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外雕塑作品欣赏》教案.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433914 上传时间:2024-04-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雕塑作品欣赏》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外雕塑作品欣赏》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外雕塑作品欣赏》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外雕塑作品欣赏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中国画作品,了解我国优秀艺术瑰宝。(了解)2、了解名画、作者、时代背景。(记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不同风格和流派的代表作品。难点:知道不同风格和流派的代表作品及作者、时期。教学过程: 一、介绍书中的名作秦始皇陵兵马桶1974年和1976年,在秦始皇陵外城东侧约15千米处地下,发现并发掘了秦陵从葬坑三处。其中一号坑规模最大,面积达14000平方米,内有6000多件形同真人、真马一般大小的兵马陶源和7000多件战车、铜兵器及金、铜、石等装饰品,是一个气势磅礴、威武雄壮、向东开进的古代大型军事长方阵形。它展现了秦军的编制、武器装备情况及古代战争的阵法

2、。一号坑内,车与步兵相间,以步兵为主。二号坑内主要是车兵,也有骑兵、步兵,形成车兵、骑兵、步兵联队。说书佣中国古代有活人殉葬的习俗。到了汉代,这一习俗废除。但一些达官贵人还对此念念不忘,企望去世后在阴间也能作威作福。因此,他们就用陶土或木头做成人形,当作活人替身,随葬地下。这些陶或木制成的替身,叫做佣。1951年在成都天回山崖墓出土了一具击鼓说唱的东汉陶佣。这具陶佣是一个说书艺人的形象。他坐在一个石台上,张着嘴巴,身体微微前倾,左臂环抱着一只鼓,右手高举鼓褪,一足翘起,似乎是说书说到了精彩之处,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显得清新活泼、栩栩如生。青铜奔马青铜奔马出自汉代的马踏飞燕铜像,是中国的艺术

3、珍宝。马踏飞燕铜像是1969年在甘肃省武威县一座东汉古墓中出土的,是墓中近百件青铜车马仪仗桶中的一件,像高34. 5厘米。奔马矫健雄壮,四蹄腾空,昂首扬尾,马首向左微微昂起,口鼻微微张开,逼真地表现了骏马在疾驰中的形象,仿佛使观者能听到它那沉重的呼吸和声震原野的嘶鸣。更巧妙的是在奔马的有蹄下,还有一只展翅疾飞的燕子。两者奇妙的组合,使人产生“天马行空”的感觉。青铜奔马反映出制作奔马的工匠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敦煌石窟敦煌石窟位于甘肃西部敦煌,是由莫高窟、西干佛洞和安西县榆林窟所组成的规模巨大的石窟群,其中以莫高窟为主。敦煌石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经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

4、唐、五代、宋、西夏、金、元,持续修建约千年,共开凿1000多个洞窟。现保存完好的洞窟有492个,窟内有塑像2000余尊,壁画45000余平方米。敦煌位于河西走廊,佛教经此传入内地,因此较早接受佛教的文化艺术。维纳斯像在古罗马神话中,维纳斯是美与爱的女神,是女性美的代表者和体现者。古罗马统帅恺撒的宗洞里供奉着维纳斯,认为这位女神是他的祖先。即使在今天,维纳斯也是人们喜爱的、复制品很多的雕像。 维纳斯雕像是公元前1世纪希腊著名雕塑家亚历山德罗斯的作品。这座高2米,通体由一块半透明的白云石雕就的塑像,站立在鸡血纹的云石底座上。雕像造型典雅,神情庄重,曲线调和,自然妩媚,体态健美,反映出雕塑家高超的艺

5、术造诣。这座雕像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有一种统一而富有变化的美。掷铁饼者掷铁饼者是米隆制作的一座青铜雕塑,被公认为经典之作。他的雕像选取的是铁饼摆回到最高点,即将抛出前的一刹那,就是所谓“引而不发”的状态,处在矛盾的高潮中而显得更有吸引力。在这件静止的雕塑里,作者把握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关键环节,以达到在心理上使人获得“运动感”,为后代艺术家创造了成功的范例。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像拉满的弓,也增加了“发射”的联想。铁饼和头部的两个圆形,左右呼应;落地的右腿如同一个轴心,使曲折的身体保持稳定。运动员俯身弯腰,侧转头部,全神贯注,鼓胀的肌肉充满力度,整个身体形成高度动感的平衡。所有这些都显出相

6、当精湛的艺术匠心。米隆的原作已在很久以前失踪,所幸罗马的艺术家用大理石复制了这座雕塑,现保存于罗马的意大利国家博物馆。大卫大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雕塑家(画家)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高55米,用整块大理石雕成。 大卫是圣经故事中的人物,从小容貌俊美,机智勇敢。当非列土部族侵犯他的家乡,以色列城地受到严重威胁时,牧童大卫挺身而出,用放牧时打死过狮子和熊的投石机把非列士的头领歌利亚杀死,挽救了民族。大卫以他的赫赫战功,受到人们的拥戴,成了以色列最年轻的军事统帅。这段旧约上的神话被米开朗基罗用来作为保卫共和国的象征。加莱义民1884年,法国加莱市政府为建立一座雕像举行了一次创作竞赛,来纪念一件人

7、民永远不能忘却的史实:在14世纪中叶的英法百年战争中,英军围攻法国加莱城,情况紧急,全城人民濒于死亡。后来英国国王提出条件,要加莱城交出六个人任由英国士兵屠杀,全城居民就可免于一死。这时有六个普通市民为了拯救同胞,自愿献身。该怎样去表现这个极其残酷而又无比壮烈的场面呢?罗丹选择了六位英雄在赴刑场路上的一个画面。他们已经离开了自己的城市和人民,衣衫破烂,神色疲惫。在经受了无数痛苦的折磨之后,正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走在前面的年轻人侧低着头,无可奈何地扬起了右手;有两个人回转头去,一个捂着眼睛,另一个双手抱头;中间一位老人在沉思,是他第一个挺身而出,鼓舞了其他的人;最左边的是一个大义凛然的教士,他两手拿着即将交给英军的城市钥匙。他那被仇恨的怒火烧灼着的面部,表情庄重严峻。他的深沉的目光表明,这是一个不屈的灵魂。罗丹用他的雕刻刀,表现出了他们走向死亡时的内心感受,歌颂了这些平凡的勇于自我牺牲的品质高尚的人。这座雕像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强烈力量。二、回顾所讲的内容请学生来谈一谈三、请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见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