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学案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3.人脑的高级功能()。考点1反射和反射弧知/识/梳/理 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1)填出下图中所示结构名称 (2)比较树突和轴突项目数量长度分支数功能树突多短多接受兴奋轴突少长少传导兴奋2.反射与反射弧3反射弧中相关结构对反射弧功能的影响教/材/研/析 必备语句记一记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条件反射由大脑皮层完成;非条件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完成。3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之上。4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
2、经和效应器组成。5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枝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的树突。神经纤维包括轴突或树突以及包在外面的髓鞘。教材拓展做一做1(教材P17“思考与讨论”改编)(1)剖析“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的关系。_(2)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能否由一个神经元构成?_答案:(1)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2)不能;至少需要两个,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
3、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2(1)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末梢就是效应器吗?_(2)破坏反射弧模式图中处结构,刺激处,处是否有反应?若有反应,能否称为反射?_答案:(1)传出神经末梢腺体效应器或传出神经末梢肌肉效应器。(2)神经中枢受损,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仍有反应,但不能称之为反射,反射必须保证反射弧的完整性。角度1反射与反射弧1(2019石家庄模拟)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是神经中枢,是传出神经,是传入神经B若处受到破坏,刺激仍能引起的反射活动C结构在
4、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D刺激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解析:C根据题图可以判定,是神经中枢,是传入神经,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是感受器,A错误;若处受到破坏,刺激时,会产生具体效应,但是由于反射弧不完整,不能称为反射,B错误;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C正确;刺激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有,即传出神经和效应器,D错误。2(2019山西五校摸底,20)如图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的传导方向是B若切断处,刺激处,处仍能出现肌肉收缩C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D所在的神经元上,完成了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解析:B根据神经节的位置可判断出
5、分别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途径是,A.错误;切断传入神经,刺激处,处仍能出现肌肉收缩,但不能发生反射,B.正确;脊髓是低级中枢,不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中枢在大脑皮层,C.错误;传入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是电信号(局部电流),兴奋传至传入神经元轴突末端时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神经递质),D.错误。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
6、)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角度2反射弧的实验分析与设计3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和。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和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如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1)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_(2)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
7、液后,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_;_。解析:(1)设计实验可以应用图中的已有信息进行逆向思考,即在神经纤维的哪个位置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该位置两侧都能够观察到相应的电位变化(或肌肉收缩),而另一神经纤维上没有电位变化。(2)某药物处理后,电位计有波动,说明该药物不会阻止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电位计未出现波动,说明没有兴奋传递到电位计,那么问题应该出现在电位计和之间的环节,可能是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也可能是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答案:(1)方法和现象:刺激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电位计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
8、屈腿,电位计未出现电位波动。(2)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科学探究实验分析方法解读判断反射弧中受损部位的方法(1)判断传出神经是否受损:电位计位于神经纤维上,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若电位计不发生偏转说明受损部位是神经纤维;若电位计发生偏转说明受损的部位可能是骨骼肌或突触。(2)判断骨骼肌是否受损:刺激骨骼肌,若骨骼肌不收缩,说明受损的部位是骨骼肌。(3)判断突触是否受损:刺激骨骼肌,若骨骼肌收缩,说明骨骼肌正常;然后刺激神经,若电位计偏转,但骨骼肌不收缩,则说明受损的部位是突触。应用提升为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以损毁脑的蛙为实验材料,
9、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刺激前的处理用硫酸刺激的部位实验结果实验一环切掉蛙左后肢脚趾上的皮肤左后肢中趾左后肢不能运动实验二不做处理右后肢中趾右后肢能运动实验三与右后肢肌肉相连的坐骨神经滴加麻醉剂(一次)右后肢中趾(每隔1 min刺激一次)右后肢能运动但3 min后不能运动实验四实验三后立即实验右侧背部(每隔1 min刺激一次)右后肢能运动,但5 min后不能运动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过程中,控制后肢运动的神经中枢位于_;实验时,损毁蛙脑的目的是_。(2)实验一与实验二的结果不同,表明蛙趾部硫酸刺激的感受器位于_。(3)坐骨神经中既有传入神经又有传出神经,因二者分布的位置存在差异,被麻醉的先后顺
10、序不同。综合分析实验三和实验四,结果表明坐骨神经中的_(填“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先被麻醉剂彻底麻醉。答案:(1)脊髓排除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影响(2)皮肤内(3)传入神经考点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知/识/梳/理 1兴奋的产生与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传导形式:电信号(或局部电流),也称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图中ab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如图):a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b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
11、向相同。延伸拓展膜电位的测量方法测量方法测量图解测量结果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2.兴奋的传递(1)突触结构及其兴奋传递过程准确区分突触与突触小体结构上不同: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涉及两个神经元,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其中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分别属于两个神经元。信号转变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突触类型神经元间形成突触的主要类型(连线):神经元与效应器形成的突触类型:轴突肌肉型、轴突腺体型。(3)传递特点单向传递:
12、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突触延搁: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因此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4)作用效果:使后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一二二”教/材/研/析 必备语句记一记1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主要是由K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主要是由Na内流形成的。2神经冲动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的,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一致,与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3兴奋在突触中传递的信号转换方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
13、信号。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5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递质两种。教材拓展做一做1教材必修3P17“思考与讨论”2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所包含的神经元个数相同吗?如何证明脊髓是上述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_答案: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包含2个神经元,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包含3个神经元;通过实验破坏脊髓、若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不存在,说明脊髓是这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反之,则说明脊髓不是这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2教材P19图示及相关信息递质的释放方式是什么方式?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递质有气体物质吗?_答案: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即完成作用,然后被吸收或
14、分解掉。递质有气体物质,如NO。角度1膜电位变化曲线及电流表偏转问题1(2019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第三次月考)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分受到适当刺激时,会产生神经冲动。图1表示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点时膜电位的维持,与K从细胞膜侧扩散到侧有关Bc点后,该刺激部位两侧的神经纤维上都能产生局部电流Cbc过程中,大量Na从细胞膜侧主动转运到侧Dce过程中,该神经纤维要消耗ATP解析:C根据糖蛋白的位置可推知为细胞膜外侧,则为细胞膜内侧。a点时,细胞膜处于静息状态,K从膜内流向膜外侧,为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A正确;兴奋在离体神
15、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c点后,该刺激部位两侧的神经纤维上都能产生局部电流,B正确;bc过程为Na内流引起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该过程中Na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的,为被动运输,C错误;ce段为静息电位的恢复过程,包括K外流和NaK泵的工作过程,NaK泵将Na泵出细胞,同时将K泵入细胞,该过程中消耗ATP,D正确。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2(2018山东泰安期末)下图是用甲、乙两个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静息状态下,甲指针偏转,乙指针不偏转B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两次C刺激b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D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
16、,再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不偏转解析:D甲电流表的两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乙电流表的两极均置于膜外,静息状态下,甲电流表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甲指针偏转,而乙电流表两极没有电位差,不发生偏转,A.正确;刺激a处时,兴奋传到甲电流表处时,指针偏转一次,兴奋传至乙电流表两极时,乙电流表发生两次不同方向的偏转,B.正确;刺激b处时,由于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单向性,兴奋无法向左传递,甲指针维持原状,电流表乙指针偏转一次,C.正确;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右侧神经元,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一次,D.错误。“两看法”判断电流计指针偏转角度2兴奋的传导和传递3(20
17、19上海虹口二模)下图表示a处产生兴奋并传递的过程。下面有关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Aa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到c处Bb处的神经递质分布在突触间隙中Ca处兴奋时的膜电位与c处不同Db处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释放,以胞吞方式被接收解析:D突触处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a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到c处,A正确;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作为信号分子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不是以胞吞的方式被接收,B正确、D错误;a处兴奋时,c处处于静息状态,动作电位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静息电位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C正确。4(2019安徽安庆二模)为研究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别用适宜强度的刺激进行如下实验
18、:只刺激a神经元、只刺激b神经元、先刺激a再立即刺激b,c神经元的电位变化表现分别为曲线甲、乙、丙。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推知,突触2释放的递质起_(填“兴奋”或“抑制”)作用。(2)产生曲线丙的最可能原因是_。(3)经检测,突触2释放的递质是甘氨酸,甘氨酸发挥作用后又可被突触前膜吸收。则在该过程中,推测甘氨酸进出细胞的方式可能有_、_。解析:(1)刺激a神经元,c神经元产生电位变化;刺激b神经元,c神经元不产生电位变化;先刺激a神经元,随后刺激b神经元,c神经元产生的电位变化减小。由此推知,a神经元上的突触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而b神经元上的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2)产
19、生曲线丙的最可能原因是突触2释放神经递质使突触1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导致神经元c产生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3)神经递质甘氨酸的释放即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吐;而回收甘氨酸的方式即进细胞的方式若为逆浓度运输则为主动运输,若为顺浓度梯度运输,则为协助扩散。答案:(1)抑制(2)突触1释放的递质减少,导致神经元c产生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3)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胞吐突触中神经冲动传递的影响因素的分析(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或转移走。(2)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的原因: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
20、奋或抑制。(3)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的三大原因:考点3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知/识/梳/理 1完善各神经中枢的功能2连线人脑的言语区及损伤症答案:教/材/研/析 必备语句记一记1人类的语言功能与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有关,这些区域叫做言语区。2当皮层中央前回底部之前(S区)受到损伤时,病人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却不会讲话,也就是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能看、能听、不能说),即运动性失语症。3当皮层颞上回后部(H区)受到损伤时,病人会讲话,会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却听不懂别人的谈话(能看、能写、不会听),即感觉性失语症。教材拓展做一做(教材必修3
21、 P20资料分析)(1)成年人可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但婴儿却不能,其原因何在?_(2)你如何解释某些成年人受到外伤或老年人患脑梗塞后,出现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现象?_(3)在医院做尿检时即使无尿意,但也能提供尿检样本,你作何解释?_答案:(1)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脑控制。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2)该状况的出现表明外伤或脑梗塞已伤及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即大脑)”,致使丧失对排尿这种低级中枢控制的反射的“控制”作用。(3)该事例充分证明低级中枢可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角度1神经系统的分级
22、调节1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S区损伤,导致病人不能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解析:DA项,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只有低级中枢的调节;B项,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是只有大脑参与的高级中枢调节;C项,言语区的调节只是大脑高级中枢参与的活动;D项,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体现了大脑对脊髓排尿反射中枢的控制。2.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黑点()表示神经元细胞体,表示神经纤维。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下列
23、说法错误的是()A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B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C兴奋只能由传递至而不能由传递至D肌肉受到刺激后,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解析:A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是低级中枢反射的结果,不是由大脑皮层支配的,就是经过途径完成反射;通过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和两个神经元上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向;感觉是兴奋由上行至大脑皮层产生的。角度2人脑的高级功能3下列关于人体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情况下,成人的大脑皮层能控制位于脊髓的排尿中枢B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损伤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C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D长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
24、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解析:D成人的大脑皮层发育完善,所以正常情况下,成人的大脑皮层能控制位于脊髓的排尿中枢,A.正确;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损伤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B.正确;人脑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其中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C.正确;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错误。4聋哑人要理解同伴的“手语”所表达的意思,要依靠的中枢是()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ABC D解析:A聋哑人要理解“手语”的意思,首先要看,即要依靠视觉中枢看清对方的动作
25、,然后将“手语”对应为一定的意义,与语言中枢有关。(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概念图(2)人类大脑皮层的四大功能一切“感觉”形成的场所躯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调控支配脊髓低级运动中枢;记忆、思维能力;具有语言中枢,如W区、V区、S区、H区等(人类特有的)。易错分析易错点1误认为神经递质的作用只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点拨神经递质的作用效果有兴奋和抑制两类。当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时,若能使Na通道打开,则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若不能打开Na通道,而是提高膜对K、Cl,尤其是Cl的通透性,从而导致膜内外电位外正内负局面更加剧,进而表现为突触后神经元活动被抑制。易错点2误认为“形成了感觉
26、”也是“完成了反射”点拨反射依赖完整的反射弧(五部分)才能形成,感觉只需经过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三部分即可形成。易错点3突触小体突触点拨(1)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2)信号转变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易错点4视觉中枢视觉语言中枢点拨(1)部位不同。视觉语言中枢位于顶下小叶的角回,靠近视觉中枢,而视觉中枢则位于上方的楔回和下方的舌回上。(2)功能不同,损伤后一个是语言障碍,一个是视觉障碍
27、。 自我训练1有关兴奋传导的判断(1)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2)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内流的方式是主动运输()(3)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4)膜内的K通过NaK泵主动运输排出,导致动作电位的形成()(5)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2有关兴奋传递的判断(1)兴奋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2)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3)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后膜上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4)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5)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
28、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而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6)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该过程共穿过了0层生物膜,该过程的发生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3有关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判断(1)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2)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3)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控作用()4有关人脑高级功能的判断(1)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2)长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3)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言语区的S区()(4)当盲人
29、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神经中枢只有躯体感觉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5)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的H区和S区()答案:1.(1)(2)(3)(4)(5)2(1)(2)(3)(4)(5)(6)3(1)(2)(3)4(1)(2)(3)(4)(5)知识体系定内容核心素养定能力生命观念通过分析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理性思维通过判断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及分析膜电位的变化曲线,培养科学思维的习惯科学探究通过实验“膜电位的测量”及“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特点的实验探究”,提升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1(2018课标全国,3
30、)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解析:D在形成静息电位时,钠钾离子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钾离子外流,钠离子内流。钾离子浓度细胞内高于细胞外,钠离子浓度相反。2(2017海南单科,15)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C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D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解析:D小脑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身体平衡,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A.正
31、确;脑和脊髓构成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B.正确;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都位于大脑皮层,C.正确;下丘脑既能参与神经调节,又可以通过分泌激素参与体液调节,D.错误。3(2016课标全国,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解析:B在线粒体的内膜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其过程是有氧呼吸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生成H2O,并释放大量的能量,产生大量的ATP,A.项正确;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是通过扩散作用而进行移动的,不消耗ATP,B.项错误;突触
32、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需要消耗ATP,C.项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涉及到相关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跨膜运输,因此消耗ATP,D.项正确。4(2017北京理综,29)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_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
3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以_方式进入胞内,Ca2与_共同作用,使C酶的_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以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_(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C酶对T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T
34、的氨基酸_。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为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_。(4)图中内容从_水平揭示了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解析:(1)两神经细胞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息。(2)由图可以直接看出,Ca2进入胞内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属于协助扩散;进去之后与钙调蛋白结合。蛋白质的功能取决于其空间结构,酶的活性改变,空间结构也发生了改变。(3)由题目所给信息“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
35、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说明受体发生了转移,即过程。T的氨基酸数目和序列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自变量为T的磷酸化,因变量为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4)图中内容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揭示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答案:(1)神经递质(2)易化扩散/协助扩散钙调蛋白空间结构(3)C、B该实验方案存在两处缺陷。第一,应补充一组对未突变小鼠同样处理的对照实验。第二,应补充施加HFS后检测和比较以上两组小鼠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的实验(4)细胞和分子5(2016课标全国)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AC表示乙酰胆
36、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再到达突触后膜。(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解析:(1)分析图示可知:在乙酰胆碱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能作为神经递质。(2)神经递质是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再通过扩散达到突触后膜。(3)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兴奋。答案:(1)C能(2)胞吐突触间隙(3)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