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凤冈县有机茶园规划建设与管理措施.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21823 上传时间:2024-04-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凤冈县有机茶园规划建设与管理措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凤冈县有机茶园规划建设与管理措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凤冈县有机茶园规划建设与管理措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农技服务2023,40(10):7679投稿网址http:/凤冈县有机茶园规划建设与管理措施张晓波(贵州省凤冈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凤冈 564200)摘要茶叶是凤冈县特色产业,以有机茶叶为代表的有机产品基地建设、生产管理技术模式逐渐成熟。为实现凤冈有机茶园规划建设与管理的科学系统化,推动凤冈茶叶高质量发展,从基地选择、基地规划、茶园开垦、挖沟施肥等方面介绍有机茶园的规划与建设;从品种选择、土壤管理、肥料管理、修剪管理介绍有机茶园管理;从防治原则和防治措施方面介绍有机茶园病虫草害管理。关键词有机茶园;栽培;管理中图分类号S64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4-8421(2023)10-027

2、2-0076-04凤冈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幅员面积1 885 km2,境内多山地丘陵,生态优良,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达60.58%。近年来,凤冈县始终坚持“康养天堂 锌硒凤冈”发展定位,深入实施“双有机”战略,深入推动茶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截至2022年,凤冈县茶园规模达3.33万hm2,其中有机茶叶种植面积2 133.33 hm2,绿色茶叶种植面积1 733.33 hm2。凤冈县先后获得“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贵州省出口茶叶示范区”“中国名茶之乡”“中国特色产茶县”“中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国家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有机

3、产品认证示范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等称号,“锌硒茶乡长寿凤冈”名片享誉全国。从2003年起,凤冈县开始对茶园进行生态改造,提出建设一批有机茶园,走绿色产业发展道路。2004年,首批有机茶园通过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认证。经过近20年的发展,凤冈县有机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以有机茶叶为代表的有机产品基地建设、生产管理技术模式渐趋成熟。然而,凤冈有机茶园建设与管理缺乏系统化的规划,为有效利用凤冈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推动凤冈茶叶高质量发展,从有机茶园规划与建设、有机茶园管理、病虫草害管理方面系统总结适宜当地条件的有机茶园规划建设与管理措施。1 1有机茶园规划与建设1 1.1 1基

4、地选择有机茶叶基地应边界清晰,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水源丰沛,集中连片,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高,排水保水功能良好,土壤呈弱酸性(pH 4.56.5),适应机械化作业管理,3年内未施用过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1 1.2 2基地规划1.2.1茶场规划应遵循自然规律,建立以茶叶种植为主,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平衡发展的新型生态茶场,将山水田林路进行统一综合规划,尽量实现农业投入品内部循环,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茶场内宜根据生产规模、经营管理方式,以生态、适用、文化为建设原则,科学规划好总场与分场、办公区与生活区、生活区与生产区、商业区与文化区。有机茶叶生产需在适

5、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基地要远离污染源,并能持续改进产地环境。有机茶园产地的土壤应该符合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的要求;灌溉用水水质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21)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的规定。收稿日期 2023-02-24作者简介 张晓波(1985),男,农艺师,从事茶学、有机农业研究。E-mail:10期张晓波凤冈县有机茶园规划建设与管理措施1.2.2种植规划茶园尽量选择坡度25以下的集中连片土地,零星地块可以规划种植饲料、牧草、绿肥、观赏植物等。低洼积水地块可规划修建水池。有机茶园周

6、边和内部道路旁可种植水果、桂花等树木。风口处要规划防护林带,增加有机茶园区域内的植物多样性,防止因单一种植造成大面积的病虫害。25以上坡度山地优先考虑植树造林,保留原始植被,避免水土流失。1.2.3茶园规划有机茶园规划要避免造成水土流失,保护、增加茶园内及周边的生物多样性,以维持区域内整体的生态平衡,最大程度发挥茶树优良品种的特性。基地规划要方便茶园排灌、机械化和日常田间管理,实现茶园高效便捷生产。在有机茶园与常规生产区域之间,应有效利用地形地势,或人为设置有效的缓冲带、物理屏障,防止常规生产区使用的化学肥料农药发生污染飘移,影响有机茶园质量安全。新建基地时,因环境限制,对坡度大于25的宜茶区

7、域,在尽量保留原始自然植被的前提下,按照需求开展坡改梯后种植茶树。1.2.4道路规划根据有机茶园的规模,以方便管理和提升效率为原则,对茶园道路进行整体规划,面积33.33 hm2以上的茶园,设79 m主道、67 m支道和12 m步行道,面积33.33 hm2以下的茶园只设置支道和步行道。以0.67 hm2为一个片区,利用步行道将茶园划分成若干种植区域。坡改梯茶园以810行设1条步行道,横向步行道与茶行平行,纵向步行道依山形走势建设,可建成直道、字道、S道。主道、支道、步行道之间必须做到联汇贯通,方便日常物资运输和茶园管理。1.2.5水利规划以防止水分、养分流失,利于水土保持、排水、灌水、蓄水为

8、原则,进行茶园水利总体规划。有机茶园需规划排、灌、蓄功能齐全的排灌蓄水沟、蓄水池和喷滴灌水利设施,水沟数量和规格视排水量与需水量确定;有机茶园外围规划建造能防止暴雨灌入茶园的防洪沟,要求水沟纵横有序,大小相通。蓄水池主要用于日常沤制水肥和极端气候蓄水用,一般每0.330.67 hm2茶园建设 1 个,深 宽 度 按 蓄 水 量 12 m3/667m2计算。1 1.3 3茶园开垦有机茶园采用开垦方法为全垦或半垦,利用机械、人工配合开垦,先机垦后人工。分两次开垦。初垦:深度至少60 cm,最好使用挖掘机初垦;彻底清除再生能力强的树根、草根和农作物根茬。复垦:平整地面,挖底肥沟,深度30 cm以上。

9、1 1.4 4挖沟施肥1.4.1种植沟凤冈县主要推行双行单株种植模式,茶行间距,大茶行120150 cm,小茶行 3040 cm;茶沟宽 7080 cm,深 4550 cm。1.4.2施底肥为增加土壤有机质,加速土壤熟化,诱导茶树根系向深处发展,在茶苗定植前应施足底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如纤维素含量比较高的绿肥、草肥、秸秆、堆肥、厩肥、饼肥等,一般有机肥用量为 1020 t/667m2。施肥前应开施肥沟,深度在30 cm以上,茶苗移栽前 1 个月施入。开沟时底层留10 cm松土,中层填入1520 cm底肥,上层填入1015 cm泥土,留1015 cm待种植茶苗时再填满。2 2有机茶园管理2 2

10、.1 1茶树品种选择良种是实现茶叶高产高质高效的基础,必须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和科学搭配好良种。应选择适应凤冈县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抗病虫害的茶树品种,同时充分考虑保护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凤冈县目前茶树品种主要有福鼎大白、黔湄601、金观音、黄观音等。尽量选用有机茶苗,若无法从市场上获得有机茶苗,可选用未经禁止使用物质处理过的常规茶苗,并制定和实施获得有机茶苗的计划。种苗质量应符合 茶树种苗(GB 117672003)中规定的1级、2级标准。根据茶类生产和设备规模合理配置早、中、晚生品种,既可错开春茶开采期,多采高档名优茶,提高单位面积茶园的经济效益,又 77农技服务可缓和春茶洪峰,减轻劳动力紧张

11、的矛盾。对于一般生产绿茶的茶场,特早生品种应占50%以上,早生和中生品种 40%,晚生品种10%左右。2 2.2 2土壤管理2.2.1有机茶园对土壤的基本要求土壤是茶树立地之本,也是实现高产优质的基本保证。根据茶树的植物生长特性,以及有机产品标准的相关要求,有机茶园的土壤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高肥力。有机茶园土壤必须具备自然肥力水平高,土层深厚,土质松软,通气良好,土体中没有隔层,不积水,有机质含量高,营养元素丰富且平衡,酸性或微酸性等特点,最好是高山香灰土、细沙土、乌沙土、黄泥沙土、潮土等。2)无污染。有机茶种植要求土壤应未受过污染,且必须3年以上没有施用过化学合成的肥料和农药,重金属含量

12、不超标,DDT、六六六等化学农药无检出,土壤不含除草剂分子。2.2.2土壤管理措施1)在夏季或冬季,可于幼龄茶园、改造茶园行间种植绿肥,优先选择豆科类植物。在开花结果初期,结合茶园深耕作业,将绿肥翻埋入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地质肥力。2)有机茶园必须每年施足基肥和追肥,提供茶树生长所需,确保足够的肥力恢复土壤,促进生产的可持续。3)商品有机肥需通过国家有机认证机构认证,按照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GB/T 196302019)附录,完成评估后才能施用。4)有机茶园内及周边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土壤改良剂,以及有害的城市垃圾污泥与污水等。2 2.3 3肥料管理2.3.1施肥准则有机

13、茶园应定期对土壤进行监测,建立田间肥料施用记录档案。禁止采购和使用各种化学合成的肥料;禁止施用城市垃圾、工矿废水、污泥、医院粪便,以及受农药、化学品、重金属、毒气、病原体污染的各种有机、无机废弃物;严禁使用未经腐熟和无害化处理的人粪尿、家畜粪便;优先使用基地内部的培肥物质,其他有机养殖场生产的有机肥,或采购经认证的商品有机肥。施用天然矿物肥料时,必须确认主副成分、具体含量、原产地贮运、包装等有关情况,属无污染、纯天然的物质方可施用。大力提倡通过适当的耕作与栽培措施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包括回收、再生和补充土壤有机质和养分,采用种植豆科植物、免耕或土地休闲等措施进行土壤肥力恢复。2.3.2肥料选择

14、优先选择 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GB/T196302019)附录中所列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质。2.3.3施肥技术春茶结束后,施用商品有机肥 100150 kg/667m2,开浅沟 510 cm施用;夏茶结束后,施用尿素 100150 kg/667m2,开浅沟 510 cm 施用;10 月份施用200300 kg/667m2畜禽粪有机肥或商品有机肥,开沟1520 cm或结合深耕施用。2 2.4 4修剪管理2.4.1茶树修剪根据茶树的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分别采用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方法,达到培养优化型树冠,复壮茶树树势的目的。定型修剪分3次,移栽苗当年进行第一次

15、修剪,剪口离地1520 cm,第二次、第三次分别在上一次定型修剪的剪口处提高 1520 cm。轻修剪每年1次,在原有剪口处提高35 cm,修剪宜轻不宜重、宜早不宜迟。深修剪35年1次,剪去树冠上部1015 cm处的细弱枝条。衰老茶树和未老先衰茶树实施重修剪或台刈,重修剪一般掌握在树高的1/2处进行,台刈即离地310 cm剪去或者齐地面剪去。2.4.2修剪时间低产茶园改造时,通过不同程度的修剪,包括深修剪、重修剪、台刈等进行树冠更新,修剪时间宜掌握在 5 月中旬左右,过时不剪。7810期张晓波凤冈县有机茶园规划建设与管理措施2.4.3枝叶处理修剪枝叶可直接铺到茶行中间,以利于培肥土壤,病虫枝条和

16、粗干枝应清除出园,待寄生蜂等天敌从病虫枝条中逸出后,再行集中销毁。3 3有机茶园病虫草害防治有机茶基地在生产期间,主要病害有茶饼病、茶白星病、茶炭疽病、茶圆赤星病等;主要虫害有茶棍蓟马、茶毛虫、假眼小绿叶蝉、茶蚜、茶尺蠖、茶丽蚊象甲、茶橙瘿螨、茶黑刺粉虱等;主要草害茅草、蕨类等。3 3.1 1防治原则3.1.1保护茶园生物群落结构,维持茶园生态平衡在茶园周边进行植树,通过种植遮阴树、防风林和行道树等,人为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孳生的条件,使茶树病虫害的各类天敌繁衍受到保护,促进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发展,提高茶园的自然生态调控能力。3.1.2以农业技术措施为主,加强茶园栽培管理茶园栽培管理,

17、既是茶树种植过程中的主要农艺技术措施,也是茶园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具有提前预防、长远控制茶园病虫害发生的作用。茶园栽培管理主要措施有选育高抗茶树品种、茶园耕作管理、排灌管理、茶树修剪、培肥管理、茶青采摘等,其中修剪、采摘和耕作最为重要。3.1.3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提高自然生物防治能力根据生物防治持久性、安全性、同步性、专一性的特点,通过在茶园及周边保护或释放天敌、病原微生物治虫(利用真菌治虫、细菌治虫、病毒治虫),利用食虫昆虫、寄生昆虫、病原微生物或其他生物天敌来控制、压低和消灭虫害,将害虫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其无法对茶园造成重大危害。3 3.2 2防治措施3.2.1农业防治选育种植对

18、病虫害抗性强的茶树品种,主要是福鼎大白茶、黔茶1号、黔湄601、龙井43号、黄观音、金观音、金牡丹等优良品种,同时通过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力度,从而增强茶树对病虫害的抗性。3.2.2生物防治利用茶叶虫害天敌、生物制剂(包括动物源、植物源等),防治茶树病虫害。按照不同病虫害种类,从 有机产品生产、加 工、标 识 与 管 理 体 系 要 求附 录 A表 A.2“有机植物生产中允许使用的植物保护产品”目录中选择适当的植保产品,具体使用量严格遵守产品标识标签规定。3.2.3物理防治利用光、热等各种物理因子,进行人工或器械防治病虫害,如人工捕杀、灯光诱杀、糖醋诱杀等技术措施。根据凤冈县茶园情况,灯光诱

19、杀、糖醋诱杀可根据地形地势每0.671.33 hm2安装1台杀虫灯或糖醋诱杀装置,对小绿叶蝉、茶尺蠖、蚜虫等有较好捕杀效果。根据害虫对颜色的趋向性,在茶园中按照 2025 张/667m2悬挂黄板,可对蚜虫、粉虱、小绿叶蝉等起到防控效果。3.2.4化学防治禁止使用烟碱,鱼藤酮、除虫菊应限量使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只能用于冬季封园,采茶季节不得使用,每年铜的最大使用量不得超过6 kg/hm2。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增效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制剂以及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产品进行病虫害防治。3.2.5草害防治1)根据当地劳动力和耕地机械化程度,合理选择采用人工除草或机械除草进行杂草控制,也可通过生物措施控制杂草,如使用真菌除草剂(如棕榈疫霉等),放养大型食草动物(如羊、鸡、鸭、鹅等)。对未封行的茶园,可在行间种植三叶草达到以草治草。2)不使用化学除草剂或用基因工程生产的除草剂。参考文献 1 王强,王先荣,张开.有机茶的生产管理与加工技术 J.农技服务,2008(8):121,132.2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DB36/T 8862015 S.南昌: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5.3 杜霞飞.有机茶园土壤环境适宜性评价及优势区域划分研究 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7.(责任编辑:刘雯雯)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