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城乡统筹.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444649 上传时间:2024-04-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城乡统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城乡统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城乡统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城乡统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城乡统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范文最新推荐-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城乡统筹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近年来榆林市经济快速发展,连续六年经济增长速度在全省保持第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偏低;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欠账较大,城镇化水平较低;缺乏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的长效机制。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坚持科学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城镇化步伐,建立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长效机制,开创了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新格局。一、坚持科学发展,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二是实现了经济以农业为主向以

2、工业为主的转变。近年来榆林依托丰富的优势资源,围绕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目标,按照“加快做大建好”的要求,坚持实施“三个转化”的方针,强力推进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工业化发展进程突飞猛进,一大批具有国内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在榆林相继落地,煤炭、电力、油气、化工四大支柱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199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三是实现了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确立了环保优先、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围绕建设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大力实施项

3、目带动战略,提高产业准入门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淘汰“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企业,下大力气关闭小煤窑、小兰碳厂、小油井,大大降低了污染排放,提高了科技含量和资源利用率,发展方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实现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四是实现了由生态恶劣地区向绿色生态名市转变。近年来,认真组织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三个百树”工程,全面推行封山(沙)禁牧、舍饲养畜。目前,全市林草覆盖率达到30%,固定和半固定沙地已占到沙地总面积的86%,实现了区域性荒漠化逆转。五是实现了由强调经济增长向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过去榆林强调经济增长,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现在坚持经济、

4、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在经济建设上着力推进能源化工基地,绿色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和区域中心城市“两基地一中心”建设,在政治建设上着力推进依法治市,在文化建设上着力推进文化大市建设,在社会事业上着力抓了“八大民生工程”,一批重大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协同推进。二、增加农民收入,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多措并举实现农民增收。2007年全市劳务输出5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5亿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要继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用三年时间使劳务输出增加到70万人,切实增加农民劳务性收入。三、加快城镇化,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载体人口。重点建设1000个中心村,撤并“空心村”,使总规模达100万

5、人口,努力加快城镇化步伐。重点从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统筹城乡社会管理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四、建立长效机制,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保障落实政策,建立政策导向机制。落实好中央五个一号文件和省上支农惠农政策。继续搞好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落实农业四项直补政策。粮食生产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政策的落实。实行农村低保制度。落实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制度。加大投入,建立资金投入机制。切实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中央提出的财政支农政策要求,增加市县级财

6、政对农业的投入。每年用于“三农”支出的增长幅度不断与财政收入增长的幅度相适应。发挥财政资金投入四两拨千斤的主导作用,引导各类社会资金加大对现代特色农业的投入。通过政府支持一块、社会筹措一块、群众拿出一块、向上争取一块的“四个一”机制,逐步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导向,民间资本、工商资本、社会资本为主体的投资格局。深化改革,建立改革创新机制。深化农村改革必须搞好土地、户籍、林权l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的整合或置换,让农户分散的宅基地集中起来建房,节约土地,改变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城镇化。大力建设各种专业合作组织,让分散的农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农民组织化。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壮大农村经济

7、,让农民投身到农村二、三产业中发展并到乡镇、县城或省城购房,提高农民市民化。通过改革将进城农户的宅基地集中置换出来,为农村土地集中使用发展现代农业和城镇建设创造条件。强化领导,建立工作激励机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地市指导、县区负责、村组落实的责任制,明确分工,齐心协力,上下配合,务求实效。市上制定总 体规划出台政策措施指导实施,县区建立领导机构,成立相应办公室,成立督查小组,年初有布置年终有总结,每月一推进。做到有安排、有检查、有评比、有奖惩,使件件工作落到实处。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选强乡村带头人,配齐配好乡村领导班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

8、重要作用,确保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加快社会建设?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综合国力极大提高,刚刚胜利闭幕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是我国这些年发展成果的生动体现和有力证明。但是,30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表现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没有同步推进,存在着经济建设这条腿长和社会建设这条腿短的情况,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等社会事业发展不足,社会组织发育不够、社区建设和管理没跟上;存在着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社会矛盾呈现多发的态势,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所有这些现象都表明社会建设不足,滞

9、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快作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社会建设,充分调动各方面群众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热情,在共同建设中共同享有现代化发展的成果。2、如何坚持科学发展,切实有效地推进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认真规划,既全面推进又要突出重点、分步推进;既要依靠政府作为主导,又要充分培育和发挥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有效推进社会建设需要做到,第一,着力改善民生。社会建设的重点任务是着力改善民生,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促进就业,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制,努力解决中低收入阶层

10、的住房困难,调整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第二,坚持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原则。要努力保障和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结果公平。当前,很多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不公。转载请注明出处一些民生问题的根源在于“多”和“少”,而不是“有”和“无”。第三,保护弱势群体。改善民生的重点对象是保护和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状态。只有弱势群体得到了保护,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升。第四,统筹城乡发展。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分隔和两种不同的身份制度,造成了农民群体与城镇居民相比,总体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因此,只有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社会建设的水平才能切实得到提高。3、如何构建和谐的社会

11、阶层关系?社会建设的目标是促进社会良性运行,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和谐稳定就其实质来说,就是社会各阶层能够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的社会阶层关系,重点要关注三个方面的社会阶层关系,一是强势阶层与弱势阶层之间的关系,包括干群关系、劳资关系、贫富关系,防止发生对立和冲突;二是强势阶层之间的关系,包括官商关系、官学关系、商学关系等,防止发生勾结和交易;三是失意精英阶层与普通弱势阶层之间的关系,防止两者消极情绪的交叉感染并采取过激行为。构建和谐的社会阶层关系,一要建立顺畅的利益诉求和民意表达机制。让老百姓的需要和意见有地方表达,政府能够听到老百姓的声音。二是建立不同社会阶层的

12、利益协调机制。政府要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偏袒任何一方。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在利益协调中的作用。三是加强对社会矛盾的排查调处,建立社会舆情和社会矛盾的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早发现苗头和问题,及时反应和处理。四是提高政府的科学民主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cn转载请注明出处,改进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的工作作风。4、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保障人们的社会安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快速推进,社会安全风险越来越大,人们对于社会安全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包括社会保障安全、生活安全、生命安全和生产安全等。近年来,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最近,“毒”奶粉事件、煤

13、矿安全生产恶性事故频发,一些地方社会治安形势不好,少数地方黑恶势力猖獗,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命安全,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保障人们的社会安全,一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放在心上;二是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行政责任,严格实行行政问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严禁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三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和监督作用。新闻媒体既要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也要宣传生产和生活安全知识;既要正面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也要敢于揭露社会的丑恶现象。四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严格执法,坚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就目的而言,科

14、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手段而言,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一种广义的资源观。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行动上,要像珍惜物质资源那样珍惜人性资源、文化资源、制度资源等非物质资源,因为它们对于未来的发展极其重要发展观既涉及发展的目的,也涉及发展的手段。就目的而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手段而言,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一种广义的资源观。科学发展观最初是胡锦涛同志在有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一次讲话中正式提出的,这并非偶然。当前我们都在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史进程。改革开放是全党全民族的一次集体学习过程;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经验,就是要总结在这30年中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我

15、们不仅要总结过去30年我们做了什么,而且要总结过去30年我们是怎么做这些事情、用什么东西做这些事情的。对于今后的实践来说,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是在怎么做方面的学习成效和历史经验,而不仅仅是在做什么方面的学习成效和历史经验。就此而言,从资源观的角度理解科学发展观,很有必要。合法的物质欲望是一种稀缺资源关于物质资源的稀缺性、有限性,人们已经形成了相当的共识。不仅土地、能源、原材料是稀缺的,甚至是无法再生的,而且地球的废物承载能力或者说排污能力,也是一种高度稀缺的资源。在物质资源以外,还有许多其他资源。在这些资源当中,许多也是稀缺的、无法轻易再生的。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不仅在思想上

16、,而且在行动上,要像珍惜物质资源那样珍惜人性资源、文化资源、制度资源等非物质资源。人性资源的最基本成分是人的物质欲望。改革发展的一大动力,是人们的物质欲望;解放思想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肯定合法的物质利益和物质欲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物质欲望本身可能并不那么稀缺,但合法的物质欲望,则可以说是一种需要倍加珍惜并细心用好的稀缺资源。在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觉得合法的物质欲望不足以实现某个具体的发展目标,就把不合法的物质欲望也拿来凑数,那就近乎饮鸩止渴了。物质欲望作为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具有两重性。这种两重性不仅表现为适当的物质欲望能推动发展而不适当的物质欲望会妨碍发展,而且表现为较低阶段上的发展主要依靠物质欲

17、望就够了,但超过一定阶段的发展,就必须在物质欲望之外寻找新的发展动力。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就是这样一种宝贵资源。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精神文化需求就既是消费者之需求的持续来源,也是生产者和经营者之行为的主要动机。学校教育、文学艺术、舆论宣传等等领域工作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开发和培育精神文化需求这种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资源。这些领域的工作如果做得不好,就非但无法开发和培育出科学发展所需要的优质资源,反而会消耗社会中业已存在的文化资源。比方说,不适当的知识教育会加重厌学心理,不适当的道德教育会助长虚无主义,不适当的文化娱乐活动会让人无聊和乏味,或使人肤浅甚至荒唐。珍惜规则体系减少制度资源消耗发展的另一

18、种资源是符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安排,它们是发展所需要的制度资源。如果撇开那些对短期发展和长期发展都不利的制度资源(那些其实根本就称不上是一种资源)的话,发展的制度资源可以分为这样三类:有的比较有利于短期发展而不那么有利于长期发展,有的比较有利于长期发展但不那么有利于短期发展,有的则不仅有利于短期发展,而且有利于长期发展。我们最希望拥有的当然是既有利于短期发展、又有利于长期发展的制度资源。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选择往往并不那么如意。改革开放的历史,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告诉我们,否定现实利益的长远目标是空洞的,而不顾长远目标的现实利益是危险的。从广义资源观的角度来说,我们特别要避

19、免为了解决眼前的发展问题而付出过大的制度成本,避免为了实现短期的发展目标而浪费有利于长期发展的制度资源。在改革开放的较早阶段上,较快的发展往往是通过冲破计划经济时代不那么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条条框框而实现的。从理论上说,制度的实质是一套规则,而规则的正当性依据则是原则;在特定条件下,根据原则而突破规则,也是在利用一种特殊的制度资源。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这种特殊意义的制度资源的巧妙利用。随着改革开放的层次深入、水平提高和成果扩大,规则和原则之间的距离渐渐缩小,用来修改实质性规则的程序性规则逐步完善,同时也可以说,根据规则办事本身现在也已经成为依法行政之原则的一个体现。在这种情况

20、下,我们要特别珍惜30年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逐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的一系列规则体系,特别珍惜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照章办事、依法行政的制度文化,在推动工作的同时尽量减少制度资源的无谓消耗。广义的资源还包括许多内容。国际上,重要战略机遇期就是一种高度稀缺、甚至可以说可遇不可求的宝贵资源,所以中央一再强调要抓住和用好。在国内,中国人民对国家的自豪、对政府的信任、对未来的信心,以及对目前生活状况的相当积极的评价,也都是进一步发展的宝贵资源。这些资源之为宝贵,不仅因为它们对于未来的发展极其重要,不仅因为它们的积累经历了千辛万苦,而且因为它们的消耗甚至消失,并不完全是杞人忧天。  11 /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心得体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