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色彩教案.doc

上传人:1587****927 文档编号:1435718 上传时间:2024-04-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0KB 下载积分: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色彩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色彩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色彩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必修课 授课教师 课 时 教学目标: 通过理论上的系统论述,让学生迅速、清晰、准确地了解、掌握自己学习的对象和学习的目标,清楚自己正在做些什么,这对于学习色彩静物写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教学内容: 1.水彩概述 2.色彩基础知识 3.水彩画基础知识 4.水彩画技法 5.写生步骤及易出现问题 教学重点: 色彩的概念 水彩基本技法 教学难点: 色彩的原理及规律以及水彩画基本技法的掌握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 使用工具、材料、教具: 水彩画图片资料、电子资料; 讲授与实训过程: 一、 色彩的概念 色彩的形成 颜色,实际上是我们所感觉到的光波,由于物体所吸收光波长短的不同,因而呈现出五颜六色不同的色彩。我们所看到的是未被物体吸收的光波,即被反射出来的那部分光波。 色彩的概念 (一) 1、三原色 红黄蓝三种颜色是原色,不能有其它颜色混合而成,是最纯的颜色。把原色相互混合,可以调出其它种色彩。 2、间色 橙色、绿色、紫色是间色。三原色种的两种等量混合而成就是间色。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 3、补色 一种原色与另外两种原色相混合而形成的间色,它们之间相互成称为补色:红色与绿色互为补色,黄色与绿色互为补色,蓝色与橙色互为补色。 4、复色 两种以上的间色或补色相互混合称为复色。 (二) 固有色与条件色 1、固有色 固有色也称概念色。由于各种物体吸收和反射光的成份不同,使人感受到不同的色彩,这种色彩称为固有色。我们平常所说的物体本身的颜色,就是固有色.通常情况下,固有色决定和支配着物体本身的基本色调.诸如,香蕉苹果、菠萝……在受到光源和环境色彩的影响后,仍然橙黄色,红色和绿色,也就是说基本色调在任何情况下都支配着物体的外形。可以说,固有色是认识色彩的第一根据。 2、条件色 由于物体置于不同环境条件中,物体所呈现的色彩随之发生变化。光源色、环境色、反光等都会对物体的色彩产生影响。 ⑴光源色:物体在不同光源的照射下,它所呈现的颜色也相应发生变化。 光源色就是光的颜色。物体只有在光的照射下才能呈现明暗和色彩,没有光就看不到颜色,当然我们也无法观察和识别色彩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正因为如此,我们决不会在没有光源的条件下作画。通常我们是以日光(日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其中色光组合而成的反光,雨后的彩虹就是七色光的反映)作为正常识别色彩的光源,自然界中的一切色都受到这种光线的照射,吸收其中的某些光线,才显示出自己的固有色。如果物体本身不吸收任何光,及反射所有的光,那么它的固有色就是纯白色。而纯正的黑色则正是吸收了全部的光而无任何反射的缘故。又如,黄色物体受到日光照射后,便吸 收了红、橙等颜色而仅仅反射出黄色,从而使物体呈现也是如此。当然,以上所讲的知识理论推理,而在实际中,物体本身是没有纯正固有色的,光线照射后物体也不是全反射和全吸收,只是一种持半吸收或半反射的状态,因而自然物中很难有纯正的黄红等颜色,更不存在纯正的黑白。不论颜色多么鲜艳,白得多么亮,黑得多么暗,其本身都带一定的其它色彩成分,对所有的光不会全吸收或全反射。在会中不用纯粹没有调配的颜色,这不仅是物体本身固有色的要求,同时也是与光的强弱、冷暖、距离、方向等有关系的。例如,一位穿白裙子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员,强烈的红光和绿光分别照射她身上时,它的衣裙已不再是白色,而成了红色和绿色。由此可见,光线与物体色彩的相互关系,只有在实验室的理想环境中,我们才能看到比较纯正的物体本色。固有色与光源色社一种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明确这一关系,对我们观察和使用色彩作画是极为重要的。 ⑶环境色 在一定环境下,周围物体的颜色相互影响所呈现的色彩称为环境色。它是决定物体色彩的第三因素。因为自然界中任何物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要同周围物体和环境环境发生联系,相互影响着。色彩当然也不例外,周围的环境色也一定会相互反射,相互影响。自然界中的不同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各自放射出不同的反光,它们相辉映,纷乱错杂,影响了物体本身色彩的个性。 一个物体的亮面与暗面对色光的反应是不同的,亮面反映的光源色,而暗面反映的是环境色,暗面的色彩最丰富,也最难处理与表现。因为,我们在作画过程中,对色彩的观察要仔细,既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固有色,也要充分考虑到光源色和环境对物体本身色彩的影响,切忌鼓励片面的对待某一种色彩。 ⑷反光 物体的暗部,受到周围环境所反射出来的光线及色彩的影响,使暗部变亮,并且在色彩上发生了变化。 (三)补色关系 色彩的冷暖关系以及补色关系。人的视觉要求适度的光线的色彩,这也和人对温度的要求是一样的,太热了想凉一下,太冷了想暖一下。光线强烈刺眼,则虚弱光补充;光线暗淡虚弱,则需强光补充。色彩太暖了需要冷光补充;这种要求构成了人在视觉上的补色现象。当你长时间注目于阳光,然后在转向别的东西使,你的眼睛必然发暗而看不清其它东西。这是由于人的眼球中视觉细胞受到阳光的强光的刺激之后,对反光已经疲惫,继续另一种光线来加以补充和调整,使其恢复正常状态,黑和白不属色彩,是两个极色。可以说,再无色系里,黑白互为补色。又如,在白色墙面上,打出一束鲜眼的红光,当你长时间注视这束红光时,突然把这红色光束挪开,你的眼前就会出现与红色光束相似轮廓的绿色幻影。这在物理学上被称为视觉残像原理。而在色彩学中称为补色原理。因此,红与绿互为补色,还有黄与紫蓝与橙也是互为补色的。补色是有规律的,表现在色相环上,凡是直径两极的两色均为补色。这些原理为我们对色彩的观察提供了极大的提示和启发。 在了解上述原理的情况下,我们就不该用一颜色既画物体的受光部又画物体的背光部。要用冷暖不同的色彩来表现物体的明暗关系。冷暖越鲜明,其补色关系越明显,反之亦然。初学者往往在处理画面时,对亮部一味地加白,暗部一味地加黑,忽略画面的冷暖补色关系,使画面显得苍白无力,缺乏色彩韵味。 肯定的说,补色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这点已被现代摄影所证实。照片上的人如果穿的是红裙子,其胶卷底片上的裙子正好是绿色。其实彩照本身的色彩冷暖明暗也是补色,照片与底片本身表现出来的色彩冷暖、对比变化比我们的视觉感受要细腻的多,这是勿容置疑的。 (四)色彩的冷暖变化 物体的色彩关系,其实就是“冷暖”关系。我们在光的帮助下,看到了物体的形状和固有色,物体受光而产生明暗,呈现立体,出现深浅不同的色彩。也是由于光而产生了环境色的相互散射和影响,各种冷暖不同的色彩相互辉映和交流。但应该指出,光源的冷暖对自然界色彩的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有色光线的照射下,一般规律为:在暖色光线下的物体,其亮部呈冷色相,而它的暗部呈暖色相。如果色光的冷暖不明显,就应按照两色光的强弱来区分。一般情况下,早晨和傍晚的日光、灯泡光、火光等为暖光,中午的阳光,天光、日光灯光为冷光。 为避免理解冷暖上的绝对比,还应明确:在“冷色相”的范围里,常会出现暖色相的细小部分;在暖色相的范围里,也常常呈现冷色相的细小部分,从而形成色彩冷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丰富变化。但冷色相以冷位统治色,暖色相以暖为统治色,不能把色彩冷暖两大色系相互混淆, 物体的明暗交界线上在色彩关系上市冷暖交界的边缘,而高光电的色相,是光源色的直接体现。 色彩的三要素 一、色相 色相就是物体色彩本身的外形。人们为了区别色彩的不同外形分别给它们冠以不同的名称,如:红、橙、黄、绿、青、蓝、紫。在各种色彩中,红、黄、蓝三种颜色是其它色彩都不能调配出其它色彩。这三种颜色被称为三原色,也称母色或第一次色。 在三原色中,两种色彩的混合所得到的色彩为第二色,也称中间色,如: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 色彩的混合与色光的混合是相反的,色光的混合是加法混合,混合的色光越多就越亮,越接近白..太阳光就是 七色光混合而成的白色. 二、明度 明度是人的视觉所感受到的色彩明亮程度。同一色相,由于受某些不同条件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的明暗差别,所以不同的深浅色彩差异,称为色阶。 三、纯度 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叫饱和度。原色是纯度最高的色彩。色彩混合的次数越多,纯度越低,反之,纯度则高。原色重混入补色,纯度会立刻降低,变灰。物体本身的色彩,有纯度高低之分。 四、知觉度 知觉度人们对色彩所产生的冷暖感觉的程度。人们常说的“骄阳似火”,就是人们从感觉出发,产生联想而把太阳比喻成火。倘若从色彩冷暖度上来分析,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太阳光一般在炎热的中午时橙色的,而它周围天空的颜色则为蓝色,两种色的对比是很明显。天空的颜色较蓝,人就觉得太阳得橙白色越暖,越觉得似火。“万绿丛中一点红”也就是人们从冷暖感觉上来讲的,绿色与红色相比,绿色显得冷,红色显得暖,在大面积的绿色中出现一点红,通过对比,这一点点暖色显得尤为突出。 实训作品要求: 教学后记: 课程名称 色彩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必修课 授课教师 课 时 教学目标: 了解水彩画的历史、特点、内涵和外延。感受水彩画的肌理,了解水彩画的优势和局限。 教学重点: 水彩画的特点 教学难点: 水彩画的机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示范、现场指导 ; 使用工具、材料、教具: 水彩画图片资料、电子资料; 讲 授与实训过程: 一、水彩画的内涵和外延 1. 水彩画的定义 以水为媒介,调和透明的水性颜料作画,并利用画纸的白色质地及水色互相渗透融合等条件,产生出明快、湿润、透明、流畅等等独特的视觉效果的一种艺术形式。 2. 水彩画的历史 脱胎于欧洲中世纪的手抄本绘画,后成为一门独立而年轻的画种。 3. 水彩画的特点 以不大的画幅尺码,概括的形象描写,灵动的水气等等,给观者带来了富有节奏、韵味,如诗如歌一般的精神享受。这种特质可以说是一种“诗化语言”。 二、 水彩画的肌理 1. 肌理的理解:a、画种本身特有的肌理;b、经过作者特殊处理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纹理。 2. 水彩画自身的肌理和特殊肌理效果的追求。 三、 水彩画的优势与局限 1. 优势: A、 工具材料比较简便经济,纸张可卷,携带方便,作品易于收藏和展览。 B、 作画灵活机动,适合于写景抒情,捕捉迅间的形象,如雨雾等等。在素材记录、感情传达上有方便快捷的功效。 C、 可作为独立画种进行创作,又可以作为服装、建筑、室内设计等专业色彩训练的辅助手段。 D、 水彩和中国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中国它有很大的社会容量和广阔的艺术前景。 2. 局限: A、不能反复涂改。 B、纸张、颜色都薄,不能长期保存,对于创作大场景的历史画有一定难度。 C、我国水彩纸张和颜料都不够理想,给水彩画带来了更大的局限性。 四、 名家作品欣赏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引导学生欣赏外国水彩画家作画过程。 实训作品要求: 教学后记: 课程名称 色彩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必修课 授课教师 课 时 教学目标: 了解水彩画作画工具的特性及其他工具在水彩画上的运用。熟悉水彩画的基本技法。 教学重点: 水彩画工具的特点和作画技法 教学难点: 水彩画的作画技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示范、现场指导 ; 使用工具、材料、教具: 水彩画图片资料、电子资料; 讲授与实训过程: 一、水彩工具的特性 1.颜料 水彩是一种色彩鲜艳、易溶于水、附着力较强、不易变色的绘画颜料,由色彩加树胶合成。水彩颜料粉锡管装与干块状两种,专业绘画常用锡管装。水彩颜料由于各种配制原料的不同,其颜色的性质也有差异。翠绿、紫红通常属自然透明型颜料,很适合于调色,翠绿附着色力弱,很容易从纸上消除,而紫红会留下痕迹。各种颜色的透明度也各不相同,有些颜色都是天然的不透明色,如天蓝、土黄、赭石等。有些颜料用于薄涂时会形成颗粒,如赭石与普通蓝相调和时,会出现沉淀现象。要掌握这些颜料各自的特性,必须反复进行试验和尝试,对色彩的表现就能得心应手。 2.画笔 水彩画笔一般要求是饱含水分,又富有弹性。针对表现过程中的不同要求有多种类型和型号,画笔的制造材料也各不相同,常用类型有扁平头笔、圆形笔、磨光画笔、椭圆形笔、扇形笔和底纹笔。 常用画笔: (1)圆形笔:是水彩画最常用的用笔,既适合描绘细部,点缀局部,又可以大笔触地涂绘。 (2)扁平头笔:形状方而扁平的竹管笔,可以画出准确的边界,笔触明晰,含色量多,笔触大,易于干湿画法和形体塑造。 (3)底纹笔:是大面积薄涂所不可缺少的用笔。适宜湿画法和大面积涂色。 3.纸张 水彩画的纸质(包括纸白的程度、质地和纸的上浆标准)基本上分三类:热压纸、冷压纸和粗面纸。热压纸的表面光滑,吸水性差,只适宜表现钢笔淡彩和精细的效果;冷压纸具有中等平滑的纸面,稍有颗粒的纹理,易于薄涂,能表现出笔触和纹理,易于色层叠加和颜色的堆砌。纸的重量分别有120克、180克、210克等规格,克数越大,纸就越厚。较厚的纸耐用性好,适于反复刻画和修改,不会使纸面起皱或损伤纸面。纸张的重量要符合要求,不宜太薄,作水彩画至少要180克以上。 4.调色工具及水具 清洗笔及调色的工具各一个,调色盘可选用有深度的多格盒或花瓣盘,单个的白色瓷盘也可用。 二、水彩画基本技法分析 1.干画法 2.湿画法:湿纸着色法、湿接色法、湿叠法; 3.干湿并用法 二、水彩画的特殊技法分析 撒盐法 揉纸法 蜡笔法 拓印法 刀刮法 浆彩法 蛋彩法 洗吸法 沉淀法 三、名家名作欣赏 实训作品要求: 教学后记: 课程名称 色彩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必修课 章 节 课 时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水彩作画技法,掌握湿画法的作画方法和作画步骤,并能运用湿画法临摹水彩作品。 教学重点: 湿画法的作画方法和作画步骤 教学难点: 湿画法的作画方法和作画步骤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示范、现场指导 ; 使用工具、材料、教具: 水彩画图片资料、水彩作画工具 讲授与实训过程: 一、复习上周所学内容 二、湿画法的作画方法及步骤:(教师示范作画过程) 1.湿接法:纸张干燥,笔上水分较多。一笔一笔地趁湿衔接而成。 2.湿叠法:在湿的纸面和湿的颜色上连续着色的一种方法。即先把水彩纸刷湿后或在色块未干时着色,此时色与水的充分渗化能使颜料散布很均匀,从而产生出柔和、扩散、自然、动人的画面效果。 3.作画步骤: A、铅笔起稿 B、将画纸打湿,裱于画板上 C、快速画出大关系 D、画面全干后进行细节调整、刻画。 4.注意事项: A、打轮廓要细致,画准对象的结构比例关系。 B、把握时间,掌握水分干湿。 C、避免画面“脏”、“黑”的问题。尽量用有倾向的色彩来表现物体。注意提高小色块的亮度。 D、尽量一遍到位,如若要修改,等干透后进行薄罩。 三、指导学生进行湿画法练习 四、指导学生运用湿画法进行水彩作品的临摹,教师逐个指导。 五、布置作业 临摹运用湿画法表现的水彩作品。 实训作品要求: 教学后记: 课程名称 色彩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必修课 章 节 课 时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水彩作画技法,掌握湿画法的作画方法和作画步骤,并能运用干画法临摹水彩作品。 教学重点: 干画法的作画方法和作画步骤 教学难点: 干画法的作画方法和作画步骤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示范、现场指导 ; 使用工具、材料、教具: 水彩画图片资料、水彩作画工具 讲授与实训过程: 一、复习上周所学内容 1、湿画法的作画方法及步骤 2、湿画法的注意事项 二、干画法的作画方法及步骤:(教师示范作画过程) 1.作画方法:纸张干燥,笔上水分较多,用色较薄,一笔一笔地干后叠加而成。 2.作画步骤: A、铅笔起稿 B、快速画出大关系 C、画面全干后进行细节调整、刻画。 3.注意事项: A、打轮廓要细致,画准对象的结构比例关系。 B、用色要薄,保持水彩的透明特性 C、把握时间,掌握水分干湿。 D、由浅入深,层层叠加。 三、指导学生进行干画法练习 四、指导学生运用湿干画法进行水彩作品的临摹,教师逐个指导。 五、布置作业 临摹运用干画法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水彩作品。 实训作品要求: 教学后记: 课程名称 色彩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必修课 章 节 课 时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学习水彩画的写生方法,运用单色画来描叙写生对象。 教学重点: 写生中水彩特性的掌握 教学难点: 写生中水彩特性的掌握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示范、现场指导 ; 使用工具、材料、教具: 写生静物、水彩作画工具 讲授与实训过程: 一、复习上周所学内容 1.干画法的作画方法及步骤 2.干画法的注意事项 二、水彩写生的步骤: 1.铅笔起稿: 整体观察、确定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用较轻的长直线概括定位。 2.用单色画大形: 注意水彩特性在物体表现上的运用。(选择好干、湿画法) 3.调整完成: 从整体出发,调整物体的黑白灰关系及物体的形态、质感。 三、 重点提示: 1.注意水彩特性的把握。 2.注意画面整体黑白灰及单个物体黑白灰的把握。 3.根据写生对象的情况合理运用干湿画法。 四、 教师写生示范 五、 学生写生,教师逐个指导 实训作品要求: 教学后记: 课程名称 色彩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必修课 章 节 课 时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水彩画的写生方法,运用色彩来描叙写生对象。注意多块衬布的表现。 教学重点: 写生中水彩特性的掌握、多块衬布的表现 教学难点: 形体塑造与水彩特性的结合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示范、现场指导 ; 使用工具、材料、教具: 写生静物、水彩作画工具 讲授与实训过程: 一、复杂静物的表现(教师示范) 1.铅笔起稿: 整体观察、确定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用较轻的长直线概括定位。 注意复杂静物的主次位子。 2.画大形: 将整体色调铺开,注意水彩特性在物体表现上的运用。(选择好干、 湿画法)注意复杂静物的主次色彩倾向。 3.调整完成: 从整体出发,调整物体的环境色、固有色的关系及物体的形态、质感。 二、重点提示: 1.注意水彩特性的把握。 2.在选择画法时,注意体现空间感、远近的虚实感。如背景运用湿画法,主体运用干湿结合法等。 3.注意画面整体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的相互影响。把握好单个物体的冷暖关系。 4.复杂静物的表现时要注意画面的主色调,色调要统一。 5.多个衬布的色调对比要协调,要有重点处理。 三、教师写生示范 四、学生写生,教师逐个指导。 实训作品要求: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