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麻醉处理麻醉处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王国林目的目的l了解麻醉药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了解麻醉药对呼吸系统的影响l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诱发因素围手术期肺部并发症的诱发因素l肺部疾病患者术前准备的方法肺部疾病患者术前准备的方法l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措施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措施全麻的影响全麻的影响l全麻对呼吸系统可产生多种影响全麻对呼吸系统可产生多种影响减少肺泡巨噬细胞的数量减少肺泡巨噬细胞的数量增加肺泡毛细管的通透性增加肺泡毛细管的通透性抑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释放抑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释放增加增加NONO合酶的活性合酶的活性增强肺血管对增强肺血管对-肾上腺素能受
2、体激动剂的敏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的敏感性等感性等l这些作用均可能促进这些作用均可能促进PPCsPPCs的产生的产生l全麻引起肺的机械性、结构性和功能性的改变,全麻引起肺的机械性、结构性和功能性的改变,同样可能导致同样可能导致PPCsPPCsl全麻诱导后全麻诱导后患者的患者的FRCFRC下降并使肺下垂部位产生局灶性肺下降并使肺下垂部位产生局灶性肺不张不张在分流区或死腔样通气部位可产生在分流区或死腔样通气部位可产生V/QV/Q失调失调对膈肌运动有显著影响,使膈肌的腹侧和背侧对膈肌运动有显著影响,使膈肌的腹侧和背侧产生近乎抑制的位移,这就可能会使上部肺区产生近乎抑制的位移,这就可能会使上部肺区通气过
3、度而下垂部位的肺区通气不足。通气过度而下垂部位的肺区通气不足。膈肌局部解剖和神经支配上的差异也会使其在膈肌局部解剖和神经支配上的差异也会使其在全麻期间产生位置和移动上的异常全麻期间产生位置和移动上的异常 l如果没有手术的影响,患者清醒后,呼吸系统如果没有手术的影响,患者清醒后,呼吸系统能逐渐恢复到基础水平能逐渐恢复到基础水平 l麻醉及手术均可导致呼吸系统的显著变化,两麻醉及手术均可导致呼吸系统的显著变化,两者间的相互影响再加上肺部本身的潜在问题,者间的相互影响再加上肺部本身的潜在问题,可能是导致可能是导致PPCsPPCs发生的原因发生的原因 术前评估术前评估lPPCsPPCs通常发生于麻醉和手
4、术患者,尤其是上腹通常发生于麻醉和手术患者,尤其是上腹部和胸部手术患者部和胸部手术患者lPPCsPPCs的危险因素还包括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吸烟、慢性呼吸系统疾吸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急诊手术、麻醉时间超过病、急诊手术、麻醉时间超过180min180min及高龄及高龄等等l非胸部手术的大手术患者非胸部手术的大手术患者PPCsPPCs的发病率约为的发病率约为20%20%30%30%l有吸烟史的腹部手术患者若存在阻塞性肺疾患,有吸烟史的腹部手术患者若存在阻塞性肺疾患,则预示可能发生支气管痉挛则预示可能发生支气管痉挛 lCOPDCOPD患者患者PPCsPPCs发生率增加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发生率增加的原因可
5、能是因为有合并症的存在(如心血管疾病),不一定是有合并症的存在(如心血管疾病),不一定是因为气道梗阻所致因为气道梗阻所致 l有长期吸烟史、术前低氧血症以及术中大量出有长期吸烟史、术前低氧血症以及术中大量出血的患者在腹部血管手术后可能需要血的患者在腹部血管手术后可能需要24h24h以上以上的呼吸机支持的呼吸机支持l目前还没有研究证明肺功能的检查值可作为判目前还没有研究证明肺功能的检查值可作为判断手术禁忌的指标断手术禁忌的指标l严重肺功能障碍的患者也可施行肺减容手术严重肺功能障碍的患者也可施行肺减容手术(LVRSLVRS)l对肺部疾病患者,在判断手术指征时,应在权对肺部疾病患者,在判断手术指征时,
6、应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再作结论衡利弊的基础上再作结论 哮喘哮喘l支气管痉挛是麻醉中可能发生的最严重的呼吸支气管痉挛是麻醉中可能发生的最严重的呼吸系统并发症之一系统并发症之一l哮喘患者发生哮喘患者发生PPCsPPCs的危险因素包括的危险因素包括近期有哮喘近期有哮喘症状、近期使用过抗哮喘药物或住院治疗、曾症状、近期使用过抗哮喘药物或住院治疗、曾因哮喘而行气管插管等因哮喘而行气管插管等 l非发作期的哮喘患者围手术期发生支气管痉挛非发作期的哮喘患者围手术期发生支气管痉挛的危险较低,即使发生通常也不会导致严重后的危险较低,即使发生通常也不会导致严重后果果l有发生有发生PPCsPPCs危险的哮喘患者应在危险
7、的哮喘患者应在手术手术242448h48h前进行激素治疗前进行激素治疗,因为类固醇激素对气道保护,因为类固醇激素对气道保护作用的起效时间较长作用的起效时间较长l成人每天强的松的剂量通常为成人每天强的松的剂量通常为404060mg60mg。不能。不能口服的患者及手术当日的患者通常静注口服的患者及手术当日的患者通常静注氢化可氢化可的松的松(100mg100mg,q8hq8h)。l若无支气管痉挛,术后可停用类固醇激素而若无支气管痉挛,术后可停用类固醇激素而无需逐渐减量无需逐渐减量l围手术期类固醇激素的短期使用对伤口的感围手术期类固醇激素的短期使用对伤口的感染和愈合无明显影响染和愈合无明显影响 l术前
8、有哮鸣音的患者患者应使用术前有哮鸣音的患者患者应使用22受体激动受体激动剂和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剂和皮质激素雾化吸入l茶碱类药物不是哮喘的一线用药茶碱类药物不是哮喘的一线用药,并可能具有,并可能具有明显的毒性明显的毒性l经治疗后症状改善的患者可接受手术经治疗后症状改善的患者可接受手术l症状不改善的择期手术患者应延期手术症状不改善的择期手术患者应延期手术l哮喘发作后气道高反应性仍可持续一到数周哮喘发作后气道高反应性仍可持续一到数周l因而哮喘症状的改善后仍有可能因各种刺激而因而哮喘症状的改善后仍有可能因各种刺激而诱发支气管痉挛诱发支气管痉挛 l哮喘患者术中处理的目标是防止气道痉挛。应避哮喘患者术中处理
9、的目标是防止气道痉挛。应避免使用具有组胺释放作用的药物免使用具有组胺释放作用的药物l吸入性麻醉药具有气道扩张作用,治疗气道痉挛吸入性麻醉药具有气道扩张作用,治疗气道痉挛的效果彼此间并无明显差异的效果彼此间并无明显差异l异丙酚是治疗支气管痉挛的有效药物,在诱导过异丙酚是治疗支气管痉挛的有效药物,在诱导过程中可减轻麻醉哮鸣音程中可减轻麻醉哮鸣音l一般认为应尽量选用局部麻醉,以避免气管插管。一般认为应尽量选用局部麻醉,以避免气管插管。局部麻醉不会引起副交感神经占优势以及气道收局部麻醉不会引起副交感神经占优势以及气道收缩缩 l22激动剂可通过气管导管雾化吸入。联合应激动剂可通过气管导管雾化吸入。联合应
10、用利多卡因和用利多卡因和22激动剂雾化剂可产生协同作激动剂雾化剂可产生协同作用,抑制支气管收缩反应用,抑制支气管收缩反应l喉罩对气道的刺激作用比气管导管轻,提示其喉罩对气道的刺激作用比气管导管轻,提示其可用于气道反应性高的患者可用于气道反应性高的患者l严重支气管痉挛患者的气道压升高,此时维持严重支气管痉挛患者的气道压升高,此时维持患者的氧合功能比排出患者的氧合功能比排出CO2CO2更重要更重要l在此种情况下,应采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处在此种情况下,应采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处理方法,提高吸入氧浓度以保证适当的氧合,理方法,提高吸入氧浓度以保证适当的氧合,同时避免气道压过高,以防引起气压伤同时避免
11、气道压过高,以防引起气压伤l气道压增高的患者,采用气道压增高的患者,采用 ICUICU用呼吸机对改善用呼吸机对改善患者的气体交换功能可能有帮助患者的气体交换功能可能有帮助COPDl患者必须戒烟,并应用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患者必须戒烟,并应用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l某些某些COPDCOPD患者还可能存在支气管痉挛患者还可能存在支气管痉挛l22激动剂雾化吸入、抗胆碱能药物及一个疗激动剂雾化吸入、抗胆碱能药物及一个疗程的激素治疗有一定作用程的激素治疗有一定作用lCOPDCOPD患者可能存在慢性呼吸肌疲劳患者可能存在慢性呼吸肌疲劳,其病因常其病因常为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和内分泌失调等,术为营养不良、电解
12、质紊乱和内分泌失调等,术前应加以纠正前应加以纠正l如果患者还存在其他肺部疾病,术前也应予以如果患者还存在其他肺部疾病,术前也应予以治疗治疗l呼吸肌功能锻炼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呼吸肌功能锻炼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l慢性低氧血症患者短期给氧具有一定效果,可慢性低氧血症患者短期给氧具有一定效果,可减轻肺动脉高压、减少心衰的症状和体征、改减轻肺动脉高压、减少心衰的症状和体征、改善患者的精神状况善患者的精神状况 吸烟吸烟l术前短期戒烟(术前短期戒烟(4848小时小时)可使血中一氧化碳血)可使血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降至正常水平、解除尼古丁对心血管的红蛋白降至正常水平、解除尼古丁对心血管的作用、增强纤毛的运动作用
13、、增强纤毛的运动l戒烟戒烟1 12 2周周后患者的痰液量才降低,后患者的痰液量才降低,4 46 6周才周才可改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可改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l术前戒烟超过术前戒烟超过8 8周周的患者的患者PPCsPPCs发生率相对于未发生率相对于未戒烟的患者大大降低戒烟的患者大大降低手术的影响手术的影响 l腹部手术(上腹部下腹部)和胸部手术患者腹部手术(上腹部下腹部)和胸部手术患者术后闭合容量(术后闭合容量(VCVC)和)和FRCFRC均下降均下降lFRCFRC下降会导致下降会导致V/QV/Q失调及低氧血症失调及低氧血症l腹腔镜手术患者腹腔镜手术患者FRCFRC约下降约下降50%50%,1 12 2
14、周后才周后才恢复正常恢复正常 l已有实验证实,膈神经功能异常所致的膈肌功已有实验证实,膈神经功能异常所致的膈肌功能障碍可引起肺不张,而全麻期间刺激膈神经能障碍可引起肺不张,而全麻期间刺激膈神经可减少肺不张可减少肺不张l手术刺激本身也可增加气道张力和反应性手术刺激本身也可增加气道张力和反应性l在气道反应性增高的情况下,气道刺激因素在气道反应性增高的情况下,气道刺激因素(如分泌物、感染等)可引起支气管痉挛,从(如分泌物、感染等)可引起支气管痉挛,从而导致肺不张或肺炎而导致肺不张或肺炎l无论患者是否存在哮喘或无论患者是否存在哮喘或COPDCOPD,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剂的使用是术后呼吸系统治疗的重
15、要措施之一剂的使用是术后呼吸系统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睡)、睡眠呼吸异常与术后低氧血症眠呼吸异常与术后低氧血症lOSAOSA以上呼吸道反复塌陷和呼吸暂停为特征的以上呼吸道反复塌陷和呼吸暂停为特征的呼吸性疾病呼吸性疾病l上呼吸道肌肉张力的消失使本已狭小而松弛的上呼吸道肌肉张力的消失使本已狭小而松弛的上呼吸道变得更加狭窄,这在睡眠的快速动眼上呼吸道变得更加狭窄,这在睡眠的快速动眼相(相(REMREM)表现更为明显)表现更为明显l几乎所有的几乎所有的OSAOSA患者都有打鼾史。患者都有打鼾史。OSAOSA在在男性、男性、肥胖、老年人中肥胖、老
16、年人中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并同高血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并同高血压、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及脑压、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及脑卒中等密切有关卒中等密切有关 l术前鼾症也是术后发生窒息和低氧血症的危险术前鼾症也是术后发生窒息和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之一因素之一 l低浓度的挥发性麻醉药(低浓度的挥发性麻醉药(0.1MAC0.1MAC)也会通过抑)也会通过抑制外周化学感受器和制外周化学感受器和CO2CO2调节中枢,降低机体调节中枢,降低机体对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反应性对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反应性l呼吸的调控受下列因素影响:患者的觉醒状态、呼吸的调控受下列因素影响:患者的觉醒状态、代谢因素
17、(代谢因素(pHa,PaCO2,PaO2pHa,PaCO2,PaO2)、以及对低氧和)、以及对低氧和高碳酸血症的反应性等高碳酸血症的反应性等l镇静浓度的挥发性麻醉药对上述通气反射的抑镇静浓度的挥发性麻醉药对上述通气反射的抑制作用大小取决与患者的觉醒状态及所使用的制作用大小取决与患者的觉醒状态及所使用的麻醉药麻醉药 l亚麻醉浓度的挥发性麻醉药抑制机体对低氧和亚麻醉浓度的挥发性麻醉药抑制机体对低氧和高碳酸血症的反射,在术后患者低氧血症的出高碳酸血症的反射,在术后患者低氧血症的出现和持续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现和持续中可能起重要作用l由于低浓度的挥发性麻醉药术后可持续存在数由于低浓度的挥发性麻醉药术后可持
18、续存在数小时,因而患者在离开苏醒室或小时,因而患者在离开苏醒室或PACUPACU时仍可时仍可能存在对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反射的抑制能存在对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反射的抑制术前评估术前评估l名词:名词:uIC(IC(吸气容量吸气容量TV+IRV)TV+IRV)-TV 500ml-TV 500ml-IRV(-IRV(补吸气补吸气):3000ml):3000mluFRC(FRC(功能残气量功能残气量)ERV+RVERV+RV-ERV(-ERV(补呼气补呼气)1000ML)1000ML-RV 1500ML-RV 1500MLuTLC(TLC(肺总容量肺总容量)6000ML)6000MLlCC(closing c
19、apacityCC(closing capacity闭合容量闭合容量)为依赖部分肺的小为依赖部分肺的小气道开始关闭时的肺容量气道开始关闭时的肺容量lCVCV(closing volumeclosing volume闭合容积)从气道开始关闭闭合容积)从气道开始关闭至最大呼气末的容量至最大呼气末的容量lCV=CC-RVCV=CC-RV肺功能肺功能(PFTs)Step 1:Routine PFTs.If the patient meets the following criteria,no further workup is necessary:FEV1 2LFEV1/FVC50%MVV(最大通气最
20、大通气)50%(预计值)(预计值)RV/TLC5prematureventricularcontractionsperminute7Age70yrs5Emergencyprocedure4Intra-Thoracic,intra-abdominal,oraorticsurgery3Poorgeneralstatus,metabolicorbedridden3Thetotalnumberofpointsscoredisthenusedtoclassifypatientsinto4categoriesofsurgicalriskasfollows:ClassPoint TotalNone/Minor Complication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Cardiac DeathClass I0-599%0.7%0.2%Class II6-1293%5%2%Class III13-2586%11%2%Class IV?/FONT2622%22%56%Ref:Goldman M,Caldera D,Southwick,et al:Multifactorial index of cardiac risk in non-cardiac surgical procedures.N Engl J Med 148:2120-2127,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