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的名字叫可汗观后感.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461419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名字叫可汗观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我的名字叫可汗观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我的名字叫可汗观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我的名字叫可汗观后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我的名字叫可汗观后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范文最新推荐- 我的名字叫可汗观后感 我的名字叫可汗观后感(一) 最近老师花了两天时间给我们讲解了一部电影我的名字叫可汗,这部影片曾经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男主人公可汗是一个印度的穆斯林,他患有一种叫Asperger综合症的病。这种病的病状就是害怕黄色的东西,讨厌尖锐的声音,也害怕新的人与事物。他和她相爱的女主人公结婚了,可是因为在9.11事件后种族歧视的关系,他们的儿子Sam被杀了,Mandira很生气,就把可汗赶走了,说:如果你想再回来,就去告诉美国总统不是所有的穆斯林都是恐怖分子。于是可汗真的照做了,最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真的见到了美国总统。从这部影片里面,我学到

2、了很多东西。 第一:要用爱解决问题,不要用恨。 在电影里面,可汗和女主人公Mandira结婚之后,9.11事件发生了,而可汗刚好是穆斯林。9.11发生以后,他们的儿子Sam死了,其实是因为Sam和其他孩子发生了冲突才会这样的。可是警察给出的解释是因为种族歧视的原因,所以Mandira很生气,认为Sam会死都是因为自己和一个穆斯林男人结婚了,所以他把可汗赶走了。可汗问他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再回来,她说:”如果你想再回来,就去告诉美国总统:我的名字叫可汗,但是我不是恐怖分子。”她这个就是想用恨来解决问题,但是用恨解决问题只会越来越恨。Mandira用恨来解决问题,把可汗赶走后,她自己也非常不好受,是她

3、用恨把他们俩分开。而可汗在去见总统的过程中,并没有因为美国人杀死了自己的儿子就讨厌他们,而是在美国人需要帮助的时侯去帮助他们,比如在一个地方洪水爆发时,他就急忙赶过去帮忙。他这样的行为感动了很多人,所以更多的人也都去那个地方给予帮助。这件事情非常轰动,所以才会由记者把它的故事给报道出来。Mandira也看到了新闻,然后去找可汗。最后总统也知道了,所以可汗就有机会见到总统。假如可汗也用恨去解决问题的话,他基本没可能能见到总统,也很难再和Mandira团聚。可汗用爱达到了Mandira用恨永远达不到的目的。 在我的生活中,我也要用爱,不要用恨。有一次,我做了一些事情,结果导致我的朋友冤枉了我,我就

4、用了爱解决问题,我向她说明了情况并请她理解后,她也对我道了歉。而相反,假如我就硬撑着和他对干的话,我就可能以后不会和她再做好朋友了。 第二:要做自己,为自己而活,不能活在别人的看法里。 在电影里9.11事件爆发后,美国人一直都很讨厌穆斯林,因为9.11事件就是穆斯林干的。所以他们一直都对穆斯林很不尊敬,在街上当众骂他们,还去他们店里砸东西。而那些穆斯林没有勇气,所以都不敢反抗,就乖乖地忍着。他们为了不让别人认出自己,还把胡子刮掉,把头巾拿掉,把姓改了,原因只是因为怕被美国人羞辱,怕被瞧不起。这说明了他们都没有勇气去面对别人的看法,也没有勇气去表达自己的身份,所以他们才会害怕。这就没有做自己。而

5、可汗就做自己了,他从来都没有隐瞒自己是穆斯林,相反,他在告诉所有人,他是穆斯林,但他不是恐怖分子!而看到可汗的行为之后,有很多穆斯林都行动起来,当别人羞辱他们的时候,他们会站起来反抗。我以前也没做自己,老师说我怎么样不好,我就真的成那样了。以后假如再有人说我不好的地方,我会改正,不会去做他说的那样,我还要用我的行动表明,我不是那样的! 第三:懂得原谅别人,要接受事实。 电影里的Mandira在他儿子Sam死后,就不肯接受现实。在她儿子没死前,她和儿子做的各种情感互动也在表明,她好像是为儿子活,儿子死了,她也活不成。背后就说明了她很依赖儿子,所以他的儿子死了,她才会那么不接受现实。就是因为她很不

6、接受现实,所以她才会把可汗赶走。 可汗就会接受现实,Sam也是他的儿子,Sam死了,虽然可汗也很伤心,但是他还是接受了现实,没有像Mandira那样乱发脾气,还抱怨,他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可汗也懂得原谅,当他在机场被美国人粗暴地检查搜身而耽误飞机后,他没有生气,而是说:没关系,我可以坐大巴去。因为那些美国人也是出于好意,怕他是恐怖分子,他们也是想保护自己。 而我就经常不懂得原谅,别人做错了什么事,而他们向我道歉的时候,我经常不会原谅他们,结果搞得我们之间关系越来越僵。假如我当时原谅了他们的话,就不会有这种结果,我们也会接着友好相处。以后假如再出现这种情况,我会原谅别人,并站在别人的角度设

7、身处地的想一想,然后去理解他们。 总结: 1、要用爱解决问题,不要用恨,因为用恨的话不能达成目的,只会越来越狠。 2、要做自己,不要做别人,假如别人说什么你就是什么的话,那你就没有尊重自己,就是在做别人。 3、懂的原谅别人,要接受事实,因为事情已经发生了,你不接受它也改变不了事情的结果。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以后,假如遇到了一些事情,我一定要用爱去解决,也要原谅,去接受事实。我也不会去做别人,我会做自己,为自己而活! 我的名字叫可汗观后感(二) 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信奉伊斯兰教的里兹瓦罕(沙鲁克罕 Shahrukh Khan 饰)从小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母亲去世后,他追随弟弟扎

8、克尔(吉米舍尔吉勒 Jimmy Shergill 饰)的脚步从印度孟买移民美国旧金山。里兹瓦在帮弟弟的化妆品公司推销美容产品时认识了经营发廊的单身母亲曼迪娅(卡卓尔 Kajol 饰)。里兹瓦不顾弟弟的反对执意与印度教的曼迪娅结为夫妇,一家人和谐美满。9.11恐怖袭击的发生使美国国内掀起了反对、歧视穆斯林的风潮,里兹瓦与曼迪娅的发廊被迫关张,而曼迪娅的独子山姆(Yuvaan Makaar 饰)更是在一场由种族歧视引发的少年争斗中意外身亡。悲愤的曼迪娅将愤怒发泄在了里兹瓦的穆斯林姓氏”罕”上,说只有里兹瓦告诉美国人民及美国总统他的姓氏并非与恐怖分子相关,才会与他再次相见。就这样,执着的里兹瓦踏上了

9、艰难的觐见总统之途影片的结尾 里兹瓦经过不懈的努力见到了总统 如果你是没有信仰的人,如果你对伊斯兰存在一些误解,如果你想单纯的爱一个人,如果你遇到了人生难以逾越的痛苦,我想请你看一下这部电影。关于信仰,关于爱情,关于执着,这部电影的主题很简单,风格有些印度,但是内容很感人。前半部分你会笑,后半部分你会哭,结束的时候你会感动。 以前我对伊斯兰教存在抵触情绪,认为他们攻击性太强,但是看完这部电影,看到男主角KHAN的礼拜,古兰经的经文直达我的内心,非常震撼。这部电影,一定有很多人叫好,被感动,被励志,被启发。好比当年的阿甘。可是,阿甘身后站着的是他伟大的母亲,可汗身后站着滴是一位恐怖的编剧。可汗的

10、母亲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只有好人和坏人,编剧又透过影片告诉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坏人而去否定其他的好人,可是他们都没有告诉我们另外一个事实:更不能因为一个好人而去忽视其他坏人的存在。 尽管这部电影确有发人深省之处,但是,作为msl的主创人员又在这部电影里注入了太多私货,令这部电影及其偏激。美国白人在电影里非黑即白(其实基本都是黑的),说明这部电影的主创人员观念的非黑即白,这是电影的致命伤,也反映出这帮msl主创班底对美国人的无知与偏见,更可笑的是,这部电影本身就是说偏见这事儿的 我们离开电影,看看我们这个星球上的世界。有个浅显的现象:各个世俗国家如欧美,中印等等,莫不是多民族多信仰的混合体,而那些

11、各个ysl国家在这点上做的不好。在ysl国家,异教徒被迫害是自古至今未变的事实和现实,电影中,美国人因为911而对msl产生恶感,这点固然偏颇,但是,电影中一个劲儿的放大美国人的这种偏颇,却提都没提现实中,美国人曾经自发组织保护msl学校不受激进组织的侵害这一简单事实,甚至影片里所表达的观点我在9年前就看到有美国人表达过。论对宗教的宽容和和平共处,世俗国家做的比ysl国家好太多了,世俗国家内的世俗平民比msl做的好的太多了,这点,msl的主创人员也是一点儿没提。无论是以前的平民窟里的百万富翁还是这部可汗,都对当年极端印度教徒对msl的一次小规模屠杀念念不忘,却丝毫不想想这些年来,作为msl的恐

12、怖分子这些年在印度、在泰国、在中国杀掉了多少人,而这些亚洲国家毕竟和欧美国家不同,他们没有对msl做出过什么战争甚至是简单出格的行为。应该明确一点,这并不是一部典型的印度电影,甚至和真正的印度无关。 哪怕从影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简单事实:真正不接纳别人的是,正是msl自己。可汗要结婚,出于宗教考虑而断绝亲情的,是他的msl亲弟弟;在只允许msl进入的qzs里宣传极端思想煽动恐怖行为的,也是msl.这可不是电影情节,这是现实。而相反,接纳别人的,却是msl眼中的异教徒。要知道,无论是msl大批移入的欧美,还是一早就接受msl生活的各个亚洲国家,都还允许他们保留信仰和服装传统,但是ysl国家做

13、的什么样?他们一直有这么个逻辑:在我们ysl国家,你们得尊重我们的风俗和信仰,在你们世俗国家,你们得尊重我们的风俗和信仰。以电影为例,可汗可以穿着它那身msl服装这走那走,没人抓他,没人扒去他的衣服,但是在ysl国家,其他国家的女人不戴头巾会怎么样?我们应该为了一部电影中的一个角色,就忽视了世界上存在的简单事实嘛?我们应该为了一个好人而去忽视世界上的其他坏人吗? 参加新闻宣传培训班有感 秦思 11月6至7日,我有幸参加了榆北煤业公司组织的新闻宣传培训班。这次培训班真如一场及时雨,针对现在兼职通讯员普遍写作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系统地全面地给大家上了一课。 由于我们的通讯员都是来自公司各部门,平日

14、里既要干好本职工作,还要担起写稿件的任务。而且大多数通讯员并非科班出身,写作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基本上就要靠”白手起家”、”自学成才”.对于学过新闻专业的我来说,更是有些惭愧,虽然学过不少新闻理论知识,但实际工作起来还是会有些迷茫。 第一堂课上,先是榆林日报副总编辑王志诚老师为我们举例讲解了新闻标题中引题、主题和副题的相关知识。之前我对于新闻写作只是片面的认为就是写新闻,通过培训和品读学习王老师的王志诚新闻作品集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新闻写作过程中的不足,也学到了更多新闻写作的方式、体裁、要素及重点,这些都是需要很专业的要求。 中国摄影报特约摄影记者张建安老师结合自己从事新闻摄影多年的亲身经历,深

15、入浅出的讲授了如何构图、黄金分割线、光线、背景、色彩、距离、角度的运用等新闻摄影知识与技巧,通过大量的新闻图片展示,让我知道了在写好新闻稿的同时,拍新闻照片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日的新闻宣传的工作中写一篇工作会议报道要有领导的发言照片,写一篇生产工作报道要有现场的场景,写一篇活动报道要有经常的活动画面,图文并茂的图片才更生动更有感染力。以前在摄影方面自己知之甚少,拍会议和活动的照片,每次照很多张照片,最后也就一两张满意的。通过向老师学习,使我学习到了更实用的摄影技巧。 “广大的通讯员正因为长期处在基层,近距离接触施工生产一线,换句话说,有着得天独厚的稿件采写领地。”煤化专刊的编辑邰荣军老师在授课

16、的时候这样说到。经常听到大多通讯员这么说:单位就这么大,每天干的都是差不多的活儿,实在没有什么可写的。其实,单位再小,工作再平凡,新闻也是无时无处不在的,关键是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新闻素材的眼睛。在下课后和他交流提问的的时候,我就举例说现在面对的实际情况是很多部门的事情我们不了解,不清楚,通讯员更不会主动去投稿,那么我该如何挖掘新闻线索。邰老师给我”支了一招”,他说可以从部门工作小结中寻找有新闻价值的线索把它写出来。其实,新闻随处都是,要看自己去怎么挖掘,我们煤矿的新闻就是要从安全、生产、经营;员工的生活、职工身边的事情等方面去挖掘新闻价值。 最后,集团公司企业文化部的徐宝平老师从通讯员基础培

17、训、怎样写会议报道、如何给陕煤化集团媒体投稿三个方面给我们介绍了作为一个通讯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分享了自己撰写日常宣传稿件的经验。从他分析的实例稿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自身在新闻写作中的一些问题,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提高上稿率和投稿渠道方面他给出了我们的建议也很受用。 这次培训虽然短暂,但是针对性强,既有理论,又有实例,给我带来的收获需要细细地品味和渐渐地吸收。日后还需多多努力和投入,做个宣传工作的有心人,报道一线的事,宣传身边的人,用自己手中的笔把它记录下来,为公司的新闻宣传工作添砖加瓦。 穹顶之下,光明与黑暗 天使与魔鬼观后感 梁龙飞 光电156班 天使与魔鬼这部由美国作家丹?布朗同名

18、小说改编的电影,情节紧凑,险象环生 ,全篇140分钟,观者均能在荷尔蒙高涨中体味电影的魅力,悬疑、惊悚、动作,又不乏幽默、科幻元素的结合,让观众在光与影的世界中流连,在经典的世界中陶醉不已。 电影情节围绕天主教与”光明会”的渊源为主题,以汤姆?汉克斯饰演的文字学家罗伯特?兰登破译古老宗教的历史与符号来拯救被绑架的四位枢机主教为主线,集凶杀,悬疑,惊悚于一体。影片极具宗教色彩,深度剖析了梵蒂冈所代表的天主教的深远历史与事迹,即使是许多不光彩的因素也彻底揭露出来。 原著作者丹?布朗可谓是一个伟大的人,除天使与魔鬼之外,还有许多以剖析宗教历史的作品,如达芬奇密码,失落的秘符,地狱,宗教与科学在人类历

19、史上截然不同的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关联的信仰成为他创作的主题,而他也实实在在的揭示了愈多不为人知的东西(尽管有许多内容属虚构)。天使与魔鬼这部电影,尤为明显。中世纪时期,科学与宗教问题开始变得激烈,科学的迅速发展,宗教信仰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教廷为巩固其影响与统治,公然屠杀科学家,这也是”光明会”企图复仇的原因,但随着影片的深入,你会发现,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简单。看似等级严密,一片和谐的宗教内部也存异心,传承与变革,和平与战争,天使与魔鬼,随着枢机主教的一个个被杀,内奸的身份也一点点浮出水面,古老教堂的神秘色彩,一步步浮出水面。 但本片的精彩之处不仅于此,单纯的悬疑与惊悚,并充斥着宗教色彩的影片

20、与 我们 的加入,让小说升华了,”反物质”的加入,与惊险的爆破场面,本为改变改变世界的希望,如今却危及着上万人的生命安全和世界最大宗教的中心。这些刺激元素的加入,更深层次的刻画出科学与宗教的渊源与矛盾。 在人物设置方面,教主侍从或许可称为反面人物,但信仰的差异,毋庸置疑,我们又不能称之为坏人,万物有两面,信仰不同的神学人员,生活经历的影响,造就了绑架,凶杀,爆破事件的发生,但它绝非坏人,从他极力主张疏散群众,以及自己舍身救人的行为便可看出。激情澎湃的青年,与固守传统的红衣主教之间,事件必然发生。 看完本片,我似乎看到了许多经典的影子七宗罪国家宝藏,但本片不止于此,他有这自己独特的魅力。汤姆?汉克斯饰演的罗伯特?兰登与阿耶莱特?祖丽尔饰演的维多利 亚,亦有一种俊男靓女救世主的感觉,强壮,智慧,帅气,性感,美丽,这对组合堪称经典。 反物质于黑暗之中爆炸,大地为之一振,救世主在光芒中降临,俯瞰众生。穹顶之下,光明与黑暗,终究化为一瞬,天使与魔鬼,值得一看! 11 /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心得体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