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公共经济学重要知识点(word文档物超所值).pdf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457500 上传时间:2024-04-2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2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经济学重要知识点(word文档物超所值).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公共经济学重要知识点(word文档物超所值).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公共经济学重要知识点(word文档物超所值).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公共经济学重要知识点(word文档物超所值).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公共经济学重要知识点(word文档物超所值).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公共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第一章第一章 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一、资源配置理论(一、资源配置理论(22)内涵:广义的理解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理解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总的说来,资源配置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以及地区结构,以优化的资源结构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需要。方式: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二、混合经济的涵义二、混合经济的涵义主要依靠经济组织中的价格体系,同时也采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如税收、支出和管制等,以实现市场稳定和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模式。是当今各国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作为经济体制的混合经济,并没有改

2、变社会的基本制度,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三、资源配置原则:效率与公平三、资源配置原则:效率与公平效率原则:帕累托效率即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效率:指的是这样的一种经济情况:当经济运行到达该状况时,已经不可能通过重新调整或者交易等手段,来提高某个人的效用或满足感而不降低其他人的效用或满足感。(无法“做到利己不损人”)帕累托改进:有可能改善某些人所处的情况,同时不使任何人的情况变差。四、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四、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公共物品、外部效应、垄断、信息不对称、公平分配难题、经济波动五、市场失灵与公共部门存在的合理逻辑五、市场失灵与公共部门存在的合理逻辑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优

3、势、公共部门解决外部效应的优势、公共部门可以抑制垄断和鼓励竞争、公共部门可以提供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介入可以促进收入公平分配、政府可以发挥稳定经济功能六、现实中的混合经济六、现实中的混合经济混合经济的含义和特点:政府与私人企业的混合;垄断与竞争的混合;多种产权的融合;市场与政府即“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结合;既有私有经济也有共有经济第二章第二章 公共经济主体公共经济主体一、主体(一、主体(61-68)一)政府一)政府政府的基本特征政府的决策建立在权利的普遍性和强制性的基础上也有强制性、公共性和普遍性。【课税优势;禁止和允许优势;节约交易成本优势;遏制搭便车优势;财务优势;经济权力

4、优势】从信息上讲,政府采用科层制组织结构,纵向信息流是主要的。从动力上讲,政府的动力来源于政治家的政治纲领约束和推动及官僚的升迁欲望。【公民与政治家、政治家与官僚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二)私人部门二)私人部门私人部门参与公共经济活动的可能性排他性技术的成长使准公共物品在消费上可以实现“选择性进入”,从而使私人部门可以提供。市场经济条件,私人部门提供公共产品具有产权保障。新公共管理的发展使私人部门可以广泛参与公共物品的生产。三)社区三)社区社区的一般含义及其经济特征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的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社区与社会相比的特征:共同性、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相

5、结合、关系的紧密性和共生性、功能的专门化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特征:基于生活聚集区的居民实际需要、协商筹资四)第三部门四)第三部门政府部门和市场部门之外的社会部门。自愿与强制、公益与私益的划分标准。兴起的原因:市场提供公共产品失灵,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失灵,公民自决意识的觉醒。第三部门提供公共产品的优势:1、创新优势,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2、贴近基层优势,具有减少市场机制的负面效果,超越国家机构的官僚作风,增进人际和谐的优势和功能。3、灵活优势,第三部门在组织体制和运行方式上具有很大的弹性和适应性,便于根据不同的情况及时作出调整。4、效率优势,在社会管理与发展的一些空白领域和一些传统上由政府从事活

6、动领域里,第三部门常常比政府做的更好、更有效。五)国际组织五)国际组织国际公共产品是具有一定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而消费群分布在不同国家的产品。国际公共产品产生的原因:专业化分工的发展;信息不对称的上升国际公共产品的类别:依附于贸易行为的国际公共产品、被普遍认同的国际法准则、以环境保护为基础的集体行为、基于人道主义的国际救护、促进信息沟通的国际公共产品第三章第三章 公共产品公共产品一、公共产品的定义一、公共产品的定义受益的非排他性受益的非排他性:私人产品只能是占有人才可消费,谁付款谁受益。然而,任何人消费公共产品不排除他人消费(技术上排他困难,或者排他成本很高,或者排他产生低效率)。消费的非竞争

7、性消费的非竞争性:边际生产成本为零:在现有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上,新增消费者不需增加供给成本。(如灯塔等)边际拥挤成本为零:任何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同时享用该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个人无法调节其消费数量和质量。(如不拥挤的桥梁、未饱和的 Internet 网等)二、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方式二、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方式自愿捐赠与成本分担:适合人数较少,合作容易达成的情形。强制性融资:适合人数较多,自愿契约难以实现的情形。自愿融资达到最优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每个社会成员都愿意准确地披露自己可从公共产品的消费中获得的边际效益,而不存在隐瞒或低估其边际效益从而逃避自己应分担的成本费用的动机。第二

8、,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清楚地了解其他社会成员的嗜好以及收入状况,甚至清楚地掌握任何一种公共产品可给彼此带来的真实的边际效益,从而不存在隐瞒个人的边际效益的可能。但是,在一个由成千上万人组成的社会中,没有任何人能对其他所有成员的情况无所不知,因此也会出现隐瞒真实的边际效益和真实边际成本的可能,这时就会出现“搭便车”的人。由于“搭便车”问题的存在,自愿捐献和成本分摊的合作性融资方式,不能保证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只有依靠强制性的融资方式来解决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如政府以征税手段取得资金提供公共产品。三、公共产品的外部效应及其纠正三、公共产品的外部效应及其纠正外部效应的本质:外部效应就是个体生产或消费活动

9、对其他个体或总体模式的间接影响所产生的生产或效用函数,它不是发送者的主观愿望,也不受价格体系的支配外部效应的特征:外部效应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外部效应产生于决策范围之外而具有伴随性、外部效应可以是正也可以是负、外部效应与市场之外的第三方之间的关联性、外部效应具有某种强制性、外部效应不可能完全消除、外部效应与公共产品、具有正外部效应的产品与公共产品一样都可能产生市场供给不足,但公共产品更为严重。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使其产生了外部效应、外部效应和公共产品都是市场失灵的表现四、科斯定理与确定产权四、科斯定理与确定产权私人部门对外部效应矫正是依托科斯产权理论的,主要是两定理:科斯第一定理:在交易费用为零

10、的情况下,清晰的产权界定能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科斯第二定理:在存在交易费用的情况下,不同的产权界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产权一般指某种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和自由转让权等权利。交易费用一般指契约的达成和执行所产生的花费。私人部门对外部效应的矫正,主要通过产权界定和市场交易,从而使外部效应内部化,它是一种主要依托市场、分散决策的解决方法第四章第四章 公共选择公共选择一、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一、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交易性质经济学研究重点的转变传统经济学的研究重点,是企业的生产过程,认为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效率的提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制度只是外生变量。制度经济学的研究重点

11、是制度而不是技术,所分析的单位是交易而不是生产。这种观点,为经济学带来了全新的研究视角,使传统经济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人”的假定布坎南认为:政治家和官僚的行动,与经济学家所研究的其他人的行动,并没有本质上不同。秩序和法律的产生并不是人们愿意从道德的角度去遵循这些规范,而是因为人们从交往中认识到,只有合作和秩序才能给他们带来好处。个人的行为天生要使效用最大化,一直到受抑制为止;只要有适当的法律和制度构架,个人追逐他们自己利益的行动可以无意识地产生有利于整个社会利益的结果。个人主义的方法论传统的经济理论,所坚持的研究方法是个人主义的方法论。即认为,个人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个人的利己主义

12、本性决定着生产、交换、消费等一系列经济活动。与之相比,传统的政治理论则以集体为研究单位,个人只不过是有机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行动的目的和选择行为也都受着集体的制约。公共选择理论所分析的是个人的偏好、决策、选择行为在一个特定组织或制度结构中,是怎样产生某种复杂的政治结果的。布坎南认为,与市场过程中的私人活动一样,个人都是最终的决策者、选择者、行动者和最终结果的承担者。二、公共选择与私人选择的区别二、公共选择与私人选择的区别私人选择指个人在市场上按照效用最大化的原则,通过理性决策和选择,来自由地决定各种经济行为的过程。公共选择,指的是与个人选择相区别的集体选择,即通过集体行动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政

13、治过程(投票)(投票)来决定资源在公共产品之间如何分配。具体来说是指,人们在民主政治体制下,通过投票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从而把个人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它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选择的场所不同私人选择是在市场过程中进行的,是消费者依自己的偏好和收入情况,按市场程序,用货币选票决定自己所需的私人物品量的一个资源配置过程。公共选择更大程度上是一个政治过程,消费者即选民往往是依一定的政治程序来决定公共产品的数量,进而决定资源在公共产品之间的配置。遵从的原则不同在以自由交换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中,私人选择基本上遵从自愿交换原则。而在政治市场上的公共选择则遵从少数服从多数的

14、原则,具有一定强制性。这样,投票人假如不幸成为少数派,那么其所接受的公共产品,所支付的税收,就并不一定是他们所乐意接受的。选择结果的不同指向性私人选择中,各类商品的消费和支出,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个人选择与结果也有着直接的联系。公共选择中,由于集体选择的特殊性质,公共产品的产量,公共产品的消费与投票人纳税所弥补的生产费用之间并不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个人选择与结果也没有直接的联系。市场竞争性质的不同在经济市场中,需求方是居民或消费者,供给方是厂商。由于竞争机制的作用,会促使厂商不断地扩大生产,改善管理,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并最终实现其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在公共选择领域,竞争也是难免的,但由于

15、市场性质和制度规则的不同,竞争性质的区别是很大的。尤其是在民主选举的国家里,民主选举会促使政府尽力为选民服务,对于每一届政府来说,其行为具有短期性和垄断性。公共选择即集体选择是集体决策的要求。私人选择无法充分提供公共产品,公共选择则可以提供公共产品。私人选择不能有效矫正外部效应,公共选择有利于矫正外部效应。三、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三、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 循环投票循环投票投票悖论,循环投票现象,在公共选择理论中被称为“周期多数现象”或“投票悖论现象”:表示在运用简单多数制进行集体选择时,将会出现投票的结果随投票次序的不同而变化,导致这些方案在不同的投票选择中都有机会当选。即可能没有稳定一致

16、的均衡结果。四、阿罗不可能定理四、阿罗不可能定理阿罗不可能定理对民主社会合理性能力提出了质疑,揭示了民主政治内在的弊端。它强调无论在哪种规制下,政府决策不可能完全满足民众提出的各种要求。民主认同的社会方案选择条件:1.对充分广泛的个体排序,社会福利函数能给出一个真实的社会排序 2.社会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的正向联系。3.对无关备选方案的独立性 4.公民主权条件:每个人都能自由的进行各种选择。5.非独裁条件五、代议制民主五、代议制民主是指通过选举,委托专门的代表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的一种制度安排。在公共选择理论中,对代议制民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投票规则、政党行为、选民在选举代表过程中的行为以及利

17、益集团在集体决策中的作用。其中,直接民主制下对于投票规则的研究几乎都可以直接移植到代议制民主中来。六、政府失灵的原因及表现(六、政府失灵的原因及表现(158158)官僚机构的缺陷官僚机构的缺陷 从经济人的角度,政府中出现官僚主义在某种情况下是不可避免的。官员和政府工作人员像普通人一样,在行动的时候,行为准则也是要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在这种动机指引下,他们的行为有可能不代表公共利益,而只代表个人的利益。在对待公共政策上,对于那些与自己有利的事项,尽早安排并高效率完成;而对于那些于己不利的或关系不大的,则拖延应付。官僚机构效率的难以测量。与市场中的经济主体不同,政府官僚机构的产出具有非市场性,即政府

18、提供的某些产品难以用市场价格衡量。正是由于政府活动产出的多样性和追求的社会效益性,用通常的方法难以衡量一项支出是否值得、是否具有效率。政府各部门之间也缺乏竞争。政府中的各个部门分别处于各类公共产品的垄断生产者地位,相互之间没有竞争。缺乏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的压力。2.在政府过程中存在着类似市场中的“双边垄断”现象。作为民意代表,立法机构是公共产品的惟一买方,政府机构是公共产品的惟一卖方。在这种机制中,民众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并无决定权,而是只能按立法机构和政府所规定的质量、数量和价格享用公共产品。政府官员有可能利用垄断地位,有意抬高服务价格、降低服务质量,变相地谋取个人利益。这是官僚主义的典型

19、表现。3.激励机制缺乏。行政机构中一般来说劳动补偿与其劳动成果和效率的联系不大。一是因为缺乏相应的衡量标准特别是量化标准;而是因为政府官员的报酬预期往往不是根据其绩效而是职位,缺乏提高绩效的动力。(二)官僚的经济人特性官僚的经济人特性1.追求预算最大化的官员 官员决策的出发点是部门利益,动机是扩大权限、提高待遇、扩大影响和势力、减轻工作负担。进入其效用函数变量是薪水、职务、津贴、公共声誉、权力和部门产出等。这些都要通过扩大自己机构的规模和提高预算来实现。2.避免错误和短视倾向官员行为具有避免错误,减少风险的动机。遵从“最大最小原则”行事。当官员无法为自己谋取最大利益的时候,便退而求其次,即把不

20、得不承担的成本减到最少。官员避免错误的方式是故意把决策的程序复杂化,一旦错误发生,责任不是由特定的个人承担,而是由官员阶层承担,实际上最终是由社会来承担。受选票驱使,在选民的当前利益要求,整个政治市场都短期化,都仅仅追求当前利益和当代人利益。3.缺乏信息敏感度由于公共产品无法用市场价格衡量,在提供公共产品时往往根据自身感受和自己掌握的有限信息。(三)制度缺陷制度缺陷1.选举制度缺陷多数规制下的中间投票人定理,投票交易问题,利益集团的特殊影响2.信息不对称选民对候选人缺乏准确和全面信息,容易受到媒体和选战团队宣传的影响。决策和监督信息有政府机构提供,作为委托人的选民获得信息有限。在公共产品供给中

21、存在需求者掩盖信息的倾向,即使真实表达偏好也会由于政治等因素最后结果与预期有差距。3.垄断配置的低效率官僚机构的垄断性质(四)政府失灵论(其他)(四)政府失灵论(其他)1.选民对政府官员的监督常常是无效的。选民掌握被监督对象的信息不足,信息被政府部门所垄断。官员和立法机构组成的双边垄断结构中,双方对于公共品的信息也是不对称的,立法机构很难对官员进行有效的监督。2.利益集团的影响(俘虏理论)在现实的公共选择过程中,政府往往受到利益集团的控制,少数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因而得到不成比例的满足,政府丧失了公共利益代表的身份。七、寻租存在原因七、寻租存在原因是政府权力对市场交易活动的介入。在政府干预经济的

22、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些人为了在交易过程中获得额外的收益,进行争取政府特许而垄断地享有某些紧缺资源或政府庇护等目的的寻求租金的行为。寻租的实质是权钱交易,是政治权力和经济资源之间的交换。八、公共经济决策的特征八、公共经济决策的特征公共经济决策是一种集体决策行为,与市场经济中分散的决策行为相比,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公共经济决策具有广泛的参与主体。政府在制定公共经济政策时,一般都要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第二,公共经济决策的目的具有多样性。与市场经济主体追求单纯的经济利益不同,公共经济决策往往追求更多的东西,例如经济增长、政治稳定等公共目标。第三,公共经济决策的执行具有滞后性。滞后性是一切政策执行过

23、程中不可避免的规律。这是因为,从经济问题的出现到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内,各种因素又是不断变化的,在变化了的情况不适应当初所制定的经济政策时,这些经济决策就达不到解决问题的效果。第四,决策执行结果的重大影响性。与市场经济的分散决策只影响个人效用不同,公共经济政策的执行结果对社会有着重大的影响,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例如,政府所做的税收调整政策,常常会影响着经济的增长、个人的投资和消费以及物价的上涨和下滑等诸多因素。九、公共需要的定义九、公共需要的定义 所谓公共需要,指的是那些由个人和企业无法通过自身的市场活动得到满足,但又是为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的良好发展所必需的

24、,这些共同消费需求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需要。十、私人需要与公共需要的联系与区别十、私人需要与公共需要的联系与区别联系:个人需要是公共需要的基础,公共需要的满足是私人需要满足的保障。区别:活动范围和满足方式不同;消费特点不同,前者可分后者不可分;前者有阶级性质后者没有;公共需要市场无法满足,因此需要政府通过公共支出来满足。十一、公共支出的原则十一、公共支出的原则弥补市场失灵的原则社会利益原则公平原则厉行节约、讲求效益的原则量入为出、保持平衡的原则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正确处理积累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之间的比例关系正确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公开、透明的原则法定原则 十二、公共支出的分

25、类十二、公共支出的分类按公共支出补偿性分类:消耗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按公共支出的最终用途分类:消费性支出、积累性支出、补偿性支出。十三、公共支出的绩效考评十三、公共支出的绩效考评(一)公共支出绩效考评的意义是政府管理和决策的有效工具;是提高公共部门绩效的动力机制;有助于提高公共部门的理财水平和工作效率。能改善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二)国外现行政府公共支出绩效考评方法及其特点1.“3E”考评法经济 Economy;效率 Efficiency;效益 Effectiveness,经济性,强调成本节约2.标杆管理考评法根据一定的原则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全面的指标体系。首先确定标杆,作为奋斗目标

26、,然后以最后结果与之比较,不断调整标杆。3.平衡计分卡考评法明确组织使命、战略和重要的绩效领域,从四个层面确定各个领域目标:分解目标设定具体绩效指标;根据绩效指标确定工作方案和任务;调动资源确保战略和使命完成。十四、改革我国财政财政支出体系的政策建议十四、改革我国财政财政支出体系的政策建议1、科学界定财政支出范围和总量2、建立科学的财政支出结构,具体内容是:(1)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加速机构改革,压缩行政费用,退出竞争领域,转变基础投资(2)进一步加大基础科学和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特别是增加对不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基础的办学条件和教学环境(3)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着力优化农村经济

27、结构,改善农业是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产业化进程(4)逐步减少财政补贴,消除软预算约束,推进市场化改革进程(5)逐步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建立于失业救济和再就业工程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职工养老、医疗、福利救济三大社会保障体系。3、解决地区财政支出结构失衡问题强化财政支出管理4、强化财政支出管理(1)实行零基预算法零基预算法。以零为起点编制预算,对每一个预算单位的资金需求逐项重新审核,根据其人员编制和工作任务重新确定预算资金分配计划。能摆脱原有预算基数的不合理既成事实的束缚,公平合理地确定预算支出,避免各个预算单位的资金苦乐不均。(2)重点支出比例控制法(3)成本效益分析法(4)不断完善

28、政府采购制度 第六章第六章 公共收入公共收入(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其公共权力,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组织向私人部门和人筹集的一种收入)一、公共收入的特征一、公共收入的特征公共性、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二、税收的效率原则二、税收的效率原则1、含义:税收征收的所得和所费的关系,尽可能增大所得和减少所费。2、税收效率可以分为经济效率(征税应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与行政效率(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要求税收在征收和缴纳过程中耗费成本最小)三、税收的分类三、税收的分类按照课税对象分:流转课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所得课税、财产课税、行为课税1、财产课税:对各种动产和不动产为对象的课税。来源

29、是财产的的效益或财产所有人的收入。(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契税)2、行为课税:以纳税人的特定行为对象而征收的税种。(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印花税、屠宰税)四、拉弗曲线四、拉弗曲线空白:合宜的税率区间阴影:拉弗禁区瓦格纳法则:财政政策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社会公平原则、税收行政原则萨缪尔森均衡: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替代关系第七章第七章 公共预算公共预算一、公共预算的内涵及特点一、公共预算的内涵及特点1、公共预算:政府基本的财政收支计划。主要用于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即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国家政策。从形式上讲,公共预算就是按一定标准将财政收入和支出分门别类列入特定表格,使人们清晰了解政府的财

30、政活动。从实际经济内容上讲(事前、事中、事后),其编制是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其执行是财政收支的筹措、使用过程;其决算是预算执行的总结。2、不同国家的政府预算具有一些共同特点:预测性:对收支的预测 法律性:经过立法机关审查批准 集中性:统筹安排 综合性:综合反映财政收支的全貌 公开性:向公众公开二、公共预算编制的原则公共预算编制的原则(完整性完整性,统一性统一性,年度性年度性,可靠性可靠性,公开性)公开性)1、年度性:预算要按年度编制,列出全年的公共收支,对年度公共收支进行比较,不应对年度之后的公共收支做出任何事后的安排。第八章第八章 公共分配公共分配一、公共分配一、公共分配概念:1)分配

31、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环节 2)两种不同的分配范畴:对生产要素的分配;对直接生产成果产品的分配 内涵:分配对象:实物形式与价值形式,当前是后者;公共分配主体:政府为主的社会公共组织;分配依据:与一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分配受益者:应有利于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二、公共分配的主要形式之一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二、公共分配的主要形式之一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1、按能分配: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劳动者的经营成果进行必要的社会扣除后,根据劳动者在生产经营中释放出来并得到社会承认的能力分配个人收入2、按能分配的收入来源:3)风险收入对经营者克服风险能力的报酬三、公共分配制度的完善三、公共分配制度的完善(一)初次分配制度初

32、次分配主要有市场机制形成,在收入分配中起基础作用。今后应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比重。(二)二次分配制度二次分配是政府主导的收入再分配。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税收制度和财政转移制度,改善收入分配,增进社会公平。包括社会保障制度、税收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三)三次分配制度三次分配制度主要指慈善事业制度,是一种补充分配形式。应完善法律,转变观念,培育慈善事业发展。四、评价社会公平的主要指标四、评价社会公平的主要指标1、洛伦兹曲线2、基尼系数1)G=区域 B 的面积/OPQ 的面积2)基尼系数的优点:能反应收入分配差距,使用方法方便;计算方法多,便于利用各种数据;

33、国际通用,便于比较。3)基尼系数的缺点或不足:不能反应个别阶层内部输入分配变化情况;一般用于整体评价,不便于对各阶层之间进行比较;对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比重变化不敏感;国际比较时需要排除一些不可比的因素;计算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实际困难。基尼系数的运用应注意相应的适用条件等。五、政府失灵的表现:五、政府失灵的表现:1、公共决策失误 2、政府工作的低效率 3、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4、权力分配不平等 5、政府“寻租”六、公共分配的基本原则、公共分配的基本原则1、公共分配的目标:初次分配的核心是效率;二次分配的核心是公平;第三次分配的核心是社会责任2、处理好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效率和公平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34、2)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 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统筹城乡发展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6)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第九章 社会保障一、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一、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社会救助对孤儿、孤苦老人、残疾、受灾者、低收入者等的救助社会保险(1)养老保险、(2)医疗保险、(3)工伤保险、(4)失业保险、(5)生育保险、(6)死亡抚恤,亦称遗属保险、(7)残障保险、(8)护理保险社会福利(1)老年人福利、(2)残疾人福利、(3)妇女儿童福利、(4)其他福利(教育、住房等)社会优抚军人保险、军人抚恤、军人福利、军人复员转业的就

35、业安置或补偿补充保障慈善事业、社区服务、企业年金、商业保险、家庭保障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公共经济管理公共经济管理一、公共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一、公共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 1.公共经济管理的有限原则。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具有优先性、基础性地位和作用。2.公共经济管理的约束原则。宪政约束、法治约束和民主约束。3.公共经济管理的公平原则。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4.公共经济管理的公共性原则。以公平的价值作为规范。5.公共经济管理的理性原则。技术判断,成本效益分析。二、规制俘获理论二、规制俘获理论 1、公共规制:公共部门为了实现某一经济性或社会性的目标、利用法律、政策、规章、制度等对市场经济主体进行的

36、规范或制约。(规制的主体是公共部门。规制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市场失灵。规制的目的是为了效率或公平。规制过程中必须提升公众参与度。)2、公共规制的相关思想理论规制俘获理论,其核心思想在于:政府的规制目的本身是为了提高社会福利,但规制的设定者或执行者容易被利益集团“俘获”,使得规制的结果反而对利益集团有利,而损害整体社会的利益。三、提高公共经济效率的途径三、提高公共经济效率的途径1、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公共经济主体的多元化。2、在政府部门中引入私人经济的管理方式。3、加强对公共经济主体的监督。4、建立完善的公共经济效率评估。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市场经济危机与危机管理市场经济危机与危机管理一、经济危机一、经济危机经济周期的危险阶段经济周期的危险阶段 1、经济危机:在经济周期的顶峰阶段如果出现了极度的失调,就会在一个突然的时间段总体经济情况掉头向下,迅速进入到经济低谷的现象。2、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1)经济增长率下降,失业率上升2)货币币值波动,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3)利率的非正常波动,企业倒闭率上升4)国际资本流向的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