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发展的经验与理论总结及未来趋势.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53531 上传时间:2024-04-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发展的经验与理论总结及未来趋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发展的经验与理论总结及未来趋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发展的经验与理论总结及未来趋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34 经济智库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发展的经验与理论总结及未来趋势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是地方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本文在简要回顾有关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主要理论观点基础上,通过梳理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战略演变,指出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重点任务,重点提出地方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路径选择。区域中心城市的理论主要建立在对城市发展的总结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地理区位论。认为城市的发展主要由城市的地理位置所决定。二是主导产业论。认为城市发展的关键是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三是制度选择论。认为城市发展速度取决于良好的制度环境,比如重视法治、鼓励创新等制度的建立等等。在这几种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国内学者立足中国城市

2、自身发展特点,尝试从行政结构和空间因素相结合的基础上,运用行政区与经济区的概念,对国内城市发展进行分析,比较有代表性的行政经济区论,认为国内城市发展要经历从行政区到行政经济区过渡阶段,最后会进入到经济区阶段。行政经济区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如果不能从行政主导发展的传统发展框架下跳出,即城市的行政级别越大,城市的发展空间也就越大,那么城市和何燕东李芸洁(中共乐山市市委党校四川乐山614000)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发展经历了从竞相加快城市化到力争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转变。从各地发展经验表明,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协调的基本路径。从历史看,我国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在不同时

3、期有不同要求。当前,随着空间经济结构的变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出了相应的目标和要求。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不能仅仅局限在产业发展一个领域,同样,城市能级也不能仅仅理解为经济能级一个层面。本文在简要回顾梳理区域发展的有关理论观点和战略演变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内涵和关键,初步提出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基本要求和主要路径。关键词:地方发展;区域中心城市;经验;趋势作者简介:何燕东(1974-)男,汉族,四川营山人,硕士,地方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李芸洁,地方市委党校科研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基金项目:乐山市社科联2021年

4、度管理课题(项目编号:skl2021D08)。区域发展面临极大的制约。行政经济区概念的价值在于揭示出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要跳出从行政级别来决定城市建设发展的思维模式。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要求。我国区域中心城市演变在不同时期具有比较明显的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特征。一是计划经济时期,区域发展主要由国家生产力布局所决定,区域自身的选择权很小。二是在改革开放时期,城市竞争成为区域发展主导因素。三是由于城市竞争带来的区域不平衡不协调,在当前必然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因此,从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历史看,顺应不同时期国家发展战略是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结合以上关于区域发展的主要理论观点和我国区

5、域中心城市发展的自身历史经验,本文提出地方建设区域中心城市要深入把握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实践、基本经验以及重要启示。地方建设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对促进区域发展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深远影响,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审视 135经济智库世界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国发展存在的不足等基础上,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是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必须改变粗放发展的模式,更加重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包容新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必须要把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地方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把实现绿色发展贯穿到经济社

6、会全过程。二是发展的动力必须依靠关键核心的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为区域发展赢得主动赢得先机。从城市发展实际看,越是具有创新活力的城市,发展的空间和潜力越大,产业的聚集效应越强。三是发展的价值必须聚焦实现共同富裕,当前区域发展发展不平衡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地区之间的贫富不均,尤其是一些城市依靠行政优势、教育资源优势和地理区位优势,对周边的资源、人才等产生强大的虹吸效应,是导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发展政策制定上,地方要重视区域内部发展的平衡,避免出现大树之下寸草不生的情况出现。地方建设发展区域中心城市的主要实践明确地方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主要内涵。区域中心城市本意是在我国

7、城镇建设规划体系下,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城市,这些中心城市在发挥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城市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区域中心城市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从发展方式而言,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要包括确立的发展目标、采取的发展政策、经历的发展阶段、取得的发展成果等等,这些客观情况构成区域中心城市的基本骨架;二是从发展的模式而言,区域中心城市是指这推动区域发展的制度环境、主导力量、理论思想、产业聚集过程中体现出的主要特色、取得的基本经验、取得的发展特点和发展启示等等,这些模式形成区域中心城市的特色。明确提升能级是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关键。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是能级。能级包括辐射力、引领力和聚集力。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一

8、个区域中心城市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首先取决于能级的打造。从我国经济建设实践看,城市化是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主轴,正是围绕城市的经济建设,以及由经济建设而推动的营商环境改革、社会层面的改革和文化领域的改革,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城市化必然要求加强城市尤其是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提升中心城市的能级。提升中心城市的能级主要有行政能级“提高”、产业聚集“提升”和营商环境“提优”三个方面的要求。行政能级“提高”这是决定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政策因素;二是产业聚集“提升”,这是决定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物质因素;三是营商环境“提优”,这是影响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观念因素,尤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通过行政改

9、革优化营商环境,和行政能级和产业聚集三者相互作用,日益成为影响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地方发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基本经验要坚持科学的城市发展理论的指导。一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城市观这一先进科学的理论指导道路发展。马克思主义城市观揭示了推动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揭示城市的基本矛盾,指明了城市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因此,在建设区域中心的历史进程中,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城市观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基本要求与地方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地方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内涵。二是坚持把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作为加快地方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主要途径。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其中生产

10、力起到最根本的作用。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关键就在于始终坚持把促进区域生产力发展放在首要地位,通过土地管理体制、行政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对外引进先进生产技术等方式,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了区域中心城市能级的的巨大提升,为地方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和体制保障。三是勇于开辟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新路径。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在有力推动地方迈向全面现代化的同时,也必然要求改变长期以来地方经济发展总量偏低、能级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上不能走模仿追赶的老路,必须立足地方自身特点和优势。要根据时代发展,坚持城市发展观念的与时俱进。只有坚持观念更新才能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辨明自身历史

11、方位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地方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观念革新首先体现在发展的深刻理解上。这种深刻集中提现在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灵魂和精髓,其次,城市发展观念革新还表现在对城市发展本质的理解上。在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对城市的认识经历了曲折发展过程。从把城市的本质单纯从行政和经济的角度进行理解,从把建立面积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多作为城市的本质特点,到注重城市功能和城市环境的优化和创新的观念改变,体现出对区域中心城市的本质认识上的观念改变。最后,城市发展观念更新还体现在对城市发展主题的认识上。新中国成立以后,从把建设小而全作为城市建设的指导的指导思想前提,到把发展战略的重心集中在经济为主,到

12、把城市功能城市品质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的主题,以及把发展生产力和原创性科学技术作为城市战略发展的重点,观念更新起到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引领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根据实践要求,不断坚持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改136 经济智库革创新。根据实践要求,不断改革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弊端,尤其是创造性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城市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既是国家层面的发展创新,同样也是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重要创新内容。区域中心城市经济体制创新的关键是对怎样建设城市的认识。从宏观方面理解,马克思对社会主义城市取代资本主义的科学判断,建立在社会物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中国在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后,

13、面临的巨大问题是农业人口规模巨大,城市生产力不发达,采取什么途径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城市是中国城市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在城市的建设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工业发展方式。实践表明,命令为主的计划经济在特定历史条件短期内有效率,促进了城市发展,但是从长期发展看,计划经济存在压抑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束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严重弊端,不利于城市的发展和社会功能的发育。而市场经济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不仅已经证明是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和方式,而且是推动城市发展增强城市活力的最基本的方法,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中,确实产生了许多充满经济活力的大城市,这就说明,城市发展扩大,必须要有合适的经济发展体制。正如邓小

14、平指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并不是有没有计划和市场,关键是哪种方式能更加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实践证明,只有紧紧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才能有效提高城市社会生产力,是城市集聚产业、集聚人口、各项社会事业充满活力的必然途径。地方发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主要趋势从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目标看,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是以点带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区域发展动力的重要途径;从建设区域中心城市过程看,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发展,而是在有积累的基础上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发展。地方要把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变为地位,就要牢牢把握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要求的基础上,找准发展定位、展示发展优势、取

15、得发展突破。要准确把握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根据时代发展,辨明历史方位,用观念的更新和奋斗的意志把握历史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道路的历史进程中展示的精神力量。对一个地方的发展而言,把握新发展阶段,就要找准自身发展目标定位和发展路径选择。新发展阶段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加快发展速度,到实现科学发展,到当前提出的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转变;二是从融入国际大循环到构建国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相互协调发展格局的转变;三十从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发展到发展重心向西部中部地区倾斜的发展战略转变;四是从引进国外资本技术到自力更生建立自己的产业体系的发展动力转变。这些转变实际上是国

16、家对中国道路未来走向的深入思考、是对中国道路在新发展阶段特征的深刻把握,这些都对地方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需要地方从中国道路的历史进程中找准发展定位,在结合地方发展实际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发展方案,通过观念的更新和奋斗的意志迎接新发展阶段。要聚焦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突破点。发展是为解决问题而存在。只有把握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才能顺利推动发展。尤其对一个地方发展而言,既要看到先天优势,也要看到后天不足;既要看到发展成就,也要看到发展短板当前,地方处于融入成渝经济圈、建设世界旅游重要目的地、打造中国绿色硅谷等历史发展新阶段,处于开启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和开启二零三五年远景规划的新发展阶段,

17、面对新的发展要求,要主动增强问题意识,进一步辨明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所处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区域中心城市建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才能在新发展阶段书写更加灿烂的地方篇章、做出更加有为的地方贡献。要构建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路径。构建体现自身发展特点的路径是把握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从各个地方发展路径的历史实践看,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一个地方在经历一段时期高速发展后,往往转入发展的路径锁定从而造成路径依赖,最后限制地方发展的迭代升级。路径锁定往往导致思想的封闭。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对转换发展理念、构建发展动力、塑造发展优势、体现发展特色等发展方式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实现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应当立足发

18、展特点、转换发展动力、构建发展优势等方面进行思考探索。首先,围绕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发展目标选择相应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主要围绕智能制造、数字产业、绿色发展等目标,重塑产业发展结构、协调产业发展、扩大产业市场。其次,加快建立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科学指标体系、科学评价体系,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相应的制度考核保障。再次,打造适应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发展环境,从营商环境、治理能力、城市品质提升等方面,展示地方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鲜明特点。参考文献1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N.四川日报,2022.062刘君德.中国行政经济区与行政区划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3张开琳.大城市副中心建设理论与实践J.城市问题.200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