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教师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388232 上传时间:2024-04-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教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教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赋,资质。)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6、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同:“逗”,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7、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8、自余为僇人。(僇:同“戮”,刑辱。)9、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10、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11、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12

2、、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二、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4、吾师道也(学习)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学习)6、卧而梦。(做梦)7、外与天际。(交会)8、顺流而东也。(向东进军)9、扣舷而歌之(唱歌)10、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渔砍柴)11、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二)名词作状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2、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3、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4、箕踞而遨(像簸箕一样)6、西望夏口,东望

3、武昌。(向西,向东)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三)形容词作名词。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2、登高而招(高处)3、积善成德(善行,善事)2、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愚人)5、小学而大遗(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6、萦青缭白。(青山,白水)7、自远而至。(远处)8、穷山之高而止。(顶点)(四)形容词做动词。1、故木受绳则直(变直)1、位卑则足羞(感到羞耻)2、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3、穷回溪。(走到尽头)4、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5、渺沧海之一粟(渺小的像)(五)使动用法。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

4、用法,使走得快)2、舞幽壑之潜蛟。(动词使动用法,使起舞)3、泣孤舟之嫠妇。(动词使动用法,使哭泣)4、正襟危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端正)(六)意动用法。1、吾从而师之。(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2、而耻学于师。(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5、始指异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6、侣鱼虾而友糜鹿。(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七)数量词用作形容词1、用心一也(专一)三、古今异义。1、 假舆马者古义:凭借 今义:与“真”相对1、輮以为轮。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

5、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4、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5、用心一也古义:两个词,因为心思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6、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表结果的连词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8、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9、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10、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人11、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1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

6、今义:不需要13、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之后 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14、颓然就醉。古义:倒塌,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今义:精神萎靡不振15、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16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两个词,凡,所有;是,这 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17、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古义:未曾,未尝 今义:没开始18、攒蹙累积古义:重叠,积压 今义:积累19、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0、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121、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22

7、、于是饮酒乐甚。古义:在这个(时候)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从这时23、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内心所私募的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女子四、虚词归纳(一)而1、连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惑而不从师。小学而大遗。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而不知其所穷。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

8、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则群聚而笑之。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3、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连词,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侣鱼虾而友麋鹿。5、连词,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人非生而知之者。吾从而师之。择师而教之。披草而坐,倾壶而醉。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自远而至。正襟危坐,而问客曰。6、连词,表因果。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7、连词,表条件。穷山之高而止。8、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如是而已。(二)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2、积

9、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三)之1、代词。青,取之于蓝。(代词,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识、道理等)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指代童子)圣人之所以为圣。(指代这件事)择师而教之(代词,他)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郯子之徒。(代词,这些)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2、助词。不如须臾之所学。(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

10、无实义)彼童子之师。(的)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古之学者必有师。(的)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的)月出于东山之上。(的)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的标志)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苟非吾之所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吾与子之所共适。(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11、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知日之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四)于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从;介词,比)2、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不译)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比)4、而耻学于师。(介词,向)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6、其皆出于此乎?(介词,由于)7、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比)8、不拘于时,学于余。(介词,被;介词,向)9、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10、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11、徘徊于斗牛之间。(在)12、于是饮酒乐甚。(在)1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2、。(介词,被)14、渔樵于江渚之上。(在)15、寄蜉蝣于天地。(在)16、托遗响于悲风。(给)17、于是饮酒乐甚(在)(五)乎1、介词,相当于“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对)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在,比)相与枕藉乎舟中。(在)2、语气助词。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反问,译为“吗”、“呢”)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测,译为“吧”、“呢”)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呜乎!师道之不复也可知矣!(表感叹,与“呜”连用,译为“唉”)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表反问,译为“吗”、“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表反问,译为“吗”、“呢”)而又何羡乎?(表疑问,译

13、为“吗”、“呢”)3、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郁乎苍苍。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六)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平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6、今之圣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代词,代指“众人”)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代词,他,他们)8、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代词,代“书”)9、今其智乃反

14、不能及(代词,指前文的“君子”,即士大夫)10、日与其徒上高山(代词,代自己)(七)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五、一词多义(一)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求学)3、吾从而师之。(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4、吾师道也。(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6、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名词作动词,向老师学习)(二)传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3、六艺经传皆

15、通习之。(古代解释六经的著作)(三)穷1、穷回溪。(走到尽头)2、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3、而不知其所穷。(尽头)(四)绝1、而绝江河。(横渡)2、不绝如缕。(断)(五)梦1、卧而梦。(做梦)2、梦亦同趣。(名词)(六)始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曾经)2、始指异之。(才)3、游于是乎始。(开始)(七)则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就)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那么)4、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连词,表条件与因果的关系,可译为“就”)(八)惑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九)行1、三人行,则必有我

16、师。(走路)2、余嘉其能行古道。(履行)(十)复1、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再)(十一)如1、纵一苇之所如。(往)2、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十二)东1、东望武昌。(向东)2、顺流而东也。(东下,东进)(十三)然1、 凌万顷之茫然。(的样子)2、何为其然也?(代词,这样)3、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代词,这样)(十四)所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2、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十五)异1、始指异之。(以为异)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独特)(十六)特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特别)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超出一

17、般)(十七)为1、余自为僇人。(动词,成为)2、故为之文以志。(动词,写)3、輮以为轮。(动词,做)(十八)夫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首语气助词)2、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那)(十九)道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传统)(二十)望1、 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2、 西望夏口(动词,向远处看,眺望)(二十一)歌1、 歌曰(名词,歌词)2、 歌窈窕之章(动词,唱)3、 倚歌而和之(名词,歌曲的声调或节拍)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4、师者,所以传

18、道受业解惑也。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7、是岁,元和四年也。8、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9、固一世之雄也。10、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二)省略句1、鞣(之)以(之)为轮。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4、吾从(之)而师之。5、始指(之)异之。6、居(于)是州(三)状语后置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善假于物也。4、而耻学于师。5、师不必贤于弟子。6、学于余。7、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8、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10、相与枕藉乎舟中。(四)定

19、语后置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凌万顷之茫然。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4、客有吹洞箫者(五)宾语前置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何为其然也?3、而今安在哉4、而又何羡乎?(六)主谓倒装。1、渺渺兮予怀。(七)被动句1、不拘于时。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八)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而今安在哉?5、客亦知夫水与月乎?6、而又何羡乎?七、字音中绳: 輮 槁暴 砺参省 跂跬 骐骥 驽马 锲 镂 螯嗟乎 阐明郯子 老聃蟠 句读经传 阿谀僇人 惴栗斫榛莽 衽席箕踞 岈然洼然若垤 攒蹙遁隐 培塿颢气 引觞满酌壬戌 余音袅袅渔樵 扣舷倚歌 横槊赋诗愀然 匏尊酾酒临江 斗牛之间嫠妇 麋鹿溯流光 旌旗窈窕 江渚桂棹 舳舻扁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