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 习 心 得一、学习心得我已经是第二次参加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了,我从2017年3月份开始,进入市政建造师二级建造师网上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包含以下8门课程:1、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与管理2、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查3、软土地基处理常用施工方法4、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及施工技术5、高大模板桥梁支架施工技术管理6、市政工程安全检查要点7、省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资料检查实务、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管理、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参加二级(市政)建造师继续教育的目的在于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增强建设项目管提高素质,增强建设项目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市政工益通过本次学习,进一步掌握工程建设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增
2、强职业道德和诚信守法的意识,熟悉工程建设项一步提高了职业道德、技术与技能,从而提高建设项目的管理能力与水平,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走低碳、绿色的发展之路,促进社会的可持续的发展。本次二级(市政)建造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包括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与管理、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查、软土地基处理常用施工方法、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及施工技术、高大模板桥梁支架施工技术管理、市政工程安全检查要点、省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资料检查实务、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管理、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对于我们长期处于生产一线的管理人员来说难抽出大量时间进行系统的学习,因此本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总结学习;(1)熟悉教材的目录,框架式的掌
3、握教材所涉及到的内容,根据以往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确定重点、难点。(2)特别是新标准、规范、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的法规要作为重点学习。(3)认真参加学习、认真听讲、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做好笔记。经过老师的网上课堂讲授和课后自己看书自学,使我受益匪浅,今天的信息太发达了,好多的信息多少我也了解一些,只是我一直没有象今天这样坐下来、静下心来系统的总结过。正好借这次学习的机会来更新一些过时的知识、系统的总结一下过去的经验教训,提升今后的执业能力,从而提高自己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新知识层出不穷,新规范更新迅速,项目管理的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涌现,建筑技术不断创新,新材料不断
4、的发明,如果不去努力学习更新,就不能与时俱进,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通过这段时间的建造师继续教育学习,使我们受教育者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创新技能,提升注册建造师的执业能力,从而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就目前的新知识、新规范以及项目管理的新发展,你不去努力学习更新,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次学习,我感到这次继续教育培训真是太及时了,我的本次学习心得体会如下: 一、虽然在施工一线征战多年,但经常感觉自己在理论上还存在很多欠缺的东西,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感到知识不够用,跟不上工程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通过这次的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了解建筑工程管理目前的发展状况,得知了建筑工程有关新法律、法规、标准,熟悉
5、了建筑工程施工的新技术、新工法、新材料与其应,使我受益匪浅。 通过几天网络的学习,讲课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法律、法规、建设施工管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等有关知识,介绍了目前建筑施工的前沿技术与新工法,为我们更新了传统的管理模式,为我们今后继续从事项目管理工作补充了新知识,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使我的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下面就从工程管理理论与我个人实际施工工作实践的结合应用,做一些探讨。二、施工项目管理控制工程的质量好坏、安全与否、成本高低等均是项目管理的体现。只有做好施工项目的管理控制,才能实现优质、安全、高效的管理目标,搞好施工项目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施工建设项目同时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有效的控
6、制工程运行,保证工程按照合同要求顺利完成,既要完成对业主在工程质量、工期等各方面的承诺,又要完成公司制定的项目盈利指标。所以,在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总结与参建各方共同对项目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以确保项目工程工序能够合理可控。 安全管理与控制 安全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涉及生产人员人身安全的目标管理,应给予高度重视。确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企业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类人员在施工生产活动中应负的安全职责,是最基本的一项安全管理制度。近年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生产实践表明: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使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负起责任建
7、立健全安全专职机构加强安全部门的领导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这是搞好安全生产有力的组织保证体系。合同管理与控制 施工合同作为约束发包方和承包方权利和义务的依据,合同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使施工合同的双方在相互平等、诚信的基础上依法签订切实可行的合同;2、有利于合同双方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进行相互监督,以确保合同顺利实施;3、合同中明确的规定了双方具体的权利与义务,通过合同管理确保合同双方严格执行;4、通过合同管理,增强合同双方履行合同的自觉性,调动建设各方的积极性,使合同双方自觉遵守法律规定,共同维护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 分包合同管理:项目部与施工队之间建立特定劳务合同关系,项目部
8、有权对施工队的进度、质量、安全和现场管理标准进行监督管理,同时按合同支付劳务费用,并确保工资发放到工人手上。信息管理与控制 由于施工管理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各部门和单位需要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信息的交流与传递频度也在增加,相应地对信息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施工管理中,目前采取的还是传统的信息管理方法。信息从它的产生、整理、加工、传递到检索和利用都是基于纸介质进行的。结果,在整个过程中,信息都在以一种较为缓慢的速度在流动,这往往影响到获取工程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将各种信息化技术引入项目的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市场上有着各种各样关于进度、合同、材料、预结算、工程资料等的项目管理软件。
9、通过这些软件将即有信息的互通及集中管理使项目运行的每一环节符合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 工程进度控制 工程进度控制是指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各建设阶段的工作顺序和持续时间进行规划、实施、检查、协调及信息反馈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是以周密、合理的进度计划为指导,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跟踪检查、分析、调整与控制。进度控制的最终目的是确保项目动用时间目标的实现。为了工程项目有计划地进行施工,需要制定进度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施工。计划是组织或个人为达到即定目标制定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将要进行活动所做的事先安排。也就是说,控制是在项目进展的全过程中,定进度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施工。计划是组织或个人为达到即定目标制定行动
10、方案的过程,是对将要进行活动所做的事先安排。也就是说,控制是在项目进展的全过程中,进行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比较,发现偏离,就及时采取措施纠正。投资控制是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的前提,而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是矛盾的统一体。在生产过程中,应对进度控制与质量控制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对比,找到二者的效比最大值,使二者均处于最优状态。 质量管理与控制 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是工程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它贯穿于工程项目决策阶段和实施阶段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一般是指现场施工管理组织的施工质量自控系统或质量管理系统,即施工单位为实施承建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和目标控
11、制,以现场施工管理组织架构为基础,通过质量管理目标的确定和分解,所需人员和资源的配臵,以及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相关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形成具有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能力的工作系统。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是以现场施工管理组织机构(施工项目经理部)为主体,根据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和业主或总承包方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总系统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而建立。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需要根据施工管理的范围,结合工程的特点建立,其主要有: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目标体系;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业务职能、部门、分工;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基本制度和主要工作流程,引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制度,如技术质量岗位责任制度、施工质
12、量检查检验制度、检测试验管理制度、信息档案管理制度、质量控制例会制度等,以及各相关方面的工作流程;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计划或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点及其措施;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内外沟通协调关系网络及其运行措施。2、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应以质量计划为龙头,过程管理为重心,按照PDCA循环原理展开: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ion)。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是从工序质量到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的系统控制工程,也是一个由对投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过程的开始,直到完成工程质量检验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过程。
13、 3、树立质量意识,重视质量管理。树立质量意识是搞好工程质量管理的首要条件,它在项目管理中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要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思想,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事,优良的工程有利于提高本企业的信誉和竞争能力。管理层是企业的核心,管理层的管理理念决定了企业文化。管理层的工程质量意识和工程质量重视程度,往往决定了整个企业对工程质量的意识和重视程度。因此,企业管理层应该树立质量意识,重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与控制 1、重视施工项目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促进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和要求。但是
14、,长期以来,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三重三轻”问题,即重实际成本的计算和分析,轻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和对其影响困素的控制,重施工成本的计算分析,轻采购成本、工艺成本和质量成本,重财会人员的管理,轻操作层的日常管理。正是由于不重视对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及对其影响因素的控制,不重视采购,工艺和质量成本的控制,不重视操作层的日常管理,造成施工项目成本的增高。 2、加强定额和预算管理 对施工项目进行成本控制的依据是施工定额和施工预算。除了国家统一的建筑、安装工程基础定额以及市场及市场的劳务、材料价格信息外,企业还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编制企业施工定额。要对施工项目成本进行控制,分析成本节约或超支的原因,不
15、能离开施工定额。通过“两算对比”确定成本降低水平。加强定额和预算管理,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定额资料,节约材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施工项目成本。 3、实行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 实行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也就是工程项目开工时,把计划的方针、任务、目的和措施等逐一加以分解,提出进一步的具体要求,并分别落实到参与项目施工的各个部门、班组乃至个人。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和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从而形成目标管理的PDCA循环。另外,要针对各个不同阶段的目标责任,制定相应的奖罚约束措施,以加强责任人的责任感。 三、关于深基坑支护工程安全 建设部建质(20
16、09)87号文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得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一般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而目前我国高层建筑地下室最深到地下六层之多,最深度达-30多米。深基础施工是大型和高层建筑施工中极其重要的分项工程,而合理的深基坑支护方案和质量安全控制措施是保证深基础顺利施工的关键。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前的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1)设计方案及其审查。设计方案是否合理性是直接影响深基坑支护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一个成功的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应当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施工技 术可行。它要求岩土工程和结
17、构工程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同时监理工程师要熟悉并掌握工程的地质勘察报告,熟悉基坑开挖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特点,分析深基坑可能导致边坡土体滑坡的各种可能,对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关键地段、重要地层和土质技术指标做到心中有数。在进入施工现场时,监理人员应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深入了解设计方案,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人员沟交流,使得各个程序顺畅有效的进行,从而可以真正地保障工程的质量。 (2)施工专项方案的审定。建筑施工单位应该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但目前有些施工单位往往是照搬他人的方案;有的虽说是按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的,但控制要点不具体,措施针对性不强,基本上无指导意义。因此,监理工程师应认真审核施
18、工单位提交的专项方案,对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的,坚决要求其修改完善后按程序申报,特别复杂的方案可组织专家汇审,待总监审批后方能实施。审核内容主要有:施工平面图、基坑的支护方式、基坑开挖方式、降水措施、施工工期、监测布置的合理性等。 (3)分包单位的选择。由于深基坑支护工程具有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一般来说,总包单位选定具有实力和能力资质都合格的专业队伍,组织队伍进行分包施工。监理工程师应严格执行职责,协助业主审查总包单位选定的专业队伍,选择社会信誉好、技术力量强、施工经验丰富的分包单位,最好有类似工程的施工经历,同时应防止施工过程中再次出现转包,严格保证工程质量。 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
19、制要点分析 在此阶段,监理人员要遵循监理规划,需要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和当地条件,结合本地施工的情况,对于工程的关键项目,要求施工单位制定专项施工方案。监理人员对此进行审核,通过后方可施工。这个阶段是项目的关键阶段,特别要注意突发事件的应对,最好是提前制订好预防措施。 (1)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是集挖土、挡土、围护、防水等多项目结合的系统工程,任何项目的出错都很有可能会导致工程整体的失败。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监理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尽职尽责,敦促施工单位按照规程和预先设定好的施工技术规范组织施工,尽量将工程的每个环节都纳于监控之下,确保不出事故,顺利按期完成工程。 (2)深基坑
20、周围土体止水效果的控制。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地下水对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带来了相当大的危害。施工单位应该从防水、降水和排水三方面来制订止水方案,根据掌握的地质资料,驶入了解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不能一味简单地靠抽水来达到止水目的。止水帷幕是高水位地区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常用的止水措施,其常用的施工方法主要有高压喷射注浆法、浆喷深层搅拌法、粉喷深层搅拌法和压力注浆法等。使用这种方法难度较大,技术复杂,所以一定要对以下几个方面严加注意:保证桩体质量,注意水泥浆的搀加量,保证桩体搅拌均匀,桩长达到设计深度,避免桩头出现搅而无浆的情况,特别是在土层情况变异较大的地区,因搅拌桩的桩径不易控
21、制,容易导致止水失效。保证桩的搭接长度和密实度,杜绝出现空洞、蜂窝及桩头开叉的现象。不能随意在基坑支护结构上开口以便运土,否则会破坏止水帷幕,造成地下水的渗入等问题。 (3)深基坑支护的监测。深基坑支的监测应安排专业施工监测人员对基坑现场及周围建筑物进行监测,将基坑开挖期间监测到的基坑支护结构或岩土变位的情况数据化,比照勘察、设计的预期性状,及时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险情进行预报,超过预警值时可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排除危害,确保工程安全。深基坑支护结构工程监测的内容主要安排以下几项: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支护结构沉降和裂缝;临近建筑物、道路的沉降、倾斜和裂缝;观测结果要真实反映所测因素影响的动态
22、趋势,并绘出变化曲线图,以传递险情前兆,找出险情发生的必要条件,如地质特性、支护结构、临近建筑物、地下设施等,结合相关的诱发条件,如气象条件、开挖施工、地下水变化等,根据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计算结果进行科学决策,以排除险情。开挖较深的基坑,还应测试支撑的内应力,当应力达设计值90时(或支撑变形达10mm时),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4)突发事件的解决。建筑行业的施工参与人员多、技术复杂、工程周期长,从工程开始施工到完成,会发生很多不可预料的问题,这要求我们的监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遇事不可慌乱,然后需要对可能要出现的问题心里有数,事先要做准备,免得事到临头,手足无措。一般情况下的突发事件
23、有:基坑内管涌、流砂;基坑支护局部出现成因不明的裂缝、沉降;气象异常,出现连续多日的狂风暴雨;相邻工地的施工影响如降水、打桩、开挖土方;地下障碍物妨碍基坑支护结构或止水帷幕的施工。 总之,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基坑开挖越来越深,深基坑支护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基坑支护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必须依据工程地质资料科学设计,而由于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基坑开挖地质情况与地质勘察报告略有不同,监理人员必须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及时同施工单位调整和改进基坑支护施工方案,确保深基坑的施工安全。四桥梁下部墩柱施工(1)桩头处理凿除桩头浮浆层,将超出桩基丁标高部分的砼凿除,接近设计标高时,采用侧向轻击
24、,避免振动所保留的砼,并将基坑清理干净进行检验。(2)钢筋制作安装严格按图纸制作安装墩柱钢筋,钢筋骨架须保持顺直,接头连接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墩柱钢筋骨架安装完毕后,骨架外侧须绑扎足够数量的砼垫块作钢筋保护层。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验、签证。经现场监理检查验收,合格后采用吊机及其配套吊具起吊至墩位,采用规定的连接方式进行现场钢筋连接。(3)安装墩柱钢模钢模制造完毕后需先预拼,检验后合格投入使用。钢模间采用螺栓法兰盘联接,接缝处用橡胶圈密封,以防漏浆而影响砼外观质量。钢模安装前,内侧须打磨平整、光洁,确保无锈迹,并涂无色透明的脱模剂。准确测量,定出桥墩中心线,在基础上进行就地组装,根据桥墩中
25、心线准确定出钢模就位位置,并标注清楚。(4)浇筑砼砼浇注采用水平分层浇注,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均匀振捣,按规范及工艺操作确保密实。砼浇注过程中,除严格控制水灰比外,随时将砼少量泌水清除模外,浇至施工缝或柱顶时,超浇10cm左右,然后清除其上浮浆,确保砼强度质量。砼浇注全过程中,专人用全站仪观测模顶平面位置,当出现偏移时进行调整。(5) 模板的拆除和砼的养护 为防止墩柱混凝土表面不产生裂缝的呢过质量问题,拆模时安排在升温时段。自上而下分层拆除模板,拆模以后采用塑料薄膜包裹,并采取墩顶滴灌等方式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4) 盖梁施工(1)桩顶凿毛及测量放样清理凿除墩柱多余超灌砼,留有底模面以上
26、3-4cm,墩柱锚固于盖梁之中,墩柱多余砼凿除时侧击轻敲,避免影响以下砼。盖梁施工前必须测放立柱中心,即盖梁中心线,使用全站仪测量。将立柱中心点用铁钉及红漆标记在柱顶上。(2) 底模的安装盖板模板采用新定型钢模,确保盖梁混凝土表面美观在钢模内侧刷一层脱模剂。模板在使用前先进行预拼、编号,预拼时用玻璃胶将模板拼缝填涂密实、平整(拼缝控制在1mm以内),检查后满足规范要求再投入使用。在吊装模板时设揽溜绳,防止模板与钢筋碰撞、摆动等。(3)钢筋骨架安装盖梁钢筋先在地面上严格按设计图纸绑扎成型;钢筋骨架绑扎就绪后自检、报监理检验签证;支座垫石钢筋及盖梁顶预埋件严格按图纸准确安装;吊装时吊点须牢固,且骨
27、架不能有明显变形,吊装采用吊机整体吊装。由墩柱锚固钢筋顶缓缓下放,下放前对准钢筋间距,当钢筋骨架下放碰撞时,起吊出锚固钢筋以上,重新对位,不能硬碰柱顶锚固钢筋,影响柱顶砼。钢筋骨架安装就位后,整理绑扎定位柱顶锚固钢筋符合设计要求。(3)测模的安装侧模:模板厚度不小于5mm。侧模与底模处采用对拉杆使模板就位,拉杆和模板内支撑设置在同一平面上,通过内外支撑对模板进行调整、对中、加固,使其稳固。模板内侧洁净,在内侧表面涂脱模剂,模板结构尺寸符合规范要求,采取支撑、加固等措施,确保防止跑模、漏浆现象发生。(4)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浇筑前检查模板内的杂物、以及立柱顶面清理干净,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
28、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进行浇筑。盖梁砼浇注时由于钢筋较多,浇筑过程中振捣时会特别注意,并派专人负责确保砼质量。砼浇注完毕后专人抹面收浆,复测调整支座垫石及预埋件位置、标高符合设计要求。五、钻孔桩施工工艺钻孔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桩位放样,整理平整场地,布设施工便道,设置供电及供水系统,制作和埋设护筒,制作钻孔架,泥浆的制备和准备钻孔机具等。3.2.1-1场地整理施工前,施工场地按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对于处在水中的钻孔桩基础都必须搭设施工平台,桩基处在旱地时,清除杂物后夯压密实即可。3.2.1-2本标段钻孔桩均使用钢护筒,采用3mm-5mm钢板制作。为保证其刚度,防止变形,在护筒上、下端和中部外侧各焊
29、一道加劲肋。本合同段的钻孔桩直径为120cm和100cm.根据钻孔桩直径,我们所做的护筒直径为145cm和125cm.护筒埋设时,其轴线对准测量所标出的桩位中心,护筒周围和护筒底接触紧密,保证其位置偏差不大于5cm,倾斜度不大于1%.3.2.1-3泥浆的制作制浆前,先把粘土尽量打碎,使其在搅拌中容易成浆,缩短成浆时间,提高泥浆质量。制浆时,可将打碎的粘土直接投入护筒内,使用冲击锥冲击制浆,待粘土已冲搅成泥浆时,即可进行钻孔。多余的泥浆用管子导入钻孔外泥浆池贮存,以便随时补充孔内泥浆。3.2.1-4钻机就位埋设好护筒后,即可进行钻机就位,本标段使用的钻机为卷扬机牵引式冲击钻和冲抓钻。就位时,只要
30、使钻锥中心对准测量放样时所测设的桩位即可,其对中误差不得大于5cm.3.2.2钻孔工艺3.2.2-1冲击钻钻孔工艺A.开钻前应注意的事项开钻前,在护筒内多加一些粘土。地表土层松疏时,还要混和加入一定数量的小片石,然后注入泥浆和清水,借助钻头的冲击把泥膏、石块挤向孔壁,以加固护筒角。为防止冲击振动使邻孔坍塌或影响邻孔已灌注砼的凝固,必须等邻孔砼灌注完毕并达到一定的强度后方可开始钻孔。冲击钻孔时宜用小冲程,当孔底在护筒脚下3-4m后,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大冲程。在钻孔桩上部淤泥段,考虑采用冲抓钻:一方面可防止坍孔,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加快施工进度。B.钻机安装处事先整平夯实,以免在钻孔过程中钻机发生倾
31、斜和下陷而影响成孔的质量。钻机必须固定牢固,严禁在钻孔过程中钻机移位。钻孔时,随时察看钢丝绳的回弹情况,耳听钻锥的冲击声,以判别孔底情况,掌握勤松动,少量松绳的原则;孔内水泥浆水平面须高出护筒脚至少0.5m以上,以免泥浆面荡漾损坏护筒脚孔壁,但比护筒顶面低0.3m,防止泥浆溢出;冲击过程中勤抽碴,勤检查钢丝绳和钻头的磨损情况,预防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C.抽碴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及时向孔内补浆或补水,如向孔内投放粘土自行造浆,在抽碴后随着冲击投放粘土,不宜一次倒进很多,防止粘结。(2)抽碴筒放到孔底后,要在孔底上、下提放几次,使用权其多进些钻碴,然后提出。(3)钻头刃口在钻井中不断磨损,直径
32、磨耗不得超过1.5cm,每班开钻前检查钻头直径、及时补焊,不宜中途修补,以免卡钻。准备备用钻头,轮换使用和修补。3.2.2-2回转钻钻孔工艺A.初钻先启动泥浆泵和转盘,使之空转一段时间,待泥浆输进一定数量后,方可开始钻进。接、卸钻杆的动作要迅速、安全,争取在尽快时间内完成,以免停钻时间过长,增加孔底沉淀。B.钻进时操作要点a.开始钻进时,进尺应适当控制,在护筒刃脚处,应低档慢速钻进,使刃脚处有坚固的泥皮护壁。钻至刃脚下1m后,可按土质以正常速度钻进。如护筒土质松软发现漏浆时,可提起钻锥,向孔中倒入粘土,再放下钻锥倒转,使胶泥挤入孔壁堵住漏浆孔隙,稳住泥浆继续钻进。b.在粘土中钻进,由于泥浆粘性
33、大,钻锥所受阻力也大,易糊钻。易选用尖底钻锥、中等转速、大泵量、稀泥浆钻进。c.在砂土或软土层钻进时,易坍空孔。易选用平底钻锥,控制进尺,轻压,低档慢速,大泵量,稠泥浆钻进。d.在轻亚粘土或亚粘土夹卵、砾石层中钻进时,因土层太硬,会引起钻锥跳动和钻杆摆动加大及钻锥偏斜等现象,易使钻机超负荷损坏。宜采用低档慢速,优质泥浆,大泵量,两级钻进的方法钻进。e.钻进过程中,每进尺23m,应检查钻孔直径和竖直度,检查工具可用圆钢筋笼(外径D等于设计桩径,高度35m)吊入孔内,使钢筋笼中心与钻孔中心重合,如上下各处均无挂阻,则说明钻孔直径和竖直度符合要求。3.2.3检测孔深、倾斜度、直径和清孔钻孔完成后,必
34、须检测孔深、直径和倾斜度,其中孔径和孔深须达到设计要求,倾斜度不得大于1%.清孔就是在吊放钢筋笼之前,对孔内的石碴、泥浆进行必要的清理,做到孔内含泥量、含碴量和孔底沉渣符合设计及图纸要求。3.2.4泥浆排放对钻孔、清孔、灌注砼过程中排出的泥浆,根据现场情况引入到适当地点进行处理,以防止对河流及周围环境的污染。3.2.5钢筋笼的制作和吊装就位3.2.5-1材料:制作钢筋笼所使用钢筋的种类、型号和直径符合设计图纸的规定。其级钢筋的力学性能符合钢筋砼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91)之规定;级钢筋的力学性能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91)之规定。3.2.5-2钢筋笼的制作本标段
35、所用钢筋笼均进行整体安装,不做另段吊装组合。制作钢筋笼时,对钢筋的调直、除锈、截断、弯折与焊接均按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要求进行。钢筋笼的主筋尽量为整根,需要对接时,宜采用搭接焊接头,搭接的长度不小于5d,末端不设弯钩。成品钢筋笼保证其顺直、尺寸准确,其直径、主筋间距、箍筋间距及加强箍筋间距施工误差,均不大于20mm.3.2.5-3钢筋笼的安装(1)为保证钢筋笼外砼保护层的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在其上下端及中间每隔2m在一横截面上设置四个钢筋“耳环”。(2)钢筋笼吊装之前,先对钻孔进行检测。检测使用的探孔器直径和钻孔直径相符,主要检测钻孔内有无坍塌和孔壁有无影响钢筋安装的障碍物,如突出尖石、树根等,以
36、确保钢筋笼的安装。(3)钢筋笼吊装时对准孔位,尽量竖直轻放、慢放,遇障碍物可慢起慢落和正反旋转使之下落,无效时,立即停止下落,查明原因后再安装。不允许高起猛落,强行下放,防止碰撞孔壁而引起坍塌。(4)入孔后牢固定位,容许偏差不大于5cm,并使钢筋笼处于悬吊状态。3.2.6灌注砼2.2.6-1砼材料要求和导管、漏斗、储料斗的制备(1)组成砼的碎石、砂的级配良好,最大颗粒尺寸的选择以适合结构物尺寸,钢筋间距及砼拌和、装卸、浇注及操作为准。集料中的杂物含量,符合规范要求,必要时清洗和过筛,以除去有害杂质。(2)拌制砼用水在使用前做水质化学分析,试验按JTJ056-84规定进行。(3)砼所用水泥符合G
37、B175-85的规定,所有水泥都必须经合格分供方评定后,从批准的厂家进货;水泥进场时,必须附有水泥出厂合格证,并且经本单位中心试验室(国家认可的)检验合格。(4)导管、漏斗和储料斗的制备导管是灌注砼的重要工具,用3mm厚钢板卷制焊成,其直径按桩长、桩径和每小时需要通过的砼数量决定,不得小于250mm,导管分节长度应便于拆装和搬运、并小于导管提升设备的提升高度,中间节一般长2m左右,下端节可加长至4-6m,漏斗下可配长约1m的上端节导管,以便调节漏斗的高度。中间节两端焊有法兰、以便用螺栓互相连接。法兰厚度10-12mm,法兰边缘比导管外壁大出40-50mm、直径12-16mm、螺栓孔6-8个。在
38、一端法兰附近焊有小吊耳一对,备栓挂钢丝绳用,上下两节法兰间垫以4-5mm厚橡胶垫付圈,其宽度外侧齐法兰盘边缘,内侧稍窄于法兰内缘。漏斗用2-3mm厚的钢板制成圆锥形或棱锥形,在距漏斗上口的15cm处的外面两侧对称地焊吊环各一个,圆锥形漏斗上口直径取800mm,高为900mm;锥形漏斗结构尺寸为10001000800mm,插入导管的一般长度均设15cm.储料斗采用3mm厚钢板及加劲肋制做,底部做成斜坡,出口设闸门,活动溜槽设在储料斗出口下方,溜槽下接漏斗。根据计算确定,本合同段所有桥梁钻孔桩使用的漏斗和储料斗均按2.5m3考虑。3.2.6-2砼的拌合本合同段钻孔桩所使用砼标号为25号,配合比设计
39、时坍塌落度取18-22cm之间,骨料采用机制碎石,粒径0.5-3cm,最大不超过4cm,水灰比用0.5-0.6.每立方米砼水泥用量符合试验要求,实配标号比设计标号高10-15%.拌制砼前,先精确称量每盘砼所需的砂石材料,拌合用水以体积称量,袋装水泥按每袋50kg计算,散装水泥以料斗来配。搅拌时间从所有材料进鼓加水到排出,不小于22.5分钟,在下盘材料装入前,搅拌机内的拌合料全部倒完。如果搅拌机停用超过30min时,将搅拌机彻底清洗后才能拌合新砼,为保证灌注砼的连续性,在灌注钻孔桩时,备用一台应急搅拌机。3.2.6-3钻孔桩砼灌注砼灌注工作开始后,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并且每斗砼灌注间隔时间尽量缩短
40、,拆除导管所耗时间严格控制,一般不超过15min,不能中途停工;在灌注砼过程中,随时探测砼高度,及时拆除或提升导管,注意保持适当的埋深,导管埋深一般保持在24m,最大埋深不大于6m.注砼注意的几个问题(1)导管下端距桩底控制为0.30.4m;在一切工作就绪,经量测孔底沉淀层超标时,采用射水(射风)管冲射3-5min。(2)导管埋入砼的深度在任何时候不小于1.0m.(3)水下灌注砼的实际桩顶标高应高出桩顶设计标高0.5m左右。(4)严禁导管漏水或导管底口进水(即封不住底)而造成断桩事故,保证施工质量。(5)当砼灌注完毕后,待桩上部砼开始初凝,解除对钢筋笼固定措施,保证钢筋笼随着砼的收缩而收缩,避免粘结力的损失。3.2.7清理桩头等桩头砼强度达到设计值的25%时,立即拆除护筒并凿除桩头多余砼。达到桩顶设计标高,凿除桩头砼采用人工手工凿除,不采用爆破或其它影响桩身质量的方法进行。六、结语施工项目管理控制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技术手段和方法进步中发展,在理论上不断创新得到完善。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