舒适期时长 按照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 (GB/T 279632011)计算及分级方法,统计气候舒适度为 3 级(健康人群感觉舒适)的月数,评价标准见表 7。 表 7 气候舒适期时长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分值 气候舒适期时长9 个月 5

16、6 个月气候舒适期时长9 个月 3 3 个月气候舒适期时长6 个月 1 3 个月 0 5.1.3 气象旅游资源多样性指数 参照气象旅游资源分类与编码 (T/CMSA 00012016)分类方法,统计天气景观资源、气候环境资源、人文气象资源等气象旅游资源的类别和数量,评价标准见表 8。 表 8 气象旅游资源多样性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分值 具有三大类气象旅游资源,且子类数量6 种 5 具有三大类气象旅游资源,且 3 种子类数量6 种 4 具有二大类气象旅游资源,且子类数量4 种 3 具有二大类气象旅游资源,且 2 种子类数量4 种 2 具有一大类气象旅游资源,且子类数量2 种 1 无相关气象旅游资

17、源 0 5.1.4 养生气候适宜度评价 DB43/T 20562021 6 根据养生气候类型划分 (T/CMSA 00082018)养生气候分类和指标,统计养生气候的类型数量,评价标准见表 9。 表 9 养生气候适宜度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分值 具有三大主类养生气候资源,且养生气候分类型数量6 种 5 具有三大主类养生气候资源,且 4 种养生气候类型数量6 种 4 具有二大主类养生气候资源,且养生气候类型数量4 种 3 具有二大主类养生气候资源,且养生气候类型数量2 种 2 具有一大主类养生气候资源,且养生气候类型数量1 种 1 无养生气候资源 0 5.2 生态环境优质性 5.2.1 环境空气质

18、量指数(AQI) 依据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发布的上一年度环境空气质量年报,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 (HJ 6332012)中环境空气指数及首要污染物确定方法,统计全年 AQI 指数100 的天数,计算出全年空气质量指数(AQI)二级以上(即 AQI100)天数所占比例,以反映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大气清洁度,评价标准见表 10。 表 10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分值 (全年 AQI 指数 100 的天数所占比例) 95 7.5 90(全年 AQI 指数 100 的天数所占比例)95 5 80(全年 AQI 指数 100 的天数所占比例)90 3 70(全年 A

19、QI 指数 100 的天数所占比例)80 2 (全年 AQI 指数 100 的天数所占比例)70 1 5.2.2 空气负(氧)离子浓度 根据 空气负 (氧) 离子浓度观测技术规范 (LY/T 25862016) 观测并统计近一年度的空气负 (氧)离子浓度监测数据年均值和月均值,反映区域空气清新程度,评价标准见表 11。 表 11 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分值 空气负(氧)离子浓度3000 7.5 2000空气负(氧)离子浓度3000 6 1500空气负(氧)离子浓度2000 4 1000空气负(氧)离子浓度1500 3 500空气负(氧)离子浓度1000 2 空气负(氧)离子浓

20、度500 1 备注:单位:个/cm3;评价值为监测设备离子迁移率在 0.4 平方厘米/(伏.秒)下测量值。 5.2.3 地表水环境质量 DB43/T 20562021 7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中地表水水域功能类别和标准,结合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发布的上一年度地表水环境质量年报和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根据水质监测数据, 反映区域地表水体水质,评价标准见表 12。 表 12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分值 地表水体水质达到 GB 3838-2002 中 I 类水质标准 5 地表水体水质达到 GB 3838-2002 中 II 类水质标准 3 地表水体水质达到 GB

21、 3838-2002 中 III 类水质标准 1 地表水体水质仅达到 GB 3838-2002 中 IV 类及以下标准 0 备注:根据水域功能区划,若出现超标现象,则计零分。 5.2.4 声环境质量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62008)中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和标准,结合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发布的声环境功能区划,监测环境噪声,反映区域声环境质量和受各类噪声影响情况,评价标准见表 13。 表 13 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分值 声环境质量达到 GB 3096-2008 中 0 类标准 5 声环境质量达到 GB 3096-2008 中 1 类标准 3 声环境质量达到 GB 3096-2008

22、 中 2 类标准 1 声环境质量仅达到 GB 3096-2008 中 3 类及以下标准 0 备注:根据声环境功能区划,若出现超标现象,则计零分。 5.2.5 森林覆盖率 根据当地政府部门权威发布的上一年度统计年鉴、 统计公报等统计资料或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出具的森林覆盖率证明材料,评价区域森林覆盖率和植被保护情况,评价标准见表 14。 表 14 森林覆盖率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分值 森林覆盖率80 5 50森林覆盖率80 3 森林覆盖率50 1 备注:若出现森林覆盖率负增长现象,则计零分。 5.3 旅游资源优越性 5.3.1 旅游资源条件 依据旅游景区资源等级和多样性,综合反映旅游资源条件的优质性,

23、评价标准见表 15。 DB43/T 20562021 8 表 15 旅游资源条件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分值 世界级(世界遗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记忆遗产、世界地质公园、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等) 10 国家级(国家公园、国家文化公园、国家气象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海洋公园、国家荒漠(石漠)公园、国家草原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等) 6 省级(对应上述的省级) 2 备注:某一级别内只要有一项即获得该级别分数,各级别之间不累加。 5.3.2

24、 旅游目的地建设水平 依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177752003)中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条件,评价当地旅游目的地质量等级,体现当地景区旅游发展和建设水平,评价标准见表 16。 表 16 旅游目的地建设水平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分值 5A 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 10 4A 级旅游景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等 6 3A 级旅游景区 2 备注:某一级别内只要有一项即获得该级别分数,各级别之间不累加。 5.4 气候旅游完备性 5.4.1 气候旅游规划 在规划层面上评价当地对天气景观资源、 气候环境资源和人文气象旅游资源等气候旅游资源的开

25、发利用重视程度,反映对发展气候旅游的整体规划部署、思路和系统举措,评价标准见表 17。 表 17 气候旅游规划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分值 有独立的专项气候旅游规划 5 旅游规划中有专门的气候旅游规划章节 3 旅游规划中有相关气候旅游活动或建设内容 1 5.4.2 气候旅游设施 反映气候旅游交互式体验配套设施规划和建设水平的指标,评价标准见表 18。 表 18 气候旅游设施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分值 高标准建成了完善的日出、日落、朝霞、晚霞、云海、云瀑、雨雾凇、宝光等天气景观观景设施或避暑避寒避霾、天然氧吧、负(氧)离子吸纳区小气候环境体验场所及物候观景平台等气候环境体验设施或气象地标、人造彩虹雾、

26、人造雾、人造雨雪、气象科普研学体验场馆等人文气象旅游体验设施或气象公园等。 5 DB43/T 20562021 9 表 18 气候旅游设施评价标准(续) 评价标准 分值 日出、日落、朝霞、晚霞、云海、云瀑、雨雾凇、宝光等天气景观观景设施或避暑避寒避霾、天然氧吧、负(氧)离子吸纳区小气候环境体验场所及物候观景平台等气候环境体验设施或气象地标、人造彩虹雾、人造雾、人造雨雪、气象科普研学体验场馆等人文气象旅游体验设施或气象公园等的开发建设正在实施中。 3 规划有日出、日落、朝霞、晚霞、云海、云瀑、雨雾凇、宝光等天气景观观景设施或避暑避寒避霾、天然氧吧、负(氧)离子吸纳区小气候环境体验场所及物候观景平

27、台等气候环境体验设施或气象地标、人造彩虹雾、人造雾、人造雨雪、气象科普研学体验场馆等人文气象旅游体验设施或气象公园等的开发建设内容,尚未开工建设。 1 5.4.3 气候旅游活动 反映气候旅游体验活动开展水平的指标,评价标准见表 19。 表 19 气候旅游活动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分值 旅游景区有专门设计并定期举办气候旅游体验活动(如赏花节、冰雪节、温泉节、漂流冲浪节、物候观景、观云听雨看日体验活动、避暑避寒避霾活动、吸氧洗肺体验活动或气象科普研学活动等) 。 5 旅游景区不定期举办气候旅游体验活动(如赏花节、冰雪节、温泉节、漂流冲浪节、物候观景、观云听雨看日体验活动、避暑避寒避霾活动、吸氧洗肺体

28、验活动或气象科普研学活动等) 。 3 旅游景区其他体验活动中包含有气候旅游体验活动相关内容。 1 5.4.4 气候旅游服务 反映气候旅游服务及宣传水平的指标,评价标准见表 20。 表 20 气候旅游服务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分值 旅游景区专门设置有气象监测设施、气象旅游资源标示牌或讲解区,并即时推送旅游气象服务信息(如在其网站、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平台、APP、落地短信等定期发布气象信息、预报和预警短信,并定期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 5 旅游景区设置有气象监测设施和气象旅游、预报预警服务信息发布渠道(如在游客中心或景区主要出入口设置有显示屏等) 。 3 旅游景区能提供相关的旅游气象服务信息

29、和预警预报。 1 5.5 综合否定项 若出现下列情况,采取一票否决制。 a) 近 3 年内发生过重大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事件(被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通报批评、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法律和行政法规所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或有被官媒公开报道的负面新闻) ; b) 近 3 年内发生过旅游安全重大、 特大事故, 整改未通过 (被各级旅游、 安监主管部门通报批评、DB43/T 20562021 10 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法律和行政法规所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或有被官媒公开报道的负面新闻) ; c) 近 3 年内发生过重大气象灾害导致人员伤亡事件 (被各级气象主管部门通报批评、 警告、 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法律和行政法规所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或有被官媒公开报道的负面新闻) 。 DB43/T 20562021 11 参 考 文 献 1 住建部 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 2 国家旅游局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认定标准(征求意见稿) 3 曹云,孙应龙,吴门新.近 50 年京津冀气候舒适度的区域时空特征分析.生态学报,2019,39(20):7567-75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