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服务新农科建设的农林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420634 上传时间:2024-04-2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62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务新农科建设的农林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服务新农科建设的农林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服务新农科建设的农林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学心得A R T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加强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与服务社会经济的契合度是近年来国家、地方对农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着重强调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农业的融合,艺术设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被明确地认定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产业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在提出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重大决策部署的大环境下,新农村建设与艺术设计的融合发展是当前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环节,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此外,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也指出,专业艺术教育要创新艺术人才培养

2、模式,注重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要与学科建设、产业发展、社会需求、艺术前沿有机衔接,加强社会服务意识,增强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契合度 1。服务新农科建设,以设计服务深度介入乡村振兴,发挥农林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助力,显得尤为重要。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 正式提出新农科建设应“加快培养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高标准建设好农林“金专”“金课”和“高地”2,为农林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制定了更新、更高的标准。农林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应积极探索实践融合发展、多元发展、协同发展新路,充分理解新农科内涵,

3、找准专业定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融入行业元素,构建艺术设计学科与农、理、工、文等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推进协同育人、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为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服务新农科建设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1.培养了解“三农”领域设计需求的艺术设计服务人才当前,“三农”领域存在艺术设计人才相对匮乏的问题,特别是在农产品品牌设计与推广、数字农业建设等领域,设计师的缺口较大。艺术设计人才不仅是拥有特殊的知识、技能、思维方式的人,而且是能创造更好的社会服务、有社会责任感、有担当的人。当今社会,“服务”已经成为新时代文化与经济活动的关键

4、词。艺术设计专业综合性强,其核心问题是解决人与社会、技术、环境的关系,具有服务社会的天然属性 3。因此,在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对社会和行业的了解。尤其是农林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面向乡村生活形态、乡村服务设计、乡村规划设计管理等方面的艺术设计研究,通过与涉农企业合作,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实践实习,加深学生对“三农”领域专业知识的认识,推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与围绕“三农”领域的规划设计、品牌建设、生态设计以及文化嵌入、产品功能创新等结合,满足“三农”领域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多层次需求。2.培养熟悉传统文化艺术的设计传承与创新人才艺术设计人才需要传承与创新、保护与推广中

5、华优秀传统文化。农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积极探究现代设计与非遗文化有机结合的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民俗文化的认知能力,鼓励学生传承、创新农耕文化与村落文化。在文化遗产保护中融入前沿的、新颖的、可持续的设计理念,开展现代设计与非遗文化项目的合作,如基于文化遗产的旅游服务设计、基于古村落保护的规划设计、基于乡土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基于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的导视设计等。以设计艺术和文化创意介入乡村文化,在保护村落文化遗产的同时提升人们的文化体验感,用文化创意带动乡村旅游,创造新的经济价值,创建服务于当地村民、帮助农民增收的乡村发展空间。通过城乡设计实践,将最终设计成果转化反馈于村落居民,增强农民的文化认

6、同感、自豪感与责任感,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觉保护和传承发展的良性循环。3.培养推动“三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艺术设计应用人才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为乡村振兴和创意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可持续动力。农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知识体系的变化加以调整,改变培养高级专门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以融合多元文化与设计思想内涵的“大设服务新农科建设的农林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夏琳摘要:充分发挥艺术设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新农科建设的作用,是农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和必然趋势。为适应当前新农科教育、教学、实践对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该文从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人才培养途径创新

7、、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等方面,探讨农林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与改进措施。关键词:新农科建设 艺术设计 农林高校 人才培养1 2 5计”理念为指引,注重设计人才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的有机结合,为国家“三农”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共同进步,着力培养具备涉农知识、能解决复杂设计问题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人才。在体现乡村文化、乡村体验、乡村风光和生态作用的价值的同时,应打破农业生产和价值的固有思维方式,通过从产品包装设计到品牌设计再到服务设计,实现当地资源和消费者、创业者的对接,形成城乡资源的紧密联结,提升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附加值。总体而言,新农科建设对农林高校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要求形成“

8、新农科+大设计”合力,培养服务新农村发展、具备可持续设计创新能力的知农、爱农、兴农的艺术设计复合型创新人才。二、服务新农科建设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路径创新专业建设起步较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单一化和同质化现象,以模仿专业艺术设计院校和综合性高校为主,是当前部分农林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新农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林高校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应基于“新农科+大设计”的理念,依托特色优势学科,深入理解新农科内涵和艺术设计学科特征,从设计教育、设计实践和“三农”情怀的有机结合出发,使艺术设计教育与农林专业紧密结合,改变原有的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模式,形成具有农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路径

9、。其一,对接新农科发展的新要求,与农林院校优势特色专业结合,探索跨专业、跨学科的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多学科交叉提高设计教育水平,已成为当代设计创新教育的热点和发展方向 4。一方面,在突出专业基础特色和充分了解并掌握新农科领域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跨专业课程设置、跨学科实地考察学习、跨领域学术交流等措施,鼓励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协同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文创产品开发、农业技术科普宣传等领域开展设计服务合作,培养学生利用设计创新手段解决当下“三农”领域设计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专业知识与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的叠加,如设计学与传播学、社会学、生物科学、信息科技等研究领域的交叉融

10、合,倡导将科学精神和艺术修养结合,构建多维立体的培养形式,展现设计学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服务实践,而且有利于多学科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专业人才。其二,实施、完善实习就业与创新创业项目,采用灵活积极的评价方式,助力乡村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探索校企合作的创业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以实习基地为依托,引导学生结合未来的职业发展有针对性地参与校企合作项目,鼓励学生从事与乡村文化振兴、设计服务农业信息化等相关的实习与工作。同时,依托农林高校农业研究与应用的资源优势,结合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打造跨专业的艺术设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发掘学生的独特潜能,让学生在创

11、新实践中树立服务“三农”的意识,探索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合作模式。此外,可以将设计服务乡村的实践活动作为检验学生实习就业、创新实践的手段,将学生学习乡村非遗技艺、参加乡村美育志愿服务、参加农业科普设计等情况与表现作为实习、考察等课程的素质测评内容,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其三,对接区域文化资源和校园文化资源,搭建专业素质拓展平台,提升艺术设计人才的社会服务能力。一是依托高校的文化交流和资源共享,将校园文化活动转变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平台。通过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让学生发挥自身特长,开展创作文化海报招贴、数字影像、动画、装置、摄影、短视频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实践活动。在传承创新校

12、园文化的同时,锻炼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二是通过聘请民间艺术家、非遗传承者进校开展讲座、进课堂开展教学等活动,加强学校与社会文化资源的联系,推动传统艺术文化传承和设计形式再现。三是依托教师各级教科研项目,加强学生在区域文化建设方面的社会实践,使设计服务于地方文化、服务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保护与传承到发展与创新的设计实践。通过整合区域文化和校园文化资源,结合校内外的设计服务需求,打造以服务项目为导向的专业素质拓展平台,通过让学生形象文化交流、技能学习、任务对接等方式,着力提升农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服务农业发展的能力。三、服务新农科建设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当前的艺术设计教育正在向跨学科

13、、跨领域、多元化融合的角度发展,艺术设计专业覆盖了人文、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形成了综合性的“大设计”教育,这也与新农科建设中提出的培养一批具有多学科背景、高素质的农林人才的要求一致。农林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需要顺应这一趋势,积极发挥艺术设计专业对新农科建设至关重要的服务作用,更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丰富专业内涵,突出办学特色,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升农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1.改革课程模块化体系和课程模式,探索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在广泛的调研基础上,基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农林高校的办学特色,以“设计思维助力地域资源整合、设计技能实现视觉创意表达、实践创新提供服务 三农 支

14、持”为整体思路,重建课程模块。在开放性的专业选修课程中划分专业基础模块、艺术素养模块、信息设计模块、交叉课程模块、实践创新模块,形成分段递进式、符合全产业链和行业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探索美育、课程思政、信息化教学融合的新时代课程模式。一是加强艺术设计通识课程建设,推动综合性设计教育在校园美育建设中的普及。在向农林高校学生普及美学思想的同时,通过打造跨专业、多层次的艺术设计创新实践平台,推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与农林专业学生的交流,引发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系统思考与自主创新。二是积极推进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并行,将课程思政贯彻到每门专业课程的建设中,促进学生价值观塑造、人文素养与创作能力的平衡发展。三是加

15、快S P O C(小规模限1 2 6教学心得A R T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制性在线课程)、M O O C(慕课)等在线课程与线下课堂的深度融合,适应和满足信息化时代的社会需求、学生需求。2.拓展专业课程内涵,建设基于服务“三农”的特色课程群基于设计服务“三农”的思路,创新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与知识体系。如,通过传统装饰图案、民间艺术、美术史论等课程,加强对中国农耕文化的教育与传承,深入挖掘艺术设计专业与涉农专业领域的相通之处,让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民间艺术、非遗文化、大地艺术之美,从理想信念上培育农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心系“三农”的情

16、感。在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前沿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将艺术、科技元素与农业结合,积极开展“互联网+创意农业”等领域的研究,如农业科普信息可视化设计、农业技术虚拟仿真、乡村旅游文创设计等,提升学生用艺术设计与现代先进技术服务“三农”的意识。此外,针对一些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农业、农艺活动认知的匮乏,在艺术拓展、专业实验等课程中设置涉农专业相关技能的教学环节,定向强化学生专项技能培养,加强学生对基本农业知识和农业生产技能的了解。如,在交互界面设计、人机工程学等课程中,加入农业机械操作环节,使学生具备不同平台的原型架构能力和视觉设计能力。3.提升课程考核的“挑战度”,建立实效评价体系切实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服

17、务社会的能力,构造基于问题求解的课程设计体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增强课程考核内容的实用性,可以加强学生解决现代农业设计服务难题的能力。通过“真题创作”“课题展览”“赛训结合”的引入,在完成基本课程任务的基础上,接轨服务乡村的设计真题,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实际项目应用。同时,利用权威性的学科专业竞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对标行业需求改革考评体系,实行“教学+真题+展览”三体系并行的考评检验机制。以真题检验设计服务能力,以展览总结设计实践的过程,以竞赛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强化学生以设计服务社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组建W o r k s h o p 工作坊,强化过程考核。将课堂创意训练、小组

18、提案汇报、课外调研报告、课外创作实践等过程环节纳入成绩评定,增加过程考核在课程考核中的占比。通过“互动探究合作型”的教学模式和过程考核方式,引导学生主动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思维能力,提升其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4.推进实践活动课程化、实践教学全员化,实现实践能力全方位培养实践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是设计的本质和内容,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通过持续化的实践逐步培养。随着社会的转型、科技的发展,农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也需要结合本校的办学特色,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持续完善实践育人模式,对设计实践环节进行更多的创新与改造。首先,构建价值引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四维联动”

19、实践培养体系,将综合实践贯穿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与生活。一是结合专业特色,提升实践学分(学时)的占比,将实践活动纳入不同的课程板块,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课程,如开设社会服务设计、专业考察等课程。二是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确保全体教师参与实践指导,实施实践能力全员达标制度。三是通过专业课程实践化、学科竞赛课程化、科学研究案例化、社会服务项目化,让实践教学环节达到实境化的效果,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科技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依托艺术设计专业实验室,推行工作室带头人制,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主动承担各类创新性实验教学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

20、性实验计划、创新创业项目以及毕业设计和开放性实验。同时,与校企、实习基地、学校职能部门等多维联合,打造跨专业、多层次的实践平台。以“平台+项目”的形式有效联结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习与活动贯通、课上与课下互补、校内与校外协同,践行服务校园、服务社会、服务乡村的实践理念,促进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与新农科专业领域知识的融合,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结语随着新农科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林高校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需要主动对接新农科建设的新要求,践行“农文艺”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在课程体系、实践方式、协同育人等方面深入改革,推动设计教学进入乡村课堂,带领学生走进乡村及乡镇企业

21、,有效发挥艺术设计人才在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乡村美育、乡村服务设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助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 0 2 1 0 2 1 4 0 0 0 9);华中农业大学“课程思政”示范建设研究课题(s z 2 0 2 1 1 2 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批准号:2 6 6 2 0 2 2 W F Y J 0 1 0)。参考文献:1 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E B/O L .(2 0 1 9-0 4-0 2)2 0 2 3-0 8-1 5 .h t t p:/w w w.m o e.g o v.c n/s r c s i t e/A 1 7/m o e _7 9 4/m o e _ 6 2 4/2 0 1 9 0 4/t 2 0 1 9 0 4 1 1 _ 3 7 7 5 2 3.h t m l.2 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 J .中国农业教育,2 0 1 9,2 0(3):1 0 5-1 0 6.3 张萌.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价值、培育与彰显 J .现代教育管理,2 0 1 4(9):1 0 8-1 1 2.4 刘青.学科融合视野下的当代高校设计教育研究 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 0 1 6,3 3(4):8 5-8 6,9 9.(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编辑王雨晴1 2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