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最全的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pptx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375363 上传时间:2024-04-24 格式:PPTX 页数:50 大小:69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全的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最全的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最全的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最全的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最全的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三、数量:(六年级上册主要的实验约三、数量:(六年级上册主要的实验约11 11个。)个。)1、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2、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3、食盐变化的实验4、水泥变化的实验5、铁生锈6、惯性实验7、昼夜交替的模拟试验8、四季更替的模拟实验9、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模拟实验10、蚯蚓对明暗环境的反应11、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四、简介(一)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1、实验名称: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2、实验目的:比较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3、实验材料:四片馒头(或用其他容易发霉的食物)、塑料袋。四、简介(一)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4、实验过程:(1)选四片馒头(或用其他容易发霉的食物),分别贴上号码。(2)在1、3号上滴

2、水,将2、4号烤干。(3)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4)将1、2号放在朝阳的窗台上(或温度较高的地方),3、4号放入冰箱里。(5)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1234水烤干水烤干朝阳朝阳冰箱冰箱对照试验:一个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四、简介(一)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5、实验现象: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面积最大。2号、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4号馒头发霉时间晚,发霉面积小。6、实验结论: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情况下容易发霉。1234水烤干水烤干朝阳朝阳冰箱冰箱四、简介(二)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1、实验名称: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2、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变化主要

3、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初步认识,物质的变化有形态改变,又有新物质的产生,为初中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打下基础。)3、实验准备: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四、简介(二)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4、实验方法:点燃蜡烛,观察现象。试管夹夹住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5、实验现象: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玻璃片变黑。6、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生成了新的物质烟。四、简介(三)食盐变化的实验1、实验名称:食盐变化的实验2、实验目的:探究食盐的变化3、实验准备:杯子、玻璃棒、食盐、火柴、盘子、小勺、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坩埚、

4、酒精灯。4、实验方法:(1)向烧杯中倒入水,把食盐放在水中,把食盐水倒入坩埚中,放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察现象。四、简介(三)食盐变化的实验5、实验现象:(1)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2)坩埚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6、实验结论: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四、简介四、简介(四)水泥变化的实验1、实验名称:水泥变化的实验2、实验目的:探究水泥的变化3、实验准备:杯子、火柴、盘子、小勺、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坩埚。4、实验方法:(1)将水泥倒入盘中,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的变化。(2)将水泥块放入坩埚,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加热

5、,观察现象。四、简介(四)水泥变化的实验5、实验现象:(1)往盘中的水泥中加水,过了一会,水泥凝固了。(2)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加热,水泥块没有什么变化。6、实验结论:水泥不能恢复原状。(可逆和不可逆变化。)四、简介(五)铁生锈1、实验名称:铁生锈2、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铁生锈的条件。3、实验准备:铁钉、纱布、7个玻璃瓶、碱、盐、油、醋、砂纸。四、简介 (五)铁生锈4、实验方法:(1)用砂纸打磨铁钉,去掉其表面覆盖物。(2)准备好7个相同的试管,并进行编号标注:空气,半瓶水,装满水,盐水,碱面溶液、醋、油。在号瓶中倒入半瓶水,在号瓶中倒满水,在、号瓶中分别倒入等量的盐水、碱面溶液、醋、

6、油。将7枚相同光泽的铁钉分别放入7个杯子中。观察一周,记录铁钉生锈情况。四、简介(五)铁生锈5、实验现象:空气中,轻微;水中,轻微;一半水、一半空气,严重生锈;醋、碱、盐中,严重生锈;油中无锈。6、实验结论:铁在有空气、有水、有酸碱盐的情况下容易生锈。四、简介(六)惯性实验1、实验名称:惯性实验2、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物体具有惯性。3、实验准备:鱼缸一个,鸡蛋一个,光滑的薄木板一块,小锤一个。四、简介(六)惯性实验4、实验过程:(1)在烧杯中装入二分之一的水,盖上薄木板,然后把鸡蛋放在木板上面。(2)用小锤沿水平方向迅速敲击木板,看鸡蛋如何运动。5、实验现象:鸡蛋会掉进水里。6、实

7、验结论:鸡蛋没有随木板一起运动,而是保持了它原有的运动趋势,木板抽掉后,只好掉进烧杯中,说明鸡蛋具有惯性。四、简介(六)惯性实验四、简介(六)惯性实验四、简介(六)惯性实验四、简介(六)惯性实验(六)惯性实验四、简介(七)昼夜交替的模拟试验1、实验名称:昼夜交替的模拟试验2、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形成的。3、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大头针。四、简介(七)昼夜交替的模拟试验4、实验过程:(1)用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把地球仪照亮。观察地球仪上是否分成了明暗两部分,思考那边是白天,那边是黑夜。(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同一个地方(如插大头针的地方)

8、是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分别在什么位置是早上、正午和傍晚?四、简介(七)昼夜交替的模拟试验5、实验现象:(1)地球仪上分成了明暗两部分,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2)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同一个地方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当这个地方转到刚被光照射到是早晨,正对“太阳”时是正午,转到刚被光照不到时是傍晚。6、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四、简介(七)昼夜交替的模拟试验(七)昼夜交替的模拟试验四、简介(八)四季更替的模拟实验1、实验名称:四季更替的模拟实验2、实验目的:通过模拟

9、实验使学生知道四季更替现象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形成的。3、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四、简介(八)四季更替的模拟实验4、实验过程:(1)在桌子上画一个圆,把地球仪放在画好的轨道上运动。(2)手电筒在中间始终照着地球仪。地球仪在转动过程中倾斜角要保持一致。四、简介(八)四季更替的模拟实验5、实验现象:地球仪上的南北半球接受手电光的照射程度不断变化。6、实验结论: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南北半球接受阳光的照射程度也不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的变化。四、简介(八)四季更替的模拟实验四、简介(九)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模拟实

10、验1、实验名称: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模拟实验2、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知道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及相关知识。3、实验准备:电灯、圆形小镜子。四、简介(九)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模拟实验4、实验过程:(1)在与你的眼睛同样高的墙壁上悬挂一盏电灯,用它当作太阳。手持一面圆形小镜子当作月亮,与你看电灯的视线大体相平。(2)面对电灯,闭上一只眼睛,调整“月亮”与眼睛的距离,使 “月亮”能完全遮住“太阳”,这时,就发生了日食。(3)保持原有的姿势,沿逆时针方向原地转动,当你的头部(相当于地球)遮住射向“月亮”的光辉时,便发生了月食。(4)再重复几次实验,观察“日食”和“月食”时哪边先亏。四、简介(九)日食和月

11、食的形成模拟实验5、实验现象:“日食”时总是太阳的西边先亏。“月食”是总是月亮的东边先亏。6、实验结论:(1)地球和月亮都是不发光的球体,它们在太阳的照射下,在背向太阳的一面必然发生黑影。当月亮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之间时,如果太阳、月亮和地球正好位于或接近同一直线,这样便发生了日食。(2)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太阳到月球的光线便会部分或完全地被地球掩盖,产生月食。四、简介(九)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模拟实验四、简介(九)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模拟实验(九)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模拟实验四、简介(十)蚯蚓对明暗环境的反应1、实验名称:蚯蚓对明暗环境的反应2、实验目的

1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蚯蚓适宜生活的环境。3、实验准备:蚯蚓5条、长方形纸盒、黑湿布、透明的塑料薄膜、干土、湿土。四、简介(十)蚯蚓对明暗环境的反应4、实验过程:(1)找一个长方形纸盒把里面涂黑,把盒底挖掉一半,贴一块透明的塑料薄膜。(2)在桌上铺一块黑湿布,在布上放上5条蚯蚓,用盒罩住,使蚯蚓正好在盒内的明暗交界处,观察蚯蚓往哪边爬,比较亮处和暗处蚯蚓的数量。四、简介(十)蚯蚓对明暗环境的反应4、实验过程:用一个长方形纸盒,在纸盒垫上塑料薄膜,在盒左边放干土,在盒右边放湿土,干土与湿土间隔一段距离。在盒中间没有土的地方,放5条蚯蚓,观察蚯蚓往哪边爬,比较干土与湿土中蚯蚓的数量。四、简介(十)蚯

13、蚓对明暗环境的反应5、实验现象:(1)蚯蚓都爬到阴暗处。(2)蚯蚓都爬到湿土里。6、实验结论: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四、简介(十一)植物的向光性实验1、实验名称:植物的向光性实验2、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植物有向光性,这是植物适应环境的特性。3、实验准备:植物幼苗(玉米、大豆苗等)、火柴杆、小花盆(或培养皿)、泥土、不透光的纸盒、台灯、剪刀。四、简介(十一)植物的向光性实验4、实验过程:(1)用剪刀在不透光的纸盒一侧挖一个直径为1cm的孔(两个),待模拟单侧光照射时使用。(2)将几株长势相同但真叶尚未出胚芽鞘的植物幼苗依次排开,分别栽种在三个花盆中,幼苗的旁边插一根火柴杆,作为

14、对比的参照物。四、简介(十一)植物的向光性实验4、实验过程:用两个纸盒分别扣住其中的两个花盆(一盆纸盒上的孔朝左开,另一盆纸盒上的孔朝右开),剩下一盆放置在自然状态,白天将装置置于阳光充足的地方,夜间以台灯代替光源,并使光从小孔中透入纸盒。每天打开纸盒,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记录下高度、倾斜角及当日的温度、天气等情况。四、简介(十一)植物的向光性实验5、实验现象:幼苗朝纸盒开孔的方向生长,也就是向着光源的方向生长。6、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四、简介(十一)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四、简介(十一)植物的向光性实验一、实验的意义;二、实验的目标;三、实验的数量;四、主要的实验。一、意义:实验是自然

15、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它对于激发儿童的科学志趣,培养儿童的科学能力,提高儿童的科学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第二章第八条明确指出:学校要加强实验课教学,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实验课,指导、鼓励学生课外实验活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自主设计实验能力。一、意义:第四章第二十五条则指出:认真开展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教学,禁止以讲实验、画实验、看挂图、看视频等代替学生动手做实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着重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二、目标: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核心,加强观察和实验,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去亲历科学,在亲自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注重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科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