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苏教版-《梵天寺木塔》教学用.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438583 上传时间:2024-04-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梵天寺木塔》教学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教版-《梵天寺木塔》教学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教版-《梵天寺木塔》教学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苏教版-《梵天寺木塔》教学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苏教版-《梵天寺木塔》教学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二则沈括天宁寺凌霄塔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隆兴寺之西大众街北侧原天宁寺内,因巍峨高崇而得名。应县木塔在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佛宫寺内,与巴黎埃弗尔铁塔和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塔”。张掖木塔木塔寺又名万寿寺,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县府南街,现张掖中学校园内。寺与塔初建于北周或更早一些,经隋、唐、明、清历代重修。第二则:梵天寺木塔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

2、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简介:五代十国,一般又简称五代。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定都于开封和洛阳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以及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等地的十几个政权,合称五代十国。“五代”更偏向于这五个位于中原的王朝,正统史学家们一般称五代为中央王朝,十国为割据政权。五代并不是一个指朝代,而是指介于唐宋之间的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钱镠(li)(852932),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五代吴越国创建者。唐末拥兵两浙,统十二州,封吴王、吴越王,兼淮南节度使,后自称吴越国王,在位四十一年。生于临安县大官山(后称功臣山)下钱坞(w)垅(l

3、ng)一个农民家庭。父亲钱宽,母亲水丘氏,一家以农耕打渔为生。传说钱镠出生时突现红光,且相貌奇丑,父亲本欲弃之,但因其祖母怜惜,最后得以保全性命,因此钱镠小名“婆留”(“阿婆留其命”之义)。“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吴越王钱镠的原配夫人戴氏王妃,是横溪郎碧村的一个农家姑娘。戴氏是乡里出了名的贤淑(sh)之女,嫁给钱镠之后,跟随钱镠南征北战,担惊受怕了半辈子,后来成了一国之母。虽是年纪轻轻就离乡背井的,却还是解不开乡土情节,丢不开父母乡亲,年年春天都要回娘家住上一段时间,看望并侍奉双亲。钱镠也是一个性情中人,最是念这个糟(zo)糠(kng)结发之妻。戴氏回家住得久了,便要带信给她:或是思念、或是

4、问候,其中也有催促之意。过去临安到郎碧要翻一座岭,一边是陡峭的山峰,一边是湍急的苕(tio)溪溪流。钱镠怕戴氏夫人轿舆(y)不安全,行走也不方便,就专门拨出银子,派人前去铺石修路,路旁边还加设栏杆。后来这座山岭就改名为“栏杆岭”了那一年,戴妃又去了郎碧娘家。钱镠在杭州料理政事,一日走出宫门,却见凤凰山脚,西湖堤岸已是桃红柳绿,万紫千红,想到与戴氏夫人已是多日不见,不免又生出几分思念。回到宫中,便提笔写上一封书信,虽则寥寥(lio)数语,但却情真意切,细腻入微,其中有这么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两浙,宋时路名,浙东、浙西的合称,相当于今浙江省及江苏省的长江以南部分地区。路,宋元时行政区域

5、名,应该是相当于省级行政单位。钱俶(ch)(929988),钱镠的孙子,后归顺北宋,封吴越国王及天下兵马大元帅。喻(y)皓(ho):也作预皓,五代末、北宋初著名建筑工匠,浙江杭州一带人,生卒年代不详,普通木工出身,北宋初年曾任都料(掌管设计、施工的木工),人称预都料。他在长期的建筑实践中,善于学习,勤于思索,在木结构建造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建筑多层宝塔和楼阁。相传喻皓曾撰(zhun)成木经三卷。木经为我国古代重要建筑工程著作,可惜亡佚(y),具体内容现已无法窥(ku)究。生字词:钱镠(li) 钱俶(ch) 两浙(zh)钱帅(shui) 喻皓(y) 金钗(chi)金钏(chun)

6、弥束(m) 履(l)患(hun) 贻(y) 讫(q)胠箧(q)(qi) 梵天寺(fn)解释: 两浙:浙东、浙西的合称,相当于今浙江省及江苏省的长江以南、茅山山脉以东地区。 梵天寺木塔:始建于后梁贞明二年,八角九层,高三十七丈。宋乾德二年重建。这里是指重建时的木塔。 钱氏:指五代时割据浙江的吴越王钱鏐及其子孙。 方两三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方,才。级,层。 钱帅:指钱俶,入宋后封吴越国王及天下兵马大元帅。 之:指正在建造的木塔。 患:担忧。 云:说。 布:铺排。 故如此:所以这样。故,所以。如此,这样,指木塔不稳定。 乃:顺接连词,当“于是,便”讲。 以:介词,用。 而:转折连词,当“但是”

7、讲。 初:从前,当初。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 密:暗中,秘密地。 使:派。 其:他的,指匠师的。 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贻以金钗:即以金钗贻(之),用金钗送给她。贻:赠给。以,用,把。金钗,旧时妇女别在发髻上的一种首饰。21 问:询问,打听。22 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23 因:原因。24 此:这,指解决塔动问题。25 易:容易。26 耳:语气词,可不译。27 但:只。28 讫:终了,完毕。29 实:使坚实。30 钉之:钉木板。钉,用为动词,意思是用钉子钉。之,指木板。31 如:遵照。32 其:他的,指喻皓的。33 言:话,言论,指上面喻皓讲的一段话。34 遂:于是,就。35 盖

8、: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因为。36 弥束:更加紧密约束。37 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面。38 相:互相。39 联:连接。40 如:像。41 胠箧:撬开箱子,这里指箱子。42 履:走,踩踏。43 其:那。44 持:支撑。45 自:自然,当然。46 伏:通“服”,佩服。47 其:他,指喻皓。48 精炼:精熟。翻译:字词译:钱氏指五代时割据浙江的吴越王钱鏐及其子孙据两浙浙东、浙西的合称,相当于今浙江省及江苏省的长江以南、茅山山脉以东地区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始建于后梁贞明二年,八角九层,高三十七丈。宋乾德二年重建。这里是指重建时的木塔,方两三级才建了两三层。方,才。级,层,钱帅

9、指钱俶,入宋后封吴越国王及天下兵马大元帅登之指正在建造的木塔,患担忧其塔动。匠师云说:“未布铺排瓦,上轻,故如此所以这样。故,所以。如此,这样,指木塔不稳定。”乃顺接连词,当“于是,便”讲以介词,用瓦布之,而转折连词,当“但是”讲动如初从前,当初。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密暗中,秘密地使派其他的,指匠师的妻见喻皓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妻,贻以金钗即以金钗贻(之),用金钗送给她。贻:赠给。以,用,把。金钗,旧时妇女别在发髻上的一种首饰,问询问,打听塔动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因原因。皓笑曰:“此这,指解决塔动问题易容易耳语气词,可不译。但只逐层布板讫终了,完毕,便实使坚实钉之钉木板。钉,用为动词,意

10、思是用钉子钉。之,指木板,则不动矣。”匠师如遵照其他的,指喻皓的言话,言论,指上面喻皓讲的一段话,塔遂于是,就定。盖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因为钉板上下弥束更加紧密约束,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面相互相联连接如像胠箧撬开箱子,这里指箱子,人履走,踩踏其那板,六幕相持支撑,自自然,当然不能动。人皆伏通“服”,佩服其他,指喻皓精练精熟。句译:1.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2.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11、。”3.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4.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5.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6.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7.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

12、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8. 人皆伏其精练。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文译:(原文)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译文)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

13、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分析: 梵天寺木塔仅用130个字就清楚地记述了喻皓解决“塔动”问题的经过,传神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准确地解释了木塔稳定的原因。梵天寺木塔记叙喻皓的语言较详,因为这最能体现他技艺的高超。对“塔遂定”的原

14、因也写得较详,因为这是木塔稳定的科学原理,有必要交代清楚。匠师按喻皓指点实施,不是本文的重点,则以“如其言”三字一笔带过。这样安排详略,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详略得当全文共130字,可分为三层。第一层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以上是第一层,讲建塔过程中关于塔身不稳定问题,工匠们的认识和实践都未能解决。这里首先交代建塔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以一个“患”字,突出了“塔动”这一主要问题。塔“动如初”,说明了建筑工匠未能解决这一主要问题,因为“塔动”的关键不在于“未布瓦”。第二层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

15、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第二层,写喻皓采用“布板”“实钉”的办法,解决了“塔动”的问题。“无可奈何”一词道出了大家对解决“塔动”这一难题无计可施,反衬了喻皓很轻易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突出喻皓技术之高。“密使”“贻以金钗”,写出了匠师为解决“塔动”问题,费尽心机,从侧面反映出在当时解决“塔动”问题之难。对这一难题,一个“笑”字写出喻皓的神态,突出了他解决这一问题的轻松。“此易耳”短短三个字,体现了他胸有成竹,技艺高超。“如其言,塔遂定”,一笔带过,用事实说明了喻皓的技艺高超。第三层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

16、,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第三层,解释“塔定”的原因,并写了众人对此事的反应。“人皆伏其精练”,从侧面再次突出了喻皓在建筑方面的高明。梵天寺木塔记述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解决高层建筑木塔不稳定的过程,反映了我国古代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所达到的高水平。教材练习与答案:一、梵天寺木塔写人着墨不多,却很生动。“密使其妻”写出了匠师怎样的心态?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未布瓦,上轻”,可布瓦后,塔“动如初”,说明匠师的认识未能解决实践中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匠师当然很难堪。但为了向钱俶交代而又不失面子,于是“密使其妻”去见喻皓的妻子,请求喻皓解决“塔动”问题。“密使其妻”写出了匠师的难堪和用心良苦。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二、翻译句子:1. 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2. 人皆伏其精练。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