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51∕T 2482-2018 茶叶鲜叶采摘技术规程(四川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142756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8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1∕T 2482-2018 茶叶鲜叶采摘技术规程(四川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DB51∕T 2482-2018 茶叶鲜叶采摘技术规程(四川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DB51∕T 2482-2018 茶叶鲜叶采摘技术规程(四川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DB51∕T 2482-2018 茶叶鲜叶采摘技术规程(四川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DB51∕T 2482-2018 茶叶鲜叶采摘技术规程(四川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7.140.10 B 39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24822018 茶叶鲜叶采摘技术规程 2018 - 04 - 18 发布 2018 - 05 - 01 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51/T 24822018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要求 . 2 5 技术要点 . 2 6 盛叶工具、运输 . 3 7 分级验收、贮存 . 3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手采鲜叶分级标准. 4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机采鲜叶分级标准. 5 DB51/T 2482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2、GB/T 1.12009 给出的规定进行编写。 本标准中附录A、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茶学系、宜宾县农业局、夹江县农业局、乐山市茶产业发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冬川、李春华、唐茜、王强滨、程刚、高婧斐、付润华。 DB51/T 24822018 1 茶叶鲜叶采摘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茶鲜叶来源、采摘标准、技术要点、盛叶器具、运输、鲜叶的分级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行政范围内的茶叶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

3、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225 机械化采茶技术规程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DB51/T 877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茶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细嫩采 采摘单芽、一芽一叶以及一芽二叶初展的新梢。适用于各类名优茶的采摘。 3.2 适中采 当新梢伸长到一定程度,采下一芽二、三叶和细嫩对夹叶。适用于绿茶、红茶大宗茶的采摘。 3.3 成熟采 新梢充分成熟、新梢基部半木质化、呈现红棕色时,进行采摘。适用于边销茶的采摘

4、。 3.4 特种采 新梢长到三至五叶,顶叶尚未“开面”时采下二至四叶梢。适用于传统特种茶的采摘。 3.5 打顶采摘法 新梢长到一芽五、六叶以上,实行采高养低,采顶留侧的方法。 3.6 DB51/T 24822018 2 留鱼叶采摘法 新梢长到一芽一一芽三叶,只留下鱼叶采的方法。 3.7 留真叶采摘法 新梢长到一芽三、四叶,留下一、二片真叶在树冠上不采的方法。 4 要求 4.1 鲜叶生产基地环境应符合 NY/T 5010 的规定。 4.2 鲜叶栽培管理应符合 DB51/T 877 和 NY/T 225 的规定。 5 技术要点 5.1 留叶数量 叶层厚度10cm15cm为宜。 5.2 留叶方法 幼

5、龄茶树以养为主,忌早采;在第二次定型修剪后,树高超过60cm时打顶采;第三次定型修剪后,春茶打顶采,夏茶留叶采,秋茶留鱼叶采。成龄茶树多采少留,全年应有一季留真叶采。更新茶树的采摘应根据修剪程度和时间确定,以养为主。 5.3 采摘时期 5.3.1 手采 春茶篷面有10%15%新梢达到采摘标准时开采;夏、秋茶有10%左右的新梢达到采摘标准时开采。春茶应每隔35天采摘一次,夏、秋茶38天采摘一次。 5.3.2 机采 叶采摘适期一般以一芽二叶达 70%80%以上时开采,以后每隔 20 天左右采一轮。 5.3.3 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适时采摘。 5.4 采摘方法 5.4.1 手采 5.4.1.1 根据

6、茶树品种、长势、新梢生育情况、加工茶产品等因素确定。采摘标准分为细嫩采、适中采、成熟采和特种采。 5.4.1.2 采用折采或提手采,忌用掐采和捋采。要求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鳞片、鱼叶、茶果与老枝叶。 5.4.2 机采 5.4.2.1 第一次机采前应轻修剪,宜早不宜迟;规模大的茶园应分批轻修剪,以便分批机采。 5.4.2.2 机采前,要及时手工财经过大过长的突出新梢,便于采摘面上的新梢一致。茶行两侧、坡地茶园下漏采的,需结合手采。 DB51/T 24822018 3 5.4.2.3 当茶园中 80%的新梢达到所制茶产品的原料要求时,应一次性机采;然后用修剪机立即掸剪,留养一轮新梢。 5.

7、4.2.4 采口高度根据鲜叶质量要求,应留鱼叶采,或在上一次采摘面上提高 1cm2cm,采摘的进刀方向应与茶芽生长方向垂直。 5.4.2.5 使用单人采茶机作业时,每行茶树必须来回各采一次,去程应使剪口超出树冠中新线 5cm10cm,回程再采取另一侧余下部分,两侧采摘高度应一致。 5.4.2.6 作业中,保持机器动力匀速运转、前行;机手与辅助人员要配合密切,有效换袋、出叶、换行、加油。 6 盛叶工具、运输 6.1.1 盛放手采鲜叶容器应用洁净、卫生、透气良好的硬质专用网眼竹篮或竹筐,盛叶量不超过 75%;禁用塑料袋、尼龙编织袋、化肥袋、饲料袋等软质包装材料。机采鲜叶应配备清洁卫生的专用集叶袋。

8、 6.1.2 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运输时避免日晒、雨淋。运输过程不得与有异味、有毒的物品混装。 6.1.3 鲜叶盛装、运输过程中,应轻放、轻翻、禁压,减少机械损伤。 7 分级验收、贮存 7.1 鲜叶验收与分级 7.1.1 鲜叶采下后及时抽样验收。根据鲜叶分级标准,对芽叶嫩度、匀度、净度和鲜度个因子,评定等级。 7.1.2 名优茶以正常芽叶百分比和芽叶长度为分级标准。大宗红、绿茶以芽叶机械组成为分级标准,同时兼顾芽叶色泽、软硬、大小、长短等征状,综合评定等级。茶鲜叶分级标准参考附录 A、B。 7.2 鲜叶贮存 7.2.1 经验收的鲜叶应及时运抵茶厂,要及时摊放在专用的贮青设备内或室内清洁卫生的

9、场地,注意应手采、机采分开,不同品种鲜叶、晴天叶与雨水叶、正常叶与劣变叶分开,并按级分堆、分批及时付制。 7.2.2 不能及时运送茶厂的鲜叶,应注意保质保鲜,合理贮存。 DB51/T 24822018 4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手采鲜叶分级标准 A.1 单芽鲜叶评级标准 等级 要 求 特级 单芽占95以上,一芽一叶初展占5以下 一级 单芽占80以上,一芽一叶初展占20以下 二级 单芽占70以上,一芽一叶初展占30以下 三级 单芽占60以上,一芽一叶初展占40以下 A.2 名优茶鲜叶评级标准 等级 要 求 特级 一芽一叶初展在95%以上芽长于叶,芽叶完整、匀净。 一级 一芽一叶至一

10、芽二叶初展,一芽二叶初展在10以下,芽叶完整、匀净。 二级 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一芽二叶初展在30以下,芽叶完整、匀净。 三级 一芽二叶初展在50以下,芽叶完整、匀净。 A.3 大宗红、绿茶鲜叶评级标准 感 官 指 标 芽叶组成(%) 级别 嫩度 匀度 净度鲜度 一芽二三叶一芽三四叶 单片 1级 色绿微黄,叶质柔软,嫩茎易折断。正常芽叶多,叶面多呈半开面状 匀齐 好 新鲜,有活力60以上 35以上 5以下 2级 绿色稍深,叶质稍硬,嫩茎可折断。 正常芽叶尚多,叶面呈展开状 尚匀 较好新鲜, 尚有活力45以上 40以下 15以下3级 深绿稍暗,叶质硬,有刺手感。单片叶较多 欠匀齐尚好尚新鲜 30以下 50以上 20以下 DB51/T 24822018 5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机采鲜叶分级标准 表B.1 鲜叶分级标准 加工茶类 新梢标准 大宗茶 一芽二、三叶及其对夹叶达到60% 优质茶 以一芽一、二叶及以上新梢达到70%时 优质茶+大宗茶 以一芽三叶及其对夹叶到达60%时,先以优质茶的标准采摘,然后以大宗茶采摘方式将鲜叶全部采摘 _ DB51/T 248220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航海/船舶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